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讲座教师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白玉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副教授)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目标:作为教师这一职业,承担着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本课基于对教师的高度认同、理解、尊敬以及关爱,旨在通过轻松活泼的方式,引导教师全面正确地理解压力的存在及其影响,更多感受生活中美好的积极的一面,学会有效应对和管理压力,做情绪和生活的主人,成为快乐健康幸福的教师。课程首先从活动导入,创设一种体验的感受的氛围,吸引听众的关注和兴趣,然后解读分析压力概念及压力影响,第三部分学会有效应对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是全课学习理解的重点。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请你评估一下你近一周来的感受。下面是一些表情各异的
2、人脸,每幅画下面有一个字母。哪幅人脸最接近于你对生活的总体感受?请在相应的字母上打“”。二、压力及其影响1压力概念任何能够扰乱人们心理、生理健康状态,使人们产生异常行为的干扰都可以称之为压力。(压力源)压力是一种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紧张、焦虑感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应激反应状态。(压力反应)2压力源分析“人生如蓬,八面受风”,压力来源于生活、工作的很多方面:机构不健全的制度,对工作很多制约;不合理的要求与不适当的待遇;工作的单调重复;个人付出很多,但未得到相应回馈;同事之间的不和谐与冲突;太多的工作,缺少休闲娱乐;缺乏职位提升或进修学习机会;来自婚姻,疾病,经济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等等。3
3、压力的不良后果(1)心理方面焦虑、紧张,无聊,沮丧,孤独,消极悲观,会变得容易生气、爱抱怨,消沉、郁闷、担忧、惧怕,观察力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创造力下降,思维混乱,自信心不足,冷漠、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拒绝或疏远感情。(2)生理方面手心冒汗、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口干,胸闷,心率不齐,坐立不安;在压力的持续作用下,人会得各种慢性疾病或者重大疾病。比如:头痛,背痛,疲劳;虚弱无力,消化不良,恶心,肌肉痉挛,头晕,身体超重;重大疾病冠心病,高血压,溃疡,中风,寿命缩短,过劳死。(3)思想与行为方面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思维迟滞,易忘;难以做判断和决定。行为:拖延和避免工作;食量下降或过度进
4、食;睡眠失调;冒险行为增加,如不计后果的驾车和赌博;与家庭和朋友的关系恶化;酒精、烟草和药物的使用增加。(4)人际关系方面人际方面:团体空气紧张,人人自卫,相互防御,人际冲加剧,彼此容易伤害等。组织方面:组织目标受损,生产效率下降;员工医疗费用上升;意外事故加剧;各种保险费猛增等。(5)亚健康 传统医学的视角:我们通常说患了疾病,但在古代“疾”与“病”含义不同。“疾”是指不易觉察的小病(疾),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发展到可见的程度,便称为“病”。这种患疾的状态,现代科学叫“亚健康”或“第三状态”,在中医学中称“未病”。 现代医学的视角: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亚即次
5、等之意),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离(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是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生理机能低下的状态,亚健康状态也是很多疾病的前期症兆,如肝炎、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等。亚健康人群普遍存在六高一低,即高负荷(心理和体力)、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体重、免疫功能低。【测试您是否处于亚健康状态】(1)早上起床时,常有较多的头发掉落。(2)感到情绪有些抑郁,会对着窗外发呆。(3)昨天想好的事,今天怎么也记不起来了,而且近些天来,经常出现这种情况。(4)害怕工作,觉得工作令人厌倦。(5)不想和人交往,有自闭症趋势。(6)做事效
6、率下降,周围人已对你不满。(7)干活一小时后,身体倦怠,胸闷气短。(8)情绪始终无法高涨。最令人不解的是,无名的火气很大,但又没有精力发作。(9)一日三餐,进餐甚少,排除天气因素,即使口味非常适合自己的菜,近来也经常味同嚼蜡。(10)不想外出,外出不长时间就想回家,想躺在床上休息片刻。(11)对城市的污染、噪声非常敏感,比常人更渴望清幽、宁静的山水,休息身心。(12)不再像以前那样热衷于朋友的聚会,有种强打精神、勉强应酬的感觉。(13)晚上经常睡不着觉,即使睡着了,又老是在做梦的状态中,睡眠质量很糟糕。(14)体重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早上起来,发现眼眶深陷,下巴突出。(15)感觉免疫力在下降,春
7、、秋季流感一来,自己首当其冲,难逃“流”运。(16)性能力明显下降。以上题目,或答“是”或答“否”,答“是”越多,说明你的健康状况越差,回答“是”大于等于3个,基本就可以判定处于亚健康状态。4压力的认识误区(1)所有压力都是坏事;(2)压力越少,越好;(3)压力管理的目标是消除压力。5压力管理的目标(1)将过度压力转化为适度压力。(2)把压力化为动力。学会应对压力是变革时代人们的基本生存技巧,压力管理不是要消除压力而是学会如何避免它对我们的伤害,以及如何把消极的压力转化为积极的压力(动力)。三、积极应对压力,提升心理健康健康的人不是没有问题的人,而是能够恰当地应对问题的人。要心理健康,需要净化
