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情境一:丙纶长丝工厂设计一、综述:在本项目中,学生必须认真阅读老师制订的项目参考资料,掌握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其在专业发展中的地位;纤维品种及分类,化学纤维的分类及制造;化纤厂的设计特点,化纤厂设计的基础知识;然后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有针对性地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全面了解化学纤维工厂设计的特点、内容、设计方法和步骤,以及国内国际化学纤维工厂设计的状况及相应的行业企业标准等,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对校内丙纶长丝加工厂及周围环境进行现场勘查和资料收集,学习丙纶长丝加工厂设计书的制定,工艺确定,设备选型,平面布置图的绘制,并经过小组讨论提交设计方案。二、应掌握的技能:1. 学会用网络资源
2、、已有资料等途径查找到自己需要的标准;2. 学会现场测量、勘查;能选择合适的建厂地点;3. 能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进行丙纶长丝加工厂的设计;采用合理的工艺流程;选择合适的设备和进行特殊设备的设计;4. 能绘制较为规范的平面布置图;能制作出规范的设计说明书三、思考题:1. 什么是工厂设计,什么是丙纶长丝加工厂设计?2. 列出丙纶长丝加工厂设计初步设计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3. 丙纶长丝加工厂设计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资料?4. 丙纶长丝加工厂设计的设计阶段有哪几个阶段?在各个阶段,工艺人员需要完成什么任务?5. 如何进行厂址选择?6. 怎样进行工艺设计?如何确定工艺路线?7. 如何进行总平面设计?
3、8. 设备选型及计算的依据是什么?项目一说课(基本项目)(一)化学纤维工业的作用 化学纤维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乎,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国防涝要以及发展文化和科学技术都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的化纤工业是在解放历兴建起来的。三十亲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贯彻自力更生与引进外国技术相结合的方针,化纤工业获得巨大的发展。目前,我国化学纤维的生要品种已基本齐全,且具相当规模。1982年化纤总产量已超过50万吨。中小型化纤企业遍及全国。同时在部分省、市建立了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大型石油化纤联合企业。但是,与世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产量、质量,还是规格品种,我国的化纤工业都还
4、有很大差距,也还不能满足纺织工业发展的娶求。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展,我国的化纤工业,必将进一步得到发展。 化纤工业的建设和发展,首先涉及到规划和设计问题。因此,作好化纤厂设计工作,对于化纤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关系。 工厂设计是基本建设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设计工作是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有关方针、政策指引下,运用多种科学技术进行有机组合的过程。这是一门政治、经济、技术密切相关的应用科学,是在同一目标下,进行的集体性的劳动与创作。化纤厂的设计工作,一般会涉及到化纤工程学、化学工程学、纺织工程学、土木工程学、机械工程学、电气工程学、控制工程学、地质工程学以及工程画、机械制图等专业。在设计工作中直接为
5、化纤工艺服务的有:建筑、结构、采暖通风、上下水、电气、自控、机械、锅炉、冷陈、概算、电算等部门。将这么多的专业,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各种专业的设计人员组合在一起,协调工作,最后以图纸和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需要有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一定的设计程序。(二)关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一、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和作用 以往的化纤建设项目,大体要经历勘察设计、施工安装、验收投产等阶段。可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投资金额的增加,最终产品的多样化,生产技术的复杂化以及生产同一产品的生产技术可有多种选择等情况的出现,建设项目投资前的研究工作即可行性研究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在于,一个建设项目在末列入基本建设计
