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2《唐睢不辱使命》基础知识复习试卷_第1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2《唐睢不辱使命》基础知识复习试卷_第2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2《唐睢不辱使命》基础知识复习试卷_第3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2《唐睢不辱使命》基础知识复习试卷_第4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2《唐睢不辱使命》基础知识复习试卷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唐睢不辱使命基础知识复习卷时间:45分钟 满分:50分 命题:新建五中·张同平一、 据文学常识填空(一空一分,共10分)1、唐睢不辱使命选自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 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一本 的史书,是一部 体史书。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写得有声有色;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满;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所以它对后代的 著作有很大影响。战国策共 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

2、山十二策。2、唐睢不辱使命这篇文章记叙了 的一段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用诈骗手段并吞安陵。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目的就在于 。3、题目中的“唐睢”为人名。“不辱使命”,意思是 。“辱”是 之意。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一字一分,5分,扣完5分止)弗   雎 怫 跣 抢地 傀 祲 缟 挠 谕 悦 逆 流血 庸夫 三、解释下面加点词(10分,一词一分,扣完10分止)1、其许寡人 2、易安陵 3、以五百里 4、大王加惠 5、虽然 6、于先王 7、秦王不悦 8、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 9、谓唐睢

3、10、且秦灭韩亡魏11、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12、以君为长者 13、请广于君 14、逆寡人者 15、轻寡人与 16、非若是也 17、虽千里: 18、庸夫 19、天下缟素 20、以头抢地耳21、非士之怒也 22、岂直 23、怀怒未发 24、休祲降于天 25、徒以有先生也 26、秦王色挠 27、寡人谕矣 28、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四、对下列选文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交换B秦王怫然怒 怫然:盛怒的样子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感谢 解说:应为“道歉”五.下列句子中表达反问语气的一项是( )(2分)A. 公亦

4、尝闻天子之怒乎? B.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C.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D.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六、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解释。(3分)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仓鹰击于殿上3、岂直五百里哉 4.寡人谕也 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8分)1也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2、哉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技亦灵怪矣哉 3、乎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矣 与臣而将四矣 泯然众人矣 八、翻译下列句子,并写出加点词的古今义。(1

5、0分,一小题翻译一分,一加点词古今义一分)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译: 2、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译: 3、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译: 徒: 4、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译: 5、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译: 6、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译: 易: 7、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译: 虽然: 唐睢不辱使命基础知识复习卷时间:45分钟 满分:50分 命题:新建五中·张同平一、 据文学常识填空(一空一分,共10分)1、唐睢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一本以记言

6、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写得有声有色;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满;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所以它对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响。战国策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2、唐睢不辱使命这篇文章记叙了战国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用诈骗手段并吞安陵。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

7、悦的情况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目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之间的矛盾。3、题目中的“唐睢”为人名。“不辱使命”,意思是完成了出使的任务。“辱”是辱没、辜负之意。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一字一分,5分,扣完5分止)弗fú  雎j 怫fú 跣xin 抢qing地 傀gu 祲jìn 缟go挠náo 谕yù 悦yuè 逆nì 流血xi 庸夫yng三、解释下面加点词(10分,一词一分,扣完10分止)1、其许寡人(其:句中用加重语气的助词,无义;许:答应) 2、易安陵(交换) 3、以五百里(介词,用) 4、大王加惠(给予恩惠)

8、5、虽然(即使如此)6、于先王(介词,从) 7、秦王不悦(高兴)8、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因:因此;使:派遣;使:出使;于:到)9、谓唐睢(对说) 10、且秦灭韩亡魏(况且)11、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而:可是;以:介词,凭借;存:幸存)12、以君为长者(以:介词,把;为:看着)13、请广于君(扩充) 14、逆寡人者(逆:违背;者:的意愿) 15、轻寡人与(轻:轻视;与:吗) 16、非若是也(这样) 17、虽千里:(即使) 18、庸夫(平庸无能的人) 19、天下缟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20、以头抢地耳(撞) 21、非士之怒也(有才能有胆识的人)22、岂直:(难道) 23、怀怒未发(

9、心里的愤怒)24、休祲降于天(吉凶的征兆) 25、徒以有先生也(因为)26、秦王色挠(屈服) 27、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28、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公:先生;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义,助词四、对下列选文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2分)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交换B秦王怫然怒 怫然:盛怒的样子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感谢 解说:应为“道歉”五.下列句子中表达反问语气的一项是(C )(2分)A.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设问B.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陈述C.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反问D. 而安陵以五

10、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陈述六、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解释。(3分)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错措 注意2、仓鹰击于殿上 仓苍 青色3、岂直五百里哉 直只 仅仅4寡人谕也 谕喻 明白5.轻寡人与与欤 吗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8分)1也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呢 无疑问语气,这里有反问的意思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不译 判断语气2、哉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呢 疑问语气,这里表示反问 技亦灵怪矣哉 呀 感叹的语气3、乎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吗 疑问的语气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啊 感叹的语气4、矣 与臣而将四矣 了 陈述语气 泯然众人矣 了 陈述语气八、翻译下列句子,并写出加点词的古今义。(10分,一小题翻译一分,一加点词古今义一分)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译:平民发怒时,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2、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译:秦王吓得变了脸色,跪直身子向唐雎道歉。3、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译:我明白了:那韩国、魏国灭亡了,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徒:古义:只,仅仅 今义:徒弟,学生4、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译:安陵君于是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5、怀怒未发,休祲降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