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包括: 1.心理过程(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1)认识过程. 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活动 (2)情感过程 : 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 (3)意志过程 :指由认识的支持与情感的推动,使人有意识地克服内心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坚持实现目标的过程。2.个性心理(个体身上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1)个性倾向性 . 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是具有
2、一定的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心理成分。 (2)个性心理特征 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心理学的萌芽 1. 灵魂论 2. 人性论 (二)心理学的产生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心理学之父”(三)心理学的流派(1)代表人物:冯特和铁钦纳1.构造主义心理学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被分解为基本的要素心理学应该通过实验法分解出心理的基本要素。研究方法为内省法,依靠被试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2.主要观点:(二)机能主义心理学1.代表人物:威廉· 詹姆斯2.主
3、要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 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 (三)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 1.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2.主要观点: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整体性,并非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体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四)行为主义心理学(第一势力)古典行为主义:华生2.主要观点:心理是一个黑箱,心理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心理学研究任务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新行为主义:斯金纳 有机体的行为是主动选择和适应的结果. 任何有机体都倾向于重复指向积极后果的行为,而不去重复指向消极后果的行为。 (五)认知心理学1.诞生的标志:奈瑟认知心理学2.主要观点:
4、主张心理学研究人的内部的认知活动。运用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活动(信息加工心理学). 皮亚杰(六)精神分析学派1.代表人物:弗洛伊德2.主要观点: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潜意识. 人的意识包括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潜意识是精神分析的主要内容。 人格结构理论: (1)本我:原始的“我”(2)超我:社会的“我”(3)自我:现实的“我”2.主要观点:强调人的独特性,注重人的自由和理性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基本需要(七)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三势力)1.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三、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确定心理事实. 2.揭示心理规律. 3.揭示心理机制. 4。揭示心理本质。四、普通
5、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关系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及教师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 五、学习心理学的意义1.认识内外世界 . 2.调整和控制行为 . 3.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六、心理学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意义 1.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成为人类灵活的工程师 2.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成为新生一代的培养者 3. 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4。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履行其基本职责。第二章 感觉与知觉一、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一)感觉的概念(二)感觉的分类远距离感觉:视
6、觉、听觉近距离感觉:味觉、嗅觉、皮肤觉、触觉内部感觉:痛觉、平衡觉二、感受性和感觉阈限1.感受性: 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2.感觉域限: 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关系? 反比关系。3. 绝对感觉域限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4. 差别感觉域限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差别感受性: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 三、感觉的相互作用 (一)同一感受器的相互作用 1。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影响所引起的感受性变化称感觉适应。
7、视觉适应: 明适应和暗适应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2。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指同一刺激因背景不同而产生的感觉差异的现象。3。感觉后效: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仍能保留短暂时间。 视觉后像: 后像分正后像和负后像。(二)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1。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 对一个感受器的微弱刺激能提高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而强烈刺激会降低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 2。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 3。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二、知觉(一)什么是知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属性的认识。 (二)感觉和知觉的关系区别:1. 感觉是对事物的
