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题与答案(2)_第1页
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题与答案(2)_第2页
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题与答案(2)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题与答案目录:一、(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与(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张集)二、答谢中书和记承天寺夜游 (张集)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七中)四、小石潭记(选段) 和 桃花源记(选段) (七中)五、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训练题(仙人渡)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曹刿论战训练题(仙人渡)七、(甲)陋室铭与(乙) 爱莲说训练题(孟楼)八、(甲)孙权劝学和(乙) 送东阳马生序训练题(孟楼)九、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训练题(贾湖) 十、送东阳马生序与孙权劝学训练题(贾湖) 十一、(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训练题(洪山咀) 十二

2、、(甲)记承天寺夜游和(乙) 湖心亭看雪训练题(洪山咀) 十三、(甲)三峡和(乙) 答谢中书书训练题(竹林桥) 十四、岳阳楼记(写景选段) 和醉翁亭记(写景选段) 训练题(竹林桥) 十五、岳阳楼记(主旨选段) 和醉翁亭记(主旨选段) 训练题(薛集)六、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训练题(薛集)十七、(甲)记承天寺夜游和(乙)湖心亭看雪训练题(四中)十八、(甲)岳阳楼记(写景选段)和(乙)醉翁亭记(写景选段)训练题(四中)十九、(甲)醉翁亭记(写景选段)和(乙)岳阳楼记(写景选段)训练题(四中)二十、(甲)岳阳楼记(写景选段)和(乙)醉翁亭记(写景选段)训练题(四中)二十一、岳阳楼记(主旨选段) 和

3、醉翁亭记(主旨选段) 训练题(三中) 二十二、(甲)孙权劝学和(乙) 送东阳马生序训练题(三中) 二十三、(甲)记承天寺夜游和(乙)湖心亭看雪训练题(八中) 二十四、(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乙)曹刿论战训练题(八中) 二十五、醉翁亭记 (写景选段 ) 和岳阳楼记(写景选段)训练题(江山)一、(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与(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张集)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意思。(1)然而不胜者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 三里之城,七里之 郭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B、 以天下之所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C委而去之去国怀乡,忧谗畏讥。D人恒过然后能

4、改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4、理解填空:(1 )从文体上看,这两篇文章都是短小的。甲文的中心论点是。乙文的中心论点是 。 它们主要都是针对来说的。(2) 从写作手法上看,两篇短文都是运用了 的手法。第一则以 作为例证,强调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第二则从说起,最后归结到统治者治国上。(3) 从内容上看,甲文并不是讲战争的,而是讲 的,是借战争论述“王道”的重要性,反映了孟子 的政治思想。(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与(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张集)答案:1、( 1) 却,表转折(2)通“横”,梗塞、不顺。2、B 3、略 4

5、、( 1)议论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最高统治者(2 )类比论证、战争中的情况、治国道理、个人事例(3)民心向背、民贵君轻、造就人才、治理国家二、答谢中书和记承天寺夜游(张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 )、相与步于中庭。(2 )、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高峰入云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月色入户B、解衣欲睡实是欲界之仙都C、山川之美何陋之有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其乡人曰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张怀民寻病终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

6、句子。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理解填空:(1 )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 ,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2) 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 但作者的心绪并不相同。记承天 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_”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_” 人。(均填摘自文中一个字)。(3)答谢中书书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 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景的名句是a?(4 )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答谢中书书描绘了 _之美,记承天寺夜游描绘了 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 答谢中书书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记承天寺夜游则把 、 等复杂微妙的思想感