8、自己的心灵。净化自己的心灵的方法。第一,要提高道德愉快体验。觉得帮助别人是功德无量的事,觉得帮助别人是一种享受,这样就会幸福。第二,不要过于批评自己的错误,人总有犯错误的时候,要对别人和自己都宽容。第三,享受无功利过程的快乐,要重过程,不要只看结果。人的幸福和痛苦是由两个不同的脑区控制的,它们是相互独立,没有必然联系的。幸福是需要学习的,而痛苦却是人的一种本能。很多人以为快乐就是幸福,其实不然。快乐和幸福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对于快乐而言,外部刺激是占主动的,而人是被动的。比如说,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人就会感到快乐。快乐还要求刺激有变化,如果同一种刺激过久,人也会厌恶。比如让一个人过奢华的生活,也
9、许最开始他是快乐的,但是等过一些时日他习惯了,就不会再快乐了,而且人的快乐是会随着外部刺激的消失而消失的。而幸福是一种精神,是越多越好的。幸福感的核心正是满足感,幸福是对自己生活的总体满意感,是稳定和长久的。幸福是一种乐观的、积极的人生信念。它是稳定的人格特质。幸福是指做了正确的事情,实现了自我的潜能,维系了良好的关系网,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幸福是忙于做事情的过程,而不仅是有利的结果。1对自我的积极技巧一:无条件地接纳自我:我在故我好所谓接纳自我,就是不讨厌自己,客观地认识、对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对自己提出苛刻、过分的要求,能够原谅自己的失误、过失。接纳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并不等于纵容自己的缺陷和
10、不足,接纳自我与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与超越自我是联系在一起的。技巧二:提高愉快体验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乐观的人是主观的人,是戴着玫瑰色的眼镜看世界。要学会和善于享受无功利型的快乐,有些时间就是用来浪费的。技巧三:学会遗忘两个遗忘的法则:有利于幸福感和问题的解决。两个遗忘的方法:想好事,推迟想的时间。技巧四:多使用积极的语言消极的语言 我从来就没有过好记性 一遇到重要的事情,我总是紧张 我不擅长体育活动 我动手能力差,所有动手的事情别来找我积极的语言 我上次考试时英语单词没有记好 前天大会发言,我表现紧张 我的羽毛球打得不好 我画画儿画不来(理性情绪治疗法(ELLIS,1964)认为,人的困扰,不
11、是由于客观存在的事物本身,而是由于个人对事物的观念而产生的。艾利斯当时列出十二项非理性信念,之后陆续增加到五十多项。总结来讲,这些非理念信念背后,主要有三个想法:“我一定要做得很好”“别人一定要公平地对待我”“我的人生一定要顺利”)技巧五:运用语言调整心态这个问题我解决不了-我要找出一个解决办法。我不要再被人欺负-我要别人尊重我。我没有办法-我要试着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没有可能-我要找出一个突破的方法。“正面词语”帮助我们运用词语去改变思想,从而使自己在人生里有更积极和进取的态度,遇事时更快找出解决办法,逃出困境。2对他人的积极(1)尊重别人,放弃控制别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
12、渴望被肯定。”-你只能控制你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你可以强行控制别人的行为,但控制不了别人思想。尊重(RESPECT)意味着:A、积极关注与接纳。B、接纳对方的不完全,有所欠缺。C、没有批评、嘲笑、贬抑。D、对对方有信任,认为他是有价值的。不是 hat he (she) is?而是 ho he (she) is?人性中最深切的渴望,就是渴望被人肯定。-一位著名心理学家如是说(2)同感的理解和表达所谓同感(Eympathy),就是在人际沟通中,有能力正确地了解对方的感受,和那些感受包涵的意义,同时还可以将这种体验向对方传达。“同感”不是“同意”(Agree)“同感”不是“同情”(Sympathy)角
13、色扮演和对话练习一:当事人:本来就没钱,钱包还被小偷偷走了,我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A、“如果我是你,我也会很难过的,不过伤心也没用了,破财免灾,以后注意就是了”。B、“谁让你不小心点?现在治安这么乱,全怪你。”C、“唉!不就是丢点钱吗?至于那么伤心吗?你也把钱看得太重了。”D、“这种事太常见了,上次我丢的还比你多呢,没什么大不了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角色扮演和对话练习二:当事人:我觉得人生很空虚,我常常在想,每天辛苦奔波是为了什么?A:我很奇怪你产生这样消极的情绪,你正当壮年,妻子贤慧,孩子聪明,你该知足了。B: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入九,关键在于你处理事情的态度,如果你每天告诉自己很空虚,你可
14、能真的就会越来越空虚难受的。C:每个人如果要生活,就必定得工作。你埋怨什么?事实上你的工作不算太辛苦,想想那些民工吧,你就会觉得自己多么幸运了。D:想不到你年纪轻轻,思想竟然如此悲观,真是太不应该了。E:你觉得人生很没意思,很无聊,你想去寻找和发现生命的意义。(3)建设性的拒绝或批评批评或纠正别人,须牢记两个前提:1目的是帮助别人改变其观点、方法、言论或行动,而不是激怒、压倒、打击对方。2充分注意对方的情感、自尊的承受力,不伤对方的感情,不伤别人的自尊。明智而有效的批评:(1)从赞扬和友善入手(2)注意场合(3)措辞客观准确婉转(4)用“建议”替代“命令”以我主语的表达方式:如果想让别人认识到
15、自己的行为不恰当,又避免造成冲突,可使用我为主语的表达方式。例:以你为主语的信息你总是迟到,屡教不改。你给我从窗户上下来。又是你,又不按时完成作业。以我为主语的信息你总是迟到会影响你学习成绩的,我为你感到难过。看到你爬上窗户,我感觉很危险,我很担心你受伤。你作业落下这么多,我担心你成绩下降,考不上好学校。以我为主语的表达,会激发学生天性中向上的一面及其合作精神,教师这么说话时,只需要为自己情绪负责,学生就会担心自己的行为。在此,重要是真诚的语调和关心。3指向做事的积极(1)做一个乐观的人乐观的三个解释形态:失败的永久和暂时性失败的普遍性和个别性失败的个人归因与外部归因技巧一:将困境置于时间中
16、我不具备这个能力VS到目前为止,我还不具备这个能力。我要努力具备这个能力,如果我具备了这个能力,我就能把事情办好。 我办不成这件事情VS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把事情办好,但这不意味着将来办不成。我要分析原因,努力工作,争取将来把事情办成。技巧二:积极的因果关系代替消极的因果关系 消极的因果关系 领导偏心,所以我工作不顺心。 因为考试成绩不好,所以别人看不起我,我很郁闷。 因为他拒绝了我,所以我很绝望。 因为他们说我坏话,所以,我想报复他们。 因为父母经常批评我,所以我很自卑。 积极的因果关系 领导批评我,所以我要更加努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他的印象。才是证明我有抗拒压力的能力。 因为考试不好,所
