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儋州市木棠镇总体规划(2005-2020)说明书一、规划背景(一)海南省实施西部工业走廊的战略决策,为木棠镇指明了发展方向。洋浦开发区作为海南西部工业走廊的重要地区,是海南省大力发展化工产业的前沿阵 地和海南沿海区域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洋浦开发区的重新崛起和迅猛发展必将带动木 棠镇的快速发展。木棠将依托洋浦开发区的产业优势和“外溢”,建设发展木棠工业园区,实现产业衍生和生产要素的聚集,实现镇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二)那-洋产业带的建设发展为木棠镇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木棠工业园区作为那-洋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抓住那-洋产业带的规划建设机遇, 大力发展新型建材(钢材、玻璃)加工
2、业,力争成为那-洋产业带上服务于洋浦的特色产业园 区。(三)行政区划调整促使木棠区域中心城镇的地位进一步加强。儋州市2002年行政区划的调整,促使区域城镇布局进一步优化,形成了新的城镇发展 形态和模式。随着兰训乡、松林乡的并入,木棠在儋州市西北片区中心城镇的地位进一步 强化,其城镇空间结构、产业布局和发展战略必将进行相应的调整。(四)木棠工业区的快速发展为木棠城镇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支持。木棠镇于1992年设立开发区,现已完成征地12.05平方公里,1996年为适应新形势 的需要,开发区改为工业园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6个亿,现已初具规模,为园区的 发展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园区现有
3、入驻企业 6家。随着洋浦开发区金海纸浆厂 和炼油厂两个大型项目的建设,越来越多的项目将看好木棠工业园区。(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为木棠镇建设奠定了政策基础。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对解决“三农”问题,改 善农民现有生活水平提供的有利的政策保障。木棠镇第二产业相对滞后,全镇经济基本上 还处于以农业为主发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农民保障制度, 是实现木棠镇的经济富裕及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六)上版总体规划已不能适应木棠城镇建设的需要。木棠镇于1992年编制了木棠镇和木棠开发区规划,该规划对当时的城镇和开发区的建 设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随着开发
4、区的撤并、行政区划的调整和城镇建设规模的扩大, 城镇的 地位和性质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使上版规划在很多方面都不能继续发挥指导作用, 迫切需要编 制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指导城镇的发展。二、相关规划解析(一)儋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年的儋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由海南三寰城镇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完成。该规 划确定儋州市性质为:海南西部以发展新兴工业、商贸物流、生态旅游业和热作科研教育为主 的、具有优良创业环境和人居环境的中心城市 。儋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木棠镇是 儋州市北部片区的中心,其人口规模为5.0万人、用地 规模为5.0平方公里。规划确定木棠镇的主要职能为重点发展与洋浦配套的生活服务基地和重
5、 化工业后续加工区。(二)洋浦开发区总体规划2005年的洋浦开发区总体规划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该规划确定其城市性质为海南西部以以发展造纸、石化和临港加工工业为主的,具有优良创业环境的开发区。规划确定其主要职能为海南省重要的石油化工、造纸工业基地和海南西部区域物流集散地(含 保税区)。洋浦开发区的远景发展将以新英湾为核心,与白马井、木棠、新洲等城镇共同形成环新英湾 的大型港口工业城市。洋浦开发区总体规划远景设想确定了木棠镇是洋浦城镇群的重要组团之一,是洋浦开发区的 产业后续基地。(三)那一洋产业带规划那-洋产业带是以儋州市区那大、洋浦经济开发区为两极,以那-洋公路为发展轴,以沿线
6、城镇、农场场部为依托,以第二产业为支撑的,园区相互串联,产业高度集中,功能分配合理, 空间布置有序,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带状地域。整个那-洋产业带呈现“一带五园”的空间布局形态。那-洋产业带规划确定 木棠工业园为二类特色产业园区,其性质为以发展新型建材(钢材、玻璃)加工业,服务洋浦为特色,配套协作中小企业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园区规划规模10km2三、上版规划回顾与评价(一)上版木棠新村总体规划简介1、现状概况1992年木棠镇全镇总面积74.86平方公里,辖自然村118个,总户数4211户,人口 21308 人,非农业人口 1261人,耕地面积23510亩,占总面积的20.99%。2、城镇性质木棠新村
7、是以服务型和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的小城市 ,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3、发展规模人口规模:近期2万人,远期6万人。用地规模:规划远期总用地 600公顷,人均100平方米。4、规划期限近期:1992年 1995年远期:1996年 2005年5、用地发展方向南部是木棠对外交通的主要出入口 ,交通方便,新村主要向南部发展,适当向北发展。6、功能分区以锦堂大道划分为东西两个区,西区为生活区,东区为居住、工业、公建综合区。7、道路交通道路网采用方格路网系统,对外交通有两个出入口,北端连接光村镇,南部连接那-洋公路。(二)上版工业园区规划简介1992年,为适应海南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海南省在木棠镇区西侧2
