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一、实习目的与实习内容2二、南京地区地质概论3三、野外实习路线21四、实习安排与要求26一、实习目的与实习内容(一)实习目的地质学野外实习是地质学课堂教学之后的重要实践环节。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巩固、消化已学的理论知识,初步学习野外工作方法,进行野外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观察地质现象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打下一下的基础。(二)实习内容1、矿物与岩石野外实习中认识实习地区常见岩石,主要为沉积岩,少量火成岩。了解岩石的岩性包括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了解矿物的集合体。2、地层野外实习中熟悉实习地区各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包括群与组,弄清岩层产状,地层之间接触关系。3、地质构造与构造运动认识明显的水平构造
2、,单斜构造。认识明显的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特别是断层证据。结合各种地质构造现象,理解构造运动概念。4、外动力地质作用认识明显的风化现象,了解各种岩石风化程度;认识地面流水地质作用及塑造的地貌类型单元;认识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及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认识斜坡动力地质作用及产生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现象。认识冲积物、洪积物、坡积物、残积物、重力堆积物。5、简单的工程问题建筑物区域、场地地质状况,斜坡地质状况,隧道工程地质状况等。二、南京地区地质概论引言从南京向东到镇江再折向南东,东抵武进县境孟河一带,绵延了一列丘陵、低山,称为宁镇山脉。它全长约100余公里,标高一般为100200米,少数山峰超过300400
3、米,如钟山、孔山、九华山、华仑山、栖霞山、宝华山等。这里地层山露齐全,不仅对于下扬子,而且在华南均具代表性;构造变形程度中常,构造形象清楚、典型;火成岩类多而且出露广泛;有各种内生及外生矿床,加之这里地质研究程度高,交通方便,观察容易,其中许多地点已成为地质旅行和教学实习的良好场所,在国内享有盛誉。从进行低年级地质认识实习的要求出发,将南京地区的地质情况作一介绍,供教学之参考。(一)地层南京地区的地层单元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分区宁镇地层小区。本区地层自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发育良好,研究程度高。其中,古生代和部分中、新生代地层,有达60年之久的研究历史,建有许多标准剖面,为广大地质工作者划分和
4、对比地层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现自老而新分述这如下:1、震旦系(Z)分布于南京幕府山。分上、下两统。(1)下统高桥组(Z)命名地点在丹阳县高桥村,其岩石类型主要为含砂砾千枚岩。千枚岩矿物成分绢云母占7085%,其次为长石和石英集合体,镜下见清晰的皱纹状千枚状构造。砾石成分有脉石英、火成岩砾和碎屑以及砂岩等。砾径大小不一,大者可达50厘以上,小者不及23厘米,分选性差。底部未出露,顶部剖面测制不全,厚度在于27.6米。(2)上统分为两组:陡山沱组(Z)。根据岩石特征可细分为两个岩性段:下段称嘉山段,岩石由泥质岩变质的千枚岩组成,主要矿物为绢云母,次为石英及绿泥石,具千枚状构造。局部地段见有灰岩透镜体
5、。上段为马迹山段,由内碎屑微晶灰岩、泥质内碎屑微晶灰岩、硅质白云质灰岩组成。陡山沱组总厚度大于579米。与下伏地层高桥组为整合接触。灯影组(Z)本组岩性主要为灰白、深灰色厚层微晶白云岩、白去石化微晶灰岩,上部为白云石化含核形石灰岩,顶部夹硅质页岩。总厚度258米以上。南京幕府山的灯影组与上述不同,主要岩性为藻白云岩、条纹状藻球粒(藻团块)白云岩,可见葡萄状结构。该地仅出露灯影组上部,未见底。总厚度大于227.7米。目前幕府山所采白云岩运往上海宝山钢铁公司,作为炼钢的重要熔剂原料。2、寒武系( )分三统。中下统见于幕府山及名容县仑山。上统露头良好,分布于仑山、江宁县汤山和幕府山等地。(1)下统幕
6、府山组( 1)命名地点在南京幕府山,岩性可分为两部分,下部以灰黑色硅质页岩,含碳质硅质页岩为主,夹有石煤层,泥质晶屑白云岩,硅质结晶灰岩及磷质结核,黄铁矿结核。上部以残余异化粒白云岩及微晶粉晶白云岩为主,夹薄层泥质微晶白云岩,粉砂质页岩,含砂燧石岩,含少量海绿石,并夹有砂状磷块岩及磷质白云岩。化石以三叶虫为主。厚181.2米左右。与下伏震旦系灯影组呈假整合接触。(2)中统炮台山组( 2)命名地点在南京幕府山,岩性分两部分,下部为灰色粉晶白云岩及灰白至灰褐色薄层石膏溶孔粉晶白云岩,角砾状泥质微晶白云岩,黄色薄层泥质微晶白云岩。其中富产三叶虫。上部分为浅灰色、浅红色、灰黑色中、薄层粉晶白云岩夹残余
