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分析基础知识(桩西)_第1页
动态分析基础知识(桩西)_第2页
动态分析基础知识(桩西)_第3页
动态分析基础知识(桩西)_第4页
动态分析基础知识(桩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动态生产资料动态生产资料静态资料静态资料动态监测资料动态监测资料开发形势分析开发形势分析开发指标开发指标产能构成产能构成同工同层同工同层措施措施重点工作重点工作油藏动态变化因素油藏动态变化因素井区开发指标井区开发指标井区指标变化因素井区指标变化因素剩余油潜力分析剩余油潜力分析平面剩余油分布平面剩余油分布层间剩余油分布层间剩余油分布层内剩余油分布层内剩余油分布治理油藏的措施治理油藏的措施效果预测效果预测 应用静态、动应用静态、动态生产及动态监测态生产及动态监测资料,深入分析开资料,深入分析开发形势及开发效果,发形势及开发效果,准确的判断地下动准确的判断地下动态变化因素及剩余态变化因素及剩余油潜力

2、在平面、层油潜力在平面、层间、层内的分布状间、层内的分布状况,从而制定出治况,从而制定出治理油藏的有效措施,理油藏的有效措施,以达到提高采收率以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的目的。油藏动态分析的基本方法油藏动态分析的基本方法一、基础知识一、基础知识 二、油水井动态分析方法二、油水井动态分析方法 三、典型三、典型实例实例 目目 录录一、基础知识一、基础知识(一)计算知识(一)计算知识(二)基础图件的识别(二)基础图件的识别(三)相关曲线的识别(三)相关曲线的识别(四)注水开发过程中的三大矛盾(四)注水开发过程中的三大矛盾(一)计算知识(一)计算知识 1 1油油( (气藏气藏) )的表征参数的表征参数

3、(1) (1)含油边缘:指油水接触面与含油层顶面的交线。这是水和油的外部分界线。含油边缘:指油水接触面与含油层顶面的交线。这是水和油的外部分界线。对气项来说则称为气顶边缘。对气项来说则称为气顶边缘。 (2)(2)含水边缘:指油水接触面与含油层底面的交线。它是油和水的内部分界线,含水边缘:指油水接触面与含油层底面的交线。它是油和水的内部分界线,一般情况下,在此线以内只有油,而没有可流动的水。一般情况下,在此线以内只有油,而没有可流动的水。 (3)(3)油水过渡带:指含油边缘与含水边缘之间的地带。油水过渡带:指含油边缘与含水边缘之间的地带。 (4)(4)含油面积:含油边缘所固定的面积称为含油面积。

4、含油面积:含油边缘所固定的面积称为含油面积。 (5)(5)边水和底水:在含油边缘内的下部支托着油减的水,称为底水;而在含油边水和底水:在含油边缘内的下部支托着油减的水,称为底水;而在含油边缘以外衬托着油藏的水,称为边水。边缘以外衬托着油藏的水,称为边水。 (6)(6)含油含油( (气气) )高度:油、水接触面与油藏最高点的海拔高差高度:油、水接触面与油藏最高点的海拔高差. .(一)计算知识(一)计算知识 2 2、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 (1 1)地质储量)地质储量 在地层原始状态下,油(气)藏中油气的总储藏量。地质储在地层原始状态下,油(气)藏中油气的总储藏量。地质储量按开采价

5、值分为表内储量和表外储量。量按开采价值分为表内储量和表外储量。(一)计算知识(一)计算知识oiowiBSAhN/)1 (100 N N原油地质储量,原油地质储量,10104 4t t;A A含油面积,含油面积,KmKm2 2;h h平均有效厚度,平均有效厚度,m m;平均有效孔隙度,小数;平均有效孔隙度,小数;SwiSwi油藏平均原始含水饱和度,小数;油藏平均原始含水饱和度,小数;oo平均地面原油密度,平均地面原油密度,t/mt/m3 3;BoiBoi原始原油体积系数。它们的求得,在不同的原始原油体积系数。它们的求得,在不同的勘探阶段,由于勘探程度不同,精确度也有差别。勘探阶段,由于勘探程度不

6、同,精确度也有差别。 对砂岩油层多采用容积法,其计算公式为:对砂岩油层多采用容积法,其计算公式为: (2 2)采收率采收率 可采储量可采储量是指在现代工艺技术和经济条件下,从储油层中可是指在现代工艺技术和经济条件下,从储油层中可采出的油气总量。采出的油气总量。 对于一个油田来讲,可采储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称为采收对于一个油田来讲,可采储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称为采收率。率。 采收率采收率= =可采储量可采储量/ /地质储量地质储量 采收率的高低除受油层条件、流体性质等客观条件的影响之采收率的高低除受油层条件、流体性质等客观条件的影响之外,还与工艺技术水平及开发投入有关。外,还与工艺技术水平及开发

