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电大教育研究方法形成性考核册_第1页
2017年电大教育研究方法形成性考核册_第2页
2017年电大教育研究方法形成性考核册_第3页
2017年电大教育研究方法形成性考核册_第4页
2017年电大教育研究方法形成性考核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研究方法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 第一章 名词解释:1、科学:一般的定义是指: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本质和规律的系统知识。依据这个定义,可以这样理解教育科学:它是指关于正确反映教育现象本质和规律的系统知识。P12、科学研究:科学研究简称研究,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研究是指对某种现象或问题加 以调查、审查、讨论及思考,然后分析和综合所得的结论或结果。狭义的研究是指以严密的 方法探求某项事实的原理,获得正确、可靠的结果,本书所讨论的教育科学研究,包含广义 与狭义理解的研究。P43、科学方法:是使科学研究正确进行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手段。P74、假设:是对于一定范围的事物、现象的本质、规律或原因的一种推

2、测性的说明方式。假设具有两个特点:以科学理论与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性;具有推测的性质。P155、科学实验:是为了预定的认识目的,在严密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对客体进行研究的一种手 段。科学实验的特征:使过程纯化、简化和定向强化,控制变化条件,使某种现象的产生 条件单一,为揭露该现象的本质联系提供条件,使现象具有可重复性,可通过模拟实验 对自然过程进行间接研究,为了探求因果关系,可使各种条件互相搭配,重新组合。P176、科学观察:是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 方法。P177、科学方法论:则是研究科学方法的专门学科。作为教育科学的方法论是以教育科学的研究 方法为研究

3、对象的学问。P14简答题: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联系。P1答:首先,科学与技术两者的定义不同。其二,技术的根本职能在于对客观世界的控制和利 用,即在于设计和制定用于生产,运动,通讯,科研及生活等方面的工具和手段,它着重解 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实际任务,而科学是系统知识理论,是发现目前早已存在的事 物或现象的规律,科学提供应用理论,而技术则是创造发明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东西之手段 或规则,是将理论变成现实。其三,在很多情况下技术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是科学的结果。 但就技术的发展而言,它是独立于科学之外而发展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中的很多实例说明了 这一点,例如,水轮与风车就是证明,先有这方面的技术

4、,而关于这方面的理论则很晚才发 展起来。2、简述科学的特点。P23答:科学的特点有:客观性、实践性、理论性、逻辑系统性、真理性及发展能够性。3、简述科学研究的特点。P5答:科学研究的特点:自觉性、组织性、继承性、创造性和探索性。4、简述科学研究的类型。P6答:科学研究的类型:探究性研究、叙述性研究、因果性研究、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5、简述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P11答: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准备阶段、研究设计阶段、搜集资料阶段、整理分析阶段。第二章名词解释:1、人类智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遇问题的能力、提出新问题来解决的能力、对自己所属文化做有价值的创造及服务的能力。2、四会能力:学会认知(即

5、让学生学会学习与自我成长,教给学生学会主动求知能力),学 会做事(即教给学生学会目标设定与实现,使学生学会身体力行能力) ,学会共处(即教给 学生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和合作的能力),学会成人(即教给学生学会成长和发展自己的能力)。3、价值原则:即问题是否在理论与实用上有价值。4、科学原则:即问题是否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为依据。简答题:1、简单叙述科研问题提出的一般途径。答:1、通过对人类教育行为仔细、认真的观察,提出各种研究的问题,确定科学研究的起点;2、寻求各种教育现象之间的关系,各种行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3、探讨经验事实与已有理 论之间的矛盾;4、揭示已有理论的逻辑矛盾,或者是为了验证别人的理

6、论; 5、文献资料的 启发,广泛的查阅文献,发现研究问题; 6、与各行各界学者的交流;7、社会实际问题的探 讨;8、交叉学科所产生的空白区。2、简述叙述科研问题的一般分类。答:科学研究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是很复杂的,正确划分问题的类别,对于确定研究问题具 有指导意义。这些类别有:1、科学问题与非科学问题;2、有意义问题与无意义问题;3、常 规问题与突破常规问题;4、具体问题与抽象问题。3、简单叙述确定研究问题时的原则。答:1、价值性原则,即问题是否在理论与实用上有价值;2、科学性原则,即问题是否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为依据;3、可行性原则,即是否具备客观条件、主观条件、人力、物力、理论 准备等。4、简