8、公里处设立木棠经济开发区,并编制了木棠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同年征地12.0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85家。1996年,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木棠经济开发区改为木棠工业园区。(三)规划实施效果及评价上版总体规划是在1992年海南经济发展高潮时期,依托于洋浦的开发建设背景下进行编制 的,应该说在当时的规划条件下所确定的城镇及工业园区性质和规模是有依据的。上版木棠新村总体规划确定的依托老城区向南发展的用地布局较为合理。木棠新村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人口规模由1993年的不足1万人发展2004年的1.5万人,人口的实际发展与规划的 5万人差距较大。木棠工业园区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实施,规划范围内的用地均已进行场
9、地平整。 园区现有入驻企业6家(具体情况详见下表)。园区基础设施较完善,已投资投资 6个亿进行建 设,其中道路设施投资1000万;供水设施打井15 口,日出水量8840吨;供电主要引自洋浦开 发区110变电站。综上所述,木棠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发展未能达到预期的规划目标。木棠工业园区入驻企业一览表序号企业名称占地(亩)工业产值(万兀)/产量入驻情况投资(万兀)1中加PC养猪饲料厂3050万吨已入驻50002永航不锈钢厂8255060 亿部分入驻3北京餐具厂200已完成选址50004华昱生物肥料厂200已入驻50005光华生物肥料厂1000已入驻50006海南瑞泉实业有限公司300科聚糖1500吨菌
10、体蛋白7500吨 生物有机肥1500吨未入驻四、现状审视(一)地理位置木棠镇旧称“东山市”,位于儋州市北部,距市区那大镇 52公里,洋浦港20公里,地理 坐标北纬19o48,东经109O20'。其南临中和镇,北至后水湾,东邻光村镇,西接洋浦开发区。 该镇地势由南向北渐高,平均海拔高度 32米。木棠镇是儋州市西北部交通发达的城镇之一。有那-洋(那大一洋浦)公路、西线高速公路相交于本镇,中木路(中和一木棠)、松木路(松林一木棠)和峨木路(峨蔓一木棠)三条乡 级公路交汇贯穿该镇,形成了全镇便捷的对内、对外交通网络。连木棠镇区、西邻洋浦经济开发区,并与兰训、松林、峨蔓三乡接壤。该园区地理位置优
11、越,距木棠工业园区的隶属木棠镇,组建于1992年,比邻新英湾,沿 那-洋公路北侧发展,其东 洋浦6分钟车程(10多公里),白马井15分钟车程,峨蔓深水港6公里,儋州40多公里, 省会海口 110公里。(二)历史沿革1932年(民国21年),为儋县第八区区公所驻。解放初期,属儋县第四区(区公所 驻地光村)。1958年成立木棠人民公社,1959年后分出三都、峨蔓公社,1975年底又分 出松林、兰训公社。1983年底取消公社体制,改为木棠区。1987年改区为镇。2002年末, 儋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兰训乡、松林乡并入木棠镇。(三)自然条件1. 地形地貌该镇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属海滨平原台地,海拔在10-
12、36米之间,土壤大多为火山灰母质和玄武岩母质。2. 气候条件木棠镇属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影响较大,四季不明显,旱季与雨季分明,具有大陆 性热带岛屿特征,年平均降雨量1815毫米,冬春少雨,夏秋多雨,年平均蒸发量 1628毫 米,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年日照时数在 2200- 2300小时。全年基本无霜,偶有阵寒,年 平均气温24.3 C, 月份平均气温17.8 C,七月份平均气温28.8 C,极端最低温度0.4 C。 每年有25次台风,最大风级12级,最大风速达32米/秒,平均风速达到3.0 4.0米/ 秒,终年无雪。3. 水文条件木棠镇现有三个水库,最北有火烧坡水库,中部有玉棠水库,陈屋水库。
13、其中火烧坡水库面积0.6平方公里,有效库容量100万立方米,通过松林干渠可与松涛水库相连接; 玉棠水库面积为0.17平方公里。木棠镇的地下水为承压水,水位在 125-140米以下,水质 良好,可直接饮用,可开采量为 3000吨/日。天角潭水库东干渠三都分渠和松林岭渠道分 别横贯该镇西南部和东北部。4. 自然灾害木棠镇的基本烈度为七度以下,无滑坡和崩塌现象。(四)社会经济1、社会条件2003 年木棠镇域总面积112.40平方公里,下辖1个居委会,25个村委会,205个自然村。 2003年末户数10578户,总人口 55634人,其中农业人口 53071人,占总人口的95.39 %; 2004 年
14、乡村劳动力总数24094人,占总人口的46.55 %,其中劳动年龄的人数为22458人,占总劳动 力的93.21 %;乡村从业人员23669人,占总劳动力的98.24 %。2003年末土地总面积112.4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40497亩,水旱田面积8074亩,旱 地面积32423亩,人均土地面积3.06亩,人均耕地0.73亩。镇区面积6平方公里。2、经济条件1)经济条件200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676.28万元(现行价),农村经济总收入2538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收入16675万元,占总收入的65.68 %,第二产业收入3530万元,占总收入的13.90 %, 第三产业收入5182万
15、元,占总收入的20.41 %;出售产品收入14292万元,农民家庭经济收入 2464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 1965元。2004年木棠镇经济收入一览表序号类别金额(万元)比例()1农业收入290811.452林业收入2210.873牧业收入420716.574渔业收入933936.795工业收入23809.376建筑业收入11504.537运输业收入296011.668商饮业收入16416.469服务业收入3801.5010其他收入2010.79合计25387100.00注:上表数据来源于木棠镇二零零四年度农村经济情况统计报表。评价:木棠镇产业结构亦为:一三二结构,三产比值:65.68:13.9