7、投入有关。(一)计算知识(一)计算知识 3 3、地层系数地层系数:油层有效厚度与有效渗透率的乘积(油层有效厚度与有效渗透率的乘积(KhKh),它反映油层),它反映油层物性的好坏,物性的好坏,KhKh越大,油层物性越好,出油能力和吸水能力越大。越大,油层物性越好,出油能力和吸水能力越大。 4 4、流动系数:流动系数:地层系数与地下原油粘度的比值地层系数与地下原油粘度的比值Kh/Kh/。 5 5、流度:流度:有效渗透率与地下流体粘度的比值,它反映流体在油层中的流有效渗透率与地下流体粘度的比值,它反映流体在油层中的流动的难易程度动的难易程度=K/=K/。(一)计算知识(一)计算知识6 6、渗透率均质

8、系数渗透率均质系数(突进系数为其倒数)(突进系数为其倒数) maxKKKk式中式中 渗透率非均质系数。渗透率非均质系数。某一相对均质层段的平均渗透率值。某一相对均质层段的平均渗透率值。 单油层中渗透率最高的相对均质层段的单油层中渗透率最高的相对均质层段的最大渗透率值。最大渗透率值。KkKmaxK 9 9、地饱压差:地饱压差:原始地层压力和饱和压力的差值叫做地饱压差。原始地层压力和饱和压力的差值叫做地饱压差。 1010、地层总压降:地层总压降:原始平均地层压力与目前平均地层压力的差值。原始平均地层压力与目前平均地层压力的差值。7 7、渗透率级差渗透率级差 minmaxKKKn8 8、渗透率变异系

9、数渗透率变异系数 KnKKKniiv) 1(12 11 11、采油速度采油速度:年产油量占油田地质储量的百分数。年产油量占油田地质储量的百分数。 1212、采出程度:采出程度:油田累计采油量占地质储量的百分数。油田累计采油量占地质储量的百分数。 1313、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油田年产油量占剩余可采储量的百油田年产油量占剩余可采储量的百分数。分数。 1414、储采比储采比:油田年初剩余可采储量与当年产油量之比。油田年初剩余可采储量与当年产油量之比。 某油藏地质储量某油藏地质储量120120万吨,年产油万吨,年产油2 2万吨,万吨,累积产油量累积产油量3030万吨,当前标定万

10、吨,当前标定可采储量可采储量4545万吨,计算万吨,计算该油藏采油速度该油藏采油速度、采出程度、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采出程度、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储采比。储采比。 采油速度采油速度= =年产油年产油/ /地质储量地质储量=2/120=2/120* *100=1.67% 100=1.67% 采出程度采出程度= =累积产油量累积产油量/ /地质储量地质储量=30/120=30/120* *100=25%100=25% 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 =年产油年产油/ /(可采储量(可采储量- -累积产油量)累积产油量)=2/=2/(45-3045-30)* *100=13.3% 1

11、00=13.3% 储采比储采比= = 年初剩余可采储量年初剩余可采储量/ /年产油量年产油量= =(45-3045-30)/2=7.5/2=7.5(一)计算知识(一)计算知识 15 15、注采比注采比:某段时间内注入剂的地下体积和相应时间的采出物某段时间内注入剂的地下体积和相应时间的采出物(油、气、水)的地下体积之比。(油、气、水)的地下体积之比。 某油藏日产液量某油藏日产液量10001000吨,日产油量吨,日产油量200200吨,原油体积系数吨,原油体积系数1.251.25,日注水,日注水量量1100m1100m3 3,计算该油藏的注采比。,计算该油藏的注采比。 注采比注采比= =注水量注水

12、量/ /(产水量(产水量+ +产油量产油量* *原油体积系数)原油体积系数) =1100/=1100/(1000-200+2001000-200+200* *1.251.25)=1.05=1.05 16 16、水驱指数水驱指数:它是评价水驱作用在油藏综合驱动中所起作用相对大它是评价水驱作用在油藏综合驱动中所起作用相对大小的指标。每采一吨油在地下的存水量。小的指标。每采一吨油在地下的存水量。 1717、存水率存水率:保存在地下的注入水体积与累积注水量的比值。保存在地下的注入水体积与累积注水量的比值。 某油藏当前累计注水量某油藏当前累计注水量100100万方,累积产油量万方,累积产油量2020万吨

