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六路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纵六路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纵六路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纵六路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纵六路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施工图设计说明一、概述重庆市大渡口双山片区纵六路道路工程位于大渡口双山片区,本次设计的纵六路道路工程是双山片区内规划中的一条城市次干路。本次设计道路起点坐标为X=62056.090,Y=54652.352;终点坐标为X=61247.16 ;Y=54907.94,道路全长861.107米,其中K0+335 K0+438段穿越规划的公园,考虑了采用桥梁跨越,以保证公园的整体性,同时对道路沿线的景观有显著改善,道路标准路幅宽为26m,车行道为16m,为城市次干路级,设计车速为30km/h。K0+319,桥梁终点桩号为K0+422二、工程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道路区内沟岭相间,主要发育近东西向的宽缓沟

2、谷,地形整体东南高西北低,起伏较大,沟谷底部地形相对平坦。道路区分布有农田、耕地、民房。由于拟建道路区对现有房子进行了拆迁,现状地面基本以覆盖建筑填土为主,后期人类活动频繁,地面高低起伏不一。地面最低高程322.91m,最高高程为356.85m,相对高差为33.94m,斜坡地带的地形坡度为532之间,局部呈陡崖,但高度较小。2.2气象道路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春旱、夏热、秋雨绵绵、冬暖而多雾,无霜期长,雨量充沛的特点。据重庆气象局19572006年资料,归纳引用如下: -降雨量:多年平均降雨量1109.89mm,降雨量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0%;冬季雨量最少(12月至翌年2月),

3、占全年降雨量的4.2%,月平均降雨量,1月份最少,为13.8mm,7月份最多,为186.5mm。 -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6,极端最低气温为-4.5(1961年1月17日),极端最高气温42.3(2006年8月23日)。多年月平均值,1月份最低,平均气温7.0;7月份最高,平均气温29.6。 -湿度:相对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内分配以12月最大,为87%;以8月份最小,为74%。绝对湿度为7.5毫巴。 -霜冻期日期一般为1020天,雾日数多达2035天,日照数达1384.21542.8小时。2.3地质构造场地区域地质构造属金鳌寺向斜东翼,岩层呈单斜状产出。根据附近基岩露头观测,岩层

4、产状为倾向275,倾角21,场地层间裂隙较发育,局部地段微张,裂面平直光滑,无渗水,结合性差,特别砂、泥岩交界面及砂岩层面之间常夹泥质条纹。根据建筑物周围出露基岩进行调查和钻探揭露表明:岩体裂隙稍发育,岩体中见两组裂隙:第组裂隙:其倾向为190200,倾角为7580,裂隙间距35m,水平延伸2.08.0m,多呈闭合状,结合程度一般,压扭性裂隙,未填充,不充水,属硬性结构面;第组裂隙,其倾向为2030,倾角为4755,裂隙间距46m,水平延伸1.53.5m,呈闭合状,结合程度一般,压扭性裂隙,未填充,不充水,属硬性结构面。以上裂隙砂岩比泥岩发育,延伸和张开度在砂岩中较大。砂、泥岩接触面未发现软弱

5、夹层。2.4地层岩性 道路区内分布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机械、人工抛填的杂填土(Q4ml)、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Q4el+dl)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泥岩互层组成,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机械、人工抛填的杂填土(Q4ml):浅褐浅褐黄色,成份由泥岩碎块石、粘性土及大量建筑垃圾组成。硬质物约占3560%,粒径296cm,结构松散、稍湿,均匀性差,厚度0.008.05m。属机械、人工抛填形成,填龄约110年;由于拟建场地正在进行拆迁,该层分布于整个拟建道路区。粉质粘土(Q4el+dl):褐黄色,成份由粘粒、粉粒组成,上部含较多植物根系。中部土质成份较均匀性差,底部含风化岩屑,多

6、呈可塑状,厚度0.004.00m。该层在道路区少部分钻孔中有揭露。泥岩(J3sn-Ms):紫红色浅褐色,由粘土矿物组成,局部砂质含量高,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岩体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岩芯呈碎块状,少数呈土状,岩质较软,强风化层厚度0.922.49m;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岩质较硬,岩芯呈柱状,强度较高。该层主要分布于道路区绝大部份范围,为主要岩层。砂岩:红褐色、灰白色。矿物成份以石英、长石、云母为主,含少量暗色矿物,细中粒结构,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该层主要分布于道路K0+430K0+620路段,其余地段砂岩与泥岩互层,为拟建场地次要岩层。2.5岩土基本质量等级及基岩面起伏特征根

