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2 章:网络基础试题1(2016年下半年试题11)数据封装的正确顺序是( )。 (11)A数据、帧、分组、段、比特 B段、数据、分组、帧、比特 C数据、段、分组、帧、比特 D数据、段、帧、分组、比特试题分析应用层传输的是数据,传输层是报文段、网络层是IP分组、数据链路层是帧、物理层是比特。试题答案(11)C试题2(2015年下半年试题11)下面的网络中不属于分组交换网的是_(11)_。A、ATM B、POTS C、X.25 D、IPX/SPX试题分析分组交换技术:是将用户传送的数据划分成一定的长度,每个部分叫做一个分组,通过传输分组的方式传输信息的一种技术。每个分组的前面有一个分组头,用以
2、指明该分组发往何地址,然后由交换机根据每个分组的地址标志,将他们转发至目的地,这一过程称为分组交换。ATM:是异步传输模式的缩写,是实现B-ISDN的业务的核心技术之一。ATM是以信元为基础的一种分组交换和复用技术。ATM集交换、复用、传输为一体,在复用上采用的是异步时分复用方式,通过信息的首部或标头来区分不同信道。X.25:是一个以虚电路服务为基础对公用分组交换网接口的规格说明。它可以动态对用户传输的信息流配分带宽,能够有效地解决突发性、大信息流的传输问题,分组交换网络同时可以对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和有效的差错控制。各种错误检测和相互之间的确认应答浪费了一些带宽,增加了报文传输延迟,但提高了报
3、文传输可靠性。IPX/SPX:是Novell公司的通信协议集。与NetBEUI形成鲜明区别的是IPX/SPX比较庞大,在复杂环境下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这是因为IPX/SPX在设计一开始就考虑了网段的问题,因此它具有强大的路由功能,适合于大型网络使用。当用户端接入NetWare服务器时,IPX/SPX及其兼容协议是最好的选择。但在非Novell网络环境中,一般不使用IPX/SPX。目前该协议在证券公司的网络系统中还在使用。而POTS属于电路交换。试题答案(11)B试题3(2015年下半年试题32)在光纤测试过程中,存在强反射时,使得观点二极管饱和,光电二极管需要一定的时间由饱和状态中恢复,在这一时
4、间内,它将不会精确地检测后散射信号,在这一过程中没有被确定的光纤长度称为盲区。盲区一般表现为前端盲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_(32)_,以便将此效应减到最小。A、采用光功率计进行测试 B、在测试光缆后加一条长的测试光纤 C、在测试光缆前加一条测试光纤 D、采用OTDR进行测试试题分析在光纤测试过程中,在存在强反射时,使得光电二极管饱和,光电二极管需要一定的时间由饱和状态中恢复,在这一时间内,它将不会精确地检测后散射信号,在这一过程中没有被确定的光纤长度称为盲区。盲区一般表现为前端盲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测试光缆前加一条长的测试光纤将此效应减到最小。试题答案(32)C试题4(2015年下
5、半年试题67)由于OSI各层功能具有相对性,在网络故障检测时按层排查故障可以有效发现和隔离故障,通常逐层分析和排查的策略在具体实施时_(67)_。A、从低层开始 B、从高层开始 C、从中间开始 D、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试题分析由于OSI各层功能具有相对性,在网络故障检测是各层功能具有相对性,在网络故障检测时按层排查故障,可以有效发现和隔离故障。试题答案(67)D试题5(2014年下半年试题14-15)海明码是一种纠错编码,一对有效码字之间的海明距离是( )。如果信息为10位,要求纠正1位错,按照海明编码规则,需要增加的校验位是( )位。(14)A两个码字的比特数之和 B两个码字的比特数之差 C两个
6、码字之间相同的比特数 D两个码字之间不同的比特数(15)A3 B4 C5 D6试题分析海明(Hamming)研究了用冗余数据位来检测和纠正代码差错的理论和方法。按照海明的理论,可以在数据代码上添加若干冗余位组成码字。码字之间的海明距离是一个码字要变成另一个码字时必须改变的最小位数。例如,7 位 ASCII码增加一位奇偶位成为 8 位的码字,这 128 个 8 位的码字之间的海明距离是2。所以当其中1 位出错时便能检测出来。两位出错时就变成另外一个有效码字了。按照海明的理论,纠错编码就是要把所有合法的码字尽量安排在 n 维超立方体的顶点上。使得任一对码字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大。如果任意两个码字之间的
7、海明距离是d ,则所有少于等于 d-1 位的错误都可以被检查出来,所有少于d/ 2 位的错误都可以被纠正。 一个自然的推论是,对某种长度的错误串,要纠正它就要用比仅仅检测它多一倍的冗余位。如果对于 m 位的数据,增加 k 位冗余位,则组成 n=m+k的纠错码。对于 2m个有效码字中的任意一个,都有 n 个无效但可以纠错的码字。这些可纠错的码字与有效码字 的距离是 1,含单个错误位。这样,对于一个有效码字总共有n+1个可识别的码字。这 n+1 个码字相对于其他 2m-1 个有效码字的距离都大于 1。这意味着总共有2m(n+1)个有效的或是可纠错的码字。显然这个数应小于等于码字的所有可能的个数2n
