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住宅区规划设计说明建筑设计_第1页
一个住宅区规划设计说明建筑设计_第2页
一个住宅区规划设计说明建筑设计_第3页
一个住宅区规划设计说明建筑设计_第4页
一个住宅区规划设计说明建筑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邳州“山水美地”(大丁场A.B地块)住宅区规划设计设计说明:一、 概况“山水美地”项目位于徐州市邳州市区,东临大连路,西接东泰路,中间有规划道路太原路贯穿用地,将用地分为A、B两个地块,南侧为广州路,北侧为规划道路。用地的区位优势突出,西侧为汉园,东为沙沟湖湿地公园,景致优美,具有环境生态优势。A地块用地8.0272公顷,B地块用地6.646公顷,C地块用地4.1205公顷。二、 设计依据1. 邳州城市总体规划2.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3.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4.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5. 土地出让合同;6. 规划局提供规划指导意见;7.

2、 用地红线图;8. 业主的设计要求及往来信函文件;9. 国家及徐州、邳州市现行有关规划、建筑设计的规范及规定;三、 总体规划1. 城市研究:邳州位于江苏省北部。区位优势明显,陇海铁路、霍连高速公路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地处苏、鲁、豫、皖接壤地区,位于江苏省确定的徐连都市圈中部;观音、临沂、连云港三大机场近在咫尺,市区坐落在东陇海铁路与京杭运河的交汇处,是苏北、鲁南水陆交通枢纽。是具活力、最具魅力的现代化新兴城市。东临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西依历史文化名城徐州,位于江苏省确定的徐连都市圈的中心,地理位置极为优越。全市幅员面积2088平方公里,辖24个镇,人口169.7万,是江苏省人口第二大县(

3、市)。 邳州享有人口数量、经济总量、城市规模“三个东陇海县级第一”,东陇海第三大城市,创造了板材、大蒜、银杏、石膏产业“四个全国第一” 2010年再次被评为“全国百强县”,名列第80位,经济实力雄厚。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蓬勃的经济发展,稳健的社会进步为本项目的推进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城市的现状对项目提出了“体现地域特点,具有时代特色,适度超前的居住生活” 2. 场地研究:两地块为长矩形,A地块东西长338米,南北长约2.30米,用地面积为8.0272公顷。B地块东西长307米,南北长约260米,用地6.646公顷。C地块东西长145米,南北长约280米,用地面积为4.1025公顷。C地块与B地块

4、做整体考虑,但可以单独成区。 邳州是省级园林城市,“山水美地”项目,西侧为汉园、邳州迎宾馆,东为沙沟湖湿地公园,景致优美,具有环境生态优势。这是项目基地最大的特色。规划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因应此特点,规划提出了“保留绿廊,联接景观,视廊通畅,景观渗透”。3. 市场研究:邳州深厚的经济底蕴,庞大的人口,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化,居民对住宅有着强劲的需求,这种需求在短时间内是始终存在的,高品质的商品房始终是市场的热点。项目位于邳州城区,周边成熟居住社区云集,小区周边有教育、医疗、公园等公共配套设施,是城区居住的黄金地段。4. 项目定位:地域风采、时代特征、生态宜居、景观品质5. 规划原则高起点,高标准

5、,高水平,创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本规划不仅体现新的生活功能要求,而且应在空间形态和建筑外表形成符合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形象,以典雅、开朗、明快的形式展示其内在的魅力。5.1 保证住宅朝向:依据邳州地区气候特点,良好的朝向对于住户来说,无论是采光日照、通风,还是居住心理需求都是至关重要的。5.2 确保使用功能合理:居住、活动、文化及绿化景观是居住区使用功能的主体,不能以牺牲使用功能来换取简单的形式上的虚华,而应该以丰富的人居环境内涵体现二十一世纪住区的特征,形式内容相统一,避免城市住区形象塑造方面的误区。5.3以人为本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建设生态型居住环境为规划目标,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