7、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中附录B对地层分级,杂填土为普通土(级),粉质粘土为普通土(级),强风化基岩为软石(级),中等风化泥岩为软石(级)。道路区内中等风化泥岩饱和抗压强度推荐值为3.79MPa,软化系数为0.63;中等风化砂岩饱和抗压强度推荐值为9.82MPa,软化系数为0.71。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中表3.1.3划分岩石坚硬程度等级中等风化泥岩属软岩;中等风化砂岩属较软岩。勘测区由于地形平缓,基岩面起伏总体较小,坡度绝大多数在510之间,陡坡地段4050。2.6水文地质条件及岩、土、水的腐蚀性评价道路区地层结构由人工填筑土、粉质粘土

8、和下伏砂、泥岩层组成。人工填筑土结构松散,属透(含)水层,砂岩为粘土岩也属透(含)水层;粉质粘土为隔水层;泥岩为粘土岩也属隔水层。道路区属长期剥蚀丘陵斜坡地貌。斜坡地段地势较高,贮水条件差,基本无地下水,在道路区地势相对较低处为农田,粉质粘土分布较薄,大气降水后多形成地表径流经冲沟向场外排泄,少部份下渗赋存于第四系人工填筑土和基岩强风化带裂隙中,贮水条件较差。钻探施工完毕后对ZY3、ZY40作简易提水试验,提出施工循环水,24小时观测孔内水位不恢复。说明道路区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无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但雨季在地势低洼的填筑土层较厚处有形成局部滞水条件。由于道路区无地下水,故不存在地下水、地基

9、土对基础混凝土的腐蚀性破坏。根据地区经验场地土对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2.7不良地质现象经地表工程地质测绘和钻探揭露,道路区内无断层、滑坡、软弱夹层、泥石流及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现状斜坡均未发现变形迹象。三、设计依据及规范3.1设计依据1、 我公司与甲方(重庆市地产集团)签定的相关合同;2、 初步设计批复文件;3、 建设方提供的1:500地形图;4、 建设方提供的相关建筑平面布置图;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7

1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8、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GB503302002);9、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1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04);1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1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13、市政工程设计技术管理标准建设部城建司。1993.05。14、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37-93)1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16、公路桥涵通用设计规范( JTGD60-2004)17、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18、公

11、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19、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20、钢筋混凝土用焊接钢筋网(YB/T076-1995)四、设计标准4.1、设计采用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级2、计算行车速度:30km/h3、最小停车视距:30米4、最小会车视距:60米5、最小平曲线半径:100m6、最大纵坡:6.53% 最小纵坡:0.456%;7、最小竖曲线半径:凹曲线R1000m ;凸曲线R750m8、路面设计荷载: 标准轴载BZZ100KN9、计算荷载:公路级10、工程设计年限:15年,其中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15年11、 地震设防烈度:6计算,7构造设防五

12、、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执行情况(一)根据重庆市大渡口区城乡建设委员会2010年2月4日颁发的渡建【2010】22号批复意见批复如下:1、路幅宽26米,道路全长861.1米;2、竖向设计应做好道路起点与现有道路的平接;3、深化初步设计(复核路用材料前后一致性);4、设计说明中应明确道路桥梁的位置及标高调整的情况说明。(二)执行情况1、路线宽度及长度维持初设不变;2、起点处与现有道路接顺;3、已校核路用材料前后一致;4、明确道路桥梁的位置,增加标高调整的情况说明(见6.3)六、道路设计6. 1平面设计通过对实际地形分析,综合道路规划及周边区域的开发利用情况做本次施工图设计,设计在原规划的基础上优化完善

13、而来,本次设计道路起点坐标为X=62056.090,Y=54652.352;终点坐标为X=61247.16 ;Y=54907.94,道路全长861.107米道路标准路幅宽为26m,车行道为16m。全线设有6处平曲线。6.2纵断面设计道路纵断面在满足道路技术标准的条件下,结合道路规划标高、道路现状标高,根据已设计道路标高及参考规划得出,道路起点标高为325.346m,道路终点标高为356.5m。全线共设4个变坡点,最大纵坡为6.53%,最小纵坡为0.456%,K0+319K0+422段设置一座3X30m的桥梁,有点在于可以保证公园的整体性,同时对道路沿线的景观有显著改善。6.3标高调整纵六路与横