7、情浓缩在文中“ ”的语句。答谢中书和记承天寺夜游(张集)答案:1、( 1)在(2)参与,这里指欣赏。2、A 3、B 4、略5、( 1)描写、议论或抒情(2)闲、仙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4)山川、月夜、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贬谪的悲凉、人生的 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七中)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攻亲戚之所畔.(2)征于.色2、下面句中加点词意相同的一项是:(A、 多助之至胶鬲举于鱼盐之中B、 环而攻之而 不胜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C、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8、也D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 桑竹之属3、翻译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4、 同是论说文,但两文论说的内容不同,甲是借战争论述实行的重要性,乙讲的是的问题。5、比较两文的写法,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A、两文语句整齐、流畅,一气贯注,有说服力。B、两文都采用了概括性很强的事例证明中心论点。C、这两则短文都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第一则以战争中的情况作为事例,强调“天时不如 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第二则从个人事例说起,最后归结到统治 者治国上。D第一则短文的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第二则短文的论点是“生于忧 患,死于安乐”,它们主要都是针对人民来说。

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七中)答案:1、( 1)畔,通“叛”,背叛,叛乱。(2 )在 2、C 3、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 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4、“王道”(即“仁政”)、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5、D四、小石潭记(选段)和桃花源记(选段)(七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 而去。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

10、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 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不足为外人道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 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也!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下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乃不知有汉E、林尽水源.,便得一山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

11、知其源源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属余作文以记之3、翻译(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 )凄神寒骨,消怆幽邃4、填空:桃花源记中作者构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根据文中的内容概括一个成语回答,在这个社会中,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争。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 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 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 的心情。小石潭记(选段)和桃花源记(选段)(七中)答案:1、( 1)与世隔绝的地方(2)因为 2、E3、略 4 世外桃源、怨愤抑郁五、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训练题(仙人渡)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1 )

12、晓雾将歇(2 )相与步于中庭2、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寻张怀民寻病终B、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C山川之美实是欲界之仙都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问其姓氏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澡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卜列说法不止确的两项是()和()A、两文都写景但内容不同,甲文描绘的是秀美的山川景色;乙文描绘的是月夜小景。B乙文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C甲文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猛。体现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知趣。D甲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乙文语言凝练,为我们创造 了

13、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E、乙文中的"闲人”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5、根据填空。两文都是写景小品文,但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甲文表达了乙文传达了 。6、 乙文的作者感情微妙复杂,既有 , 又有, 。7、 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 ,也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训练题(仙人渡)答案:1、消散;在2、C3、译文略 4、C和D 5、甲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 得意之情。乙文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6、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悦,漫步的悠闲。7、描写、抒情(议论) 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曹刿论战训练题(仙人渡)1、解释

14、加点的词语意思。(1)肉食者鄙(2)公与之乘2、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弗敢加也万种于我何加焉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去国怀乡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B、得道者多助肉食者鄙D公问其故望其旗靡(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内容来看,甲文以战争为例进行议论;乙文讲的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长勺之战。 B从文体上来看,甲乙两文都是议论文。C从写作手法来看,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甲突出“人和”的重要,乙文突出曹刿的“远 谋”。D从思想观点来看,都着眼于“民”,甲文认为“人和”是取胜的重要条件;乙文认为取 信于民是取胜的首要条件。5、根据填空

15、。“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甲文中充分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乙文中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是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曹刿论战训练题(仙人渡)答案:1、( 1)的人(2)代词,指曹刿2、B 3震慑天下不能依靠武力的强大。哪些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4、B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七、(甲)陋室铭与(乙)爱莲说训练题(孟楼)1.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惟吾得馨.(2)香远益清(3 )无案牍之劳形.(4)宜乎众矣2、选择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何陋之有冋予者何人B可以调素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陶后鲜

16、有闻芳草鲜美D无案牍之劳形劳其筋骨A、有仙则名不能名其一处B无丝竹之乱耳C无丝竹之乱耳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的句子。(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下面对甲乙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文都托物言志,甲文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乙文以莲之爱表达 作者洁身自好的纯洁情操。B乙文中开篇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总提,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张本,是入题的准备。C. 乙文从始至终以“菊之爱” “牡丹之爱”衬托“莲之

17、爱”,层层深入地写来,其中涵盖了大 量社会现象,文虽短而意蕴无穷。D甲文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5、比较阅读题:(1) 甲乙两文都以物为喻,甲文开头用“ ”和“ ”类比居室虽陋而有德者居之,则不陋矣来立论,而乙文开头用“ , ”总提,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张本;甲文以“ , ”概括全文的主旨,乙文用“ , ”归纳主旨。(2)甲文作者为“陋室”作铭,主要目的是为了表述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但字里行间也流露出的意味,而乙文先以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做烘托,然后从“莲之处于淤泥而不染”至“亭亭净植”几句,赞美了莲的 、,表明自己