8、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 感觉仅需要具体的客观对象.而知觉还需要借助于过去的知识经验.联系:1. 感觉和知觉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2.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二)知觉的特性1.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2.知觉的选择性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征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3.知觉的理解性在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有以过去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作出最佳解释、说明,知觉的这一特性是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当
9、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它的稳定性。这种现象是知觉的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三)深度知觉 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大小、形状、深度、方位等。(四)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的位置移动的知觉。1.似动现象 人们对实际上没有空间位移的物体所产生的运动知觉现象。 2.诱导运动: 一个相对静止的客体,当受到周围其他物体运动的诱导而被知觉为运动的,这一假象运动就是诱导运动。3.自主运动: 如果个体在在暗室内注视一个静止的光点,过一段时间就会感到它在不停地来回运动。 1.动景运动: 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或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
10、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称为动景运动. 4.运动后效: 指长时间注视一个运动的物体,再看静止的物体,会感觉到原本静止的物体在向反方向运动。 (五)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在人头脑的反映。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感觉通道的性质 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人的兴趣和情绪 (七)错觉:人们无意识地利用某些知觉线索对所见物体作出的不正确知觉。1.大小错觉2.形状和方向错觉3.运动错觉三、如何运用感知觉的规律提高直观教学的效果? 1目的越明确,感知越清晰 人在感知活动中能够从周围环境的许多事物中优先地分出当前所要感知的对象,这是由于知觉具有选择性的原故。知觉的选
11、择性服从于感知的目的,目的性越强,感知也越清晰。 2。对象从背景中越突出,则越容易被感知 从背景中突出对象,与知觉选择性的联系是很密切的,对象在背景中越突出,则越容易被感知。 在直观教学中,要使对象从背景中突出,必须遵循差异律、组合律和活动律等有关的规律。 (1)差异律加强对象与背景的反差 根据差异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直观教具的制作和使用方面,不论是板书、挂图、模型和演示实验,都要加大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第二,凡是题目、标题、重要的定律、定理、公式和结论等,应用粗体字,使它特别醒目,容易被学生感知。 (2)组合律利用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 对象的组合可分成空间和时间
12、两个方面。空间上的组合是指在视觉刺激物中,凡距离上接近或形状上相似的各部分,容易组成感知的对象。时间上的组合是指听觉刺激物各部分“时距”的接近,它们也能使我们分出感知的对象。 根据组合律,在教科书或教材上的文字,应该分行、分段、分节,行与行之间应有一定的间隔。教师讲课的声调应有抑扬顿挫,避免讲话毫无停顿之处或过分缓慢,因而学生不易感知每一句话,影响听课的效果。(3)活动律即对象的活动性 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物易于被人感知。因此对直观的重要对象或部分,应尽可能地增强其活动性。 根据活动律,教师在直观教学方面,为了讲明事物发展的过程,必须利用活动的挂图或演示图,有时最好用活动模型。如地理
13、课讲中国行政区域时,就可把各省的图形做成可取出、可放进的模型;讲长江、黄河时,可用红色粉笔(或红毛线)在黑板上(或地图上)画出;在理化生等课的教学中,教师演示实验是很重要的,通过演示可以使学生清楚地看到事物变化的过程、结构、性能等。实践证明,动的实验比静的挂图给学生的感知效果明显地要好一些。3。形象与言语的正确结合,则感知将更迅速而完善 (1)直观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 (2)应注意用确切的语言对形象的直接结果加以表述。 (3)依据教学任务,选择合适的语言与形象结合的方式。 4、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可以提高感知的成效第三章注意(一)什么是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
14、二)注意的特点注意的指向性 注意的集中性 (三)注意的品质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也称为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 注意的起伏: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间歇地加强和减弱,叫注意起伏。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条件是什么? (1)注意对象的特点; (2)主体的内部状态; (3)环境因素。 注意的广度 是指人们对于所注意的事物在一瞬间内清除地觉察或认识的对象的数量。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是什么? 注意的广度 又称注意范围,是指人们在同一时间内能知觉到的对象的数量。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是什么? (1)注意对象的特点 形状、大小、数量相同,规则排列的对象更容易
15、把握 (2)活动的性质和任务 用速示器呈现一些英文字母,其中有些存在书写错误,要求一组学生在短时间内判断哪些字母书写有误,并报告字母的数量;要求另一组学生报告所有字母的数量。 哪组快? 活动任务越复杂,越需要关注细节的注意过程,注意的广度会大大缩小。(3)个体的知识经验 一般来说,个体的知识经验越丰富,整体知觉能力越强,注意的范围就越大。 注意的分配 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第一、两种以上的活动,其中只能有一种生疏,其余的必须时非常熟练或达到自动化的程度。第二、几种活动之间形成了反应系统。第三、注意分配取决于活动任务在感官及行动
16、上互不干扰。第四、注意的分配是实践锻炼出来的。注意的转移 是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散有什么区别? 前者是根据任务需要,有目的地、主动地转换注意对象,为的是提高活动效率,保证活动的顺利完成; 后者是由于外部刺激或主体内部因素的干扰作用引起的,是消极被动的。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有哪些? 1.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 2.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 3.明确的信号提示 4.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 (四)注意的种类1. 不随意注意 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
