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性能试验项目内容_第1页
发动机性能试验项目内容_第2页
发动机性能试验项目内容_第3页
发动机性能试验项目内容_第4页
发动机性能试验项目内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第二章 发动机性能试验发动机性能试验依据标准:依据标准:GB/T 18297-2001 GB/T 18297-2001 汽车发动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机性能试验方法总体试验内容:总体试验内容: GB/T 18297-2001 GB/T 18297-2001 汽车发动机性能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试验方法规定了汽车用发动机性能台架试规定了汽车用发动机性能台架试验方法,包括验方法,包括“各种负荷下的动力性、经济各种负荷下的动力性、经济性试验方法性试验方法”,“无负荷下的起动、怠速、无负荷下的起动、怠速、机械损失功率试验方法以及活塞漏气量、机机械损失功率试验方法以及活塞漏气量、机油消耗量试验方法

2、等。油消耗量试验方法等。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轿车、载货汽车及其他陆用车辆的内燃机,轿车、载货汽车及其他陆用车辆的内燃机,包括往复式、转子式;点燃、压燃机;二冲程、包括往复式、转子式;点燃、压燃机;二冲程、四冲程机;非增压机、增压机(机械增压、涡轮四冲程机;非增压机、增压机(机械增压、涡轮增压及中冷);水冷、风冷机。增压及中冷);水冷、风冷机。试验目的:试验目的: 1 1新设计及有重大改进的发动机定型试验;新设计及有重大改进的发动机定型试验; 2 2转产生产的发动机验证试验以及现生产的发转产生产的发动机验证试验以及现生产的发 动机质量检验试验;动机质量检验试验; 3 3评定发动机性能;评定发动

3、机性能; 4 4作为发动机制造厂和汽车制造厂之间交往的作为发动机制造厂和汽车制造厂之间交往的 技术依据。技术依据。第一节第一节 发动机性能试验项目和内容发动机性能试验项目和内容一起动试验一起动试验1.试验目的试验目的 评定发动机的低温(汽油机环境温度评定发动机的低温(汽油机环境温度255 K255 K、柴油机柴油机263 K263 K)、中温及热机起动性。起动性的优)、中温及热机起动性。起动性的优劣取决于启动发动机所需要的拖动时间。劣取决于启动发动机所需要的拖动时间。2.试验条件试验条件 (1 1)发动机所带附件按表)发动机所带附件按表2-12-1规定。低温起动规定。低温起动试验时,发动机不装

4、特殊起动附件。不与测功机相试验时,发动机不装特殊起动附件。不与测功机相连。用仪器测量瞬态参数如转速、起动电流、进气连。用仪器测量瞬态参数如转速、起动电流、进气管绝对压力等。管绝对压力等。 (2 2)低温起动试验,汽油机在低温起动试验,汽油机在255 K255 K、柴油机在、柴油机在263 K263 K的环境温度下进行,加足防冻液及润滑油的发的环境温度下进行,加足防冻液及润滑油的发动机(含变速器)、充足电的蓄电池和燃油一起置入动机(含变速器)、充足电的蓄电池和燃油一起置入规定的低温环境,待蓄电池电解液、防冻液及润滑油规定的低温环境,待蓄电池电解液、防冻液及润滑油温达到规定的环境温度温达到规定的环

5、境温度1 K1 K时,即可开始低温起动时,即可开始低温起动试验。试验。 (3 3)暖机起动试验前,在暖机起动试验前,在40408080额定转速额定转速下运转,待冷却液温度达到下运转,待冷却液温度达到361 K361 K5K5K后,怠速后,怠速10 s10 s,停机停机120 min120 min,环境温度不限,即可开始中温起动。,环境温度不限,即可开始中温起动。 (4 4)热机起动试验前,在热机起动试验前,在40408080额定转速额定转速下运转,待冷却液温度达到下运转,待冷却液温度达到361 K361 K5K5K后,怠速后,怠速10s10s,停车停车10 min10 min,环境温度不限,即

6、可开始热车起动。,环境温度不限,即可开始热车起动。3试验方法试验方法(1 1)变速器状态)变速器状态 自动变速器,置于自动变速器,置于“停车停车”档状态(档状态(A-A-P P);手动变速器,置于);手动变速器,置于“空空”档。档。(2 2)离合器状态)离合器状态 离合器先后处于接合状态(离合器先后处于接合状态(M-O-M-O-)及分)及分离状态(离状态(M-O-M-O-),在相应试验条件下,各状态),在相应试验条件下,各状态分别进行低温、暖机及热机起动试验。分别进行低温、暖机及热机起动试验。(3)试验程序)试验程序 按制造厂使用说明书的规定程序进行设置和操按制造厂使用说明书的规定程序进行设置