7、生物屑白云岩,含燧石结核。本组厚59.4米。与下伏幕府山组呈假整合接触。1974年,南京大学地质系教学实习队曾在中部薄层灰岩中,发现莱得利基虫化石。(3)上统观音台组( 3)分布于仑山、汤山及幕府山。命名地点在句容仑山观音台,为灰白色厚层及巨厚层结晶白云岩及厚层白云质灰岩,含少量燧石结核,局部富集成硅质层。本组白云岩可供开采。厚287.9米。与下伏地层炮台山组整合接触。3、奥陶系(O)本系地层广泛发育于仑山、汤山和幕府山,分三统八组。(1)下统分为四组,自上而下为仑山组、红花园组、大湾组、牯牛潭组仑山组(O)命名地点在句容仑山。岩性上部及下部为灰至浅灰色厚、中层残余异化粒白云岩与生物屑灰岩互层
8、。中部为内碎屑生物屑灰岩及纹层状微宙晶灰岩,夹少量鲕粒灰岩透镜体。局部含燧石结核,下部灰色生物屑灰岩中产三叶虫化石。厚138.4米。与观音台组为整合接触。红花园组(O)仑山出露较全,在汤山其顶部为断层切断。岩性为深灰色至灰黑色厚层至块状内碎屑灰岩,生物屑灰岩及团块石灰岩,夹少量球粒灰岩,微晶灰岩及鲕粒灰岩。含少量燧石结核。厚度大于75.7米(仑山大于310米)。本组与仑山组整合接触。以灰黑色厚层砂屑石灰岩或鲕粒灰岩的出现作为红花园组的底界,而与仑山组相区分。大湾组(O)浅灰色至灰色生物屑石灰岩。本组在汤山、仑山及幕府山均没有完整的剖面。经对比,汤山外圩沟剖面与幕府山的劳山剖山均没有完整的剖面。
9、经对比,汤山外圩沟剖面与幕府山的劳山剖面可相接,其厚度为15.3米。与红花园组呈整合接触。牯牛潭组(O) 灰及灰黄色中、厚层含泥质生物屑微晶灰岩及微晶生物屑灰岩为主。(2)中统分两组:大田坝组(O) 灰及肉红色中厚层含泥质生物屑微晶灰岩。产头足类厚21.6米。该组地层见于汤山外圩沟及幕府山劳山。与下伏牯牛潭组整合接触。汤山组(O)(即宝塔组) 命名地点在南京汤山。灰色厚层含生物屑微晶灰岩,具干裂纹。产头足类厚10.4米,与下伏大田坝组整合接触。汤山部分地区因断层带硅化而成次生燧石岩。(3)上统分两组:汤头组(O)命名地点在南京汤山。岩性以灰白或微红色含钙质结核页岩,泥质瘤状石灰岩及生物屑微晶灰
10、岩为特征,部分地区因受断层带热液作用影响,呈现退色现象。而仑山地区以黄绿色为主。化石以三叶虫最为丰富。厚18.5米。与下伏汤山组呈整合接触。五峰组(O) 黑色薄层硅质页岩,风化后呈棕灰及灰白色,向上硅质成分逐渐增多,而成为燧石岩。产笔石,厚5米。与汤头组整合接触。4、志留系(S)广泛分布于宁镇山脉中段和西段。分三统,下统高家边组,因岩性软弱,露头不好,至今未有完整剖面。中上统地层因岩性和化石不易区分故称坟头群。(1)下统高家边组(S1)命名地点在句容县高家边村。候家塘和汤头村附近的岩性以黄绿色页岩及泥岩为主,近底部为黑色页岩,上部夹有粉砂岩和细粒岩屑石英砂岩,下部富产笔石。厚度大于293.5米
11、。与上伏五峰组的接触关系可能为整合接触。(2)中上统坟头群(S2+3)命名地点在江宁坟头村。岩性分三部分,下部为灰黄色细粒岩屑石英砂岩、夹灰黄绿色中厚层粉砂岩、细砂岩及泥砾岩透镜体;中部为灰黄、灰紫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与同色细粒岩屑石英砂岩互层,夹青灰色细粒石英砂岩,含棘鱼化石;上部为灰黄、灰绿黄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青灰色细粒石英砂岩及数层约310厘米的黑褐色含磷砂砾质粉砂岩。化石丰富,见三叶虫。本组厚度大于193.3米。与下伏高家边组呈整合接触。5、泥盆系(D)分三统。中下统茅山群仅在江宁孔山、大连山、黄龙山及句容仑山有零星出露,上统五通组广泛分布于宁镇山脉中段和西段。均为陆相沉积。(1
12、)中下统茅山群(D1+2)命名地点在句容县茅山,为一套紫红色碎屑岩层,乃因氧化作用所致。厚度达115米。岩性可分为三部分。下部为灰白色薄层细粒石英砂岩,泥质胶结,厚22.2米。中部为灰黄色薄层粉砂岩,富含云母,厚13米。上部为灰白色中厚层状中、细粒石英砂岩,硅质或铁质胶结。局部具交错层,厚79.8米。本组与下伏地层坟头群连续沉积。宁镇山脉的茅山群以孔山北坡东端出露较好,岩性以紫红色粉砂质页岩和细砂岩为主,含云母碎片,砂岩中楔状层理发育。未获化石,出露厚度27.4米,未见底。本区茅山群在孔山、珠山出露厚度约2030米。往东逐渐减薄,至句容县高骊山一带缺失。往西、往北也变薄,如江宁县淳化镇一带厚度
13、不足20米。往南增厚,至邻区茅山一带可达100米以上。(2)上统五通组(D3)岩性坚硬,常构成高山之顶,露头良好。南京龙潭镇观山剖面厚度为166.6米。根据岩性可分为三部分,下部为含砾石英砂岩夹少量页岩,中部为石英砂岩夹少量页岩,上部则以粉砂岩页岩为主,夹薄层石英砂岩。本组与下伏茅山群呈假整合接触。6、石炭系(C)广泛分布于,露头良好,化石丰富。分三统六组,下统是海陆交替相沉积,自下而上分为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和老虎洞组。中统黄龙组和上统船山组均为浅海相灰岩沉积。(1) 下统地层在中国水泥厂矿山车间的孔山机修房南面和江宁陡山和陈家边一带出露最好,四组地层均可在同一地点见及。金陵组(C) 命
