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第一节:伊奥尼亚哲学米利都学派:1、泰勒斯:水是万物的本原。万物充满了神灵。2、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定”。the infinite.本原的两个特点:普遍性和流动性.3、阿那克西美尼: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气”(万物因气的凝聚与疏散而形成)4、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世界是一团永恒的火”明确强调了本原的永恒性、普遍性、流动性和秩序性。(1)主要观点:一切皆流,无物常驻。All things are in flux . (2)逻格斯(logos):万物运动变化的法则。这个概念的提出标志这西方哲学语言学精神的出现,具有客观规律与主观理性的双重含义。(万物发
2、展的规律性,强调变化不是随意的,而是有规律的)。第二节:南意大利哲学1.毕达戈拉斯: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Things consist of numbers.在说明宇宙是天体的和谐的时候提出了十种对立的范畴。而且发现了音乐中和谐音程之间的数学关系,各种音程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结为琴弦长短的比例关系。结论:一切事物的性质都可以被归结为数的规定性。2.爱利亚学派的存在哲学(1)巴门尼德:(Bing范畴的首创者)提出了两条研究的途径:一条是真理之路“存在存在,不可能不存在”,一条是意见之路“存在不存在,非存在存在”,理智是真理之路,感觉只能获得意见。指出了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的区分:意见之路按众人的习惯认识
3、感觉对象。真理之路则要用理智来进行论辩。“存在”的意义:A、“所是的东西不能不是,不是的东西必然不是”反对赫拉克利特的“既存在又不存在”的思想,提供真理的是存在,非存在是虚假的不能提供真理。B、“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存在的性质:不生不灭 、连续性、不变性和完满性。(2)芝诺:认为存在不能是众多,只能是单一;存在不能是运动的,只能是静止不动的。他捍卫巴门尼德的观点:存在是单一的。四个著名的否定运动否定多的论证:A、“二分法”B、“阿基里追龟”C、“飞矢不动”D、“运动场”芝诺的论证表明他不承认运动本身就是矛盾,运动是时空的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由此否认运动的可能性。但他从反面揭示了一与多、动与
4、静、有限与无限、时空的间断与连续的矛盾,对辨证法思想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第三节、元素派和原子论1、 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1)四根:火、水、土、气。万物由这四种元素不同组合而成。(2)爱恨说:爱与恨使得万物分离和组合。爱是使元素结合的力量,恨是使元素分离的力量。爱恨是相互对立而又相对联系的力量,普遍存在,相互作用使万物发展变化。(3)同类相知说:人和外部事物由四种元素组成,当构成人的根河构成事物的同类的根相触时,人体感官就会发生感觉。(4)流射说:一切事物都发生一种“流射”,可以穿过人的感官孔道,从而发生感觉。主观的认识内容与客观的认识对象相结合。2、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论(1)种子:种子是
5、万物的本原,万物皆由“种子”构成。种子是最初的元素。种子的属性:A、永恒存在B、无限的C、同类的D、混合而存在的E、没有运动能力种子的性质与事物的可感性质相同,事物有多少种性质,构成它的种子也就有多少类。每一可感事物的各个不同部分分别由与它同质的种子构成。(2)奴斯(心灵)说:种子通过分离和混合形成万物。使种子运动的原动力不在种子本身,而来自“奴斯”。心灵是宇宙的原动力。心灵是无限的、自主的、不与他物混合、单独而独立。心灵应属于精神性的东西,心灵说属于外因论。(3)“异类相知”说:认识起源于感觉,产生感觉的原因是“异类相知”,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相反事物的比较,特别是相反性质的比较等得到的。3、
6、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一)原子论的宇宙观(1)原子与虚空 Atoms and Void 原子:不可分割、不生不灭。特点:充实性和不可分割性虚空:与充实相反,是空隙,具有可分性。二者同等的实在,都是存在。原子是解释万物存在的原则;虚空是解释万物众多和运动的原则。都是本原。(2)原子的性质:数量上无限;没有性质的差别,只有形状、位置和次序的不同。(3)原子自动和必然性的思想。原子是自己运动,产生结合与分离。(二)流射说和约定论(1)原子会流射一种极细的东西,携带事物本身影像(轮廓),作用人的感官孔道形成印象(感觉)。思想也是精细影像,有感官作用心灵原子而形成。(2)、感觉与理智:事物被感觉到的属性不