6、划之前,先从技术、经济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分析和论证拟建项目能否行通,有无成功的把握,供投资时决策。显然,可行性研究是编制和审查设计任务书的依据。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吸取过去基本建设的经验教训,合理使用资金,避免建设项目决策的失误,提高生产建设的经济效益,国务院有关部门已明确规定;所有建设项目,都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凡列入基本建设计划的项日,必须以经过审议通过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依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编制建设项目的任务书;报请审批的大、中型建设项目的设计任务书需附可行性研究报告。 近几年新建的化纤项目,在决定建设之前均经过了可行性研究阶段。 二、化纤工业可行性研
7、究阶段的划分和内容 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可分为一段或两段进行。一般建设项目只进行可行性研究即可,而重大项目则要按预可行性研究及可行性研究两段进行。化纤项目一般只需进行可行性研究。其深度和广度视项目的具体情况而定,但一般应有下列几个方面的内容: 1总论,说明该化纤项目建设的背景(或项目要点),建设此项目的必要性和意义,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和范围。 2市场需求和拟建项目的规模:说明拟建项目中产品的国内外现有生产能力;国内外市场近期需求和预测,进行价格与产品竞争能力分析;拟建项目的规模、产品方案和发展方向;合理建设规模的技术经济比较和分析;老企业技术改造与新建项目的技术经济比较和分析。 3原材料及公用
8、设施情况:说明化纤生产中所用原料、辅助材料、化学药品、燃料的种类、数量、主要技术规格、供应来源以及水、电、汽等公用工程的数量、规格、来源和供应方式。 4厂址方案和建厂条件:说明拟建项目所在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和能源供应现状以及今后发展趋势;厂址方案的比较与选则意见。 5设计方案:包括全厂总体布置和厂内、外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和选择;主要技术工艺和设备选型方案的比较;全厂土建结构形式和工程量估算及其他公用设施的考虑等。6三废治理和环境保护:包括环境现状描述,三废治理和回收;对环境影响的预评价等内容。 7生产组织:劳动定员和全厂人员情况。 8拟建项目的实施计划:包括勘察设计;设备订货
9、与制造;工程施工和安装;调试和投产时间;拟建项目实施的可行方案。 9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包括各单项工程及外部协作配套工程的资金估算和建设资金总额;生产流动资金的估算;资金来源、筹措方式、数额和利率估计等内容。 10产品成本估算:包括原材料消耗定额、价格、各种费用的定额标准;折旧、税金、利息及总成本与单位成本估算。 11经济效果评价:包括财务评价(主理是计算项目的内部收益率和资金回收期)、敏感性分析、国民经济评价和评价结论。承担可行性研究的单位,应按要求对项目进行研究并提出报告。承担单位对原始数据、工艺方法、计算方法、经济分析和对项目的结论负有责任。承担可行性研究的单位,须经国务院有关部委或省、
10、市、自治区进行资格审定。目化纤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刚刚开始,一般由经资格审定合格的设计院承担。(三)设计依据和设计程序(设计内容) 一、设计任务书 设计工作的依据是设计任务书(或称计划任务书)。这是在设计工作开展之前发给设计单位和组织设计人员研究讨论设计任务的指令性文件。其作用是为拟建项目的设计工作提出有关设计的原则、要求和指示。有关设计的原则和要求规定得越明确,越具体。越便于设计工作的开展。 设计任务书应由筹建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编制和下达委托。当产品种类繁多,生产过程复杂时,也常吸收设计单位参加或委托设计单位进行编制。 化纤厂设计任务书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1编制设计任务书的依据(上级领导机关确
11、定拟建项目的文件或指示)。2建设规模和产品规格(产品、副产品名称、规格及年产量)。3厂址和占地面积。4工厂组成和生产方法。5原材料技术规格,燃料种类及其供应情况。6水、电、汽等动力的主要规格及来源。7与其他工业企业的协作关系(主要指交通运输、机修等)。8设计分工和进度要求。9施工单位和建厂期限。10投资估算。 设计任务书一般均应有上述诸项的附件,有时还需要附有说明书,以论证其中的重要部分。 二、设计的类型和阶段划分 化学纤维工厂设计同其他行业基建设计一样,也有三种设计类型:新建工厂设计、原有工厂的改建或扩建设计以及车间、厂房的局部修建设计。其中以新建工厂的设计牵涉面最广,设计工作量最大,也最有
12、代表性,故作为本书的编写范围。 根据工厂设计的客观规律,在设计工作方法上,一般采用由浅入深,由原则到具体,分阶段进行的办法,即先确定主要的设计原则,再进一步考虑技术上的细节。在设计过程中形成了明显的阶段。设计阶段的划分,一般按工程的大小,技术的复杂程度,设计水平高低等因素而定。大、中型工程项目,一艇采用两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重大项目和特殊项目,根据需要,经主管部门指定,可以增加技术设计阶段。对于某些比较简单的项目,在设计人员工作经验丰富的前提下,也可采用一段设计。目前,化学纤维工厂设计均采用两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初步设计的要求是着重解决设计中各个专业的设计原则和主要技术
13、经济问题。具体包括设计依据及设计指导思想,设计条件和原则;厂址概况、车间组成和设计分工;生严能力、产品方案及发展远景;设备特征及数量;原材料及水、电、汽等公用工程用量、规格及来源;工厂总平面图的布置及原则、厂内外运输方案;各生产车间、辅助车间、生活福利设施建筑物及构筑物的设计原则;厂区供排水、“三废”治理、环境保护的设计原则及方案;供电、供热系统的设计原则;采暖通风设计原则;劳动组织和定员;综合概算基建投资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上述内容要通过文字说明(总论说明书及各专业的说明书)和相应的图 (如总平面布置图、有关专业的工艺流程图、平面布置图及设备布置图等)、表(设备表、定员表、原材料及公用工程