6、交通便捷、绿意盎然、生活方便,具有文化内涵的住区。本方案注重居住地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的生活质量,合理分配和使用各项资源,全面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把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作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绿化系统的建立及绿化覆盖率的提高,是现阶段改善居住地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完善的配套设施,方便的交通系统,宜人的空间设计以及健身、休闲、娱乐场所的设置,将有助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无障碍设计也为残疾人使用提供更多的便利。5.4特色原则小区的特色不是平面形式的花哨,更重要的是空间的组合、单体的设计以及环境的创意。规划注重特色,无论是住宅还是底层公建,均融合富有个性的设计风格,手法多变,整体

7、格调统一,使形体塑造更具魅力。强调住区环境与建筑,单体与群体,空间与实体的整合性。注意住区环境、建筑群体与城市发展风貌的协调。多样化的住宅与人情化的生活场所,将增强居民归属感与自豪感。在提高土地经济效益的同时,因势利导,力求提高区内的环境质量标准,在都市空间创造具有自然风貌的优美环境,形成绿树成荫、安逸雅致、舒适恬静的生活空间。5.5环境原则创建绿色住区。规划充分利用现状水系构筑独具特色的居住环境。有机组织城市住宅区空间布局,促成生态、文化、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强调绿脉与居民活动的融合。以点状的组团绿地、带状的林荫步行道和集中块状的中心绿地为主构成的居住区绿化系统,结合沿河绿化景观带,最大限度

8、地发挥了绿地的功效,满足不同层次的居民活动需求,将住宅群与绿色空间融为一体。5.6市场原则规划以满足开发建设的客观规律为宗旨,加强规划的弹性与灵活性,使规划设计便于分期实施和开发经营,形成良性循环、滚动发展的机制。为适应市场变化,规划设计及建筑单体具有相当的可操作性和可变性,坚持居住区建设与社区建设的互相结合,通过社区的运营,将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贯彻于住区建设与管理中。5.7科技原则努力将新观念、新技术、新材料与传统的居住生活要求有机结合,实现小区网络智能化管理,提高住宅功能质量和居住环境水平,为居民提供舒适、安全、经济、科学、超前的现代居住空间。5.8安全性和可防卫性规划车行系统与步行系统

9、适当分离,提供给居民安全、便捷、环境优美的交通空间。采用边界报警系统、重点摄像监控系统、单元可视对讲系统等高技术手段,结合物业安保,提高小区的安全性等级。6. 总体布局:一纵两横,两线两片,绿廊联接,景观渗透, 一纵:指的是沿太原路的生活风情线,沿道路布置小区配套服务,能方便服务两个小区,形成南北向的生活服务线,形成连续的城市界面,有助于小区空间的围合。 两线:一线指的是沿广州路建筑退线区域内以绿化成荫、成林,形成一条城市公共绿地廊道,把汉园与沙沟湖公园在形态上联接起来,成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环节,沿林荫道布置小品、休闲设施,使广州路成为景观休闲道路。另一线指的是与规划在用地范围内保留了一条与

10、广州路平行的核心绿带,以绿带将两个片区连成整体。 两片:用地被太原路分为两块,在太原路设两个相对应的出入口,规划用绿带作为两块地的联系纽带,使小区形态完整。 绿廊联接:指的是规划利用前述两线形成绿色廊道、景观廊道,这个联接使小区富于独特的内涵,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这种绿色内涵显得尤为珍贵。 景观渗透:小区东部对公园敞开,入口与中心景观对应,这样使小区的内部景观与外部城市公园景观,道路景观相互渗透,景观融入城市,城市渗入小区,通过丰富的水体、绿化环境景观,达成住区内部空间与城市外部空间的互动6.1平面布局:结合基地尺度与周边道路,整体平面布局采用直线与弧线相结合的形式,小区主要道路环通居住区,整个

11、居住区围绕这一主轴展开,既富于整体感,又体现出变化和韵律感。结合道路线型,各居住单元与之相呼应,既使住宅排列富于变化,增加住宅的景观层次,又满足日照间距要求。在主要出入口附近扩大入口空间形成良好的入口氛围。在小区内利用水系形成景观核心,并以小溪、绿地为主线的景观带,联系全部居住小区,形成了自然的小区环境。在满足容积率的前提下,通过单体的拼接与高度变化,使平面布局优雅流畅。朝向控制偏东西均在25度以内。两排建筑之间围合成边界自由的绿带,通过山墙间的绿地渗透至各建筑间,增强了空间的层次和延伸感。在绿带的两端设置绿地,绿带与溪流相交织,与小区的入口广场一同形成景观序列,从而增强了小区空间的戏剧性。6