7、是真相,是按意见显现的,是人为的约定。只有理智才能认识真理原子与虚空。第二章 古典希腊自然哲学苏格拉底(Socrates)一、 Know thyself “认识你自己”1、哲学研究从自然转向人。哲学必须首先研究人自身,通过审视人自身的心灵,求助于灵魂内部的原则,发现事物的真理。哲学研究从自然转向人的原因:(1)在苏格拉底看来,对自然哲学的研究是毫无意义无使用之处的,把公认的利益作为哲学的目标,放弃了对自然奥秘的思辨。(2)心灵是人认识事物的中介,人的心灵内部已经包含着,一些与世界本原相符合的原则,只有找出心灵自身所具有的内在原则,再依照这些原则规定外部世界,人类的生活才能过得更好。2、自知其无
8、知 “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一无所知。”人生最重要的事莫过于正确的思考。真正地了解自己,有自知之明,应该是人的特点之一。二、 德行即知识knowledge and virtue were the same thing. 1、内在于心灵的原则即德行。德行是过好生活或做善事的能力。对自己的认识就是关于德行的知识。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自然万物的内在目的和原因)的认识。真正的知识必然是与最高的道德范畴善一一密切相关的。只有关于这种绝对的、普遍的善(即善的概念)的知识,才是美德。由于善本身有着不可改变的绝对内容,美德也就获得了客观的规定性,成为普遍的知识,而不再是个人的任意活动。这种把美德与知识完全等
9、同起来的观点开创了西方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即唯智主义伦理学。宇宙的目的是善,人生的目的也如此。而只有心灵才能具有善的条件。因此,要接近善,唯有“认识你自己”。2、知善必能行善,恶性在于无知。没有人的行为会违背他相信是最好的事物。人们这样做只是内于无知。三、辩证法(dialectic ) Intellectual midwifery (助产术)(1)获得可靠知识的方法(2)苏格拉底与智者不同之处在于,他不传授知识,只是与人对话。只能通过对话才能接近真理。真正的知识来自内心,而不是得自别人的传授。苏格拉底与人谈话的方法论即古代意义上的“辩证法”,即通过揭露对方意见中的矛盾以求得真理的方法。他把
10、这种方法称之为“助产术”。(3)真理即“去蔽”每个人的灵魂都蕴涵着真理,但人们未加考察便加以接受的偏见谬误蒙蔽了已有的真理。反诘的作用在于清除蒙蔽,但不制造真理。蒙蔽一旦被清除,真理便会显露在心灵之中。柏拉图柏拉图的理念论Theory of Forms 理念(form)论: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念”,他的哲学亦因此而被称为“理念论。(1)理念或型相实际上就是概念,是对事物的一般抽象,集合许多个别事物所共有的基本特征,事物的必然的模式就是它们的本质。理念是独立存在的。一类事物有一个理念,许多类事物即有许多个理念。由这些理念所构成的总体即是理念的世界。(2)理念是事物的本质的原型;理念是存在,
11、 即事物的本质。理念是独立存在的;可知的理念是可感的事物的根据和原因,可感的事物是可知的理念的派生物。(3)它把世界分为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人们日常感觉到的事物是个别的、偶然的,而理念则是永恒的,绝对的和必然的。可知的理念是可感的事物的根据和原因,可感的事物是可知的理念的派生物。柏拉图通过分有和摹仿来说明理念派生事物。(4)理念是分等级的,最高的理念是善,善是最高的、终极的存在(理念),是全部存在和认识的基础(本原和动力),支配世界的最高原则。善实际上等同于God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的关系:将世界二重化,划分为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是柏拉图整个哲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柏拉图通过日喻、线喻和洞喻来论
12、证着二者的关系。可感世界是由具体事物组成的,我们用肉眼可以看得见的物质世界;可知世界是由理念组成的理念世界。人们日常感觉到的事物都是不真实的,它们可感而不可知;只有通过理性认识的理念是永恒不变的,可知的。这两个世界的关系是原本和摹本的关系,理念是原本和模型,个别事物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或摹本。柏拉图通过两种方式来说明理念是如何派生事物的。一是“分有”。具体事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分有了同名的理念。型相是一类事物的共相,每个事物都分有这一共相的一部分。个别事物分有理念,因而具有理念相同的名称和性质。二是“摹仿”。型相是原型,事物是摹仿。造物主是根据理念来创造具体事物的,所以事物因摹仿理念而存在。比