7、和操作。起动机通电拖动发动机,气缸内着火工作,转作。起动机通电拖动发动机,气缸内着火工作,转速升高,尽早断电,通电时间(亦称拖动、起动时速升高,尽早断电,通电时间(亦称拖动、起动时间)不得超过间)不得超过15 s15 s,发动机能自行运转,发动机能自行运转10 s10 s以上不以上不熄火,则认为起动熄火,则认为起动成功成功,该种试验完成。,该种试验完成。在拖动及在拖动及自行运转期间不得操纵发动机。自行运转期间不得操纵发动机。 若起动失败,按制造厂使用说明书的规定程序若起动失败,按制造厂使用说明书的规定程序再次进行设置和操作,在再次进行设置和操作,在3min3min内继续进行下一次起内继续进行下

8、一次起动;低温起动时需待冷却液、润滑油及电解液达到动;低温起动时需待冷却液、润滑油及电解液达到规定的环境温度,方可进行下一次起动。规定的环境温度,方可进行下一次起动。若若3 3次起动次起动失败,则终止该种试验。失败,则终止该种试验。4试验中需测量的参数试验中需测量的参数 起动失败次数、起动成功的拖动时间、环境起动失败次数、起动成功的拖动时间、环境温度和进气状态。起动机和蓄电池的最低工作温度和进气状态。起动机和蓄电池的最低工作(即拖动时的)电压、拖动及自行运转的发动机(即拖动时的)电压、拖动及自行运转的发动机转速、起动电流、进气管绝对压力等与时间的关转速、起动电流、进气管绝对压力等与时间的关系曲

9、线。起动前冷却液,各种润滑油及电解液的系曲线。起动前冷却液,各种润滑油及电解液的温度;汽油牌号及馏程、柴油牌号。温度;汽油牌号及馏程、柴油牌号。 5试验结果分析试验结果分析 发动机起动性结果为评分与评语。发动机起动性结果为评分与评语。 (1 1)评语与分数(表)评语与分数(表2-22-2)。)。评语与分数评语与分数(2)评分标准)评分标准 按起动成功的拖动时间评分(见表按起动成功的拖动时间评分(见表2-32-3),),拖动时间为起动机通电时间。拖动时间为起动机通电时间。 起动失败扣分,一次失败扣起动失败扣分,一次失败扣2 2分,两次失败分,两次失败扣扣5 5分,三次失败评定为分,三次失败评定为

10、1 1分。分。 (3)发动机的起动性总分计算)发动机的起动性总分计算 总分等于起动成功的评分减去起动失败的扣总分等于起动成功的评分减去起动失败的扣分数。若差值小于分数。若差值小于1 1时,总分为时,总分为1 1。 二怠速试验二怠速试验1 1试验目的试验目的 评定发动机的怠速质量,即发动机处在低温冷评定发动机的怠速质量,即发动机处在低温冷机及热机状态下,无负荷时,评定发动机怠速运转的机及热机状态下,无负荷时,评定发动机怠速运转的平顺性(如转速波动量)平顺性(如转速波动量)及及运转持续性运转持续性(不熄火)。(不熄火)。2 2试验条件试验条件 发动机所带附件按表发动机所带附件按表2-12-1规定。

11、利用汽车标准悬规定。利用汽车标准悬架及垫块将发动机安装在台架上,使其悬置与汽车一架及垫块将发动机安装在台架上,使其悬置与汽车一样。发动机与测功机不相接。试前发动机的怠速系按样。发动机与测功机不相接。试前发动机的怠速系按制造厂说明书规定进行操作及设置,一旦试验开始,制造厂说明书规定进行操作及设置,一旦试验开始,人不再操纵发动机如油门等,任其自行运转或熄火。人不再操纵发动机如油门等,任其自行运转或熄火。 用仪器记录用仪器记录发动机转速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发动机转速与时间的关系曲线。3 3试验方法试验方法 本方法分本方法分低温冷机怠速低温冷机怠速试验及试验及热机怠速热机怠速试验方法试验方法两种。两种。