17、意。 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因素是什么?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1)刺激物的新异性 (2)刺激物的强度 (3)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4)刺激物与背景的差异个体自身的状态:(1)个人的需要和兴趣(2)个人过去的经验(3)个人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4)个人的主观期待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2. 随意注意 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因素是什么? (1)活动的目的与任务 (2)对活动的兴趣和认识 (3)个人的知识经验 (4)活动的组织 (5)个人的人格特征及意志品质.3. 随意后注意 指向一个对象后期所出现的有自觉的目的、任务又不需要意志的努力的一种特殊注意形式。(五)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
18、在教学中的运用 1.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2.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3。教学组织生动有趣等。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1.加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2.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 3.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1.在不同的教学环节设法染学生处于不同的注意状态2.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保持有意后注意。第四章 记忆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二、记忆的生理基础 三、记忆的基本过程 (一)识记 识记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二)保持 保持是使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在头脑中的巩固过程(三)回忆和再认 回忆和再认
19、提取是从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四、记忆的类型 (一)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是对事实的记忆 程序性记忆是对技能的记忆(二)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是对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 语义记忆是对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四)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是指人根据材料的外在联系,没有意义或不理解其意义的情况下,采取机械重复的方法所进行的识记。 意义识记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在反复领会、理解,弄清事物本身意义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识记。 (三)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无意识记是事先没有自觉地目的,也没有经过特殊的意志努力的识记。 有意识记也是指事先有一定识记意图和任务
20、,并经过一定努力,运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所进行的识记 五、记忆的基本品质 1. 记忆的选择性 人们往往只能记忆对自己有利的信息,或只记自己愿意记的信息,而其余信息往往和会被遗忘。 2. 记忆的敏捷性 指一个人在识记事物时的速度方面的特征。 3. 记忆的持久性 是指记住的事物所保持的时间的长短。 4. 记忆的准确性 指从大脑中提取的已识记的内容与识记时的一致程度。 5. 记忆的准备性。 是指能否迅速地提取保持在头脑中的经验知识的能力。 记忆的准备性取决于以下两个条件: 能否熟练地掌握追忆的技能; 知识是否系统化。 六、记忆的模型 (一)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也称瞬时记忆,是指感觉刺激停止后保持短暂保持
21、其映像的记忆.感觉记忆的特点:保持时间短;容量较大;形象鲜明. (二)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它接受来自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并进行有意识的加工.储存的持久性: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20-30秒.如果加以复述,可以继续保存.储存的容量: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是7个组块。 (三)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以后,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 七、遗忘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内容不能或错误的再认和回忆。(一)遗忘的历程 节省的百分数(初学用时重学用时)初学所用时间×100 遗忘速度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二)影响遗忘的因素 1时间因素。2识记材料的重要性。3记忆材料的性质。4学习程度。过
22、度学习:学习程度在150%左右,记忆效果最好。5记忆材料的数量。记忆材料数量越多,达到相同记忆水平平均用时或诵读次数越多。6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做用影响干扰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相似程度:中等相似程度的两种学习材料干扰最大间隔时间:先后学习的材料间隔时间越长干扰越小巩固程度:学习的材料巩固程度越高产生的干扰也就越小。(三)遗忘的原因 消退说。干扰说。压抑说。提取失败说(四)根据记忆和遗忘的规律谈谈如何提高记忆的效果? 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习 与集中复习复习方法多样运用多
23、种感官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第五章 思维与问题解决一、思维概述(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二)思维和感知觉的联系:感知觉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是对信息的接受,而思维是对事物的间接的反映,对信息进行加工。 感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思维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 感知觉属于感性认识,借助形象对事物进行反映,而思维属于理性认识,借助概念对事物进行反映。 (三)思维的特征 间接性 概括性 (四)思维的过程1.分析与综合 分析:将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 综合:明确各个部分的关系。2.比较:确定各个事物的异同点。3.抽象与概括 抽象:确定同类事
24、物的本质特征。 概括:将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普遍化。(六)思维的品质 1、深刻性 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涉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思维的深刻性集中表现为在智力活动中深入思考问题,善于概括归类,逻辑抽象性强,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灵活性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灵活性强的人,智力方向灵活,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与方面起步思考问题,能较全面地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独创性独创性即思维活动的创造性。在实践中,除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4、批判性批判性是思维活动中独立发现和批判的程度。是循规蹈矩、人云亦云,还是独立思考、善于发问,