16、0:20.41,说明该镇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其中以渔业所占比例最大;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第二产业较好,其中以运输业所占 比例最大。2)镇属工业木棠镇工业园坐落于木棠镇,位于镇区西侧 2公里。目前,工业园里的镇属工业主要有:塑胶厂:未投入生产,占地面积150亩,主要生产食品包装等塑料产品;目前,设备 已齐,还未投入生产;氮肥厂:位于洋浦开发区内(还未选址)。3)园区工业1992年,为适应海南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海南省在木棠镇区西侧2公里处设立木棠经济开发区,编制木棠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同年征地12.0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85家。1996年,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木棠经济开发区改为木棠工业园区。经过
17、十余年的建 设实施,规划范围内的用地均已进行场地平整。园区现有入驻企业6家。 木棠特钢厂占地1000亩,预计投资10亿,目前部分投资以已经完成,预计年产值 5060亿元/年,年上税1亿多元。 中加PIC养猪饲养厂,占地50亩,主要生产饲料,年产15万吨; 北京餐具厂,现已完成选址200亩。 华星生物化肥厂,现已完成选址 200亩。 光华生物燃料厂,现已完成选址 1000亩,和华星共同投资达5000万以上。 海南瑞南实业有限公司,占地300亩,已完成选址,首期投资10亿万元,预计年产 壳聚糖1500吨,菌体蛋白7500吨,生物有机肥15000吨。 石灰厂,作为洋浦纸厂配套项目,投资 5000万以
18、上,已进入实质性策划阶段。(五)基础设施条件1、道路交通木棠镇有两条主干道,六条次干道。目前,硬化完成了木棠大道2公里,木北一路1公里;经二路、新英路基开挖。工业园区内规划道路采用棋盘方格式,共 21条,长56公里,现已完成了宽42米,长 4公里的主干道硬化及8条次干道的建设,总长为9公里。2、给水排水木棠镇水源主要采用地下水水源,远期以松涛水库至洋浦的供水线为备用水源。园区内工业及生活用水主要采用地下水,目前已凿深水井15 口,日出水量1万吨,基本能满足项目用水和生活用水的需要。园区正在筹建自来水净化厂。2003年,洋浦引水工程已经完成,供水管穿越园区中心,并预留园区用水出水口。3、供电设施
19、镇区有11万伏变电站,电力供应富裕,另一条双回路供电专线正在策划架设。目前,由主管单位木棠项目建设办公室投资 200万元专门配套高压电线路架设已经完成。4、通讯设施程控电话已进入区内,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分别在区内设立了工作站。总的说来,木棠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随着洋浦开发区金海纸浆厂和炼油厂两大项目的建设,木棠工业园区发展前景较好。五、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一)、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1、基本情况2004年木棠镇国内生产总值2.54 (当年价,下同)亿元,从儋州市总体上看,木棠镇的社 会经济发展在儋州17个镇中仍处于相对滞后的地位。1)产业结构2003年木棠镇国土面积112.40平方公里,耕
20、地面积40497亩,是儋州市重要的农业大县。 镇域产业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木棠 借助洋浦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建设工业园区。木棠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但由于木棠原有工业基础薄弱,工业比重还是相对较小。另外,随着那-洋公路和中木路的陆续通车,全镇交通区位条件的改善,以商业金融为主的第三产业得到飞速发展,到2004年,木棠三次产业结构为65.68:13.90:20.41 ,第一产业占据明显主导地位。2)外向型经济中国的改革开放为木棠镇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打开了大门。1992年,设立了木棠经济开发区(后改为工业园区)。到2004年末,
21、园区已有海南特钢厂、PIC饲料厂等大型企业6家,木棠 镇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3)各村委会基本情况通过对25个行政村村委会的主要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821元到3904元不等,但总体上相差不大。从工业总产值看,由于近年来木棠镇经济发展主要是靠外向 型经济的发展带动,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有所增加,另外由于土地管理体制的限制, 木棠镇的6儋州市木棠镇总体规划(2005-2020)说明书北部片区城镇社会经济分析工业主要集中在工业园区,且目前园内工业发展水平相差比较悬殊。7儋州市木棠镇总体规划(2005-2020)说明书#儋州市木棠镇总体规划(2005-2020)说明书经济指标 村委
22、会总人口(人)工业总产值 (当年价:万兀)当年可支配收入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木棠镇2881290811493904高堂3750383915844221苏屋182511284432386李坊266413255161933陈坊10356322522423春坡15809453732358大文301315266222064铁匠205411554652263积万16697623021803王坊204511853031476荣谋29957624741579薛屋16056483021874蒌根9956982582582梁屋15738422771754潭乐33146303331001周坊289084
23、2252868长老1425280118821神冲18667853111666道南2586495209808东方1830376143896兰训18255322021204二图19358533241823美龙8906322402876大域17108383181952塘坎18098523251896木棠镇各村委会主要经济指标比较(2004 年)注:数据来自木棠镇 2004年度农村经济情况统计报表。北邮片区答顛時地而积彳白)比较木裳頓 自马丼医三都出 中羽锁 折州!I2om«片区爭粗上地面段(平方營岂)比较2000010000注:数据来自木棠镇 2003年度农村经济情况统计报表。200湃北部