12、.2空间布局: 小区整体上形成由北向南、跌落的空间形态,使整个小区更富于流动感。公共空间引导和围合性强,空间态势更富有“人性化”,充满亲切温馨之“家”的感觉。小区内部随视点转移逐步展开不同空间序列,使人心理上产生和谐中的一系列叹奇,形成一种轻盈舒畅高尚的总体印象。6.3配套公建布局:服务整个小区住户的便民文化、商业设施集中设于太原路沿线,分别设置有公厕、健身房、棋牌室、体闲茶座、老人、儿童活动室、乒乓球室、物业管理等配套设施。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便利,满足小区的服务半径要求和人的生活行为习惯。各个组团结合底层架空的活动中心考虑不同的休闲健康主题,体现各个组团的特色。垃圾收集点、煤气调压站、开闭所、

13、等各类公建设施。均于各组团内给予充分考虑。地下室各设配电室。6班幼儿园设于I太原路北,以外向型布局既服务本小区又向周边的社区开放。平面设计注重功能分区,照顾各班基本活动、休息单元的南北朝向,建筑与内外庭园相结合,为幼儿提供充裕的室外活动空间。6.4、竖向设计:依据小区周边的现状地势及标高来确定小区内的标高,依市政规划标高根据四周定点坐标和标高来确定与外围市政道路的衔接,利用适当变坡与各组团相联系。结合地下室开挖及水系开挖的土方来堆山造景,丰富了城市景观及社区内部环境,中心绿地的地势更显曲折和起伏变化。6.4环境设计 环境是整个住区的灵魂,良好的且极具亲和力的环境设计能切实改善该地区居民的生活质

14、量和提高整个小区的品味,同时也能给开发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设计者和业主在设计中共同追求的目标所在。住区以绿带、水系为依托,在中区规划不同风格、内容丰富的水景景观;住区整体上呈现“滨水、亲绿、亲子”的环境格局。 住区景观和环境设计充分尊重和发掘人性对“历史人文”和“自然”的渴求,在组团和道路布置历史与自然元素,极利于居民的进入和参与其中,避免通常住区内将绿地仅作为“景”,而不可“参与人的活动”的弊病。四、 住宅建筑单体设计总平布局采用行列式的组合沿路错落排开,总平面布局组团结构清晰、序列严谨有机,富有规律性和机理性,母题突出、特色鲜明1.作为城市的建筑,其建筑风格、色彩,乃至材料

15、的运用、天际轮廓线的处理,在还原成为人的视觉对象,即景观要素后,其可视性会变得尤为突出。本次方案中拟采用大面积低凸窗,墙面采用典雅的中性涂料,局部配以色彩鲜艳明快的生态环保涂料,线条简洁,充满现代气息,创造出亲切、柔和的立面效果,同时坡屋顶形成错落有致的弧形轮廓线,配以绿色的草地、蓝色的河流,从另外一个方面加强了建筑群体的可视性。注重建筑群体的高低错落,规划种建筑单体高度有变化,建筑体态多样,能够形成良好的可识别性和令居民产生归属感。附属配套建筑采用一些地方元素,在近人尺度保持亲切尺度,以求得心理认同。建筑单体主要特点如下:1.1. 平面利用率高;1.2. 房间方正,结构合理;1.3. 房间各

16、功能房间面积分配较为合理;1.4. 避免西晒;1.5. 避免对视;1.6. 卫生间、厨房布置合理、高效,路线简捷;1.7. 电梯间、楼梯间有直接采光通风;1.8. 充分利用底层架空绿化层及层顶花园;1.9. 给排水管线隐蔽,立面简洁;空调机位置明确、合理;1.10. 室内家俱布置合理,电气插座就位,考虑了住户室内装修的需求。2. 、“四新”技术的应用:        居住技术的科学性是为了有效的改善住宅性能, 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在本小区规划中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并不断配套完善。(一)墙体的填充墙应用混凝土