25、这是思维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品质。 5、敏捷性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反映了智力的敏锐程度。有了思维敏捷性,在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适应变化的情况来积极地思维,周密地考虑,正确地判断和迅速地作出结论。 6、系统性系统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有序程度,以及整合各类不同信息的能力。 (五)思维的种类 1. 根据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把思维分为: 直观动作思维:借助实际动作进行的思维活动。具体形象思维:借助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抽象逻辑思维:借助概念进行的思维活动。 2. 根据解决问题的方向,可以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 求同思维。根据已有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发散思维: 求异思维。根据已知信
26、息,从不同方向和角度寻求多样性答案。3. 根据思维的创新性,可以把思维分为:创造性思维: 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常规思维: 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惯常的方式解决问题。二、问题解决(一)什么是问题?所谓问题是指尚未被人们解决的某种思维任务。 (二)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 (l)目标指向性。 (2)操作系列性。 (3)认知性操作。 (三)问题解决的阶段1.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明确问题的本质和核心. 2.分析问题 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整理相关的资料. 3.提出假设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4.检验假设 通过实践检验假设是否成立,如
27、果假设是错误的,就重新提出新假设.(四)问题解决策略手段目的分析法:就是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 (五)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的表征方式(问题情境)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与人们已知的知识经验越接近,问题就越容易解决,反之则比较困难。2原型启发 : 原型启发是指人们受到某种类似事物的启发而在头脑中对旧有表象进行较大的改造,从而形成了新形象,解决了新问题。 该事物是否可以充当原型不仅取决于该事物的特点,而且取决于个体的心理状态。3定势: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定势虽然有时
28、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但从总体上来说是消极的,它使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变得呆板。 4功能固着性 : 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功能上认识它。6。情绪与动机 积极的情绪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消极的情绪会阻碍问题的解决。动机的强度也影响问题的解决。7。人格特征等。5已有的知识经验 三想象和创造性培养(一)想象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的特征: 新颖性 形象性(二)想象的种类 1.无意想象 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没作任何努力,常常是在某种刺激下,不由自主、自然而然地在头脑中出现的一些新的形象。 2.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在刺激物的影响下,依据一定的目的而进行
29、想象的过程。有意想象是一种富于主动性、有一定程度自觉性和计划性的想象。 有意想象根据产生的独立性、新颖性及创造性的差异,可以分为: (1)再造想象 是根据词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再造想象的基本条件: 正确理解词与符号、图样标志的意义; 有丰富的表象储备。 (2)创造想象 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根据自己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的条件: 创造性动机;积极的思维活动;灵感;原形启发和联想. (3)幻想 是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象未来的想象。 幻想分为科学幻想、理想和空想三种形式. (三)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
30、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敏感性: 即容易接受新现象,发现新问题 流畅性: 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对特定的问题情境能顺利做出多种反应或答案 灵活性: 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能自由地发挥联想。独创性: 即产生非凡的思想的能力,表现为产生新奇、罕见和首创的观念和成就 再定义性: 善于发现特定事物的多种使用方法 洞察性: 能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识其内在的含义、特性和多样性。(五)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2)给学生充分选择的余地 2. 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1)保护好奇心。 (2)鼓励独立性和创
31、新精神。 (3)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4)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1)发散思维训练。(2)推测与假设训练。(3)自我设计训练。(4)头脑风暴训练 第六章 情绪情感与意志过程(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一、情绪和情感 (二)情绪和情感的关系区别: 1从需要的角度看 情绪更多地是与人的物质或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情感更多地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相联系。 2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 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 3从反映特点看 情绪具有情境性与外显性。情感具有稳定性与内隐性。 联系: 情绪是情感的基础