17、以我要更加努力学习,因为只有这样我才有升学机会,挽回自尊。 他拒绝我,所以我要更加努力,把工作做好,做出样子,我要更加自信和可爱,赢得异性的爱慕。 他们说我坏话,所以我要更加快乐和自信,只有这样才能不让他们达到贬低我的目的,才是保持独立见解。 父母经常批评我,所以我今天才能成为一个有出息的能吃苦的人,一个自强的人。因为批评使人改正不足,进步更快。(2)做一个现实投入的人两种做事的姿态:一种是投入现实,做出行为。一种只想不做,害怕失败,效率低下。技巧:问题解决取代问题剖析-剖析式的语言 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 我存在哪些不足和责任? 这个问题多久了,我怎么没发现它? 是哪些
18、因素导致了问题,我存在什么过失? 我为什么这样痛苦? 我为什么这样不走运,命运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平? -特点是向后看,反省式的。问题解决式的语言 我有什么弥补损失的方案? 最快的解决方法什么时候可以出现? 事情解决后,我有什么收获? 什么人、什么事有助于解决问题? 为了解决问题,我现在可以做什么? 我如何想和如何做,对自己最有利,最有利于解决问题。 特点:指向现实和未来的。(3)做一个灵活的人用“我希望”替代“我一定”“我必须”:充分的选择与刻板的选择我希望你评上职称,但我希望你遵守纪律,但我希望你对我态度好,但技巧一:管理需要 需要也需要管理,避免志在必得; 既要着魔也不要着魔; 相信努力也
19、相信运气。技巧二:非惊呼 用“很糟糕,但没有全完了”,代替“完了,全完了”。技巧三:用可忍受替代不可忍受,与烦恼相处小结XD*S=EX=年龄D=生命中的匮乏S=压力E=出现问题XH*S=WX=年龄H=健康的价值和方式S=压力W=情感财富和经济财富就在今天,我要开始工作。就在今天,我要让心休息。就在今天,我要拟订目标和计划。就在今天,我要克服恐惧忧虑。就在今天,我要让每一天过得愉快。就在今天,我要让人喜欢。就在今天,我要锻炼好身体。就在今天,我要让他(她)幸福。就在今天,我要健全心理。何谓语文素养?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蔡可(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院 副教授) 汪锋 (北京大学中文系 副教授)
20、 靳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 “语文素养”是课标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所谓“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过去语文课一般只讲语文能力,比如“听说读写能力”,现在提出“语文素养”,涵盖面大一些,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又不止是技能性的要求,还有整体素质的要求。就是说,语文课程在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必然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同时让语文教育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
21、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优势。 这一切都特别考虑不是附加的,不是一加一,更不是穿鞋戴帽,而是真正的有机结合,自然而然展开的。比如小学生识字写字,既是一种能力训练,又是文化熏陶,还是一种习惯、修养的生成,特别是培养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所以“语文素养”这个概念,代表一种新的更阔大的教育视野。 有人对语文素养的提法可能不太认同,认为还是“双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比较清晰,认为提语文素养忽视了“双基”,其实,语文素养包括了“双基”。仅提“双基”还不够,而且“双基”也必须根据时代的要求重构。因此,语文素养不仅是在“双基”基础上的丰富与发展,而且包括了对“双基”的
22、重构。 要特别说说“训练”,这是一线教师比较关注的。课标倡导的是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所以不再把“训练”作为唯一的教学实施方式,也不再作为语文课程的核心概念。但这不等于排斥训练,语文学习肯定还是要有必要的训练的。在课标的表述中,“训练”这个词没有频繁出现,往往被包含在新的“语文素养养成”的课程模型中。 老师们阅读语文课标,要特别关注一些关键词和新的提法,里边包含新的教育理念,应当作为学习的要点。这里略举几种:一是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23、、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三是重视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注重积累、感悟、实践和综合学习,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四是遵循语文教育规律,体现学科目标和内容的循序渐进;五是合理地设计课程目标和内容,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如何把握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目标的界定? 蔡可 ( 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 副教授 ) 靳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 把握语文课程目标有 2 个关键:了解语文课程目标设计的思路、认识语文课程总目标各项的指向。 其一,了解语文课程目标设计的思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前言课程设计思路”中,说明了语文
24、课程目标设计的思路: 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 1 2 年级、 3 4 年级、 5 6 年级、 7 9 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以上设计思路告诉我们:各个学段目标与内容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
