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报告-北邮_第1页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报告-北邮_第2页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报告-北邮_第3页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报告-北邮_第4页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报告-北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二:分支线匹配器 一、 实验目的 掌握支节匹配器的工作原理; 掌握微带线的基本概念和元件模型; 掌握微带线分支线匹配器的设计和仿真。 二、 实验原理 支节匹配器 支节匹配器是在主传输线上并联适当的电纳(或者串联适当的电抗),用附加的反射来抵消主传输线上原来的反射波,以达到匹配的目的。 单支节匹配器:调谐时,主要有两个可调参量:距离 d 和分支线的长度 l。匹配的基本思想是选择 d,使其在距离负载 d 处向主线看去的导纳 Y 是 𝑌0 + 𝑗𝐵 形式,即 𝑌 = 𝑌0 + 𝑗𝐵 ,

2、其中 𝑌0 = 1/𝑍0 。并联开路或短路分支线的作用是抵消 Y 的电纳部分,使总电纳为 𝑌0 ,实现匹配,因此,并联开路或短路分支线提供的电纳为 𝑗𝐵 ,根据该电纳值确定并联开路或短路分支线的长度 l,这样就达到匹配条件。 双支节匹配器:通过增加一支节,改进了单支节匹配器需要调节支节位置的不足,只需调节两个分支线长度,就能够达到匹配(注意双支节匹配不是对任意负载阻抗都能匹配的,即存在一个不能得到匹配的禁区)。 微带线 微带线是有介质 𝜀𝑟(𝜀𝑟 &g

3、t; 1) 和空气混合填充,基片上方是空气,导体带条和接地板之间是介质 𝜀𝑟 ,可以近似等效为均匀介质填充的传输线,等效介质电常数为 𝜀𝑒 ,介于 1 和 𝜀𝑟 之间,依赖于基片厚度 H 和导体宽度 W。而微带线的特性阻抗与其等效介质电常数为 𝜀𝑒 、基片厚度 H 和导体宽度 W 有关。 三、 实验内容 已知:输入阻抗 𝑍𝑖𝑛 = 75 𝛺 负载阻抗 𝑍𝐿 = (64 +

4、𝑗35) 𝛺 特性阻抗 𝑍0 = 75 𝛺 介质基片 𝜀𝑟 = 2.55,𝐻 = 1𝑚𝑚,导体厚度 𝑇 远小于介质基片厚度 𝐻。 假定负载在 2GHz 时实现匹配,利用图解法设计微带线单支节和双支节匹配网络,假设双支节网络分支线与负载的距离 𝑑1 = 𝜆/4 ,两分支线之间的距离为𝑑2 = 𝜆/8。画出几种可能的电路图并且比较输入端反射系数幅度从 1.8GH

5、z 至 2.2GHz 的变化。 四、 实验步骤 根据已知计算出各参量,确定项目频率。 将归一化阻抗和负载阻抗所在位置分别标在 Smith 圆上。 设计单枝节匹配网络,在图上确定分支线与负载的距离以及分支线的长度,根据给定的介质基片、特性阻抗和频率用 TXLine 计算微带线物理长度和宽度。此处应该注意电长度和实际长度的联系。 画出原理图,在用微带线画出基本的原理图时,注意还要把衬底添加到图中,将各部分的参数填入。注意微带分支线处的不均匀性所引起的影响,选择适当的模型。 负载阻抗选择电阻和电感串联的形式,连接各端口,完成原理图,并且将项目的频率改为 1.82.2GHz。 添加矩形图,添加测量,点

6、击分析,测量输入端的反射系数幅值。 同理设计双枝节匹配网络,重复上面的步骤。 五、 实验仿真 1. 单支节 (1). 根据已知计算出各参量。写入 Output Equations。 zl 为归一化负载阻抗;zin 为归一化输入阻抗;Tl 为负载处反射系数;Tin 为输入端反射系数;b 为以 0.01 为步长扫描 02*PI; R 为阻抗处等反射系数圆;Rp 为匹配圆;Rj 为大圆。 ZL=64+j*35Z0=75 zl=ZL/Z0zl: (0.8533,0.4667) 1/zl: (0.9021,-0.4933)TI=(zl-1)/(zl+1)TI: (-0.0148,0.2555)Zin=7