14、名地点在南京龙潭镇。其岩性分上下两部:下部为黄褐色细粒含铁石英砂岩夹紫红色页岩,产腕足类化石,厚约0.6米。上部为灰黑色厚层生物屑灰岩,向上泥质增多颜色渐浅。金陵组厚度为09米,一般在4米左右。与下伏五通组呈假整合接触。高骊山组(C) 命名地点在句容高骊山。该地岩性主要为杂色碎屑岩,总厚度达42.1米。孔山机修房附近该组岩性可分为三部分:下部 为灰白色、深灰色、紫红色页岩及薄层砂岩,夹有泥质石灰岩透镜体,底部见10厘米铁锰层。中部 为灰黄色砂岩及紫色、灰绿色、灰色页岩互层。上部 为灰白色、灰绿色、紫红色粘土岩及粉砂质页岩,夹少量灰黄色薄层砂岩。本组厚36米。与下伏金陵组呈假整合接触。和州组(C
15、) 本区内各地和州组岩性均很相似。为灰黄色泥质及白云石化微晶生物屑灰岩。化石为珊瑚。厚约35米。与下伏高骊山组呈假整合接触。本组在龙潭镇黄山厚度最大,达18.4米。岩性除泥质生物屑微晶灰岩和白云石化微晶生物屑灰岩以外,尚有钙质页岩,页岩及结晶白云岩。老虎洞组(C) 命名地点在江宁大连山老虎洞。岩性为浅灰色厚层结晶白云岩。岩石表面具刀砍状溶沟。含肉红色,沿层面排列的燧石结核,在燧石结核及白云岩中产珊瑚化石。厚约5米。与下伏和州组呈假整合接触。(2)中统黄龙组(C2)原来的龙潭镇黄龙山剖面,近年来因大量采石已被破坏,江宁陡山、孔山、金丝岗、大连山-青龙山及句容赣船山等地黄龙组地层出露良好。其中孔山
16、地区的黄龙组岩性以浅海相微肉红色石灰岩为主,可分为三部分:底部 为灰色厚层白云石斑块(向上变为灰岩斑块)巨粒结晶灰岩,含有少量砂屑石灰岩。未见化石。厚约1.5米。下部 以浅灰色块状微晶生物屑灰岩为主,含少量砂屑石灰岩。产有丰富的原小纺纺蜓。上部队 为肉红色微晶生物屑灰岩及生物屑灰岩。本组总厚约94.87米。与下伏老虎洞组呈假整合接触。(3)上统船山组(C3)命名地点在句容赣船山。为浅海相含核形石的厚层石灰岩,灰岩的颜色常有“黑白相间”现象。在孔山本组岩性可分为四部分:底部 为灰、浅灰黑色块状生物屑灰岩及微晶生物屑灰岩,未见核形石(球状构造)。下部 浅灰、灰黑色块状微晶生物屑灰岩及微晶生物屑核形
17、石灰岩,灰岩常有“黑白相间”现象,核形石(球状构造)自下而上逐渐增多。厚20米。上部 灰色致密块状微晶生物屑灰岩,夹微晶灰岩。厚2.4米。顶部 灰黑色中层生物屑灰岩及生物屑微晶灰岩。厚8.87米。本组总厚约34米,与下伏黄龙组呈假整合接触。7、二叠系(P)分布范围同石灰系,分二统四组。(1) 下统为浅海相的石灰岩和燧石岩栖霞组(P) 命名地点在南京栖霞山,以浅海相含燧石结核的石灰岩为主。可分为四个岩性段:臭灰岩段 为深灰色及黑色厚层生物屑微晶灰岩。具沥青质,击之有臭味。偶见燧石结核。底部见灰黑色页片状泥质生物屑灰岩和青灰色中、薄层微晶生物屑灰岩互层。共厚65米。下硅质岩段 为黑色薄层燧石岩及纹
18、层状硅质生物屑微晶灰岩,见腕足类碎片。厚约10米。栖霞灰岩段 为灰黑色厚层至块状微晶生物屑灰岩及生物屑微晶灰岩。燧石结核较多,成层排列。化石丰富,产蜓类。厚80米左右。上硅质岩段 为黑色纹层状生物屑微晶灰岩及燧石岩。栖霞组总厚度约150米。与下伏地层船山组呈假整合接触。孤峰组(P) 以浅海相硅质页岩,燧石岩为主,夹少量泥岩,含磷质结核。产菊石化石。与下伏栖霞组呈整合接触。(2)上统为滨海沼泽相含煤沉积和浅海相粘土岩和燧石岩沉积(P) 由于岩性软弱,其出露部位常形成沟谷,大部分为第四系所掩覆。命名地点在南京龙潭镇。南京附近的煤矿开采的煤层是灾个时代形成。它也是苏南地区最重要的含煤地层。分三部分:
19、下部 主要为粉砂岩及砂质页岩,厚约40米。目前有人主张将宽大一部分的下部归于孤峰组。中部 为粉砂岩、砂质页岩、煤层及炭质页岩。本部所含煤层称中组煤。其底部有一厚约20余米的长石石英砂岩层。含植物化石。厚约30余米。上部 为粉砂质页岩,碳质页岩,煤矿层及粉砂岩,含海相化石,见腕足类。其底部有一层厚约520米的长石石英砂岩。顶部含两层硅质灰岩,构成龙潭组上组煤的直接顶板,共厚40米。在龙潭组上部见有石灰岩透镜体。本组厚约110米,与下伏孤峰组呈整合接触。大隆组(P)岩性分为两部分:下部 为灰黄色钙质页岩及泥质粉砂岩。见腕足类。上部 为灰黑色硅质页岩,黄绿色及灰紫色钙质页岩夹生物悄微晶灰岩透镜体,并
20、含燧石层。本组共厚24.3米。与下伏龙潭组整合接触。8、三叠系(T)分为下青龙组、上青龙组和黄马青群。前面两个组又常合并称为青龙群,命名地点在南京龙潭镇青龙山。它们广泛分布于宁镇山脉中段和西段。(1)下统下青龙组(T1)岩性可分为三部分:下部以黄绿色页岩、泥岩为主,夹薄层微晶石灰岩。中部为薄层微晶石灰岩与黄绿色页岩、泥岩互层。上部为灰色块状微晶灰岩,内碎屑微晶灰岩及含生物微晶灰岩。化石主要为菊石和瓣鳃类。厚约200米,与下伏大隆组呈整合接触。在湖山,龙潭青龙山东段等处,二叠系与三叠系可能有过渡层存在。(2)中统上青龙组(T2)岩性可分三部分:下部及中 主要为薄层、中厚层微晶石灰岩含生物微晶灰岩
21、和泥质微晶灰岩,夹内碎屑灰岩透镜体。下部夹页岩,较上部分夹紫红色瘤状微晶灰岩及蠕虫状砾屑灰岩。产菊石。厚度一般在200250米。而龙潭一带则可达353.9米以上。上部为白云化微晶灰岩、微晶白云岩及中、薄层微晶石灰岩。一般厚达10余米。上部地层中局部产出有厚数10米至200米硬石膏层,夹微晶白云岩。(3)中上统黄马青群(T2+3)命名地点在南京钟山黄马村。岩性主要为灰紫、暗紫色钙质粉砂岩夹泥质微晶灰岩透镜体。钟山剖面未见化石,厚度大于855.8米。根据化石组合分析,黄马青群下部的地层应属中三叠世。黄马青群底普遍有一层石灰岩质角砾岩存在,厚度由数10米至近200米。成分队石灰岩外尚有石英砂岩及火成