17、空心砌块,承重粘土多孔砖等自重轻节约土地、节约能源的建筑材料,提高外墙的隔热、隔声性能。(二)屋面隔热采用水泥聚苯板,挤塑泡沫板等隔热保温材料,提高居住的舒适性。 屋面及厨卫防水材料采用AAP改性沥青卷材,或水泥聚合物等新型防水材料。      (三)通讯网络入户,除电话、有线电视等网络外,拟考虑进行家庭电脑信息网络的建设,为住户在信息高速公路的驰骋提供条件,实现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 (四)小区智能化管理系统,无线电防盗报警服务装置,保安人员巡更检测系统,通过计算机联接一起形成网络,成为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系统。3、立面造型设计本项目位

18、于邳州市区地段,地理位置突出,周围视野开阔。通过总平单体的折线型的错落布局、立面简洁的体量变化,及因观景角度的不同而考虑的公寓楼的高度层数的变化而形成起伏多变的群体天际轮廓线;小区单体建筑造型强调独特的可识别性,体现小区住宅明快、丰富的色彩变化。在立面造型的设计中强调整个社区的整体风格协调的统一,适当体现楚风汉韵的同时,利用住宅平面凹凸变化来塑造形体的前后层次的变化,沿太原路商业充分体现了其商业的延续性。本项目的立面造型设计注重细部的刻画和比例尺度的处理,在精致典雅的格调中,融合了细腻的比例尺度,使之既新颖又具现代居住小区的韵味。外墙裙房部分采用花岗石板材,上部采高级外墙漆和透明白玻璃。色彩柔

19、和典雅。整体上给人以稳重、含蓄、精致的气质来体现商业、居家的性格。住宅利用凸窗及低窗台等来开阔住户的室内视野,彰显其风景这边独好的优越地位,利用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间作一四坡顶,结合跃层露台,使其天际线更富有变化。以简练的色彩搭配,体现其清新明快的风格。虚与实,水平与垂直等的对比手法,体现新世纪居住小区的时代气息。利用地方材料及头部部分大玻璃窗点缀,富有地方特色及时代感。4.地下室及人防设计:地下室主要功能为车库,其余为设备用房,可停车830辆,柱网为8.4米×8.4米,车位布置整齐,消防分区划分明确,车行线路简捷流畅,车辆运行高效。五、道路交通系统5.1 道路系统规划5.1.1车行

20、系统规划区内车行道路系统分两级,小区道路和宅间道路,宽度分别为7米、3米。小区道路指住两片区内各有一条流动感极强的环形道路,它们连接小区各部分。道路宽度为7米。部分弧线形的道路配以两侧错动变化的建筑,使人在行路中产生步移景异的动态景观效果。通过加强植树和绿化,把穿越小区的车行道路设计成为具有亲切家园氛围的林荫路,弱化城市道路的环境特点,强调人情味。同时也使小区富于整体感。每个地块设三个出入口,出入口与中心景观形成对景,B地块出入口设置使B地块与C地块可以整体建设,也可单独建设。沿太原路出入口相对,从景观形态上将AB地块连为整体。居住区内部考虑人车部分分流的形式,为保证开敞空间的完整性和环境品质

21、,在车行可以方便抵达每一住户的同时,减少车行线对开敞空间整体的干扰。5.1.2步行系统本设计中步行系统、绿化系统和水景系统结合。步行道路与绿化轴带形成环绕连续的绿化空间。步行道路联结贯通、曲折蜿蜒、洋洋洒洒,由它将小区入口、中心绿地和沿河景观绿地等各部分外部活动空间联系在一起,创造出优美的、人性化的住区户外活动空间。5.2 停车设施规划本规划方案停车设施考虑布置在室外停车和地下停车,规划以1辆/每户计算。自行车集中停放。规划以2个车位/每户计算。5.3消防、紧急救援系统机动车在小区内形成交通环线,使其可以便捷地到达每幢建筑的入口,同时也为消防车辆及紧急救援车辆提供了必要的通道。六绿化系统规划开

