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清虚热药_第1页
第五节清虚热药_第2页
第五节清虚热药_第3页
第五节清虚热药_第4页
第五节清虚热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五节 清虚热药 同学们好!清虚热药 性能特点: 本类药物药性寒凉,主入阴分,以清虚热、退骨蒸为主要作用。主要用于阴虚内热所致的骨蒸潮热及温病后期,伤阴劫液所致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等虚热证。 常配清热凉血药和清热养阴药同用,以达标本兼治之效。清虚热药 本节药物: 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 黄连。 另外,清热泻火药的知母;清热燥湿药的黄柏;清热凉血药的生地、牡丹皮均有清虚热作用。青蒿本经来源: 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入药。生用或鲜用。处方用名:青蒿、黄花蒿、香青蒿、嫩青蒿。青蒿本经青蒿本经青蒿本经性味归经: 苦、辛,寒,归肝、胆经。功 效: 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 味苦气

2、寒凉,入肝经走血分,故可凉血清虚热;辛香透散,故可解暑截疟。 青蒿本经临床应用:1、温病后期,邪伏阴分,夜热早凉品苦寒清热,芳香透散,善于清透阴分伏热常配鳖甲、生地、丹皮、知母,如青蒿鳖甲汤。2、阴虚发热,骨蒸劳瘵清虚热,凉血除蒸常配秦艽、鳖甲、知母、柴胡等药,如秦艽鳖甲汤。3、暑热外感,发热口渴清热解暑常配绿豆、西瓜翠衣、荷叶等青蒿本经4、疟疾寒热。鲜品大剂量应用。可配黄芩、滑石等,如蒿芩清胆汤。 药理研究:有显著的抗疟作用。辛寒清热透散入少阳胆经,为截疟的良药青蒿本经用法用量: 煎服,612g。不宜久煎;或鲜品打汁服。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泄泻者忌用。青蒿本经 总之,青蒿苦寒清热,辛香透散,

3、为清透虚热,凉血除蒸之要药。尚可解暑截疟,又为夏令暑热外感,疟疾寒热常用之品。青蒿本经歌曰:青蒿苦寒清肝胆,截疟退热效如仙,温病伤阴热不退,骨蒸盗汗服之安。地骨皮本经来源: 为 茄 科 植 物 枸 杞的干燥根皮入药。生用或炒炭用。处方用名:地骨皮、地骨皮炭。地骨皮本经地骨皮本经地骨皮本经性味归经: 甘 , 寒 。 归肺、肝、肾经。功效: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本品性寒清热,甘寒滋润,清降之中又有一定的补性,入肝肾二经,故可凉血除蒸,入肺经,故可清肺降火地骨皮本经临床应用:1、阴虚发热,骨蒸潮热盗汗凉血除蒸,退虚热常配鳖甲、知母,地骨皮散青蒿鳖甲汤。2、肺热咳嗽清泻肺热可配桑白皮、甘草等,如泻白散。地骨皮本经 此外,本品尚能生津止渴,治疗内热消渴证。3、血热出血证。地骨皮炭清热凉血止血常配凉血止血的白茅根、侧柏叶地骨皮本经用法用量: 煎服,915g。使用注意: 外感风寒发热及脾虚便溏者不宜用。地骨皮本经 总之,地骨皮甘寒清润,为凉血除蒸,退虚热的要药。既可滋肺肾之阴退虚热,又可清泻肺火治实热。地骨皮本经歌曰:地骨皮甘寒入肺,凉血除蒸潮热退,清泻肺热止咳嗽,肺肾阴虚功效最。鉴别用药:牡丹皮地骨皮凉血除蒸 偏清泻血分实热散瘀消痈善除无汗骨蒸偏清泻肺热滋肺肾之阴善除有汗骨蒸阴虚发热功效小结: 青蒿:截疟,解暑。主疟疾,暑热外感 白薇: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