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某重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3月月考 语文_第1页
山东省临沂市某重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3月月考 语文_第2页
山东省临沂市某重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3月月考 语文_第3页
山东省临沂市某重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3月月考 语文_第4页
山东省临沂市某重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3月月考 语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3-2014年下学期高一3月月考试题 2014.3 语 文 第I卷(共42分)一、1-10题(20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蹙缩(c) 纤细(xin) 晕眩(yn) 少不更事(gng) B按捺(ni) 牲醴(l) 朱拓(t) 畏葸不前(x) C倾圮(p) 瘦削(xu) 聒噪(gu) 情不自禁(jn) D炮烙(po) 怔怔(zhng) 瞋视(chn) 撒手人寰(hun)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寒喧 振撼 沸反盈天 荒诞不经 B苍茫 纯粹 兴高彩烈 哀声叹气 C渲染 纨绔 敛声屏气 孽根祸胎 D赡养 笑靥 穿流不息 相题并论3.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决遏止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民众的基本住房需求。B.2010“中国寻根之旅”孔子故里行冬令营的50余位来自泰国、菲律宾的华裔青少年,来到儒家文化的胜地、孔子故里曲阜,参观了孔庙、孔府、孔林,品味儒家文化。C.现在的舆论对于食品安全极度敏感,一点风声就会引起轩然大波,这说明民众对于食品安全的确已经失去了信心。D.金婚风雨情一改以往电视剧植入广告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低调姿态,植入的广告不仅内容与形式露骨,甚至时长比一般广告还长,真的是令人叹为观止。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11月20

3、号是国际儿童日,是联合国发起的一个为保护儿童权益而成立的纪念日,网易亲子会推出一个反对一切形式对儿童暴力的签名活动。B.兔年春晚,开场形式将大大不同,导演组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让一辆高铁驶入会场,东西南北中各地明星鱼贯而出,来一个热闹气派的明星大拜年。C.鲁迅文章和思想的价值得到广泛认可,但谁把鲁迅肢解得面目全非?为什么在我们语文教学中,鲁迅成为了意识形态的投枪与匕首?D.中国周刊的制片人王立军曾经评价“白岩松在过去是一枝独秀,但是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他的声音也显得没那么重要了”。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未来五年,国家将通过改造棚户区、建设公租房等方式,增加中低收

4、入居民的住房供给,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B.人大代表提议,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填补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法律空白。C.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D.凭借着在本届澳网比赛中的超强发挥,李娜成为第一个晋级大满贯赛决赛的亚洲球员,从而奠定了她中国体坛一姐的宝座。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对峙/有恃无恐 机杼/毁家纾难 当选/独当一面B伉俪/引吭高歌 炽热/独树一帜 呕吐/吐故纳新C儒雅/相濡以沫 偌大/一诺千金 暴露/泄露天机D宵禁/不屑

5、一顾 教诲/风雨如晦 横财/横行霸道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凑和 文绉绉 事必躬亲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B蛰伏 大杂烩 克敌致胜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C宣泄 名信片 贸然行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D松弛 挖墙脚 乐不可支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经过传统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的 ,我们精神上才有了华夏儿女的文化印记。(2)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中国在 过程中也在全力实践这一理念。(3)朝鲜媒体近期接连发表评论, 美国接受朝鲜提出的签订和平协定以替代朝鲜停战协定的建议。A熏染 筹办

6、督促 B熏陶 筹措 督促 C熏陶 筹办 敦促 D熏染 筹措 敦促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天来奥巴马不断向中国发难,对北京方面的愤怒置若罔闻,就是为了要在国会中期选举临近的关头取悦选民、挽救不断下跌的民众支持率。B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儒家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口号,强调人与自然鼎足而立,人可利用自然,掌握和运用规律,达到改造自然的目的。C在商品房价格迅速攀高的情况下,大量违法建筑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每一座大型城市的边缘,成为城市化浪潮中社会治理的尴尬地带。D经济学家认为,在当前经济回暖的情况下,假如过早地退出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可能会让已经取得的成果化为泡影,进而