7、5zin=Zin/Z0Tin=(zin-1)/(zin+1)Tin: 0 b=stepped(0,2*_PI,0.01)R=TI*exp(j*b)Rj=exp(j*b)Rp=0.5*exp(j*b)-0.5 . 在 Smith 导纳圆图上画出负载 𝑍𝐿 所处的 VSWR 圆,标出其与单位电导圆的交点。这里可以有两个交点,选择离负载较近的那个点进行计算。下面以分别实部虚部、幅度角度方式显示: 角度:93.31° (104.9°) = 198.21 198.21°/2 = 99.105° 由图得出支节的电纳为 j0.52966

8、5。 . 已知角度后,用 TXLine 算出负载距离支节间的微带线的参数。W=1.4373mm,L=28.806mm。 . 由图求出短路点距离支节接入点的电长度,角度为(180° 55.82°)/2 = 62.09°。 再由 TXLine,输入角度值,算出微带线的参数。L=18.047mm,W=1.4373mm。 . 输入端口处也需要接一个微带线,其宽度要和输出端口的阻抗 75 匹配,长度任意。用 TXLine,输入阻抗,算出微带线参数 W=1.4373mm, L=26.159mm。 . 根据上述步骤,设计出的参数为 负载到支节的微带线(TL2):L=28.806

9、mm W=1.4373mm 支节的微带线(TL3): L=18.047mm W=1.4373mm 端口处接的微带线(TL1): L=26.159mm W=1.4373mm 由此搭建电路: MLINMLIN . 根据设计的参数建立原始电路测量其 S 参数: 在中心频率处,反射系数还不是很低,所以要调谐系统以改善性能。 . 设 TL2 和 TL3 的长度可变,调谐前后对比: ID TL2 TL3 原始参数 28.806mm 18.047mm 调谐后参数 28.206mm 18.647mm 调谐后的电路: MLINMLINPORTID=TL1 ID=TL2 RESINDP=1 W=1.437 mmM

10、TEE$W=1.437 mmID=R1 ID=L1 Z=75 OhmL=26.16 mmID= TL4 L=28.21 mmR=64 OhmL=2.787 nH 调谐后的电路 S 参数: 显然,调谐后的电路,在中心频率 2GHz 处的 S 参数比调谐前的低得多,说明电路的性能有所提高,已经特别接近最理想的 0。 2. 双支节 (1). 根据已知计算出各参量。写入 Output Equations。 e:大圆,等反射系数圆;g:1+jx 匹配元;g2:辅助圆;r:负载所在的等反射系数圆; r2:负载与第一个支节并联后的等反射系数圆;Rd:等电导圆。 ZL=64+j*35 Z0=75zl=ZL/Z

11、0zl: (0.8533,0.4667)1/zl: (0.9021,-0.4933)T1=(zl-1)/(zl+1)T1: (-0.0148,0.2555)Zin=75 zin=Zin/Z0zin: 1T2=(zin-1)/(zin+1)T2: 0 b=stepped(0,2*_PI,0.01) r=T1*exp(j*b) g=0.5*exp(j*b)-0.5 e=1*exp(j*b) g2=0.5*exp(j*b)-0.5*j r2=0.7328*exp(j*b) p=0.9021Rd=(1/(1+p)*exp(j*b)-p/(1+p) . 在 Smith 导纳原图上画出负载 ⻔

12、5;𝐿 的位置,沿 VSWR 圆转 180°处即为距离负载距离为 1/4 波长处的导纳。用 TXLine,输入角度,求出负载和第一个支节之间的微带线参数,L=26.159mm,W=1.4373mm . 再求出其所在的等电导圆与辅助圆的交点,一共可得两个交点,选择靠下的那个点来设计。得第一个支节的导纳为j(2,01944 0.475059) = j1.542381,短路点离它的距离,两者之间的角度(180° + 114.1°)/2 = 147.05° 。用 TXLine,输入角度,算出第一个支节的微带线参数。L=42.742mm,W=1.4

13、373mm . 因为两个支节之间的距离为 1/8 波长,所以对应的角度为 90°/2 = 45° ,其微带线参数可由 TXLine 算得。L=13.08mm,W=1.4373mm . 在 Smitn 图上使该点绕其 VSWR 圆顺时针转 90°,必然和单位电导圆交于一点,由该点可读出第二个支节需要的电纳值为 j2.15449。在单位电抗圆上标出该交点的位置,计算短路点离它的距离,两者之间的角度为(180° + 130.2°)/2 = 155.1° ,用 TXLine 输入角度,算得第二条支节的微带线参数:L=45.081mm,W=1.