18、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陋室铭与(乙)爱莲说训练题(孟楼)答案: 1、(1)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2)更加(3)形体、身体 (4)应当2、( 1) C ( 2) B 3、( 1)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长出来, 却不受泥的沾染; 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娇艳。(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娇媚)4、D 5、( 1)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莲,花之君子也(2)讽刺现实清洁、单纯、雅致八、(甲)孙权劝学和(乙)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蒙辞以军中多务(3)即更刮目相待送东阳马生序训练题(孟楼)(2)从乡之先达执

19、经叩.问(4)或遇其叱咄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但当涉猎,见.往事耳B蒙乃始就学C以中有足乐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久而乃和俯身倾耳以请(2)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及鲁肃过.寻阳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属国过居延卷石底以出,为坻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益慕圣贤之道略无慕艳意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4、下面对甲、乙文段内容、写法理解有误的一项()A、甲、乙文段都是劝人向学,甲文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乙文则以宋 濂现身说法,动之一情

20、,晓之一理。B甲文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意在表明他二人友情深厚,从侧面表现 吕蒙的学有所成。C乙文写自己求学经历是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寄托了作者对马生的殷切希望。D甲文以人物对话表现人物,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乙文则详尽地描述了作者 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辞情感人,意味深长。5、甲文中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最终通过鲁肃、吕蒙的打趣对话,让鲁肃对吕蒙“ ”。乙文写自己年幼即“ ”,然后写求学中的艰苦情景,突出了他“ ”若此,作者对 之情,寓于其中。(甲)孙权劝学

21、和(乙)送东阳马生序训练题(孟楼)答案: 1、( 1)推托(2)请教(3)重新(4)有时2、B 3、略4、B 5、当涂掌事、乃始就学、刮目相待、嗜 学、马生的殷切期望 九、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训练题(贾湖)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夕日欲颓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A、青林翠竹,四时俱.备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C、自三峡七百里中D、山川之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4、理解填空(4分)这两篇课文都是写自然景物:百废具兴寻病终自康乐以来吾妻之美我者(2分)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却有所不同:者的愉悦之情和

22、的得意之感;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训练题(贾湖)答案:1、罢了 坠落2、A3、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4、沉醉山水、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十、送东阳马生序与孙权劝学训练题(贾湖)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蒙乃始就学乃: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蒙辞以军中多务B戴朱缨宝饰之帽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C更有痴似相公者即更刮目相待D当余之从事也齐师伐我3、.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4、 下边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

23、项是()A、甲乙两文都是劝人学习的,虽都采用“现身说法”,但具体的劝说方法又各有千秋。B甲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C乙文写作者介绍从师求学的艰难和学习态度,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D甲乙两文的劝说,都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记叙了人物被劝说后有惊人长进的事实5、 甲文是通过 和 两件事来反映宋濂求学经历的,乙文则是通过从侧面反映了吕蒙的学习效果。送东阳马生序与孙权劝学训练题(贾湖)答案:1、于是、就 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2、B 3、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4、D5、借书抄录、奔

24、走求师、鲁肃的言行十一、(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训练题(洪山咀)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而后作()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必先苦其心志便扶向路,处处志之B. 委而去之辍耕之垄上C. 行拂乱其所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D. 劳其筋骨无案牍之劳形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4、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2分)A、乙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 取得成功。B甲文最后把“多助”和“寡助”进行对比论证,自然导出

25、“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C甲文开头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 的首要条件,因此文章是论战争的。D乙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5、填空:甲乙两文都讲到了治国,甲文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 的重要性。乙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和a?。(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训练题(洪山咀)答案: 1奋起,指有所作为。靠 2、D 3、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 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4、C 5、施行仁政、法家拂士、敌国外患 十二、(甲)记承天寺夜游和(乙) 湖心亭看雪训练题(洪