8、。于是,我们有2m(n+1) 2n因为 n=m+k,我们得出M+k+12k对于给定的数据位 m,上式给出了k 的下界,即要纠正单个错误,k 是必须取的最小值。本题中由于 m=10,所以得到k=4。试题答案(14)D(15)B试题6(2014年下半年试题56)目前大部分光缆工程测试都采用OTDR(光时域反射计)进行光纤衰减的测试,OTDR通过检测来自光纤的背向散射光进行测试。这种情况下采用( )方法比较合适。(56)A.双向测试 B单向测试 C环形测试 D水平测试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利用 OTDR(光时域反射计)进行光缆测试的方法。目前大部分工程测试都采用OTDR (光时域反射计)来进行光纤衰减的测
9、试的,而 OTDR 是通过测试来自光纤的背向散射光实现测试的。这样,因为两个方向的散射光往往是不同的,从而导致两个方向测试的结果不同。严格地说,两个方向测试结果都与实际衰减值不同。将两个方向的测试结果取代数和,再除2(这个方法也适合接头衰减的测试)的结果比较接近实际指标,因此就规定双向测试方法。试题答案(56)A试题7(2014年下半年试题66)某企业内部两栋楼之间距离为350米,使用62.5/125m多模光纤连接。100Base-FX连接一切正常,但是该企业将网络升级为1000Base-SX后,两栋楼之间的交换机无法连接。经测试,网络链路完全正常,解决此问题的方案是( )。(66)A.把两栋
10、楼之间的交换机模块更换为单模模块 B把两栋楼之间的交换机设备更换为路由器设备 C把两栋楼之间的多模光纤更换为50/125m多模光纤 D把两栋楼之间的多模光纤更换为8/125m单模光纤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网络故障解决方法。两栋楼距离 350 米,使用多模光纤连接,由 100Base-FX升级至 1000Base-SX 后无法连通。根据光纤传输知识可知,1000BASE-SX 所使用的光纤有:波长为 850nm,分为62.5/125m多模光纤、50/125m多模光纤。其中使用 62.5/125m多模光纤的最大传输距离为 220m,使用50/125m多模光纤的最大传输距离为 500米。因此只需要将两栋楼
11、之间的多模光纤更换为 50/125m多模光纤即可。试题答案(66)C试题8(2013年下半年试题13-14)在相隔2000km的两地间通过电缆以4800b/s的速率传送3000比特长的数据包,从开始发送到接收完数据需要的时间是_(13)_ ,如果用50Kb/s的卫星信道传送,则需要的时间是_(14)_ 。(13)A480ms B645ms C630ms D635ms(14)A70msB330ms C500ms D600ms试题分析本题考察传输延迟的计算。数据传送延迟时间=数据发送延迟时间+数据传播延迟时间。数据发送延迟=数据大小/发送速率。数据传播延迟=传输距离/传播速率。电缆的传播速率为20
12、0000km/s,结合题干中参数得出:数据传送延迟时间=3000/4800+2000/200000=0.635s=635ms。卫星通信中的传播延迟为270ms,依题干参数计算得出:数据传播延时时间=3000/50000+0.27=0.33s=330ms。试题答案(13) D(14)B试题9(2013年下半年试题15)10个9.6Kb/s的信道按时分多路复用在一条线路上传输,在统计TDM情况下,假定每个子信道只有30%的时间忙,复用线路的控制开销为10%,那么复用线路的带宽应该是_(15)_。(15)A.32Kb/s B64Kb/s C72Kb/s D96Kb/s试题分析9.6*10*30%除以
13、90%=32试题答案(15)A试题10(2013年下半年试题66)在网络数据传输过程中都是收、发双向进行的。一般来说,对于光纤介质也就需要两条光纤分别负责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近年来已经有了在单条光纤上同时传输收发数据的技术,下面支持单条光纤上同时传输收发数据的技术是_(66)_。(66)A.WiFi和WiMAX BADSL和VDSLCPPPoE和802.1x DGPON和EPON试题分析本题考察PON技术的知识。PON的复杂性在于信号处理技术。在下行方向上,交换机发出的信号是广播式发给所有的用户。在上行方向上,各ONU(光网络单元)必须采用某种多址接入协议如时分多路访问TDMA(Time Div
14、ision Multiple Access)协议才能完成共享传输通道信息访问。目前用于宽带接入的PON技术主要有:EPON和GPON。试题答案(66)D试题11(2013年下半年试题67)光缆布线工程结束后进行测试是工程验收的关键环节。以下指标中不属于光缆系统的测试指标的是_(67)_。(67)A.最大衰减限值 B回波损耗限值C近端串扰 D波长窗口参数试题分析本题考察网络测试的相关知识。衰减值、回波损耗及波长窗口都是光缆系统的测试指标。而近端串扰属于双绞线的测试指标。试题答案(67)C试题12(2012年下半年试题11)在下面4个协议中,属于ISO OSI/RM标准第二层的是_(11)_。(1