13、,累积产水量万吨,累积产水量8080万吨,原万吨,原油体积系数油体积系数1.21.2,计算该油藏的水驱指数、存水率。,计算该油藏的水驱指数、存水率。 水驱指数水驱指数= =(累计注水量(累计注水量- -累计产水量)累计产水量)/ /累计产油量累计产油量 = =(100-80100-80)/ /(2020* *1.21.2) =0.83=0.83 存水率存水率= =(累计注水量(累计注水量- -累计采水量)累计采水量)/ /累计注水量累计注水量= =(100-80100-80)/100 /100 =20%=20%(一)计算知识(一)计算知识 18 18、综合含水综合含水:油田月产液量中产水量所占

14、的百分数。油田月产液量中产水量所占的百分数。 1919、含水上升率:含水上升率:每采出每采出1%1%的地质储量是含水率的上升值。的地质储量是含水率的上升值。 20 20、吸水指数吸水指数:注水井在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日注水量,叫油层吸水指注水井在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日注水量,叫油层吸水指数,它的大小直接反应油层吸水能力的强弱。数,它的大小直接反应油层吸水能力的强弱。 Iw=qiw/(pw-p) I/w= qiw/piwh 某注水井日注水量某注水井日注水量150m150m3 3, , 井口注入压力为井口注入压力为15MPa15MPa,井底井底压力为压力为35MPa,35MPa,油层油层压力为压力为202

15、0MPaMPa,计算该井的吸水指数。,计算该井的吸水指数。 吸水指数吸水指数= =日注水量日注水量/ /注水压差注水压差 =150/=150/(35-2035-20) =10 =10 (m m3 3/ / MpaMpa) 21 21、采油指数采油指数:单位生产压差的日产油量,叫做全井的采油指数,采油指单位生产压差的日产油量,叫做全井的采油指数,采油指数说明油层的生产能力。数说明油层的生产能力。Jo= qo/(p-pwf) 某采油井日产液量某采油井日产液量50t,50t,日产油量日产油量20t20t,生产压差,生产压差4MPa4MPa,计算该井的采计算该井的采油指数。油指数。 采油指数采油指数=

16、 =日产油日产油/ /生产压差生产压差 =20/4 =5=20/4 =5(t/t/ MpaMpa)(一)计算知识(一)计算知识 2222、自然递减率自然递减率:没有新井投产及各种增产措施情况下的产量递减没有新井投产及各种增产措施情况下的产量递减率,即在扣除新井及各种增产措施产量之后的阶段产油量与上阶段采油量之率,即在扣除新井及各种增产措施产量之后的阶段产油量与上阶段采油量之差,再与上阶段采油量之比。差,再与上阶段采油量之比。 自然递减率自然递减率= = (上阶段末标定水平(上阶段末标定水平X X阶段生产天数)阶段生产天数) - -阶段老井自然产阶段老井自然产量量/ /(上阶段末标定水平(上阶段

17、末标定水平X X阶段生产天数)。阶段生产天数)。D自然=1-(阶段老井产量/标定水平/阶段天数)(12/阶段月数) 23 23、综合递减率综合递减率: : 没有新井投产情况下的产量递减率,即扣除新井没有新井投产情况下的产量递减率,即扣除新井产量后的阶段产油量与上阶段采油量之差,再与上阶段采油量之比。产量后的阶段产油量与上阶段采油量之差,再与上阶段采油量之比。 综合递减率综合递减率= = (上阶段末标定水平(上阶段末标定水平X X阶段生产天数)阶段生产天数) - -阶段老井累产油阶段老井累产油量量/ /(上阶段末标定水平(上阶段末标定水平X X阶段生产天数)。阶段生产天数)。 24 24、总递减

18、率总递减率:指包括老井、新井投产及各种增产措施情况下的指包括老井、新井投产及各种增产措施情况下的产量递减率,即阶段总采油量与上阶段总采油量的差值,再与上阶段总采产量递减率,即阶段总采油量与上阶段总采油量的差值,再与上阶段总采油量之比,它是反映油田实际产量的递减状况。油量之比,它是反映油田实际产量的递减状况。 (一)计算知识(一)计算知识 某油藏某油藏19991999年年年产油年产油12.412.4万吨,万吨, 1212月日产油水平月日产油水平291291吨,标定日产油水平吨,标定日产油水平300300吨,吨,20002000年年产油年年产油1111万吨,其中新井产油万吨,其中新井产油45004

