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太极图-形式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_第1页
传统-太极图-形式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_第2页
传统-太极图-形式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_第3页
传统-太极图-形式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_第4页
传统-太极图-形式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统 “太极图” 形式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杨 明(西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兰州 730070提 要:以借鉴 “太极图” 图形及其理念下的标志设计作品为例, 力图阐释传统优秀文化给现代标志设计带来的不可或 缺的营养与个性化、 民族化的特征。作者认为要汲取传统文化内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意义, 融合时代的审美倾向, 借助于现代 图形设计的视觉张力, 设计出新颖、 富有生命活力的现代标志作品。关 键 词:太极图形; 太极理念; 现代标志; 创新中图分类号:Jl20.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03-3637(2007 02-0224-02太极图是中国哲学和中国思想最本质的特征。 “ 太极”

2、一 词, 初见于被中国学界奉为众经之首的 周易 。 周易系辞 上 载述:“ 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 在 这一派生过程中, “ 太极” 是衍生天地万物的本源, 导致生生不 已的原因是阴阳相依与永无休止的阴阳转化。在探索太极义 理的同时还出现了一些以阐释 “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 为目的的 “太极图” , 此图的含意是:“ 其外一圈者, 太极也。中分黑白者 阴阳也。黑中含一点白者阴中有阳也; 白中含一点黑者, 阳中 有阴也。 ” 其 “蓄义神奇玄妙, 蕴理博大精深。大哉易也, 斯其至 也” ! 。所谓 “太极图” , 指的是用图式的方法来表达作为本源 或本体的太极生

3、化过程和原理的各种图式 。影响后世最大的 太极图式有两种:一种是 “ 周氏太极图” , 一种是 “ 阴阳鱼太极 图” 。太极图体现了道家哲学思想中天人合一的理念, 太极图的 对立统一、 永恒运动、 周而复始、 生生不息的特征可以延伸到中 国很多文化形式中。本文以借鉴 “ 太极图” 图形及其理念设计 出的优秀标志案例来说明, 传统文化给中国现代设计带来的不 仅是新的视觉形象和深邃的文化理念, 更能彰显一个民族的创 新活力, 以及为世界文明的多元化做出的不懈努力。标志是企业经营哲学、 生产技术、 商品内容的象征, 同时也 是消费者心目中企业、 品牌的等同体。因此, 标志设计的诉求 力与说服力是极为

4、重要的。现代标志设计创新有其自身的规 律, 不仅要求所设计的标志形象要简洁、 生动、 富有艺术感染 力, 同时又易于识别和记忆, 具有高度的概括力, 并且符合行业 特征和时代潮流。艺术性和独创性是标志设计永远不变的追 求。故此, 在使用经典的传统图形时如果不求甚解、 依样画葫 芦, 只搬用一点民间或原始符号, 就开始进行肤浅的形式美和 现代美的组装, 那么设计的标志将难免落入俗套。应该把握好 传统图形的精神实质与内涵, 并让这样一种文化气韵在他们的 设计中自然的流露出来。同样, 在将 “太极图” 图形的理念及其 变化融入到企业标志设计中去时, 也一定不能牵强附会, 而应 该顺应需要, 找到两者

5、的有意结合点, 恰如其分地去表现。否 则, 不但不能锦上添花, 反而有画蛇添足之感。比如大家所熟 知 的 “ 中 国 移 动” 、 “ 中 国 网 通” 、 “ 凤 凰 卫 视” 、 中央台 “焦点访谈” 、 “ 中国民生银行” 、 “ 中国卫星通讯” 、 “中国有色集团” 、 “ 中首物流有限公司” 、 “ 中星石油” 、 “ 中禾恒 瑞进出口有限公司” 等等标志, 都是受到 “ 太极图” 图形及其理 念的借鉴、 启示, 又结合自身企业的经营性质、 企业文化等种种 因素, 从而进行了成功衍变和设计创新。下面, 笔者意图通过 三个实例来说明:其一,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其标志创意点很成功地

