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20/3f1c2d8b-fb49-43df-829b-a1e8f6a2d2b0/3f1c2d8b-fb49-43df-829b-a1e8f6a2d2b01.gif)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20/3f1c2d8b-fb49-43df-829b-a1e8f6a2d2b0/3f1c2d8b-fb49-43df-829b-a1e8f6a2d2b02.gif)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20/3f1c2d8b-fb49-43df-829b-a1e8f6a2d2b0/3f1c2d8b-fb49-43df-829b-a1e8f6a2d2b03.gif)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20/3f1c2d8b-fb49-43df-829b-a1e8f6a2d2b0/3f1c2d8b-fb49-43df-829b-a1e8f6a2d2b04.gif)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5/20/3f1c2d8b-fb49-43df-829b-a1e8f6a2d2b0/3f1c2d8b-fb49-43df-829b-a1e8f6a2d2b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标准?GB50367、乙刖百本标准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9308号文的要求,由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高等院校及科研、设计、企业等单位共同修订而成.在修订过程中,标准修订组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分析和验证性试验,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实践经验;与国外先进的标准标准进行了比拟和借鉴;与相关的标准标准进行了协调.在此根底上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并进行了试设计和试点工程的试用,对重点章节进行了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本标准主要规定的内容有: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根本规定、材料、增大截面加固法、置换混凝土加固法、外加预应力加
2、固法、外粘型钢加固法、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增设支点加固法、绕丝加固法、钢丝绳网片-复合砂浆外加层加固法等的设计、计算与构造规定以及有关的附录.此外,还有与各种加固方法配套使用的植筋技术、锚栓技术、混凝土裂缝修补技术和钢筋阻锈技术等.本标准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公布.本标准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为充实提升标准的质量,请各使用单位在施行本标准过程中,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寄交成都市一环路北三段55号建设部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标准治理委员会 :610081; :/ astcc /.
3、本标准主编单位: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参加单位: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福州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化办公室、上海加固行建筑技术工程、北京东洋机械建筑工程、喜利得中国、慧鱼太仓建筑锚栓、厦门中连结构胶、亨斯迈先进化工材料广东、北京风行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库力浦实业、湖南固特邦土木技术开展、大连凯华新技术工程、台湾安固工程股份.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坦王永维古天纯贺曼罗陈大川王立民张剑单远铭陆竹卿倪士珠张书禹李力平王稚张首文唐超伦黄棠莫群速侯发亮吴进陈友明张欣温斌林文修卓尚木
