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有机结合(交)_第1页
语文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有机结合(交)_第2页
语文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有机结合(交)_第3页
语文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有机结合(交)_第4页
语文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有机结合(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有机结合 负责人:郑佩如、郑晓华、郑英华五、研究内容及方法(一)研究内容(含子课题设计)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它是以科学研究为主的课题研究活动;它不是接受性学习,而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它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成为我国基础教育

2、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这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一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并强调“这目标比其他所有目标都重要。”开发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二十一世纪的语文教育,在创新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作为母语,一方面是人们交际的工具,另一方面又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是我国丰富的人文精神的组成部分。它关系着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增强,关系着民族兴衰的命运。江总书记曾反复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面对新世

3、纪的挑战,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创新人才能,培养创新能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实践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有效的研究性学习,努力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转变语文课堂学习方式,从而引导学生在问题情景中积极主动地大胆质疑;在与他人协作学习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在得出结论后进行客观的交流评价,是促进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协调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使研究性学习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使语文教学真正从“以知识为核心”转变为“以探究能力为核心”,从“以教师为本位”的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从“模式教学”的观念转变为“开放教学”的观念,是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的具体体现。、着眼新课

4、标的精神,凭借教材,切合学生实际,以课内为主,落实探究目标,这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本课题将充分吸收其它课题研究的精华,从不同的层面,对高中语文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进行思考、探索,并就课堂的研究性学习如何进行开发、运用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课堂实践,尽可能地使课题研究的成果有可行性、可操作、出绩效。2、我们把本课题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如何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为学生能在课堂上不断思索探究创造良好的条件;如何构建一种开放、和谐、愉快的,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真正凸现的新型的学习环境。其具体内容设置如下:1)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现实的教育状态不容乐观,它是一种接受教育。教育的功能仅仅停留

5、在承传人类已有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多的体现在习得和模仿那些被证明为唯一正确的答案和最好的处理方式,并将这些答案与方式运用于日后的生活。它更多地是单一、封闭的思维方式,追求知识存储的量。学生只是知识信息的接受器,处在一种被动接受的学习地位上,重复和再现所学知识和技能。而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变成一个不确定的变化的世界,它要求人们用一种开放的、多元的、主动的思维方式来应对这一变幻的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中心,全方位地进行研究性学习。事实证明,必须改变旧的学习模式和培养人才的模式努力适应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需要。 国力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说到底就是教育的竞争。为了生

6、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迎接挑战,快步赶上。 要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必须立足课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开拓语文教学的研究性空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的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一个创造型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主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应对大量的信息,教师更多的是一个“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教师应该是“指挥”,与学生共同奏出优美的旋律;教师应该是“配角”,把学生衬托得光彩照人;教师应该是“热线”,让学生永远感到鲜活与新颖;教师应该是“导游”,引导学生探幽发微,欣赏险峰的无限风光其次,要求我们老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学生,

7、我会对什么感兴趣?我会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我会喜欢听什么样的课?做老师最忌讳的就是以老师的身份压学生,那样做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多想想他们的喜怒哀乐。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将会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方案预设时在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设置上,要给予一定的弹性,在教学内容设计中预计学生探究的需要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是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我们准备将研究性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上。传统的语文教学有规定的教材,规定的教参,教师照本宣科的居多。而在我们的研究课题这里,课程不再是由专家事先设计完成的特定

8、知识体系的载体,而成为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发展过程和共同完成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与发展的过程,其主要特点是开放性、问题性、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在选定了主题以后,教师可以支持并鼓励学生不平凡的想法和思考,因为学生都是朝着老师鼓励的方向发展的。教师可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鼓励学生的多元表达。事实上,个体只有在自由、宽松、愉快的氛围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才能使思维敏捷、流畅。2)学生主体与教师引领相结合,构建开放的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国家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应当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堂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

9、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秩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研究性学习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在研究中会涌现不少富有创见的思想,学生用创新的精神去学习,探索成了学生最大的乐趣。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主要的是通过改变学习方式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空间。新时代的师生关系已被注入了新的内涵: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研究性学习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鲜明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扬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我们要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作为老师,要放下架子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去,在

10、这样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也一样是学习者,是合作者,是学生的知己和朋友,是新知识生成者。他也要和学生一道参加讨论,一道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决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师生之间是一种对话,是一种平等自由,宽容鼓励与帮助的关系。另外,教室再也不是静止不动的,座位再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应该是“一条任意流淌的河流”,学生可以下位讨论,可以自由组合,可以争执不休,可以各抒己见,给每一个学生以平等发言的机会,在彼此的相互讨论碰撞中去发现真理。在这里任何预先设定的程序都将被打破,只有情境化的生活存在。在这里,没有问答“仪式”,只有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交融,在这里,封闭的思绪被开启,囚禁的情愫被放飞。研究性学习的始

