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承复习重点(方剂学)_第1页
中医师承复习重点(方剂学)_第2页
中医师承复习重点(方剂学)_第3页
中医师承复习重点(方剂学)_第4页
中医师承复习重点(方剂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师承复习重点(方剂学)方剂学第一单元总论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及常用治法1.1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 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主与法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 为用,密不可分的。1.2 常用治法:(1)汗法:是通过开泄媵理.调畅营卫.宣发 肺气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2) 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脱的痰涎.宿食 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3)下法:是通过泻下.荡涤.攻 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 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4)和法:是通过

2、和解或调 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 除的一类治法。(5)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的作用,以治疗里寒 证的一类治法。(6)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 用,以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7)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 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 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8)补法:是通过补益人体 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类治法。2方剂的组成2.1 方剂的配伍目的:增强药力;产生协同作用;控 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 情。2.2 方剂的基本结构(1)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 疗

3、作用的药物。(2)臣药:有两种意义。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 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 的药物。(3)佐药:有三种意义。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 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佐制药,即用以 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 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4)使药:有 两种意义。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 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的作用。3方剂的变化(1)药味加 减的变化:即在主病.主证.基本病机以及君药不变的前提下,改 变方中的次要药物,以适应

4、变化了的病情需要。(2)药量增减的 变化(3)剂型更换的变化4常用剂型及其特点(1)汤剂:特点 是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而且可以根据病情的变化随证加减,能 较全面.灵活地照顾到每个患者或各具体病变阶段的特殊性,适用 于病证较重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2)散剂:特点是制作简便, 吸收较快,节省药材,便于服用及携带。(3)丸剂:常用的丸剂 有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等。其与汤剂相比,吸收较慢,药效持 久,节省药材,便于服用与携带,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4)膏剂:有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膏剂有流浸膏.浸膏.煎膏三 种;外用膏剂分软膏.硬膏两种。第二单元 解表剂1解表剂的适 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1)

5、适用范围:解表剂主要用治表证,故 凡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之时, 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或有汗.苔薄白.脉浮等表证者,均 可用解表剂治疗。(2)注意事项:解表剂多用辛散轻扬之品, 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作用减弱。在服法上一般宜温服, 服后宜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同时应注意 禁食生冷.油腻之品,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取汗 程度以遍身持续微汗为佳,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过则 耗气伤津。汗出病瘙,即当停服,不必尽剂。若表邪未尽, 而又见里证者,一般应先解表,后治里;表里并重者,则当表里 双解。若外邪已经入里,或麻疹已透,或疮疡

6、已溃,或虚证水 肿,均不宜使用。2.3 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1) 麻黄汤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 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方解:麻黄善开媵发汗,祛在表之 风寒;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本方用以为君药。桂枝为臣 药,杏仁为佐药。炙甘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 相合之峻烈,使汗出不致过猛而耗伤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 用。(2)小青龙汤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 枝,五味子,半夏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里饮 证。方解: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 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

7、。干姜.细辛.半 夏为佐药。炙甘草兼为佐使之药,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 酸收之品。(3)银翘散组成: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 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劳子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 毒。主治:温病初起。方解:银花.连翘气味芳香,既能疏散风 热,清热解毒,又可辟秽化浊,在透散卫分表邪的同时,兼顾了 温热病邪易蕴结成毒及多夹秽浊之气的特点,故重用为君药。薄 荷.牛劳子.荆芥穗.淡豆豉俱为臣药。芦根.竹叶.桔梗同为佐药。 甘草既可调和药性,护胃安中,又合桔梗利咽止咳,是属佐使之 用。(4)败毒散组成:柴胡,前胡,川茸,枳壳,羌活,独活, 茯苓,桔梗,人参,甘草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主治:

8、气 虚,外感风寒湿表证。方解:羌活.独活发散风寒,除湿止痛,羌 活长于祛上部风寒湿邪,独活长于祛下部风寒湿邪,合而用之, 通治一身风寒湿邪,共为君药。川茸.柴胡为臣药。桔梗.枳壳.前 胡.茯苓.人参皆为佐药。生姜.薄荷为引,以助解表之力;甘草调 和药性,兼以益气和中,共为佐使之品。3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1)止嗽散组成:桔梗,荆芥,紫苑,百部,白 前,甘草,陈皮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主治:风邪犯肺 证。(2)桑菊饮组成: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苦桔 梗,生甘草,苇根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风温初 起,表热轻证。4下列方剂的功用及主治证候麻黄杏仁甘草石膏 第4页