4、卜良桃屈文俊张成英线运恒1.0.1为使混凝士结构的加固,做到技术可靠、平安适用、经济合理、保证质量,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房屋和一般构筑物钢筋混凝士承重结构加固的设计.1.0.3混凝士结构加固前,应根据建筑物的种类,分别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和?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进行可靠性鉴定.当与抗震加固结合进行时,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50011或?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进行抗震水平鉴定.1.0.4混凝士结构加固的设计,除应遵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2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已有
5、结构力口固strengtheningofexistingstructures对可靠性缺乏或业主要求提升可靠度的承重结构、构件及其相关局部采取增强、局部更换或调整其内力等举措,使具有现行设计标准及业主所要求的平安性、耐久性和适用性.2.1.2 原构件existingstructuremember实施加固前的原有构件.2.1.3 重要构件importantstructuremember其自身失效将影响或危及承重结构体系整体工作的承重构件.2.1.4 一般构件generalstructuremember其自身失效为孤立事件,不影响承重结构体系整体工作的承重构件.2.1.5 增大截面加固法struct
6、urememberstrengthentingwithR.C增大原构件截面面积或增配钢筋,以提升其承载力和刚度,或改变其自振频率的一种直接加固法.2.1.6 外粘型钢加固法structurememberstrengtheningwithexternallybondedsteelframe对钢筋混凝土梁、柱外包型钢、扁钢焊成构架并灌注结构胶粘剂,以在到整体受力,共同约束原构件要求的加固方法.2.1.7 复合截面力口固法structurememberstrengtheningwithexternallybondedreinforcedmaterials通过采用结构胶粘剂粘接或高强聚合物砂浆喷抹,将
7、增强材料粘合于原构件的混凝土外表,使之形成具有整体性的复合截面,以提升其承载力和延性的一种直接加固法.根据增强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外粘型钢、外粘钢板、外粘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外加钢丝绳网片-聚合物砂浆层等多种加固法.2.1.8 绕丝力口固法compressionmemberconfinedbyreinforcingwire该法系通过缠绕退火钢丝使被加固的受压构件混凝土受到约束作用,从而提高其极限承载力和延性的一种直接加固法.2.1.9 夕卜力口预应力力口固法structurememberstrengtheningwithexternallyappliedprestressing通过施加体外预应力,
8、使原结构、构件的受力得到改善或调整的一种间接加固法.2.1.10 植筋bondedrebars以专用的结构胶粘剂将带肋钢筋或全螺纹螺杆锚固于基材混凝土中.2.1.11 结构胶粘剂structrualadhesives用于承重结构构件粘接的、能长期承受设计应力和环境作用的胶粘剂,简称结构胶.2.1.12 纤维增强复合材fibrereinforcedploymer(FRP)采用高强度的连续纤维按一定规那么排列,经浸渍适配的胶粘剂固化后形成具有增强效应的复合材料,简称纤维复合材.2.1.13 复合砂浆compositemortar(polymermortar)掺有改性环氧乳液或其他改性共聚物乳液的高
9、强度水泥砂浆,也称聚合物砂浆.适合承重结构用的复合砂浆除了应能改善其自身的物理力学性能外,还应能显著提升其锚固钢筋和粘结混凝土的水平.2.1.14 有效截面面积effectivecross-sectionarea扣除孔洞、缺损、锈蚀层、风化层等削弱、失效局部后的截面.2.1.15 力口固设计使用年限designworkinglifeforstrengtheningofexistingstructureoritsmember加固设计规定的结构、构件加固后无需重新进行检测、鉴定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时间.2.2 符号2.2.1 材料性能Eso原构件钢筋弹性模量;Es新增钢筋弹性模量;Ea新增型钢弹
10、性模量;Esp新增钢板弹性模量;Ef新增纤维复合材弹性模量;fco原构件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yo、fyO原构件钢筋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fy、fy'新增钢筋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fa、fa新增型钢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fsp、fsp新增钢板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ff新增纤维复合材抗拉强度设计值;£ f,v纤维复合材与混凝似土粘结强度设计值;一一结构胶粘剂粘结£ ud强度设计值;一一锚栓抗拉强度设计值;£ f纤维复合材拉应变设计值;£ fe纤维复合材环向围束有效拉应变设计值.2.2.2作用效应及承载力N构件加固后轴向力设计值;M构件加固后弯