22、敞空间形成带形游园式大面积的绿地,以获得规模化效果和便于集中管理,因而对于生活于其间的人们,不会感到平淡和缺乏变化。本规划中的绿化系统与动态的开敞空间一同形成流动的视觉感受和空间活动系统。6.1景观系统规划6.1.1绿化景观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小区周围景观的借景;二是小区内部绿化景观。考虑小区的南面(九龙江)与东面(城市公园)的环境特色,小区住宅布局南低北高,东低西高,南面与东面尽可能11层小高层,并通过总平住宅单体的布局的穿插交错,避免视线的遮挡,创造最大视野的优美景观视线。6.1.2小区中心绿地园林风格,形成“绿色小区起居室”,中心绿地通过小型浅水系、步行景观带、小品、园灯等园艺设施,赋以形

23、的意义(“厅”与“廊”)围合的建筑充分享受雅致园林景观。6.1.3闹静区分、富于对比,同是“带形”空间,外围商业空间规整开阔,渲染活跃的商业氛围;各组团内的水系绿化走廊则曲径蜿延,流露休闲的居住气息。空间丰富、节奏感强;沿各步行水系景观主轴的空间开合有序、富于变化,节节有对景,四望有惊喜,以丰富的景观序列构成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观长廊。景观与文化传统主题功能并重的复合绿地空间:区内主要开阔绿地空间及架空绿化既是入户通行或康体活动的功能空间,又是舒适宜人的教育景观点,在用地有限条件下发挥复合效能和经济性。本方案的绿地系统基本分为小区公共绿地和庭院绿地两级,水系沿中心绿地作带状布置,与人行方向相符,便

24、于安排多样化的使用功能,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居民的需要,也使邻里交往更加自然。公共绿地中安排儿童游戏场及各种体育活动场地。庭院绿化主要满足居民就近活动的需要,可以结合环状车行道的停车场的设计丰富地坪变化,使庭院空间更具特色。营造环境优美、有收有放、错落有致、节奏明快的外部空间环境。绿地点、线、面结合,相互联系,形成系统。6.2 绿化系统组成由中心绿带、宅前绿化、立体绿化组成。规划中结合由水系设计带状绿地,以形成“出门见绿”的生态型人居环境。各宅间绿地与中心绿地,既保持环境及视觉的连续性,又形成有机联系,在中心舞台和会所形成景观绿化高潮。利用南侧地块不利于建住宅的缺点,变废为宝,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绿

25、化小树林,使趋于平淡的滨水绿带有了一个完整的答案。会所设计上运用借景、透景的设计手法,突出了恬淡雅致的情趣。在区内步行通道和各个公共活动空间,结合使用者的需求,尤其是老人和儿童的活动特点,布置各种小型节点和各种观赏性的建筑小品,另设有老人和儿童专用活动场所。6.3 种植设计小区内的绿化以自然为主,绿化形式上有草地、灌木、乔木和垂直绿化,结合水面、室外活动场地和景观环境小品,形成点、线、面、体多样化丰富的绿色生态环境。主要树种分为基调树、骨干树和辅助树三类。基调树:香樟、女贞、广玉兰、竹、红枫骨干树:鹅掌楸、无患子、合欢、樱花、梅花、桂花、紫薇辅助树:金丝桃、茶梅、红叶李、红叶檵木、金叶女贞、小

26、叶栀子、夹竹桃、紫荆、白玉兰、紫玉兰、鸡不槭、瓜子黄杨七 结构设计 7.1、本工程为11-19层高层及小高层层住宅楼,7.2、,主体结构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50年一遇基本风压为0.55Kpa,地面粗糙度为B类;活荷载据楼(屋)面的不同使用功能按规范有关条文选用。7.3、结构形式采用现浇钢筋砼框架及框架剪力墙结构。楼(屋)盖采用现浇钢筋砼梁板结构。7.4、基础拟采用桩基础,具体基础选型待施工图阶段勘察工作完成后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报告再行确定。八市政设施规划8.1 给水系统规划居住区水源来自市政给水管,引入小区给水干管,沿贯穿整个居住区的小

27、区级干道呈环状布置。小区给水支管从干管引出,伸入各组团通向各幢住宅,保证小区内供水的安全可靠和管网内水量水压的平衡。消防给水管道管网上布置室外地上式消火栓,间距控制在120米以内。综合生活用水定额按350L/cap·d取,经计算确定小区内的给水管径为DN200,由不同方向引入两根。8.2 排水系统小区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统。污水通过各幢住宅的污水管经化粪池处理后,汇至汇聚至小区级干道下的小区污水干管中,就近汇入上市级污水管道中,送至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道路边缘间隔40米左右、绿地中适当地点设雨水口,建筑则设雨水管及雨水明沟,汇集地面和建筑雨水后至小区级雨水管,就近排入小区内的水体,水