32、和表现形式;情感是情绪的发展。(三)情绪情感的种类(2)激情 1. 情绪状态 (1)心境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的特点是渲染性和弥散性。激情是一种短暂而猛烈的情绪状态。激情的特点是爆发性和冲动性。(3)应激应激是由意外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心境的特点是超压性和超荷性。4情感的种类 (1)道德感 是人依据一定的道德需要和规范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言行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2)理智感 是人在理智活动过程中认识、探求和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3)美感 是据个人美的需要而产生的对各种美的体验。 (六)情绪情感的功能 动力功能情绪情感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力或
33、减力的效能。2. 调控功能情绪情感对人的认知活动具有组织或瓦解的效能.3. 信号功能情绪情感能通过表情外显而具有信息传递的效能。健康功能情绪情感的对坏会直接影响到身心健康。 1、转移注意力。转移注意力就是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的事情转移到其他事情上,这样就可以使人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从而激发积极、愉快的情绪反应。 2、合理发泄情绪。在适当的场合,用适当的方式,来排解心中的不良情绪,发泄可以防止不良情绪对人体的危害。 3、学会控制情绪。 情绪的表达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内。 (七)如何调控情绪?二、意志 (一)意志的概念 意志是指一个人能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困难、调节行动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34、。(二)意志的特征 1.意志行动的目的性 2.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 3.意志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4.意志对人的行动有支配和调节作用.(三)意志的品质 1.意志的自觉性 意志的自觉性是指是否对行动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尤其是认识到行动的社会意义,主动以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方面的意志品质。 自觉性是意志的首要品质,贯穿于意志行动的始终。 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易受暗示性与独断性。 2.意志的果断性 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是否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方面的意志品质。 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 3.意志的自制性 意志自制性是指能否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方面
35、的意志品质。自制性强的人,在意志行动中,不受无关诱因的干扰,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坚持完成意志行动。 与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怯懦。 4.意志的坚持性 意志的坚持性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否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方面的意志品质。 与坚持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顽固执拗和见异思迁。 (四)意志行动过程 1.决定阶段 意志的决定阶段,也是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1)动机冲突 双趋式冲突: 对两个具有等同吸引力的正价的目的物(即两个有利无害的目标)之间作出选择时所发生的心理冲突。 双避式冲突: 指必须在希望回避的两种事物间回避一种事物时的矛盾和冲突。 趋避式冲突:
36、是指个体的目标既可以满足需要,但又对自己构成威胁,使得个体想接近这个目标的同时又想躲避它。 双趋避式冲突 (2)确定行动目的. (3)选择行动方法. (4)制定行动计划. 2.执行阶段 在执行阶段中,意志的品质表现为坚定地执行所定的行动计划。 (1)不失时机地执行决定。 (2)不断地进行目标定向。 (3)面对困难,决断对策,实现意志行动目标。 (五)意志品质的培养加强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确立正确的行动目的;组织实践活动,加强意志锻炼 发挥教师和班集体的影响,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启发学生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第七章 人格一、什么是人格?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
37、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二、人格的特征 (一)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二)稳定性:“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三)统合性 (四)功能性:“性格决定命运” 三、人格结构 知情意系统: 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自我调控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心理状态系统:意识状态、注意、情绪状态、疲劳状态人格动力系统: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和世界观。 心理特征系统:能力、气质、性格:四、认知方式差异 1.冲动型和沉思型 冲动性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映快,但精确性较差. 冲动型的人面对问题,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地考虑问题.对信息加工多
38、使用整体加工方式. 2.沉思型和同时型 沉思型的认知方式是反映慢,但精确性高. 沉思型的人考虑问题全面,看重解决问题的质量 信息加工策略多采用细节性加工方式.2.系列型和同时型 (1)系列型认知风格的特点是解决问题过程呈链状 言语操作、记忆属于系列加工过程。 (2)同时型认知方式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采取宽视野的方式, 同时考虑多种假设; 数学操作、空间问题的操作属于同时型加工方式。3.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 (1)场独立性的人不太依赖外界环境,对信息加工时依据内在标准;与人交往很少体察入微。 在认知领域有优势,善于抽象思维,对自然科学更感兴趣。 (2)场依存性的人依赖于外界环境,对信息加工时依据外在参
39、照,与别人交往时也能考虑对方的感受; 在人际社会领域存在优势,喜欢社会定向学科。 五、气质(一)气质的概念 气质是指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即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和指向性。 (二)气质类型(二)气质和因材施教胆汁质:侧重培养自制能力,使其既保持行为主动、热情和敢于创造的精神,又要三思而行。当其有过错时不要当众批评,应在事后和风细雨地摆事实讲道理。多血质:侧重培养做事谨慎、谦虚及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避免其兴趣过于广泛而一事无成。在其有优点时不要当众表扬,有缺点时要及时指正批评。 黏液质:应加强速度和效率及广泛兴趣的培养与训练,以使其既具有勤勉实在、坚毅和理智的特点,又具有积极热