11、矩设计值;V构件加固后剪力设计值;Mok加固前受弯构件验算截面上原作用的初始弯矩标准值;bs新增纵向钢筋受拉应力;(Tso原构件纵向受拉钢筋或受压较小边钢筋的应力;<ra新增型钢受拉肢或受压较小肢的应力;fo纤维复合材滞后应变;3构件挠度或预应力反拱.2.2.3 几何参数hwho、hoi构件加固后和加固前的截面有效高度;构件截面的腹板高度;hn受压区混凝土的置换深度;hsp梁侧面粘贴钢箍板的竖向高度;hf梁侧面粘贴纤维箍板的竖向高度;hef锚栓有效锚固深度;Aso、Aso原构件受拉区、受压区钢筋截面面积;As、As新增构件受拉区、受压区钢筋截面面积;Afe纤维复合材有效截面面积;Acor
12、环向围束内混凝土截面面积;Asp、Asp新增受拉钢板、受压钢板截面面积;Aa、Aa新增型钢受拉肢、受压肢截面面积;Is植筋根本锚固深度;Id植筋锚固深度设计值;II植筋受拉搭接长度;D钻孔直径;Wet锚栓截面反抗矩;2.2.4 计算系数a1受压区混凝土矩形应力图的应力值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Bc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P矩形应力图受压区高度与中和轴高度的比值;ac新增混凝土强度利用系数;as新增钢筋强度利用系数;aa新增型钢强度利用系数;asp预防混凝土劈裂引用的计算系数;4折减系数、修正系数或影响系数;增大系数或提升系数.根本规定3.1 一般规定3.1.1 混凝士结构经可靠性鉴定确认
13、需要加固时,应根据鉴定结论和委托方提由的要求,由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按本标准的规定和业主的要求进行加固设计.加固设计的范围,可以是整幢建筑物或其中某独立区段,也可以是指定的结构、构件或连接,但均应考虑该结构的整体性是否需要增强.3.1.2 加固后混凝士结构的平安等级,应根据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性、结构的重要性和加固设计使用年限,由委托方与设计方按实际情况共同商定.3.1.3 混凝士结构的加固设计,应与实际施工方法紧密结合,采取有效举措,保证新增构件和部件与原结构连接可靠,新增截面与原截面粘结牢固,形成整体共同工作;并应预防对未加固局部,以及相关的结构、构件和地基根底造成不利的影响.3.1.4 对
14、高温、高湿、低温、冻融、化学腐蚀、振动、温度应力、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影响因素引起的原结构损坏,应在加固设计中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并按设计规定的顺序进行治理和加固.3.1.5 混凝士结构的加固设计,应综合考虑其技术经济效果,预防不必要的撤除或更换.3.1.6 对加固过程中可能由现倾斜、失稳、过大变形或坍塌的混凝士结构,应在加固设计文件中提出相应的临时性平安举措,并明确要求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3.1.7 混凝士结构的加固设计使用年限,应按以下原那么确定:1结构加固后的使用年限,应由业主和设计单位共同商定;2一般情况下,宜按30年考虑;到期后,假设重新进行的可靠性鉴定认为该结构工作正常,仍可继续延长
15、其使用年限;3对使用胶粘方法或掺有聚合物加固的结构、构件,尚应定期检查其工作状态.检查的时间间隔可由设计单位确定,但第一次检查时间不应迟于10年.3.1.8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加固后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3.2设计计算原那么3.2.1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采用的结构分析方法,应遵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GB50010(以下简称现行设计标准GB50010)规定的结构分析根本原那么,且在一般情况下,应采用线弹性分析方法计算结构的作用效应.3.2.2 加固混凝土结构时,应按以下规定进行承载水平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验算:1结构上的作用,应经调查或检测核实,并应按本标