7、述应如何教会学生认知。答:教会学生认知即让学生学会学习与自我成长的期望。教给学生学会主动求知能力。改变 以教师中心,学生被动受教的教学传统,形成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学生主动求知,继而学到: (1)从陈述性知识到程序性知识;(2)从认知学习到认知策略;(3)从书本知识到生活应用; (4)从原理原则的理解到独出心裁的创造;(5)学会运用最新信息科学技能获取新知;(6)从学习心得中养成主动求知的兴趣与意志,进而奠定以后从事独立研究高深学术专业的心理 基础。第三章名词解释:1、自变量:能够独立的变化和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或因素。2、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有关因素或特征。3、中介变量:即位于两个或

8、多个变量之间,起联系、传导、转化或解释变量之间关系作用的 变量,由于它起中介作用,因而得名。4、随机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抽样时,总体中每一个体是否被抽选的概率(即可能性)是完全 均等的。由于随机抽样使每个个体有同等机会被抽取,因而有相当大的可能使样本保持和总 体有相同的结构,或者说,具有最大的可能使总体的某些特征在样本中得以表现,从而保证 由样本推论总体。5、教育研究设计:是为能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获取客观、明确、可靠的研究结论,而 制订出周密、科学、完整的研究工作计划和安排。6、信度:研究的信度是指研究所得事实、数据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7、效度:研究的效度是指研究在揭示所研究内容的本质或

9、其规律方面的准确、客观、科学程度,或者说研究结果符合客观实际的程度。简答题:1、研究设计的工作内容。答:取样时机、工具设计、分析设计、执行设计。2、列出4种随机取样方法。答:简单随机取样法,等距随机取样法、分层随机取样法、整群随机取样法、多段随机取样 法。3、简单随机取样法。答:简单随机取样法就是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 N个单位中,抽取出若干个单位作为样本。 它保证总体的每一个对象有同等的被抽取到的可能性,并要求它们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简 单随机取样法的具体抽取方式有两种:抽签和利用随机数字表。4、分层随机取样法。答:分层随机取样法就是先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分为若干类型(统计上称为层),再根据类型的

10、数量在总体数量中所占的比例(或比率),然后确定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的数量,最后按随机 原则和确定的各类型样本抽取数量,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5、取样的原则。答:取样的基本原则是随机性原则,所谓随机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抽样时,总体中每一个体是否 被抽选的概率(即可能性)是完生均等的。由于随机抽样使每个个体都有同等机会被抽取,因而有相当大的可能使样本保持和总体有相同的结构,或者说,具有最大的可能使总体的某些 特征在样本中得以表现,从而保证由样本推论总体。6、取样的一般过程。答:完整的取样过程包括以下三个步骤:规定总体、选定抽样方法、确定样本容量并选取样 本。7、操作定义的原则。答:设计操作定义的两条基本

11、原则:一致性原则、独特性原则。论述题:1、试比较不同取样方式的优点与不足。答:(1)随机取样法在理论上最符合概率论原理,简便易行,误差计算方便,在研究者对所 研究总体中各类个体的比例不了解,或总体中的个体之间差异程度较小,或样本数目较大等 情况下,它是一种很好的取样方法。但是,它有自己的限制要求和局限性:事先把研究对象 编号,比较费时费力;如果总体中的个体分散,抽取到的样本的分布也比较分散,给研究带 来困难;当样本容量较小时,可能发生偏差,影响样本的代表性;当知道研究对象的某种特 征将直接影响研究结果时,要想对其加以控制,就不能采用简单随机取样法。(2)等距随机取样法比简单随机取样法更简便,它

12、能在总体的整个范围内有系统地抽取样本, 因此,一般情 况,其样本更为准确、抽样误差比简单随机取样误差小。但是,如果总体中存在周期性的波动 或变化,系统取样所得的样本就可能出现系统偏差, 这是运用等距随机取样法时应当注意的。(3)分层随机取样法的优点是代表性和推论的精确性较好。它适用于总体单位数量较多,并 且内部差异较大的研究对象,在样本数量相同时,它比简单随机取样法、等距随机取样法的 抽样误差小,而在抽样误差的要求相同时,它则比简单随机取样、等距随机取样所需样本容 量少。止匕外,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各层采取不同的抽取方式和比例,使取样更加灵活。分层 随机取样法的局限性是要求对总体各单位的情况有较

