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八年级上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km=m 1mm=m 1m=nm 1m=m 1m=n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4、特殊的测量方法: (1)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 (2)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
2、直法。 (3)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即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跑道滚动,记下轮子转过的圈数,可算出跑道的长度。 (4)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用刻度尺及三角板等组合起来测量)。 5、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1)“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2)“看”: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3)“放”: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紧贴物体且不歪斜,如果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量时,要从某一个清晰的整刻度开始。 (4)“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5)“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或者说成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6、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 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能够避免。 二、时间的测量: 1、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秒(S) ;其它单位:时(h) 分(min) 毫秒(ms)微秒(s) 纳秒(ns) 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1ms=s 1s=s 1ns=s 2、测量工具: 古代用日晷
4、、沙漏、滴漏等;现代用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秒表等。 三、科学探究的七个过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可以通过话筒转化成电信号,再通过示波器显示声音的波形图。声音可以用磁带或光盘保存下来。 3、“风声
5、、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且空气能传声。 4、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的最快,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填早或晚)0.29秒(当时空气15)。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6、 6、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等,测量方法是:测出从发出声音至接收到回声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所测距离S=vt/2。 7、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8、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由此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源的方位这就是双耳效应。二、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1、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管乐器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长空气柱产生的音调低。 2、物
7、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 3、人感受到的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4、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5、声音的品质叫做音色也叫音品,它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以及发声方式等因素有关。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6、使人愉悦,利于健康的声音叫乐音,响度、音调、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 三、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1、频率高于20000Hz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叫做次声波,它们是人听不见的声音。 2、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
8、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 3、使人感到厌烦,有害健康的声音叫噪声。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减弱噪声主要是从消声、吸声、隔声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4、可以利用声音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作为信息载体,可用于定位、勘察探测、诊断及超声盲人探路器等。超声波作为一种能量,可用于加工、碎石、清洗精密仪器等。第三章 光和眼睛 一、色彩的奥秘 1、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得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叫光的色散。
9、 2、色光的三基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绿光照到红衣服上,你看到的衣服颜色是黑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透过蓝玻璃板看白纸是蓝色的。 4、光是一种电磁波,除可见光外,还有红外线、紫外线属于看不见的光。 二、光的直线传播 1、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的物理模型,运用了建立理想物理模型的方法。 3、应用及现象举例: 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 4、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
10、5;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比玻璃中快,都比空气中的慢。 三、光的反射 1、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 过入射点与物体表面垂直的直线叫法线。法线平分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镜面反射:在平滑表面发生的反射现象。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
11、反射。 漫反射:在粗糙表面发生的反射现象。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平面镜的作用有成像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以用于汽车的观后镜,增大观察视野。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用于制作太阳灶等。 5、平面镜成像特点:成虚像,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即物、像相对镜面对称正立、等大、等远。) 6、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玻璃板、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
12、的大小。 7、平面镜的作图: 方法一:利用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作法如图甲所示,从发光点A向平面镜引一条垂线AO并延长,在延长线上截取AO=OA,则A就是发光点A的像。 方法二: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法如图乙所示,从发光点A分别向平面镜任意引两条入射光线AO1和AO2,再分别作出法线,然后利用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它们的反射光线O1B和O2C,再将它们分别反向延长后交于一点A,就是A点的像。 四、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13、在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靠近法线折射。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远离法线折射。(4)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增大。 3、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光沿直线进入,不会折射,此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都是零度。 4、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都比实际位置高 五、透镜 1、几个名词: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光心:(O)即透镜的中心,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焦
14、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 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折射后,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过与入射光线异侧的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折射后的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折射后,方向不变。(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与入射光线同侧的焦点。(3)入射光线的延长线如果过另一侧的焦点,经折射后的折射光线将平行于主光轴。 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称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称发散透镜。 六、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
15、先点燃蜡烛,后调整即让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烛焰在焦点以内;烛焰在焦点上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2、凸透镜成像规律小结:物距(u)像的正倒像的大小像的虚实像的位置应 用u2f倒立缩小实像透镜两侧照相机u=2f倒立等大实像透镜两侧 fu2f倒立放大实像透镜两侧幻灯机、投影仪u=f不成像uf正立放大虚像透镜同侧放大镜3.对规律的进一