12、 (1 1)低温冷机怠速试验)低温冷机怠速试验 试验条件同低温起动试验的规定。在规定的低试验条件同低温起动试验的规定。在规定的低温下,起动机停止拖动后,发动机能自行运转,即温下,起动机停止拖动后,发动机能自行运转,即开始低温冷机怠速试验。手动变速器在空档离合器开始低温冷机怠速试验。手动变速器在空档离合器接合(接合(M-O-M-O-),),运行运行20s20s,终了时记录数据;随终了时记录数据;随后仍在空档离合器分开(后仍在空档离合器分开(M-O-M-O-),),运转运转20 s20 s,终终了时记录。若系自动变速器,在了时记录。若系自动变速器,在“停车停车”档(档(A-PA-P),),运转运转

13、20s20s,终了时记录。,终了时记录。 (2 2)热机怠速试验)热机怠速试验 发动机在发动机在40408080的额定转速下运行,待的额定转速下运行,待冷却液出口温度达到冷却液出口温度达到361 K361 K5K5K时,油门回到怠时,油门回到怠速工况的位置,环境温度不限,即开始热机怠速速工况的位置,环境温度不限,即开始热机怠速试验。手动变速器置于空档离合器接合(试验。手动变速器置于空档离合器接合(M-O-M-O-),运行),运行20 s20 s,终了时进行数据测量。若系自,终了时进行数据测量。若系自动变速器,置于动变速器,置于“停车停车”档(档(A-PA-P),运转),运转20 s20 s,终

14、了时均进行数据测量。终了时均进行数据测量。 试验中若遇发动机熄火,立即起动,进入试验试验中若遇发动机熄火,立即起动,进入试验工况再运转工况再运转20 s20 s,只记录熄火次数,不记录拖动,只记录熄火次数,不记录拖动时间。时间。4试验中需测量的参数试验中需测量的参数试验终了时,测进气管绝对压力或真空度、怠速(或高试验终了时,测进气管绝对压力或真空度、怠速(或高怠速)转速、燃料消耗量、点火提前角喷油(或供油)提怠速)转速、燃料消耗量、点火提前角喷油(或供油)提前角。瞬时的怠速的最高、最低及平均转速。前角。瞬时的怠速的最高、最低及平均转速。记录熄火次数、怠速质量的分数。记录熄火次数、怠速质量的分数

15、。5数据整理数据整理(1 1)怠速转速波动率)怠速转速波动率2 2按下式计算:按下式计算:式中:式中:nimax怠速的最高转速,怠速的最高转速,r/min;nimin怠速的最低转速,怠速的最低转速,r/min;nim怠速的平均转速,怠速的平均转速,r/min。(2 2)按怠速质量(即运转的平顺性及怠速持续能力)给出的)按怠速质量(即运转的平顺性及怠速持续能力)给出的 评分及评语评分及评语三功率试验三功率试验1 1试验目的试验目的 评定发动机在评定发动机在全负荷工况全负荷工况下的动力性、经济下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性和排放性能。2 2试验项目试验项目(1 1)项目)项目: : 总功率试验、

16、净功率试验。总功率试验、净功率试验。(2 2)定义)定义实测有效功率实测有效功率 发动机在实际进气状态下所输出的功率。发动机在实际进气状态下所输出的功率。校正有效功率校正有效功率 将实测有效功率校正到将实测有效功率校正到标准进气状态标准进气状态下下的功率。的功率。标准进气状态标准进气状态净功率净功率 发动机带全套附件时所输出的发动机带全套附件时所输出的校正校正有效有效功率,所带附件按表功率,所带附件按表2-1的规定。的规定。总功率总功率 发动机仅带维持运转所发动机仅带维持运转所必需必需的附件时所的附件时所输出的输出的校正校正有效功率,所带附件按表有效功率,所带附件按表2-1的规定。的规定。额定

17、功率额定功率 制造厂根据发动机具体用途,在规定的制造厂根据发动机具体用途,在规定的额定转速下所输出的额定转速下所输出的总总功率。功率。3 3试验条件:试验条件: 发动机所带附件按表发动机所带附件按表2-12-1的规定,试验条件的规定,试验条件如下:如下:(1 1)燃料及机油,采用制造厂所规定的牌号,)燃料及机油,采用制造厂所规定的牌号,柴油中不得有消烟添加剂。柴油中不得有消烟添加剂。(2 2)磨合:按制造厂规定的磨合规范进行。)磨合:按制造厂规定的磨合规范进行。(3 3)冷却系温度:水冷机的冷却液的出口温度)冷却系温度:水冷机的冷却液的出口温度控制在控制在361K361K5K5K,必要时可减少