13、多的了解,否则就难以做出科学的分类。有时候,这一点在实际研究前难以做到。如果是采用最优分配分层随机取样,则需根据前人 资料(或以往研究经验)或试测估计标准差,因而比较烦琐。(4)整群随机取样法的优点是样本比较集中,适宜于某些特定的研究。如教学实验一般要求以班为单位进行研究,而不能 打乱原有的教学单位。因此,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特别是教育实验中常用此法。止匕外,在规 模较大的调查研究中,整群随机抽样易于组织,可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其缺点是样本分 布不均匀,代表性较差,抽样误差(因各群间差异较大)也比较大。(5)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可综合运用各种抽样方法,简便易行,节省经费,对研究总体范围大、单位多、

14、情况复杂的 情况十分有效。其不足是抽样误差相对于简单随机取样大。2、举例说明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答: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消除法。消除法是通过采取一定措施,将影响研 究结果的各种无关变量消除掉。它是控制无关变量的理想方法和基本方法。消除无关变量的 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无关变量产生原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为了消除“霍桑效应”,可 采用“双盲程序”。2、恒定法。恒定法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使某些无关变量在整个研究过 程中保持恒定不变。例:被试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遗传、性格、能力、知识、经验、 动机、情绪研究场所的一些条件与特征等。3、平衡法。平衡法就是对某些不能被消除,又不 能或

15、不便被恒定的无关变量,通过采取某些综合平衡的措施或方式,使其影响通过平衡而抵 消,达到控制他们的方法。平衡法主要采用对比组方法和循环法。例:比较 1000名来自离异 家庭的儿童与1000名来自正常家庭的儿童,由于他们在年龄、心理成熟、所在学校条件、性 别比例等方面均基本相同。因此,他们之间的差异可以认为是家庭变量造成的。第四章名词解释:1、文献的定义:已发表过的、或虽未发表但已被整理、报导过的那些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一切载体”,不仅包括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科学报告、档案等常见的纸面印刷品,也包括有实物形态在内的各种材料。2、文摘:属于一种期刊性情报检索刊物,它以简短的文字概括介绍一定时

16、期内有关文献的题 目、出处及简要内容。3、分析维度:也称分析类目,是根据研究需要而设计的将资料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和标准。4、平均相互同意度:是指两个评判者之间相互同意的程度, 计算公式为:Ki,2(平均相互同意4、 2M度):Ni N2简答题:1、文献的种类。答:教育研究文献的内容多种多样,按其性质、内容加工方式、用途大致可以分为零次文献、 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2、文献法的一般过程。答: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 整理文献和进行文献综合述。3、积累文献。答:积累文献是另外一种搜集文献的工作形式。首先,文献积累应努力做到内容充实和丰富

17、。其次,积累文献应该有明确的指向性。第三,积累文献应该全面。4、积累文献的方式。答:文献集聚到一定程度,就需分门别类地保存起来,逐渐使之系统化。可以通过做卡片、 写读书摘要、作笔记等方式,有重点的采集文献中与自己研究课题相关的部分。5、分类整理的要求。答:对分类整理教育文献的两个要求:一是不能以今天的观点甚至理想来美化或苛求历史性文献中的内容;二是不能随意剪裁史料,来满足预先编制的结论或现成的结论。6、内审的方法。答:内审方法指:文字性文献的互证,用实物来验证文字性文献、把文献描述的内容与产生文献的历史背景对照,或把文献描述的内容与研究作者的生平、立场与基本思想对照,进行 判断。7、文献综述的

18、一般形式和结构。答:总体上,文献综述的形式和结构一般可粗略分五个部分绪言、历史发展、现状分析、趋向预测和建议、参考文献目录。8、内容分析法的信度分析基本过程。答:内容分析法的信度分析的基本过程是:1、对评判者进行培训;2、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评判者,按照相同的分析维度,对同一材料独立进行评判分析;3、对他们各自的评判结果使用信度公式进行信度系数计算;4、根据评判与计算结果修订分析维度(即评判系统)或对评 判者进行培训;5、重复评判过程,直到取得可接受的信度为止。9、比较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的异同点。答:相同之处:二者都是对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方式记录保存下来的内容加 以研究。不同之处:

19、它们的具体分析处理程序是不同的。内容分析法将非定量的文献材料转 化为定量的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对文献内容做出定量分析和做出关于事实的判断和推论。 而且,它对组成文献的因素与结构的分析更为细致和程序化。文献法是按某一研究课题的需 要,对一系列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新的事实和资料。其主要工作步骤是 文献查阅、鉴别评价、归类整理,最后做出评述性的说明。10、试述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答: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包括建立研究目标、确定研究总体和选择分析单位、设计分析维 度及体系、抽样和量化分析材料、进行评判记录和分析推论六部分。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内 容分析法可用于多种研究目标的研究工作。主要

