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知识题库_第1页
职业卫生知识题库_第2页
职业卫生知识题库_第3页
职业卫生知识题库_第4页
职业卫生知识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C、耐酸(碱)手套,耐酸碱鞋 D、空气呼吸器17、下列可能泄漏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的主要释放源应布置检(探)测点(ABCD):A、 气体压缩机和液体泵的密封处B、 液体采样口和气体采样口职业卫生知识题库及答案1、 单选题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A、防尘口罩也能用于防毒 B、防毒面具也可以用于防尘 C、当颗粒物有挥发性时,如喷漆产生漆雾,必须选防尘防毒组合防护 D、防毒面具滤心有异味时才更换2、进入缺氧密闭空间作业必须使用( B )。 A、防尘口罩B、空气呼吸器C、防毒面具 D、灭火器3、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主要损害人的 ( C )系统。 A

2、、呼吸 B、消化 C、神经 D、泌尿4、噪声聋是生产性噪声引起的职业病,工作场所操作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h,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为( B )。 A、75dB(A) B、85dB(A) C、88dB(A) D、90dB(A)5、需要配置便携式硫化氢报警仪的岗位,其低位报警点应设在( A )mg/m3,高位报警点应设在( )mg/m3。A、 10,30 ; B、10,40; C、 10,50; D、20、506、准备接苯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查体,其白细胞数量必须高于( B )。A 4.0109/L; B 4.5109/L; C 5.0109/L; D 5.5109/L7、有害气体浓度大于职业接触限值的

3、( C )时,不宜作为循环空气来使用。 A 10%; B 20%; C 30%; D 40%8、事故通风换气次数不宜小于( B )。A 6次/小时; B 12次/小时 C 15次/小时; D 18次/小时9、可燃气体释放源位于封闭或局部通风不良的半敞开厂房内,每隔( )米可设一台检测器,且检测器距其覆盖范围内的任一释放源距离不宜大于( )米,有毒气体检测器距释放源距离不宜大于( ) 米。( C )A、15, 15, 2 B、10, 7.5, 2 C、15, 7.5, 1 D、10, 10, 110、某炼油厂年炼油加工能力为1000万吨/年,原油含硫量0.5%,在风速大于4m/s的情况下,其卫生

4、防护距离为( D )。 A 1500m; B 1300 m; C 1200 m; D 1000 m11、吸入高浓度可产生电击样死亡的有害气体是( A ) A 氯、H2S BH2S、HCN CHCN、HCl DSO2、HCN 12、国标规定,一氧化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是( D )mg/m3。A、10 B、15 C、20 D、3013、粉尘作业时必须佩戴( )。A、 棉纱口罩 B、防尘口罩 C、 防毒面具 D、空气呼吸器14、患有( )疾病者不得从事接尘作业。A、活动性肺结核 B、慢性胆囊炎 C、心脏 D、肾脏15、导致尘肺发生的主要因素是( )。A、接尘工龄、粉尘种类、小于10m的粉尘和累积接尘

5、量 B、接尘工龄、粉尘种类、大于10m的粉尘和累积接尘量 C、接尘工龄、粉尘种类、等于10m的粉尘和累积接尘量16、目前我国职业病发病率最高的是( D )。A、 铅中毒 B、 噪声聋 C、苯中毒 D、 尘肺病17、目前我国急性职业中毒发生最多的是( )中毒。A、 铅 B、 硫化氢 C、 苯 D、一氧化碳18、尘肺病的早期主要症状是( )。A 发热鼻塞、四肢酸疼、咳嗽咯痰等 B 咳嗽咯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 C肋下隐痛、食欲减退、 肝脏肿大等19、患有以下三项之一者禁止从事接触苯的作业:上岗前体检时,血象检查结果低于正常参考值;造血系统疾病如各种类型的贫血等;( )。A、脾功能亢进 B、中枢神

6、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C、风湿性关节炎 D、高血压20、下列属于甲醛的职业禁忌证的是( D )。A、全身性皮肤病 B、原发性高血压 C、风湿性关节炎 D、支气管哮喘2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防尘口罩也能用于防毒 B、防毒面具也可以用于防尘 C、当颗粒物有挥发性时,如喷漆产生漆雾,必须选防尘防毒组合防护22、作业场所有毒有害物质浓度不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硫化氢最高容许浓度不得大于( B )。A、5 mg/m3 ; B、10mg/m3 ; C、15 mg/m3 ; D、20mg/m323、一旦发现有人晕倒在有限或密闭容器内,下面最适合的急救方法是()。A、第一时间跳下去,