19、500吨,老井措施增油吨,老井措施增油1200012000吨,吨,计算计算20002000油藏油藏的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的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总递减率总递减率。 自然递减率自然递减率= = (上阶段末标定水平(上阶段末标定水平X X阶段生产天数)阶段生产天数) - -阶段阶段老井自然老井自然产量产量/ /(上阶段末标定水平(上阶段末标定水平X X阶段生产天数)阶段生产天数) = =(300 300 X365-X365-(110000-4500-12000110000-4500-12000)/300 /300 X365X365 =0.146=14.6% =0.146=14.6% 综合综合

20、递减率递减率= = (上阶段末标定水平(上阶段末标定水平X X阶段生产天数)阶段生产天数) - -阶段阶段老井老井累产油量累产油量/ /(上阶段末标定水平(上阶段末标定水平X X阶段生产天数)阶段生产天数) = =(300300* *365-365-(110000-4500110000-4500)/300/300* *365365 =0.0365=3.65% =0.0365=3.65% 总递减率总递减率=(=(阶段产油量阶段产油量- -上阶段产油量上阶段产油量)/)/上阶段产油量上阶段产油量 =(12.4-11)/12.4=11.3%=(12.4-11)/12.4=11.3%(一)计算知识(一

21、)计算知识 25 25、注采对应率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注采对应率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注采对应率注采对应率是指在现有井网条件下,采油井生产层中与注水井连通的有效是指在现有井网条件下,采油井生产层中与注水井连通的有效厚度(层数)与井组内采油井射开总有效厚度(层数)之比。厚度(层数)与井组内采油井射开总有效厚度(层数)之比。 注采对应率注采对应率又可分为层数对应率和厚度对应率。又可分为层数对应率和厚度对应率。 层数对应率层数对应率= =油井生产层中与注水井连通的油层数油井生产层中与注水井连通的油层数/ /油井总生产层数油井总生产层数 厚度对应率厚度对应率= =油井生产层中与注水井连通的有效厚度油井生产层

22、中与注水井连通的有效厚度/ /油井生产的总有效厚度。油井生产的总有效厚度。(一)计算知识(一)计算知识 26 26、油水井劈产、劈注方法、油水井劈产、劈注方法 目前常用的目前常用的劈产方法劈产方法是以各小层的流动系数作为依据,即是以各小层的流动系数作为依据,即KH/KH/,该方法对,该方法对于油井投产初期从理论上讲应该是可行的于油井投产初期从理论上讲应该是可行的; ;开发后期还应该参考新钻井及老井饱开发后期还应该参考新钻井及老井饱和度测井、水井吸水剖面资料等进行综合劈产,完成后再利用批产结果合成每个和度测井、水井吸水剖面资料等进行综合劈产,完成后再利用批产结果合成每个小层的开发数据,不断修正,

23、直到最终获得较为合理的指标。(有时考虑井距因小层的开发数据,不断修正,直到最终获得较为合理的指标。(有时考虑井距因素)素) 27 27、油水井井控面积及地质储量计算、油水井井控面积及地质储量计算 油水井油水井单井控制面积单井控制面积计算方法:比较简便的方法是以计算井为中心与周围计算方法:比较简便的方法是以计算井为中心与周围所有油水井进行连线,相同井别之间在连线正中间画点,油井与水井之间在距所有油水井进行连线,相同井别之间在连线正中间画点,油井与水井之间在距油井油井1/31/3处画点,最后将所有的点连线即获得该井的控制面积,该面积内的地处画点,最后将所有的点连线即获得该井的控制面积,该面积内的地

24、质储量即为该井的控制储量。但实际单井控制面积的计算较为复杂,要充分考质储量即为该井的控制储量。但实际单井控制面积的计算较为复杂,要充分考虑油层平面的非均质性、压力分布等因素。虑油层平面的非均质性、压力分布等因素。(一)计算知识(一)计算知识 28 28、注水井层段合格率、注水井层段合格率 注水井的层段合格率是指符合配注的层注水井的层段合格率是指符合配注的层段占总注水层段的百分数(扣除计划关井)。段占总注水层段的百分数(扣除计划关井)。 一、基础知识一、基础知识(一)计算知识(一)计算知识(二)基础图件的识别(二)基础图件的识别(三)相关曲线的识别(三)相关曲线的识别(四)注水开发过程中的三大矛

