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述类文本(一)歌与诗的起源及原始功能异同10、解析:本题考查了对重要概念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D项中“而歌产生时是先有音乐,后来才有语言的”是不准确的,文章第五段“歌的语言和音乐的融合是原生态的存在”“歌产生时,音乐与语言是相伴相随的”可以充分的证明这一点。A、B、C三项在文中都各有体现。误区警示:考生答题误区在于对原文重要概念的把握不到位。答案:D11、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理解。C项把歌和音乐割裂开来,是不正确的,因为原文第二段“早期的歌的本质是音乐”这两者是一体的,另外借助音乐更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化作用的是“诗”而不是“歌”。误区警示:本题误区在于对原文内容把握不准确
2、,找不准题干的对应点,就无法做出正确选择。答案:C12、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综合能力。对本文的解答要把握住文章的内容要点,从全文入手,找出有关诗的作用的信息,整合作答。误区警示:本题考生容易失误的地方,除对内容要点概括不全外,还易表述混乱,辞不达意。答案:诗诗西周礼乐政治活动的产物,承担着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一方面可以补察时政,另一方面通过礼乐教化向臣民灌输礼乐伦理道德观念,是国家政治医师形态的工具。(二)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10、【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理解这些概念在论述类文本中特定的含义。【解析】作者对“价值”概念的理解首先指的是人们所
3、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征着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经济学意义的含义只是第二位的,故A项错。B项“效用”与“利益”指的是经济学方面的“价值”,不是作者所认为的“价值”。C选项并非“仅仅”,说法太绝对,除此还有经济学上的意义。【答案】C1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理解这些句子在文本中特定的含义。【解析】抓住关联词“所以不仅”此题即可解。“所以”引导的句子是对划线句子的归纳与总结,“ 不仅”引导的句子是阐述划线句子的即“这个价值观”能够产生的作用。答题时要点的表述要完整、有条理。【答案】引领人们用积极的行为争取达到自身的利益,并协调人际利益关系;召唤人们不断提升自
4、己的精神境界;使人得自由全面发展成为现实。1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析】文章结尾划线部分是一个结论性的句子。有果必有因,根据结论上溯原因,即可归纳答案要点。答题时注意到本文最后一段有两个关联词“如果那么”引出的假设性句子,可知他们就是作者“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答案】如果认为价值就是利益,只能产生功利的,追求诸如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东西的价值观;社会因为普遍追求名利,不尊重和维护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社会就会被“异化”。(三)谁在支持我们的“心灵成长”10、【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论述类文本的分析综合能力,重点是对文章的
5、理解。【解析】根据第段,作者的观点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理性的经济人”的假设也比想象中更有市场。并无“理性的经济人”的“现实选择”更值得肯定这一说法。本题任意扩大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答案】C1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析】文中第段就明确了普通人作为本文论述的主要对象,段是把普通人具体化,第段对上述普通人作抽象与概括:“最普通的人们也同样保持着纯真的良知、践行着最质朴的信仰,他们才是这个时代的道德底色。”把这句话进行简要概括即是答案。【答案】保持着纯真良知、践行最质朴信仰的最普通的人。1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析】本文的论述对象
6、是“最普通的人”,“寻常的人生”指的就是这些“最普通的人”人生。作为普通人有物质和精神追求两方面,文章论述的重点是普通人精神追求的一面。明白所谓“向度”其实就是指人生追求,本题第一二问不难解答。第三问实际是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即要求归纳中心思想,本文的中心思想在最后一段有明确的表述。【答案】要点:一个向度是:物质、金钱的多少。“另一个向度”是:精神、道德的高低。文章提倡的是“另一个向度”。因为,对物质、金钱的追求,文章只是表示可以理解,而对精神、道德的追求,则主张要“毫无保留”地赞美和颂扬。(四)阅读,是对精神的刷新9、(3分)A10、(2分)“每日”强调的是阅读要勤,不要间断
7、,要持之以恒,以达到“日新”。(意思对即可。)11、(4分)文章开篇指出了阅读对于精神刷新的意义;接着从自己和世界两个角度,具体阐述阅读对于养成良好人格、完善精神世界的积极作用;最后强调只有持之以恒地“刷新,才能成为心灵丰富、心智成熟的人。(意思对即可。) 文学类阅读文本(一)春 风 林斤澜13、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类作品的分析综合能力,重点是对文章的理解。A项、C项在文章的第一二段和第八段都有体现,并且分析准确。B项所说作者“感到北国春风不如南国春风”是错误的,和作者的观点正好相反;B项麦苗返青与山桃鼓苞不形成对比;E项对表现手法的说法是错误的,对北国春风不是欲抑先扬,而是使用了欲扬先抑
8、。 误区警示:考生误答本题原因,一是对文章内容不把我,而是对写作手法“对比”“欲扬先抑”等不理解。答案:AC14、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答题时要从全文着手,把握住江南春风和北国春风的特点,抓住作者的观点态度,特别是结合原文第一二段和倒数第三段作答。误区警示:本题误区在于考生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把握不到位,再就是表述不规范。答案:北国的春天时间短,风沙大,使作者怀念的江南的春风。后来作者看到北国的春风吹开冰冻,催生万物,产生了痛快淋漓的深切感受,因此怀念北国的春风。(意思对即可)15、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作品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解答时要审准题目,把握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另有一