14、一路交叉口(X=61796.100,Y=54740.050)规划标高为335.00米(黄海高程系统),为了公园建设和景观建设的需要,将在此处建桥,标高提高为339.874米(黄海高程系统),提高了4.874米。影响范围有:纵六路K0+000K0+556.409;横一路K0+563.792K1 +156.432。6.4横断面设计道路标准设计宽度有26米。 26米路幅分配如下:5m(人行道)+16m(车行道)+5m(人行道)=26m路口拓宽段幅宽度为33米,分配如下6m(人行道)+21m(车行道)+6m(人行道)=33m6.5路面结构道路路面采用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SMA)路面,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

15、层和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路面结构计算中以轴载100KN的双轮单轴为标准轴载。采用设计弯沉,容许拉应力,容许剪应力控制,路面设计年限为15年。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如下:上面层:改性沥青碎石混合料SMA13 4cm厚。下面层:粗粒式沥青砼AC-20 7cm厚。稀浆封层: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0.8cm。基层:6%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20cm厚。底基层: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24cm厚。6.6道路边坡5.5.1填方路基本着节约造价,考虑周边地块的开发情况,填方边坡不宜过高,8米以内按1:1.5放坡,8米以上16米以下按1:1.75放坡。两坡段之间设2米宽向外倾斜24%的平台。5.5.2挖方路基该片

16、区即将平场开发建设,且场地有放坡空间,故设计道路挖填路段两侧按临时边坡考虑,因此我们建议采用放坡措施。第一台阶按坡度为1:0.75高8米放坡,第二台阶按坡度为1:1高8米放坡,各坡段间设置2米宽向外倾斜24%的平台。高挖方路段坡顶设置截水沟,拦截山体坡面水流。6.7交叉口设计根据该中心区城市设计,道路交叉口均为平面交叉。交叉口附近设置人行横道线,供行人过街使用,从而实现人车分流。6.8 绿化在道人行道上靠车行道一侧设置行道树,间距为5m,采用1mx1m的植树圈。6.9无障碍设计本设计考虑在人行道上设置残疾人通道和盲道,其具体设计详人行道盲道大样图和人行道残疾人通道大样图。1、盲道(1)人行道盲

17、道砖颜色宜为中黄色,其砼强度不小于20号,其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与人行道砖一致。(2)人行道盲道宽0.6m,距人行道绿化带路缘净宽0.3m,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宜避开井盖铺设。(3)人行道成弧线形路线时,行进盲道应与人行道走向一致。(4)距人行横道入口、广场入口等0.3m处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与各入口的宽度应相对应。(5)人行天桥下面的三角空间区,在2m高度以下应安装防护栅栏,并应在结构边缘外设宽0.3m提示盲道。2、残疾人通道(1)所有道路交叉路口及路段人行横道均应设置供残疾人通过的缘石坡道,供以手摇三轮车及轮椅为工具的残疾人通过。(2)三面坡缘石坡道适用于无

18、设施带或绿化带处的人行道,人行道与缘石间有设施带或绿化带时,设单面坡缘石坡道。(3)平面布置根据道路平面图中人行道、人行横道线的设置及各路口的实际情况确定。(4)在人行横道与缘石坡道处不得设雨水口,如有冲突,可适当调整缘石坡道的位置或雨水口的位置以错开。(6)缘石坡道处车行道、人行道的路面结构及做法与路段上相同。(7)缘石坡道用人行道砖铺砌,路面结构组合与人行道相同,坡面转折处人行道砖须切割齐整。5.10桥梁设计根据路线设计资料,并且要尽可能保证桥下公园的完整性,故该桥的桥位相对比较唯一,即位于纵六路上跨公园的位置,桥梁起点桩号为K0+335,桥梁终点桩号为K0+438。根据上述选定的桥位,并

19、结合道路设计资料以及业主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桥型选择如下。桥梁上部结构采用3x30m斜腹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面高出地面10米左右,满足规范规定的净空要求。桥梁建成后,可沿纵桥向安装装饰灯带,在彩色灯带的装饰下,整座桥梁立面望去呈一彩带,外形美观,必将为双山片区及桥下公园的景观建设增添亮点。主梁横断面采用斜腹板箱形断面,既减轻了自重,节约了材料,又增添了桥梁立面的线条美。桥墩采用目前比较多用的矩形柱式墩,为增加桥墩的美观性,对墩身侧面作拉槽处理。桥墩基础为挖孔灌注桩基础。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桥台基础为明挖扩大基础。上部结构采用3x30m斜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梁横向分两幅布置,单幅桥梁宽