25、盾(四)注水开发过程中的三大矛盾(二)基础图件的识别(二)基础图件的识别(二)基础图件的识别(二)基础图件的识别 (1)(1)制作:制作:在校正后在校正后( (制图层的海拔标高等于制图层的海拔标高等于补心海拔减去制图层顶或的井深补心海拔减去制图层顶或的井深) )的井位图上将井的井位图上将井点连成若干个三角形的网状系统。点连成若干个三角形的网状系统。 在连接三角形时应注意:构造不同翼在连接三角形时应注意:构造不同翼上的点和位于断层两盘的点不能相接。上的点和位于断层两盘的点不能相接。 在三角形各边之间,用内插法求出不同在三角形各边之间,用内插法求出不同的高程点。的高程点。 用圆滑的曲线将高程相同的

26、点连成曲线,用圆滑的曲线将高程相同的点连成曲线,即得等高线图。即得等高线图。 (2 2)应用:)应用:能够较为准确的了解地下油能够较为准确的了解地下油层构造形态特征;布新井位依据;依据油层构造形态特征;布新井位依据;依据油水井分布的构造位置,作为分析注水推进水井分布的构造位置,作为分析注水推进的主要依据之一。的主要依据之一。 (二)基础图件的识别(二)基础图件的识别2 2、小层平面图、小层平面图(1)(1)制作:制作:砂岩尖灭线:砂岩尖灭线:取砂层尖灭井点和砂层厚取砂层尖灭井点和砂层厚度或有效厚度井点距离的。度或有效厚度井点距离的。有效厚度零线:有效厚度零线:取尖灭线和有效厚度井点的取尖灭线和

27、有效厚度井点的(其中尖灭线一方占,井点一(其中尖灭线一方占,井点一方占)。方占)。(二)基础图件的识别(二)基础图件的识别 对断层的考虑对断层的考虑 勾砂岩尖灭线时不考虑区勾砂岩尖灭线时不考虑区内断层,当断层两侧一盘为油内断层,当断层两侧一盘为油层,另一盘为水层或干层时,层,另一盘为水层或干层时,有效厚度零线交于断层线上。有效厚度零线交于断层线上。 对油水边界的考虑:对油水边界的考虑:当过当过渡带的井是一类有效厚度时,渡带的井是一类有效厚度时,零线交于油水边界;当过渡带零线交于油水边界;当过渡带的井为二类有效厚度或油水同的井为二类有效厚度或油水同层时,零线交于内油水边界。层时,零线交于内油水边

28、界。 (2 2)应用)应用 了解每个小层平面上分布的具体特点和油井内多层组了解每个小层平面上分布的具体特点和油井内多层组合的区域性共同特点合的区域性共同特点; ; 选择注水方式选择注水方式, , 条带状分布的油层条带状分布的油层注入水的流动方向直接受油层分布形态的支持,大片连通注入水的流动方向直接受油层分布形态的支持,大片连通的油层注入水的流动方向主要受油层渗透性的影响的油层注入水的流动方向主要受油层渗透性的影响; ;研究研究水线推进水线推进, , 以小层平面图为背景画出水线推进图以小层平面图为背景画出水线推进图, ,研究水研究水线推进与渗透率、油砂体形态和注采强度的关系,采取控线推进与渗透率

29、、油砂体形态和注采强度的关系,采取控制水线均匀推进的措施。制水线均匀推进的措施。KD34KD341 -1300 -1300 -1400 -1400 -1500 -1500 K1K211122123323341434452532112233233414344Nm123456 馆上段油藏为曲流河沉积的砂岩油藏,油层发育受构造和岩性双重因素控制,油藏类型为岩性-构造油藏。 k1K2井馆上段油藏剖面图(二)基础图件的识别(二)基础图件的识别3、油藏剖面图(二)基础图件的识别(二)基础图件的识别4 4、连通图、连通图 应用应用 (1) (1) 应用油水井连通图可以应用油水井连通图可以了解每口井的小层情况

30、,掌握油了解每口井的小层情况,掌握油层特性及潜力层层特性及潜力层 (2 2)应用油水井连通图可以了解)应用油水井连通图可以了解油水井之间各小层的对应情况。油水井之间各小层的对应情况。 (3) (3) 了解射开单层的类型,如水驱层(与注水井相连通的油层)、土豆层了解射开单层的类型,如水驱层(与注水井相连通的油层)、土豆层(与周围井全不连通的油层)、危险层(与注水井连通方向渗透率特高,有爆性(与周围井全不连通的油层)、危险层(与注水井连通方向渗透率特高,有爆性水淹危险的油层)。水淹危险的油层)。 (4) (4) 研究分层措施、水井注不进的小层酸化增注、水井注得进而油井采不出研究分层措施、水井注不进