13、如“木工根据理念来制造我们所使用的床和桌子,按床的理念制造床,按桌子的理念制造桌子。其它事物亦同样。”就此而论,有三种桌子存在,即作为理念的桌子自身,因摹仿理念而存在的可感的桌子,以及因摹仿可感的桌子而存在的画家所描绘的桌子。“分有”与“摹仿”实际上并无本质的差别,不同之处只在于有无造物主。因此可以说,“摹仿”是有造物主的“分有”,“分有”是无造物主的“摹仿”。亚里士多德一、 四因论(解释实体的生成)(一) 事物运动的四种原因所谓的“原因”(aitia),意指一切事物存在和生成的全部根据和条件。1、 质料因“质料”指“是者所从出的东西”,即事物由之生成并继续存留于其中的东西。无论是具体的可感物
14、还是抽象物,都由质料构成,如音节离不开字母,圆离不开弧,生命离不开躯体。质料是事物存在和生成的基础、“载体”。2、 形式因形式的两种含义:一是内在形式即eidos,它是事物的“是其所是”或“是所是的什么”,即该事物的本质。二是外在形式,即形状(morphe),事物表现于外的那个样子。一般说来。内形式总要通过外形状表现出来,所以,形状也是事物的根本原因。3、 动力因所谓“动力因”,即动变的本原,指让事物的存在和生成的那个初始的东西。动力因之所以是根本原因之一,在于任何事物都有动静,离开了动因,就没有事物的存在和生成。动因可分为事物的内在动因和外在动因。4、 目的因事物运动的方向、目的或是目标。目
15、的因是事物生成变化所企求的目标和运动发展的终点。是事物按其本性所期望充分达到的最高目标,这种目标是一种内在的目的。亚里士多德把形式因看作是和目的因同一的,不仅如此,形式因、目的因、动力因也是同一的,事物的目的便是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的源泉。同时,事物达到自己的目的,也就意味着它获得了自己的本质和形式(二) 形式和质料形式因、目的因、动力因的合二为一,归结为形式因,与质料因相对,作为事物的两个根本原因。不论是形式,还是质料都不能单独成为事物生成和存在的条件和原因。他认为,形式和质料的分离只能在认识中发生,形式先于质料,形式是现实,质料是潜能。(三) 潜能(潜在)与现实(实现)Potentialit
16、y and Actuality 1、 潜能和现实潜能指事物具有的能够实现其本质和目的的潜能(还没有实现出来)的力量,“是在他物中或作为自身中的他物的变化的本原”。现实是存在着的事物自身或获得了自己的本质的事物,“实现”重在活动的过程,“现实”则重在完成的结果。2、质料和形式的关系即潜能与现实的关系质料以潜能状态存在着,形式则是实现。质料一旦获得了自己的形式,它就实现出来,成为了现实的存在。 事物的生成就是质料形式化,潜能变现实的过程。 二者的关系是相对的,可以转化的二、实体论Substance(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在范畴篇中,亚氏通过制定判断实体的五条标准,区分了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从而提出了
17、他最初的实体说。这五条标准是:(1)实体的特性(判断标准)第一:实体是主体自身第二:所有的实体,似乎都在表示某一这个。单一个体。第三:“实体自身没有对立物”。意思是说,性质、关系、等范畴都有对立面,如好与坏,上与下等,但没有什么能和实体对立。第四:“实体没有程度上的差别”。这不是说不同类别的实体之间无程度差别,而是说同一类的实体的各个个体间无程度差别。第五:实体是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在数目上保持单一,在性质上却可以有对立面”。其它范畴不具有这个特征。(2)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1.第一实体:个别的具体事物。是最根本的实体,它最符合实体的标准。 2.第二实体:包含同类个别事物的属(如“人”)和种(如“
18、动物”)。基本上符合实体的标准,但实体性不如个别事物。属概念比种概念更加具有实体性,因为它更接近实体。愈个别的东西实体性愈大,愈普遍的东西实体性愈小。 第三章 晚期希腊哲学一、伊壁鸠鲁学派(The Epicureans )1、 创始人:伊壁鸠鲁(epicurus)创“花园”学校。卢克莱修是其学说的杰出阐述者。2、发展原子论:A提出原子有重量B、原子下落有偏斜3、快乐主义(Hedonism) A. 感觉是善恶标准,快乐就是幸福。三类不同的快乐:自然和必要的;自然但非必要;既非自然也无必要。B. 静态快乐高于动态快乐。快乐就是肉体的无痛苦,灵魂的无纷扰。C.人不应畏惧死亡。当我们活着的时候,死亡尚