9、番描述”,这样就可以得到启发,和开始第三段结合起来分析前后对比表现手法的使用效果。误区警示:本题误区在于考生审题审不出答题角度,没有注意到“这样写好在哪里”是对手法或语言的鉴赏。另外,规范合理的表述也不容忽视。答案:用另一种角度写南国看不见的春风,与开篇对南国春风的描述形成对比,表明感情的变化。用轻柔的南国春风,与强劲的北国春风对比,凸显北国春风的作用。从怀念南国的春风,突出文章主旨。(意思对即可)(二)走进腾格里(节选)1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类作品的分析综合能力,重点是对文章的理解。【解析】从最后一段“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命”,“让它照亮我的精神,让灵魂有一个呼吸的地方。”
10、等句子可以看出第段“身后的那个世界”既指喧嚣的物质世界,也包括被扭曲的精神世界。“一切多余的东西”指的不仅仅物质的东西,也指对人的精神无益的东西。故A选项是错误的。C选项显然曲解文意。作者写“月亮与无限的宇宙相比虽然渺小,它的光辉却可以照亮大地。”暗示的是月亮能积淀民族的历史文化,给人们带来精神寄托。【答案】AC14、【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找准题目的关键点。划线句子“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关键点无疑是“深处”与“悠远”。什么才是“深处”与“悠远”的东西?那就是童年、历史、等。顺着这个思路在文中寻找有关信息,然后结合文章用自己的话归纳概括即可
11、。【答案】我的童年记忆(“曾在千里之外照亮过童年的月亮”);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李白的吟咏里传递千年的月亮,有着嫦娥与桂花树的月亮”);宇宙意识(“早在生命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海潮”);生命感受(“早在我们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母性的血液”)15、【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析】这是一个探究性的,很开放的题目,理解可以是多元性的。答题时要立足表现作者行为的句子,如“用自来水冲洗身上的汗渍和沙粒”,“用汉堡包、用啤酒填塞肠胃”,“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活”等,透过文学性的语言,发掘作者隐含在句里行间的深层含义,进行合理的想象与联想,结合文本,说出
12、自己的观点。【答案】对城市“物资”生活的不满和批判(“用自来水冲洗身上的汗渍和沙粒”,“用汉堡包、用啤酒填塞肠胃”,“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活”,“诅咒过的物资”);对沙漠的不舍和不得不离开的无奈(“像一根骆驼刺把根扎在这里”,“像一匹骆驼”,“把这里的天空,这里的沙漠,这里的夜装进胸间,带回去”,“我还得回到那个世界里去”,“我没有办法一匹骆驼”,“我只能回到刚刚诅咒过的物资中去”);对未来生活的希望(“让他照亮我的精神”,“让灵魂有个呼吸的地方”)(三)双琴祭1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类作品的分析综合能力,重点是对文章的理解。【解析】A选项有误,应是不把琴卖给反复比较、挑选的人
13、。D选项第10、11段并未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答案】AD14、【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解析】注意本题强调的是“外在的原因”。外在的原因自然应归咎于外部的环境,本文所指的外部环境为世人对两位演奏家的评判和看法,故只要筛选出有关世人对演奏家的行为的句子加以分点概括即可。【答案】“世人”妄评两位演奏家演技的高低;“传媒”对世人的各种评论推波助澜;“别人”嫉恨两位演奏家合奏的珠联壁合;“世人”将悲剧归罪于活着的演奏家。15、【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析】这是一个探究性的,很开放的题目,理解可以是多元性的。答题时可从琴、演奏家、世人、社会等角
14、度挖掘和思考,透过文学性的语言,发掘作者隐含在句里行间的深层含义,进行合理的想象与联想,结合文本,表达自己的观点。【答案】要点:惋惜双琴一毁一废;同情两位演奏家一死一疯;哀叹美好的事物被世人的“古怪心理”毁灭;悲悯世人毁灭了美好事物而始终不自知。(四)纸上故乡12(5分)BE 13(4分)【要点】勤俭的生活态度,不怕苦的精神,宽容待人,懂得珍惜;红色文化的洗礼,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对苦难有着更深的理解。(意思对即可。) 14(6分)【要点】他人关于故乡的文字创作,使“我”从中获得慰藉;“我”关于故乡的文字创作,纾解了“我”厚重的乡愁;“我”用文字构建的“心中故乡”,是我对故乡的回报,也是“我”
15、的精神家园。(意思对即可。)实用类阅读文本(一)“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13、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A项理解过于绝对与僵化,这一点在文章第二段可以印证。C项对“人事”的解释和原文第四段相对照可以看出太狭隘,不全面。E项的内容纯属无中生有,原文没有这个意思。误区警示:本题误区在于考生对重点词语理解存在差距,并且不能忠实于原文,加上自己的理解造成误选。答案:BD14、解析:本题考查了对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对本题的解答紧扣文中对应点倒数第二段进行分析概括即可。误区警示:对对应点内容理解不到位易使答案流于肤浅,表述不准确。答案:依据内经“天人合一”的理论,健康就是人体与自然、社