14、消耗量汇总表及总概算表等)的形式表现出来。初步设计的作用是供筹建单位的主管部门进行设计审查之用。在初步设计审查通过之后,设计中已经确定并审定的原则,便成为下一阶段进行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施工图设计在已经审批的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把已经批准的原则进一步具体化。这是工厂设计的最后阶段。这一设计阶段的成品是工艺设备布置及安装图,管道设计图,建筑、结构等有关专业的施工图,供电、供水等各有关专业的设备、管线施工、安装图及必要的文字说明,以及工程预算书等。施工图设计的成品是施工、安装部门进行施工和安装的唯一依据。相关知识回顾 化学纤维的分类及制造 一、化学纤维的品种和分类 化学纤维品种繁多,在生产上受到
15、重视的就有二、三十种。其中以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丙烯腈纤维、粘胶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乙烯醇纤维的技术成熟,产量大,应用广,是化学纤维的六大品种。根据化学纤维生产所用原料性状和加工方法,人们曾进行过种种分类,目前采用比较多的是把化学纤维分为再生纤维素纤维、半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和无机纤维。 二、化学纤维的制造 化学纤维品种繁多,生产过程也较为复杂。但是,若以制造过程的功能来分,绝大部分的化纤生产过程都要包括纺丝液制备、纺丝成形和后处理三大部分。 1纺丝液制备:化学纤维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一种,是由成纤高聚物经一系列化学、物理变化而制成。首先把原料化合物设法制成流态状物质(液体、熔体),而且这种流
16、态物质必须符合下步纺丝工序的要求。这样的过程一般称为原液制备或纺丝液制备。对于黏胶、铜氮纤维等再生纤维索纤维,首先要使棉短绒或木材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经化学和机械加工,使其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符合纤维生产的要求,然后经一系列加工过程制成纺丝液。对于合成纤维,先要将有关单体(如己内6胺、对苯二甲酸或其二甲酯、丙烯腈、丙烯等)通过聚合而制成具有一定官能团、一定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线型高聚物,进而利用溶解或熔融的方法,制成符合成纤要求的纺丝液成纺丝熔体。 2纤维的纺丝成形:将成纤高聚物的溶被、熔体或乳液经喷丝孔在凝固浴或空气中凝固、冷却而成纤的过程称为纤维的纺丝成形。目前,化学纤维生产所采用的纺丝成形
17、方法及举例见表11。在化学纤维纺丝成形过程中,受温度、压力、介质性质及操作环境等影响很大,在进行工厂设计时,必须予以注意。 3后处理:用上述方法制得的纤维,无论是湿法纺丝制得的,还是熔融纺丝、:干法纺处制得的丝或丝束,其物理机械性能部比较差,有的纤维上还附有少量药剂和杂质,实际上还没有使用价值。因此,必须进行一系列后处理,使之成为符合要求的纤维。不同化纤品种的后处理内容不尽相同。短纤维生产一般包括集束、洗涤(精练)、拉伸、干燥、热定型、上油、切断等工序。生产长丝和帘子线时,除需拉伸、热定型外,还需进行加捻、络丝等纺织加工过程。生产变形纱需增加变形加工过程。(四) 化纤厂的设计特点和主要内容 化
18、学纤维生产兼有化工品生产和纺织品生产的特征。因此,化纤厂在设计上也兼有化工厂和纺织厂的特点。化纤厂的设计,必须充分反映出化工、纺织两种类型企业的特征。与化工厂相类似的地方有下列各点: 1和化工企业一样,化纤生产中使用大量化工原料和化学药剂。化学纤维中的合成纤维,其原料本身就是化工产品。另外,化纤生产中还而一定量的溶剂、助剂、油剂等,绝大部分也是化工原材料。采用硫氰酸钠(Na5cX)法生产肪纶,所用化工原料多达二十余种。据粗略估算,目前我国涤纶、锦纶、脂纶、维纶、丙纶五种合纤生产中,平均每吨纤维用化工原材料235吨,所用配套原材料共达205种。日本1965年苛性钠耗量的247用于化纤生产。化纤生
19、产过程中还副产相当数量的化工产品,如聚酯生产中副产乙二醇,有的副产甲醇;粘胶纤维生产中副产芒硝等。因此,化纤厂设计时必须考虑化工料和化学药品的使用、运输和储存。 2化纤厂的某些车间,如粘胶纤维厂的二硫化碳(c s 2)生产车间,涤纶、锦纶、腈纶等聚合部分完全是化工生产性质,历以有不少国家把包括聚合在内的车闹就称化学车间。有些工段,如粘胶纤维和维尼纶生产中凝固浴的精制和调配,涤纶生产中缩聚部分甲醇、乙二醇的回收、聚酯切片的干燥;腈纶生产中溶剂的回收、浴液的精制和单体回收等,则是化工过程中常见的蒸发、精馏、干燥、结晶等单元操作。 由于上述两种情况,化纤厂的不少车间和工段与化工厂一样,属于易燃、易爆
20、、腐蚀性大的部门。因此,化纤厂设计中有关防火、防爆、防腐蚀等问题,应按化工型企业考虑。在厂房形式上,工厂外观上也具有化工型企业的特征。如适应垂直流程的多层厂房,地基防腐蚀处理,庞大的污水处理场和高大的排烟排毒塔设施等。 3同化工生产一样,化纤生产中用水量也较大,而且对水质要求高。这是在建厂时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4原材料费用大,能量消耗多。化纤生产与化工生产一样,原材料和动力费用在总成本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日本在六十年代中期,化工、化纤产品的生产总成本中,原料和动力费用要占70以上。这个时期我国粘胶纤维生产成本组成大致如表13:目前,我国合成纤维生产中,原材科和动力费用约占总生产成本的70一90。