24、片区备轉A 口比较2003北祚片区备乡测按收入(万元)比较4)木棠镇耕地面积为40497亩,在北部片区城镇群处于第二位,仅次于新洲镇;木棠 镇镇域人口为55634人,在北部片区城镇群处于第二位,仅次于新洲镇;木棠镇土地面积 为112.40平方公里,在北部片区城镇群处于第三位;木棠镇财政收入为89.9万元,在北部片区城镇群处于第四位。2、存在的主要问题1)基础设施配套等级较低,配套的公建设施相对较少。木棠镇域除镇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外,其余乡村等级较低,不能满足乡村发展要求;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较少,仅有商店等日用设施, 缺乏医务所,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2)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不高。随着外向型经济
25、的发展,木棠工业的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一方面 规模小、产出效益较低的传统制造业仍占有相当的比重,另一方面,工业园区由于受海南“高速 发展经济”的影响,对木棠工业园区建设不利。此外,第三产业相对滞后,主要以商业服务业及 餐饮业等较低层次的行业为主。因此,木棠镇应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层次。3)粗放式开发模式,降低了经济发展效率。木棠镇的城镇建设除中心区相对较为集中外,主要沿那-洋公路、中木路以及工业大道建设蔓延,另外各村委会居民点及工业用地也极其分散, 属于典型的粗放式开发模式。沿道路展开 的粗放型的开发模式在城镇发展早期对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城镇规模的
26、扩大和经济实力的增长,逐渐暴露出其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影响城市交通的畅通;(2)影响城市建设质量和城市形象;(3)降低了土地开发效率。因此可以说,目前所延续的粗放式开发 模式从总体上降低了木棠镇的经济发展效率。8儋州市木棠镇总体规划(2005-2020)说明书9儋州市木棠镇总体规划(2005-2020)说明书4)城镇化质量较低,影响城镇现代化建设进程。由于区位条件的逐步改善,外向型经济迅速崛起,带动了木棠镇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 出现了城镇建设用地的连绵现象,特别是其中的工业用地扩展尤为迅速,造成整体的城镇 化质量较低,在今后城镇建设进程中将会面临诸多的城中村改造的问题,给规划建设工
27、作 增加了难度。另外,现状镇中心区规模较小,对城镇经济辐射功能不强。(二)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分析1发展优势1)区域条件好、交通便利木棠镇临近洋浦经济开发区,有 那-洋公路从镇内穿过,并与西线高速相接,陆运交 通便捷;且峨蔓港、新英港和洋浦港靠近该镇,水运交通也很便利。本规划区位于那-洋产业带的发展轴上,并处于洋埔开发区的紧密圈层范围内,随着 各种等级、各种性质的交通体系的建成,区域交通将大大改善,区域性的物流、人流将大 量增加,木棠镇与洋浦开发区的经济联系也将更加紧密,进而推进了木棠经济飞速发展。2)自身的经济基础优势木棠镇建设用地宽裕,木棠工业园区紧临洋浦开发区,在木棠镇开发建设中,可充分
28、利用工业园区,为洋浦开发区提供建材产业的后续基地。为适应海南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1992年海南省在木棠镇区西侧2公里处设立木棠经 济开发区。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实施,木棠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人民收入相对提高,具有 了较好的投资环境。此外,本地区具有较丰富的自然水体资源火烧坡水库,这为本镇 发展建材工业以及生态居住、现代教育、医疗提供了基本条件。3)撤乡并镇,镇域合力增强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集约利用土地,发挥城镇规模效益,海南省 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对行政区划进行大幅度调整。 2002年3月兰训乡和松林乡合并到木 棠镇,这对新木棠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乡镇合并后,可以充分发挥木
29、棠镇镇域中 心的职能,集三乡镇之力,取长补短,分工协作,带动新木棠镇的整体协调发展。4)近邻洋浦,受“外溢”效益明显木棠镇临近洋浦经济开发区,有那-洋公路从镇境内穿过,并与西线高速相接,交通 便捷;且峨蔓港和洋浦港靠近该镇,海上运输便利。5)自然条件好,用地宽裕木棠镇自然条件较好,南临新英湾红树林片区,在木棠镇开发建设中,可充分利用新英湾优 美的自然环境,为洋浦开发区提供良好的生活服务基地。木棠工业园用地条件宽裕,园区12平方公里用地均做了场地平整,且完成了大部分的征地 工作,这为该区的开发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6)基础条件优势木棠工业园区经过1992年的超常规发展,虽然带来了许多后遗症,但道路
30、、供电、供水及 土地平整等基础建设方面有了较大发展,园区骨架基本拉开,为未来的产业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2、发展制约因素1)园区产业发展影响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洋浦发展本身具有不确定性。洋浦的产业发展对木棠的产业发展具有很大的拉动力, 而洋浦的产业发展又受洋浦相对独立的体制和市场的变化来决策和影响。另一方面是那-洋产业带发展的不确定性。木棠工业园区是那-洋产业带的北部重要节点之 一,是北部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基地,而那-洋产业带的发展则受儋州市域经济、社会、资源和 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所决定。2)产业结构不合理木棠镇域现状产业结构比值为65.68:13.90:20.41,属小城镇初期发展产业结构一一一三