7、把中毒者背上来B、腰间系上绳子,第一时间跳下去,把中毒者拉上来C、佩戴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在有人监护的情况下施救24、工业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3个,即( )。A、口、鼻、耳 B、食物、空气、水 C、呼吸道、皮肤、消化道 25、在职业病目录中,( )被列为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A、噪声聋、高原病、手臂振动病 B、中暑、黑变病、手臂振动病 C、中暑、高原病、手臂振动病D、噪声聋、减压病、手臂振动病26、根据GBZ/T229.3-20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3部分:高温,高温作业分为( C )级。A、II B、 C、 D、 27、手臂振动病是( )从事手持振动工具作业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

8、环和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并能引起手臂骨关节骨质改变。A、长期 B、短期 C、连续 D、间断28、( )是电焊作业人员常见的职业性眼外伤,主要由电弧光照射、紫外线辐射引起。A、白内障 B、红眼病 C、电光性眼炎 29、 噪声聋是生产性噪声引起的职业病,工作场所操作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4h,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为( D )。A、85dB(A) B、86dB(A) C、87dB(A) D、88 dB(A)30、高温作业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 B )的作业。A、25 B、25 C、30 D3531、特殊高温作业,如高温车间的天车驾驶室、车间内的监控室、操作室等应有良好的隔

9、热措施,使室内热辐射强度小于( C ),气温不超过( )。A、 1000W/m2、37B、 800W/m2、35C、 700W/m2、28D、 750W/m2、2232、对高温作业的员工,应按有关规定在作业现场提供含( B )清凉饮料,并符合卫生要求。A、糖 B、盐 C、碘 D、有机质33、当检(探)测点位于释放源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时,可燃气体检(探)测点与释放源的距离不宜大于( A )m,有毒气体检(探)测点与释放源的距离不宜大于()m。A、 15、2;B、 7.5、5;C、 7.5、2;D、 15、5。34、检测比重大于空气的可燃气体检(探)测器,其安装高度应距地坪(或楼地板)(

10、B )m。检测比重小于空气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的检(探)测器,其安装高度应高出释放源( )m。A、 0.20.5、0.10.4;B、 0.30.6、0.52;C、 0.30.6、0.10.4;D、 1.52、22.5。35、按照国家标准,表示提醒人们注意的安全色是( C )。 A、绿色 B、红色 C、黄色 D、黑色36、氯气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氯气含量应小于( D )mg/m3。A、10 B、5 C、3 D、137、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向大气放排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设在当地( C ),并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防护距离要求。A、 全年最小频率风向被保护对象的上风侧B、 全年最小频率风向被保护对象

11、的下风侧C、 夏季最小频率风向被保护对象的上风侧D、 夏季最小频率风向被保护对象的下风侧38、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业企业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好的地段,布置在当地( A );非生产区布置在当地( )。A、 全年最小频率风向被保护对象的上风侧,全年最小频率风向被保护对象的下风侧B、 全年最小频率风向被保护对象的下风侧,全年最小频率风向被保护对象的上风侧C、 夏季最小频率风向被保护对象的上风侧,夏季最小频率风向被保护对象的下风侧D、 夏季最小频率风向被保护对象的下风侧,夏季最小频率风向被保护对象的上风侧39、热源车间如采用穿堂风为主的自然通风时,热源应尽量布置在( D )。A、 全

12、年主导风向的上风侧B、 全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C、 夏季主导风向的上风侧D、 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40、夏季自然通风用的进气窗的下端距地面高度不宜( B )。A、1.2m C、1.5m41、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噪声车间观察(值班)室的噪声声级应( A )。A、75dB(A) B、70dB(A) C、65dB(A) D、60dB(A)41、非空调工作场所人均占用容积20m3时,应保证人均新风量( C )A、30m3/h B、25m3/h C、20m3/h D、40m3/h42、人数最多班组女工( C )的工业企业,应设妇女卫生室。A、200人 B、150人 C、100人 D、50人43、噪声