11、迄点,是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整个学习的展开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由主体作用逐渐向隐蔽发展,而学生由客体作用逐渐向主体演变。最后教师“教”的作用减少而学生“习” 的作用加强。然而正是趋于隐蔽的教师指导,引导出学生的主动学习。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是摒弃置学生于依附地位的被动式接受学习,转而构建于平等、双向中共同参与的开放式研究性学习。应当注意的是,自主研究并不是一种无序、盲目行为,学生由于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生活阅历的局限,需要借助于教师的引领、参与与调度。唱戏的是学生,搭建舞台、导演制作的仍然是教师。教无定法。无论怎样变化,强调学生的

12、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通过隐性的指导,使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发展,无疑是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根本。而研究性学习环境的构建,也就在强调学生主体与教师引领相结合中展开。在实施的过程中,教材只是一种凭借,关键的还是教师。因此,教师必须要有探究意识,把探究作为一项长期性的教学任务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逐渐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研究性语文教学,教师应努力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质疑,允许学生存异,启发学生求异,鼓励学生写创新型作文,关注学生语文实践,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氛围中感受语文的曼妙,以此来呈现语文教学的多

13、元化、个性化、自主性、体验性的特征。具体要如何创建自主探索的学习氛围呢?首先,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探索与创造之中。其次,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探索学习的潜能,激励学生探索学习。第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思维。建立师生间、学生间的密切合作关系,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合作。第四,教师的教法要多样化,不独占整节课的活动,尽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体现在学生与课程文本资料之间互动的过程之中;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研究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研究就是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并利用资料来分

14、析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就成为资料的提供者、研究的指导者和学习的帮助者。3)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构建以培养问题意识为目标的研究性课堂教学时,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研究性课堂教学注重让学生在亲历运用知识、获得理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情感,激发科学探究的欲望。现代阐述大师伽达默尔说:“体验概念对确定艺术的立足点来说,就成了决定性的东西,由此,艺术创作就被理解为生命之完美的象征性再现,每一种体验似乎正走向这种再现,因此艺术作品本身就被表明为审美经历的对象,便得出了

15、一个美学结论:所谓的体验艺术是真正的艺术。”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科学上的实验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学贵有疑,有疑才有变通,有变通才能有创造。” 开展研究性学习第一要素是发现,发现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问题或有价值的问题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当然这些问题可以是教师提出的,也可以是学生发现的,可以是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也可以是社会生活中碰到的。对发现的理解还有另外层含义,即在对问题的探索中获取新的体验、新的认识,是个体自身在全新内容或领域的独特领悟。在学习中,鼓励学生在新课之前调

16、查探究,新课伊始大胆猜想,精读时质疑问难,课后继续拓展研究,这都有效地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内驱力,培养了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乃是一种自主精神,一种怀疑心态,一种探索意识。注意,有时学生的探究、体验不一定能快速找到正确答案,有些自以为正确的结论,有可能全盘错误。所以这时需要指导学生有求真唯实的勇气,指导学生在探究学习时,应遵循三个原则:质疑原则;探究原则;求实原则。而这种科学的态度,正是学生孕育创新的摇篮。4)学生探索学习成果的交流平台的创建。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

17、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主要作用”。由于语文课程特定的社会地位和基本特点,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天空。当然,也只有通过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才能真正培养起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叶圣陶先生把“不教”作为课堂教学的终端目标,正是研究性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中的体现。指导学生把课堂研究与亲身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指导,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有效途径。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如何延伸我们的课堂,充分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是我们研究

18、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社会调查报告评比、校园记者选拔等等都将成为学生学习成果展示的舞台,通过这一项项的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让学生通过综合性的思考,充分发挥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的作用,通过实践,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自主性决定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学生的个体力量往往难以独立解决已经产生的问题,这就需要个体参与到集体的学习活动中去,通过“全体成员的参与和与他人合作”,形成“对问题的共同理解”。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有资讯的需求,同时也有伙伴的需求。有了伙伴,特别是“志同道合”的伙伴,才可能在对话中深入

19、思考。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学会研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今后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它更侧重过程。因此,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我们不仅要强调获取知识的本身,更要强调获得知识的方法,重视学生质疑问难的过程,重视与他人的交流和协作的过程,重视探讨、解决问题的过程,重视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二)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以行动研究法、实验法、个案分析法为主,调查法、统计分析法为辅。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分别到有关学校进行调查,同时结合问卷、听课、评课、研究课、个案分析来进行。1、行动研究法所谓行动研究法,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创造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行

20、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途径,起源于美国。其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前两步是实践阶段,与正常工作任务一致,后两步是反思阶段,对实践的结果进行观测,看任务完成得如何,然后寻找得失原因,制定出对策,以便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使日常工作,改革,科研同步运作,教师又可以自行操作。因此,我们以平时的课堂实践为基础,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去发现规律、找寻思路。研究成果以切近课堂实践为目的,要切实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法的行为目的。2、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是指通过谈话、问卷、开调查会、深入实际等方式获得第一手口头的或书面的感性材料,进而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获得某些规律性、结论性知识的方法。本课题研究的问题,需要对学生在开展实验前后及其各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意愿、态度、能力等进行分析和研究。因此,必须依靠平时收集表现学生情况变化的数据或资料用观察法加以记录研究。本课题会以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