21、国外1977年在涤纶、锦纶、腈纶的总成本中,原材料和动力费用所占的比重分别为50、69和63。 化学纤维工业是消耗能量多的工业,以生产1吨纤维耗电量为例,涤纶短纤维为200一800度,涤纶长丝为20004000度,腈纶为650一1300度。随着世界能源价格上涨,尽管化纤生产中节能取得很大成绩,但能源在化纤生产成本中的比重仍然不断增加。以日本为例,1975年随田费约占化纤生产成本的101。五年之后,此比例数已提高到148。这足以说明,原材料及能源对于发展化学纤维的重要性。在进行化纤厂设计时,选择原材料和公用工程单耗低的生产技术,对于降低生产成本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5化纤工业同石油化工行业一样,技
22、术发展极快,技术老化现象明显。如涤纶抽丝的主要设备大约每五、六年就要更新一次。拉伸、后处理部分每二、三年就有新设备出现。我国1964年开始制造用于涤纶、锦纶生产的纺丝机,最初的型号为VD402,以后又陆续研制出VD403、VD40 4、VD405、VD406等型号的设备,平均每隔三、四年就研制出新的设备。再以弹力加工设备为例七十年代初,法国A R CT公司变形纱设备的加工速度仅为140mmin,而1975年己达400mmin,1978年达到700mmin,最近的新设备其加工速度已达1000mmin。 国内外化纤技术发展的特点都充分说明,化纤厂的设计和建设应特别强调时间概念。尽力缩短建设时间,尽
23、快发挥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效果。 化纤厂的许多地方和纺织行业也很相近: 1化学纤维生产中的不少工序和纺织厂一样,要求有较高的清洁度和稳定的温湿度操作环境。为达到上述条件,对厂房形式和空调有特殊要求,国外化纤厂的不少工序的厂房为封闭式的,配备较大的空调设施。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设计和管理在化纤生产过程中同样极为重要。 2化纤生产中的长丝后加工和牵切纺、毛条等生产过程与纺织厂的纺纱工程类似。从建厂条件看,要求大面积地势平坦的地形,这是在选择厂址时需注意的。 3化纤厂的后加工部分,特别是长丝,间歇操作较多,操作人员多,车间内部运输量大,各种运输车辆也较多,在工厂设计时,要从生产管理、生活设施以及
24、安全生产等各个方面充分体现这一特征。 出于化纤厂既有化工厂特点,又有纺织厂的特点,在从事化纤厂设计时,必须兼顾化工和纺织两个行业的特点,以保证化纤厂安全、正常生产。 化学纤维工厂设计的内容是比较广的。按功能作用可分为总图设计、生产主车间(主厂房)设计、辅助生产车间、生活福利设施、安全和三废治理等设计,各项具体设计内容如下: 1。总图设计:确定各车间相互关系,厂区综合管线以及厂区道路,防洪排涝措施等整个建设范围内地面上的布置原则等。上述设计内容以总平面图的形式体现出来。 2。生产主车间(主厂房)设计:化纤厂的主厂房设计是指纺丝液制备、纺丝及拉伸后处理工序的设计,湿法纺丝还应包括纺丝浴液的治化和调
25、配工序的设计。 3辐助生产部门设计:指为工艺生产服务的各辅助生产部门的设计,如冷冻站、废电站、锅炉房、供排水设施、中心试验室、空调室、成品及原材料库以及机修、电修、仪表检修间等设计。 4生活福利设施的设计:通常包括厂部办公楼、食堂、车库、传达室、医务室、托儿所、哺乳室等。若工厂规模小,而且又位于居民区或者附近有可以协作的厂矿时,拟建工厂的生活福利设施,可视具体情况从简考虑;最好由工厂所在地区的行政部门统筹设置生活福利设施,以实现社会化。5安全和三废治理问题的考虑;包括消防系统、污水处理及排气塔等。从专业角度划分,化纤厂设计可分为总图设计、化纤工艺设计和包括土建、电气、暖通、水道等在内的公用工程
26、设计。本书以化纤工艺设计为主要内容,同时介绍为工艺生产服务的公用工程各专业的设计。从设计任务性质来划分,又可分为任务设计、通用设计或标准设计。本书所编写的对象为任务设计。总之,化纤厂设计的内容十分丰富,牵涉面很广。有关化纤厂设计各部分、各阶段的设计细则,将按章节分别叙述。由于化纤品种繁多,各种不同品种的化纤厂在设计时,除共性外,还各有特点和具体要求,本书不可能对各个品种不同的化纤厂的设计都逐一进行介绍,而只是围绕化纤厂设计中的有关共同规律性的问题进行叙述,并对几个主要化纤品种作重点说明。项目二 厂址选择 厂址选择是根据国民经济建设计划和工业布局的要求,选择确定工厂的建设位置。一个工厂的厂址选择
27、是否合理,将对建厂速度、建设投资、产品成本、生产发展以及工农关系等方面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厂址选择是工业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一项政策性和科学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一) 基本原则 1根据国家城市或区域规划要求,坚持工业布点要大分散小集中的原则,既要避免工业高度集中,又要考虑与邻近企业的协作关系。 2贯彻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方针,节约用地,尽量不占或少占农田。 3坚持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建厂基本条件(如原料、水源、投资、地质、交通运输、动力供应等条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比较,应有多个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比较与评价。 4注意厂址的防洪排涝,保证不被洪水淹没。 5注意环境保护,工厂与