18、温度允差;风冷机,必要时可减少温度允差;风冷机的指定点、散热片等温度按制造厂的规定。的指定点、散热片等温度按制造厂的规定。(4 4)机油温度:按制造厂的规定或控制在)机油温度:按制造厂的规定或控制在368K368K5K5K,必要时可减少温度允差。,必要时可减少温度允差。(5 5) 燃料温度:柴油温度控制在燃料温度:柴油温度控制在311K311K5K5K;汽油温度控制;汽油温度控制在在298K298K5K5K。必要时可减少温度允差。必要时可减少温度允差。(6 6)排气背压:按制造厂的规定或低于)排气背压:按制造厂的规定或低于6.7kPa6.7kPa。(7 7)发动机的吹拂:若发动机不带风扇,所有

19、试验均可设)发动机的吹拂:若发动机不带风扇,所有试验均可设置外加风扇或相应的装置向发动机吹拂。置外加风扇或相应的装置向发动机吹拂。(8 8)发动机的调整:在进行定型、验证及质量检查三种类)发动机的调整:在进行定型、验证及质量检查三种类型试验时,除本标准有关条款规定外,不应另行调整。型试验时,除本标准有关条款规定外,不应另行调整。(9 9)测量数据的条件:)测量数据的条件: 测量数据时的发动机运行转速与选定转速相差应不超过测量数据时的发动机运行转速与选定转速相差应不超过1 1或或10r/min10r/min。 待转速、扭矩及排气温度稳定待转速、扭矩及排气温度稳定1min1min后,方可进行测量。

20、后,方可进行测量。转速、扭矩、燃料消耗量及进气温度尽量同时测量,测量燃料转速、扭矩、燃料消耗量及进气温度尽量同时测量,测量燃料耗时间应不少于耗时间应不少于20s20s。 取连续两次测量的平均值,前后两次的扭矩及燃料耗值取连续两次测量的平均值,前后两次的扭矩及燃料耗值相差应小于相差应小于2 2。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约。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约lminlmin。4 4试验方法试验方法 油门全开,在发动机工作转速范围内,依次地改变油门全开,在发动机工作转速范围内,依次地改变转速进行测量,适当地分布转速进行测量,适当地分布8 8个个以上的测量点。以上的测量点。5 5试验中需要测量的参数试验中需要测量的参数

21、进气状态(温度、压力、湿度)转速、扭矩、燃料进气状态(温度、压力、湿度)转速、扭矩、燃料消耗量、压燃机的排气可见污染物(按消耗量、压燃机的排气可见污染物(按GB 3847GB 3847)、点燃机)、点燃机的空燃比或的空燃比或COCO(按(按GB 14761GB 14761)、排气温度、点火或喷油提)、排气温度、点火或喷油提前角、点燃机进气管真空度或绝对压力及燃油牌号。前角、点燃机进气管真空度或绝对压力及燃油牌号。 GB 3847-1999GB 3847-1999 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燃式发动机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排气可见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的车辆排气可见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 G

22、B 14761-1999 GB 14761-1999 汽车排放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汽车排放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6试验数据整理试验数据整理 按本标准进气状态,校正点燃机及压按本标准进气状态,校正点燃机及压燃机油门全开时的实测有效功率、扭矩和压燃机油门全开时的实测有效功率、扭矩和压燃机实测燃料消耗率等。绘制总、净功率特燃机实测燃料消耗率等。绘制总、净功率特性曲线。(见图性曲线。(见图2-12-1)总功率特性曲线总功率特性曲线四四.负荷特性试验负荷特性试验1试验目的试验目的在规定的转速、不同的负荷下评定发动机的在规定的转速、不同的负荷下评定发动机的经经济性和排放性能。济性和排放性能。2试验条件试验条

23、件发动机所带附件按表发动机所带附件按表2-1的规定。试验条件的控的规定。试验条件的控制与功率试验相同。制与功率试验相同。3试验方法试验方法在若干个转速(其中应含常用转速和在若干个转速(其中应含常用转速和2000r/min)下进行试验。发动机转速不变,从小负荷开始,逐下进行试验。发动机转速不变,从小负荷开始,逐步开大油门进行测量,直至油门全开,适当地分布步开大油门进行测量,直至油门全开,适当地分布8个个以上的测量点,应包括转速为以上的测量点,应包括转速为2000r/min,平均有,平均有效压力为效压力为200kPa的工况点。的工况点。4试验中需测量的参数试验中需测量的参数 进气状态、转速、扭矩、