22、岩的角砾,与青龙群为不整合接触。在龙潭镇南的范家塘地区,黄马青群紫红色砂岩、粉砂岩、泥岩之上,还有一套厚约130米的灰及灰黑色砂岩、粉砂岩及泥岩地层,夹有可采煤层,产植物化石。有人将一套地层称为范家塘组,现将其暂置于黄马青群上部,与钟山剖面的黄马青群上部的含灰黄色红砂岩及粉砂岩的一段地层相当,其时代应为三叠纪晚期。9、侏罗系(J)分三统,中下统为象山群,命名地点在南京南象山及北象山。是陆相河流和湖泊沉积,分布于南京南象山、北象山、钟山及江宁县张冲村石佛庵一带。象山群厚度大,出露不全。在南、北象山其厚度大于1000米,在钟山大于670米,在江宁石佛庵大于170米。上统为火山岩。(1)中下统象山群
23、(J1+2)在南京南象山-北象山剖面中可分上下二个岩性段。下段 底部常有砾岩及石英砂岩或含砾粗粒石英砂岩,底部石英砂岩中含较多长石。中、上部为含砾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组成韵律有煤层,为灰白及灰黄色,有时为灰黑色,富产植物化石。厚度可达376米。上段 为灰白及灰黄色石英砂岩(底部为含砾石英砂岩)与紫红、暗紫、灰绿等色的粉砂岩及泥岩互层,未发现化石。厚611.5米。南京钟山象山群发育良好,唯上段顶部不全。自下而上分为:紫霞洞组、陵园组、西山寺组。前两组与南、北象山的象山群下段相当,西山寺组可以与该地象山群上段一部分地层进行对比。江宁县石佛庵象山群下段煤层可采。象山群与下伏黄马青群呈假整
24、合接触,有的地方(如南京西岗及栖霞山等地)为不整合接触。(2)上统分为两组云合山组(J) 本组仅见于本区周冲村及南、北象山的北坡。主要为一套暗紫及黄绿色含火山碎屑的沉积岩,是火山喷发间隙的产物。未发现化石。周冲村发育较好,厚达204米左右。岩性分三部分:下部 为暗紫、灰紫色凝灰质细砂岩及粉砂岩,夹凝灰质中粒砂岩及含砾凝灰质砂岩,其下见暗紫色粉砂岩夹黄色细砂岩。厚60米。中部 为浅黄绿色凝灰质中、细粒砂岩与暗紫色凝灰质细砂岩互层,其下为杂色凝灰质砾岩,上面为暗紫色角砾凝灰岩,由长石晶屑(40%),安山岩屑(15%),玻屑(10%)及少量石英组成。角砾为安山岩块(5%),胶结物为火山灰及氧化铁。厚
25、65.2米。上部 为暗紫或暗灰绿色凝灰质砾岩夹黄绿色含砾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砾岩的砾石由安山岩块(65%),安山岩屑(20%)以及少量长石晶屑,碎屑状石英及砂岩岩屑组成,胶结物为绿高岭土、绿泥石及氧化铁和少量火山。含砾凝灰砂岩由安山岩屑(70%),长石晶屑(35%),少量石英及铁质组成,胶结物由碳酸盐、绿泥石、绿高岭土及火山灰组成。厚79米。本组与下伏象山群不整合接触。大王山组(J) 标准剖面在安徽当涂大王山,在本区零星分布于汤山镇东南、仑山西南,镇江市北固山,上党镇东,大港镇固山及周冲村等地。丹徒县大港镇固山剖面中总厚度大于990.7米,列举如下:灰绿色粗面质凝灰角砾岩,由粗面岩块(55%),
26、岩屑(15%)及少量长英质晶屑组成,胶结物为火山灰(25%)(未见面)。厚度大于450米。浅灰紫色粗面质角砾凝灰熔岩。厚度为44米。灰紫色粗面质凝灰角砾岩(岩性同层)。厚为53米。灰紫色粗面岩。主要由细小透长石和玻璃质组成。暗色矿物呈斑晶出现。厚度为8.7米。灰紫及紫色粗面质凝灰角砾岩和角砾凝灰岩互层,夹凝灰岩。主要成分为粗面岩块,岩屑和火山灰。厚为320米。灰紫色粗面岩。斑晶由斜长石(主要为钾长石)和少量石英,针状暗色矿物组成(未见底)。厚度大于115米。从上述剖面可以看出,这个地区的大王山组主要是由粗面岩及其相应的火山碎屑岩组成;而另一些地区,如丹徒车家边-北塔山-横山的剖面,大王山组主要
27、是由黄安岩及相应的火山碎屑岩构成。由于分布在不同地区,两者之间的关系尚有争议,有的认为英宽发岩类在下,粗面岩在上。也有人认为两者可能是同期的。本组与下伏云合山组未见直接接触关系,推断为假整合。10、白垩系(K)分二统四组。下统在本区地表未出露。仅据邻区江宁、溧水等地资料介绍。上统为一套陆相红色岩系地层。(1)下统分两组:娘娘山组(K)由一套碱性喷出岩组成,按喷发韵律及岩性可分三部分:下部 以灰黄及灰白色集块岩、灰紫色集块角砾岩为主,次为灰白及紫灰色角砾凝灰岩,夹紫灰色层凝灰岩。中部 上为浅灰微带肉红色碱性粗面岩,下为灰黄熔结角砾岩。上部 主要为深灰色熔结角砾凝灰岩,顶部为熔结凝灰岩,角砾较少。
28、该组出露厚度约为664米。葛村组(K)分布于邻区句容-溧水-高淳一带,岩性为砂岩、页岩或含火山碎屑的沉积岩层。(2)上统分两组:浦口组(K)常出露于山麓或低矮丘陵地带。可分二部分。下部 紫红及紫灰色砾岩为主夹有紫红色粉砂岩和细砂岩。砾石成分复杂,常因地而异。棱角状或次棱角状,大小不一。厚达100米以上。上部 以紫红色为主的粉砂岩,粉砂质页岩以及砂砾岩。厚度大于100米。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本组下部以洪积和山麓堆积为主,中上部主要为河流及湖相沉积。与下伏地层为不整合接触。赤山组(K)地表出露另星,多为第四系覆盖。岩性主要为砖红色中厚层、厚层粉砂岩与薄层粉、细砂岩互层。底部常具砾岩层,砾石成分
29、以灰岩为主。本组为河流及湖相沉积,暂定湖盆地边缘颗粒较粗,反之较细,厚度变化大。汤山镇一带为30米。与下伏浦口组可能为假合接触。11、第三系 (R)第三系分为下第三系包括古新统(E1)、始新统(E2)、渐新统(E3)及上第三系包括中新统(N1)和上新统(N2)。(1)下第三系 在本区未见,但苏北广泛发育,称阜宁群,为一套砂页岩含油地层。(2) 上第三系分两组:中新统洞玄观组(N1)仅出露在江宁县方山坡麓,呈环状分布,属洪积-湖相沉积。岩性为一套棕黄色、棕褐色及灰白色粉砂粘土层、细砂层和砂砾层。按沉积韵律可划分为六个旋迥。下部物质较粗并有砂砾层透镜体,上部物质较细,有较多的钙质团块。产化石:安琪