16、准附录A的规定和要求确定其标准值或代表值,假设此项工作已在可靠性鉴定中完成,宜加以引用.2被加固结构、构件的作用效应,应按以下要求确定:1)结构的计算图形,应符合其实际受力和构造状况;2)作用效应组合和组合值系数以及作用的分项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标准?GB50009确定,并应考虑由于实际荷载偏心、结构变形、温度作用等造成的附加内力.3结构、构件的尺寸,对原有局部应采用实测值;对新增局部,可采用加固设计文件给出的名义值.4原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受力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应按以下规定取值:(1)当原设计文件有效,且不疑心结构有严重的性能退化时,可采用原设计的标准值;(2)当结构
17、可靠性鉴定认为应重新进行现场检测时,应采用检测结果推定的标准值;(3)当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检测受实际条件限制而无法取芯时,允许采用回弹法检测,但其强度换算值应按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进行龄期修正,且仅允许用于结构的加固设计.5加固材料的性能和质量,应符合本标准第4章的规定;其性能的标准值应按本标准第3.2.3条确定;其性能的设计值应按本标准各相关章节的规定采用.6验算结构、构件承载力时,应考虑原结构在加固时的实际受力状况,即加固局部应变滞后的特点,以及加固局部与原结构共同工作程度.7加固后改变传力路线或使结构质量增大时,应对相关结构、构件及建筑物地基根底进行必要的验算.8地震区结构、构件的加固
18、,除应满足承载力要求外,尚应复核其抗震水平;不应存在因局部增强或刚度突变而形成的新薄弱部位;同时,还应考虑结构刚度增大而导致地震作用效应增大的影响.注:本标准的各种加固方法,原那么上可用于结构的抗震加固,但具体采用时,尚应在设计、计算和构造上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50011和?建筑抗震加固技术标准?JGJ116的规定和要求.3.2.3加固材料性能的标准值fk,应根据抽样检验结果按下式确定:fk=mfk,s3.2.3式中:mf按n个试件算得的材料强度平均值;S按n个试件算得的材料强度标准差;k与气c和n有关的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系数,由表3.2.3查得.&正态概率分布的分
19、位值;根据材料强度标准值所要求的95%保证率,取=0.05;c检测加固材料性能所取的置信水平置信度,由本标准有关章节作出规定.表3.2.3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系数k值na=0.05时的k值n=0.05时的k值c=0.99c=0.95c=0.90c=0.75c=0.99c=0.95c=0.90c=0.754一5.1453.9572.680153.1022.5662.3291.9915一4.2023.4002.463202.8072.3962.2081.93365.4093.7073.0922.336252.6322.2922.1321.89574.7303.3992.8942.250302.516
20、2.2202.0801.869103.7392.9112.5682.103502.2962.0651.9651.8113.2.4为预防结构加固局部意外失效而导致的坍塌,在使用胶粘剂或掺有聚合物如改性混凝土、复合砂浆等的加固方法时,其加固设计除应按本标准的规定进行外,尚应对原结构进行验算.验算时,应要求原结构、构件能承当n倍恒载标准值的作用.当可变荷载不含地震作用标准值与永久荷载标准值之比值不大于1时,取n=1.2;当该比值等于或大于2时,取n=1.5;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1.1.2 方法及配合使用的技术3.3.1 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分为直接加固与间接加固两类,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条件和使用要求选
21、择适宜的加固方法及配合使用的技术.1.1.3 直接加固采用的方法一般有:1增大截面加固法该法用于梁、板、柱、墙等构件和一般构筑物的加固时,其优点为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且有长期的使用经验;其缺点是:施工湿作业时间长,在混凝土养护期间需限制荷载,且加固后结构自重增大、建筑使用空间减小.2置换混凝土加固法该法用于各种结构构件的局部加固处理时,其优点为构件加固后能恢复原貌,不改变原使用空间;缺点是剔除旧混凝土的工作量大,易伤及原构件的钢筋,且湿作业时间较长.3外粘型钢加固法该法用于柱、桁架、梁和一般构筑物的加固时,其优点为受力可靠、能显著提升结构、构件的承载水平、对使用空间影响小、施工简便且湿作业