25、标。类推之,各个单元、各节课目标与内容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学段目标与内容。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学段目标与内容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五领域的语文实践中提出。 其二,认识语文课程总目标各项的指向。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设计了 10 项课程目标: 1.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
26、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 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 3500 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 240 篇(段)。
27、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400 万字以上。 8.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 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 10 项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总目标。语文课程总目标的设计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生的生活世界、语文世界、自我世界之间具有关联性和整体性,语文课程总目标体现着这种关联性和整体性。语文 10 项课程总目标中, 1-5 项直接指向学生的生活世界,是语文学习的总体目标,
28、从总体上明确语文课程的目标要求; 6-10 项指向学生的语文世界,分别指向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习的总体目标在语文教学各领域的体现,分别明确语文课程在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各领域的目标要求。语文 10 项课程总目标均指向学生的自我世界,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三级课程对教师意味着什么?如何用我们的经验去丰富国家课程的实施? 蔡可 ( 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 副教授 ) 靳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 新课程倡导三级课程管理: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目的: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
29、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国家一级课程管理的职能部门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最高机构教育部。它的主要职能是制定国家基础教育培养目标、课程计划框架和课程标准等宏观的政策,并指导和监控地方、学校贯彻执行国家课程政策。国家对于课程的控制,从国家课程到地方课程,再到校本课程,逐步减少,课程管理权力的重心一步步下移。 地方一级课程管理的职能部门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它们在课程方面的主要权利和责任是:贯彻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按照地方的实际情况与发展需要,为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制定具体方案,开发地方课程,指导学校合理地实施地方制定的课程计划。 学校课程管理包括两层基本含义,一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二
30、是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 国家课程: 2011 年底,修订后的课程标准颁布,这是课改进入深化阶段的一个标志。课标不同于以往大纲,它是指导性文件,面向全国,在教学的安排上不可能做很具体、统一、硬性的规定,只要正确领会新的教学理念,了解国家对这门课有哪些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这些要求在各个学段如何体现也就可以了,教无定法。课标修订组组长温儒敏教授曾经说,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方法,每个老师都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做创造性的发挥;雷实教授也说,全国一个课标不够,甚至可以多个课标,其实都是鼓励老师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校本课程:这里举一个例子,山东的一个学校做单元整体教学,把语文课分为“教科书”“整本书”“语文实践
31、活动”三个部分,三部分统一在一个整体中,体现了不同的功能。“教科书教学”让学生能够学习和使用规范的语言;“读整本书”给学生更大的语言空间,学习鲜活的语言,拓展视野,陶冶情操;“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在一次次活动中,习得语言,发展语言,提升语文素养。还有上海大同中学,发现教材中的文言文已经解决不了他们的教学需要,索性对文言文进行重新编选。这里并不是说让大家拿到教材就要改变它,而是说,要具备课程意识,拿到教材之后,要多动脑筋,去思考怎样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 什么是合适的教学策略? 蔡可 ( 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 副教授 ) 靳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 语文课程标