19、未来临;死亡来临时,我们已经不在了。二、斯多亚学派(Stoics),又译斯多葛主义1、创始人:芝诺、克里尼雪斯、克里西普、塞涅卡、爱比克泰德和马可。奥勒留。2、思想特点:主题是寻求日和使人类生活与宇宙一样有秩序;人最基本的规则应是按本性或遵循自然而生活。哲学体系包括三个部分:逻辑学、自然哲学和伦理学。伦理学是哲学的核心和目的,自然哲学是基础,逻辑学是手段。3、按照自然(本性)生活(主要观点) (1)、德行是最高的善。德行就是合乎或顺从本性而生活。 (2)、去掉欲望,保持理性,顺应自然,用意志战胜情感。 (3)、神主宰世界,一切皆必然的,人要服从命运。 (4)、幸福就是“不动心”。三、怀疑主义(
20、The Skeptics )1、创始人:皮罗。晚期怀疑主义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塞克斯都。恩披里克2、悬搁判断(主要观点)(1)、一切可感事物、一切可知对象都是相对的。任何一个命题都可说出相反的命题。因此“在一切情况下,我们对所显示出来的对象都不得不保留意见,不作判断”。(2)、怀疑一切事物是非曲直不可能被论证清楚,没有什么事物能被理解。(3)、不动心不受困扰,悬搁判断,预防独断,抑制情感,顺从风俗和法律,保持灵魂的宁静,才能到达幸福。四、新柏拉图主义(Neo-Platonists)1、创始人:普罗提诺(Plotinus)2、主要观点:(1)、God as the One 太一(2)、The M
21、etaphor of Emanation 流溢(3)、The world soul 时间灵魂(即奴斯的流溢物)(4)、The human soul(5)、The world of matter(6)、Salvation 灵魂的上升(救赎)希腊哲学小结1、 希腊哲学的衰落始于公元前6世纪,终于公元6世纪。三个时期:早期希腊自然哲学、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和晚期希腊哲学。2、 希腊哲学的特点热爱智慧、崇尚理性(思辨)探索自然,深究本性。发展线索;自然存在伦理。第四章 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奥古斯丁代表著作有忏悔录、上帝之城一、论自我意识 奥古斯丁哲学的目的是用哲学的手段论证基督教的信仰,为人们
22、指明一条寻找上帝的路径.奥古斯丁的出发点是人的自我意识.在他看来,人可以怀疑一切,唯独不能怀疑自己思维的确定性. 用人的思维可能产生错误来证明思维的确定性“如果我错了,我就存在”,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先驱。 “光照说”(illumination):上帝是真理和真理自身的来源。道(logos)是“普照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的真光”、是“恩典和真理”。真理是上帝之光压在心灵之上的印迹。一切真理都存在于上帝之中,上帝是真理的来源,真理是上帝之光,"光照"(illumination)是人的理性获得真理的途径。不受光照的理性不能进行认识活动;借助上帝之光,理性“发现”真理;上帝之光使我们
23、的知识超越有限达到无限。二、上帝的认识与信仰奥古斯丁在理性与信仰之间关系的问题上虽然主张"信仰寻求理解",倡导用理性解释信仰,但对他来说更为根本的却是"信仰为了理解",信仰是一切认识的先决条件,方法和途径.奥古斯丁认为就像人的生命由存在、认识、意识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离的本质一样,上帝的实体存在于圣父、圣子、圣灵这三个位格中,在每一位格中上帝都是完整的存在。然而对于"三位一体"的上帝,奥古斯丁最终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把它归为奥秘,宣称"即使有人在其中捉摸到一些,能表达出来,也决不可自以为捉摸到超越一切的不变本体"
24、;.总之,上帝只能信仰而不可认识.三、上帝从无中创造世界 上帝创造世界,是基督教最基本的信条。但上帝如何创造世界,基督教的圣经却没有进行明晰的哲学思辨,奥古斯丁认为,只有一个必然的也是唯一的答案,即上帝从无中创造这个存有的世界。1、 上帝创造世界没有借助任何在他之外、不是由他创造的工具或手段。上帝是借着他自己创造世界的。2、 上帝创造世界没有使用任何材料。上帝只能从空无所有之中创造天地;上帝创造世界也不是在时间与空间中进行的,因为时间与空间都是上帝的创造物。3、 既然上帝是借着自身从无中创造世界的,那么上帝只能从空无所有之中创造天地,一大一小的天地,由于上帝的全能和全善,创造了一切的美好。4、
25、 上帝创世的活动是否完成了?圣经中说上帝在六天之中完成了造物之工,但这显然与上帝是世界的永恒统治者的教义相矛盾。时间学说:(“上帝在创世之前做了些什么”的提问)1、上述提问本身就是错误的。世界与时间同是上帝的创造物,上帝在创造万物的同时创造了时间,时间只是对创造物而言的。2、上帝是超越一切变化的,因而是超越时间和永恒的。上帝也不是在一个时间中超越时间,因为也不可能“先于”他自己创造的时间。3、物体的运动并不是时间,相反,物体只能在时间中运动。时间只是一种延绵,然而把时间划分为过去、现在和未来也是不确当的。(时间是什么?)4、奥古斯丁把时间主观化为人的思维的三种功能,即期望、注意和记忆。四、灵魂