6、融 入了 “太极图” 图形的形式与理念:回旋往复的蓝白线条组成了 一个平面造型为六面体的网络结构, 象征着移动通信的蜂窝网 络。寓意其信号的无处不在、 公司和客户的互利共存。其线条 纵横交错, 首尾相连, 将 “ 太极图” 图形演化成既有外形的 “ 形 似” , 又有内蕴的 “神似” 。图形立体化的处理更是现代技术和 时代审美观念的最佳融合。其二, 凤凰卫视, 台标寓意:中国人自古将凤凰视为吉祥如 意, 和平安康的象征。图形非常明显的来自于太极图变异, 借 凤与凰的阴阳交汇, 预示东西方文化, 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历史 性的整合重组。一凤一凰, 一阴一阳的两个主体像两团燃烧的 火, 极富动感地共容

7、在一个圆内, 既具直观性又有象征意。凤 尾和凰尾突出开放的特点。不仅将历史悠久、 博大精深的中华 文明传播给世人, 更帮助中华民族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开阔的 视野去认识这个纷繁多姿的世界 “ 开拓新视野, 传播新感 受, 记录新生活, 创造新文化。 ”其三, 笔者设计的 “新敦煌书画院” 标志, 也是对 “ 太极图” 图形的有益借鉴:因涉及 “敦煌” 和 “书画” , 形式上有意结合敦 煌名胜 “月牙泉” 的造型, 又将表现艺术家深邃独特的 “ 明眸” 融会为一体。标志造型似行草之飞白, 若丹青之泼墨, 虚实盈 亏、 挥洒自如。在形似太极的不经意一抹之间, 既有对传统文 明的赏鉴、 吸纳, 又有

8、追求现代新潮的时尚、 精炼。标志主色调 为洋红与黑色, 暗合 “字黑、 印红” 的书画创作意韵。标志总体 简洁明快、 言简意赅, 在传统和现代之间自由徜徉, 极富书画艺 术的文化品位。在艺术设计中仅仅直接采用传统文化元素是不够的, 有时 还需要在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延其 “意” 传其 “ 神” 。其 实这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转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关注中国, 走进中国, 倾听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度所发出的深沉悠 扬、 充满激情的雄浑之声, 确立、 解读、 升华其中的文化与意蕴, 以此来推动世界文化的互动与交流, 加强民族文化的清晰度, 增大民族整体形象的渗透力, 实现视觉形象的空间超越,

9、最终达到民族内涵文化的延续与拓展。此外, 现代艺术设计中, 有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 作品, 他们成功的借鉴和运用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来丰富自己 的设计,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他们的成功不仅向世界显示了我 们民族风格的当代性, 充分说明了立足本土设计、 吸收中国传 统文化元素是我国艺术设计发展的正确方向。例如 2008年的 奥运会会徽 “中国印舞动的中国” 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 该设计是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 外在图形在表现上将中国传统 文化元素发挥到了极致。该标志以红色中国印为载体, 将书 法、 篆刻印章、 人形结合起来, 在展现浓重的中国韵味的同时, 也折射出了中国重视礼仪制度、 讲究

10、规矩方圆等道德规范。中 国银行的行徽是一个以汉字为主要元素的设计典范。它外圆 内方, 俨然是一枚古钱币, 中央的方孔幻化成 “中” 字, 这样就把 中国和银行鬼斧神工般连在一起。同时, 古钱币不仅代表银行 业又代表中国古老文化。中线象征联系, 外圆象征天下:寓意 中国银行是为中国金融业开展全球金融活动的企业。中国银 行的基本要素、 本质尽收于以一个汉字为中心的简洁的行徽之 中。寓意清晰, 耐人寻味。目前本土化特色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对本土传统优 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始终是现代设计师不可回避的现实。在 与国际化接轨、 学习的同时, 如何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 整理、 借鉴与创新, 能成功设计出

11、既具有悠久历史文化渊源, 又不失 现代气息, 同时还能够为国内外受众所广泛认同的具有个性化 的标志符号图形, 是当前艺术设计师走出视觉符号过于国际化 的困境、 复兴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使设计艺术可持续发展的 良好契机。设计师的地域成长决定了他的设计风格及对设计 意识的理解。一件本土化的设计, 从古代图形的演变到现代图 形的升华, 它始终是处在一定的地域范围来看待事物和进行设 计的。设计师立足于本土来完成标志设计, 创造出的图形富有 本民族的思想理念及独特的表达能力, 所设计的标志可以触摸 到历史发展的脉络。我们常说地域性设计要创造自身的设计 特点, 就是要在世界符号的基础上接受地域标志的特色