7、恶化就业形势。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加剧、资源能源耗竭等挑战,大力提升和培育低碳竞争力,能为企业和国家逆势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和不竭动力。 B社科院考古专家认为河南安阳曹魏大墓为曹操墓的阶段性结论具有相当的根据,但并非最终结论,要“盖棺定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C出版业当然要讲究装帧艺术,讲究宣传造势和市场营销,但要想真正赢得读者、赢得市场,最终还是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D由于菲律宾东部的太平洋沿岸海水没有出现重大变动,菲火山地震研究所今天下午解除了智利大地震引起的海啸可能袭击菲国的警戒状态。二、(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8、113题。 一个有公民影子的运动会从筹备时起,亚运会就与中国曾经举办过的其他大型国际性运动会,及其他领域的重要展会大大地不同。比如,对于筹备工作,广州媒体不只是报道建设的伟大成就,而是提出了不少批评意见。场馆建设对民众产生负面影响,媒体也如实报道。这样的情形是其他主办城市所不曾有过的。广州之所以在媒体报道上如此开放,固然是因为广州本身就有一个强大而优良的媒体传统,但也是因为,作为亚运会组委会之主体的广州市政府从一开始,就对亚运会有一个比较低调的定位,运动会只是个运动会,让运动会服务于城市的正常生活,而不是让运动会反过来支配城市。然则,广州市政府为什么会这样明智?过去十几年来,运动会及其他领域的

9、重要国际性展会,被各地政府当做重要的标志性活动来争相举办。主办政府倾向于让这些活动规模最大化,如此一来,可以提高城市的国际形象。这样的国际形象,在城市政府眼里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意义。另外,让活动规模最大化,政府也可以借此扩大征地规模,增加投资规模,实现土地收益的最大化。由于上述种种考虑,主办政府倾向于以一种非常规的心态来对待这些活动。这个时候,固有的人力与资源的集中动员机制就会被启动:政府拨出充裕的资金,进行最为奢华的基础设施建设,场馆建设求新、求大、求洋。所有政府部门围绕这个活动,为此甚至不惜暂时搁置各部门的日常工作。政府在征地、施工建设过程中,也可能罔顾民众的权益,政府要求民众为了这个宏

10、大的目标作出牺牲。这样的集中动员机制确实可以生产出一个接一个惊奇:新、大、洋的场馆令人咋舌,各种宏大的演出场面令人震撼,整个活动让人产生足够羡慕感,甚至可能产生一定利润。而这些威望、荣誉、利益,也正是主办政府所追求的目标。然而任何威望、荣誉、利益之取得,都是有代价的。而在集中动员机制下,这些代价通常会被转移给普通民众。同时,在集中动员机制下,这些收益的分配通常是不均衡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收益的失衡,根本原因在于,大型活动的筹备完全是政府主导的,而政府又十分强势:在预算安排、场馆规划、交通道路建设等方面,都是政府说了算。在此过程中,公众几乎无从参与,表达意见。而面对这样的大型活动,公众与政府的思考

11、视野其实是大不相同的。从事物的性质来看,政府的视野肯定是比较短暂的,尤其是在官员任期越来越短的情况下,他们会致力于追求短暂的轰动效应,为此,宁愿让大型活动压倒城市的日常生活。相反,公众的视野是长远的。毕竟,他们长远地生活在这个城市,他们了解这个城市的历史,也关心这个城市在运动会之后的未来。对他们来说,大型活动固然也可以带来风光,但即便在大型活动期间,日常生活还要继续。他们也会希望,在大型活动之后,用自己的税款修建的那些设施能够被大家便利地使用。因此,公众必然倾向于让大型活动服从于城市的结构、节奏。 由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广州亚运会与众不同。其实,在媒体强势背后,广州存在着一个比其他城市更为

12、强大的市民社会、公民社会。他们从一开始就主动地介入到政府关于亚运会的种种决策过程中,通过人大、政协,通过媒体,通过居民的行动参与这场盛会。因而,亚运会的决策,就在政府主导之外,部分地容纳了公众的意见。亚运会的运转,就不只是传统的集中动员机制在驱动,人们还可以看到公民社会的一些影子。正是这个尚不是很清晰的影子,让亚运会低调、务实了许多,让城市和它的传统更为亲和,让城市正常生活的负面影响也受到控制。 (中国新闻周刊 2010年11月22日)11.下列对于广州亚运会体现“公民影子”的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公民影子体现在筹备阶段媒体就关注场馆建设给民众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B.公民影子体