28、居住区要满足卫生防护标准,重视对三废处理场地的合理选择,尽量减少对生态、自然风景的破坏和影响。化纤厂的厂址选择应遵循以上基本原则。并要结合化纤生产的特点,切实做好。(二) 工作程序 一、选厂前的准备 1组织准备:一般由部或省、市、自治区主管部门的有关领导,组织建设、设计(包括工艺、总图、给排水、电力、土建、概算等专业)、勘测(包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测量等专业)等有关单位的人员组成选厂工作组。 2技术准备:(1)深入了解计划任务书的内容和要求,编制工艺布置方案,确定工厂组成(主要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车间),初步确定厂区外形和占地估算面积。 (2)收集同类型化纤厂的有关参考资料,根据计划任务书要求
29、,对下列各项指标进行估算: 全厂职工总人数。 全厂设备总重量及主要生产设备台数。全厂建筑面积(分列生产区、仓库区、厂前区、生活区的建筑面积),主要建筑物的名称及主要厂房(如纺丝车间)的尺寸。 厂址总用地面积,并分列生产区、生活区及厂外工程的片地面积。 原材料及成品运输量(包括运入及运出量)及运输方式。用电量。用水量及对水质的要求。有害或无害污水排出量,三废处理量。燃料(煤、油)及蒸汽用量。总投资估算数。施工期间主要建筑材料(包括地方建筑材料)的运输量。施工用电、用水量及劳动力的需要数量。(3)拟定搜集资料提纲(评见第四节),向规划、测绘、地质等有关部门了解选厂地区的工业布局等情况,搜集部分资料
30、,并先在地形图(1:500001:100000)上试行选点,经过比较后确定现场踏勘方案。 二、现场踏勘 现场踏勘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厂址选择的主要技术条件到现场进行调查研究,搜集技术资料,具体落实厂址条件。 在踏勘中应取得当地政府部门的协助,并邀请当地有关领导和熟悉情况的人员参加,必要时还应邀请地方铁路、公路和航运部门参加。另外要依靠当地工农群众,他们最熟悉情况,能提供我们在文献上找不到的宝贵资料。三、编写选厂报告 根据踏勘所取得的资料,编写选厂报告,送上级机关审批。选厂报告的编写内容包括:1.概述:扼要叙述选厂依据、主要原则、选厂工作组的组成及工作过程,对可供比较选择的几个厂址方案进行简单叙述,
31、推荐其中一个作为该厂厂址。2.主要选厂指标:说明化纤厂的性质、生产特点及要求,并列出下列主要选厂指标:(1)全厂占地面积(公顷),其中,厂区占地、生活区占地。(2)全厂建筑面积()其中:厂区建筑面积、生活区建筑面积。(3)全厂职工总人数(人)。(4)用电量(kw),全厂设备安装总容量及需要容量。(5)用水量(t天)。(6)用汽量(t时)。(7)耗煤量(t年)。(8)运输量(t年),其中:运入、运出。 3区域位置及厂址概况:说明所选厂址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行政区划,所在县(市)、乡、镇、村和详细地点名称,厂址与周围城镇的距离及市场条件,与附近工矿企业的协作条件等,并附区域位置图(1:50000
32、一1:100000)。叙述厂址的地形地貌及可利用场地的面积与形状。根据化纤厂生产特点,说明初步拟定的) 厂区、生活区及三废处理场的规划意见。有条件时应作比例为l:5000一1:2000的总平面规划示意图。 4占地及迁民情况:说明厂址占地范围内有多少耕地(水田、旱田)及其单位产量。有无果木林或其他经济作物。需拆迁民房的间数、户数及人口。估算所需补偿费用。 5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介绍厂址所在地区的一般地质情况及工程地质现象 (如溶岩、泥石流、滑坡、湿陷黄土等),初步提供地耐力及岩石强度资料,并提出建设时应注意的事项。 说明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情况。地下水位深度以及对建(构)筑物的影响。提供必要的
33、水质分析资料。 6地震及洪水情况:说明厂址地区的地震烈度,历年来发生地震的次数及破坏情况。该地区的洪水历史。根据厂址面积、雨量强度,估算厂址的最大降流量及水位。 7气象资料:主要说明气温、湿度、降水量,年晴、雨、阴、雾等天数,风速,主导风向,气压,积雪深度,冻土深度,雷击情况等,并注明资料来源。 8交通运输:说明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交通运输条件及规划发展情况。根据工厂生产规模,提出初步的公路、铁路、水运码头的修建和利用方案及其工程量估算。 9给水排水:根据水文地质等条件,提出取水方案及工程量。筒述工厂的排水方式,污水处理与排放意见。 10供电及通讯:电力资源及发展情况简述供电方案及可靠性,
34、施工用电的解决文式,与地方有关供电部门对工厂供电所达成的初步协议(书面协议书作为选厂报告的附件)。简单叙述通讯设施及系统方案,提出供电通讯工程量。 11原料、燃料、材料的供应及地方施工力量状况:简述工厂生产及建设所需的原料、材料、燃料等的可能供应情况,运输里程,运输价格,装卸费用等。介绍当地施工力量状况,技术力量,施工水平及施工机具配备情况。 12社会经济状况:简述厂址附近的乡、镇、村的人口及劳动力,经济收入水平,文教卫生情况。当地有无与建厂有关的政策和法律规定。有无地方病及防治情况等。 13方案比较:对可供选择的厂址方案列表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见表21)。 14厂址鉴定:通过方案比较,作出
35、鉴定性汇总意见,推荐其中一个,并说明推荐方案的优缺点和推荐理由,建厂后对自然风景、社会环境、交通、公用设施等的影响和发展,供上级批推机关审批。 15附件: (1)厂址区域位置图(1;50000一1:100000) (2)总平面规划示意图(1:2000一1:5000) (3)当地领导部门对同意在该地建厂的文件或会议纪要等。 (4)有关单位的同意文件、证明材料或协议文件(铁路接轨、电力供应、通讯、供水、污水排放等协议书)。(三) 主要技术条件 一、区域位置 1要尽量接近原料、燃科产地及产品销售地区,运输方便。 2要远离重要铁路枢纽站、大型桥梁、大型贮油库、重要军事工程、飞机场等战略目标。 3要避开