22、少;缺点是对使用环境的温度有限制,且加固费用较高.4外粘钢板加固法该法用于受弯及受压构件的加固时,其优点为施工工期短、加固后几乎不改变构件外形和使用空间;缺点是对使用环境的温度有限制,对弧形构件外表的粘贴不易吻合;且钢板较薄,需作防锈处理等.5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该法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及受压构件的加固时,其优点为轻质高强,一般无需搭接,能适应曲面形状混凝土的粘贴要求,耐腐蚀、耐潮湿、施工便捷;缺点是对使用环境的温度有限制,且需作专门的防护处理.假设防护不当,易遭受火灾和人为损坏.6绕丝加固法该法用于提升混凝土构件的位移延性时,其优点为构件加固后增加自重较少、外形尺寸变化不大;缺点是对矩形截
23、面混凝土构件承载力提升不显著,限制了其应用范围.7高强钢丝绳网片-复合砂浆外加层加固法该法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及大偏心受压构件时,其优点为原构件的修补和界面处理较为简便;网片的受力性能较好;假设采用高强不锈钢丝绳,还能耐腐蚀价质的作用;缺点是对复合砂浆性能和质量的要求较高,而市场上供给的产品聚合物砂浆一般性能较差,假设不专门配制,容易发生平安质量问题;另外,高强不锈钢丝及高性能的复合砂浆的单价较高;使用前,需做较细的技术经济综合评估才能确定其适用性.1.1.4 间接加固采用的方法一般有:1预应力加固法该法用于大跨度结构以及处于高应力、应变状态下大型结构的加固时,其优点是能改变原结构内力分布、
24、降低原构件的应力水平、消除新加杆件的应变滞后现象并显著改善结构的使用功能;缺点是在有生产性热源且结构外表温度经常大于60c的环境中使用时,其防护处理较难,且费用较高.2增设支点加固法该法用于对使用条件和外观要求不高的场所,以及抢险工程的临时性支顶时,其优点为受力明确、简便可靠,且易拆卸、复原;其缺点是显著影响使用空间.1.1.5 与结构加固方法配合使用的技术主要有:1裂缝修补技术主要有两类:一是以保护钢筋不受侵蚀、混凝土不渗漏为目的的外表封闭法和填充密封法;另一是在保护钢筋的同时,还要求通过注入补强作用的胶粘剂以恢复混凝土强度的压力注浆法或注射法.2锚固技术主要指植筋技术和锚栓技术.前者适用于
25、承重结构加固中的构件连接、接长以及施工漏埋钢筋或钢筋偏离设计位置的补救;后者适用于金属构件如钢部件、幕墙龙骨等与混凝土结构的连接、紧固;也用于其他加固材料如粘钢、外包钢和纤维复合材料粘贴等与混凝土基层粘结的附加锚固.其优点是定位准确、施工方便;缺点是增加加固工程造价.3阻锈技术防治已有混凝土结构、构件的钢筋锈蚀,宜采用能有效抑制或阻断有害离子对钢筋侵蚀的化学物质为阻锈剂,通过喷涂与渗透,使阻锈剂吸附于钢筋外表或在混凝土中形成低渗透率、高透气性的隔离层,在阻断有害离子和水分与钢筋接触的同时,使腐蚀电流的下降速率显著加快,从而起到阻锈作用.在结构加固中,可根据不同品种阻锈剂的阻锈水平和适用范围进行
26、选择.4材料4.1 水泥4.1.1 混凝土结构加固用的水泥,应优先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32.5级的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也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但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42.5级;必要时,还可采用快硬硅酸盐水泥.注:1当混凝土结构有耐腐蚀、耐高温要求时,应采用相应的特种水泥.2配制复合砂浆用的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42.5级,且应符合复合砂浆产品说明书的规定.4.1.2 水泥的性能和质量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快硬硅酸盐水泥?GB199和?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GB1344的规定.4.1.3 结构加固工程中,严禁使用
27、过期水泥、受潮水泥以及无由厂合格证和未经进场检验合格的水泥.4.2 混凝土4.2.1 结构加固用的混凝士,其强度等级应比原结构、构件提升一级,且不得低于C20级.4.2.2 配制结构加固用的混凝士,其骨料的品种和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1粗骨料应选用坚硬、耐久性好的碎石或卵石.其最大粒径:对现场拌合混凝土,不宜大于20mm;对喷射混凝土,不宜大于12mm;对短纤维混凝土,不宜大于10mm;粗骨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卵石和碎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的规定;不得使用含有活性二氧化硅石料制成的粗骨料;2细骨料应选用中、粗砂;对喷射混凝土,其细度模数尚不宜小于2.5;细骨料的质量
