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练习题2015-05-25_第1页
电路分析基础练习题2015-05-25_第2页
电路分析基础练习题2015-05-25_第3页
电路分析基础练习题2015-05-25_第4页
电路分析基础练习题2015-05-2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路分析基础练习题一、填空题1、 电路中存在各种约束关系,其中KVL体现 约束关系,KCL体现 约束关系。2、一个独立电压源US与一个电阻并联时,其端口特性等效为 ;一个独立电流源IS与一个电阻串联时,其端口特性等效为 。3、正弦量的三要素分别是 、 、 。4、动态电路的零输入响应指无 ,依靠 产生的响应。5、某电路元件的电压与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p大于0表示 功率。6、二端口的参数有六种,其中两种传输参数分别为 、 。7、 一个实际电源,可用 和 的并联电路来等效。8、对一个具有b条支路和n个节点的电路,依据KCL可以列出 个独立方程,依据KVL又可列出 个独立方程。9、RL串联电路的端口电

2、压和电流,相位超前的是 ;而RC串联电路的端口电压和电流,相位超前的是 。10、在KCL方程和KVL方程两种类型中,依据回路电流法,列写的电路方程类型是 ;依据节点电位法,列写的电路方程类型是 。二、如图1所示电路,求未知电阻R。三、如图2所示电路中,当t<0时,开关S位于“1”,已达稳定状态。t=0时,开关S由“1”闭合到“2”。试用三要素法求t0时的电压u C(t)。四、如图3所示电路,负载RL为何值时能获得最大功率?此最大功率是多少?五、一个rLC串联谐振电路,已知L=50H,C=200pF,品质因数Q=50,外加电源电压US=1mV。求电路的谐振频率fo、谐振时回路电流Io、带宽

3、B和电容上的电压UC0。六、如图4所示电路,已知C1 = C2 = 200pF,R = 1K,L = 6 mH,求iC。七、 如图5所示电路中含有理想变压器, 已知 uS=10cos10t V,R1 = 1 ,R2 = 100 ,求u2。电路分析基础练习题一、填空题1、 单位换算:1nF= F,1MW= W。2、一个独立电压源US与一个电阻R并联时,其端口特性等效为 ;一个独立电流源IS与一个电阻R串联时,其端口特性等效为 。3、KCL实质上体现了 原理,KVL实质上体现了 原理。4、一个二端元件,如果对于所有的时刻,元件吸收的能量 ,则称该元件为无源元件。5、一对端子构成一个端口的条件是 。

4、6、VCVS表示 ,VCCS表示 。7、 一个实际电源,可用 和 的串联电路来等效。8、对一个具有b条支路和n个节点的电路,依据KCL可以列出 个独立方程,依据KVL又可列出 个独立方程。9、RL串联电路的端口电压和电流,相位超前的是 ;而RC串联电路的端口电压和电流,相位超前的是 。10、对于结构、元件参数完全不同的两部分电路B和C,如果它们具有完全相同的端口电压电流关系,则称电路B和C互为 。11、一阶电路的三要素公式中,三要素是指 、 和 。二、如图1所示电路,利用叠加定理求电压U。图2图1三、如图2所示电路中,当t<0时,开关S断开,电路已达稳定状态。t=0时,开关S由闭合。试用

5、三要素法求t0时的电压u c(t)。四、如图3所示电路,负载RL为何值时能获得最大功率?此最大功率是多少? 五、图4所示滤波器能够阻止信号的基波通至负载RL, 同时能够使10次谐波信号顺利地通至负载。设C =0.01 F, 基波信号的角频率 = 105 rad/s, 求电感L1和L2。图5图4六、如图5所示电路,Z=10+j50W , Z1=400+j1000W。问等于多少时,相位差90 ? 图6七、如图6所示电路中含有理想变压器, 已知 uS=10cos10t V,R1 = 1 ,R2 = 100 ,求u2。八、如图7所示电路,试用观察法列出网孔方程和节点方程。图7电路分析基础练习题一、单项

6、选择题1、 电功率可以定义为( )。(a)电能量 (b)热量 (c)使用电能的速率 (d)使用电能所需的时间2、电路中某电阻器可能消耗的最大功率为1.5W,其额定功率应该是( )。(a)1/2 W (b)1 W (c)2W (d)5W3、在某个三支路并联电路中,R1中有10mA电流通过,R2中有15mA电流通过,而R3中有20mA电流通过。测得总电流为35mA,则可以断言( )。(a)R1开路 (b)R2开路 (c)R3开路 (d)电路运行正常4、当线性电容器上的电压增加一倍时,其上储存的电荷将( )。(a)维持不变 (b)减半 (c)增加到4倍 (d)加倍5、串联RC电路中,电阻上的电压(