15、1)ALAPB BMHS CX.21 DX.25 PLP试题分析本题考察数据链路层相关的协议。链路访问过程平衡(LAPB)是数据链路层协议,负责管理在 X.25 中 DTE 设备与 DCE 设备之间的通信和数据包帧的组织过程。LAPB 是源于 HDLC 的一种面向位的协议,它实际上是 ABM (平衡的异步方式类别)方式下的 HDLC。LAPB 能够确保传输帧的无差错和正确排序。MHS 是表示消息处理服务的缩写词。 MHS 被广泛用于描述他们的邮件但通常处理服务实现,有多个邮件系统术语是这些实现之间的很少或不一致性。X.21是对公用数据网中的同步式终端(DTE)与线路终端(DCE)间接口的规定。
16、X.25 PLP描述网络层(第三层)中分组交换网络的数据传输协议。PLP 负责虚电路上 DTE 设备之间的分组交换。试题答案(11) A试题13(2012年下半年试题15)使用海明码进行纠错,7位码长(x1x2x3x4x5x6x7),其中4位数据位,3位校验位,其监督关系为:C0=x1+x3+x5+x7C1=x2+x3+x6+x7C2=x4+x5+x6+x7如果收到的码字为1000101,则纠错后的码字是_(15)_。(15)A1000001B1001101 C1010101 D1000101试题分析本题考察海明码相关的知识。7位码长(x1x2x3x4x5x6x7),其中4位数据位,3位校验位
17、,其监督关系为C0=x1+x3+x5+x7C1=x2+x3+x6+x7C2=x4+x5+x6+x7如果收到的码字为1000101,意味着X1=1,X2=0,X3=0,X4=0,X5=1,X6=0,X7=1。根据:C0=x1+x3+x5+x7(异或运算)可知C0=1C1=x2+x3+x6+x7(异或运算)可知C1=1C2=x4+x5+x6+x7(异或运算)可知C2=0然后告诉我们C0 C1 C2=110,其中C2为0,说明监督式中的x4、x5、x6、x7都是正常码。那么C0、C1为1,说明他们对应的表达式中肯定有出错位,再看看C0=x1+x3+x5+x7,C1=x2+x3+x6+x7,刚才我们通
18、过C2得知x4、x5、x6、x7都是正常码,所以对于C0的监督式可能出错的位为X1或X3,同理对于C1可能出错的位为X2或X3,马上可以得知真正出错的位是X3,X3出错才可能造成C0和C1的监督式为1。既然X3出错,那么对于收到的码字为1000101,错后的码字是1010101。注:一般海明校验都是偶校验,所以通过监督式我们得到的为0表示没有出错,为1表示肯定有位出错。试题答案(15) C试题14(2012年下半年试题67)在诊断光纤故障的仪表中,设备_(67)_可在光纤的一端就测得光纤的损耗。(67)A.光功率计 B稳定光源 C电磁辐射测试笔D光时域反射仪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网络测试的相关知识。
19、TDR(光时域反射仪)的工作原理基于信号在电缆末端的振动。可以精确地测量光纤的长度、定位光纤的断裂处、测量光纤的信号衰减、测量接头或连接器造成的损耗。试题答案(67)D试题15(2012年下半年试题69)在光缆施工中,应该特别注意光缆的弯曲半径问题,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69)_。(69)A.光缆弯曲半径太小易折断光纤B光缆弯曲半径太小易发生光信号的泄露影响光信号的传输质量C施工完毕光缆余长的盘线半径应大于光缆半径的15倍以上D施工中光缆的弯折角度可以小于90度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光纤布线的相关知识。施工中光缆的弯折角度不应小于90度。其它正确。试题答案(69)D试题16(2011年下半年试题1
20、)_(1)_传递需要调制编码。(1)A数字数据在数字信道上B数字数据在模拟信道上C模拟数据在数字信道上D模拟数据在模拟信道上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数字传输、模拟传输以及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调制的基本概念按承载信息的电信号形式不同,通信可分为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模拟传输是以模拟信号来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在模拟信道上传输;数字传输是指用数字信号来传送信息的方式,在数字信道上传输。数字数据在数字信道上传输需要将其转变以数字信号,采用相应的编码方式;数字数据在模拟信道上传输需要调制成模拟信号;模拟数据在数字信道上传输时,需要将其通过量化编码转成数字信号;模拟数据在模拟信道上传输时,可以进行调制也可以不进行调制