13、敏感者是指上岗前体检听力正常,在噪声环境下作业1年,高频段3000Hz、4000 Hz、6000 Hz任一频率,任一耳听阈达到( D )dB(HL)A、50 B、55 C、60 D、6544、苯的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是( B )mg/m3,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是( )mg/m3。A、10,5 B、10,6 C、20,10 D、20,645、某物质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是100 mg/m3,那该物质的超限倍数是多少?( D )A、3 B、2.5 C、2 D、1.546、脉冲噪声是指噪声突然爆发,持续时间( A ),间隔时间( ),升压有效值变化40dB(A)的噪声。A、0.5s, 1s B、0.5

14、s, 2s C、1s, 1s D、1s, 2s47、硫化氢的立即威胁生命或健康的浓度IDLH是多少?( C )A、300ppm B、200ppm C、100ppm D、50ppm48、当实施个体采样时,某岗位有6名劳动者,如果能够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个体采集对象应选择( B )人。 A、2 B、3 C、4 D、549、矽尘是指含游离二氧化硅( D )的粉尘。A、10% B、50% C、50% D、10%50、在有害环境性质未知、缺氧(O22m的颗粒B.颗粒直径10m的颗粒C.颗粒直径2m的颗粒D.颗粒直径15mB.直径10m-15mC.直径5m-10mD.直径5m7

15、6、空气中含有燃烧或爆炸危险的粉尘、纤维,含尘浓度大于或等于其爆炸下限的 C 时,不宜采用循环空气。A.5%B.10%C.25%D.30%77、工作地点温度是指在一个工作班内,工作地点距地面 A 高处测得的最高气温,单位为。A.1.5米B.2米C.2.5米D.3米78、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 C 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 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A.1,3B.3,3C.6,3D.8,579、承担职业性中暑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经 C 卫生行政部门批准。A.地方级人民政府B.县(市)级人民政府C.省

16、级人民政府D.国家级80、 C 是电焊作业人员常见的职业性眼外伤,主要由电弧光照射、紫外线辐射引起。A.白内障B.红眼病C.电光性眼炎D.职业性听力损失81、应对从事高温作业员工进行上岗前和入暑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在岗期间健康检查的周期为 A 。A.1年 B.半年 C.一年半 D.2年82、.以下职业性危害因素中,高温、辐射、噪声属于 A 。A.物理因素B.化学因素C.生物因素D.劳动心理因素83、高温车间的纵轴宜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相垂直。当受条件限制时,其夹角不得 B 45。A.大于B.小于C.小于或等于D.大于或等于84、高温热源应尽可能地布置在车间外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 D ;不能布置在车间

17、外的高温热源应布置在天窗下方或靠近车间_的外墙侧窗附近。A.上风侧;上风侧B.上风侧;下风侧C.下风侧;上风侧D.下风侧;下风侧85、厂房建筑方位应能使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相邻两建筑物的间距一般不宜小于二者中 A 建筑物的高度。A.较高B.较低C.皆可D.随意86、以自然通风为主的厂房,车间天窗设计应满足卫生要求:阻力系数 A ,通风量_,便于开启,适应不同季节要求,天窗排气口的面积应略_进风窗口及进风门的面积之和。A.小,大,大于B.小,大,小于C.大,小,大于D.大,小,小于87、采用热风采暧、空气调节和机械通风装置的车间,其进风口应设置在室外空气清洁区并 B 排风口。A.高于

18、B.低于C.没有特殊要求D.并列88、车间内发热设备设置应按车间气流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宜在操作岗位夏季主导风向的 C 、车间天窗_的部位。A.上风侧,上方B.上风侧,下方C.下风侧,下方D.下风侧,上方89、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应根据工艺、供水和室内微小气候等条件采用有效的隔热措施,如水幕、隔热水箱或隔热屏等。工作人员经常停留或靠近的高温地面或高温壁板,其表面平均温度不应高于 D ,瞬间最高温度也不宜高于_。A.40,40B.60,40C.60,60D.40,6090、设有空气调节的休息室室内气温应保持在 D 。对于可以脱离高温作业点的,可设观察(休息)室。A.2025B.2528C.2030