14、4373mm . 由于在 Port 端口与第二个支节之间接的微带线长度任意,但是宽度要与 Port 的阻值 75 相匹配,所以用 TXLine 算其参数,L=26.159mm ,W=1.4373。 . 由上所述,设计出来的各参数如下 负载和第一个支节的微带线(TL3): L=26.159mm,W=1.4373mm 第一个支节的微带线(TL5): L=42.742mm,W=1.4373mm 第一个支节到第二个支节的微带线(TL2): L=13.08mm,W=1.4373mm 第二个支节的微带线(TL4): L=45.081mm,W=1.4373mm 第二个支节和输入端口之间的微带线(TL1):L

15、=26.159mm,W=1.4373mm 由此画出电路: MLINMLINMLIN . 根据设计的参数建立原始电路测量其 S 参数 偏离中心频率,且在中心频率 2GHZ 处,反射系数还不是很低,所以要调谐系统以改善性能。 . 将两个支节(TL4 和 TL5)的长度设为可调,调谐后电路 ID 第一个支节 TL5 第二个支节 TL4 原始长度 42.742mm 45.081mm 调谐后长度 42.022mm 44.541mm 调谐后的电路: PORTP=1 Z=75 OhmMLINID=TL1 W=1.437 mm L= 26.16 mmMTEE$ID= TL6 MLINID=TL2 W=1.43

16、7 mm L= 13.08 mmMTEE$ID= TL7 MLINID=TL3 W=1.437 mm L= 26.16 mmRESID=R1 R=64 Ohm 调谐后电路的 S 参数: 很明显可以看出,在中心频率处,调谐后的 S 参量大大低于未调谐的,而且很接近于零,说明在中心频率处,系统设计接近理想状态。 实验三: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器 一、 实验目的 掌握单节和多节四分之一波长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了解单节和多节变阻器工作带宽和反射系数的关系; 掌握单节和多节四分之一波长变换器的设计与仿真。 二、 实验原理 四分之一波长变阻器是一种阻抗变换元件,用于负载阻抗或信号源内阻与传输线的匹配,以保证

17、最大功率的传输。实现负载阻抗与传输线匹配,其实质是利用“补偿原理”,即由可调的匹配器产生一个合适的附加反射波,它与负载阻抗所产生的反射波在指定的参考面上等幅反相,从而互相抵消。 1. 单节四分之一波长变阻器 . 负载阻抗为纯电阻 RL: (1) . 负载阻抗为复数 ZL: 波节点: (2)波腹点: (3) 多节四分之一波长变阻器 (4) 切比雪夫阻抗变换器 R = RL/𝑍0 (5) (6) 三、 实验内容 . 已知:负载阻抗为纯电阻 𝑅𝐿 = 150𝛺,中心频率 𝑓0 = 3𝐺𝐻&

18、#119911;,主传输线特性阻抗 𝑍0 = 50𝛺,介质基片 𝜀𝑟 = 4.6,厚度 𝐻 = 1𝑚𝑚,最大反射系数模 𝛤𝑚 不应超过 0.1,设计 1,2,3 节二项式变阻器,在给定的反射系数条件下比较它们的工作带宽,要求用微带线形式实现。 . 已知负载阻抗为复数:𝑍𝐿 = 85 𝑗45𝛺,中心频率 𝑓0 = 3𝐺𝐻𝑧,主传