21、传输。试题答案(1) B试题17(2011年下半年试题2)某一基带系统,若传输的比特速率不变,而将二电平传输改为八电平传输,如T2和T8分别表示二电平和八电平码元间隔,则它们的关系是_(2)_。(2)AT8=3T2BT8=2T2 CT8=8T2 DT8=4T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系统传输的有效程度可以用码元传输速率和信息传输速率来描述。码元传输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数据通通信系统所传输的码元个数,码元可以是二元制也可以多元制调制。信息传输速率也称为信息速率、比特率等,表示单位时间内数据通信系统所传输的二进制码元个数。在M电平传输系统中,信息速率Rb和码元速率Rs之间的关系为:
22、 Rb=Rslog2M 数据通信系统传输中,若传输的比特数不变,传输电平数增加,传输周期就要展宽,也就是码元间隔需加大,本题中,Rb=3Rs,所以T8=3T2。试题答案(2) A试题18(2011年下半年试题3)偶校验码为0时,分组中“1”的个数_(3)_。(3)A偶数B奇数C随机数 D奇偶交替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数据通信检错和纠错基本知识。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由于信道受到噪声和干扰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传输错误,通过在发送的信息后加冗余位来进行差错控制。奇偶检验是一种最简单的校验码,其编码规则:先将所要传送的数据码元分组,并在每组的数据后面附加一位冗余位即检验位,使该组包括冗余位在内的数据码元中“1”
23、的个数保持为奇数(奇检验)或偶数(偶检验)。在接收端按照同样的规则检查,如发现不符,说明有错误发生。试题答案(3) A试题19(2011年下半年试题4)用户在开始通信前,必须建立一条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物理信道,并且在双方通信期间始终占用该信道,这种交换方式属于_(4)_。(4)A电路交换 B报文交换 C分组交换D信元交换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数据通信的交换方式的概念。数据交换方式分为线路交换和存储转发,线路交换和存储转发的关键区别在于:前者静态分配线路,后者动态分配线路。存储转发又分为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又分为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方式。线路交换:交换(switch)的概念最早来源于电话系统。当
24、用户发出电话呼叫时,电话系统中的交换机在呼叫者和接收者之间寻找并建立一条客观存在的物理通路。一旦通路被建立起来,便能够建立通话,线路是由发送和接收端专享的,直到通话的结束。这种数据交换的方式称为线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优点:传输延迟小,唯一的延迟是电磁信号的传播时间。一旦线路接通,便不会发生冲突。缺点:建立线路所需时间长。线路独享造成信道浪费。报文交换:不事先建立线路,当发送方有数据块要发时,把数据块作为一个整体(也叫报文,message)交给交换设备(IMP),交换设备选择一条合适的空闲输出线,将数据块通过该输出线发送出去。这个过程中,交换设备的输入和输出线之间不建立
25、物理连接,在每个交换设备处,报文首先被保存起来,在适当的时候被转发出去。缺点:对传输数据块大小不限制,报文较大时,IMP需要用硬盘进行缓存。单个大报文占用线路时间过长。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技术严格限制数据块大小的上限,使分组可以在IMP的内存中存放,保证任何用户都不能独占线路超过几十毫秒,适合交互式通信。优点:吞吐率高,在具有多个分组的报文中,第二个分组尚未接到之前,第一个分组就可以继续往前传送,减少了延迟,提高了吞吐率。缺点:存在拥塞,报文分片与重组,分组损失和失序等。分组交换是绝大多数计算机采用的技术,也有极少数计算机采用报文交换,但绝不采用线路交换。根据内部机制的不同,分组交换子网分为两类
26、,一类采用面向连接(connected oriented),一类采用无连接(connect less),在有连接子网中,连接成为虚电路(virtual circuit),类似电话系统中的物理线路;无连接子网中的独立分组称为数据报(datagram),类似邮政系统中的电报。信元交换技术是一种快速分组交换技术,它结合了电路交换技术延迟小和分组交换技术灵活的优点。信元是固定长度的分组,ATM采用信元交换技术,其信元长度为53字节。试题答案(4) A试题20(2011年下半年试题5)在数字通信中,使收发双方在时间基准上保持一致的技术是_(5)_。(5)A交换技术 B同步技术 C编码技术 D传输技术试题