26、的不巧、堕落与获救1、上帝创造的世界构成了一个等级的秩序,人及灵魂是其中最高的等级。灵魂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的,是一个独立的精神实体。人是灵魂和肉体的统一,是灵魂占有、使用和统治肉体。灵魂是与不变的、永恒的真理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的,因而是不朽的。灵魂具有三种基本力量:记忆、理智、意志,意志是最重要的。意志是自由的。2、从意志自由出发解释了世界上存在的恶:“原罪说”、“先定说”。上帝(至善)那里恶是不存在的,因此它创造的万物也是善的,由于万物是被创造的,所以不可能是同上帝一样至善。而人的恶就是滥用了自己的自由意志而背离了至善,背离了上帝。3、上帝是仁慈的上帝必然通过神恩来拯救人类。上帝也不
27、是拯救所有人,而是出自上帝意志的喜好,拯救其中的一部分人。"原罪说": 在上帝那里,恶是不存在的.上帝创造了万物,因而万物本身也必定是善的.但由于万物是被创造的,所以不可能同上帝一样是至善,而是或多或少有缺陷的,这缺陷就是恶.恶是善的缺失.人的恶就是滥用自己的自由意志而背离了至善,背离了上帝,因而也就是犯罪. "先定说": 上帝是仁慈的,上帝必然通过神恩来拯救人类.但上帝并不是拯救所有的人,而只是拯救其中的一部分.而且上帝之所以选择这一部分选民也没有任何原因,它只不过是出自上帝意志的喜好,也就是说是任意的. 五、历史神学 奥
28、古斯丁在上帝之国一书中展开了自己的历史神学原则:从上帝创世开始,人类就形成了两个敌对的阵营.爱上帝,服从上帝的一方构成上帝之国,它们追求精神生活,向往善;爱自己,对抗上帝的一方构成了人间之国,它们追求世俗生活,向往恶.二者的斗争就构成了人类的历史. 奥古斯丁把人类历史看做是按照神的意志和救世计划发展进步的进程,认为上帝之国必胜,人间之国必败.第五章 经院哲学一、安瑟尔谟关于上帝存在本体论的证明(二)安瑟尔谟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证明的原则是信仰寻求理解)首先,安瑟尔谟论证人心中有一个至高无上的东西的观念上帝的观念。他指出,愚人心里说没有上帝存在,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愚人听到上帝这个存在者的时候
29、,即使他并不明白这对象是实际存在着,他也能理解他所听到的对象,也能理解他所理解的对象是在他的心中。 其次,安瑟尔谟进一步论证上帝不仅存在于心中,而且也存在于现实中。在他看来,“一个对象在心中存在,这是一回事;要理解一个对象实际存在着,这又是一回事”。因此,安瑟尔谟就必须进一步论证上帝既存在于心中,也存在于现实中。“真的,还有一种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它就不能仅仅在心中存在,因为,即使它仅仅在心中存在,但是它还可能被设想为也在实际上存在,那就更伟大了。”这也就是说,如果说一个不可能设想有什么东西比它更伟大的存在者只存在于心中,就会陷入矛盾之
30、中。 最后,安瑟尔谟指出,如果一个人能设想有一个比上帝更好的存在者,“那就是被创造者上升到创造主之上并要裁判创造者了,这是极端荒谬的”。“因此,有一个不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东西,是真实存在,这个东西,甚至不能被设想为不存在。而这个东西就是你,圣主啊,我的上帝。” 安瑟尔谟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表明他是一个极端的唯实论者。他认为,事物之所以是真或善,就在于他们分有了最高的真或善,因此,感官所以认识具体事物并不是真正的存在,共相是先于和离开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实体。安瑟尔谟甚至认为有一种纯粹的共相存在,这种共相并不体现为任何单一的
31、事物,相反,个别的事物只是作为共相的结果才具有存在。二、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五个证明1. 第一个证明依据事物运动, Motion我们凭感官就可以确认,世界上必定有某种东西被推动。凡是被推动的,都必须被另一个东西推动。但这时便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物体A的运动是由B引起的,而B的运动是由C引起的,C是由D引起的,如此下去 最后我们必然会达到一个不被任何东西推动的第一推动者,所有的人都把它理解为上帝。(两种因果序列、历时性序列、同时性序列)2.第二个证明依据事物的动力因The second argument, from efficient causes, similarly focuse