19、输线特性阻抗 𝑍0 = 50𝛺,在电压驻波波腹或波节点利用单节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器,设计微带线变阻器。微带线介质参数同上。 四、 实验步骤 . 对于纯电阻负载,根据已知条件,算出单节和多节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相对带宽。 . 根据各节特性阻抗,利用 TXLine 计算相应的微带线的长度和宽度。每段变阻器的长度为四分之一波长(在中心频率),即 𝑙 = 𝜆𝑔0/4。 . 对于复数负载 𝑍𝐿 ,根据负载阻抗 𝑍𝐿 、特性阻抗 𝑍0 ,计算归一化

20、负载阻抗和反射系数,将负载反射系数标注在 Smith 圆图上,从负载点沿等驻波系数圆向源方向旋转,与 Smith 圆图左、右半实轴交点,旋转过的电长度 𝐿𝑀、𝐿𝑁 ,计算变换器的特性阻抗。 . 根据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利用 TXLine 计算相应微带线的长度及宽度,以及对应电长度 𝐿𝑀、𝐿𝑁 的微带线长度。 . 设计并完成原理图。 . 添加并测试 Rectangular 图。 . 调谐电路元件参数,使反射系数幅值在中心频率 3GHz 处最低。 . 对于纯电阻负载,上述指

21、标不变,采用 3 节切比雪夫变阻器重新设计上述阻抗变换器。 五、 实验仿真 1. 单节变换器 . 利用式(1)算得 Z1 = 86.603,利用 TXLine 计算各微带线参数,如下表: 微带线 TL1(𝒁𝟎) TL2(𝒁𝟏)可调 TL3(𝑹𝑳) Impedance() 50 86.603 150 Frequency(GHz) 3 3 3 Electrical Length(deg) 90 90 90 Physical Width(mm) 1.8986 0.62801 0.10292 Physica

22、l Length(mm) 13.254 13.83 14.314 . 调谐后的原理图: MLINMLINMLINPORTID=TL1 ID=TL2 ID=TL3 P=1 W=1.899 mmMSTEP$W=0.628 mmMSTEP$W=0.1029 mmZ=50 OhmL=13.25 mmID= TL4 L=13.66 mmID= TL5 L=14.31 mmMSUBPORT Er=4.6 P=2 H=1 mmZ=150 OhmT=0.001 mmRho=1 Tand=0 ErNom=4.6 Name=SUB1 2. 2 支节变换器 . 利用式(4)算得 Z1 = 65.804,Z2 = 1

23、13.975,利用 TXLine 计算各微带线参数,如下表: 微带线 TL1(𝒁𝟎) TL2(𝒁𝟏)可调 TL3(𝒁𝟐)可调 TL4(𝑹𝑳) Impedance() 50 65.804 113.975 150 Frequency(GHz) 3 3 3 3 Electrical Length(deg) 90 90 90 90 Physical Width(mm) 1.8986 1.1523 0.28686 0.10292 Physical Length(mm) 13.2

24、54 13.547 14.103 14.314 . 调谐后的原理图: MLINMLINID=TL2 ID=TL3 3. 3 支节变换器 . 利用式(4)算得 Z1 = 57.360,Z2 = 86.603,Z3 = 130.753,利用 TXLine 计算各微带线参数,如下表: 微带线 TL1(𝒁𝟎) TL2(𝒁𝟏)可调 TL3(𝒁𝟐)可调 TL4(𝒁𝟑)可调 TL5(𝑹𝑳) Impedance() 50 57.360 86.603 1

25、30.753 150 Frequency(GHz) 3 3 3 3 3 Electrical Length(deg) 90 90 90 90 90 Physical Width(mm) 1.8986 1.4946 0.62801 0.17822 0.10292 Physical Length(mm) 13.254 13.4 13.83 14.216 14.314 . 调谐后的原理图: MLINMLINMLIN 调谐后的 S 参数(1、2、3 支节画在一起,可以比较): 可以看出:多级变换器比单节变换器能够提供更宽的有效带宽,且节数越多,带宽越宽。 4. 波节点、波腹点 . 计算归一化负载阻抗和

26、反射系数,将负载反射系数标注在 Smith 圆图上,在 Smith 圆图上标出波节点和波腹点,分别以实部虚部、幅度角度方式显示: 波节点:电长度 𝐿𝑀 = (180° 33.69°)/2 = 73.155°,驻波比, 波腹点:电长度 𝐿𝑁 = (360° 33.69°)/2 = 163.155°,驻波比, . 利用 TXLine 计算各微带线参数,如下表: 节点 波节点 波腹点 微带线 TL1(𝒁𝟎)可调 TL2(𝒁