31、二结构,标明木棠镇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 其中以渔业所占比例最大;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第二产业 较好。木棠工业园区现状产业间关联性差, 难以促成主导产业突破,亦难以形成结合近期与长远效 益的产业发展。此外,资金紧张的矛盾还将继续制约经济的运行质量。3)产业规模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多,规模小,增加了产业升级转型的难度;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不足及劳动力 文化层次的偏低,难以满足未来向新技术产业转移的发展要求。4)发展的软环境相对落后目前木棠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发展滞后,人才、科技资源缺乏、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 空间转移范围和就业门路,使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被限制在农村的劳动力密集型工业领域。5)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32、6)新英湾生态环境脆弱,制约木棠工业园区的发展木棠工业园区南部为新英湾地区,其现状主要作为水产养殖,导致部分地区污染严 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控制,新英湾地区的生态环境得以重视, 维系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林将成为当务之急。(三)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1)经济发展逐步改变以往“以土地换速度,以环境换效益”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摆脱对土地资源的过度依赖,逐步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转变,从小型化、分散化经营向规模化、集团化经营转变,从速度型向效应型发展方式转变。2)以那-洋产业带发展为依托,充分发挥木棠镇作为洋浦开发区产业链发展的区域优 势,积极拓展产业空间,带动相关的
33、商贸、教育、医疗、房地产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尤其是为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3)优化配置各项空间资源,集约化使用土地资源,在乡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发展过 程中,强化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镇的现代化进程。(四)社会经济发展实施方向1、贯彻执行“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方针,加 快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挥优势,选准产业发展方向,优化城镇人居环境和 空间景观,增强对人流、物流、产业流、信息流的集聚和牵引功能。2、坚持以提高经济素质和经济效益为中心,遵循“两个根本转变”的战略思想,进 一步发挥市场的导向和调节作用,以构造现代化的产业为目
34、标,高起点地调整产业结构, 积极优化产品结构,确保实现结构、速度和效益的相互协调。3、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培育高、新、尖产品,向科技要效益、要质量、要市场;大 力发展教育事业,在造就素质较高的生产、经营、管理队伍上求突破;积极推行现代企业 制度改革,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切实创造良好的环境,吸引人才流入。4、培育各项社会产业发展的新机制、新方式,保证社会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健康、 富裕。5、扩大内引外联,发展规模经济,创建、提升地方特色经济,提高经济的规模水平、规模效益,增强市场的竞争力。&按照“城镇现代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目标,高起点地加速基础设施的建设, 进一步改善交通条件,增
35、强木棠镇区的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7、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社会投资模式,建立稳定的社会发展投入和运行机制,保证社会经济 健康发展。8、全面推行建设用地的有偿使用,节约土地资源,优化产业布局,调整用地结构,确保各 项建设用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相互协调。9、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完善农民保障体制及乡村整理机制,提高 农民整体素质。10、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切实保证经济高速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注重不断提高环境 质量,以保证木棠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五)产业发展对策1、第一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三高”创汇农业,积极组建农业企业化经营实体,引导农业适度 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
36、务体系,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本镇农业重点 要建设好三高农业基地,大力发展瓜果和特色种养等产业。2、第二产业工业应逐步提高产业层次,促进现有工业转型,通过现代化和规模化的工业园区的建设, 优 化投资环境,加强合资合作,学习外来的经验和技术,培养当地人才,远景发展形成以资本密集、 技术密集型自营企业为主的工业格局。在工业类型上应充分利用洋浦、儋州等城市的技术与市场 优势,发展以新型建材(钢材、玻璃)加工,服务洋浦为特色,配套协作中小企业。3、第三产业充分发挥区域性物流通道的优势,充分利用洋浦城镇群区域大市场的建设机遇,依托那-洋产业带的建设,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木棠镇可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和自