32、s on sequences of simultaneous events.宇宙中任何物质所以存在必有某种原因,可以说宇宙万物就组成了一个因果之链,没有任何东西不是这因果之链的一环。在作用因中间如果没有第一个,也就没有最后一个,从而也没有中间的。如果我们就作用因而言推进到无限,就会没有第一作用因,从而也没有最终的结果,没有中间的作用因,但这显然是错误的。因此,我们必须设想某个第一作用因,所有的人都称为它为上帝。(没有事物是自身的动力因、动力因的因果序列是有限的,存在上帝这个终极的动力因)3. 第三个证明依据必然性的存在者The third argument, from necessary be
33、ing世间万物虽然存在着,然而他们的存在并非必然的,而只是一种可能性,这就是他这个证明方法的起点。有些事物的必然性是由其他原因造成的,有些事物必须作为必然的事物而存在,这个必然存在的终极原因或自因是上帝。4.第四个论证依据事物完善性的等级. The forth proof is from the degrees of perfection that we see in things.他看到万物一个更为具体的特征:等级性。万物从无生命的金木水火土明显地形成了一个等级结构。他们有好坏美丑之分,有高级低级之别。有条件的完善性是相对于最高的完善性而言的,肯定存在着一个最完善的东西, 它是其他一切事物完
34、善性的最高原因,我们称之为上帝。5. 第五个证明依据自然的目的性. Aquinas constructs the final proof for God based on natural purpose.世间万物虽然看上去错综复杂,但似乎都有某个目的,就像地球绕着太阳转一样,万物也围绕着这个目的行事。即使无理性的自然也朝向某种预定的目的活动,如若没有有智慧的存在者的指导, 无理智的自然物将不能朝向其目的活动。而上帝就是有目的的安排世界的秩序的预谋者。第七章 近代哲学英国经验论一、 John Locke约翰洛克 第一个把经验论的认识论理论化、体系化的英国哲学家。洛克哲学的目的是考察人类的理智,探
35、讨人类知识的起源、确定性和范围。洛克把知识归结为观念,把观念归结为感觉经验。洛克哲学的基本原则:”心灵是一张白纸”,”知识源于经验”。(一)白板说:“心灵如同白板,上面没有任何标记,是经验在上面印上了印痕, 形成了观念和知识。”(二)两类经验-感觉和反省,观念的两个来源(1)对外的感觉 P411 (2)内在的反省:通过反省感觉所获得的观念而得到的观念。反省的观念与外部感觉所获得的观念是绝然不同的。反省的观念是观念的内在来源, 感觉是观念的外在来源.两者不是相互独立的活动,可以共同起作用.有些观念同时有两个来源。(三)两种性质的观念洛克区分了事物的两种性质,以说明观念与外在对象的关系1.第一性的
36、质:物体所固有的、与物体不可分离的性质;物体的大小、形状、数目、位置、运动和静止。第一性的质的观念:体积、广延、形状、运动、静止、数目等简单观念.与第一性的质相似,物体性质的真实反映。“原型”与“摹本”的关系。2.第二性的质:物体各部分的大小、形状、组织和运动等在人心中产生色、声、味等感觉的“能力”。物体第一性的质的变形,物体的“附属性质”。 第二性的质的观念:色、声、香、味等简单观念;和第二性的质不相似,物体性质的主观反映。区分事物两种性质的观念的意义: 区分现象与实在(本质).(洛克将物体产生中能够产生观念的能力称为性质,第一性质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与物体相分离的性质,比如体积、广袤、运动
37、等,反映的是物体的客观状态;第二性质则是指物体借助第一性质在我们心中产生观念的能力,比如色、声、香、味等,它们并不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东西,具有因人而异的相对性摘自武汉大学20042005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西方哲学史”名词解释)二、 George Berkeley乔治·巴克莱英国经验论的主要代表之一,发挥了洛克哲学的主观主义因素,试图从经验论的立场证明上帝的存在,为信仰服务。Berkeley的问题:心灵以外的世界存在吗?有一个独立的物质世界吗?(一)”To be is to be perceived”(存在就是被感知.)1.观念及其存在 (1).观念的存在就在于被感知。“存在”的意
38、义是什么? “一个观念的存在就在于被感知.”存在的意义只限定于认识对象, 即观念, 而非观念以外的事物.观念只存在于心灵之中,它们不可能离开心灵而独立存在.既然一个可感事物只能存在于观念之中, 那么它的存在是因为我们感知了它.2.存在就是被感知(1)对象(外在事物)和感觉原是一种东西(2)可感事物心外没有其客观的存在3.避免“唯我论”的困境(1)宇宙中的存在有三种:观念、心灵和上帝。(2)心灵感知观念,观念被感知:存在就是感知和被感知。观念的存在是持久的和连续的, 众人的共同感觉是真理性的标准(3)无限的心灵上帝感知全部存在。(二)科学与抽象观念-对“物质”实体的批判物质实体是无神论的基石1.