26、山咀)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强饮三大白而别()相与步于中庭()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A、湖中人鸟声俱绝B是日更定矣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问其姓氏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曾益其所不能(2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2分)A、甲文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B乙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C乙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作者在痴什么?他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D甲文叙事、

27、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5、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甲文中、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乙文表达了作 者和。(甲)记承天寺夜游和(乙)湖心亭看雪训练题(洪山咀)答案:1、尽力 在2、D 3、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 藻、荇。4、C 5、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清高自赏的感情淡淡的愁绪十三、(甲)三峡和(乙)答谢中书书训练题(竹林桥)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苴:丿、.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属引属: 夏水襄陵襄: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哀转久绝.绝巘多生柽柏B以中有足乐者不

28、以物喜C山川之美春冬之时D四时俱备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3、翻译句子。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欲界之仙都之: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填空。三峡写山,突出 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了 ,采用的手法,表达了作者;而答谢中书书写景则抓住景物的灵魂,,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作者 、-的志趣。(甲)三峡和(乙)答谢中书书训练题(竹林桥)答案: 1、动词,连接;上; 的;这种(这样)2、A 3 、略4、连绵不断、遮天蔽日;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大笔点染;对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勃勃生机;酷爱自然;归隐林 泉 十四、岳阳楼记(写景选段)和醉翁亭记(写景选段)训练题(竹林桥)岳阳楼记(写景

29、选段)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 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 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檣 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醉翁亭记(写景选段)环滁皆山也。

30、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 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 亦无穷也。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薄暮冥冥薄:属予作文以记之以:朝晖夕阴 晖: 刻于其上 于: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31、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见渔人乃大惊 前人之述备矣A、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B连月不开.C乃重修岳阳楼D醉翁之意3、翻译句子。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4、填空。岳阳楼记写景侧重描写 和两种情境,表达迁客骚人和之情,与“古仁人”的,形成鲜明对比。而醉翁亭 记写景重点写了 和之景,表达了作者的 ,其实质是 岳阳楼记(写景选段)和醉翁亭记(写景选段)训练题答案:1、日光;迫近;在;来2、D 3、略 4 、悲凉;阳光灿烂;悲;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早晚;四 季;山水之乐;与民同乐 十五、岳阳楼记(主旨选段)和醉翁亭记(主旨选段)训练题(薛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

32、思予尝求 古仁人之心 或异才者之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乎? 醉能同其.乐,醒能迷以.文者 微斯人,吾谁与归.?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太守谓谁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是进亦忧,退亦忧C或异二者之为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斯是陋室醒能迷以文者不知人之乐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属予作文以 记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的句子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 之乐而乐微斯人,吾谁与归人知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 其乐,醒能迷以文者,太守也。4、 两文都在此段中表明了

33、自己的思想,在表达方式是都运用了和;并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岳的主旨句是 ,醉的主旨句是 。5、 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岳一文着眼于 _,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一文则寄情山水,将 和统一起来,抒发自己的情怀。6、两文作者虽都被贬,但仍有所作为,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在逆境中仍能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岳阳楼记(主旨选段)和醉翁亭记(主旨选段)训练题(薛集)答案:1、求: 探索 之:的心:思想感情 之:的 为:心理活动 以:为 庙堂:指朝廷 贝那么就 其:他的 而:可是 其:他们 其:他们以:用 者:的人 微:没有 归:归依 从:跟从 翳:遮盖

34、 谓:是 2、C 3、我曾经探求过古代 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理。为因为外物的好坏、我个人的得失或 喜或悲。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4、抒情 议论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迷以文者,太守也 5、“忧” 醉 乐6、在逆境中仍 能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十六、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训练题(薛集) 一、解释语句中加点词语:月色入户念无与为乐者F列加点词用法,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5、)A、湖中人鸟声俱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是日更定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独往湖心亭看雪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D念无与为乐者更有更有痴似相公者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但小闲人如吾两人者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莫说湖心痴,更痴似相公者(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4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四、简答:1、 两篇短文,都记叙了一段游赏经历,所描写内容侧重点不同。记一文寥寥数语描绘了,传达了 。湖一文则写出了 和 。构成了一幅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2、 两则短文中作者心绪不同。记一文苏轼是受到贬谪“ ”湖一文富有超脱世俗之外雅情雅致的“ ”人。3、 两则短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记一