20、13米,两幅总宽26米。两侧人行道各宽5.0米,车行道宽16.0米,主梁高1.8m,主梁材料采用C50预应力混凝土。主梁采用满堂支架现场浇筑施工,施工工艺成熟,操作简单。桥墩采用目前比较多用的矩形柱式墩,桥墩基础为挖孔灌注桩基础。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桥台基础为明挖扩大基础。具体设计详见桥梁专项设计七、施工控制(一)、路基质量标准土质路基土经压实后,不得有松散、软弹、翻浆及表面不平整现象,土、石路床必须用1215t振动压路机碾压检验,其轮迹不得大于5mm,土质路床不得有翻浆、软弹、起皮、波浪、积水等现象。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填料最小强度(CBR)(%)压实度(%

21、)填方路基00.38960.30.8596零填及挖方路基00.38960.30.8596路床平整度:20mm中线高程:20mm 宽度: 200mm横坡:20mm且不大于0.3%路床顶面土基的回弹模量E0和检验弯沉值L0挖分类回弹模量E0弯沉值(0.01mm)一般中湿、潮湿一般干燥填方路基30MPa260220挖方路基60MPa1801.填方路基路基的填方采用透水性能较好的级配砂砾石进行填筑,路堤边坡采用台阶式边坡,边坡坡度为1:1.5;路线通过沟谷底部、水田、水塘时,在填筑路堤前应开挖纵、横排水沟排水,疏干、凉晒表土,清除地表耕植土及淤泥。斜坡地段,当地表横坡陡于1:5时,应清除表土,并在基岩

22、面开挖23米宽台阶,设置盲沟或涵洞排除地下泉水和地表水,以保证填料和地基结合紧密,以利填方稳定。路堤边坡受水淹没地段,在设计水位以下边坡采用1:1.752.0,在常水位以下边坡采用1:2.03.0;设计水位标高+0.5米以下的填方应采用透水性较好的砂岩或砂砾石作为填料,其上铺设30cm厚砂(砾)岩碎石反滤层,最大粒径不得超过6cm。填料要求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杂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CM的土块应打碎。应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为填料,且应优先选用砾类土、砂类土,且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路基填方若为土石混和料,且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块的最大粒不得超过压实层厚2

23、/3,当石料强度小于15Mpa,石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填粒最大粒径应符合下表。项 目 分 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填方路基上路床下路床上路堤下路堤030308080150150以下854310101515零填及路堑路床030810路床土质应均匀、密实、强度高。路基填土高度小于80CM时,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路床的压实度标准,基底松散土层厚度大于30CM时,应翻挖后再回填分层压实,或掺5%(干土质量的百分比)的生石灰后再碾压。路基应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土方路堤不大于30CM,土石路堤不大于40

24、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不同种类的土必须分段分层填筑,不应混杂且用不同土填筑的层数宜少。管径顶面填土厚度必须大于30CM,方能上压路机辗压。桥涵、管道沟槽、检查井、雨水等周围的回填土应在对称的两侧或四周。同时均匀分层回填压(夯)实,填土材料宜采用砂砾等适水性材料或石灰土。桥台和路基接合部,应分层仔细压实,层松铺厚度不得大于20CM,路床顶以下2.5M以内应采用砂砾等透水性材料,压实度不得低于填土规定的数值。若机动车行道下的管、涵、雨水支管等结构物的埋深较浅,回填土压实度达不到规定的数值时,按下表的要求处理。部位填料压实度(%)胸腔距路槽底面小于或等于80cm

25、砂、砂砾95距路槽底面大于80cm素土93管顶以上至路槽底面管顶距路槽底面小于或等于80cm管顶以上30cm范围内砂、砂砾88管顶30cm以上砂、砂砾95管顶距路槽底面大于80cm路槽底面以下080cm素土95路槽底面80cm以下素土93检查井及雨水口周围路槽底面以下080cm砂、砂砾95路槽底面80cm 以下砂、砂砾93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以及轮迹重叠等原则,至少碾压3遍直到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准。路基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及各有关现行施工规程与验收规范。2.挖方路基设计全线位于新开发区,道路两侧均为待开