27、0783;) TL1(𝒁𝟏)可调 TL2(𝒁𝟎) Impedance() 32.735 50 76.371 50 Frequency(GHz) 3 3 3 3 Electrical Length(deg) 90 73.155(𝐿𝑁) 90 163.155(𝐿𝑀) Physical Width(mm) 3.6269 1.899 0.8433 1.8986 Physical Length(mm) 12.83 10.74 13.705 24.027 . 调谐后的波节点、波腹

28、点原理图: MLINMLINP=Z=PORT501 OhmID=W=L=TL1 3.627 12.83 mm mmID=MSTEP$ TL3 ID=W=L=10.74TL2 1.899 mm mmID=RESR=R1 85 OhmID=CAPC=1.18C1 pFMSUBEr=4.6 H=1 mmT=0.001 mmRho=1 Tand=0 ErNom=4.6 Name=SUB1 MLINMLINP=Z=PORT501 OhmID=W=L=TL1 0.843313.31 mm mmID=MSTEP$ TL3 ID=W=L=TL2 1.899 24.03 mm mmID=RESR=R1 85 O

29、hmID=CAPC=1.18C1 pFMSUBEr=4.6 H=1 mmT=0.001 mmRho=1 Tand=0 ErNom=4.6 Name=SUB1 调谐后的 S 参数: |S1,1| * bojie|S1,1| * bofu 5. 切比雪夫(Chebyshev)阻抗变换器 . 利用式(5),算得 R=150/50=3;式(6),算得 。参照课本附录 6 给出的切比雪夫阻抗变换器的设计表格,易知:归一化的 𝑧1 =1.24988, 𝑧2 = 𝑅 = 3, 𝑧3 = 𝑅/ 𝑍1 = 3/1.2

30、4988 ,则实际阻抗为 𝑍1 = 𝑧1 𝑍0 =62.494𝛺, 𝑍2 = 𝑧2 𝑍0 = 86.603𝛺, 𝑍3 = 𝑧3 𝑍0 = 120.012𝛺。 . 利用 TXLine 计算各微带线参数,如下表: 微带线 TL1(𝒁𝟎) TL2(𝒁𝟏)可调 TL3(𝒁𝟐)可调 TL4(𝒁ҷ

31、85;)可调 TL5(𝑹𝑳) Impedance() 50 62.494 86.603 120.012 150 Frequency(GHz) 3 3 3 3 3 Electrical Length(deg) 90 90 90 90 90 Physical Width(mm) 1.8986 1.2742 0.62801 0.24173 0.10292 Physical Length(mm) 13.254 13.492 13.83 14.147 14.314 . 调谐后的原理图: MLINMLINMLIN 调谐后的 S 参数(与 3 支节画在一起,可以比较): 可以

32、看出:切比雪夫变换器比二项式变换器的带宽有明显增加,但是二项式带内平坦度较好。 实验六:功率分配器 一、 实验目的 掌握功率分配器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 掌握微带线功率分配器的设计和仿真。 二、 实验原理 1. 功率分配器 功率分配器是一种功率分配元件,它是将输入功率分成相等或不相等的几路功率,当然也可以将几路功率合成,而成为功率合成器件。在电路中常用到微带功分器。 两路微带线功分器等效电路,如下图: 2 𝑷𝟏 𝒁𝟎 𝑷𝟐 𝑷𝟑 1 3 𝑹 w

33、937;𝟎𝟐 𝒁𝟎𝟑 𝒁𝒊𝒏𝟐 𝒁𝒊𝒏𝟑 𝛌𝒈/𝟒 𝑹𝟐 𝑹𝟑 功率从 1 端口输入,分成两路,经过一段四分之一波长的微带线传输后,到达 2 端口和 3 端口。1 端口的特性阻抗为 𝑍0,1 到 2 端口、1 到 3 端口的微带线的特性阻抗分别为 𝑍