40、情的人生态度。抑郁质:培养其自信心和乐观的态度,要多发现其优点和成功之处并马上给予表扬。有条件时让其多参与各种各样社交活动。(二)性格 1.性格的概念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2性格和气质的关系(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 气质更多地受个体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主要是先天的;而性格更多地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主要是后天的。 气质是表现在人的情绪和行为活动中的动力特征(即强度、速度等),无好坏之分;而性格是指行为的内容,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在社会评价上有好坏之分。 气质可塑性极小,变化极慢;性格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较为明显。(2)性格与气
41、质的联系 气质可按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使性格具有独特的色彩。例如,同是勤劳的性格特征,多血质的人表现出精神饱满,精力充沛;黏液质的人会表现出踏实肯干,认真仔细。 气质会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速度。当某种气质与性格有较大的一致性时,就有助于性格的形成与发展,相反会有碍于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如胆汁质的人容易形成勇敢、果断、主动性的性格特征,而黏液质的人就较困难。 性格对气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掩盖和改造气质,使气质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如飞行员必须具有冷静沉着、机智勇敢等性格特征,在严格的军事训练中,这些性格的形成就会掩盖或改造胆汁质者易冲动、急躁的气质特征。 3性格的类型 (1)根据
42、知、情、意三者在性格中何者占优势,把人们的性格划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理智型的人,通常以理智来评价、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动; 情绪型的人,往往不善于思考,其言行举止易受情绪左右; 意志型的人一般表现为行动目标明确,主动积极。 (2)根据人的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还是内部,把人们的性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 内向的人喜欢安静,富于想象,害羞而退缩,外向的人则喜欢热闹,爱交际。 (3)根据个体独立性程度,把人们的性格划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独立型的人善于独立思考,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干扰,能够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顺从型的人,易受外来因素的干扰,常不加分析地接受他人意见,应变能力较差。 (4)根
43、据人际关系,把人们的性格划分为A、B、C、D、E5种。 A型性格情绪稳定,社会适应性及向性均衡,但智力表现一般,主观能动性一般,交际能力较弱; B型性格具有外向性的特点,情绪不稳定,社会适应性较差,遇事急躁,人际关系不融洽; C型性格具有内向性特点,情绪稳定,社会适应性良好,但在一般情况下表现被动; D型性格具有外向性特点,社会适应性良好或一般,人际关系较好,有组织能力; E型性格具有内向性特点,情绪不稳定,社会适应性较差或一般,不善交际,但往往善于独立思考,有钻研性。 五、人格的形成 (一)生物遗传因素 遗传是人格形成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有差异。 人格
44、发展是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二)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三)家庭环境因素 (四)学校教育因素 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获得系统的学科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校风和班风也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 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榜样示范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学生的人格发展。(五)个人主观因素 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人格特征形成的社会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只有被个人接受才能转化为个体的需要和兴趣。第八章 动机与需要一、动机 (一)动机的涵义 动机是激发、维持、调
45、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二)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维持和调整功能 二、动机的产生 (一)动机产生的内部因素需要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它为个体行为提供能量。 (二)动机产生的外部因素诱因所谓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它是个体的行为目标。在动机中,需要和诱因是紧密联系的。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人们行为的内部原因;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部刺激物,吸引有机体的朝向性活动,并使需要得到满足。当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诱因的吸引力
46、降低,动机的强度也随之减弱。 三、动机与行为效率 (一)动机与行为同一种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即各种不同的动机通过同一种行为表现出来;不同的活动也可能有同一种或相似的动机。 (二)动机与工作效率(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过强或不足,都会使工作效率降低。 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 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当任务难度增加时,动机强度要降低。 四、动机的种类(一)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1. 生理性动机也称内驱力,是个体的生理需要驱动而产生的动机。2. 社会性动机成就动机成就动机的内涵 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 成
47、就动机的组成部分 (1)追求成功的倾向(2)避免失败的倾向社会性动机是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产生的动机。成就动机较高者:追求成功的倾向大于回避失败的倾向。成就动机较低者:回避失败的倾向大于追求成功的倾向。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人格因素 认知因素 环境因素 (二)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外在动机是在外部刺激作用下产生的,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的动机。内部动机是个体的内部需求所引起的动机。 “德西效应”: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增强工作动机,反而会减低工作动机。 对教育的启示:当学生尚没有形成自发内在学习动机时,教师从外界给以激励刺激,以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这种奖励是必