24、燃料消耗量、点火进气状态、转速、扭矩、燃料消耗量、点火或喷油提前角、点燃机进气管真空度或绝对压力、或喷油提前角、点燃机进气管真空度或绝对压力、空燃比和燃料牌号。按需要测量空燃比和燃料牌号。按需要测量COCO、HCHC、NOxNOx排放排放量等(点燃机按量等(点燃机按GB 14761GB 14761,压燃机按,压燃机按GB 17691GB 17691)。)。 GB 14761-1999 GB 14761-1999 汽车排放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汽车排放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方法 GB 17691-1999 GB 17691-1999 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燃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排气污染物限

25、值及测试方法式发动机的车辆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5试验数据整理试验数据整理 绘制负荷特性曲线(图绘制负荷特性曲线(图2-22-2)。)。负负荷荷特特性性曲曲线线五万有特性试验五万有特性试验1 1试验目的试验目的 在不同转速、不同负荷下,评定发动机在车用在不同转速、不同负荷下,评定发动机在车用状态(即带全套附件)下的状态(即带全套附件)下的经济性经济性和和排放特性排放特性。2 2试验条件试验条件 发动机所带附件按表发动机所带附件按表2-12-1的规定。试验条件的控的规定。试验条件的控制与功率试验相同。制与功率试验相同。3 3试验方法试验方法 在发动机工作转速范围内适当选定在发动机工作转速范围内

26、适当选定8 8个个以上的转以上的转速进行该转速下的负荷特性试验。速进行该转速下的负荷特性试验。4 4试验中需测量的参数试验中需测量的参数 进气状态、转速、扭矩、燃料消耗量、点火进气状态、转速、扭矩、燃料消耗量、点火或喷油提前角、空燃比、排气温度、点燃机的进或喷油提前角、空燃比、排气温度、点燃机的进气管真空度或绝对压力和燃料牌号。按需要测量气管真空度或绝对压力和燃料牌号。按需要测量COCO、HCHC、NOxNOx排放量等(点燃机按排放量等(点燃机按GB 14761GB 14761,压,压燃机按燃机按GB 17691GB 17691)。)。5 5试验数据整理试验数据整理 绘制万有特性曲线和排放特性

27、曲线(图绘制万有特性曲线和排放特性曲线(图2-2-3 3图图2-62-6)。)。万万有有特特性性曲曲线线 NONOX X特特性性曲曲线线HCHC特特性性曲曲线线COCO特特性性曲曲线线六压燃机调速特性试验六压燃机调速特性试验1 1试验目的试验目的 用稳定调速率评定压燃机的调速性能。用稳定调速率评定压燃机的调速性能。2 2试验条件试验条件 发动机所带附件按表发动机所带附件按表2-12-1的规定。试验条件的的规定。试验条件的控制与功率试验相同。控制与功率试验相同。3 3试验方法试验方法 卸除全部负荷,油门置于全开位置,使发动机卸除全部负荷,油门置于全开位置,使发动机转速达到最高稳定空转转速;然后逐

28、步增加负荷,转速达到最高稳定空转转速;然后逐步增加负荷,转速逐步下降,直至最大扭矩转速,适当地选取转速逐步下降,直至最大扭矩转速,适当地选取1010个以上的测量点,包括额定转速点个以上的测量点,包括额定转速点, ,并使较多的点并使较多的点分布在分布在转折转折处。处。4 4试验中需测量的参数试验中需测量的参数 进气状态、转速、扭矩、燃料消耗量、调速器进气状态、转速、扭矩、燃料消耗量、调速器开始不起作用的转速开始不起作用的转速n n1 1(r/minr/min)及最高稳定空转转)及最高稳定空转转速速n n0 0maxmax(r/minr/min)。)。 稳定调速率稳定调速率2 2按下式计算:按下式

29、计算: 2 2= =(n n0max0max - n - n1 1)/ n/ nr r100%100%式中:式中:n nr r额定转速,额定转速,r/minr/min。5 5试验数据整理试验数据整理 绘制压燃机调速特性曲线(图绘制压燃机调速特性曲线(图2-72-7)。)。压压燃燃机机调调速速特特性性曲曲线线 七机械损失功率试验七机械损失功率试验1目的目的 评定发动机的机械损失功率和点燃机节气评定发动机的机械损失功率和点燃机节气门全开和全关的泵气损失的差异。门全开和全关的泵气损失的差异。2试验条件试验条件 发动机所带附件按表发动机所带附件按表2-12-1的规定。本试验应的规定。本试验应和总功率试