27、分析本题考查数据通信的同步方式的概念。同步控制的方法包括异步起止方式和同步方式。在异步起止方式中,接收方和发送方各自内部有时钟发生器,但频率必须一致。通信双方进行异步串行通信必须遵守异步串行控制规程,其特点是通信双方以字符作为数据传输单位,且发送方传送字符的间隔时间不定的。在同步串行通信方式中,以某种方式将发送方的时钟信号也发送过去,接收方用这个统一的时钟信号来同步数据信号,以此得到和发送方完全一致的结果。由于同步串行通信发送端和接收端具有统一的时钟信号,发送和接收的每一位信号都受同步信号的调整,因此,同步串行通信一次传送的信息量比异步串行通信大很多,但是付出的代价是设备复杂。试题答案(5)
28、B试题21(2011年下半年试题6)在OSI参考模型中能实现路由选择、拥塞控制与互连功能的层是_(6)_。(6)A传输层 B应用层 C网络层 D物理层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网络体系结构中的网络层。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物理层:物理层(Physical layer)是参考模型的最低层。该层是网络通信的数据传输介质,由连接不同结点的电缆与设备共同构成。主要功能是:利用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负责处理数据传输并监控数据出错率,以便数据流的透明传输。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是参考模型的第2层。主要功能是: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基础上,在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
29、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包,并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网络层:网络层(Network layer)是参考模型的第3层。主要功能是:为数据在结点之间传输创建逻辑链路,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以及实现拥塞控制、网络互联等功能。传输层:传输层(Transport layer)是参考模型的第4层。主要功能是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End-to-End)服务,处理数据包错误、数据包次序,以及其他一些关键传输问题。传输层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因此,它是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中关键的一层。会话层:会话层(Session layer
30、)是参考模型的第5层。主要功能是:负责维护两个结点之间的传输链接,以便确保点到点传输不中断,以及管理数据交换等功能。表示层: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是参考模型的第6层。主要功能是: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主要包括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等功能。应用层: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是参考模型的最高层。主要功能是:为应用软件提供了很多服务,例如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电子邮件与其他网络软件服务。试题答案(6) C试题22(2011年下半年试题21)在互联网上,当我们访问一个设备时,_(21)_。(21)A必须要有域名,才
31、能访问B有IP地址就可以访问C必须同时有IP地址和域名D必须要有域名服务器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IP地址和域名的理解在Internet上通信,需要IP地址即可进行。域名系统是为了便于人们记忆需要的互联网服务而产生的。比如,通过浏览器访问腾讯网,系统首先通过DNS系统查找到该域名对应的IP地址(正向解析),然后将用户封装为IP分组(数据包)进行传输和通信。试题答案(21) B试题23(2011年下半年试题29)用UTP cat5作为通信介质,用一层以太网设备互联,最大联网距离是_(29)_。(29)Al00m B205mC500mD2500m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共享式以太网的联网法则。1以太网组网和