39、批判洛克:第一性的质同样存在于心中。(1).“观念只能与观念相似”。 (2).第二性的质与第一性的质不可分离。 (3).第一性的质(与第二性的质一样)也是相对的。第一性的质都是一些量的规定,而量的规定统统与感官相关,并无心外的存在。 (4).结论:所谓物体的性质不过是我们所感知的观念,在心外并没有独立的存在。 2.“物质是虚无”(1)物是观念的集合:自然事物只是观念的集合, 并无心外的存在. 感觉的观念清晰、明确、稳定有序,往往固定地集合在一起,人们就用一个名称来标志它,将其视为与观念不同的 “事物”。物体就是直接为人所见和所感觉者, 只是性质或观念的集合, 因此除人所感知的观念余外,别无他物
40、。观念就是事物,事物就是观念。消解事物的客观实在性而维护观念的客观实在性 科学只局限于可感的观念领域,而这个可感领域并没有给予我们诸如实体或因果关系的观念(2)“物质实体”只不过是一个抽象观念: “如果我们研究一下最精确的哲学家们所谓物质的实体的意义究竟何在,我们就会发见,他们承认他们在那些声音上除了附加一个一般的存在观念并连带一个它支持诸偶性的观念,并未附加什么别的意义。而在我看来,一般的存在观念,乃是最抽象、最不可思议的.” 科学家们(怀疑论者)要区分现象和本质, 并用本质解释现象的产生(如用形状运动重量或不可见的微粒子来解释事物的可感性质,如声音颜色气味等的产生). (能动的精神是解释”
41、现象”产生的原因, 要探索不同于心灵或精神的自然的动力因, 是无益的.)我们能够想象或表象我们知觉的个别事物的观念,却不可能有一般的或抽象的观念,抽象观念只是理智错误的假想,如“物质实体”就是这样的观念。例如樱桃是各种个别的感觉观念组合而成的,“物质实体”这样的抽象(一般)的观念没有个别的性质,因此无法通过感官感知(说物质不为人所知觉而存在,是不可能的): (3)心灵中一定有感觉或观念的原因,这个原因一定是一个活动的实体,它不能是物质实体;它一定是一个非物质的、活动的实体或精神。没有人确实知道物质如何施作用于精神或者使它产生观念.而且,自然科学家不是用物质实体来解释事物, 而是用形状运动和其他
42、性质. 形状和运动等实际上无非仅仅是观念,不能是事物的原因.(三)上帝和事物的存在. (观念的)事物的”规律性”及其”持续性存在”的原因是什么?1.心灵(自我)实体的存在有限(1)感觉要有能感觉的主体。(2)观念的生灭变化需设定一个外在的原因,能动的心灵即是其原因. (3)观念的持久稳定,需设定其他“自我”的存在。 2.上帝的存在无限:(上帝是观念有序性的原因).(1)“永恒精神”的感知是事物的多样性、连续性、永恒性的保障。(2)上帝是产生一切真观念的外在原因。(3)世界的秩序和规律证明“造物主的睿智和仁慈”。三. David Hume 大卫休谟休谟的经验论哲学比洛克和巴克莱更彻底,其怀疑论思
43、想不仅使经验论的理想破灭,也使唯理论的理想陷入困境.(一)思维的对象(内容)是知觉,知觉分为印象和观念两类,印象是思想的来源,观念是对印象的复制。1. 印象与观念。印象与观念的差别在于两者强烈和生动程度的不同(1)印象指一切强烈活跃的知觉,即当下的感觉情感情绪等.举凡“听见看见触到爱好厌恶或欲求时”知觉到的一切都是印象。印象是一切思想的来源和材料。1) 感觉印象。对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的感觉、快乐及痛苦等的感觉。它是由于我们所不知道的原因产生于心中的。2)反省印象。直接从感觉印象得来的:欲望、厌恶、害怕、悲伤、绝望等。通过对感觉的判断间接得来的:骄傲、羡慕、热爱、仇恨、嫉妒、大方等。(2)观
44、念是对印象的“忠实摹写”。观念是印象在记忆和想象中的再现。即感觉、情感和情绪在思维和推理中意识到的那些比较不生动、不活跃的知觉。认识论的两条基本原则: 印象是观念的来源(“印象在先原则”), 但并非所有观念都确切地”摹写”了印象(“想像自由原则”) 。“虽然我们的思想似乎具有这样无边无际的自由,如果我们加以比较切实的考察,则将发见它实际上是限制在一个狭隘的范围之内;人的精神所具有的创造力量,不外乎是将感官和经验提供给我们的材料印象加以联系、置换、扩大或缩小而已”。 结论:一切观念或思想最终来源于印象即感觉经验,人们的知识也局限在感觉印象之内。(二)对实体的怀疑既然一切知识都来源于感觉, 那么感
45、觉是从何而来的,内在的主观印象并不能证明外部世界的存在1、恒常性和连贯性印象的两个特征: 恒常性和连贯性。印象的怛常性让我们相信似乎事物是恒常存在的。印象的连贯性让我们相信事物好像是独立存在的。但是印象的这两个特征无法作为外部事物存在的理论根据。2、对心灵实体(The self)的怀疑“心灵”或“自我”不过是“以不能想象的速度互相接续着,并处于永远流动和运动之中的知觉的集合体,或一束知觉”。3、对任何实体的怀疑. Substance没有与“物质实体”、“外部世界”对应的感觉印象,它们都是一些抽象观念或虚假观念。4、God,对最高实体的怀疑“上帝”同“物质”一样超越了感觉经验,其存在既无法认知,
46、也不可能证明。(三)对因果关系的怀疑:因果关系到底有没有普遍性和必然性?1、证明的知识(理性)不能提供因果关系的理由:结果与它的原因是不同的事物,不可能通过分析从原因中发现结果,反之亦然。2、经验不能提供因果关系的理由。a.对因果关系的认识是靠归纳推理得来的。前提:“我曾经见到这样一个表面上相似的事物经常有这样一个结果跟随着。”结论:“我预见到别的表面上相似的事物也会有相似的结果跟随着”。b.这一归纳推理(的合理性)正是需要加以证明的。如果把它作为根据就是循环论证。3、结论:因果关系的客观性、普遍性或归纳的合理性是个大难题。这就是所谓的“休谟问题”或“归纳问题”大陆唯理论唯理论的基本特征:1.