13、现在广州市政府的运动会要服务于城市的正常生活的低调定位。C.公民影子体现在广州亚运会的决策在政府主导之外还容纳了全体市民的意见。D.公民影子体现在广州亚运会务实了许多,市民都可以直接参与到这场盛会中。12.下列表述不属于广州亚运会有公民影子的原因的一项是( )A.广州亚运会从一开始就与中国曾经举办过的其他大型国际性运动会大大地不同。B.广州市政府在预算安排、场馆规划、交通道路建设等方面,参考了民众的意见。C.广州市政府没有把取得令人羡慕的威望、荣誉、利益作为此次活动追求的目标。D.广州存在着一个比其他城市更为强大的市民社会,主动地介入到政府的决策过程中。1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14、A.亚运会筹备阶段,广州媒体不是报道建设的伟大成就,而是提出了不少批评意见。B.运动会及其他领域的重要国际性展会,各地政府一直以一种非常规的心态来举办。C.大型活动的筹备若完全由政府强势主导,民众无从参与,那就会出现收益的失衡。D.公众通常都会希望用自己的税款修建的那些设施能够被大家方便地随时使用。三、课内语段阅读:阅读寡人之于国也,做1417题目。14.下面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春心莫共花争发B兵:弃甲曳兵而走 斩木为兵C或:或五十步而后止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D是:是亦走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15.选出与“王道之始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 )

15、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16.对上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C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D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17.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用梁惠王采用移民移粟措施而民不加多的忡忡忧心开篇,提出问题。 B孟子借题发挥阐述了自己的仁政思想。 C孟子首先用“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比喻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没

16、有本质区别,“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继而孟子具体阐述要“天下之民至焉”,必须养生丧死尊老重教、赈灾救民,使黎民不受饥寒。D全文围绕使“民加多”的话题,巧妙设喻,先正后反,排比铺张,气势磅礴。四、课外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题。妖 术于公者,少任侠,喜拳勇,力能持高壶,作旋风舞。崇祯间,殿试在都,仆疫不起,患之。会市上有善卜者,能决人生死,将代问之。既至,未言,卜者曰:“君莫欲问仆病乎?”公骇应之。曰:“病者无害,君可危。”公乃自卜。卜者起卦,愕然曰:“君三日当死!”公惊诧良久。卜者从容曰:“鄙人有小术,报我十金,当代禳之。”公自念,生死已定,术岂能解。不应而起,欲出。卜者曰:“惜

17、此小费,勿悔勿悔!”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公不听。 Y932倏忽至三日,公端坐旅舍,静以觇之,终日无恙。至夜,阖户挑灯,倚剑危坐。一漏向尽,更无死法。意欲就枕,忽闻窗隙窣窣有声。急视之,一小人荷戈入,及地则高如人。公捉剑起,急击之,飘忽未中。遂遽小,复寻窗隙,意欲遁去。公疾斫之,应手而倒。烛之,则纸人,已腰断矣。公不敢卧,又坐待之。逾时,一物穿窗入,怪狞如鬼。才及地,急击之,断而为两,皆蠕动。恐其复起,又连击之,剑剑皆中,其声不软。审视,则土偶,片片已碎。于是移坐窗下,目注隙中。久之,闻窗外如牛喘,有物推窗棂,房壁震摇,其势欲倾。公惧覆压,计不如出而斗之,遂剨然脱扃,奔而出。见一巨鬼,

18、高与檐齐;昏月中,见其面黑如煤,眼闪烁有黄光,上无衣,下无履,手弓而腰矢。公方骇,鬼则弯矣。公以剑拨矢,矢堕。欲击之。则又关矣。公急跃避,矢贯于壁,战战有声。鬼怒甚,拔佩刀,挥如风,望公力劈。公猱进,刀中庭石,石立断。公出其股间,削鬼中踝,铿然有声。鬼益怒,吼如雷,转身复剁。公又伏身入,刀落,断公裙。公已及胁下,猛斫之,亦铿然有声,鬼仆而僵。公乱击之,声硬如柝。烛之,则一木偶,高大如人。弓矢尚缠腰际,刻画狰狞;剑击处,皆有血出。公因秉烛待旦。方悟鬼物皆卜人遣之,欲致人于死,以神其术也。次日,遍告交知,与共诣卜所。卜人遥见公,瞥不可见。或曰:“此翳形术也,犬血可破。”如公言,戒备而往。卜人又匿如