32、一层组网设备组建以太网时如果不使用任何网络互连设备,其网络范围是有限的(受限于通信介质)。要扩大以太网的组网范围,可以使用互连设备完成。用于互连以太网的设备可以分为两类:第一层互连设备,称为中继器;第二层互连设备,称为网桥。中继器从原理上看,是工作在OSI协议模型第一层设备,即工作在物理层。它只对经过它的以太网信号进行放大。中继器的主要作用是把经过设备的以太网信号进行整形、放大处理后,以广播方式传送到设备的所有端口,目的是扩大以太网的的物理覆盖范围,即连网的范围。由于中继器设备只是简单的信号放大设备,用中继器互连的以太网冲突域。中继器不能隔离以太网中的冲突。用中继器设备组网,可称为共享式以太网
33、组网。2共享式10M以太网组网原则10Mbps以太网有三个标准:10Base5、10Base2、10Base-T。共享10Mbps以太网组网原则是:5-4-3-2-1法则:5是指中继器互连的以太网中,两个结点之间最大可以有5个网段;4是指最大可以有4个中继器;3是指有三个网段可以接入计算机;2是指两个网段作为互连网段;1是指整个连网属于一个冲突域。310Base-T共享式集线器组网10Base-T以太网中T表示传输介质是双绞线,所以10Base-T又称为双绞线以太网。 10Base-T连网介质使用3类或5类UTP或STP;连网采用主机集线器(HUB)模式,双绞线以太网中,共享式集线器就是中继器
34、,应该遵守中继器的连网法则;主机到集线器最大距离为100m;非特别指明,HUB隐含是指共享式集线器,即双绞线以太网的中继器;因此共享式10Base-T用一层设备组网,最大距离是500m。4100Mbps共享式以太网 100Mbps以太网有三个标准:100Base-T4:4对线,cat3或更高。连线范围100m。100Base-TX:2对线,cat5。连线距离100m。100Base-FX:光纤介质。如果使用UTPcat5,其单段连网(不使用连网设备)距离为100m。使用中继器(共享式100Mbps集线器)时,最多允许两个中继器,并且两个中继器之间UTPcat5连线不超过5m。采用一层设备连网,
35、最大连网范围是205m。51000Mbps共享式以太网如果使用共享式1000Mbps以太网(通信介质UTPcat5)组网,只能使用一个中继器。单段连网(不使用连网设备)距离为100m。则最大联网距离为200m。试题答案(29) C试题24(2010年下半年试题1)TDM和FDM是实现多路复用的基本技术,有关两种技术叙述正确的是_(1)_。(1)ATDM和FDM都既可用于数字传输,也可用于模拟传输BTDM只能用于模拟传输,FDM只能用于数字传输CTDM更浪费介质带宽,FDM可更有效利用介质带宽DTDM可增大通信容量,FDM不能增大通信容量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时分多路复用(TDM)和频分多路复用(FD
36、M)的基础知识。TDM(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方法的原理是把时间分成小的时隙(Time slot),每一时隙由一路信号占用,每一个时分复用的用户在每一个TDM帧中占用固定序号的时隙,每个用户所占用的时隙周期性地出现。显然,时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全部的频带带宽。在进行通信时,复用器和分用器总是成对地使用,在复用器和分用器之间是用户共享的高速信道。如果一个用户在给定的时隙没有数据传送,该时隙就空闲,其他用户也不能使用,因为时隙的分配是事先确定的,接收方根据事先分配的时间确定在哪个时隙接收属于自己的数据。TDM用于数字传输。FDM(Frequency-Di
37、vision Multiplexing)的基本原理是将多路信号混合后放在同一传输介质上传输。多路复用器接收来自多个数据源的模拟信号,每个信号有自己独立的频带。这些信号被组合成另一个具有更大带宽更加复杂的信号,合成的信号被传送到目的地,由另一个多路复用器完成分解工作,把各路信号分离出来。FDM用于模拟传输。试题答案(1) C试题25(2010年下半年试题2-3)带宽为3KHz的信道,在无噪声条件下传输二进制信号的极限数据率和在信噪比为30dB条件下的极限数据率分别为_(2)_。该结果说明_(3)_。(2)A6Kbps,30Kbps B30Kbps,6Kbps C3Kbps,30Kbps D3Kb
38、ps,3Kbps(3)A结果一样 B有噪声时结果更好 C无噪声时结果更好 D条件不同不可比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有关带宽与数据率的关系及数据率计算方法的基础知识。其计算方法为:对没有噪声的信道,利用奈奎斯特准则计算信道的极限数据率,该准则为:在带宽为W(Hz)的无噪声信道上传输信号,假定每个信号取V个离散电平值,则信道的极限数据率(比特率)为2W*log2V(bps)。对有噪声的信道,利用香农定理计算信道的极限数据率,该定理为:在带宽为W(Hz)的有噪声信道上传输信号,假定信噪比为S/N(功率比),则信道的极限数据率为:W*log2(1+S/N)(bps)上述两个计算公式的条件是不一样的。对奈奎斯特
