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_第1页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_第2页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_第3页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_第4页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海陆变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海陆是变动的,并能用实例加以说明。2学会“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3了解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列举海陆变迁的实例,认识自然环境变化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初步认识自然界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自然的手段也是无止境的,培养学生科学的思考能力 。2通过阅读示意图和模拟演示等,初步了解板块相互间的运动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魏格纳和地图的故事,鼓励学生要有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精神,要不怕吃苦、不畏牺牲。2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

2、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世界火山、地震主要分布规律。教学难点:“大陆漂移假说”;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重难点突破: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游戏,课件动画演示使学生有所感悟。三、教学准备:纸片(用来模拟板块运动),沧海桑田的FLASH,火山视频,PPT 铅笔 纸 剪刀四、教学过程:同学们小学刚刚毕业,进入初中阶段学习,相信你们的生活都发生了不少改变。对于这种改变我们可以用“沧海桑田”这个词来形容吗?我们先一起了解“沧海桑田”这个典故的由来。播放:沧海桑田的录像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我们知道沧海桑田是指非常大的改

3、变,而它的原意是海洋与陆地的相互变化。那么这种变化只存在神话当中吗?地球历史上有没有经历过这种变化?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33页,阅读海陆变迁的第一部分地表形态变化,注意找到地表形态变化的证据。教师提问:地表形态发生过变化吗?有什么证据呢?学生回答:发生过,喜马拉雅山发现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教师讲述:这位同学看书很认真,回答得很正确。(打开PPT)在图上可以看到,海洋生物应该是在海洋里,却出现在海拔几千米的高峰上,这就说明,喜马拉雅山区曾经是一片海洋。这就属于海洋变成陆地的有力证明。那有没有陆地变成海洋的证据呢?那我们一起来看活动中的四个现象。教师提问课本活动题学生依次回答课本活动题教师讲述:

4、地表形态变化变化大体上分为海洋变成陆地,和陆地变成海洋。教师讲述:根据最新测定的数据表明,珠穆朗玛峰平均每年增高1厘米多,我们能够察觉吗?(不能)是因为这种变化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那有没有短期内可以改变地表形态的现象呢?学生回答:地震和火山喷发打开PPT:岩层的运动而导致地面的震动形成地震。炽热的岩浆沿着地壳裂口冲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地震火山的破坏力及其强大,很短的时间内就能使一个地方变成废墟。其实不仅仅自然现象改变地表形态,我们人类的活动也可以对其改变。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我国不少地区曾出现大面积围垦湖泊,与河争地的热潮。据统计,全国被开垦的湖泊至少有100多万公顷,致使一些湖泊缩小或

5、者消失。围湖造田就是很典型的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的例子。过渡:海陆在发生变化,那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是否发生过改变呢?请同学们阅读第二部分大陆漂移假说,找到假说的提出者是谁以及假说的具体内容。教师提问活动学生集体回答教师打开PPT,边播放边提醒学生注意泛大陆形状的改变和改变的时间。重复播放一遍。教师讲述:假说提出者魏格纳是德国著名的科学家,他无意中发现南美洲和非洲的轮廓能够吻合(打开PPT),于是他就猜测这两块大陆本来是不是连在一起的,为了证明这不是巧合,魏格纳做了大量的考察。发现非洲和南美洲的古老底层能够对应。(打开PPT)师生互动实验:纸代表完整的大陆,线条表示不同的地层,这样撕开之后在拼合

6、起来,线条能够吻合的话,也就说明非洲和南美洲以前是连在一起的。教师讲述:除此以外他还发现非洲和南美洲都有两种动物,海牛和鸵鸟,(打开PPT)这两种动物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却可以出现在大西洋两岸的同纬度地带这也说明南美洲和非洲本来是连在一起的。教师讲述:魏格纳一生都在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在他50岁生日的那一天,深入格陵兰岛考察时,他失去了踪迹,就再也没有回来,直到第二年四月才发现他的尸体躺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之中。教师提问:听了魏格纳的事迹之后,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学生回答:坚持真理,勇于探索过渡:然而当时的科学家们反对都他的观点,因为无法解释漂移的动力来自哪里。直到30年后,板块构造学说的提

7、出,人们才终于承认了大陆漂移假说的正确性。那什么是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分为哪几大板块?请阅读第三部分,板块构造学说。教师提问活动学生回答教师打开PPT:要求学生说出箭头所指的地方分别是什么板块。提问:(打开PPT)太平洋板块和其他板块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太平洋板块和其他板块有些不同,其余板块即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教师讲述:看到红色的箭头便是板块运动的方向,那么两个箭头相对表示什么呢?碰撞挤压,容易形成山脉。实验:书的两边分别代表不同的板块,当两个板块向相互挤压的时候,交界部分就会隆起,形成山脉。教师讲述:那么箭头指向相反的方向表示什么呢?张裂拉伸,形成裂谷和海洋教师

8、讲述:用板块运动理论解释下列现象,(打开PPT)红海的扩张是非洲版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地中海的收缩是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喜马拉雅山的升高是因为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教师讲述:板块构造学说能较好地解释一些现象。大家看到书上海洋的生成和发展阶段图,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海洋的形成。(打开PPT)过渡然而板块的不停运动不仅仅会形成大洋,同时,还会导致火山和地震。请同学们朗读第四部分注意火山地震最剧烈的地区是哪里。教师讲述:(打开PPT)对比一下,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和板块图,能得出什么结论吗?两大剧烈的火山地震带是在板块的中心还是板块的交界?也就是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交界

9、比较活跃。全球平均每年大约发生的500万次地震,绝大多数都发生在这里,全球现有500多座著名活火山,基本上也都分布在这两大地带。那同学们知道哪些地震呢?学生回答教师提问:如果地震来了该怎样保护自己呢?学生回答教师提问:地震来之前会有些什么前兆呢?学生回答教师讲述:唐山地震前兆播放:火山视频总结:(打开PPT)学了四个部分,应该重点掌握哪些。活动:非洲和南美洲的拼合课堂检测:1、能说明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成语是( )A、翻天覆地 B、日新月异 C、历久弥新 D、沧海桑田2、关于“大陆漂移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德国科学家魏格纳1912年提出的B、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泛大陆”和包围它的“泛大洋

10、”C、现在仍无法证明大陆的“漂移”状况 D、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可嵌合在一起2、下列由于填海造陆引起的海陆变化的是( )A、台湾海峡的形成 B、荷兰围海大坝的形成C、青藏高原的形成 D、埃及苏伊运河的形成3、几乎全部都是海洋的板块是( )A、亚欧板快 B、太平洋板快 C、印度洋板快 D、南极洲板快4、关于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集中分布在各板块内部 B、火山分布与地震分布没有关系C、与世界两大山脉的分布大致一致 D、包括了世界上发生的所有地结束语:五、教学启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知道“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了解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些优点,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首先,在教学设计上教学内容比较紧凑,各环节的衔接较自然,使知识能够比较系统的传授给学生;其次,课外的教学资源插入非常得当,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能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如,紧扣教学内容,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海陆变迁”视频动画进行导入,调动学习氛围,激发学习欲望;再次,学生回答问题时能较好的进行引导和及时做出评价,师生间的交流适当。如,在学生运用所学观点解释地理现象时,学生一时无法做出解释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