36、高压输电线路和城市其他工程管道。 4不宜位于附近城镇及居住区的上风向。 5在沿江河、海岸建设化纤厂时,应位于临江河城镇、港区、水源地等重要建(构)筑物的下游。 二、厂址面积 1要满足生产区、生活区、三废处理场以及其他设施足够的用地要求和良好的卫生条件,并考虑有适当的发展用地。 2厂区占地面积根据化纤厂规模和所包含的项目内容而不同,但一般可按主要生产装置占地的四倍到五倍进行估算。生活区占地一般按每人(居住区人口)约25估算。 三、地形1自然地面坡度一般以45为宜,但在山区丘陵地区建厂时可选用山坡地。2. 要便于排除雨水,不受洪水淹没。3尽量减少场地平整土方工程量。 四、交通运输 1根据化纤厂性质
37、及货运量大小、以及当地的交通运输情况,确定工厂采用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或水运)。2运输线路的设计必须短捷、方便、经济合理。五、给水排水1靠近水源地,保证供水的可靠性和对水质、水温的要求。2污水的排放量便于排入附近江河或城市下水系统。六、动力供应1应靠近热电供应地点,供电、供汽应有可靠的来源。2自设锅炉房或热电站时,应考虑燃料的供应地点和储煤、储灰场地。七、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1不宜在溶岩、断层、滑坡、泥石流、土崩、八级以上地震区和矿藏等地区选厂。 2尽量避免因工程地质问题而使工程基础复杂化。 3地下水位最好低于地下室和地下构筑物的深度,地下水最好无侵蚀性。 4厂址不应受到洪水威胁和海
38、潮影响,一般应高出计算洪水位05m以上,高出海水最高潮位1m以上。洪水频率一般采用50年一100年。 5不应在水库下游和防洪堤附近选厂。 八、气象1要考虑高温、高湿、云雾、风砂、落雷、滚雷区等对化纤生产的不良影响。2要考虑冰冻线对建(构)筑物基础和地下管线敷设的影响。 九、协作条件 了解在产品、原料、材料、给水、排水、动力、交通运输、居住区建设和福利设施等方面与邻近企业协作的可能性。 十、施工条件及其他 1了解当地及外来建筑材料的供应情况,并尽量利用当地建筑材料,以减少运输费用。 2了解施工期间的水、电、劳动力的供应条件,施工队伍,施工机械设备条件等。 3在有古代建筑、文物地区或风景保护区选厂
39、,应执行有关的政策和法律规定,并应取得主管部门同意建厂的文件。(四) 搜集资料提纲及建厂参考指标一、地形图1区域位置地形图(比例1:50001:10000)2厂址地形图(比例1:500或1:1000,1:2000)3厂外工程(铁路接轨点及厂外铁路线,厂外道路,水源地、输水管线、污水排放管线,供电外线等)经过地带的地形图,地带宽度为40100m(比例1:500或1:1000)。二、气象资料 1气湿和湿度:(1)年平均、绝对最高、绝对最低温度。(2)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温度。(s)最冷月平均温度和平均最低温度。(1)最热月平均温度和平均最高犯度。(5)最冷连续三天的平均气温。(6)土壤最大冻结深度。(
40、7)月平均、最大、最小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8)采限期天数(日平均气温低于±5天数) 。(9)通航河流封冻和解冻日期。2降水量:(1)当地采用的雨量计算公式。(2)历年和逐月平均、最大、最小降雨量。(3) 1昼夜、1小时、10分钟最大强度降雨量。(4)一次最大暴雨持续时间及其雨量。(5)年平均积雪日数及最大积雪厚度。3风:(1)全年及夏季的风向和频率(附风玫瑰图)。(2)年、月平均及最大风速。4气压:(1)年平均、绝对最高、绝对最低气压。(2)历年最热三个月平均气压。5云雾及日照;(1)全年晴天及阴天日数。(2)全年雾天日数。(3)年蒸发量。三、交通运输1铁路: (1)邻近铁路线、车
41、站(或工业编组站)的等级规模及至厂区的距离。车站线路有效长度、机务设施、运输组织等情况。接收企业运输后是否将引起车站的改建成扩建。 (2)可能接轨地点的座标和标高。 (3)铁路管理部门对设计铁路的技术条件(允许最小曲线半径、限制坡度和道岔型号等)的规定及协议文件。 (4)有重型或大型超限设备通过铁路运输时,应了解所经道的桥梁等级和隧道大小。 2公路: (1)企业公路运输所经公路的等级、路面宽度、路面结构、最大坡度、桥涵等级、孔径,冬季和雨季通车情况,公路的发展及改建计划。 (2)当地公路路面的习惯做法及施工机具。(3)当地公路运输能力及运价。3水运:(1)通航河流的通航里程、航运条件、航运价格
42、、通航时间及航运发展计划。(2) 通航的最大船只吨位及吃水深度。(3)利用现有码头的可能性或建设专用码头的地点和条件。四、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1地质构造、地层、岩石的成因及其地质年代。2岩层的稳定性,有无滑坡、崩裂、陷落、溶岩、断层、暗河等现象。3地下水最高水位,有无侵蚀性。4土壤的物理性能分析及允许耐压力。5厂址附近历史最高洪水位,100年最高洪水位及50年最高洪水位。五、给水排水 1地表水的最大、最小流量,最高、最低和经常水位,水质分析资料,全年水温状况。 2河岸、河床的变迁情况(冲刷、崩塌、冲积等)及河床特征(泥底、砂底或石底)。 3河床深度及其断面,水流速度及方向。 4河流上下游环境卫生
43、情况,在上下游10一15公里以内企业及村镇的分布情况,有无污水排入,河水污染情况,下游有无取水构筑物等。 5地下水(包括深井水、泉水)的涌水流量,水位变化情况,蓄水层特征及水量,水质分析资料及水温状况。 6由城市上水管道上水时,还应搜集以下资料: (1)城市管网布置及供水可靠性。 (2)连接点的管径、座标、标高及保证压力。 (3)水质分析资料及水温状况。 (4)供水制度及水价。 7被排入污水水体的容水能力,污水排入的可能性。 8取得卫生检查机关对污水排入地点和处理程度的意见。 9当地利用污水农业灌溉和其他用途的情况。 10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时,还应搜集以下资料; (1)取得下水道连接点及连接条
44、件等协议书。 (2)连接点的管径、管材、座标及管底标高。 (3)干管的充满度及其坡度,下水道及连接井的纵剖面图。 六、动力供应 1供电电源的位置及其与工厂的距离,允许供电容量(工作电源及备用电源),供电电压及电源回路数(专用或共用),电路敷设方式(架空或埋地)及其长度 2电网的周波及电压波动范围。 3最低功率因数要求,允许继电器最大动作时间(总开关跳闸时间) 4计费方式和电价,取得供电部门的协议书。 5可能供给的热源及其热媒参数,热量,接管点座标、标高及至工厂的距离,热力供应价格。 6对煤气、压缩空气、氧气、氮气等可能供应情况。 7如自设热力站时,需了解燃料(煤、油)供应情况,质量分折及运价