28、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4.2.3 混凝士拌合用水应采用饮用水或水质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士拌合用水标准?JGJ63规定的天然洁净水.4.2.4 结构加固用的混凝土,允许使用商品混凝土,但其所掺的粉煤灰应是I级灰,且其烧失量不应大于5%4.2.5 当结构加固工程选用聚合物混凝士、微膨胀混凝士、钢纤维混凝士、合成短纤维混凝土或喷射混凝土时,应在施工前进行试配,经检验其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前方可使用.注:不得使用铝粉作为混凝土的膨胀剂.4.3 钢材及焊接材料4.3.1 混凝士结构加固用的钢筋,其品种、质量和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1应优先选用HRB335级热
29、轧带肋钢筋或HPB235级Q235级的热轧钢筋;当有工程经验时,尚允许使用HRB400级或RRB400级的热轧带肋钢筋;2钢筋的质量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园钢筋?GB13013和?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13014的规定;3钢筋的性能设计值应按现行设计标准GB50010的规定采用;4不得使用无出厂合格证、无标志或未经进场检验的钢筋以及再生钢筋.4.3.2 混凝士结构加固用的钢板、型钢、扁钢和钢管,其品种、质量和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1 应采用Q235级3号钢或Q345级16Mn钢钢材;对重要结构的焊接构件,假设采用Q235级钢,
30、应选用Q235-B级钢;2 钢材质量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和?低合金高强结构钢?GB/T1591的规定;3钢材的性能设计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规定采用;4不得使用无出厂合格证、无标志或未经进场检验的钢材.4.3.3 当混凝土结构锚固件为植筋时,应使用热轧带肋钢筋,不得使用光园钢筋.植筋用的钢筋,其质量应符合本标准第4.3.1条的规定.4.3.4 当锚固件为钢螺杆时,应采用全螺纹的螺杆,不得采用锚入部位无螺纹的螺杆.螺杆的钢材等级应为Q345级或Q235级;其质量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合金高强结构钢?GB/T1591和?碳素结构钢?G
31、B/T700的规定.4.3.5-1或4.3.5 当承重结构的锚固件为锚栓时,其钢材的性能指标必须符合表表4.3.5-2的规定表4.3.5-1碳素钢及合金钢锚栓的钢材抗拉性能指标性能等级4.85.86.88.8锚栓钢材性能指标抗拉强度标准值fuk(MPa)400500600800屈服强度标准值fyk或fs,0.2k(MPa)320400一一480640伸长率85(%)1410812注:性能等级4.8表示:fstk=400MPa;fyk/fstk=0.8表4.3.5-2不锈钢锚栓(奥氏体A1、A2、A4、A5)的钢材性能指标性能等级507080螺纹直径M(mm)W39<24<24锚栓钢
32、材性能指标抗拉强度标准值fuk/R4c(MPa)屈服强度标准值fyk或fs,0.2k(MPa)500210700450800600伸长值8(mm)0.6d0.4d0.3d注:锚栓伸长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T3098.6-2000规定的方法测定.4.3.6 混凝士结构加固用的焊接材料,其型号和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1焊条型号应与被焊接钢材的强度相适应;2焊条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钢焊条?GB5117和?低合金钢焊条?GB5118的规定;3焊接工艺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或?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的规定;4焊缝连接的设计原那么及计算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
33、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规定.4.4纤维和纤维复合材4.4.1 生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以下简称纤维复合材用的纤维应为连续纤维,其品种和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1 承重结构加固用的碳纤维,必须选用聚丙烯睛基PAN基12k或12k以下的小丝束纤维,严禁使用大丝束纤维;2 承重结构加固用的玻璃纤维,必须选用高强度的S玻璃纤维或含碱量低于0.8%的E玻璃纤维,严禁使用A玻璃纤维或C玻璃纤维;3 纤维复丝浸胶后的主要力学性能必须符合本标准附录C表C.0.1的规定.4.4.2 结构加固用的纤维复合材必须采用符合本标准第4.4.1条要求的连续纤维与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复合而成.使用前必须按本标准表4.4.2-