19、D.202891、特殊高温作业,如高温车间桥式起重机驾驶室、车间内的监控室、操作室、炼焦车间拦焦车驾驶室等应有良好的隔热措施,热辐射强度应小于 A W/m2,室内气温不应大于_。A.700W,28B.900W,30C.500W,28D.700W,3092、当作业地点日最高气温 C 时,应采取局部降温和综合防暑措施,并应减少高温作业时间。A.30B.33C.35D.3893、凡近十年每年最冷月平均气温8的月数 B 个月的地区应设集中采暖设施,_个月的地区应设局部采暖设施。A.2,3B.3,2C.4,3D.3,494、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C 的地区,为防止车间大门长时间或频繁开放而受冷空气的侵袭

20、,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门斗、外室或热空气幕。A.-10B.-15C.-20D.-2595、设计热风采暖时,应防止强烈气流直接对人产生不良影响,送风的最高温度不得超过 A ,送风宜避免直接面向人,室内气流一般应为_m/s_m/s。A.70,0.1,0.3B.70,0.3,0.5C.80,0.1,0.3D.80,0.3,0.596、产生工频电磁场的设备安装地址(位置)的选择应与居住区、学校、医院、幼儿园等保持一定的距离,使上述区域电场强度最高容许接触水平控制在 B kV/m以下。A.0.4B.4C.40D.40097、照明设计宜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来自窗户眩光,如工作台方向设计宜使劳动者侧对或 B窗户,

21、采用百叶窗、窗帘、遮盖布或树木,或半透明窗户等。A.正对B.背对C.侧对D.侧对或背对98、高温监测点应按区域进行设置,包括温度、湿度最高和通风最差的工作地点;如果工作是流动的,应在相对固定的工作地点分别测量。站姿 A m,坐姿_m。A.1.5,1.1B.1.6,1.1C.1.5,1.2D.1.6,1.299、所谓稳态噪声是指A计权声级波动 C 的噪声。A.3dBC.5dB100、音频声的频率范围是 D 。A.101000HzB.1010000HzC.202000HzD.2020000Hz101、中频噪声与高频噪声的分界线是 C 。A.100HzB.500HzC.1000HzD.5000Hz1

22、02、两个声源单独发声在某点造成的声压级均为40dB,其叠加后在该点的声压级为 A 。A.43dBB.46dBC.49dBD.80dB103、.某一机加工车间,因投人生产的机床型号不同和开动台数不同,一天8小时车间内噪声起伏变化较大,作为噪声测量的正确方法:应测量该环境下噪声的 C 。A.A声级B.B声级C.等效连续A声级D.等效连续B声级104、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业企业的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的工作地点的噪声标准为 B 。A.80dB(A)B.85dB(A)C.90dB(A)D.95dB(A)105、为了使声音的客观物理量与人耳听觉的主观感受近似取得一致,目前常使用计权声级作为评价噪声

23、的参数,这是因为计权声级考虑了 C 加权,模仿了人耳听觉的特点。A.时间B.能量C.频率D.随机性106、靠近声源的场所,采用 A 措施,通常而言不会取得理想的降噪效果。A.吸声B.隔声C.减振D.阻尼降噪107、消声器能较为有效地衰减 C 噪声。A.机械动力性B.电磁动力性C.空气动力性D.高频108、对正常人耳刚能引起音响感觉的气压成为听阈声压,声压增大至人耳产生不适感或疼痛时称痛阈声压。听阈声压和痛阈声压之间相差 D A.80dBB.85dBC.100dBD.120dB109、氨在工作场所空气中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不超过 D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不超过

24、。A.1mg/m3 ;2 mg/m3 B.5mg/m3 ;10 mg/m3C.10mg/m3 ;15 mg/m3 D.20mg/m3 ;30 mg/m3110、短时间采样(Short time sampling)指采样时间一般不超过 A 的采样。长时间采样(Long time sampling)指采样时间一般在 以上的采样。A. 15min,1hB.15min,2hC.10min,1hD.10min,2h111、毒物经过 C 吸收多半是由于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所致。A.呼吸道B.皮肤C.消化道D.其他112、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包括新生儿)的基础生