31、的小层酸化增注、水井注得进而油井采不出的小层在油井放大生产压差或酸化压裂、油井采不出水井也注不进的小层在油水的小层在油井放大生产压差或酸化压裂、油井采不出水井也注不进的小层在油水井同时采取措施。井同时采取措施。(二)基础图件的识别(二)基础图件的识别5 5、水淹图、水淹图()制作:()制作:一般以井位图(小层平面图)作为水淹图的基础图。在各井位旁一般以井位图(小层平面图)作为水淹图的基础图。在各井位旁填上本井含水率的值。确定含水等值线间距,可根据各井含水率变化范围,一般填上本井含水率的值。确定含水等值线间距,可根据各井含水率变化范围,一般取或。用三角内插法取含水率等值线通过的点,把相邻最近的井

32、位取或。用三角内插法取含水率等值线通过的点,把相邻最近的井位用铅笔连成三角井组,构成三角网(注意连三角网时,连线不能交叉);再用内用铅笔连成三角井组,构成三角网(注意连三角网时,连线不能交叉);再用内插法确定两口井之间连线上内插值点;再把相同内插值点用圆滑的曲线连接起来,插法确定两口井之间连线上内插值点;再把相同内插值点用圆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并用不同的颜色将各含水率区着色,就绘成了水淹图。并用不同的颜色将各含水率区着色,就绘成了水淹图。(2)(2)应用:应用:可做不同时期的可做不同时期的水淹图,分析水线突进情况,水淹图,分析水线突进情况,水驱油特征及规律,直观分析水驱油特征及规律,直观分析剩余

33、油分布位置。剩余油分布位置。106-12-18106-13-13106-231106-32106-42106-44106-48106-52106-56106-59106-70106-8-9106-C12106-C8106-K19106-K3106-K35106-K5L28106106-10-12106-11-10106-11-11106-11-18106-12-12106-13-14106-15106-2106-24106-28106-37106-38106-4106-43106-45106-46106-54106-67106-7106-8-8106-C53106-K21106-k24106-

34、K33106-K37106-K4106-K40106-k53106-K60L35-30-20-1005102030406 6、开采现状图、开采现状图A A单元单元20062006年年8 8月开采现状图月开采现状图(二)基础图件的识别(二)基础图件的识别A小层沉积微相图A小层剩余油分布图砂坝、坝侧缘、水砂坝、坝侧缘、水 淹程度低,剩余油储量相对富集。淹程度低,剩余油储量相对富集。7 7、沉积相图、沉积相图8 8、剩余油分布图、剩余油分布图(含油饱和度)(含油饱和度)(二)基础图件的识别(二)基础图件的识别(二)基础图件的识别(二)基础图件的识别VSHdec01VSANDdec10PHIEdec1

35、00VSHVSHPHIEDSBGNcps020000DSBGFcps02000GRCGU0150DSCCLMV-2000500DSGRPAPI0120PERF 050 PERFCOND 500100DSSIGCCU400DSRATI 50DSNEARkcps1200DSFARkcps200CATO1F 0.51.5SPHIdec0.50DSAIPNdec0.50SWCATOdec10PHIEdec0.50BVWCATOdec0.50PHIEBVWCATOBVWCATO 0XX 01.52补 1340034103420343034403450自然自然 电位电位自然自然 伽伽玛玛井井段段射孔射孔井

36、井段段9 9、PNDPND 硼中子测井技术用于计算剩余油饱和度和判断出水层位,油井找水和找硼中子测井技术用于计算剩余油饱和度和判断出水层位,油井找水和找窜漏效果较好。窜漏效果较好。1010、吸水剖面、吸水剖面A井注水见效后示功图A井注水见效前示功图1111、示功图、示功图可采用增注、分层注水等可采用增注、分层注水等措施缓解层间矛盾措施缓解层间矛盾(二)基础图件的识别(二)基础图件的识别A A井井( (油井油井) )1212、管柱图、管柱图B B井井( (注水井注水井) )(二)基础图件的识别(二)基础图件的识别一、基础知识一、基础知识(一)计算知识(一)计算知识(二)基础图件的识别(二)基础图