30、验一起进行,以便准确地计算发动机和总功率试验一起进行,以便准确地计算发动机的机械效率。的机械效率。3试验方法试验方法 油门全开,在额定转速下运行,按功率试验控油门全开,在额定转速下运行,按功率试验控制条件保持冷却液及机油温度,然后切断油路,使制条件保持冷却液及机油温度,然后切断油路,使管路中的剩余燃料烧尽,点燃机还需切断点火电源,管路中的剩余燃料烧尽,点燃机还需切断点火电源,用电力测功机拖动发动机。从额定转速起,逐步降用电力测功机拖动发动机。从额定转速起,逐步降低转速,直至最低工作转速,均匀地选定低转速,直至最低工作转速,均匀地选定8 8个以上的个以上的测量点。测量点。 点燃机在选定的转速下完

31、成油门全开工况测量点燃机在选定的转速下完成油门全开工况测量后,还需立即进行油门全关工况的测量。后,还需立即进行油门全关工况的测量。 试验应在发动机熄火后试验应在发动机熄火后3min3min以内完成。以内完成。4 4试验中需测量的参数试验中需测量的参数 进气状态、转速、机械损失扭矩、点燃机进气管真进气状态、转速、机械损失扭矩、点燃机进气管真空度或绝对压力、机油温度、机油牌号和黏度。空度或绝对压力、机油温度、机油牌号和黏度。5 5试验数据整理试验数据整理 绘制机械损失功率曲线(图绘制机械损失功率曲线(图2-82-8)。)。机机械械损损失失功功率率曲曲线线八各缸工作均匀性试验八各缸工作均匀性试验 (

32、1 1)为了提高发动机的燃料经济性,减少爆震)为了提高发动机的燃料经济性,减少爆震及排气污染,点燃机进行及排气污染,点燃机进行压缩压力压缩压力试验及各缸排试验及各缸排气中气中COCO测量;测量; (2 2)压燃机进行)压燃机进行单缸熄火单缸熄火功率试验。功率试验。(一)压缩压力试验(一)压缩压力试验1 1试验目的试验目的 评定点燃机各缸进气的分配均匀性。评定点燃机各缸进气的分配均匀性。2 2试验条件试验条件 试验前调整气门间隙。发动机所带附件按表试验前调整气门间隙。发动机所带附件按表2-2-1 1的规定。预热发动机到水冷机的冷却液的出口温的规定。预热发动机到水冷机的冷却液的出口温度控制在度控制

33、在361K361K5K5K(必要时可减少温度允差,风(必要时可减少温度允差,风冷机的指定点、散热片等温度按制造厂的规定)。冷机的指定点、散热片等温度按制造厂的规定)。机油温度控制在机油温度控制在368K368K5K5K(或按制造厂的规定,(或按制造厂的规定,必要时可减少温度允差)。气缸压力表的单向阀必要时可减少温度允差)。气缸压力表的单向阀应尽量靠近气缸。应尽量靠近气缸。3 3试验方法试验方法 切断燃料供给,将剩余燃料烧尽,再切断切断燃料供给,将剩余燃料烧尽,再切断点火电源,用电力测功机拖动发动机。油门全点火电源,用电力测功机拖动发动机。油门全开,仅拆下一个缸的火花塞,其他缸的火花塞开,仅拆下

34、一个缸的火花塞,其他缸的火花塞均装好,在额定转速下,测量该缸的最大压缩均装好,在额定转速下,测量该缸的最大压缩压力,然后再测量其他各缸。逐步降低转速,压力,然后再测量其他各缸。逐步降低转速,进行同样的测量,直至最低转速,适当分布进行同样的测量,直至最低转速,适当分布1010个以上的测量点。个以上的测量点。4 4试验中需测量的参数试验中需测量的参数 进气状态、转速及各缸实测气缸压缩压力进气状态、转速及各缸实测气缸压缩压力PcPc(kPakPa)。)。 校正气缸压缩压力校正气缸压缩压力PcoPco(kPakPa)按下式计算:)按下式计算: Pco =Pco =(100/P100/P)PcPcl00