12、, 原因 是它容易沟通、 理解、 融合。对本土设计师来说, 突出民族特色 的设计, 本身也是张扬个性化的设计风格。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 国际化和民族性在现代设计中并 不矛盾, 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在现代设计中, 民族性的功能在于创造独特的风格, 形成强烈的个性, 使标志 易识别、 易记忆; 而国际化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设计受众的广 泛的可理解能力。在标志设计中如果过分强调某个方面而忽 视另一个方面, 则会丧失设计的平衡。中国现代设计师必须汲取传统文化内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和意义, 融合时代的审美倾向, 借助于现代图形设计的视觉张 力, 设计出新颖、 富有生命活力、 领会企业精神内核和

13、发展远景 的现代标志作品。并且能起到举一反三, 把民族的优秀文化和 现代设计的时尚元素相结合, 借鉴、 融合、 裂变、 催生出具有浓 烈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的 “ 现代中国设计” 的作品。如何汲取 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融合时代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 设 计出富有民族个性和地域韵味的优秀设计作品, 既丰富了看似 单调的国际化风格, 又把本民族的独有特征和风韵展现在世人 面前, 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至于沉寂湮灭, 使之在不断 融入现代新鲜血液的补益下, 将生命的活力继续绽放、 更加精 彩, 值得认真研究和思考。注 释:! 刘和山, 金涛 . 由太极图看中国产品设计风格之形成 J . 包装 工

14、程, 2005, (5 :155-162. 章伟文 . 太极图的文化内涵 J . 中国宗教, 2003, (7 :45-47. 参考文献:1王受之 . 世界现代设计史 M .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2李巍, 吕茜 . 标志设计 M .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3吕中元等 . 中国标志创意 M . 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北师范大学青年社科基金项目资助成 果。作者简介:杨明 (1970- , 男, 甘肃天水人, 西北师范大学 讲师, 从事艺术设计与设计艺术研究。责任编辑:王旭东; 校对:易文(上接第 244页 电视频道是特殊的商品。 ”

15、 8参考文献:1张凤铸等 . 影视艺术新论 M .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193.2李兴国 . 影视艺术与高科技应用 M .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 版社, 2005:35.3张歌东 . 数字时代的电影艺术 M .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3:268.4周星 . 转型期中国电影艺术文化分析 EB /OL . 北大中文论 坛网转帖 , 2004-03-02.5梁晓声 . 读书与人生 Z . 做客国家图书馆畅谈, 2004-12-26.6唐榕, 邵培仁 . 电影经营管理 M .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2.7徐霖恩 . 日本动漫艺术的产业化发展 M /金冠军, 郑函主

16、 编 . 全球化视野:传媒产业经济比较研究 . 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3: 387.8中数传媒收编付费电视人才 EB /OL . 中记传媒网, 2004-05-11.作者简介:刘如文 (1964- , 男, 安徽凤阳县人, 讲师, 硕 士, 主要从事文艺美学与影视理论研究。责任编辑:志文; 校对:易文 传统太极图形式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作者:杨明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兰州,730070刊名:甘肃社会科学 英文刊名:GANSU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007(2被引用次数:5次1. 章伟文 太极图的文化内涵 期刊论文-中国宗教 2003(072. 刘和山;金

17、涛 由太极图看中国产品设计风格之形成 期刊论文-包装工程 2005(053. 吕中元;彭年生 中国标志创意 20014. 李巍;吕茜 标志设计 19965. 王受之 世界现代设计史 20021. 王志敏 . WANG Zhi-min 标志设计中负空间的意境 期刊论文-包装工程 2006,27(32. 刘珊珊 . LIU Shan-shan 论太极图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期刊论文-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27(33. 李冰洋 太极图形符号与现代平面设计 期刊论文-成功(教育版 2009(14. 张晓晴 . 梅蕾放 现代奥运会标志设计本土文化意蕴解读 期刊论文-体育与科学 2002,23(35. 蒋巍 . 王家民 . JIANG Wei. WANG Jia-min 错视图形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包装工程 2007,28(16. 薛锋 . 周祖荣 . XUE Feng. ZHOU Zu-rong 书法艺术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包装工程 2005,26(67. 尚慧琳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标志设计中的体现 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7(278. 赵鑫 流动之义 和谐之美论太极图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学位论文20079. 杨明 对太极图式标志设计的尝试与感悟 期刊论文-丝绸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