30、马(Anchitherium)。上新统方山组(N2)仅见于江宁方山及汤山北射乌山顶。方山剖面可分为三部分:下部(下玄武岩) 灰紫、灰黑色气孔状橄榄玄武岩与致密状橄榄玄武岩互层,夹薄层似鲕状玄武岩。厚54.3米。中部 灰黄及黄褐色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细砂岩,凝灰质粗砂岩及层凝灰角砾岩。厚11.1米。上部(上玄武岩) 黑色细粒气孔状橄榄玄武岩,底部夹灰红及暗紫色集块角砾岩、集块岩及层集块凝灰角砾岩。厚183.6米。汤山北射乌山顶本组地层为气孔状玄武岩,气孔较粗大的与气孔较小的玄武岩互层,可见有辉石与橄榄石,其橄榄石已蚀变成伊丁石。厚约15米。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12、第四系 (Q)第四系分为更新统
31、和全新统。分布广泛,常形成阶地。是一套疏松的陆相碎屑沉积。(1)下更新统雨花台组(Q)分布于宁镇山脉西段长江两岸,常组成阶地。在雨花台其岩性为含棕共同色粘土、砂及铁质的砾石层,砾石以石英、燧石为主,有少量火山岩、变质岩、赤铁矿、玛瑙等。砾径以34厘米者居多。圆度、扁度、球度均较佳。可构成23沉积旅迥。厚20米。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南京市菊花台的雨花台组剖面较好,厚9.6米。介绍如下;微红色砾石层,厚度变化较大(0.62米),在某些地点尖灭或被冲刷掉。暗红色砂层,含细砾石,具单向韵律性斜层理。厚度为0.5米。黄褐色松散砾石层,所含砂砾定向排列,大多数砾石长轴倾斜方向与斜层理相反,层叠瓦状。砾石
32、大小以2×4×4.5厘米及3×7×8.5厘米为主,扁平状,成分有石英岩、燧石、脉石英、石英砂岩、硅质灰岩、灰岩、各种火山岩、花岗岩、暗色脉岩及石英片岩等。厚度为2.5米。黄暗色砂层,含细砾石,单向韵律性斜层理发育。厚度为0.6米。灰白夹黄色疏松砾石层,含砂层透镜体,砂石成分与第层发现的相同。厚度为4米。(2)中上更新统下蜀组(Q)分布广泛,常形成阶地。下蜀镇出露的岩性为黄色带红的泥、细砂及粘土,其中常含灰质结核。产腹足类化石。本组在南京附近沿长江一带发育最好。厚达20米左右。南京燕子矶汽车站附近剖面可为代表,分二段岩性:上段 灰黄色黄土质粘土。结构颇紧,
33、垂直节理良好,故常以大块柱状体崩解。钙质含量较高,常呈拳头状结核出现。透水性较好,古土镶痕迹较差,略具铁猛胶膜,孔隙发育。下段 棕红色粘土,结构紧密,粘性较大,常多具铁猛胶膜。崩塌后呈不规则的棱状块。透水性较差,古土壤痕迹甚为显著。与下伏雨花台组呈假整合接触。(3)全新统(Q)是近代沉积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或山间冲沟、坳谷中。其岩性和成因各地不同、因地而异。长江沿岸为近代冲积洪积层。在阶地坳谷地段常为下蜀组再搬运的沉积物,而在山间冲沟内受山体基岩所控制。长江两岸的长江冲积层以棕黄及土黄色砂质粘土和粉砂为主,常含有铁锰结核。在山间冲沟及坳谷地带,底部常有砾石层,上部为亚粘土,淤泥质亚粘土和粉砂
34、层等。各地出露厚度不等,在凹陷地带可达60米,在山间冲沟、阶地及坳谷中约在010米之间。(二) 构造1、褶皱 南京地区是由若干背、向斜组成的线状褶皱束。在南京城东郊褶皱束最宽,由北侧的幕府山算起,经钟山到大连山,南北宽达25公里。向东逐渐收缩,如从北面的龙潭算起向南到江宁县的汤山,褶皱束宽度变为15公里左右。更东到镇江西边的五洲山、十里长山地段宽仅8公里以内。 褶皱束的走向在西端为北东、南西方向,过汤山以东转为北东东向,在五洲山十里长山一带明显地呈近东西向。 褶皱束内部结构比较复杂,总体看来似可分为三个主体构造。现自北而南分述如下: (1)幕府山复背斜带 山露在南京城北面的上元门到燕子矶一线幕
35、府山,这里是宁镇山脉北带构造的代表,因长江大断裂切割,复背斜只剩下其南边的半个,北边的半个已断陷在长江河谷之下。复背斜的南半个概略地看是由两个主要的向斜及其间的一个背斜组成,由北而南为劳头山向斜、嘉善寺背斜、煤炭山向斜。背斜核部出露了中下三叠统青龙群。地貌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地形倒置现象十分清楚。如进一步研究,尚可划出更多的次一级背斜、向斜构造。 这一复背斜向东过燕子矶后因被第四系广泛覆盖,去向如何是不明确的,很可能是沿北东东向穿过长江河谷而去。其西端经上元门向西后何去也因被第四系广泛覆盖而不清。(2)钟山-射乌山-金子山大向斜大向斜纵贯山脉的腹腔地,由西向东穿过一些著名的山地,如钟山、射乌
36、山、宝华山、金子山等。山脉北侧的栖霞山、龙潭、铜山一线属于本向斜之北冀,山脉南面的青龙山、孔山、九华山属其南冀之边缘,可见向斜相当宽阔。它的轴向由西段的北东,向东转为北东东,全长45公里左右,过仑山以后逐渐消失,与下述的大背斜合并。大向斜是宁镇山脉中带构造的代表。向斜内部结构也比较复杂。在钟山一带,是一个以下中侏罗统象山群为核心的开阔向斜构造,钟同本身为向斜北冀的一部分,呈单斜状。向东过东流镇,向斜内部鼓起了一个背斜,即宝华背斜,从而将大向斜分隔成为两支,北支称范家塘向斜,南支称射乌山金子山向斜。背斜核部出露的是上泥盆统五通组,向斜核部出露了中上三迭统黄马青群。这些都应当看成是大向斜中的次一级