34、1或表4.4.2-2规定的性能指标和质量要求进行平安性及适配性检验.检验时,实测的纤维复合材抗拉强度标准值应根据置信水平C=0.99、保证率为0.95的要求,按本标准第3.2.3条计算确定表4.4.2-1碳纤维复合材平安性及适配性检验合格指标类别项上单向织物布高强度I级高强度n级条形板高强度I级高强度n级抗拉强度标准值ffAMPa>3400>3000>2400>2000受拉弹性模量EfMPaA2.4X105>2.1X105>1.6X105>1.4X105伸长率>1.7>1.5>1.7>1.5弯曲强度f用MPa>700>
35、;600层间剪切强度MPa>35>40仰贴条件下纤维复合材与混标士正抗粘结强度MPa纤维体积含量>max2.5,ftk,且为混凝土内聚破坏>65>552单位面积质量g/mI200、250、200、250、注:1表中ftk为被加固构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标准值,按现行设计标准GB50010的规定采用.n级条形预成2L形预成型板L形板的平安性及适配性检验合格指标按高强度型板(条形板)采用.表4.4.2-2玻璃纤维单向织物复合材平安性及适配性检验合格指标类别工程抗拉强度受拉弹性标准值(MPa)伸长模量(MPa)(%)弯曲强度(MPa)S玻璃>2200>1.0X1
36、05>3.2>600仰贴条件下纤维复合材-混凝土粘接正拉强度(MPa)>max2.5,ftk,单位面积质量(g/m2)层间剪切强度(MPa)300450>40且为混凝土内聚E玻璃>1500>7.2X104>2.8>500破坏300450注:同表4.4.2-1注1.4.4.3对符合第4.4.2条平安性及适配性检验要求的纤维织物复合材或板材,当它与另一种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配套使用时,仍须按以下工程重新做适配性检验:抗拉强度标准值;仰贴条件下纤维复合材与混凝土正拉粘结强度;层间剪切强度.4.4.4以上三项检验结果必须符合表4.4.2-1和表4.4.2-
37、2的规定.纤维复合材的平安性及适配性检验指标的测定方法应符合以下规定:对抗拉强度、受拉弹性模量及伸长率,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定向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3354进行测定;对抗弯强度,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GB/T3356进行测定;对层间剪切强度,应采用本标准附录D?纤维复合材层间剪切强度测定方法?进行测定;对仰贴条件下纤维复合材与混凝土正拉粘结强度,应采用本标准附录?粘接材料粘合加固材与基材的正拉粘结强度现场测定方法及评定标准?进行测定;5对纤维体积含量,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碳纤维增强塑料纤维体积含量试验方法?GB/T3366进行测定;6对纤维织物
38、单位面积质量,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增强制品试验方法第3局部: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GB/T9914.3进行测定.4.4.5当进行材料性能检验和加固设计时,纤维复合材截面面积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纤维织物,应按纤维的净截面面积计算.净截面面积取纤维织物的计算厚度乘以宽度.纤维织物的计算厚度应按其单位面积质量除以纤维密度确定.注:纤维密度应由厂商提供,但应出具独立检验或鉴定机构的抽样检测证实文件.2对单向纤维预成型板,应按不扣除树脂体积的板截面面积计算,即应按实测的板厚乘以宽度计算.4.4.6承重结构的加固,严禁使用单位面积质量大于300g/m2或采用预浸法生产的碳纤维织物布.4.5结构加固用胶
39、粘剂4.5.1 承重结构用的胶粘剂,按其根本性能分为A级胶和B级胶;对重要结构、悬挑构件、承受动力作用的结构、构件,以及业主要求使用优质胶的场合,应采用A级胶;对一般结构可采用A级胶或B级胶.4.5.2 承重结构用的胶粘剂,必须按本节的规定进行平安性检验.检验时,其实测的粘接抗剪强度标准值应根据置信水平C=0.90、保证率为0.95的要求,按本标准第3.2.3条计算确定.4.5.3 浸渍/粘接纤维包括碳纤维和玻璃纤维等复合材的胶粘剂必须采用专门配制的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其平安性检验指标必须符合表4.5.3的规定.承重结构加固工程中不得使用不饱和聚酯树脂、醇酸树脂等作浸渍/粘接胶粘剂.表4.5.