20、的类型有趋势分析、现状分析、比较分析、 意向分析。研究总体的确定直接依赖于研究目标的建立,在适当的研究目标建立起来后,就 可以分析、确定出它的研究总体。分析单位是指在内容分析法中描述或解释研究对象时,所 使用的最小、最基本单位。设计分析维度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采用现成的分析维度系统, 二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标自行设计。抽样工作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界定总体,二是从 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内容分析法常用的三种抽样方式是来源取样、日期抽样、分析 单位取样。作业2 第五章 简答题1、无结构式问卷与结构式问卷的主要区别在哪里?答:无结构型问卷属于开放式,没有固定的回答格式与要求,对填答问卷者来讲,

21、可以自由 回答,故又称作开放型。这种类型的问卷,多用在研究者对某些问题尚不清楚的探索性研究 中。因为答卷人回答自由,答案多种多样,所以整理资料比较费时费力。可使对问题的了解 更深入,即时发现一些新的问题,使对问题的探讨在更深度的情况下进行。如果采用集体的 访问,可以将所要研究的问题提出来,供集体讨论。填答者可不受任何约束地表达自己的意 见,说明填答者的动机、态度、意见等,利于作深度研究使用。缺点是资料分散,难以统计, 而且需要花费填答者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结构型问卷可根据是否使用文字,划分为图画式与 文字式。图画式比较适合文字能力较差的儿童与文盲被试,在跨文化研究中应用较方便,可 少受文化影响。

22、结构型问卷根据答案的不同形式还可划分为:选择式、排列式和尺度式。适 合于使用统计方法和进行量化处理。2、简述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各自适用的情况。答:个别访谈,适合于访问某个特定个体的情况,了解带有隐私性、隐蔽性和个人性的情况, 作深入的与“解部麻雀”式的研究。集体访谈,适合于了解某个群体(比如男生、特殊家庭 的学生、有某种共同爱好的学生等)的情况和想法;进行类型学的分析研究;了解各种不同 的情况和观点。3、简述访问法的一般步骤。答:分为取样,设计调查表与试查,设计、调查访问程序。4、结构型访问法。P119答:结构型访问法,又称标准型,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把问题标准化,即事先拟好题目,问题 次序和谈话

23、用语,按一定的方式询问。5、非结构型访问法。P120答:这种方法是指实现不预定表格,也不按固定的问题顺序去问,访问者可以就某些问题与 被访问者进行自由的交谈,以了解某些想研究的心理问题,这种方法适合于探索性研究。 6、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法。P120答:前者是双方面对面地坐在一起交谈的方式;后者是双方不直接见面,而是通过电话、电 脑等工具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7、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法。P120答:前者是由一个研究者和一个被访者所构成的访谈,后者是由一至三名研究者和两名以上的被访者所构成的访谈。简答题1、观察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答:观察法具有的特点为:观察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观察对象的自然性、观察的客

24、观性和观 察的直接性。观察法对教师的功用是了解学生。2、理论的准备对于观察有什么影响?答:在观察的准备阶段和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理论的准备。理论决定观察内容。在教育 领域,观察者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水平非常重要。例如,一个观察者,如果持有的是传统 的旧观念,他会观察教师的语言、仪表、板书,看他讲授是否科学、有条理等,如果以持有“促进学生学习是教学的中心”的观点,他的观察重心是学生,会注意学生的表情、行为、 神态,关注学生的独特理解、语言和师生之间的互动等。同时理论不仅决定观察什么,也会 影响观察之后的分析内容和评价方法。3、选择观察的位置要注意什么要求?答:位置的选择包括两个因素:方位和距离

25、。方位是指观察者如何面对被观察者;距离是指 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远近。一般说来,观察者要面对被观察者,距离要合适,不能太近, 也不太远。太近,会对被观察者产生心理上的压力与干扰;太远,又看不清楚。所以,距离 合适的标准是:第一,保证被观察的现象能够清晰地落在观察者的视野内;第二,保证被观 察者保持常态,不受干扰。4、观察过程中要反思哪些问题?为什么?答:第一,观察者的推论。应该将事实与推论区别开来,观察者在进行推论的时候,应该给 出相应的证据,仔细检查自己的前设,说明自己是如何得出这个推论的。第二,观察者的心 情。观察者在观察时的心情会对观察的内容和效果产生影响,消极情绪会给事实带上阴影,