9、共12页起,湿热瘀滞证。方解:大黄苦寒攻下,泻热逐瘀,荡涤肠中湿 热瘀结之毒;丹皮苦辛微寒,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两药合 用,泻热破瘀,共为君药。芒硝.桃仁共为臣药。冬瓜仁为佐药。(3)枣汤组成:芫花,甘遂,大戟,大枣功用:攻逐水饮。主 治:悬饮。水肿。方解:甘遂善行经隧水湿,是为君药。大 戟.芫花.均为臣药。大枣为佐药,煎汤送服,寓意有三:缓和诸 药毒性;益气护胃,减少药后反应;培土制水,邪正兼顾。4下 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1)温脾汤组成:大黄,当 归,干姜,附子,人参,芒硝,甘草功用:攻下冷积,温补脾 阳。主治:阳虚寒积证。(2)麻子仁丸组成:麻子仁,芍药,枳 实,大黄,厚朴

10、,杏仁功用:润肠泄热,行气通便。主治:胃肠 燥热,脾约便秘证。(3)济川煎组成:当归,牛膝,肉孜蓉,泽 泻,升麻,枳壳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主治:肾阳虚弱, 精津不足证。第四单元和解剂1和解剂的适用范围(1)和解少 阳以治少阳病证;(2)调和肝脾以治肝郁脾虚.肝脾不和证;(3)调和肠胃以治肠胃不和证。2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主 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1)小柴胡汤组成:柴胡,黄苓,人参, 甘草,半夏,生姜,大枣功用:和解少阳。主治:伤寒少阳 证。热入血室证。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方 解: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泄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 滞,使少阳半表之邪得以疏散,为君药。

11、黄苓为臣药。柴胡之升 散,得黄苓之降泄,两者配伍,是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半夏.生 姜.人参.大枣为佐药。炙甘草助参.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为使 药。(2)大柴胡汤组成:柴胡,黄苓,芍药,半夏,生姜,枳 实,大枣,大黄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治:少阳阳明合 病。方解: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配臣药黄苓和解清热,以除少 阳之邪;轻用大黄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亦为臣 药。芍药.半夏.生姜.共为佐药。大枣与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 津液,并调和脾胃,功兼佐使。(3)逍遥散组成:甘草,当归, 茯苓,白芍药,白术,柴胡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主治: 肝郁血虚脾弱证。方解:方中以柴胡疏肝解郁,使肝

12、气得以条达 为君药。当归.白芍.共为臣药。.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共 为佐药。甘草尚能调和诸药,兼为使药。(4)痛泻要方组成:白 术,白芍药,陈皮,防风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主治:牌 虚肝旺之痛泻。方解:方中白术苦甘而温,补脾燥湿以治土虚, 为君药。白芍为臣药。陈皮为佐药。防风具升散之性,与术.芍相 伍,辛能散肝郁,香能舒脾气,且有燥湿以助止泻之功,又为牌 经引经之药,故兼具佐使之用。3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配伍特点. 功用及主治证候(1)蒿苓清胆汤组成:青蒿脑,淡竹茹,仙半 夏,赤茯苓,青子苓,生枳壳,陈广皮,碧玉散(滑石.甘草.青 黛)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主治:少阳湿热证。配

13、伍特 点:全方于和解之中兼有清热利湿.理气化痰之效,可使胆热清, 痰湿化,气机畅,胃气和,诸症均解。(2)半夏泻心汤组成:半 夏,黄苓,干姜,人参,黄连,大枣,甘草功用:寒热平调,消 痞散结。主治:寒热错结之痞证。配伍特点:寒热互用以和其阴 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第五单元清热 剂1清热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1)适用范围:清热剂具 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用治里热证。因里热有在气分. 血分.脏腑等的区别,有实热.虚热之分,有轻重缓急之殊,故清 热剂按治法相应分为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 虚热等五类。(2)注意事项:要辨别里热所在部位。应辨别

14、热证真假。要辨清热证的虚实。权衡轻重,量证投药。对 于热邪炽盛,服清热药入口即吐者,可于清热剂中少佐温热药, 或采取凉药热服的方法。2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 及主要配伍意义(1)竹叶石膏汤组成:竹叶,石膏,半夏,麦门 冬,人参,甘草,粳米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主治:伤寒. 温病.暑热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方解:方中竹叶配石膏清透气 分余热,除烦止渴为君。人参配麦冬补气养阴生津为臣。半夏降 逆和胃以止呕为佐。甘草.粳米和脾养胃以为使。(2)清营汤组 成:犀角,生地黄,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 连翘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主治:热入营分证。方解:方 中用苦咸寒之犀角