36、文抓住了月光的 ,竹柏的,而湖一文抓住了 的特点,让人体会到 背后震撼力。4、 两文在写景时都简练自然。湖一文用 (手法)。寥寥几笔,传达景物形与神,而记一文采用 (修辞)点染一个美妙境界。五、问答:1、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妙处。2、体会两文作者在感情表达上的不同。3、 湖一文注重炼字。试赏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更有“痴似相公”中的“痴 “的含义。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训练题(薛集)答案:一、(1)门 (2)考虑 想到 (3)在(4)客居 二、D三、略 四、1、月夜小景 微妙心境 雪后西湖 游 湖人雅趣 湖、山、游人 2、闲 痴 3、清澈透明 清丽淡

37、雅 夜色中雪景 简单 4、 白描 比喻 五、1、略 2、湖一文:表达作者清高自赏感情和淡淡愁绪。记一文:略 3、见教参 十七、(甲)记承天寺夜游和(乙) 湖心亭看雪训练题( 四中)1解释下列加线线词的意思(2分)(1)念无与为.乐者 (2 )湖中人鸟声俱绝.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 是日更定矣。冋其姓氏,是金陵人。B、 相与步于中庭天与云与山与水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上下一白;D是日更定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3译句(2分):A、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B、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4写景抒情方法有直接与间接抒情,又有工笔描绘与白描手法之说。前文属抒情,“”成为点睛之笔;

38、后文在写景叙事后借他人之口点破主要人物特点“”,属于抒情,而从写景的简练朴素不加渲染来看白描手法更为突出;两文相同点则是将写景叙事抒情多种表达方式融为一炉。(2分)5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甲文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B .乙文描写了西湖的奇境,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C.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美妙境界。D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作者使用 工笔描绘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人与自然共

39、同构成 富有诗意的艺术画面。(甲)记承天寺夜游和(乙) 湖心亭看雪训练题(四中)答案: 1作为;消失2、B 3、A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B不要说相公你痴, 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呢!4、直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间接5、D十八、(甲)岳阳楼记(写景选段)和(乙)醉翁亭记(写景选段)训练题(四中)岳阳楼记(写景选段)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 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 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

40、潜形;商旅不行,檣 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醉翁亭记(写景选段)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 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

4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 亦无穷也。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 )北通巫峡,南极 潇湘(2)云归而岩穴暝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B、予观夫巴陵胜状未几,夫齁声起。C、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D、野芳发而幽香芳草鲜美3.翻译下列句子。4甲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联系下文,这个“异”字具体表现在哪两个方面:(1)(2)5甲段中“前人之述备矣”其中“前人之述

42、”是指上一节的 句。(用课文中原话回答)。有一个成语出自乙段,成语是:。6甲、乙两段均为写景语段,甲描写了 景,乙描写了 景,两者写景的角度不同: 。7乙段中“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中的“乐”与甲段作者的“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乐”,内涵有什么不同?(甲)岳阳楼记(写景选段)和(乙)醉翁亭记(写景选段)训练题(四中)答案: 1 尽;昏暗 2 D 3 (1)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2)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4 .( 1)外界景物好,自己的得而喜;( 2)外界环境坏,自己的失而悲。5 .唐贤今人诗赋,水落石出6 .洞庭湖雄伟景色、醉翁亭周围朝暮四季不同景

43、色;两者不同表现在:甲概括描写,乙紧扣朝暮、四季特征具体描写。7乙段中“乐”既抒发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又暗含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 甲段中的“乐”不只表示与民同乐的思想,而且表现崇高的思想境界。十九、(甲)醉翁亭记(写景选段)和(乙)岳阳楼记(写景选段)训练题(四中)醉翁亭记(写景选段)(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 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 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 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大守归