37、褶皱,更小的背斜和向斜在栖霞山了会近也能见到。这些次一级背斜、向斜过仑山以后统统消失。(3)青龙大连山-汤山-仑山大背斜这是构成山脉南带的主体构造。由南京城东郊之淳化镇经汤山镇、韦岗,抵五洲山、十里长山,并接近镇江城,大背斜绵延60多公里。轴向在西段为北东,向东逐渐转至北东东至近东西。本背斜的内部结构也是复杂的。在南京城东郊的青龙山大连山一段为一简单的背斜,轴部为志留系地层,具有典型的背斜谷地貌。过大连山主峰以东经孔山至九华山一段约20多公里长度范围内,背斜轴部工业凹入,出现次一级向斜。在汤山地区称为陡山向斜,其核部由下二叠统栖霞组构成,它将背斜分隔成为两支,北支即汤山地区著名的孔山背斜,核部
38、由五通组地层构成,南支即汤山背斜,核部为寒武系地层组成。这些背斜、向斜是大背斜中的次一级褶皱。次一级褶皱过九华山以东逐渐消失。应该注意的是,中带的大向斜与这一大背斜过仑山向东就逐渐合并,在五洲山十进而长山变成为单一的大型背斜。从上面的叙述看出,宁镇山脉的褶皱在其走向方向上(即纵向上)表现出若干有趣的特点,首先是褶皱轴的分支与复合。分支就是一个向斜分成为两个次一级的向斜和界于其间的次一级背斜,而一个背斜可分成两个背斜和界于其间的向斜。复合是相邻的褶皱合并起来,不仅是次一级的背斜、向斜合并而消失,成为单斜,而且大一级的背斜、向斜也能合并成为一个单一的褶皱。另一个特点是褶皱枢纽时有起伏。枢纽昂起地段
39、,核部出露较老地层,枢纽倾伏地段,核部出露较新地层。前棕南带的大背斜,在汤山、仑山两处枢纽昂起最高,出露了寒武系地层,在西端青龙山大连山地段及东段的五洲山十里长山地段,核部仅露出志留系。上面说的两个特点实际上是相互配合的。褶皱分支的地段正是枢纽昂起最高的地段,而褶皱复合的地段正是枢纽倾伏的地段。这种配合是符合规律的。褶皱横剖面的不对称性也是很突出的特征,即所有的褶皱不论是第一级的,还是次一级的,褶皱两翼的倾角是不相等的。就幕府山地区(北带)而言,背斜北西翼缓,南东翼陡,甚至于直立;而向斜的情况正好相反,轴面是歪的,倾向北西。就南带而言,背斜北西翼陡,南东翼缓;向斜相反,轴面也是歪的,倾向南东。
40、在汤山地区后一情况表现得十分清楚。净北带与南带联系起来看,宁镇山脉西段的褶皱轴面是对称式地向外倾斜,成为反扇形。横剖面的这一特点是很有意义的,认识它对于研究本区褶皱形式的原因会有帮助。前面说的褶皱在纵向上和横剖面上的特点,从图(1-3-1)及图(1-3-2)可以看得很清楚。2、断裂 南京地区断裂构造是十分发育的,也有若干规律性的东西。 首先,纵向断层很多,与之相伴随的有横向断层,它们形成格子状相交。 纵向断层常表现为逆冲性质。断层面倾角一般是中到高角度。它的效应是造成地层的缺失或重复,而以构成缺失为主;也造成岩层的破碎,局部形成断层角砾岩。但角砾岩的规模不一定很大,常伴随着岩石发生硅化、赤铁矿
41、化。近断层处地层产状明显变陡或紊乱。纵向逆冲断层在幕府山地区极为普遍,这里大部分地层的接触关系皆为这种断层性质。这种断层在南带的汤山地区也有发育。在实习中应选择一、二典型者加以观察。 纵向断层中少数也表现为正断层性质,造成断层陡崖。其发生时代一般较逆冲断层为晚,常常是在早先的逆冲断层位置上迭加着后期的正断层。 横向断层常常是平移断层性质(或兼有正、逆断层的性质)。断层面常很陡,甚至近于直立。相当层沿走向发生明显错开。地层产状在近断层处发生拖曳和弯曲。断层角砾岩不甚发育,有时可伴随着岩石的硅化。沿断层带常有地下水出露。 横向断层带通过之处在地貌上常是沟谷或垭口所在,山脉为之切断。由于纵向、横向断
42、层发育,促进了纵向、横向沟谷的形成,加之沿着某些页岩为主的地层也极易侵蚀成为次成谷,因而宁镇地区的水系特征是格子状,这一点从地形图上能清楚的看出来。除此之外,不家斜交断层,即断层走向地层走向斜交。这种断层一般为平移性质,规模不大。在褶皱的倾伏端还发育环形断层及放射状断层,在汤山西头这种断层很明显。(三)火成岩(1)南京地区侵入岩的分布和产状南京地区的侵入岩主要分布在汤山至镇江间。出露面积占该区基岩出露面积的四分之一左右,约350km。在汤山以西主要出露于其林门附近及紫金山西侧和北侧,即南京太平门外经蒋王庙到岔路口一带(附图1)。附脉岩外,一般以岩株形式产出。有些地段火成岩露头零星,出露面积不大
43、,但钻孔证实各露头间下部可能相连。它们大部分沿背斜轴部或断裂带侵入。主要岩体的产状特点如表(1-4-1)所示。(2)南京地区侵入岩的岩石种类南京地区出露的侵入岩主要为中酸性花岗岩类的石英二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以石英二长岩石和石英闪长岩为最多。细粒钾长花岗岩仅出露于迈皋桥附近。中性和基性侵入岩零星分布于蒋王庙附近。兹将主要岩体侵入岩由于产出的条件不同(如中深成相、浅成相或中心相、边缘相等)可形成不同的结构特点,因此可出现相应的斑状变种,发石英二长斑岩、斑岩石英二长岩、石英闪长玢岩、花岗岩长斑岩和花岗岩等。中基性侵入岩主要是辉长-闪长岩和闪长玢岩,由于结晶分异作用的影响,可以