15、清解营分之热毒,为君药。生地黄.麦冬.玄参 三药共为臣药。银花.连翘.竹叶.黄连.丹参均为佐药。(3)普济 消毒饮组成:黄苓,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 翘,板蓝根,马勃,牛劳子,薄荷,僵蚕,升麻功用:清热解 毒,疏风散邪。主治:大头瘟。方解:方中重用酒连.酒苓清热泻 火,祛上焦头面热毒为君。牛芳子.连翘.薄荷.僵蚕辛凉疏散头面 风热为臣药。玄参.马勃.板蓝根.甘草.桔梗.陈皮.共为佐药。升 麻.柴胡疏散风热,并引诸药上达头面,且寓“火郁发之”之意, 功兼佐使之用。(4)仙方活命饮组成:白芷,贝母,防风,赤芍 药,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 金银花,陈皮功

16、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主治:阳 证痈疡肿毒初起。方解:方中金银花性味甘寒,最善清热解毒疗 疮,重用为君。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陈皮.共为臣药。白芷. 防风.贝母.花粉.山甲.皂刺均为佐药。甘草清热解毒,并调和诸 药;煎药加酒者,借其通瘀而行周身,助药力直达病所,共为使 药。(5)龙胆泻肝汤组成:龙胆草,黄苓,桅子,泽泻,木通, 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车前子功用:清泻肝胆实火,清 利肝经湿热。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肝经湿热下注证。方 解: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既能泻肝胆实火,又能利肝经湿热, 泻火除湿,两擅其功,切中病机,故为君药。黄苓.桓子为臣药。 泽泻.木能.车前子.当归

17、.生地皆为佐药。柴胡疏畅肝胆之气,并 能引诸药归于肝胆之经;甘草调和诸药,护胃安中,二药并兼佐 使之用。(6)芍药汤组成:芍药,当归,黄连,槟榔,木香,甘 草,大黄,黄苓,官桂功用:清热燥湿,调气和血。主治:湿热 痢疾。方解:方中黄苓.黄连性味苦寒,入大肠经,功擅清热燥湿 解毒,以除致病之因,为君药。芍药.当归.木香.槟榔四药为臣 药。大黄为佐药。肉桂辛热温通之性,既可助归.芍行血和营,又 可防呕逆拒药,属佐助兼反佐之用。炙甘草和中调药,与芍药相 配,又能缓急止痛,亦为佐使。3下列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 治证候(1)白虎汤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功用:清热生 津。主治:气分热盛证。(2)

18、清瘟败毒饮组成:生石膏,生地, 犀角,真川连,桅子,桔梗,黄苓,知母,赤芍,玄参,连翘, 甘草,丹皮,鲜竹叶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泻火。主治:温疫热 毒,气血两燔证。(3)导赤散组成: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功 用:清心利水养阴。主治:心经火热证。(4)玉女煎组成:石 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功用:清胃热,滋肾阴。主治:胃 热阴虚证。(5)泻白散组成:地骨皮,桑白皮,甘草功用:清泻 肺热,止咳平喘。主治:肺热喘咳证。(6)清胃散组成:生地 黄,当归身,牡丹皮,黄连,升麻功用:清胃凉血。主治:胃火 牙痛。(7)白头翁汤组成: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功用:清 热解毒,凉血止痢。主治:热毒痢疾。(8)

19、青蒿鳖甲汤组成:青 蒿,鳖甲,细生地,知母,丹皮功用:养阴透热。主治:温病后 期,邪伏阴分证。4下列方剂的功用及主治证候(1)黄连解毒汤 功用:泻火解毒。主治:三焦火毒证。(2)葛根黄苓黄连汤功 用:解表清里。主治:胁热下利。(3)当归六黄汤功用:滋阴泻 火,固表止汗。主治:阴虚火旺盗汗。第六单元祛暑剂下列方剂 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1)六一散组成:滑石,甘草功 用:清暑利湿。主治:暑湿证。(2)香蕾散组成:香雷,白扁 豆,厚朴功用:祛暑解表,化湿和中。主治:阴暑。(3)新加香 番饮组成:香帮,银花,鲜扁豆花,厚朴,连翘功用:祛暑解 表,清热化湿。主治:暑温夹湿,复感于寒证。(4)清暑益气汤 组成: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 粳米,西瓜翠衣功用: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主治:暑热气津两 伤证。第七单元温里剂1温里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1)适用范围:温里剂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作用,用治里寒 证。里寒证以畏寒肢凉,喜温蜷卧,面色苍白,口淡不渴,小便 清长,脉沉迟或缓等为主要临床表现。里寒证病因有脏腑经络之 别,病势有轻重缓急之分,故温里剂分为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 经散寒三类。(2)注意事项: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故本类方 剂多配伍补气药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