25、命支持程序流程是: B A.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C.开放气道胸外按压人工呼吸D.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开放气道113、医务人员检查脉搏的时间不应超过 C 秒,如果 秒内没有明确触摸到脉搏,应开始心肺复苏并使用 AED(如果有的话)。A.5B.8C.10D.20114、预防医学的对象 D A.个体B.病人C.健康人D.确定的群体115、预防医学是 C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B.医学的基础学科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116、生态健康模式是 D A.环境健康B.环境人群C.环境生物 D.环境生物健康 117、预防医学经历了 C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

26、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118、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B.第二级预防C.第三级预防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119、.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 C A.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B.创造支持性环境C.强化社区行动D.发展个人技能120、个体防尘要求作业人员佩戴 B 和防尘安全帽。A.防尘眼镜B.防尘口罩C.防尘耳塞D.防尘面具121、如果在密闭场所使用内燃机,工人应采取 B 措施免受危害。A.佩戴防尘口罩B.排放废气,远离密闭场所C.打开电扇吹风D.打开空调122、在微小气候诸因素中,受外界影响最大的因素

27、是 A A.气温B.气湿C.气流D.气压123、识别某种环境下存在何种有害因素和识别该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有害影响的性质及其可能的程度这两点是职业危害因素识别的 A 。A.目的B.原则C.基本要求D.识别方法124、系统性、全面性是职业危害因素识别的 B 。A.目的B.原则C.基本要求D.识别方法125、判别作业场所潜在有害物质、掌握有害因素危害健康的有关知识和认识现场可能出现的接触情况是职业危害因素识别的 C 。A.目的B.原则C.基本要求D.识别方法126、经验法、类比法、检查表法、工程分析法和调查检测法是职业危害因素识别的 D 。A.目的B.原则C.基本要求D.识别方法127、对现有

28、生产过程职业危害因素的评价是通过职业卫生调查的方法实现的,其主要内容有 D 。A.生产过程的卫生学调查B.作业环境有害因素检测C.接触人群医学检查D.以上都是128、警示线是界定和分隔危险区域的标识线,分为 B 三种颜色。A.红、黄、蓝B.红、黄、绿C.红、蓝、白D.红、白、黑129、为有效地开展职业健康监护,每个健康监护项目应明确规定监护的目标疾病。本规范规定职业健康监护目标疾病分为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在确定职业禁忌证时,应注意为劳动者提供 A 原则。A充分就业机会B.保障生命安全C.保障健康D.基本权益130、由职业性危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称为职业病,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

29、病称 D 职业病。A.劳动B.环境C.重度D.法定13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急救人员的人数宜根据工作场所的规模、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特点、劳动者人数,按照 C %_%的比例配备,并对急救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有条件的企业,每个工作班宜至少安排_名急救人员。A.0.1,0.5,1B.0.1,0.5,2C.0.1,5,1D.0.1,5,2132、职业紧张也称工作紧张,是指在某种职业条件下,客观需求与( B )之间的失衡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A、个人工作能力 B、个人适应能力 C、个人抗压能力 D、主观需求133、职业心理健康促进主要是从( B )两个方面采取心理干预措施。 A、个体和群体 B、

30、个人和组织C、培训和应对 D、社会支持和个体帮助134、偏倚属于流行病研究误差中的( B )。A、随机误差 B、系统误差 C、偶然误差 D、相对误差135、下列几组毒物中,哪组毒物既属于刺激性气体属于窒息性气体。( C ) A、氰化氢 光气 B、一氧化碳 硫化氢 C、硫化氢 氰化氢 D、氟化氢 硫化氢136、下列哪种有害因素不属于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D ) A、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 B、使用的工具不合理 C、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 D、通风不良137、氧需是指劳动( A )所需要的氧量。A、1min B、10min C、 20min D、60min138、对于体力劳动作业,传统上用能消耗

31、量或( D )来划分劳动强度大小。A、血压 B、直肠温度 C、排汗率 D、心率139、按照GBZ2.2-2007中“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将体力劳动强度分为四级,其中级的劳动强度指数(n)为( B )。 A、10n20 B、15n20 C、20n25 D、20n30140、劳动负荷的适宜水平可以理解为在该负荷下能够连续工作8小时,不至于疲劳,一般认为,约为最大摄氧量的( C )。A、2/3 B、1/2 C、1/3 D、1/4141、神经系统对长期反复重复的某项作业可以形成( C ),使从事该作业时各器官系统相互配合得更为协调、反应更加迅速、能耗较少,作业更加轻松自如。A、条件反射 B、非条件