37、件的识别(三)相关曲线的识别(三)相关曲线的识别(四)注水开发过程中的三大矛盾(四)注水开发过程中的三大矛盾(三)相关曲线的识别(三)相关曲线的识别1 1、测测井井曲曲线线(三)相关曲线的识别(三)相关曲线的识别A块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 2 2、相相渗渗曲曲线线(三)相关曲线的识别(三)相关曲线的识别(1)(1)绘制绘制: :注采井组生产数据表,将日液、日油、含水、动液面、日注量、注注采井组生产数据表,将日液、日油、含水、动液面、日注量、注采比数据列表。在米格纸上以注采井组各项指标为纵坐标,以日历时间为横坐采比数据列表。在米格纸上以注采井组各项指标为纵坐标,以日历时间为横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38、。将各项指标数据与日历时间相对应的点在平面直角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将各项指标数据与日历时间相对应的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标出。纵坐标自上而下依次为油井、日液、日油、含水、动液面、日坐标系中标出。纵坐标自上而下依次为油井、日液、日油、含水、动液面、日注量。各参数相邻的点用直线连接,形成有棱角的折线。注量。各参数相邻的点用直线连接,形成有棱角的折线。3 3、井组注采曲线、井组注采曲线 (2 2)应用)应用 能够较直观的及时看能够较直观的及时看出油水井动态变化规律;出油水井动态变化规律;划分生产阶段,以利于分划分生产阶段,以利于分阶段重点分析,总结油水阶段重点分析,总结油水动态变化对应关系;综合动

39、态变化对应关系;综合阶段变化规律,掌握地下阶段变化规律,掌握地下主要对应关系。主要对应关系。4 4、注水井指示曲线的制作与应用、注水井指示曲线的制作与应用 注水井指示曲线注水井指示曲线是注水井吸水量与注水压力的关系曲线,从注水指示曲是注水井吸水量与注水压力的关系曲线,从注水指示曲线可以了解注水井的吸水能力及其变化,如注水指示曲线斜率减小说明水井线可以了解注水井的吸水能力及其变化,如注水指示曲线斜率减小说明水井吸水能力降低,斜率增大说明水井吸水能力提高。吸水能力降低,斜率增大说明水井吸水能力提高。(三)相关曲线的识别(三)相关曲线的识别5 5、油井流入动态曲线、油井流入动态曲线IPRIPR曲线曲

40、线(三)相关曲线的识别(三)相关曲线的识别 油油IPRIPR曲线曲线(A(A) : : f fw w=0 =0 ; 水水IPRIPR曲线曲线(B(B):):f fw w=100%=100%; 油气水三相综合油气水三相综合IPRIPR曲线(曲线(C C););(1 1)系统试井求得)系统试井求得 (2 2)应用:)应用: 表明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压的关系表明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压的关系; ;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表示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表示了油层的工作特征;了油层的工作特征;是确定油井合理工作方式的依据,也是分析油井动态是确定油井合理工作方式的依据,也是分析油井动态的基础。的基础。 实测实

41、测IPRIPR曲线:曲线:3-53-5个稳定工作制度下个稳定工作制度下的产量及其流压。单相渗流时的产量及其流压。单相渗流时IPRIPR曲线为曲线为直线,其斜率负倒数为直线,其斜率负倒数为J J。截距为油层压。截距为油层压力。力。6 6、水驱曲线、水驱曲线(三)相关曲线的识别(三)相关曲线的识别(1 1)制作:甲型水驱曲线)制作:甲型水驱曲线ppNbaW11ln 乙型曲线乙型曲线ppNbaL22lg丙型曲线丙型曲线pppLbaNL33丁型曲线丁型曲线pppWbaNL44累积产水量累积产水量( (W WP P) ) 累积产油量累积产油量( (N NP P) )累积产液量累积产液量(L(LP P)

42、)A A(2)(2)应用应用测算油田动态地质储量测算油田动态地质储量甲型曲线甲型曲线N=7.5N=7.5B B预测可采储量预测可采储量f fw w=0.98=0.98时的累积采出量,另由时的累积采出量,另由曲线回归出曲线回归出a a、b b、c c即得。即得。分析油田含水规律甲型曲线分析油田含水规律甲型曲线b b1 1f fw w(1-f(1-fw w) )评价油田增产措施效果评价油田增产措施效果7 7、 n n为递减指数为递减指数阿普斯阿普斯(J.J.Arps(J.J.Arps) )研研究认为,瞬时递减率究认为,瞬时递减率与产量的关系与产量的关系nKQD n=0 n=0,指数递减规律,指数递

43、减规律; ; 0n1 0n1,双曲递减规律,双曲递减规律; ; n n1,1,调和递减规律。调和递减规律。 产量与时间在半对数坐标中成较好的直线关系,产量与时间在半对数坐标中成较好的直线关系,因此该油田年产量递减为指数递减。因此该油田年产量递减为指数递减。 根据根据20002000年底老井在年底老井在“十五十五”期间递减趋势对期间递减趋势对20052005年底老井在年底老井在2006200620102010年产油量进行预测,年产油量进行预测,分别是:分别是:73.273.2、65.265.2、58.258.2、51.951.9、46.246.2万吨万吨。(三)相关曲线的识别(三)相关曲线的识别