16、步认识: (1)uf时,是物体成实像和虚象的分界点。 (2)当u2f时,是物体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3)当物体成实像时,若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反之依然。可以成实像时物距和像距的变化相反,物距和像的变化相反,像距和像的变化相同。 (4)物体成实像时,像是倒立的,且物、像在镜的两侧。成虚像时,像是正立的,且物、像在镜的一侧。 七、助视仪器 1、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相当于光屏来接受物体的像。人的眼睛是靠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焦距而获得清晰的像。 2、近视眼的产生
17、是由于晶状体太厚,它的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轴偏长而造成的。这样的眼睛应配戴凹透镜做的眼镜。 3、远视眼的产生是由于晶状体太薄,它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轴偏短而造成的。这样的眼睛应配戴凸透镜做的眼镜。 4、焦距为f的眼镜片的度数100/f,其中f的单位用米。 5、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成 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底片相当于光屏;为了控制曝光量,一是用光圈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二是用快门控制曝光的时间。 6、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镜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7、普通望远镜
18、与折射式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在经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用T表示,单位是开尔文。通常用摄氏温度,用t表示,单位是摄氏度()。摄氏温度中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两种温度的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或煤
19、油或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玻璃管外面均匀地刻有刻度。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4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0、60;5医用温度计也叫做体温计,内装液体是水银,比普通温度计多一个细弯管 ,使温度计离开人体后仍能表示人体的温度,所以体温计用前要把升上去的液体用力甩回到玻璃泡里,并消毒后再测人体温度。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35-42 , 分度值是0.1。 二、分子动理论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间隙, (2)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是有空隙的。 三、物态变化
21、 1熔化 (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需要吸热。(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种,晶体如:海波、冰、石墨、水晶、食盐、各种金属等,非晶体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等,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3)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晶体熔化的两个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2凝固 : (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凝固需要放热。 (2)凝固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3)凝固的两个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4)同
22、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5)晶体在凝固过程要放热,温度也不变;非晶体的凝固过程也要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3汽化: (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需要吸热。 (2)蒸发是指液体在任何温度下并且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4)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致冷作用。 (5)沸腾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沸腾的两个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沸点是指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7)
23、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4液化: (1)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需要放热。 (2)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3)判断液化时,一定要弄清是哪里的气体液化。如深秋夜晚的窗户玻璃温度很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凉玻璃后降温液化成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侧。 (4)真正的水蒸气是看不见的,看到的“白气”并不是气态的,而是液态的小水珠。 5升华和凝华: (1)升华的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2)凝华的定义:物
24、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6几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1)云是由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组成的。 (2)当云中的小冰晶和小水珠越聚越多时,就会下降,若下降时冰晶熔化成水珠,这就是雨;若下降时骤然遇到0冷空气,那么小水珠便会凝固成冰晶,在上升气流带动下,冰晶越结越大,下落时,就是冰雹。若下降时,冰晶没有完全熔化,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六角形的小薄片,这就是雪。 (3)夜晚或早晨,当地面的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了雾。如果液化后的小水珠附着在草木等一些物体上,这就是露。有时气温低于0,空气中的水蒸气便直接凝华成小冰粒附在草木等物体
25、上,这就是霜。 四、演练现场: 1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答: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化雪是熔化过程,熔化需要吸热,所以“雪后寒”。第五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 一、认识物质的一些属性 1、物质的磁性 (1)磁性:物体吸引铁、钴、镍的性质,叫做磁性. (2)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每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即南极和北极. (3)磁体的指向性:水平放置、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后,具有指南北的性质,如:指南针. (4)地磁体: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指南针能指南北就是因
26、为受到地磁的作用. 2、物质的导电性各种物体的导电性是不同的. (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如:各种金属、大地、人体、石墨、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如:塑料、橡胶、玻璃、木头、纯净水、油、气体等.(3)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做半导体.如:锗、硅和砷化物等. 导体和绝缘体都是电工材料,半导体材料可制成半导体元件广泛应用于一些电器设备中. 3、物质的导热性各种物体的导热性是不同的. (1)容易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一般导体也是热的良导体,如各种金属等.
27、(2)不容易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一般绝缘体也是热的不良导体,如纸、玻璃、空气、水等都是热的不良导体.液体中,除了水银以外,都不善于传热,气体比液体更不善于传热. 4、物质的硬度 (1)硬度:是用来表示物质的软硬程度.如:金刚石和橡皮泥. (2)比较硬度的方法:一可以用“相互较量”的方法,二可以用硬度机. (3)铅笔芯的硬度与导电性:硬度越大,导电性越差.从软到硬的排列顺序是6B 5B 4B 3B 2B B HB F H 2H 2H 3H 4H 5H 6H 7H 8H 9H. 二、测量物体的质量 1、物体的质量(1)概念:物体
28、所含物质的多少.如:塑料水桶和塑料矿泉水瓶所含的塑料不一样多. (2)质量是基本属性:它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 (3)质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是kg,换算关系: (4)质量的估算:一根眼睫毛的质量约1mg,30粒大米的质量约1g, 15个鸡蛋的质量约1kg;此外1水的质量就是1t,1c水的质量就是1g. 2、质量的测量 (1)测量工具:实验室中常用天平测质量;生活中还有杆秤、磅秤、台秤和电子秤等. (2)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地基买卖合同
- 委托咨询服务协议书
- 竞赛保密协议
- 北京物联网技术合同
- 2024公司股东合作合同(32篇)
- 旅行社劳动用工合同
- 私人养殖场租赁合同
- 工作解决方案探讨
- 离婚财产协议书览
- 合作协议医疗器械
- DB1509T 0025-2024 肉牛舍设计与建筑技术规范
- 上海室内装饰施工合同示范文本2024年
- 2024年山东日照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卷试题真题(精校打印版)
- 房地产 -中建科工五大类型项目成本指标库
- DB63T 2357-2024 危化品常压储罐安全管理规范
- 2024-2025学年初中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七年级上册苏科版(2023)教学设计合集
- 合同工期延期补充协议书
- 2024小红书保健品行业营销通案
- 未来网络支撑下的数字身份体系:产业和技术发展趋势(2024年)定稿版本
- 新《卷烟营销》理论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
- 中考英语688高频词大纲词频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