26、发地,道路两侧均按临时边坡考虑,挖方边坡坡比按下表所列数值采用。边坡高度(m)土石种类边坡高度(m)1010202030粘土1:11:2.0泥砂岩不等厚互层泥岩夹砂岩页岩夹薄层灰岩强风化层1:11:11:1.25中风化层1:0.751:0.751:0.75弱风化层1:0.51:0.751:0.51:0.751:0.75砂岩夹页岩砂 岩强风化层1:0.751:0.751:1中风化层1:0.51:0.751:0.51:0.751:0.75弱风化层1:0.31:0.51:0.75路基开挖必须按设计断面自上而下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及欠挖,开挖至路基顶面时应注意预留碾压沉降高度。若路床出现超挖,超挖回填

27、部分应填筑碎石或砂卵石,严禁用土充填,并严格控制压实度。3.路基压实度标准 为了减少路基沉陷,土基应具有一定的压实度,经综合考虑工程的性质、等级及路面结构类型,提出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压实度分别按下列标准采用: a.填方路堤路槽底面以下深度080厘米,压实度96; b.填方路堤路槽底面以下深度80150厘米,压实度95;c填方路堤路槽底面以下深度大于150厘米,压实度93;d.挖方路基路槽底面以下深度030厘米,压实度96;e.零填挖地段压实度96;4路基防护及加固构筑物设计为了保证路基边坡的稳定同时考虑开发区地块开发进度,填方坡角及挖方坡角均设置边沟,在开挖后裸露于地表的泥岩进行绿化或

28、混凝土护面处理,坡顶外5m处设截水沟(根据工程实际设置)。在道路两侧用地尚未开发前在道路填方地段纵坡的凹曲线变坡点设置1M的临时过水涵洞将填方坡脚的B型边沟内积水排出。(二)路面1质量标准压实度:95%(马歇尔试验密度为标准密度) 厚度容许偏差:20 mm,-5mm; 平整度5mm 宽度:-20mm 纵断面高程:10mm; 横坡度:10mm且不大于0.3% 弯沉值 31(0.01mm)(上面层)2材料组成 SMA-13材料要求1)、沥青:采用符合“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标准”的沥青,标号AH-70。2)、粗集料:采用大河漫滩上粒径大于10cm的卵石轧制碎石,4.75mm以上颗粒具有两个或两个以

29、上破碎面的比例不得少于90,形状接近立方体,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性,其质量应符合表3-1的规定。3)、细集料:采用加工卵碎石时产生的石屑及用该料场卵石加工的机制砂,必要时也可采用石灰岩轧制而成的机制砂。石屑应颗粒饱满、耐嵌挤,含泥量不得超过3,并且不得含有其他杂物;机制砂中水洗法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大于3,并应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规格应满足表3-2的规定。4)、填料:必须采用石灰石等碱性岩石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必须除净,矿粉要求干燥、洁净,能从填料仓自由流出。填料中严禁掺加拌和机除尘装置回收的粉尘。其质量应符合相关的要求。矿粉必须贮放在室内,

30、被雨淋湿的和已结块的矿粉不得使用。5)、抗剥落剂:为保证沥青与集料间粘结力,提高抗水损害能力,要求采用增加沥青与集料间粘结力的措施。可以掺加抗剥落剂,应通过水煮法、饱水马歇尔试验及冻融劈裂试验来检验加入后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效果。若采用液体抗剥落剂,建议掺入量(外掺比例)为0.4。粗集料的技术要求 沥青混凝土结构层技术项目技术指标抗滑表层中、下面层视密度(g/cm3)2.52.5吸水率()22含泥量(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11软石含量()15坚固性()1212扁平细长颗粒含量(3:1)()1015压碎值()1525洛杉矶磨耗率(LA)(%)2030磨光值(PSV)42-与粘结料的粘附性

31、(掺抗剥落剂后)不小于(级)44 机制砂的规格要求 筛孔(方筛孔:mm)4.752.361.180.60.30.150.075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10085-10070-9050-7035-6020-500填料的技术要求 技术项目技术指标视密度 不小于(g/cm3)2.50含水量 不大于()1.0亲水系数 小于1.0外观无团粒结块粒径(mm)0.600.150.075通过率()10090100751006)SMA-13混合料设计:根据有关规范,推荐的SMA-13混合料的级配范围见表3-4:抗滑表层(SMA-13)矿料级配范围 规格1613.29.54.752.361.180.60.30.