39、准则,考虑每个信号可表示的状态数是V,其特例是V=2,即每个信号可表示两个状态之一(0或1)。而香农定理不限制每个信号表示的状态数。试题答案(2) A(3)D试题26(2010年下半年试题4)传输介质越长,传播延迟越大,由此导致的延迟失真越大。受延迟失真影响最大的是_(4)_。(4)A低速、数字信号B高速、数字信号C低速、模拟信号D高速、模拟信号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传输损害的方面的基础知识。延迟失真是有线传输介质独有的现象,这种变形是由有线介质上信号传播速率随着频率而变化所引起的。在一个有限的信号频带中,中心频率附近的信号速度最高,而频带两边的信号速度较低,这样,信号的各种频率成分将在不同的时间到
40、达接收器。延迟失真对数字信号影响尤其重大,一个位元的信号成分可能溢出到其它的位元,引起信号内部的相互串扰,这将限制传输的位速率。试题答案(4) B试题27(2010年下半年试题5-6)当千兆以太网使用UTP作为传输介质时,限制单根电缆的长度不超过_(5)_米,其原因是_(6)_。(5)A.100 B925 C2500 D40000(6)A.信号衰减严重 B编码方式限制 C与百兆以太网兼容 D采用CSMA/C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以太网的基本原理。传统以太网采用CSMA/CD访问控制方式,规定单根UTP电缆的长度不超过100米,最大介质长度以及最小帧长度的确定,能确保一个帧在发送过程中若出现冲突,则
41、一定能够发现该冲突。发展到千兆以太网,虽然数据率提高,但访问方式(帧的发送与接收方式)、帧的格式、介质长度维持不变,以保持与传统以太网的兼容。介质的最长长度确定了时间片(信号在介质上往返传输的时间)的长度:假定节点A、B分别在总线的两端,A首先向B发送信息。假定A发送的信息即将到达B时,B开始向A发送信息,此时B没有检测到冲突,但刚刚开始发送后A的信息到达,B检测到了冲突。B发送的信息到达A后,A检测到了冲突。从这一过程,我们可以得出下述结论:(1) 为确保一个节点(如A)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检测到可能发生的冲突,需要的时间是信号在总线上往返传输的时间,此时间被称为时间片,也称为冲突域、冲突窗口、争用期,而这个时间是由介质的长度决定的。(2) 为保证在冲突发生后能够检测到冲突,必须保证在冲突发生并被检测到时,帧本身没有发送完(因为发送完后即使出现了冲突也不检测),因此需要为帧设定一个最短长度。(3) 争用期、最短帧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二) 西师大版
-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1课时 东西南北 北师大版
-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6集邮北师大版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 图形与位置 ∣苏教版
-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5 求简单的经过时间丨苏教版
- 2025年房地产经纪公司补充协议反馈 副本
- 2025年学习雷锋精神62周年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3份)
- 湖南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师范类】专业【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
- 3-乘法-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晚春》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2023年)
- 工厂安全事故预防知识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
- 2024年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质量控制
- 6月26国际禁毒日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禁毒宣传课件
- 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环境改造工程施工质量因素的分析及控制方法
- 筑牢安全防线守护平安校园
- “四节一环保”的管理措施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赏析语言、手法(原卷版+解析)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淮安市七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
- 环保行业合同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