32、准规定:“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在组织、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活动时,教师设计学习过程、展示学习方法,也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到符合他们实际的教学策略,而不能自己怎么读就怎么教。毕竟师生此时的知识、经验积累是不同的,能力的高下是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也是不同的,教师自己的阅读习惯、方法等并不一定适合学生。合适的教学策略就是要尽力创设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情境,使他们能够按照自身的发展过程获得进步。 根据初中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语文教学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随着青
33、春期的到来,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他们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喜欢独立地寻求事物现象的原因和规律,为此,他们喜欢争论、探讨、追问。但由于还不成熟,所以他们又容易固执和偏激。教师一方面要鼓励他们敢于创新;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引导,耐心教育,克服他们独立思考中可能发生的偏向。 二、在初中阶段,随着学生知识经验的不断增长,抽象思维开始占主要地位。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如对事物因果关系的理解、对作品中人物的理解、对矛盾关系的理解等方面,最初只停留在表面现象和具体情节的叙述上,后来能逐渐摆脱事物的具体情节去理解事物的本质 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学会透过人物的具体活动,分析人物的行为动机。 但是初
34、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的,即在他们的抽象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不能抛开具体的形象,陷入纯粹的逻辑推理。 三、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对世界很敏锐;与成人相比保守性较少,他们的思维活跃,在许多方面都有创新的见解。教师要善于保护和利用这种好奇心、想象力,使学生有学习的动力与创造性。 四、学生开始有了获得自尊的需要,他们更倾向于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而且此时他们仍不能确切地评价和认识自己的智力潜能和性格特征,很难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而恰当的估价,会凭借一时的感觉对自己轻下结论。几次甚至一次偶然的成功,就可以使他们认为自己是
35、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因而沾沾自喜;几次偶然的失利,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无能透顶而极度自卑。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切勿让他们陷在挫败感当中,从而产生放弃和敌对心态。 五、初中阶段的学生渐渐产生较强的参与感和表现欲,致使兴趣明显出现了“赶时髦”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巧妙利用一些学生热衷的流行材料(如影视作品、流行歌曲、网络信息等),加以引导,将会大大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为什么要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它与以前的学习方式矛盾吗? 蔡可(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 副教授) 汪锋 (北京大学中文系 副教授) 靳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 语文课程积极倡导自主、
36、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前言课程基本理念 ”中提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步推进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学校通过探索教学方式的变革, 师生已经开始感受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所带来的愉悦;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由于有些地方在推进改革时盲目跟从,以树典型、搞运动的方式大面
37、积复制别人的做法,一些经验来不及消化、内化,导致一些老师不能清楚认识 这种学习方式的要求,教学时“形似而神不是”。 一、了解“自主、合作、探究”的内涵 自主学习以学生作为主体 ,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立、自为、自律。其中,自立是自主学习的基础,自为是自主学习的实质,自律是自主学习的保证。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自主学习的自立、自为、自律具体表现为:学生参与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参与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生自己发现、认识、解决问题,发展思维,掌握方法,养成习惯; 有自己的情感投入和体验,并以之激发自己学语文、用语文;自己能在语文实践中及时反思并调整学习活动。 合作学习是学生为了
38、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合作学习要求明确共同的任务,要求学生积极承担个人责任;要求师生间、学生间相互支持和配合,能够有效沟通、相互联系、相互信任和协作;要求师生能够共同评估学习活动,寻求改善的途径。合作学习要求充分挖掘利用同伴这一重要学习资源,在合作学习中提高自己,自己在合作学习中也努力让他人得到提高。合作学习还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合作的学习方式,更要培养合作的生活态度。 探究学习着重探索和研究。 语文学习活动中的探索和研究与科学活动中的探索和研究不尽相同,其中常常包含体验和感悟。探究学习要求 在语文实践中,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重要现象;在对重要现象的