34、;02、𝑍03,线长为 𝑔/4。R2,R3 分别为从 2 端口、3 端口向负载看过去的阻抗。R 为 2 端口、3 端口之间的隔离电阻。各参数计算公式: 𝑹𝟐 = 𝒌𝒁𝟎 𝑹𝟑 = 𝒁𝟎/𝒌 𝒁𝟎𝟐 = 𝒁𝟎(𝟏 + 𝒌𝟐)𝒌𝟎.𝟓

35、𝒁𝟎𝟑 = 𝒁𝟎(𝟏 + 𝒌𝟐)/𝒌𝟑𝟎.𝟓 𝒁𝟎𝟒 = (𝑹𝟐𝒁𝟎)𝟎.𝟓 𝒁𝟎𝟓 = (𝑹𝟑𝒁𝟎)𝟎.𝟓 三、 实验

36、内容 设计仿真一个两路微带功分器。已知:端口特性阻抗:𝑍0 = 50 𝛺 ,功分比:𝑘2 = 1.5 ,介质基片:𝜀𝑟 = 4.6,𝐻 = 1𝑚𝑚,导体厚度 𝑇 远小于介质基片厚度 𝐻。 指标如下: 当中心频率 2GHz,相对带宽为 20%时,(1)两端输出的功分比()为 1.4951.505(即两端口的传输功率 |𝑆31| 和 |𝑆21| 相差 10𝑙𝑔1.49510&#

37、119897;𝑔1.505 ,也即𝟏. 𝟕𝟒𝟔𝟒𝟏𝟗𝟏. 𝟕𝟕𝟓𝟑𝟔𝟓𝒅𝑩);(2)两输出端口的隔离度(20𝑙𝑔|𝑆32|)不小于 25dB。 四、 实验步骤 . 根据已知条件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各电阻及阻抗值。 . 利用 TXLine 计算相应微带线的长度及宽度。建立一个新项目,选

38、择单位和项目频率 1.82.2GHz。 . 输入原理图,根据微带线的不均匀性,选择适当模型。注意:用两段微带线与电阻 R 的两端相连接,微带线的阻抗特性与 R 一致,其宽度由 R 决定,长度可以调节。 . 添加测量,测量输入端口到两个输出端口的传输系数以及隔离度。 . 仿真分析。 . 调谐元件参数。 五、 实验仿真 1. 功分比 𝒌𝟐 = 𝟏. 𝟓 (1). 按照指标要求用公式计算各阻抗值。 Z0=50k=1.50.5k: 1.225R2=k*Z0R2: 61.24R3=Z0/kR3: 40.82Z03=Z0*(1+k2)/k3)

39、0.5Z03: 58.33Z02=Z0*(1+k2)*k)0.5Z02: 87.49R=Z0*(1+k2)/kR: 102.1Z04=(R2*Z0)0.5Z04: 55.33Z05=(R3*Z0)0.5 Z0=50Z05: 45.18 计算结果:𝑹𝟐 = 61.237 𝛺,𝑹𝟑 = 40.825 𝛺, 𝒁𝟎𝟐 = 87.491 𝛺,𝒁𝟎𝟑 = 58.327 𝛺,ү

40、29; =102.062 𝛺,𝒁𝟎𝟒 = 55.334 𝛺,𝒁𝟎𝟓 = 45.180 𝛺 . 再由 TXLine 算得其对应的微带线参数。 𝒁𝟎𝟐 = 87.491 𝛺 W=0.60617mm,L=20.83mm 𝒁𝟎𝟑 = 58.327 𝛺 W=1.4371mm,L=20.213mm 𝑹 = 102.062

41、𝛺 W=0.40064mm,L=21.033mm 𝒁𝟎𝟒 = 55.334 𝛺 W=1.5804mm,L=20.13mm 𝒁𝟎𝟓 = 45.180 𝛺 W=2.2223mm,L=19.818mm 𝒁𝟎 = 50 𝛺 W=1.8825mm,L=19.972mm . 先设计 TL1,TL4,TL11,TL2,TL5: TL1 ,TL4,TL11 应该与 𝒁𝟎 匹配:W=1.88

42、25mm,L=19.972mm TL2 为 𝒁𝟎𝟒 : W=2.2223mm,L=19.818mm TL5 为 𝒁𝟎𝟓 : W=2.2223mm,L=19.818mm . 以下设计 TL3,TL6,TL9,TL10: TL3 加上 TL9 为 𝒁𝟎𝟐 ,所以 W3=W9=0.60617mm, L3+L9=LZ02=20.83mm TL4 加上 TL10 为 𝑍03 ,所以 W4=W10=1.4371mm ,L6+L10=LZ03=20.