32、反射 C、动力定型 D、动作定型142、心血管系统对体力劳动的适应性变化,主要表现在心率变化、血压变化、血液成分变化和( B )。A、心输出量变化 B、血液再分配 C、血糖变化 D、血氧含量变化143、职业紧张是指在某种职业条件下,( D )与( )之间的失衡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压力。A、工作需求,个人能力B、工作需求,个人适应能力C、客观需求,个人能力D、客观需求,个人适应能力144、人体形态参数的测量方法主要有哪两类?( B )A、动态测量和静态测量B、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C、马丁式人体测量和三维坐标测量D、接触测量和重心板测量145、烟是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 A )的固体微粒。A、0

33、.1m B、0.5m C、1m D、2.5m146、气态毒物进入呼吸道的深度取决于其( B )。A、脂溶性 B、水溶性 C、分子量大小 D、血/气分配系数147、铅进入机体后,主要蓄积在( C )内。A、脂肪 B、脑组织 C、骨 D、结缔组织148、下列哪种是氰化物中毒的特效解毒剂?( D )A、依地酸二钠钙B、亚甲蓝C、阿托品D、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149、铅及其无机化合物主要以( D )形式污染生产环境。A、粉尘B、烟C、蒸气D、以上都是150、体内的铅主要经( B )排出。A、消化道B、肾脏C、汗液D、以上都是151、长期接触铅及其化合物,口腔卫生不好者,在齿龈与牙齿交界边缘上可出现铅线

34、,铅线的颜色是( A )A、暗蓝色 B、黑色 C、灰黑色 D、蓝黑色152、慢性汞中毒的典型临床表现为易兴奋、震颤和( )。A、胃肠功能紊乱 B、水肿 C、口腔炎 D、腹泻153、锰主要经( B )进入人体A、呼吸道 B、呼吸道和消化道 C、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 D、呼吸道和皮肤154、锰大多经( B )排出A、尿 B、尿和粪便 C、粪便 D、尿和汗腺155、刺激性气体通常以局部损害为主,其损害的共同特点是引起眼、( B )及皮肤不同程度的炎性病理反应。A、呼吸道 B、呼吸道黏膜 C、支气管 D、肺156、下列哪组毒物全部属于刺激性气体?( D )A、光气,二氧化硫, 四氯化碳B、氟化氢,臭氧

35、,正己烷C、甲醛,氨,乙醚 D、乙酸, 二氧化氯,硫化氢157、氯气( C )水。A、难溶于水 B、微溶于水 C、易溶于水 D、不溶于水158、氯气主要作用于( C )。A、神经系统 B、心血管系统 C、呼吸系统 D、消化系统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氯最高容许浓度是( B )mg/m3。A、0.5 B、1 C、2 D、10160、二氧化氮急性毒性主要是损害肺部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上皮,急性毒性主要引起( A )。A、肺水肿 B、肺炎 C、支气管炎 D、哮喘161、氨的短时间接触平均容许浓度是( C )mg/m3。A、10 B、20 C、30 D、50162、氢氟酸具有强烈的( B ),渗透作用强。

36、A、刺激性 B、腐蚀性 C、窒息性 D、163、长期接触低浓度的氢氟酸可以引起鼻出血、嗅觉丧失、甚至鼻中隔穿孔,以及牙齿及( D )损害。A、肌肉 B、呼吸道 C、皮肤 D、骨骼164、窒息性气体分为两大类,单纯窒息性气体和( C )窒息性气体。A、细胞 B、血液 C、化学 D、中毒165、少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意识障碍恢复后,经约260天的“假愈期”,又出现严重的神经精神和意识障碍,称为( B )A、迟发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B、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C、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遗症D、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精神症166、人吸入( B )mg/m3以上的氰化氢,可发生“电击型”死亡。A、100 B、30

37、0 C、500 D、1000167、有机溶剂具有脂溶性,因而进入体内易与( A )组织亲和而具麻醉作用。A、神经 B、肌肉 C、脂肪 D、结缔168、正己烷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以( A )最为重要。A、多发周围神经病变B、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C、中枢神经系统抑制D、神经行为障碍169、下列哪种物质可以引起中毒性白内障?( C )A、苯胺 B、硝基苯 C、三硝基甲苯 D、联苯胺170、电焊烟尘总尘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 D )mg/m3。A、1 B、2 C、3 D、4171、低温作业是指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气温等于或低于( C )的作业。A、-5 B、0 C、5 D、10172、高气压作