44、一、基础知识一、基础知识(一)计算知识(一)计算知识(二)基础图件的识别(二)基础图件的识别(三)相关曲线的识别(三)相关曲线的识别(四)注水开发过程中的三大矛盾(四)注水开发过程中的三大矛盾 1 1、层间矛盾、层间矛盾 是指高渗透油层与中低渗透油层在吸水能力、是指高渗透油层与中低渗透油层在吸水能力、水线推进速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高渗透层连水线推进速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高渗透层连通好,注水效果好,吸水能力强,产量高,油层通好,注水效果好,吸水能力强,产量高,油层压力高,但是见水快,容易形成单层突进,成为压力高,但是见水快,容易形成单层突进,成为高含水层,并干扰中低渗透层产油能力的发挥。高含

45、水层,并干扰中低渗透层产油能力的发挥。(四)注水开发过程中的三大矛盾(四)注水开发过程中的三大矛盾(四)注水开发过程中的三大矛盾(四)注水开发过程中的三大矛盾 中低渗透层,渗透率低,注水见效慢,产量低,中低渗透层,渗透率低,注水见效慢,产量低,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当与高渗透层合采时,这些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当与高渗透层合采时,这些油层受到高压层的干扰,出油少或不出油,甚至出现油层受到高压层的干扰,出油少或不出油,甚至出现倒灌现象。倒灌现象。 层间矛盾使油井产量递减较快,含水上升速度快。层间矛盾使油井产量递减较快,含水上升速度快。层间矛盾能否得到较好的调整,是油田能否长期稳定层间矛盾能否得到

46、较好的调整,是油田能否长期稳定生产,油田能否获得较高采收率的关键。生产,油田能否获得较高采收率的关键。(四)注水开发过程中的三大矛盾(四)注水开发过程中的三大矛盾(四)注水开发过程中的三大矛盾(四)注水开发过程中的三大矛盾 一个油层在平面上由于渗透率高低不一样,连一个油层在平面上由于渗透率高低不一样,连通性不同,使井网对油层控制情况不同,因而注水通性不同,使井网对油层控制情况不同,因而注水后,使水线在不同方向上推进快慢不一样。使之压后,使水线在不同方向上推进快慢不一样。使之压力、含水、产量不同,构成同一层各井之间的矛盾,力、含水、产量不同,构成同一层各井之间的矛盾,叫平面矛盾。叫平面矛盾。 平

47、面矛盾使高渗透区形成舌进,油井过早见水,平面矛盾使高渗透区形成舌进,油井过早见水,无水采收率和最终采收率降低。而中低渗透区,长无水采收率和最终采收率降低。而中低渗透区,长期见不到注水效果,造成压力下降,产量递减。期见不到注水效果,造成压力下降,产量递减。 2 2、平面矛盾、平面矛盾(四)注水开发过程中的三大矛盾(四)注水开发过程中的三大矛盾(四)注水开发过程中的三大矛盾(四)注水开发过程中的三大矛盾A AA沙三中沙三中1开采现状图开采现状图日液日液日油日油含水含水日液日液日油日油含水含水累油累油小计小计53453449849874.374.338.338.334.5434.54单井单井26.7

48、26.724.924.918.618.69.69.61.731.73小计小计12551255105810582202204343129.8129.8单井单井69.769.758.858.844.044.08.68.67.27.218口18口中部油井中部油井15.715.780.480.4项 目项 目投产初期投产初期阶段末生产情况阶段末生产情况20口20口边部油井边部油井6.66.648.548.5(四)注水开发过程中的三大矛盾(四)注水开发过程中的三大矛盾 在同一个油层内,上下部位有差异,渗透率大在同一个油层内,上下部位有差异,渗透率大小不均匀,高渗透层中有低渗透条带,低渗透层中小不均匀,高渗透层中有低渗透条带,低渗透层中也有高渗透条带。注入水沿阻力小的高渗透条带突也有高渗透条带。注入水沿阻力小的高渗透条带突进,还有地下油水粘度、表面张力、岩石表面性质进,还有地下油水粘度、表面张力、岩石表面性质的差异,形成了层内矛盾。的差异,形成了层内矛盾。 3 3、层内矛盾、层内矛盾(四)注水开发过程中的三大矛盾(四)注水开发过程中的三大矛盾 在注水开发的各个过程中,如果有多种矛盾存在在注水开发的各个过程中,如果有多种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主导决定作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主导决定作用的,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