37、然条件, 重点发展教育、 医疗卫生和居住休闲等产业,并以此带动商贸、服务、房地产开发等产业的发展。(六)规划目标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把木棠镇建设成为经济富裕、政治稳定, 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化城镇。实现现代化是经济走向富裕的标志, 是城镇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反映, 它包括了政 治参与、经济、人口、生活质量、卫生保健、科技教育、文化教育、环境、社会保障、社 会秩序等诸多方面,具有全方位的概念。所以,“城镇现代化”的内含不仅仅表现在经济方 面,还应当拥有高品质的环境条件、便利先进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高度发达的精神 文明。根据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及木棠镇的未来发
38、展,规划提出木棠镇域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和 量化数值。木棠镇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和量化数值表指标名称现状(2004)规划(2020)城镇小康生活指标一、经济发展水平指标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GDP(元)456350005000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40二、物质生活水平指标3、人均支配收入(元)1730240024004、人均城镇住房使用面积(米)10125、人均蛋白质摄入量(克/日)70756、恩格尔系数(%4550三、人口素质指标7.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岁)70708.中学入学率(%85.090.0四、精神生活水平9.电视机普及率(%7010010010.文教娱乐支出比重(%1616五、生活环境与
39、社会保障11.人均绿地面积(米)39912.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件)302020总计本表摘自中国网( )全国城镇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七)规划措施为实现上述目标,在规划期内必须贯彻切实合理的发展策略,为城镇的经济发展创造 条件1加强区域合作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将进一步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使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区域合作的空间不断扩展,合作层次也不断深化。木棠镇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 工业基础和环境资源等优势条件, 从衍生和互补两个角度确定自身在洋浦开发区、那-洋产业带和儋州市域中合理和高效的产业分工,其中重点是加强与洋浦开发区、那-洋产业带等周边城镇 的合作。从儋州市西部来看
40、,洋浦开发区的建设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增长极直接带动包括木棠、白马井和三都在内的整个区域的发展,并构筑未来主城区“三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整个 儋州市北部片区中,洋浦开发区作为产业中心,木棠、白马井和三都分别承担部分产业和城市服 务功能,围绕新英湾共同发挥整个区域的功能作用。因此,在产业分工和城市功能方面以及各项基础设施方面,木棠必须注重与洋浦开发区的衔接。木棠北部紧邻洋浦开发区,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木棠可以直接为洋浦开发区提供各项服务 功能,接受其辐射带动作用。从周边镇区而言,应在产业分工和基础设施方面加强区域协调。 比如,白马井同样作为洋浦 开发区重要的后续工业基地之一, 两者可以通
41、过合作共同形成洋浦开发区后续工业基地, 发挥产 业规模效益。2、优化综合环境所谓综合环境是指既包含自然环境,更包含人工环境;既包含物的环境,更包含人的环境; 既包含生产环境,更包含生活环境。优越的综合环境是吸引人流和物流的基本条件,而人流和物 流的集聚程度直接决定了城市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及效益。从自然环境上,主要加强对现状主要生态要素的保护, 保证城镇的生态安全。从其他环境上, 主要是注重城市景观的塑造,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从生活和生产上为人们创造舒适环境。3、适当控制人口规模,强化人口素质培养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城镇发展规模来看, 木棠镇在未来发展中应通过人口准入政策 (如学历 限制)等适
42、当控制人口规模。人口素质是造成城镇化质量低下和限制经济效益提高的根本因素, 即逐渐成为未来城市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因此,通过教育培训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是今后木棠实 现快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4、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原有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木棠镇工业化初期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如建设混乱、交通混乱、城市形象和环境较差等,给城市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并逐渐成为 未来经济发展的瓶颈。另外,毕竟木棠镇用地空间有限,不足以承担原有经济发展模式的持续性。因此,调 整经济发展模式是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具体而言,主要是改变沿路发展、分散开花的形式,通过园区的建设,扩大中心区集