38、业可导致的职业病是( D )A、高原病 B、高山病 C、航空病 D、减压病173、两个声源的声音强度相同,则其合成的声音强度增加( B )dB(A)A、2 B、3 C、4 D、5174、A计权网络是模拟人耳对( D )昉纯音的相应,对低频段有较大幅度的衰减,对高频不衰减,与人耳的感音特性相似。A、100 B、70 C、50 D、40175、职业性噪声聋观察对象是指( A )。A、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dB(HL)B、双耳高频平均听阈50dB(HL)C、单耳高频平均听阈40dB(HL)D、单耳高频平均听阈50dB(HL)176、射频辐射是指频率在( D )的电磁辐射。A、30kHz30GHzB、3

39、0kHz300MHzC、100kHz300MHzD、100kHz300GHz177、紫外线可以导致的职业病是( A )。A、电光性眼炎B、光敏性皮炎C、眼部灼伤D、接触性皮炎178、铬酸盐制造业工人可能得的肿瘤是( B )A、膀胱癌B、肺癌C、间皮瘤D、皮肤癌179、联苯胺所致的肿瘤是( A )A、膀胱癌B、肺癌C、间皮瘤D、皮肤癌180、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是依据( C )做出诊断分级。A、较好耳高频平均听阈B、双耳高频及语频平均听阈C、较好耳语频平均听阈D、双耳高频及语频平均听阈18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中哪种类型最严重?( C )A、骨髓型B、胃肠型C、脑型D、三种一样182、首次在LEX,8

40、h80 dB(A)岗位作业的员工,应当在 C 接受听力测试。A.1个月内 B.2个月内 C.3个月内 D.4个月内183、国家对从事放射性、高毒、高危粉尘等作业实行特殊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 D 制定。A.企业自行B.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C.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D.国务院184、苯作业场所应设置固定式苯报警仪,预报值设为 B mg/m3,报警值设为_mg/m3。A.5;5B.10;10C.5;10D.10;5185、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好的地段,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 A ;产生并散发化学和生物等有害物质的车间,宜位于相邻车间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_;非生产区布置在当地全

41、年最小频率风向的_;辅助生产区布置在两者之间。A.上风侧;上风侧;下风侧B.上风侧;上风侧;上风侧C.下风侧;下风侧;下风侧D.下风侧;下风侧;下风侧186、.高温热源应尽可能地布置在车间外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 D ;不能布置在车间外的高温热源应布置在天窗下方或靠近车间_的外墙侧窗附近。A.上风侧;上风侧B.上风侧;下风侧C.下风侧;上风侧D.下风侧;下风侧187、以自然通风为主的厂房,车间天窗设计应满足卫生要求:阻力系数 A ,通风量_,便于开启,适应不同季节要求,天窗排气口的面积应略_进风窗口及进风门的面积之和。A.小,大,大于B.小,大,小于C.大,小,大于D.大,小,小于188、 采用热

42、风采暧、空气调节和机械通风装置的车间,其进风口应设置在室外空气清洁区并 B 排风口。A.高于B.低于C.没有特殊要求D.并列189、空气中含有燃烧或爆炸危险的粉尘、纤维,含尘浓度大于或等于其爆炸下限的 C 时,不宜采用循环空气。A.5%B.10%C.25%D.30%190、产生工频电磁场的设备安装地址(位置)的选择应与居住区、学校、医院、幼儿园等保持一定的距离,使上述区域电场强度最高容许接触水平控制在 B kV/m以下。A.0.4B.4C.40D.400191、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 225-2010),急救用品应存放在车间内或临近车间的地方,一旦发生事故,应保证在(B)秒内能够获取。A.5 B.10 C. 15 D. 2019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规定,在一般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设置(B)警示线,警示线设在使用有毒作业场所外缘不少于30cm处。A.红色 B.黄色 C.白色 D.黑黄相间193、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时,在流动的范围内,一般每(C)米设置1个采样点。A.5 B.8 C. 10 D.12194、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