26、观察者可以把这些情绪记录在个人的方法笔记中。第三,叙述方式。如果叙述不当,会给读 者一种错觉,好像这也是观察者看到的“事实”。5、影响测验对象行为的因素。答:这些因素有:(1)指导语与测验的情境,(2)测试焦虑,(3)练习与应付技巧,(4)反 应方式,(5)反应心向。以上所举种种影响测验结果的因素,都须在施测测验时,或恒定或 消除,这样才能使反应的结果可靠。6、项目预测阶段应该注意的问题?答:预测应注意以下几点:(1)预测的对象应是将来正式应用测验团体的一个随机样本,取 样时应注意代表性,一般人数以 400人左右为宜。(2)预测的情境应与未来正式施测的情境 相同。(3)预测时间一般可稍长些,应

27、使受测者有足够的时间回答,这样可得到较为充分的 反应资料,便于统计分析结果。(4)在预测过程中随时注意被试的反应,如有特殊性况应予 以记录,这样便于以后正式应用时参考。7、测验的客观性主要包含哪些方面?答:测验的客观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包括三方面:测验刺激的客观性、 量化的客观性、推论的客观性。8、测验标准化包含的主要内容。答:标准化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施测、测验分数组合、常模。9、分析测验项目的区分度的方法。答:区分度又称鉴别度,对于区分度分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即检查 个别试题与整个测验之内间的一致性,另一个是外在效度的分析,在于检验每一

28、个题目是否 具有预定的某种鉴别作用,它依外在效标为依据,(例如学业成绩,工作表现或评定的分数)其两个方面的分析方法相同,有下列两种:(1)计算题目得分(反应)与测验总分之间的关 联性一相关系数表示,因计分方式不同有不同的相关方法。(2)比较高分组与低分组在个别题目上通过的百分比,求区分度指标。第七章简答题1、自变量的种类有哪些?答:自变量的种类:1、课题方面的自变量。2、环境变量。3、被试变量。4、暂时的被试变 量。自变量有些是有形的,有些是无形的。2、实验中规定操作定义有什么好处?答:实验中规定操作定义有以下三个好处:1、可以使研究者的思考具体而清晰。2、操作定义可以增进科学研究者之间沟通的

29、正确性。3、操作定义可减少一门学科所用概念或变量的数 目。因为只有在操作定义明显不同时,才增加新概念或新变量。3、拉丁方设计的特点是什么?答:拉丁方设计的特点是:每个因素在每个被试的实验次数相同;每个顺序在每个因素 的实验次数相同;每个顺序在每个被试的实验次数相同。故拉丁方设计能够抵消实验中因 实验顺序、被试差异等所造成的无关变量效果。4、控制或规定自变量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答:对自变量控制得如何,直接影响研究的成功与失败,控制包括两方面:1、给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2、规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的检查点或实验处理。5、确定反应变量指标时应注意什么问题?答:1、规定好反映的操作定义;2、因变量应具备的

30、特点;3、反映指标的平衡。6、对部分被试变量和暂时被试变量应如何控制?答:这些变量应该作为无关变量处理,控制方法:用指导语控制、主试对待被试者的态度应 予规范化、双盲实验法、控制被试者的个体差异、实验组控制组法。7、对环境变量和部分被试变量应如何控制?答:(1)操作控制的方法(无关变量的消除和无关变量保持恒定);(2)设计控制的方法(无 关变量效果的平衡、无关变量的抵消、随机化方法和配对法);(3)统计控制的方法(无关变 量纳入和统计控制)。8、影响外在效度的因素有哪些?答:(1)克服实验的过份人工情景化;(2)增加样本的代表性,这要求取样时一定注意随机 化和代表性问题,增加取样的层次,会使样

31、本代表性增大。另外,研究推论的范围不要超出 取样的范围和层次;(3)保证测量工具的效度,研究中所使用的各种工具,必须能够正确的 表达或显示所欲测定的特质,无论是仪器,还是教育测验量表,必须有效,才能保证研究的 效度。第九章简答题1、等级相关的使用条件。P292答:1、两列观测数据都是顺序变量数据,或其中一列数据是顺序变量数据,另一列数据是连续变量的数据。2、两个连续变量的观测数据,其中有一列数据的获得,主要依靠非测量方法 进行粗略评估得到。2、积差相关法的使用条件。答:积差相关法是计算线性相关的基本方法。其使用条件:1、两种变量都是由测量获得的连续性数据。例如,百分制分数可视为测量获得的连续性