43、聚规模,同时以老区、新区、工业园为重点,培育若干增长极带动全镇经济发展,实现经 济发展模式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5、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强化旧城、旧村改造从经济发展阶段上来讲,木棠镇仍处于迅速发展时期,对用地需求也应相应处于扩张 时期,但由于土地资源的限制,为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木棠镇必须在新区建设的同时进 行旧城、旧村改造,维持今后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持续供应。同时,工 业园区建设与旧城、旧村改造并举也是尽快提高城镇形象和城镇化水平,实现城镇现代化 建设目标的重要举措。六、规划重点及指导思想(一)规划重点1城镇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的确立面对洋浦新的崛起带来的发展条件的变化,应以洋浦发
44、展为基轴,分析研究木棠未来 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等重要问题。2、城镇经济发展模式的确定分析以洋浦为核心的区域城镇发展趋向以及发展因素的可变性,确定木棠镇的城市发 展的模式。3、产业结构的转型对木棠镇用地布局结构进行调整和完善。4、基础设施的配套解决新英港岸线、对外交通、供水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问题。5、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协调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及考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二)规划依据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发2002204号、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相关的法 律、法规、文件、办法等。2、技术标准、规范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
45、建 设用地标准及相关的道路、防洪、供水、排水、电力、环保、燃气等设计规范。3、政策、基础资料海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年)、儋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年)、洋浦开发区总体 规划(2004年特批)、儋州县志、儋州市政府、木棠镇政府协助调查的有关基础资料等。(三)规划原则1、整体协调原则木棠的规划和发展应与洋浦开发区和那-洋产业带的规划统一协调,按照儋州城镇体系规划 布局与周边城镇分工协作,共同承担洋浦发展所带来的功能,延伸促进以洋浦为核心的新英湾地 区城镇化发展。2、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要注重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 尽量减少城镇发展对自然生态的影响, 为后续发展 留下空间。3、突出个性原则
46、要充分挖掘和体现地方人文特色,彰显城镇个性色彩。4、经营城市的原则经营城市就是将企业经营理念贯穿于城市规划、 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注重把城市的 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特别是稀缺资源,运用市场机制实行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资源 的作用,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规划和规划实施,盘活和优化利用城市资源, 是实现资源增值的重要手段和途径。5、城镇集约发展的原则率与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进而推动城镇的发展和完善全面提高城镇的整体功能,增强凝聚力、吸引力与辐射力,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效(四)规划指导思想为了促进木棠镇的城市化进程,确保资源的永续利用,城乡的持续发展,建设社会文
47、 明、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洋浦居住后花园及现代化的滨海新区一一下游工业基地,规划 立足于高标准、高起点,并遵循以下宏观区域、可持续发展、弹性平衡等三大观念:1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编制城镇发展策略从分析洋浦及新英湾区域的发展态势入手,重新确定木棠镇的功能定位,使木棠融入 洋浦及新英湾区域的整体结构。洋浦开发区的建设为木棠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并将改变过去木棠镇的发展思 路,即由依托老城、工业园区的发展转变为主要依托洋浦开发区发展。因此,无论从空间 结构还是从产业分工方面,木棠镇应该密切与洋浦开发区之间的关系。木棠镇承接洋浦经 济开发区“外溢”产业,形成围绕新英湾产业分工与空间结构合理的城镇,
48、然后与峨蔓镇 共同形成儋州市西北部的中心区,增强儋州市西北部的整体竞争力。2遵从城市经济发展规律和空间生长演变肌理城市生长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地域空间 结构演变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城市空间生长肌理主要体现城市产业经济组织和生产力布 局沿阻力最小方向和引力最大方向发展的基本原理,反映了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轴线与其对 外联系方向相一致的特点。因此,木棠镇总体规划必须尊重和引导城市经济流向与用地发 展方向相一致,同时充分考虑城市建设资金的边际成本因素,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保值增 值效益,以提高城市建设的投入产出率,构筑城市开发和建设中土地、设施、服务、经营 管理的良性