43、213mm 又因为两路带线之间的距离不宜过大,一般取 24 带条宽度(对应特征阻抗 𝒁𝟎𝟒 , 𝒁𝟎𝟓 较宽的带条宽度,这里带条宽度为 W5=2.2223mm),且宽度相等(即 L3=L6),设电阻的长度为 3mm。 . 以下设计 TL7,TL8:因为 TL7 和 TL8 的宽度要与 𝑹 = 𝟏𝟎𝟐. 𝟎𝟔𝟐 𝜴 匹配(即 W7=W8=WR),并且电阻 R 的长度加 TL7

44、、TL8 的长度之和等于 TL9,TL10 长度之和,即 R+L7+L8=L3+L6。 . 由于图中变量很多,且相互约束,为了减少调谐时的麻烦,采用全局变量的方法,全局变量申明为:设 L3=L6=X,L7=Y1,L8=Y2,L9=alpha,L10=beta。 X=17.96alpha=20.83-Xalpha: 2.87beta=20.213-Xbeta: 2.253alpha+beta: 5.123(alpha+beta)/2.2223: 2.305Y1=0.6488Y2=alpha+beta-Y1-3Y2: 1.474 . 调谐后的各参数: TL9:W9=0.60617mm, L9=2.

45、87mm; TL10: W10= 1.4371mm, L10=2.253mm; TL3:W3=0.60617mm, L3=17.96mm; TL6:W4=3.989mm, L4=17.96mm; TL7:W7=0.40064mm ,L7=0.6488mm; TL8:W8=0.40064mm, L8=1.474mm;且(𝑳𝟗 + 𝑳𝟏𝟎)/𝑾𝟓 = 𝟐. 𝟑𝟎𝟓,在 24 倍之间,在符合要求。 . 调谐后的原理图: . 调

46、谐后的 S 参数: 可以看出:在 2Ghz 时,S2,1, S3,1的差为 1.774dB,在𝟏. 𝟕𝟒𝟔𝟒𝟏𝟗𝟏. 𝟕𝟕𝟓𝟑𝟔𝟓𝒅𝑩 之间,隔离度 S3,2都不小于 25dB,符合要求。 2. 功分比 𝒌𝟐 = 𝟏 同上述原理: (1). 按照指标要求用公式计算各阻抗值及其对应的微带线参数:

47、Z0=50k=1R2=k*Z0R2: 50R3=Z0/kR3: 50Z03=Z0*(1+k2)/k3)0.5Z03: 70.71Z02=Z0*(1+k2)*k)0.5Z02: 70.71R=Z0*(1+k2)/kR: 100Z04=(R2*Z0)0.5Z04: 50Z05=(R3*Z0)0.5Z05: 50 𝑹𝟐 = 𝑹𝟑 = 50 𝛺 𝒁𝟎𝟐 = 70.71 𝛺 W=0.98629mm,L=20.515mm 𝒁𝟎

48、20785; = 70.71 𝛺 W=0.98629mm,L=20.515mm 𝑹 = 100 𝛺 W=0.42472mm,L=21.007mm 𝒁𝟎𝟒 = 50 𝛺 W=1.8825mm, L=19.972mm 𝒁𝟎𝟓 = 50 𝛺 W=1.8825mm ,L=19.972mm 𝒁𝟎 = 50 𝛺 W=1.8825mm, L=19.972mm . 调谐后的各微带线参数: TL1 ,TL4,TL11 与 𝒁𝟎 匹配:W=1.8825mm,L=19.972mm TL2: W2=1.8825mm, L2=19.972mm TL5: W5=1.8825mm, L5=19.972mm; TL9: W9=0.98629mm, L9=2.495mm; TL10:W10= 0.98629mm,L10=2.495mm; TL3: W3=0.986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