39、观察、体验、感悟中,有针对性地搜集与处理相关信息,提出问题并对问题探索、认识、体验、感悟;能积极表达交流,逐步形成、并呈现和说明、评价和检验探究结果;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发展实践创新能力和探索进取精神。 二、正确认识自主、合作、探究的对应面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与“指导学习”、“个体学习”、“接受学习” 对应。必须注意的是,对应面不是对立面。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对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容易出现片面的理解和认识,将其对应面看作对立面而全盘否定。 自主学习的 对应面是 教师的指导学习,自主学习并不 忽视 教师的指导。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主
40、学习,并不是让学生各行其“是”。教师不能放弃教学职责,而应该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逐步确立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如果要让自主学习正确、顺利地实施,教师必须适时、恰当、谨慎地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和有效的帮助。包括:帮助学生基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明了学习目标与内容,帮助学生开发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语文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意义和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反思评价学习过程和结果等。 合作学习的对应面是学生的个体学习,合作学习并不否定个体学习的作用,应该是在个体自主学习基础之上进行的。合作学习之前,个体都应该对学习内容
41、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这样,合作学习中才会有知识和经验的新的建构。否则,合作学习就会徒有其名,成为教师或某些学生的领跑;而那些对学习内容缺乏自己的思考和认识的学生,则只能盲从和尾随。合作学习中,为了充分发挥个体的作用,合作组织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责又密切协作。每个成员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平等自由地开展对话交流,个体在其他成员的帮助下发展自己,自己也在每个成员的发展中成为动力。 探究学习的对应面是学生的接受学习,探究学习并不否定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而是对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反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提出: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42、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如果接受学习中学习者是主动的,能够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体系建立实质的联系,就是有意义的。在学习活动中,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可以并行不悖。而且,由于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在感官参与的方式、知识获得的过程、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情感和态度在学习中的作用、对师生关系的理解以及评价等方面的不同,这两种学习应该是各有长短,可以互相配合、互相弥补和完善的。 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重视 教师的正确指导 先从一个案例说起。 某校语文教师集体备课,形成了怎样理解七年级上册第
43、一单元主旨的教学设计,简介于下: 本单元 5 篇课文,内容可概括为“怎样面对人生”。其中有:理想和现实、目标和追求、奋斗和历程、命运和事业、经验和艰难、痛苦和乐趣。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点出课文主旨后,以理解课文主旨为目标,引导学生自己去读课文,感悟人生道理。 王家新在山的那边是写理想问题的一首诗。少年儿童时期就立下大志,并努力地不断地去克服困难、攀登高峰,何愁事业不成功?何愁人生不辉煌? 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记叙“我”的遇险经历。作者告诉人们“面对大困难不必惧怕,而应克服一点又一点小困难,累积起来终于完全战胜大困难”的道理。 杏林子生命,生命写的是“
44、珍惜生命、崇敬生命,并让生命辉煌”的主题。给我们提供处世的范式,“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要不屈服于命运,奋起抗争,不懈努力,勇敢进取。 宗璞紫藤萝瀑布由观赏紫藤萝花开的壮观如瀑布,悟出生命的顽强美好而化“悲痛、焦虑”为“宁静、喜悦”。 沈复童趣初看只是写儿童一时的闲耍趣味。将其纳入人生视野,便可发现:人生要多品尝出一些趣味,保持一颗不老的童心,将使人生永久多姿多彩。 本单元课文涉及人生世态,树植人生范式,阅读时要细细体验感悟。 该教学设计提出:“在学习过程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点出课文主旨后,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感悟人生道理。” 尽管我们从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语文教师认真地解