7、)。(a)与电压源同相 (b)滞后于电压源90° (c)与电阻上电流同相 (d)滞后于电阻上电流90°6、并联RC电路中,电阻和电容器支路的电流有效值均为1A,则总电流有效值为( )。(a)1A (b)2A (c)2.28A (d)1.414A7、 电感和电阻与正弦电压源串联,且正弦电压源频率正好满足电感的感抗等于电阻的阻值。如果频率增加,则( )。(a) (b) (c) (d) 8、如果频率加倍而电阻减半,串联RL电路的阻抗将( )。(a)加倍 (b)减半 (c)不变 (d)没有具体的R、L值无法进行阻抗计算9、RL串联电路中,功率因数为( )的电路将有最少的能量转换成热

8、能。(a)1 (b)0.9 (c)0.5 (d)0.110、串联RLC电路中若工作频率低于谐振频率,电流将( )。(a)与电源电压同相 (b)滞后于电源电压 (c)超前于电源电压 (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1、谐振电路具有选频特性,品质因数越 ,选频特性越好,而通频带越 。2、LC串联电路谐振时阻抗为 ,LC并联电路谐振时阻抗为 。3、由于感抗的存在,使电感电流相位 电感电压;由于容抗的存在,使电容电流相位 电容电压。4、正弦量用有效值相量表示时,则正弦量的微分运算转换为相应的相量 ,正弦量的积分运算转换为相应的相量 。5、线性电路的全响应可分为强迫响应和固有响应,前者的函数形式取决于 ,后者的

9、函数形式取决于 。三、如图1所示电路,求未知电阻R。四、如图2所示电路中,当t<0时,开关S位于“1”,已达稳定状态。t=0时,开关S由“1”闭合到“2”。试用三要素法求t0时的电流。图2五、如图3所示电路,已知Z=10+j50W , Z1=400+j1000W,问等于多少时和相位差90°? 图3六、一个rLC串联谐振电路,已知L=50H,C=200pF,品质因数Q=50,外加电源电压US=1mV。求电路的谐振频率fo、谐振时回路电流Io、带宽B和电容上的电压UC0。七、如图4所示电路,负载R为何值时能获得最大功率?此最大功率是多少? 图4八、 如图5所示电路,要求用叠加定理求

10、电流源两端电压US,其它方法求解不给分。图5九、如图6所示电路中含有理想变压器, 已知 uS=100cos10t V,R1 = 10 ,R2 = 1000 ,求u2。图6电路分析基础练习题一、填空题1、 电路中各元件的电流和元件的电压受到 约束和 约束两类约束,基尔霍夫定律体现的是 约束。图12、一个独立电压源US与一个电阻并联时,其端口特性等效为 ;一个独立电流源IS与一个电阻串联时,其端口特性等效为 。3、图1所示电路中电压源发出的功率为 ,电流源发出的功率为 。4、动态电路的零输入响应指无 ,依靠 产生的响应。5、受控源是有源二端口元件,它有电源端口和控制端口两个端口。其中 端口能提供电

11、功率,而 端口上的功率恒为零。6、对于直流,电感元件 为零,相当于 。7、 一个实际电源,可用 和 的并联电路来等效。8、对一个具有b条支路和n个节点的电路,依据KCL可以列出 个独立方程,依据KVL又可列出 个独立方程。9、RL串联电路的端口电压和电流,相位超前的是 。10、在KCL方程和KVL方程两种类型中,依据回路电流法,列写的电路方程类型是 ;依据节点电位法,列写的电路方程类型是 。二、如图2所示电路,求未知电阻R。三、求图3所示二端口电路的Z参数。四、如图4所示电路中,电容初始储能为0,t=0时开关S闭合。试用三要素法求t0时的电压u C(t)。图4五、如图5所示电路,请用叠加定理求电压u。 图5六、一个rLC串联谐振电路,已知外加电源电压US=1V,且保持不变。当调节电源频率为f0=100kHz时电路达到谐振,这时回路电流为I0=100mA;当电源频率改变为f1=99kHz时回路电流I=70.7mA。求该电路的品质因数Q和电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