32、数据。2、两种变量的总体都是呈正态分布,或接近正态分布,至少是单峰对称的分布。 3、必须是成对数据,而且每对数据之间是 相互独立的。4、两钟变量之间呈线性关系(在坐标轴中图形呈现为直线)。5、样本容量n> 30,计算出的积差相关系数才具备有效的意义。6、要排除共变因素的影响。3、方差和标准差的优点、缺点。P287答:方差和标准差的优点:反应灵敏,随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化而变化;严密确定,一组数据 的方差及标准差有确定的值;计算简单,适合代数计算,不仅求方差和标准差的过程中可以 进行代数运算,而且可以将几个方差和标准差综合成一个总的方差和标准差;用样本数据推 断总体差异量时,方差和标准差是最好

33、的估计量。它们在避免两极端数值影响方面超过其他 方式。例如,在避免绝对值方面,优于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的缺点是:不太容易理解,易受大小两极端数值的影响,有个别数值不清或缺 失时,无法计算。4、算术平均数的优点、缺点。答:算术平均数的优点:(1)反应灵敏。一组数据中任何一个数值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所计算出来的算术平均数也会随之变大变小,能灵敏地反应出来。(2)严密确定。由同一组数据计算出来的算术平均数是同一个值。(3)简明易懂,计算简便。算术平均数的意义简单明 了,容易理解。计算时,只需用简单的四则运算。(4)适合代数运算,例如,可以通过几个平均数求它们的总平均数等。(5)受抽样变动的影响较小,

34、从同一个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容量 相同的样本,所计算出的算术平均数与其它集中量指标相比,抽样误差较小。算术平均数的缺点:(1)容易受极端数值(极大或极小)的影响,如果一组数据中绝大多数 数值都较高(或较低),而其中只有一个数值极低(或极高),由于每个数据都参加运算的结 果,使所计算出来的算术平均数大大下降(或上升),这时,算术平均数就不足以代表这组数 据的典型水平。(2) 一组数据中某个数值的大小不够确切或缺失,这时就无法计算其算术平 均数。根据上述对算术平均数的特性及其优缺点的分析,可以看出,它所适用的条件是:一 组数据中每个数据都比较准确、可靠,无极端数值的影响。5、几何平均数的使用条件。答:

35、几何平均数是算术平均数的一种变形形式。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当需要处理的数具有以 下两种特点时,一般都是用几何平均数来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一组数据中任何两个相邻 数据之比接近于常数,即数据按一定比例关系变化。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求平均变化率、或 对等距与等比量表实验的数据处理,均应使用几何平均数。当一组数据中存在极端数据, 分布呈偏态时,算术平均数不能很好地反映数据的典型情况,此时应使用几何平均数或其它 集中量数来反映数据的典型情况。6、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答:简单次数分布表,通常简称为次数分布表,其实质是反映一批数据在各等距区组内的次 数分布结构。编制次数分布表的主要步骤:求全距、决定组数、确定

36、组距、确定组限和计算 组中值、归类和登记。第十章简答题1、简单叙述平均数检验的一般步骤。答:建立假设、选择单测或双测检验方式;计算标准误、计算临界比率CR查表进行推论等。2、假设检验中,作出统计推断的依据是什么?答:概率统计的小概率事件的理论,小概率事件的出现被认为是随机误差造成的,而不是系统误差造成的,可以忽略。3、两个平均数差异性的检验比一个平均数显著性检验增加了哪些前提条件?答:使用的样本标准误由两个总体或样本的标准差经过数学变换组成;两总体都为正态分布;存在相关问题等。4、叙述计数资料统计分析方法的功能。答:可以用来同时检验一个因素两项或多项分类的实际观测数据与某理论次数分布是否相一

37、致的问题,或有无显著差异的问题;还可用于检验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各有多项分类之间是 否有关联或是否具有独立性的问题。5、简单叙述非参数检验方法与参数检验方法相比的特点。答:非参数检验法与参数检验法相比其特点:1、非参数检验一般不需要严格的前提假设;2、 非参数检验特别适用于顺序资料;3、非参数检验很适用于小样本,并且计算简单;4、非参数检验法最大的不足是没能充分利用数据资料的全部信息;5、非参数检验法目前还不能用于处理因素间的交互利用。6、简单叙述T检验的条件。答:小样本,虽然总体标准差未知,但知道样本标准差,总体是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两独立样本的的总体标准差被认为相等(=仃2)等。7、单侧检验