48、要和有效的。 (三)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在行为动机中,有的动机起主导作用,支配着行为发生的方向和强度,称为主导动机。有的动机处于从属的地位,所起作用偏弱,称为从属动机。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一)基本内容:所有人都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需要层次,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低级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也称为匮乏性需要,而高级需要称为成长性需要。这些需要是天生的,在不同情境下激励个体的行为。在需要层次中,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动机。一旦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就成为主导动机。(二)评价:1。
49、积极因素 (1)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符合人类需要发展的一般规律的。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了人在每一个时期,都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而其他需要处于从属地位。这一点对于管理工作具有启发意义。2. 消极因素 (1)马斯洛的理论带有一定的机械主义色彩,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通过思想教育可以改变需要层次的主次关系。 (2)马斯洛只注意了一个人各种需要之间存在的纵向联系,忽视了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往往存在多种需要,而这些需要又会互相矛盾,进而导致动机的斗争。(三)对教育的启示: 利用课堂教学给学生创造出体验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主
50、动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通过各种方式设疑,质疑,来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失时宜地激励,表扬学生。 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尊重和关心爱护学生,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满足学生爱的需要。认知期待理论:强调期待在引发行为上的重要作用。动机的强度和目标的效价与期待有关。目标对个体的价值越大,个体对实现目标的概率估计或期待越大,动机力量就越强。 动机力量=效价Î期待 第九章 智力一、智力的概念 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5个基本因素,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 二、智商
51、智商就是智力商数。 比率智商=心理年龄/实际年龄×100 离差智商:确定被试的智力在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它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成绩和同年龄组被试的平均成绩比较而得出来的相对分数。 离差智商(IQ)=10015Z 其中 Z=(X-X)/s二、智力理论(一) 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智力可被分析为G因素(一般因素)和S因素(特殊因素)。 G因素是人的一切智力活动的共同基础,S因素只与特定的智力活动有关。 (二)瑟斯顿的群因素论个体的智力可以分析为几种平等的基本能力,即计算、语向流畅、语词理解、记忆、推理、空间知觉以及知觉速度。 (三)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智力活动可
52、以区分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物,这三个维度的各个成分可以组成为一个三维结构模型。 (四)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 (1)言语智力。 (2)逻辑一数学智力。 (3)空间智力。 (4)音乐智力。 (5)身体运动智力。 (6)人际智力 (7)内省智力。 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 1对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对我们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有着积极的意义。该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能都有着相对独立的多个领域,各领域在智能的整体结构中都占有主要的位置。这种观点与我们现在所进行的
53、新课程实验所要求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正不谋而合。因此,我们要树立起大教育观,并切实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在真正意义上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展示。 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 2对改变传统课程设计的启示 “为多元智能而教”要求我们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把学生多种智能领域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予以考虑。要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智力特点,强调使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的观点,与我们新课程中设置的综合课、综合实践活动以及所要求的实行学科之间相互整合的观点是一致的。 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 3对树立灵活多样评价现的启示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应该摒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业成绩为重点的评价观,树立多元化的评价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教育评价应该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过程的动态化,评价主体的互动化,以此为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单招机构数学试卷
- 2025年度玻璃钢GRG、FRP复合材料研发与创新基金合作协议3篇
- 地铁顶管土体加固施工方案
- 二零二五年度生态农业项目承包合同范本3篇
- 安庆一中高考数学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家教服务合同与家教师培训协议3篇
- 别的地区中考数学试卷
- 小学数学逻辑思维与未来职业规划
- 2024年项目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题及答案【夺冠】
- 2024年项目安全培训考试题(巩固)
- 电缆及电缆桥架安装施工方案
- 跨部门沟通与协调课件
- 医生进修报告ppt通用模板
- 2022年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技术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
- 汽车OTS工程样件认可流程课件
- 明细账(三栏式)模板
- 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奥数举一反三】附部分答案解析
- 2023年数学竞赛AMC8真题A卷(含答案)
- 审计控制活动方案
- 单位洗车房管理制度
- 2023年医疗软件实施工程师年度总结及下年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