44、出现橄榄辉长岩、辉石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等。(3)岩体时代南京地区侵入岩的时代包括燕山早期及燕山晚期,以燕山晚期为主体。燕山早期侵入岩主要是蒋王庙辉长岩体。它位于岔路口倒转背斜其林门石英二长斑岩周庄,其林门乱石岗4.3km分布范围16km东流向斜,钟山向斜,岩山背斜接合部位青山群铁矿蒋王庙辉长岩太平门外一樱桃园、蒋王庙、岔路口094km分布范围20km岔路口倒转背斜南翼象山群铁矿迈皋桥钾长花岗岩迈皋桥9.02km岔路口倒转背斜青龙群的南翼,侵入于青龙群或象山群之中。使围岩发生硅化、大理岩化、角岩化和退色变化。安徽区测队从辉长岩中采得同位素年龄样,经南京地质矿产所用钾-氩法测定年龄值为1.43亿年
45、,所以它属于燕山早期产物。 南京地区花岗岩娄侵入体均为燕山晚期产物。它们侵入于大王山组火山岩之中,被覆盖在浦口组之下,在浦口组中含较多的中酸性花岗岩类侵入岩和火山岩角砾。江苏区测队对徐湾-石头岗石英二长岩所取样品的钾-氩法年龄为1.16亿年,安徽区测队对其林门石英二长岩所采样品的钾-氩法年龄为1.12亿年,因此它属燕山晚期。 (4)火山岩 南京地区火山岩,主要分布在汤仑大背斜的南翼与句容盆地的结合部位,部分出露于宁镇山脉褶皱束内的次一级山间盆地中。具体分布地点为:镇江北固山、上党镇东面、东昌街北面、汤山镇东面、仑山西南、十里长山东南的车家边-北塔山-马鞍山一带、辛丰镇西北、马迹山-水晶山南坡、
46、大港镇山、东阳镇、周冲村附近、栖霞山及西面的北象山。 火山岩称为大王山组,其时代属晚侏罗世晚期。 大王山组主要为粗面质-英安质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组成。(5)方山玄武岩(四)地壳运动与地质发展简史 宁镇地区是下扬子断裂坳陷带的东段。从震旦纪到早古生代末,这里地壳活动性弱,只有多次轻度的升、降,整个环境是浅海,形成了厚度3000余米的石灰岩、白云岩、页岩及砂岩,含丰富化石。有时有硅质特供应,在震旦、寒武、奥陶及志留系中均或多或少出现过薄层的硅质岩或燧石结核(后者生在碳酸盐地层之中)。志留纪末期,华南发生了强烈的加里东运动,本区受到重要影响,海水退却,成为陆地,接受剥蚀。在早中泥盆世的沉积物未曾发
47、育,晚泥盆世初,在准平原化的条件下,先堆积了平原型河流沉积,随着出现了大型湖泊沉积。形成了上泥盆统的石英砂岩和页岩。局部地区堆积了薄薄的赤铁矿层。早石炭世,本区处于海陆交互地带,海水时进时退,形成了具有滨岸沉积特征的下石炭统的灰岩、页岩、砂岩。从中石炭世到早二叠世,本区地壳缓慢而持续下沉,在沉陷得到沉积物补偿的条件下,堆积了浅海的碳酸盐沉积。这时气候温暖,海中生物繁盛,故相应层位中化石丰富。从远处周期性地运来硅质物质,它以薄层硅质岩或燧石结核形式堆积下来。在早二叠世末期还堆积了含锰磷的沉积物,这就是下二叠统孤峰组,该层中的锰磷在局部地方有开采价值。早晚二叠世之交,地壳曾一度显著上升(即东吴运动
48、),使本区海水撤退,成为滨海沼泽环境,从而堆积了上二叠统的含煤沉积,这就是龙潭组煤系地层。东吴运动毕竟还是短暂的,到晚二叠世后期,海水复行侵入,直至中三叠世后期为止,本区又堆积了具有浅海特征的上二叠统大降组及下、中三叠统青龙群。青龙群沉积的过程中,下扬子坳陷已经有明显的收缩,海水逐渐变浅,青龙群的顶部出现了在海湾、泻湖环境下形成的石膏沉积。青龙群沉积完毕以后,本区发生了印支运动第一幕,它标志着地壳运动性质的一次突变,由古生代以来长期的长期的升降运动性质转化为褶皱的性质,青龙群及以前的老地层全部参加到褶皱之中,形成了宁镇山脉褶皱的雏形。整个下扬子的山脉淮阳山脉,是因这一运动而奠定轮廓,地质上称这
49、一运动为淮阳运动,在宁镇地区称为金子运动。金子运动结束了下扬子地带长期海进的历史,使之变为陆地。在金子运动形成的山间盆地中堆积了中、上三叠统的黄马青群沉积,它与青龙群在许多地方是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关系,它的底部普遍存在有10米到200米厚度不等的石灰岩质角砾岩。黄马青群堆积的晚期,气候由于热转为湿热,地势变为比较平坦,在局部地方形成了含煤沉积,这就是黄马青群上部局部出现的范家塘组含煤地层。此后,地壳运动再次剧烈进行,使包括上三叠统在内的所有地层褶皱,这次地壳运动是金子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属于印支运动的第二幕,称为南象运动。在南象运动的作用下,宁镇山脉的构造格架全面完成。地貌上是山脉与山间盆地相交织
50、。在山间盆地中堆积了下、中侏罗统的象山群砂岩、页岩沉积,其底部是河流沉积,中、上部过渡为湖泊沉积,局部地点有煤的形成。象山群与下伏老地层在许多地方为明显不整合接触,如栖霞山附近的南象山,它不整合地盖在下二叠统栖霞组之上;有的地方,如西岗附近,它不整合地盖在中、上三叠统黄马青群之上。 象山群沉积以后直至白垩纪末期,这里地壳运动频繁,断裂活动极其发育。沿断裂的垂直位移量很大,在断裂下落的部位形成盆地,堆积了很厚的上侏罗统到白垩系的洪积与河湖沉积,形成很厚的砾岩、砂岩、页岩。由于断裂切割相当深,地壳深部的岩浆沿断裂带上升,发生喷出和侵入,因而陆相地层中同时出现很多中酸性火山熔岩及凝灰岩。随着大量中酸