19、前。急以犬血沃立处,但见卜人头面,皆为犬血模糊,目灼灼如鬼立。乃执付有司而杀之。异史氏曰:“尝谓买卜为一痴。世之讲此道而不爽于生死者几人?卜之而爽,犹不卜也。且即明明告我以死期之至,将复如何?况有借人命以神其术者,其可畏不尤甚耶!” (选自聊斋志异)【注】禳:祈祷消灾祛邪的祭祀形式。弯:拉弓;指开弓射箭。关:与上文的“弯”意思相同。翳形术:即隐身法。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静以觇之 觇:暗中观察B.倚剑危坐 危:端正C.烛之,则纸人 烛:用烛光照D.卜之而爽 爽:心里踏实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公乃自卜 今君乃亡赵走燕B.急

20、击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C.审视,则土偶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D.皆为犬血模糊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20.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于公任侠勇武的一组是( )力能持高壶,作旋风舞 公自念,生死已定,术岂能解至夜,阖户挑灯,倚剑危坐 公方骇,鬼则弯矣公出其股间,削鬼中踝,铿然有声 皆为犬血模糊,目灼灼如鬼立A. B. C. D.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公年轻的时候非常侠义,喜好打拳,力气很大,能举起高大沉重的漏壶,舞动起来如同旋风。B.于公不迷信,更不相信占卜,所以,当算卦的人以消灾为由向他勒索钱财的时候,他坚决拒绝了。C.卜人为了让人们信服他的巫术,丧尽

21、天良地使用各种手段加害于公,但都被勇敢的于公破解了。D.作者在文中批评了痴迷巫术的人,谴责了用巫术害人的人,这表明作者的思想相对于所处的时代还是比较进步的。五.翻译句子。(8分)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分)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4分)六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1) ,孤舟一系故园心。 画图省识春风面, 。(2) ,望帝春心托杜鹃。 , 此时无声胜有声。(3) ,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4) ,蓝田日暖玉生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 。 (5)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22、己, 。七、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中华大字典对“敬畏”的解释:敬也,服也。敬,而生虔诚心;畏,而生戒惕心。诚恳待之,不敢有丝毫傲慢;谨慎待之,不敢有丝毫懈怠。 我们每个人对待自然、历史、人生、事业等等,都应怀有敬畏之心,这样才能不容易浮躁,不容易轻忽,内心自然生养宁静、正气、庄严、崇高,并在行为上有所戒惧、节制,从而与外界形成良性互动关系。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语文参考答案 1、 (每小题2分) 1D(A、晕眩yn,少不更事gng;B、按捺n;C、聒噪gu,情

23、不自禁jn )2C(A喧暄,振震;B彩采,哀唉;D、穿川,题提)3 C.A.遏止:用力阻止。如:洪流滚滚,不可。这里应用“遏制”(制止,控制)B.胜地:出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如旅游胜地。这里应该用“圣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作用的地方)D.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用在这里感情色彩不对。4A. (反对一切形式对儿童暴力应该用引号)5.B.(A项,成分残缺,缺少“解决”的宾语,应在“房源不足”后加“的问题”。C项,句式杂糅,“将围绕为主题”应改为“将以为主题”。D项,“奠定”与“宝座”搭配不当。“奠定”宜与“基础”搭配)6.B(A当选/独当一面,读音相同;C儒雅/相濡以沫,读音相同;D

24、教诲/风雨如晦,读音相同。)7.D(A凑和凑合,B克敌致胜克敌制胜,C名信片明信片。)8.C(“熏陶”:指长期接触的人对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好的影响;“熏染”: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两者的感情色彩不同。“筹办”:筹划办理,对象是事情;“筹措”:设法弄到,对象是财物等东西,如款子、粮食等。“敦促”:以诚恳或迫切的态度催促或提请注意,多用于外交辞令;“督促”:指监督推动,催促使事情做好。多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小辈。有促使别人去做的意思。多用于日常生活。)9.A(B鼎足而立:象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句中“人与