45、读了几篇文本,并在文本的多元意义中进行了文化选择,因而能够正确“点出课文主旨”, 引导和帮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把握“自己去读课文”的阅读目标与内容。但是这份“课文主旨理解的统一意见”依然存在严重问题。 其一,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不宜“统一意见”。 在语文教学中,多角度探寻文学文本的多元意义已成为教学常态。语文教学利用文学文本的多元意义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选择能力。文学文本多元意义的众声喧哗,给语文教学带来活力;而“统一意见”否定了个体学习的自主作用,也失去了合作的具体责任和探究的起点问题,导致语文教学中“万马齐喑”。 其二,不宜以教师“点出课文主旨”代替学生自己
46、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 学段目标与内容中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课文意义在阅读过程中生成,一定要和学生“自己的”领悟和情感体验 相结合。“点出课文主旨”则会导致教师的替代和越位:用教师的阅读领悟和情感体验,来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内容,替代学生“自己的”阅读领悟和情感体验;学生被动地接受“课文主旨”,很容易跨越阅读领悟和情感体验的过程,简化甚至丢失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其三,教师指导要紧贴语文教学目标。 有些教师认为,让
47、学生自主学习,就是教师不要教,学生自己学。因此,教学中没有指导,没有提示和具体要求,上课便叫学生自己读书。这种教学否定教师的指导作用,其错误显而易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是不要教师的指导,而是很重视教师的指导。 还有一种看似有教师指导的教学,其实,教师指导只是“虚晃一枪”,这是更普遍但却不易发现的教学问题。本课“教学设计的统一意见”中,“给学生点出课文主旨后,以理解课文主旨为目标,引导学生感悟人生道理”,就是这一问题的反映。让学生“理解课文主旨”固然是学习内容;但课文主旨“如何理解”和“如何表达”,这是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却常被淡化甚至丢失。如
48、果目标指向“怎样理解课文主旨”,那么,学生“怎样凭借那些内容理解课文主旨”?“怎样把握那些课文内容”?这些重要问题在本次教学中均未涉及。于是教学目标模糊,教失于笼统,学坠入朦胧。这种“虚晃一枪”的教学指导,其根源是丢失语文学习内容,教学会显现出极大的随意性和无序性,必然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为什么要提出三维目标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 蔡可(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 副教授) 汪锋 (北京大学中文系 副教授) 靳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试行 ) 指出,国家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
49、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说,“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011 年版课标将这一表述调整到了“课程目标与内容”的开头)其中的“三个维度”后来演化成为“三维目标”。由纲要和课标的具体语境可见,“三维目标”原来实际上是指课程目标,然而,在新课程的理论宣传过程中,这一提法被广泛运用于言说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的统一”于是逐渐成为新课程下确定和落实课堂教学目标的原则和追求。 那么,该如何理解“三维目标的统一”呢 ? 首先,要明确“三维目标的统一”主要是针对
50、整体的课程目标而言的,目的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专家钟启泉曾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指出,“任何学科的构成总是包含了知识、方法、价值这三个层面的要素:其一,构成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体系;其二,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体系背后的思考方式与行为方式;其三,该思考方式与行为方式背后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换言之,它囊括了理论概念的建构,涉及知、情、意的操作方式和真、善、美之类的价值,以及探索未来和未知世界的方略。”可以说,每一学科课程的学习都内在地、不可分割地包含着三个维度的目标,在课程实施中只有全面兼顾三个维度才能有效达成课程目标。 其次,要明确“三维目标的统一”
51、不是针对每一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而言的。“三维目标”的提法主要是在课程层面提出来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指出了教学本身内在的教育性,指出了教学作为一种交往过程和认知过程统一的实践活动,是知识建构和人的成长的统一。只有尊重这一规律,教学才会是有效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都必须按照三个维度来确定。因为“三维目标”是课程目标,其中有许多目标(如读书习惯的养成、读书方法的掌握、对祖国语文的热爱等)是贯穿性的、长期性的、累积性的、内隐性的,不可能仅仅靠具体的一两节课去达成。而且,把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机械地按三个维度来确定和陈述,恰恰有违于新课程三维目标设计的初衷。关于三维目标的统一,新课程的设
52、计者曾强调,“在研究层面,我们可以把它拆开,但在实践层面必须是三位一体,因为实践层面是面对完整的人的,绝对不能把它人为地分开” 。 那么,三维目标的统一怎样体现在语文课堂呢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试行 ) 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提法提示着我们,在课堂上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关键是要把教学重心转移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上。 首先,知识呈现和能力训练要活动化。讲解型的知识传授和题海式的能力训练把学生当作知识传递过程中被动的、单向的接受者,往往无视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导致教学的低