35、l00式中:式中:PcPc实测气缸压缩压力,实测气缸压缩压力,kPakPa; P P进气总压,进气总压,kPakPa。5 5试验数据整理试验数据整理 绘制气缸压缩压力曲线(图绘制气缸压缩压力曲线(图2-102-10)。)。气气缸缸压压缩缩压压力力曲曲线线 (二)各缸排气中(二)各缸排气中COCO或空燃比测量试验或空燃比测量试验1 1目的目的 评定汽油机各缸混合气空燃比的均匀性。评定汽油机各缸混合气空燃比的均匀性。2 2试验条件试验条件 发动机所带附件按表发动机所带附件按表2-12-1的规定。预热发动的规定。预热发动机到水冷机的冷却液的出口温度控制在机到水冷机的冷却液的出口温度控制在361K36

36、1K5K5K(必要时可减少温度允差,风冷机的(必要时可减少温度允差,风冷机的指定点、散热片等温度按制造厂的规定)。机指定点、散热片等温度按制造厂的规定)。机油温度控制在油温度控制在368K368K5K5K(或按制造厂的规定,(或按制造厂的规定,必要时可减少温度允差)。试验中如有火花塞必要时可减少温度允差)。试验中如有火花塞炽热点火,可采用冷型火花塞。炽热点火,可采用冷型火花塞。 若发动机的相邻两缸共用一个排气道排气,则若发动机的相邻两缸共用一个排气道排气,则应在各缸排气阀座的座面上打孔(直径为应在各缸排气阀座的座面上打孔(直径为0.60.60.8 0.8 mmmm),分别引出各缸的排气。若发动

37、机的每个气缸),分别引出各缸的排气。若发动机的每个气缸均有一个排气道,则在排气阀座附近,用管子分别均有一个排气道,则在排气阀座附近,用管子分别取出各缸排气的样气。用不分光红外线分析法测定取出各缸排气的样气。用不分光红外线分析法测定COCO或空燃比。或空燃比。3 3试验方法试验方法 油门全开,从最低转速开始,测量各缸排气中的油门全开,从最低转速开始,测量各缸排气中的COCO或空燃比,逐步增加转速,进行同样测量,直至或空燃比,逐步增加转速,进行同样测量,直至额定转速,适当分布若干个测量点。额定转速,适当分布若干个测量点。4 4试验中需测量的参数试验中需测量的参数 进气状态、转速、各缸排气的进气状态

38、、转速、各缸排气的COCO或空燃比、扭矩、或空燃比、扭矩、燃料消耗量、汽油馏程及牌号。燃料消耗量、汽油馏程及牌号。5 5试验数据整理试验数据整理 绘制汽油机各缸混合气绘制汽油机各缸混合气COCO或空燃比均匀性曲线或空燃比均匀性曲线汽汽油油机机各各缸缸COCO排排放放均均匀匀性性曲曲线线 (三)压燃机单缸熄火功率试验(三)压燃机单缸熄火功率试验1 1试验目的试验目的 评定非增压压燃机的各缸评定非增压压燃机的各缸指示功率指示功率的均匀性。的均匀性。2 2试验条件试验条件 发动机所带附件按表发动机所带附件按表2-12-1的规定。试验条件控的规定。试验条件控制与功率试验相同。制与功率试验相同。3 3试

39、验方法试验方法 油门全开,在额定转速下,第油门全开,在额定转速下,第1 1缸断油熄火,缸断油熄火,调整测功机使转速恢复,进行测量;同样进行其他调整测功机使转速恢复,进行测量;同样进行其他各缸单独熄火和测量。各缸单独熄火和测量。4 4试验中需测量的参数试验中需测量的参数 进气状态、转速、扭矩及各缸熄火后的发动机进气状态、转速、扭矩及各缸熄火后的发动机扭矩。扭矩。5 5试验数据整理试验数据整理 按下式计算压燃机各缸指示功率按下式计算压燃机各缸指示功率不均匀率不均匀率ii P Pijij= = P Pe e - P - Pe-je-j式中:式中:P Pijij第第j j缸指示功率;缸指示功率; P

40、Pe e实测发动机有效功率;实测发动机有效功率; P Pe-je-j第第j j缸熄火后的发动机实测有效功率。缸熄火后的发动机实测有效功率。式中:式中:Pimax最大的单缸指示功率;最大的单缸指示功率;Pimin最小的单缸指示功率;最小的单缸指示功率;C发动机缸数。发动机缸数。九机油消耗量试验九机油消耗量试验1 1目的目的 评定发动机在规定工况下的机油消耗量。评定发动机在规定工况下的机油消耗量。2 2试验条件试验条件 发动机所带附件按表发动机所带附件按表2-12-1的规定。试验条件的规定。试验条件控制与功率试验相同。试验前检查发动机的密封控制与功率试验相同。试验前检查发动机的密封性,即不得漏油、

