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概论期中作业_第1页
艺术设计概论期中作业_第2页
艺术设计概论期中作业_第3页
艺术设计概论期中作业_第4页
艺术设计概论期中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近代工业设计ID History1214xxxxxxxxcatalogue 目录近代工业设计发展史搜索v工业、技术与设计v艺术变革与工业设计v上世纪20年代的风格v职业设计师的出现v战后重建与工业设计v走向多元化v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发展史工业、技术与设计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工业与设计的关系在某些领域是以批量生产和机械化为中心的,而在另一些领域手工技艺依然根深蒂固。一些依托于高水平的科研和技术的新兴工业,如汽车、家用电器等工业大量使用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数量生产出了各种新产品。而在家具、陶瓷、玻璃、染织一类较为传统的行业中,机械化的程度是有限的,并且多依赖于已有的技术。对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不

2、同的生产规模和市场特点,在这两种类型的工业中其机械化的比重也各有千秋。工业、技术与设计欧洲的工业与设计欧洲的工业与设计 美国批量生产的方法为欧洲工业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模式。在20世纪30年代,当其他英国公司仍采用老式的小批量造车方法时,莫里斯汽车公司就引进了美国生产体系。意大利的菲亚特汽车公司和办公机器厂家奥利维蒂公司,以及德国的AEG和西门子公司等少数企业也按美国模式进行了改造,生产了一些优秀的产品。但是,由于市场营销战略在当时尚不完备,这些借鉴并不总是成功的。一般地说,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欧洲以手工艺为基础的工业没有多大变化。机械化和电气化已广泛采用,但很少有工厂完全实现了标准化流水装配作

3、业所要求的高度组织化。在英国,家具工业无论在生产方法还是在提供给顾客的产品方面都依然是十分保守的。在19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工厂中,仍采用适当规模的单元进行生产,手工操作,特别是手工修饰还是必不可少的。但随着市场的扩展,胶合板、模压成形工艺等新材料、新技术逐渐取代了手工制作。这些革新不仅加速了生产规模的扩大,也促进了更为简洁和富于现代感的家具的出现。技术的变化在推进英国家具由手工传统走向现代设计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工业、技术与设计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手工艺与设计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手工艺与设计兰特1927年设计的红椅艺术变革与现代设计 在标准化与合理化发展的同时,一系列欧洲艺术运动在20世纪初蓬勃兴起

4、,如未来主义、表现主义、构成主义等,它们力图定义在工业文明条件下美学的形式与功能。尽管这两种发展乍看起来并无直接联系:一个是基于工业生产的压力;而另一个则是基于艺术理论与价值,但两者所用的术语和概念却常有惊人的相似,即工业与艺术在很多方面已走到一起来了。 为了考查现代设计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必须了解这一时期的设计与文化,特别是与美术和建筑学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以一种激进的方式影响了许多设计领域,包括工业设计。事实上,现代设计的美学原理正是以这些艺术运动的思想为基础的,艺术的变革为现代设计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艺术变革与现代设计美术革美术革命命勒加于1922年所作的机械的要素艺术变革与现代设计包豪

5、斯包豪斯(Bauhaus,19191933) “包豪斯”一词是格罗披乌斯生造出来的,由德语的“建造”和“房屋”两个词的词根构成。包豪斯学校由魏玛艺术学校和工艺学校合并而成,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虽然包豪斯名为建筑学校,但直到1927年之前并无建筑专业,只有纺织、陶瓷、金工、玻璃、雕塑、印刷等科目,因此,包豪斯主要是一所设计学校。在格罗披乌斯的指导下,这个学校在设计教学中贯彻一套新的方针、方法,逐渐形成了以下特点: (1) 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 (2) 将手工艺与机器生产结合起来,提倡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用手工艺的技巧创作高质量的产品,并能供给工

6、厂大批量生产。 (3) 强调基础训练,从现代抽象绘画和雕塑发展而来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等基础课程成了包豪斯对现代工业设计做出的最大贡献之一。 (4) 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素养并重。 (5) 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上世纪20年代的风格艺术装饰风艺术装饰风格格地亚于1917年设计的“坦克”艺术装饰几何构图的项链饰品上世纪20年代的风格流线型流线型风风格格冰箱外壳构件的演化克莱斯勒公司于1934年生产的“气流”型小汽车上世纪20年代的风格斯堪的纳维亚风格斯堪的纳维亚风格汉宁森于1925年设计的灯具 马姆斯登设计的靠椅职业工业设计师的出现 提革(Walter D. Teague,1

7、8831960)是最早开业的工业设计师之一。他原是一位成功的平面设计艺术家,经营过广告业,并享有促进高质量产品销售的声誉。通过对1718世纪法国历史文化的学习,他逐渐对现代欧洲正在发生的事情感兴趣,并于1926年越洋到欧洲学习柯布西埃、格罗披乌斯等人的设计理论。同时,也考察了较保守的法国装饰艺术家,这些艺术家创造了新的装饰风格,为富有的私人业主服务。回国之后,他马上成立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把在法国学到的东西应用于商业,如为高级商店进行室内装修等,并以此为出发点跨入了工业设计领域。提革的目标一直是为其业主增加利益,但又不以过多损害美学上的完整为代价,并以省略和简化的方式来改善产品的形象。从192