32、150.075沥青用量SMA-1310090-10060-8030-5320-4015-3010-237-185-124-8混合料SMA-13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的技术要求见下表。抗滑表层(SMA-13)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技术要求马歇尔试件击实次数两面击实75次空隙率VV4-5矿料间隙率VMA不小于15沥青饱和度VFA65-80稳定度不小于7.5KN流值2mm-4mm车辙试验动稳定度不小于1500次/mm残留马歇尔稳定度不小于75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不低于4级构造深度不小于0.60mm路面空隙率()不大于73沥青路面中面层AC-20I的原材料及混合料设计要求1)、沥青:采用符合“重交通道路石油沥

33、青技术标准”的沥青,标号AH-70。2)、粗集料:采用新鲜、干净的灰岩轧制成的碎石(并用大型成套破碎专用设备加工而成),形状接近立方体,其质量应符合相关规定。粗集料应具有较好的规格,并应分级堆放。3)、细集料及填料的要求见相关要求。4)、混合料设计:根据有关规范,推荐的AC-20混合料的级配范围。沥青混凝土AC-20矿料级配范围 规格31.526.519163.29.54.752.361.180.60.30.150.075沥青用量AC-2010095-10075-9062-8052-7238-5828-4620-3415-2710-206-144-84.0-6.0混合料AC-20马歇尔试验配合

34、比设计的技术要求见表3-7。沥青混凝土AC-20的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技术要求马歇尔试件击实次数两面击实75次空隙率VV3-5矿料间隙率VMAAC-20I不小于14,AC-25I不小于13%沥青饱和度VFA70-85稳定度不小于7.5KN流值2mm-4mm车辙试验动稳定度不小于800次/mm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不低于4级残留马歇尔稳定度不小于7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的原材料及混合料设计要求1质量标准 压实度:98% 平整度:不大于10mm 厚度容许偏差:不大于10mm 中线高程:20mm 横坡度:20mm且不大于0.3% 宽度:不小于设计规定 7天无侧限浸水强度:3.5MPa 弯沉值:42(0.0

35、1)2材料要求1)、水泥:应选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大于6小时)的P.032.5或P.042.5水泥,不得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2)、集料:采用灰岩轧制成的碎石,压碎值不得大于30。3)、配合比:根据施工图设计的材料调查结果,进行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混合料试验,施工时应根据具体材料和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混合料中的碎石级配范围要求见表3-8,混合料七天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4.0MPa。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参考配合比(外掺剂量)为集料:水泥=100:6。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级配范围要求 类型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液限()塑性指数31.526.5

36、19.09.54.752.360.60.07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0090-10072-8947-6729-4917-358-220-72893施工要求1)、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须用机械拌和摊铺和碾压。2)、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配料必须准确,摊铺或拌和必须均匀,并应严格掌握厚度。3)、碾压用1215t三轮压路机碾压,每层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5cm,1820t压路机时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压实厚度超过上述要求时,应分层铺筑,每层压实厚度不小于10cm,压实遍数不小于68遍,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宜在夏季组织施工,最低气温要求5以上,压实后必须保湿养生。养生期结束应立即喷洒透层沥青和下封层,并在510天内铺

37、筑沥青混凝土面层,当不能立即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且有施工车辆通行时,还应在透层沥青上增洒23m3/1000m2的粗砂或石屑。基层、底基层施工中严格执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采用的原材料及混合料设计要求:1质量标准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96平整度:不大于12mm中线高程:不大于+5mm,-15mm 横坡度:20mm且不大于0.3%厚度容许偏差:-10mm宽度:不小于设计规定7天无侧限浸水强度(在排冰冻区25以下湿养6d、浸水1d):2.0MPa 弯沉值: 81(0.01mm)2材料要求1)、水泥、集料的料源和要求与基层所用一样。2)、配合比:根据施工图设计的材料调查结果,进行了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混合料的试验,施工时应根据具体材料和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混合料中的碎石级配范围要求见下表,混合料七天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2.0MPa。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参考配合比为集料:水泥=100: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级配范围要求 类型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37.531.526.5199.54.752.360.60.07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10090-100-67-9045-6829-5018-388-220-53 施工要求1)、级配碎石应采用集中厂拌法拌制混合料,并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2)、级配碎石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