41、漏水。性,即不得漏油、漏水。3 3试验方法试验方法(1 1)试验的运行工况按表)试验的运行工况按表2-62-6。表表2-62-6 机油消耗量试验工况机油消耗量试验工况(2 2)机油消耗量测试方法)机油消耗量测试方法 本试验分为放油称重和连续称重方法,可任选本试验分为放油称重和连续称重方法,可任选其一。其一。1 1)放油称重法)放油称重法 加入新机油至发动机油标尺上限,起动后,尽加入新机油至发动机油标尺上限,起动后,尽快调到试验规定的工况,运转快调到试验规定的工况,运转1h1h,且机油温度稳定,且机油温度稳定后,停机;均匀转动曲轴,在后,停机;均匀转动曲轴,在1min1min以内顺转曲轴一以内顺

42、转曲轴一圈,再继续顺转至第圈,再继续顺转至第1 1缸上止点,在这缸上止点,在这1min1min终了时终了时在油底壳放油塞处开始放油,放油时间为在油底壳放油塞处开始放油,放油时间为15 min15 min。 称量放出的机油、容器及漏斗的总重称量放出的机油、容器及漏斗的总重W W1 1,将油,将油倒回发动机。再称量未能倒净的机油、容器及漏斗倒回发动机。再称量未能倒净的机油、容器及漏斗的总重的总重W W2 2,两次重量之差(,两次重量之差(W W1 1-W-W2 2 ),即为加入的),即为加入的机油量机油量WiWi。 起动发动机,迅速调到放油前的运行工况,开起动发动机,迅速调到放油前的运行工况,开始

43、试验,连续运行始试验,连续运行24h24h,停机;按上述方法转动曲,停机;按上述方法转动曲轴、放油、称重,得到试验后放出的机油、容器及轴、放油、称重,得到试验后放出的机油、容器及漏斗的总重漏斗的总重W W3 3,W W3 3与与W W2 2之差即为试验后放出的机油之差即为试验后放出的机油量量WoWo。 机油总消耗量机油总消耗量Go =Wi- WoGo =Wi- Wo 试验中发动机所漏出的机油,用一定重量的试验中发动机所漏出的机油,用一定重量的干棉纱及时擦净,棉纱重量的变化即为漏油量干棉纱及时擦净,棉纱重量的变化即为漏油量GoGo1 1。 发动机的窜油量发动机的窜油量: Go: GoP P=Go

44、- Go=Go- Go1 12 2)连续称重法)连续称重法 在油底壳侧面打开一个长方形的溢流孔,其长在油底壳侧面打开一个长方形的溢流孔,其长边处于水平,且边处于水平,且下沿下沿应位于油标尺的机油上限和下应位于油标尺的机油上限和下限的中间。在该沿的下方收集机油,送入机油计量限的中间。在该沿的下方收集机油,送入机油计量容器的油面以下。收集装置应焊在油底壳上。机油容器的油面以下。收集装置应焊在油底壳上。机油泵的进油管从容器中吸油,不得有空气窜入。该容泵的进油管从容器中吸油,不得有空气窜入。该容器放在磅秤上。可在容器中设置机油冷却器。所有器放在磅秤上。可在容器中设置机油冷却器。所有连接管道和装置不能影

45、响机油消耗量测量精度。连接管道和装置不能影响机油消耗量测量精度。 加足新机油,起动后,尽快调到试验规定的工加足新机油,起动后,尽快调到试验规定的工况,等机油温度及机油计量磅秤读数趋于稳定后,况,等机油温度及机油计量磅秤读数趋于稳定后,开始测量,连续运行开始测量,连续运行24h24h,每小时测量一次。计算,每小时测量一次。计算24h24h总的机油消耗量总的机油消耗量GoGo。 试验中发动机所漏出的机油,用一定重量的干试验中发动机所漏出的机油,用一定重量的干棉纱及时擦净,棉纱重量的变化即为漏油量棉纱及时擦净,棉纱重量的变化即为漏油量GoGo1 1。发动机的窜油量发动机的窜油量 GoGoP P=Go- Go=Go- Go1 1。4 4测量项目及数据整理测量项目及数据整理 机油消耗量试验中的燃油总消耗量机油消耗量试验中的燃油总消耗量 、机油总消耗机油总消耗GoGo、窜油量、漏油量、机油温度、点燃、窜油量、漏油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