8、7年起,他受柯达公司之托设计照相机及包装。他于1928年设计的柯达便携式照相机偏重于时尚,机身和皮腔采用带镀镍金属饰条的各种色彩进行装饰,并附有一只带丝绸衬里的盒子,其后的设计显示出他对技术因素更加重视。1936年的柯达135相机(图9-1)设计简练,操作方便,其外壳上的水平金属条纹似乎仅仅是装饰性的,但实际上它们凸于铸模成形的机壳之上是为了限制涂漆的面积,以减少开裂和脱皮之虞。提革以美学形式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使他与柯达公司建立了终身的业务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柯达公司成立了自己的设计部门,提革仍是主任顾问设计师。他的早期作品还有为两家美国公司设计的办公机器。在每个设计中,他都与公司的工程师

9、合作,减少一系列的齿轮、杠杆、螺丝、螺杆和累赘的凸起,从而得到一个简洁统一的形式,不仅外观更吸引人,而且由于重点放在基本的工作部件和控制件上,使机器更易于使用。这些设计的成功,使他的设计委托在规模上和范围上都不断扩大。战后重建与工业设计 战后初期,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现实和重建的需要。对于厂家和设计师而言,有两种象征重建的方式:一种是技术性的,一种是艺术性的。在一些国家,工业的发展被视为自强自立的必要手段,美国、德国、瑞士和日本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工业生产之中,并发展了一种强调机器效率的工业设计风格,生产的重点放在技术产品上。与此相反,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英国、意大利则以创造美好生活的社会理想来描

10、绘自己国家的未来,它们试图从家用产品着手,创造一种体现稳定和各自成就,又为大众认同的环境。随着大批量生产的发展,这两种方式都产生了一种设计上的形式主义,德国式刻板的机器美学和“当代”意大利家具的浪漫风格就是典型的代表。这种对于形式的关注反映了设计与公众间的新关系。到20世纪50年代,经济迅速增长,消费文化也开始繁荣起来,战后重建的实际需要已为风格上的追求所取代。公众日益认识到设计所能提供的并不仅仅是生活必需品。因此,如何了解或者引导消费者的选择成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战后在设计的基本理论探讨中,也发展了两种不同的设计观,一种是所谓的“价值创新”理论,另一种是所谓“合适设计”理论。前者着眼于设计的

11、商业价值,强调通过设计为产品创造新的附加价值,从而诱导消费,增加生产者的生产效益。这种设计观实际上是把设计作为一种市场竞争的手段,使设计变成了推动经济运转的不可缺少的动力。走向多元化 如果说20世纪50年代是现代主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期,那么20世纪60年代以来设计的特征则是走向了多元化。现代主义虽仍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但它在设计界的一统天下己被打破了,而形形色色的设计风格和流派此起彼伏,令人目不暇接。现代主义理论根置于沙利文的名言“形式追随功能”。对这种功能主义信条的置疑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进入20世纪6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又适逢几位现代主义大师相继去世,新一代的设计师开始向

12、功能主义提出了挑战,这成了设计走向多元化的起点。功能主义的危机主要在于它在很多方面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鼓励消费、追求标新立异的特点相背离。正如乌尔姆造型学院讲师莫尔斯(Abraham Moles,19201992)1967年所指出的:“由于经济的发展,西方文化中的功能主义已进入危机阶段功能主义基本上是与富足社会的信条相矛盾的。富足的社会不得不无止无休地生产和销售,而功能主义试图减少产品的数量,并实现生产与需求之间的最优化平衡。但是,富足社会的生产机制却在向相反的方向发展。随着人类环境中产品的积累,这种生产机制产生了一系列新型的矫揉造作,正是在这一点上功能主义的危机变得更为明显。”信息时代的工业设

13、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以及因特网的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新时代。这种巨大的变化不仅激烈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技术特征,也对人类的社会、经济、文化的每一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人类技术与文化融会结晶的工业设计也经受了这场剧烈变革的冲击和挑战,并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苹果电脑公司于1998年生产的一体式电脑iMac 苹果电脑公司于1996年生产的学生用便携式电脑美国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美国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苹果公司于2010设计的iPad平板电脑奇巴公司设计的血液透析机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欧洲及日本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欧洲及日本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 飞利浦公司于2008年设计的唤醒台灯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诺基亚公司于2009年设计的N97手机 索尼公司于2003年设计的机器人Qrio 21世纪的设计教育也在发生着极大的改变。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正成为一种潮流。设计学院、商学院和工学院的界限变得模糊了。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学院、赫尔辛基商学院和赫尔辛基技术大学在2009年正式合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