53、效和无效。只有把知识呈现和能力训练设计成为一个学生主动发现知识、积极运用技能的动态活动过程,学生才会成为一个自主的学习者,学习才会成为一个不断积累感受和体验、逐步提高语文素养的实践过程,这样的课堂才能体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其次,学的过程与教的过程要一体化。教必须立足于学,教的行为就是激发、引导、帮助、促进学的行为,课堂教学本质上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要精心设计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使学与教融为一体,使外在的语文实践活动和内在的思维情感活动相统一,实现知、情、意的和谐发展。在课文教学中尤其要处理好过程与结论的关系,不能把掌握课文的有关结论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要充分展开学生自主研读课文
54、的过程,重视学生逐步形成对于课文的观点和看法的过程,重视学生走向结论的过程中的知识建构和情感体验,实现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再次,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靠潜移默化。语文教学内容往往充满着人文性、情感性,学习这些人文性、情感性的内容是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途径。然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不能停留于“知之”,更需要“乐之”、“好之”,需要感染与熏陶,需要发自内心的认同,需要在长期的语文实践和教学交往中潜移默化。因此,不宜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如情感教育、人生教育、环保教育等人文性目标)作为一节语文课的主要目标,否则,语文课成为以使学生“知之”为目的的说教,不仅无法达成“情感态度与价
55、值观”目标,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 语文课程标准对知识教学的要求是什么 蔡可 ( 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 副教授 ) 靳彤(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 一、新的知识观念: 知识的教学,方法的归纳,从现象出现到概念,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言语实践活动的理性认识,提升实践能力。 程序性知识主要反映活动的过程和步骤,主要用于指导实际操作。言语规则指导言语技能的形成;是一套可直接作用于客体对象的操作步骤和程序,属于程序性知识范畴。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样才能完成这些动作;然后要让学生把在头脑里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付诸实施;最后将这种实践模式向自己头脑中转化,变成观念性的
56、、简缩性的、内潜性的过程,以便能够广泛地适用于同类课题。 二、让我们再以如何读解段落的规则为例,来说明言语规则的教学 案例简析 : 这里节选了一个课堂教学的片段,主要是为了突出“段落阅读”是怎样教学的。教师出示在屏幕上的模式,是师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共同摸索后,总结出来的。重温这个模式,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读解段落应当怎么做。 读解这个具体段落的过程,实际上已经是在新情境中具体地运用模式,独立地解决新的阅读任务的过程。 “段落阅读”是指导阅读的知识,属于程序性知识。学生不必死记这种知识,而在于运用它指导阅读实践,久而久之完成内化,养成阅读能力。 三、总结: 语文新课程的实践,需要我们突破过去那种学科
57、本位知识观的局限,建立一种基于人的言语实践的、广义的开放的动态的知识观。 广义的开放的动态的知识观:从语文知识的构成上看,它不仅包括理性知识,也包括感性知识;不仅包括语言、文章、文学的概念、原理、规则的知识,也包括言语表象、语言的体验,更包括所有关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经验。 指向实践: 语文知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的言语经验,是每个民族的所有的人在大量丰富的言语交际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言语交际经验,是对民族共同语的认识。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知识与使用这种语言文字的人及其言语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它不仅包括使用这种语言文字的人所形成的共同的认知经验,也包括使用这种语言文字的每一个个体所具有的认知经验。 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路种树施工合同范例
- 咨询服务合同范例
- 工程肢解合同范例
- 公司搬迁服务合同范例
- 天府新区信息职业学院《预算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天府新区信息职业学院《太阳能电站运行与维护》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生态海堤施工方案
- 美食烹饪技能的培养与实践
- 房屋安装水槽合同范例
- 挂车合作车队合同范例
- 医生职业生涯访谈报告
- 数字化医院建设方案的信息系统整合与优化
- 2024年上海市徐汇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卷试题(答案详解)
- 办公自动化附有答案
- 品质工程师年终总结报告
- 人工智能训练师的工作内容
- 开展老人防诈骗知识讲座
- 汕头大学汇报模板
- 《重庆森林》都市的孤独
-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
- 矿山行业创新与科技进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