16、会环境的和谐,人体自身的和谐。失去这种和谐,人体就产生疾病。因此,人们的医疗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调整与维护这种和谐。(意思对即可)15、解析:本题考查了分析综合评价能力。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作答时要把握住“启示”并且结合全文,从题目中的这句话出发。只要是启示,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误区警示:本题误区考生拿到题可能无从下手,要进行充分审题,才能找准作答角度。此外还要注意启示与文本的结合,并且表述要完整规范。答案:示例一:内经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现代科学的发展,可以从这样的经典文献中得打启迪。我们要认真的整理、学习传统经典,使其焕发出现的生命力。示例二:内经这样的文献是中华民族
17、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大力宣传,让后代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要积极向全世界人民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即可)KS*5U.C#O%下(二)朱启钤:“被抹掉的奠基人”1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解析】D选项“完全”两字太绝对。朱启玲只是直接从经费上支持营造学社的研究工作,并无人力、物力之说。E选项文中并无此信息。【答案】DE14、【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解析】文章写梁思成显然是用来直接或间接表现主人公朱启玲的。文是有关事例并不少,考生不仅要找出来,还要作简要分析,分析时要从文章的结构方面作探究。【答案】文章
18、通过对梁思成有关事迹的叙述,或直接或间接地写出了朱启钤对我国古建筑研究的重要贡献。 所选事例及分析: 第段,文章写记者认为改造北京旧城第一人是梁思成,间接说明朱启钤不为人所熟知,点明题意,引出下文。 第段,梁思成因营造法式一书而走上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之路,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中国国建筑学界有很高的地位;而营造法式一书的发现者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人就是朱启钤,这间接反映出朱启钤鲜为人知的贡献,照应题目。 第段,点明如果没有朱启钤,就不可能在上个事迹30年代出现像梁思成这样的建筑学领军人物,直接突出朱启钤的贡献。15、【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探究实用类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解析】文中两
19、次提到6月13日那场大雨,分别出现在开头和结尾,那么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的作用不难概括。一般来说,人物传记中的景物描写都是为人和事服务的,考生首先应该明白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顺此思路答题,就不难得出自己的观点。【答案】文章开头写雨中正阳门箭楼的修缮,引出朱启钤 1915年就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北京市政工程建设(或,现代北京的旧城仍保留了朱启钤当年规划的格局);结尾的雨引出营造学社旧址的落寞和朱启钤故居成为大杂院的情况,照应文题,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感慨;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开头写正阳门箭楼的修缮,结尾写营造学社旧址故宫端门外西朝房的落寞、朱启钤 故居的杂乱,二者透过“雨”联系在一起,抚今追昔,深化了“不
20、要忘记这位奠基人”的主题。(三)蟋蟀之话1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实用类作品的分析综合能力,重点是对文章的理解。【解析】A选项有误,蟋蟀的发声原理与鸟或蝉的发声原理恰恰相反。D选项根据原文“这情形和那蝶或蝇等须经过幼虫、蛆蛹、成虫的三度变态的完全两样。”可知蟋蟀由卵变为成虫也需要经历三度的“完全变态”。【答案】AD14、【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解析】根据文本描述,蟋蟀的发育情形和那蝶或蝇等须经过幼虫、蛆蛹、成虫的三度变态的完全两样,即和一般昆虫从发育到死亡的情形一样,都要经过四个阶段。文本最后一段有简要概述,根据全文相关信息整理成条文即是答案。【答案】第一阶段:卵孵化成若虫。第二阶段:若虫经数次脱皮变为成虫。第三阶段:成虫“恋爱”、交尾。第四阶段:交尾后雄蟋蟀死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安石油大学《检验诊断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教科版必修二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同步测试题2024-2025学年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历史试题含解析
- 四川外国语大学《普通植物病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经贸职业学院《建筑透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2025届六年级下学期调研数学试卷含解析
- 某地产项目营销方案
- 房地产营销模拟训练
- 坚果种植的有机认证流程考核试卷
- 猪的饲养常见疾病识别考核试卷
- 汽车旧车销售市场调研数据分析考核试卷
-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
- 流浪动物救助中心犬粮公开招投标书范本
- 初中数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PPT
-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课件
- 无机保温砂浆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工艺课件
- 高三二轮复习:产业转移以富士康的企业转移为例课件
- 矿井维修电工技能鉴定考试题(高级工)
- 高中语文《祝福》“谁是凶手”系列之祥林嫂死亡事件《祝福》探究式学习(教学课件) 课件
- 电子商务税收法律问题
- 水平泵房水泵联合试运转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重点归纳及复习试题(杨干忠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