45、七、电讯 1厂址附近已有电话、电报、转播站,各种信号设备的情况和利用已有设备的可能性。线路敷设方式(架空或埋地)。2电话系统的型式,取得电话部门的协议书。八、邻近地区情况1当地的卫生条件、福利设备、交通运输等市政建设情况及发展远景。2当地层民参加工厂建设和生产的可能性。 3邻近企业的生产规模、性质、发展远景,与本企业在生产等方面协作的可能性。 4当地农业生产概况,每人平均耕地亩数及亩产量。现有水利条件,灌溉设备,季节及用水量。利用污水灌溉的可能性。 九、施工条件 1砖、瓦、砂、石、石灰、水泥制品和其他地方建筑材料的生产情况有无地方新材料的生产和推广,建材产地至工厂的距离,运输条件和材料价格。
46、2地方施工能力,人员配备,建筑机械数量和最大起重能力,预制构件和预应力构件等的制作能力。 3施工运输条件,利用铁路、公路、水运及其他运输工具的条件及运价。 4劳动力的来温、数量及其生活安排。 5施工用水用电的供应条件。十、建厂参考指标 项目三 总平面设计 总平面设计就是根据计划任务书确定的工厂建设规模,按生产工艺流程及安全、运输等要求,结合场地条件,经济合理地确定工厂各建(构)筑物、堆场、运输线路、工程管网等的平面及竖向关系。在设计中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且,进行综合分析,尽量做到流程合理,布置紧凑,用地节约,投资节省,管理方便。总平面设计中的矛盾方面很多,实际上整个设计过程就是矛盾不断展开和不
47、断解决的过程。特别对于大中型化纤企业的总平面设计,更应深入细致,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尽量做到技术经济的合理。 今后,随着化纤生产的大力发展和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对生产、安全、卫生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总平面设计中应尽量做到在大的方面不留隐患,满足生产、安全、发展等要求。(一) 总平面设计的主要依据总平面设计的主要依据是上级审查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厂址报告及建厂计划。其设计程序,一般先依据工艺流程简图,车间性质,工段划分,管理体制等资料,将全厂划分成若干生产区,使功能分区明确,运输管理方便,生产协调,互不干扰。然后根据生产使用要求,合理布置各区的建(构)筑物等设施。 要做好总平面设计,应熟悉化纤
48、厂生产工艺流程和各部分的相互关系。一个化纤厂的组成按其功能分区主要有:1.主要生产车间。2.辅助生产车间:化验室、机修、仪修、电修等。3.动力设施:锅炉房、变电站、空压站、冷冻站、煤气站、空分站等。4.仓贮设施:仓库、贮罐区、露天堆场等。5.运输设施:铁路、道路、水运码头、机械化运输设施。6.行政福利设施:办公、浴室、食堂、保健站、托儿所等。7.工程技术管线:给排水管线、供电、压缩空气、热力等各种管道。总平面设计的内容它要应包括四个方面:1厂区总平面布置。2.厂区竖向布置。3.厂区工程管线综合。4.厂区绿化、美化。(二) 厂区总平面布置 一、布置原则 1要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保证生产作业线连续、
49、短捷、方便。要使厂内外运输相适应,避免往返运输和作业线交义,避免人货流交叉。 2要考虑合理的功能分区,保证有良好的生产联系和工作环境。各种动力设施要尽量靠近负荷中心,以缩短管线,节约能源。 3要结合场地地形、地质、地貌等,尽可能紧凑布置,节约用地。 4建(构)筑物的布置应符合防火、卫生规范及各种安全要求,满足地上、地下工程管线的敷设、绿化布置以及施工的要求。 5要注意厂容,应与城市或区域总体规划相协调。 6要考虑工厂发展要求,使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结合。近期建设要集中,避免过多过早占用土地。 二、总平面布置的技术要求 总平面布置与工厂的规模、生产发展、管理体制、厂区自然条件、地区协作条件、运输
50、方式、安全、卫生、环保等技术条件与要求有直接关系。总平面布置的主要技术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要求 化纤厂的生产从原料进厂,经过生产加工制成纤维等产品出厂的完整生产工艺流程,是总平面布置中应当重点考虑的主要方面。因此,要充分了解生产工艺流程,使总平面布置首先满足生产要求。做到流程合理,负荷集中,运输通畅。 流程合理是指正确合理地布置各生产车间的相互关系,保证工艺流程连续通顺,避免迂回曲折,使原料及成品的运输线路短捷。 负荷集中是指水、电、汽等公用工程耗量大的车间和单位,尽可能集中布置,形成负荷中心,同时将动力供应设施尽量靠近负荷中心,以减少各种工程管线,节约能源。 流程合理和负荷集中表现在
51、运输方面也必然是短捷通畅的,但在总平面布置中还必须进一步结合厂区的划分、厂内外运输线的走向以及地形、地质等条件,对交通运输进行合理的组织避免倒运,减少交叉。而运输线布置的通畅,表现在生产流程线的布置上也必然是合理的。因此,在这种意义上说工厂总平面布置实际上是对运输线的布置。 2安全要求 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同时,还必须满足防火、防爆、卫生、环保等安全要求。在总平面布置时应采取下列布置手段: (1)根据化纤厂生产性质及组成部分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将工艺生产车间、仓贮设施(包括液体贮罐)、生活福利设施等分区集中布置,做到安全合理,降低发生危险的可能性,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 (2)综合自然条件(如气象、地