25、自然”只是两方面。C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好的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句中属于褒贬不当。 D化为泡影:多用来指“希望、诺言、计划”这类还未成为事实的东西落空。句中意思指本来存在的成果消失,宜用“化为乌有”。)10.D(A语序不当,应将“提升和培育”调整为“培育和提升”。B表意不明,停顿不同,有两种理解:一是社科院考古专家的看法“具有相当的根据”,一是河南安阳曹魏大墓为曹操墓的阶段性结论“具有相当的根据”。C不合逻辑,“要想真正赢得”与“是否具有”两面对一面。)二、(每小题2分) 11.B.(A.原文表述为“负面影响”。C.原文表述的是“部分地容纳了公众的意见”。D

26、.原文表述没有“市民都可以直接参与”这层意思。) 12.A.(这不是原因,而是结果。)13.C.(A.原文表述的是“媒体不只是报道建设的伟大成就”。B.原文表述的前提是“过去十几年来”,不是“一直”D.原文表述的意思是希望在大型活动之后使用,没有“随时使用”的意思。)三、14.答案:A 解析:A项中第一个“发”意为“发放,指打开粮仓,赈济灾民”,第二个“发”是“花开”的意思,二者意义不同;B项都是“兵器”的意思;C项都是“有的”的意思;D项都是“代词,这”。15.答案:D解析:A项中“也”表句中提顿;B项中“也”表疑问;D项“也”表判断;C项中的“也”均表肯定。16.答案:B 解析:B项“落入

27、自己设下的圈套”错。此题属于对全文内容地理解,这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点,也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属分析综合能力。考纲要求“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此题正是上述考点的体现。解这类题的关键是从整体把握全文内容。17.答案:D 解析:全文围绕的话题是“民不加多”。四、18.D.(爽:错)19.D.(A项中两个“乃”都是副词,分别是“就”和“却”的意思。B项中两个“之”分别是代词“他”和动词“到去”。C项中第一个“则”是副词,相当于“原来是”,后一个“则”是连词,可译为“那么”。D项中两个“为”都是介词,表被动)20.

28、B.(说的是于公的生死观,与任侠勇武无关,是说的卜人。)21.B.(“于公不迷信,更不相信占卜”的说法不妥,假如他不相信,就不会给仆人占卜了。)附参考译文:于公年轻的时候非常侠义,喜好打拳,力气很大,能举起高大沉重的漏壶,舞动起来如同旋风。明朝崇祯年间,他在北京参加殿试,仆人病得卧床不起,他很忧虑。刚巧市上有个高明的算卦先生,能判断人的生死,他想去替仆人问问吉凶。到了算卦先生跟前,还没等说话,算卦的就问他:“你不是想问仆人的病吗?”他大吃一惊,就照实回答了。算卦的说:“病人倒没有什么妨害,你可危险了。”于公就让他给自己算算。算卦的给他算了一卦,很吃惊的说:“你三天之内当死!”于公很惊讶诧异了半

29、天。算卦的不慌不忙地说:“敝人有个小小的法术,你给我十两银子做报酬,我可以替你祈祷消灾。”他心想,生死已经定局了,一个小小的法术,怎么能解救呢;没有应声就站起来,想要往回走。算卦的说:“舍不得这么一点小钱,你不要后悔,不要后悔!”爱护于公的人,都为他感到害怕,劝他把口袋里的钱全部拿出来,哀求算卦的给予解救。于公不听。一转眼就到了第三天,于公端端正正地坐在旅店里,静静地窥测动静,直到天黑也没有什么灾祸。到了晚上,他关上房门点上灯,倚着一把宝剑,还是端端正正地坐着。一更快要结束的时候,他也没有死的征兆。刚要躺下睡觉;忽听窗缝有响声。急忙往那儿一看,只见一个小人,扛着戈矛钻进来,跳到地上,就和真人一般高。于公抓过宝剑跳起来,急忙迎头一击,剑飘空而没有击中。小人突然缩小,又去寻找窗缝,想要逃走。他迅速砍去,小人应手倒在地下。拿灯一照,原来是个纸人,已经被拦腰砍断了。于公不敢躺下睡觉,继续坐在凳子上等着。过了一个时辰,一个怪物穿窗而入,面目狰狞,像个恶鬼。它刚刚跳到地上,于公眼急手快,挥剑一击,断成两截儿,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