51、性侵入岩侵入到前第三纪地层之中。侏罗白垩纪是本区岩浆活动高潮时期。这时除发育高角度的正断层处,还发育了低角度的逆掩断层和推覆构造。 与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相关的有重要的内生金属矿床形成。在栖霞山形成了大型的铅锌矿床;在汤山附近的安基山、伏牛山以及铜矿床。岩浆作用为这些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动力及物质来源,使金属元素从围岩中迁移、富集起来,或者是直接提供了成矿所必要的金属元素本身。 侏罗纪到白垩纪的地壳运动统称为燕山运动。它也有几个幕,第一幕在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之间,第二幕在早、晚白垩世之交,第三幕在晚白垩世与早第三纪之交。换句话说,燕山运动在这三个时期是处于剧烈状态。相应的地层之间出现了不整合接触关
52、系,但是地层的褶皱比较和缓而开阔。第三纪以来,地壳仍有大幅度的差异性质升降,在内陆盆地中堆积了厚度较大的陆相砾、砂、泥质沉积。第三系的一些层位是有利的生油地层和储油对象。由于地壳运动和缓、微弱,第三系地层产状极其平缓。但第三纪末期第四纪初期,发生了一些重要的断裂,它切割到地壳深部,有的甚至与某些深达上地幔的断裂相沟通,使深部的玄武质岩浆上升、喷溢,造成了南京附近的一些中心式火山喷发并堆积玄武岩层。在江宁方山及六合方山等地至今还保存了较好的火山地形。三、野外实习路线(一)龙潭观山石幔山路线实习内容 沉积岩:砂岩、粉砂岩、泥岩、页岩、石灰岩 地 层:坟头群、五通组、金陵组、高骊小组和三组、老虎洞组
53、、黄龙组、船山组、青龙群观察点1 沟口观山北坡(铁路南侧)观察点2 观山采石场观察点3 观山南坡滑车道口观察点4 观山南端旧采石场山头观察点5 石幔山采石场(二)汤山坟头阳山碑材路线实习内容 地层:高加边组、坟头群、茅山群、五通组、碳尔地层、栖霞组 构造现象:断层、节理、背斜、向斜 岩溶现象:溶沟、石芽观察点1 坟头村侯家塘观察点2 珠山南坡旧探槽珠山顶观察点3 阳山碑材旧采石场大石碑山顶观察点4 阳山北坡旧采石场观察点5 157高地西采石公路旁(三)栖霞山北长江边栖霞寺山顶实习内容 地层:五通组、栖霞组、象山群 岩溶现象:石芽、溶沟、竖井落水洞 河流作用:长江河床、河漫滩观察点1 栖霞山北长
54、江岸边观察点2 栖霞寺明镜湖观察点3 栖霞寺后侧品外泉千佛岭、纱帽峰观察点4 桃花扇亭一带观察点5 天开岩一带观察点6 碧石亭、叠浪岩山顶凤翔峰(四)江宁方山路线实习内容 岩石:粉砂岩、砂砾层、玄武岩、辉缘岩 地层:赤山组、洞玄观组、方山组 构造现象与火山作用现象地面流水作用现象:冲沟观察点1 方山南坡坡麓观察点2 南坡大冲沟内及平台观察点3 南坡半山公路北侧冲沟内观察点4 方山顶采石场观察点5 方山西坡垭口(五)六合桂子山石柱林路线实习内容 岩石:玄武岩、火山集块岩、砂砾层 构造现象:柱状节理、层理 风化现象:球状风化观察点1 桂子山东坡玄武岩采石场观察点2 桂子山山顶观察点3 桂子山北坡旧采砂坑观察点4 桂子山西坡旧采砂场(六)南京燕子矶三台洞路线实习内容 地层:震旦是一寒武系奥陶系地层灯影组、幕府山组、仑山组、白垩系、浦口组、第四系下蜀组 构造现象:沿江断裂及其他断层 岩溶现象:溶洞 风化作用及崩塌现象 长江流水地质作用:江岸冲刷河漫滩、江心州观察点1 燕子矶车站南侧门坡观察点2 燕子公园北侧矶头观察点3 燕子矶三台洞沿江一带观察点4 头台洞与观音阁观察点5 三台洞(七)老虎山狮子山绣球公园路线实习内容 地层与岩石: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砾岩、细砂岩、粉砂岩、下蜀土 构造现象:断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高纯锡合作协议书
- 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与风险分析
- 物流部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
- 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统计管理制度
- 教育培训机构股东投资协议书
- 项目合同管理计划
- 信息技术行业数据安全伦理制度
- 医疗事故应急管理制度的建立
- 双向转诊与患者信息共享管理制度
- 新能源项目用电协议书
- 中国文化-古今长安(双语)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西安欧亚学院
- 移动宽带注销委托书模板需要a4纸
- 品管圈活动提高氧气雾化吸入注意事项知晓率
- 2024美世中国员工敬业度与员工体验白皮书 打造可持续的 员工体验
-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八单元 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2024年秋)
- 历史遗留建筑买卖合同范本
- 2024年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 传感网应用开发(初级) 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蓝绿色系学术风暨南大学论文答辩
-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上生物人教版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
- 代发货合作协议书 代发货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