52、形等)尽景减小危险冈素的影响范围。例如加热炉、锅炉房、变电站、机修等固定的明火源是引起火灾的重要因素,应尽量远离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汽的车间和设施,并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上风向或侧风向。对有飞火的烟囱等应布置在侧风向。对仓贮设施中的易燃、可燃液体贮罐和有危险性的库房(油库、电石库、危险品库)等,本身的火灾危险性较大,应力求远离火源和人员经常来往集中的地段,一般应布置在厂区边缘、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以及地势较低的地段。对卫生条件要求高、火灾危险性较低的纺丝车间,应布置在其他设施的上风向和地形、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 (3)保持一定的安全防火距离,减轻危害程度。根据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
53、建筑物面积等综合因素。合理保持各建(构)筑物的间距,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卫生、防火规定,以防止事故发生后相互影响,减轻危害。 (4)合理组织人流和货流,在总平面布置时要妥善处理人流和货流二者的关系。既要使货运线路合理,也要考虑人行路线的短捷方便。尽量避免二者交叉,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在设计中人流和贷流的方向最好相反,并相互平行布置。将货运出入口与工厂主要出入口分开。货运量大的仓库等设施要靠近运输线路布置。人员较集中的纺丝车间、厂前区等,要尽量靠近生活区和工厂的主要出入口布置,以使人流线路短捷,疏散时间缩短。由上述看出,满足安全要求和生产要求,在平面布置中又是两个矛盾的方面。从生产要求方面希望布
54、置上短捷紧凑,而从安全要求方面则又希望布置比较分散,保持一定的间距。在处理这两个关系时,不应单纯强调某一万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只要很好地结合生产特点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对生产车间和其他设施等进行妥善安排,平面布置可以做到既能符合生产要求又能满足安全要求,二者可以获得合理的兼顾。 3发展要求 在总平面布置时还应考虑满足生产发展的要求。满足工厂的发展要求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在上级批准的计划任务书中就明确规定的远期发展规模;另一方面是预计工厂投产后由于工艺流程的革新改造,产量和品种增加,以及综合利用的提高等而引起的工厂扩建和发展。总平面布置应该对这两个方面的发展予以充分估计,合理留有发展用地。但是要使一个工厂发展用地的大小、位置预留得恰当合理,实践证明是不容易的,必须深刻理解发展意图,综合分析发展规模及其可能性,避免盲目留有大量发展用地和早征迟用、多征少用等现象。对近期建设要尽量集中,远期发展要朝向厂区外围,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这样不仅可以缩短生产线路,节省投资,又可避免过早占用二期建设用地,以有利于农业生产。而且只有近期建设集中,才能为远期工程的灵活发展创造条件。所以,对于满足发展要求的布置原则可以归纳为:近期集中,远期外围,自内向外由近及远。 4防腐蚀要求 化纤工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和使用具有化学腐蚀性的介质(如硫酸、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 我们的班规我们订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 房产赠送合同范本
- 签英文合同范本
- 3古诗词诵读《春夜喜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 借款合同范本 拆借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教学设计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 入股股东合同范本
- 7健康看电视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 4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 2024年九年级中考数学冲刺:圆的切线与计算教学教学设计
- 英语-广东省上进联考领航高中联盟2025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题和答案
- 安全主任在2025年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稿
- 2025年春季新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
- 培训课件:律师客户沟通技巧
- 2025年春新外研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课件 Unit5第1课时Startup
- 2025年春新外研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课件 Unit1第2课时Speedup
- 生物新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
- 中医预防流感知识讲座
- 上海市2024年中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临床患者体位管理
- 砂光机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