47、 方法论为数学的演绎法2. 在理性与经验的关系上, 确信理性能获得可靠的知识, 轻视经验3. 在知识的来源上, 认为天赋的内在观念是知识的确定性的来源和基础:4. 其世界观带有决定论和机械论的色彩笛卡尔1 我思故我在: I think, therefore I am (用普遍怀疑方法确定的形而上学第一原理)1、“我思故我在”的推导我可以怀疑一切。但是我不能怀疑“我在怀疑”。我在怀疑即我在思想,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我在思想,必然有一个在思想的“我”存在。2. 我思故我在”的含义:(1).我思包括一切意识活动(2) 主体即实体:“我思”和“我在”之“我”是同一个实体。“思”是自我这个实体的本质,“
48、在”是自我这个实体的的存在。“我思故我在”是绝对自明的真理,哲学的第一原理。 严格来说我只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 也就是说, 一个精神、一个理智或一个理性。”“由此我就认识到,我是一个实体,这个实体的全部本质或本性只是思想,它并不需要任何地点以便存在,也不依赖任何物质性的东西;因此这个我,亦即我赖以成为我的那个心灵,是与身体完全不同的,甚至比身体更容易认识,纵然身体并不存在,心灵也仍然不失其为心灵。”2 Mind and body (心物二元论)(1) “实体”的概念实体是“一个不依赖其它任何东西而自身存在的东西”。严格按此定义,上帝是唯一的实体。(二)心灵实体和物质实体.(1)物质的本质属性是
49、广延Extension,心灵的本质属性是思想thought.(2)Dualism二元论在认识论的意义上,只有心灵和物质才是实体总结:笛卡尔的实体:上帝 物质 心灵 (二元论) 斯宾诺莎的实体:神 (一元论) 莱布尼茨的实体:单子 (多元论)(三)心身关系1.心物二元论和心身二元论.(1) 心灵和物体是两种绝对对立的实体,没有相互作用(2)因此身体和心灵没有相互作用.问题:那么如何解决心灵和身体的关系?(心物交感论)2. 心物交感论(1) 灵魂的主要位置在头脑的松果腺中,精神和肉体是因果关系,松果腺是媒介,造成两者间的某种相互作用。(2) 根据纯粹的机械原理来解释物质世界,于此同时,又给精神原则
50、以活动的余地。归纳: 唯理论的基本观点1. 感性认识不可靠感觉经验是不可靠的(蜂蜡的例子),不能充当科学知识的基础。2. 天赋观念(1)Ideas: 来源成因可靠性.天赋的(born with me) 外来的(invented by me) 虚构的(come from without)(2)天赋观念的特点 纯粹出于理智;清楚明白、无可置疑; 普遍有效、与实在相符合;3.真理的标准自明的观念,即清楚明白、无可置疑的观念就是真理。“我们极清楚、极明白地想到的东西,都是真的”。4. 理性演绎法(直观和演绎)(1).数学(演绎)方法是普遍适用的科学方法。(2).演绎法是哲学的根本方法。形而上学的方法: 先分析,寻找确定的第一原理;后综合,从第一原理推导出确定的结论。斯宾诺莎(1) 实体 Substance(1).实体的概念“实体,我理解为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 换言之,形成实体的概念,可以无须借助于他物的概念.”(2)实体的本性和基本特性1)实体是“自因”2)实体是无限的3)实体是永恒的4)实体是不可分的5)实体是唯一的 (神)神(实体)就是作为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税务培训与技能提升
- 桑拿会所前台服务心得
- 餐具行业设计理念培训体会
- 园林绿化单位卫生整治方案
- 2024年认识电的教案6篇
- 2024年秋天的怀念教案(15篇)
- 《民族国家的兴起》课件
- 农村自建房贴瓷砖合同(2篇)
- 中国液晶材料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25有关写树木买卖合同范本
- 中国通 用技术集团招聘笔试题库
- 【MOOC】工程材料学-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银行贷款保证合同范本
- 《汽车胶粘剂》课件
- 手绘pop教学课件
- 2024脑血管病指南
- 2022年海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B卷)
- 企业三年营销规划
-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面试试题及解答参考
- 202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试题库
- 工厂设备工程师年终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