28、体设排水管网接市级雨水管道。污水定额按平均日用水定额的90%确定,选用污水管径为DN250,经化粪池后,选用DN300管径。8.3 消防系统根据汇水面积算得雨水流量Q=2676L/S,初步确定主干管管径DN500。8.4 电力系统该居住区内均为小高层住宅,其居民用电负荷均为二级负荷。根据小区地形区域划分设置小区箱变,各单元配电线路均由本区域内箱变引出,一路电源供电。低压电缆室外埋地敷设时埋深不小于0.8m。小区内用电量按以下原则确定:建筑面积120m²以内的,配置容量为8.0KW;建筑面积在120m²150m²范围内的,配置容量为12.0KW;建筑面积为150m&

29、#178;以上的,配置容量为16.0KW。各箱变配置总容量依据以原则及该箱变配电范围内用户面积及数量具体确定。8.5 电讯系统居住区邮政和电信所与居住区商业配套相结合,信报箱到每个住宅单元。住宅按每户2门进线电话计,公建按1门/50平方米计,在辅助房内设置20平方米左右的进户交接电缆室,再从该交换室向各建筑物供应电话回路。区内电讯线路沿小区环形干道布置,最后引至各用户。8.6 电视系统规划考虑住区闭路电视系统纳入全市闭路电视网络之中,闭路电视线与电讯线共线敷设,供收看电视、收听广播之用。8.7 网络系统规划考虑住区高速网络的宽带局域网系统的建设,接入10/100M光缆,使居住区能向信息化、智能

30、化的方向发展。8.8 环卫系统区内垃圾实行袋装化上门收集,由物业公司统一实施。并设置垃圾收集点。区内设置公厕与中心会所相结合。8.9 燃气系统区内使用管道燃气,由市煤气公司统一实施。燃气管道由市政燃气专管道接入小区支管107燃气用管,进入小区燃气调压站,再由调压站支管70分配至各住宅楼,管道埋深为1.101.30米左右.九. 节能设计9.1编制依据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GBJ26-95)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民用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J133-90)9.2围护结构9.2.1外墙采用25厚

31、挤塑聚苯板保温。9.2.2屋面采用35厚挤塑聚苯板保温。9.3窗户结构9.3.1遮阳:住宅南立面及东西立面的外窗采用上下窗框均外凸200.内部采用活动遮阳,遮阳率达80%.9.3.2窗户材料:8窗户框料选用铝合金低辐射中空玻璃窗,东西侧采用5mm厚普通玻璃,南北侧采用5mm厚2号Low-e玻璃。9.3.3门窗气密性等级为3级。9.4太阳能的利用住宅顶部统一考虑太阳能的使用,并相应预留管道井。9.5通风空调节能设计9.5.1本工程空调负荷计算建筑外窗、外墙、屋顶的传热系数值以及外窗和阳台门气密性等级符合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9.5.2 本设计每个空调末端均设置有电动二通阀,根据每个房

32、间的温度控制二通阀开闭状态,以尽量减少运行能耗。9.3.3本工程空调风管和空调水管均设计有保温层,保温材料为难燃B1级橡塑保温材料。9.6电气节能: 9.6.1总用电负荷根据资料计算,控制变压器负载率在70%-80%之间,确保变压器处于经济运行状态,变压器采用低损耗节能型干式变压器。低压侧采用电容器补偿,功率因素补偿到0.92以上9.6.2照明光源,根据国家节能要求除特殊装修要求外,均选用高效、低耗的节能型日光灯和高效金属卤化物灯为主。镇流设备采用电子镇流器。公共部分照明采用集中管理方式,由配电间配电箱现场控制。在住宅的走道、楼道等部位采用光控、声控节能延时自熄开关,使夜间公用部位在有人时能保持光亮,无人时能自熄,从而节约能源。9.7节水设计9.7.1设计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城市节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