44、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大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岳阳楼记(写景选段)(乙)若夫霍雨露靠,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 行,墙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 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 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45、,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负者歌于途()(3)去国还乡()?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2)(4)杂然而前陈长烟一2、A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颓然乎其间者与人期行,相委而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焉而不知人之乐妾之美我者,畏我也3、翻译下列句子。(1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2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岳阳搂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

46、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B. 醉翁亭记“句句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C. 两文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D. 两文在景物描写上都采取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两文的语言都清丽明快,气势磅礴。5、从上面的两篇文章看,优美的自然景物都触发了文人们的思想感情。请你联系两文,说 说两人与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区别?6读了两文,作为中国文人的杰出代表,范仲淹和欧阳修,两人的身上都闪烁着时代的进 步的光芒,结合你的所学,请你概括几点体现在他们身上的时代的进步的光芒点。并说说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甲)醉翁亭记(写景选段)和(乙)岳阳楼记(写景选段)训练题

47、(四中)答案: 1、( 1)背着 (2)摆放)(3)国都)(4)全 2、B 3 、( 1)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五彩的鱼儿(在水中)畅游。(2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4、D 5、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的“览物之情”是以天下为已任,忧国忧民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 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范仲淹的立足点是“民”,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是他们的根本区别。6、略二十、(甲)岳阳楼记(写景选段)和(乙)醉翁亭记(写景选段)训练题(四中)岳阳楼记(写景

48、选段)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 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醉翁亭记(写景选段)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 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佳木秀而繁阴 (3)予观夫巴陵胜 状(4)野芳发而幽香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属予作文以记.之醉翁亭记B、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49、 也C、饮少辄醉浅尝辄止D、醉翁之意不在酒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 翻译下列句子:(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乙文写早晚晴阴烟云4甲文概说阴晴变化的语句是 变化语句是,。5、请分别从(甲)、(乙)两文中摘出反应观景时感触的两个句子,并分析两文所写的景 物有哪些不同?(甲)岳阳楼记(写景选段)和(乙)醉翁亭记(写景选段)训练题(四中)答案: 1、( 1)晖:日光(2)秀:滋长 (3)好的,美的(4)香花2、C 3 、( 1)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啊。(2)水位下落,石头显露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景色。4、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50、也(或前人之述备矣)(1分)而乐亦无穷也(1分) 不同点:甲写水景,乙写山景甲写朝暮之景,乙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四季之景甲写景突出阔大壮观,乙写景注重秀美多变。(答案不仅限此,意思对即给分,答对两个意思就给满分。二十一、岳阳楼记(主旨选段)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2. 选出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 不以物喜C. 后天下之乐而乐D.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3翻译下列句子:和醉翁亭记(主旨选段)训练题)(2)醉能同其乐(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醒能述以文者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1)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4、内容理解

51、:(1)甲文假借古仁人之心,抒发了作者“ , 的旷达胸襟和“ , 的政治抱负。主要突出一个“ _ ”字;乙文中以“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衬托 之乐,抒发作者的政治理想。突出一个“字。(2)甲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和的意味。乙段写c这一段有 ,有,更融入 和,托出全文的主旨。岳阳楼记(主旨选段)和醉翁亭记(主旨选段)训练题(三中)答案:1、探求代词,他们 2 、D 3.他一定会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 4.(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 民同乐“乐”(2)抒情和议论日暮醉归描写叙事

52、抒情议论二十二、(甲)孙权劝学和(乙)送东阳马生序训练题(三中)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1)见往事耳()(2)走送之()2.选出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A、蒙辞以军中多务以衾拥覆B益慕圣贤之道自以为大有所益.C蒙乃始就学久而乃和D色愈恭,礼愈至.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3翻译下列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4、这两篇文章都与学习有关,但角度不一样。甲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 ”,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体现了学习对人的重要性。乙文是一篇序,作者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语重心长地勉励马生 ,成为德才兼备的人。5、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B乙文叙述了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C甲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