49、循环体系。3保持和强化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的整体性和合理性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注重城乡社会的共同进步、经济繁荣和生态优化互补。规划在木棠镇现状城市结构格局基础上,从整体发展和重点突出角度,调整和重新组 织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以保障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使各组团发展方向 与城市发展方向相吻合。城市新型空间形态的构建要强化现状建成区与新建成区以及城区 与园区的功能互补、交通联系和绿化景观系统的创造,为现代化人居环境的建设提供基础 和保证。4 挖掘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在保持城市空间结构整体性和合理性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木棠镇的人文底蕴和城市形象要 素,合理改造旧城、旧村功能,建
50、设新的富有地方特色的功能新区,以引导城市新型和现代化景 观的形成和人居环境的优化。这是塑造城市形象和提高城市品位的主要思路。另外,规划必须充 分考虑人文因素对城市结构形态和形象塑造的引导作用和强化作用。5 建设人居环境优良的生态型城市立足于因地制宜,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保持城乡生态系统的平衡,将城乡发展建立在合理 的环境承载力基础上。植被良好的自然地形地貌与水体的完美结合是木棠镇独特的生态资源, 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 保护这些特色资源,同时尊重现有生态景观要素的共生, 通过地区景观特征的挖掘,在生态资源 保护的基础上将生态环境要素有机地融入到城市空间形态之中,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五)规划期限近
51、 期:2005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 景:展望50年以上,至下世纪中叶七、镇域总体规划(一)镇域总人口预测1、概述2002年末,儋州市为适应城镇发展需要,实行撤乡并镇,将原有的20个镇5个乡合并17个建制镇。在此次撤乡并镇过程中,松林乡、兰训乡和木棠镇合并为木棠镇,成为二级中心城镇, 属重要的建制镇。此外,木棠工业园区的单独管理,带来木棠城镇、工业园区的人口统计口径不 一致,人口的预测较复杂性。本规划将复杂性人口分类简化处理计算预测, 即将木棠总人口分为非产业人口和产业人口两 类。分别预测规划期末各类人口数量,然后将其规划人口进行合并计算。2、镇域非产业人口预测镇域非产业人口
52、的预测不能简单的按常规自然增长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机械增长进行预测,而应采取分片、分类综合进行比较,确定木棠镇自然增长率为8?进行预测估算公式如下:Pt=P01 X (1+ a )其中:Pt :末期人口; P01 :基期户籍人口;a :人口自然增长率;t :末期年份;t0 :基期年份。2004年,木棠镇镇域非产业总人口为 55634人。通过计算,木棠镇域近期 2010年镇 域总人口为58358人,取5.80万,远期2020年镇域总人口为62810人,取6.32万。3、产业人口预测产业人口是指为工业园区的生产支撑和生活服务配套的人口总和。本次规划对产业人 口的预测采用产业人口综合指标法进行预测估算。
53、产业人口综合指标法是根据工业园区在各个发展阶段可建设用地的总量按照相应的产 业工人相应配套的服务人口和家眷系数来预测未来人口的一种方法。对于产业工人配套相 应的服务人口和家眷的预测,仇保兴副部长在追求繁荣与舒适中指出,一个产业工人 需要2-4个服务人口来支撑配套服务,一个产业工人和服务人口带来0.5-1.5个家眷。本次规划考虑到木棠工业园区的实际状况,确定,一个产业工人需要2个服务人口来支撑配套服务,一个产业工人和服务人口带来0.6个家眷人口。本次规划参照国内工业园区产业人口经验,合理确定产业工人为2260人/平方公里,其相应的服务人口为 4520人/平方公里,带来的家眷人口为(2260+45
54、20)X 0.6=4068人, 则产业人口综合指标为10848人/平方公里。考虑到产业人口就近原理,并结合木棠工业园区的实际,规划综合确定木棠工业园区 的产业人口 30%来自当地镇域人口,也就是来自外地(木棠以外的区域)的人口为70%则木棠工业园区外来产业人口综合指标为 7593人/平方公里。2004年工业园区现状建设用地为1.12平方公里,规划考虑到在规划期限内,工业发 展建设用地将增加较快,但总体增长幅度有所增加。综合确定木棠镇2004-2010年建设用地年均增长量为0.1平方公里左右,2011-2020年建设用地年均增长量为 0.2平方公里左 右。则2010年和2020年建设用地为1.62平方公里和3.62平方公里左右,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计算机电路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接口自动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铜仁数据职业学院《桥梁结构非线性》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英才学院《儿童文学(小教)》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经贸学院《钢琴弹唱》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健康与预防医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反担保保证抵押借款合同
- 抵押物品的合同
- 手房买卖合同独家合同
- 畜牧产品产销对接与供应链保障合同
-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实验技术人员招聘考试真题2022
- 地铁16号线风阀设备维修保养手册
- 《护士执业注册申请审核表》(新版)
- 桥牌比赛形式简介
-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创新成果申报书
- 肩手综合征的现代康复治疗演示
- 六角螺母加工实习指导书
- 小学生诗词大赛100题(含答案)
- 电机驱动系统
- JJF(石化)028-2019漆膜干燥时间试验器校准规范
- 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台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