38、与双侧检验的区别是什么?P306答:单侧检验指按分布的一侧计算显著性水平概率的检验。凡是检验大于、小于、高于、低于、优于、劣于等有确定性大小关系的假设检验问题。这类问题的确定是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的。假设检验写作:H:仙1仙2或仙1仙2。双侧检验指按分布两端计算显著性水平概率的 检验,凡理论上不能确定两个总体一个一定比另一个大或小的假设检验。一般假设检验写作H1:卜1金以2。8、方差及方差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的区别。答:分为两种情况:一个是样本方差与总体方差差异的检验,用卡方检验;另一个两个样本 方差差异性的检验,用F检验。9、相关系数的显著性及差异显著性检验的方法。答:(1)样本相关系数与总体相关系

39、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在总体相关为零的假设下,用 t 检验;在总体相关不为零的假设下,将相关系数做正态性转换然后用Z检验;(2)两个样本相关系数差异性的检验,在两个样本相互独立时,用 Z检验,当两个相关系数由同一组被试 算得,用t检验。10、检验的两类错误的概念与意义。答:a错误又称为显著性水平,I型错误,是指在否定虚无假设、接受对立假设时所犯的错 误,即是将属于没有差异的总体推论为有差异的总体时,所犯的错误。根据统计学原则,规 定为5%-1%因为5犯下的概率事件统计上称为小概率事件。 小概率事件在一次抽样中是不 易出现的。而每一个研究都视作无限多样本或总体的一次抽样,故a的概率一般取5% B错

40、误是指在接受H0为真时所犯的错,在接受 H0为真,而拒绝H1时,势必有一部分属于H1总 体的部分样本,被视为H0的部分,而被否定在H1之外。作业3一、计算题(第九章)1、某小学对学生的成绩记录由三部分组成,即平时练习成绩 X、期中检测成绩 入、期末考 试成绩X30假设这三部分成绩一律采用百分制考评,同时三部分成绩的权重分别是0.20 ,0.30, 0.50。若一位学生的平时作业成绩为 X=90分,期中测验成绩为 X=84分,期末考 试成绩为又=86分,那么该学生的综合考试成绩是多少?解:用加权平均数公式进行计算:0.20 X1 0.30 X2 0.50 X30.20 0.30 0.50= 0.

41、20 Xi+0.30 X2 + 0.50 X3将平时作业成绩为X = 90分,期中测验成绩为 = 84分,期末考试成绩为 又=86分;代入 上式,则该学生的综合考评成绩为:0.20 X90+0.30 X 84+0.50 X 86= 18 + 25.2 +43=86.2(分)2、在某中学初三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30名样本,测得他们的某项考试分数如表 9.1中所示。求他们分数的算术平均值。表9.1 30 名样本的测验分数565960626368707273737474757677777878808182838486888989949697解:用平均数公式进行计算:1, _一 一、 2314 一=X

42、 (56+59+ 96+97) = 2314 =77.133030XwnUXin2X2n3X3 二nl n2n344 109 46 108 50 10344 46 50:106.51''k 一-'k工 niX vni'-一.二 ni Xi - Xw44 122 46 132 50 152十44 M (109 -106.5 2+ 46(108 -106.5f +50(103-106.5 I1 X 44 46 50- 189.429:13.76J*六 丁 p反应时间离差离差平力1186. 135. 501260. 252174. 323. 70561. 693118

43、. 432.201069. 044201. 050.42540. 2516413.4179. 6613317.60309. 76716615.4237. 28123. 0-27.60761. 769120. 4-30.291210119. 8-30.8948. 6E£= 1506.00 = 150.6£ = 0£= 8780.104、有10名被试学生的反应时间如表9.3所示,求其标准差。表9.3 10 名被试的反应时间计算表解:将表9.3中的数据代入到标准差公式中,则S = JL (为Xf = J,(8780.10 )=31.23 ;n-1-,10-1586062

44、62636364646566707172727374747678785、在某小学四年级中,随机抽查 30名学生的语文测验(X)和数学测验(Y)成绩,其结果 如表9.4所示。两个测当的满分均为100分,试求两个测验分数的积差相关系数。表9.4 语文成绩(上)、数学成绩(下)3、某实验小学组织对学生进行一项能力测验,共抽出三个样本,获得有关数据如表9.2所示。求其总的标准差。表9.2三个样本的能力测验计算表样本(K=3)nX(T144109122461081335010315解:先求出总平均数Xw,再将表9.2中的数据代入到公式中,则79798080828385858789606465666869

45、707172737476777879808182838385868888898990939496解:将表9.4列入下表计算,再将相关数据代入公式进行计算。表9.4计算积差相关系数表格厅PXiYixi =Xi -Xyi =Yi -Y2 xi2Vxi yi15960-14.2-19201.64361269.826164-12.2-15148.8422518336265P -11.2-14125.44196156.846266-11.2-13125.44169145.656368-10.2-11104.04121112.266369-10.2-10104.0410010276470-9.2-984.

46、648182.8864711-9.2-884.646473.696572-8.2-767.244957.4106673-7.2-651.843643.2117074-3.2-510.242516127176-2.2-34.8496.6137277:-1.2-21.4442.4147278-1.2-11.4411.2157379-0.200.0400.01674800.810.6410.81717482P 0.830.6492.41876822.837.8498.41978834.8423.041619.2207883r 4.8423.041619.22179855.8633.643634.82

47、279865.8733.644940.62380886.8946.248161.22480886.8946.248161.22582898.81077.44100882683899.81096.0410098278590r 11.811139.24121129.828859311.814139.24196165.229879413.815190.4422520730899615.817249.64459268.6总计2 平均数219673.202370792 xi =02 yi =02222.80294024571曰24572457.rXY = ji2- xi yi i= =0.961,二2

48、二 2 1 32 .2222.82940 47.1465 M54.22沪 xiyiI i 3、i 3计算结果显示出30个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和数学考试成绩的积差相关系数为r= 0.961 ,因此,这两个科目成绩之间存在着较高程度的正相关。二、计算题(第十章)1、某年级语文平均成绩为75分,标准差为7分。现从中随机抽取40人进行新教法实验, 实验结束后其测验的平均成绩为 82分,标准差为6.5分。是否新教法比原来的教法好?解:H。:=人,X - 口082 -75= 6.32X-%82-75 八t -6.74二 x 、. n -16.5 . 40 -1八查表,2.58<Z , P<0.0

49、1O结论:在显著性水平a =0.01时,差异显著。否定H。,接受H1。新教法好于旧教法。也可以查表,加9,°.01)=2 SE 一 二 1二 2.43,因为2.43<t, P<0.01,结论同前。2、某校初中二年级中随机抽出7名男生和8名女生,参加某种心理测验,具结果如下:男生:62,72,81, 65,48,75,84;女生:72, 81 , 78, 62, 52,54,46, 88。试问:男女生成绩的差异是否显著?由于测验考核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并不确定,且男生和女生彼此独立,因此应当用秩和法 进行差异检验。排等级:等级12345+ 6/2 =5.578+ 9/2 =8.

50、5101112+13/2 =12.51415男生48626572758184女生462546272788188计算秩和(等级和)T= 2 + 5.5+7+8.5 + 10+12.5 + 14=59.5 (即男生的秩和)查附表14,当n1 = 7、n2=8时,Ti = 39, 丁2= 73 (表中值为单侧检验,故这里查 0.025 时的临界值);39V 59.5 < 73,即Ti < T < T2 ,所以男女生成绩的差异不显著。3、从某地区10岁儿童中随机抽取男生30人,测得其平均体重为29 kg;抽取女生25人,测 得其平均体重为27 kg。根据已有资料,该地区10岁男孩的体

51、重标准差为3.7 kg女孩的体重标准差为4.1 kg能否根据这次抽查结果断定该地区男女学生的体重有显著差异?解:H0 :)=匕,$ :地力%.犷 公 Dx : nn22 :1.06-3025d一 X dxZ 二3SEdx(一般可以写成 异或差异不显著29 -27 .行 1.871.06D-x -'0_Z 由于在H0中已设匕=匕即X 二0 ,所以,SEdxDxSEdX ), 1.87 <1.96 ,即P> 0.05,即该地区男女生的体重没有显著差4、为了比较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社会性认知方面的差异,随机抽取独生子女25人,非独生子女31人,进行社会认知测验,结果独生子女平均

52、成绩为 25.3分,标准差为6分;非独生子女的平均成绩为29.9分,标准差为10.2分。试问: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社会认 知能力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解:H0 : 21=42 , Hi 工 /艮2-1.929X1 -X2_ 25.3 -29.6S12 S;62 . 1022,n1 -1 n2 -12430ci-22 工校正公式:t(.05/2)se/ se*SExi -t 1(.05/2) SEq12(.05/2)62=1.524S2210.2202 -130=3.468查表 t1(.05/2) = 2.064(df1 =24 )t2(.05/2) = 2.042(df2 -30)1.5 2.064 3.468 2.042t(.05/2)二 二 2.049结果赞成方案者38人, 差异?fe =84-73 =28(理论次数)2 f (fo - fe)fe(38-28)2 + (21 -28)2 + (25-28)2 5 64282828自由度df =3-1=2,对于0.05的显著性水平,查卡方分布表得:工;05 = 5.99,因为5.64<5.99,所以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