40、3碳纤维复合材浸渍/粘接用胶粘剂平安性检验合格指标性能工程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标准A级胶B级胶胶体性台匕目匕抗拉强度MPA>40>30GB/T2568受拉弹性模量MPa>2500>1500伸长率>1.5抗弯强度MPa>50>40GB/T2570且不得呈脆性碎裂状破坏抗压强度MPa>70GB/T2569粘接水平钢-钢拉伸抗剪强度标准值MPa>14>10GB/T7124钢-钢不均匀扯离强度kN/m>20>15()GJB94与混凝土的正拉粘结强度MPa>max2.5,ftk,且为混凝土内聚破坏本标准附录F不挥发物含量固体含量&
41、gt;99GB/T2793注:1表中括号一表示B级胶不用于粘贴预成型板;2 表中的性能指标,除标有强度标准值外,均为平均值;3 表中ftk为被加固构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标准值,应按现行设计标准GB50010的规定取值;4 当预成型板为仰面或立面粘贴时,其所使用胶粘剂的下垂度40c时不应大于3mm.4.5.4 打底和修补用的胶粘剂应与浸渍/粘接胶粘剂相适配,其性能应分别符合表4.5.5 -1和表4.5.4-2的要求.注:粘贴纤维和混凝土的胶粘剂按其工艺的不同分为两种类型:一类由配套的底涂、修补和浸渍/粘接等三种胶粘剂组成;另一类为免底涂,且浸渍/粘接与修补兼用的单一胶粘剂;可根据工程需要任选一种类
42、型.性能工程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标准钢-钢拉伸抗剪强度标准值MPa当与A级胶匹配:>14当与B级胶匹配:>10GB/T7124与混凝土的正拉粘结强度MPa>max2,5,ftk,且为混凝土内聚破坏本标准附录F不挥发物含量固体含量>99GB/T2793混和后初粘度23c时mPas<6000GB/T12007,4注:1同本标准表4.5,3注2;2同本标准表4,5,3注3;表4,5.4-2修补胶的主要性能指标性能工程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标准胶体抗拉强度MPa>30GB/T2568胶体抗弯强度MPa>40,且不得呈脆性碎裂状破坏GB/T2570与混凝土的正拉粘结强度M
43、Pa>max2,5,ftk,且为混凝土内聚破坏本标准附录F注:1表中的性能指标均为平均值;2同本标准表4,5,3注3.4.5.6 粘贴钢板或外粘型钢的胶粘剂必须采用专门配制的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其平安性检验指标必须符合表4.5.5的规定表4.5.5粘钢/外粘型钢用胶粘剂平安性检验合格指标性能工程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标准A级胶B级胶抗拉强度MPa>30>25胶体受拉弹性模量MPa>4.0X103>3.0X103GB/T2568伸长率(%)>1.3性台匕抗弯强度MPa>45>35GB/T2570目匕且不得呈脆性碎裂状破坏抗压强度MPa>65GB/T
44、2569钢-钢拉伸抗剪强度标准值MPa>15>12GB/T7124粘接钢-钢不均匀扯离强度kN/m>16>12GJB94目匕力钢-钢粘接抗拉强度MPa>33>25GB/T6329与混凝土的正拉粘结强度MPa>max2.5,ftk,且为混凝土内聚破坏本标准附录F不挥发物含量固体含量>99GB/T2793注:1同表4.5.3注2;2同表4.5.3注3.4.5.6种植锚固件的胶粘剂,必须采用专门配制的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或改性乙烯基酯类胶粘剂包括改性氨基甲酸酯胶粘剂,其平安性检验指标必须符合严禁在施工现场掺入表4.5.6的规定.种植锚固件的胶粘剂,其填料
45、必须在工厂制胶时添加,台匕目匕性能要求性能工程试验方法标准A级胶B级胶劈裂抗拉强度MPa抗弯强度MPa抗压强度MPa钢-钢钢套筒法拉伸抗剪强度标准值MPaC30>8.5>7.0>40>16本标准附录GGB/T2570注3GB/T2569本标准附录J约束拉拔条件下带肋钢125l=175mm>11.0>8.5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本标准附录KC60125>17.0>14.0l=175mm不挥发物含量固体含量GB/T2793注:1表中各项性能指标,除标有强度标准值外,均为平均值;2 同表4.5.3注3;3 当按GB/T2570进行胶体抗弯强度试验时,其试
46、件厚度h应改为8mm.4.5.7钢筋混凝土承重结构加固用的胶粘剂,其钢-钢粘接抗剪性能必须经湿热老化检验合格.湿热老化检验应在50c温度和98%相对湿度的环境条件下按本规范附录L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时间:对重要构件不得少于90d;对一般构件不得少于60do然后在常温条件下进行钢-钢拉伸抗剪试验,其强度降低的百分率应符合以下要求:1 对A级胶不得大于10%;2 对B级胶不得大于15%.1.1.8 混凝士结构加固用的胶粘剂在进入市场前必须通过毒性检验.对完全固化的胶粘剂,其检验结果应符合实际无毒卫生等级的要求.1.1.9 在承重结构用的胶粘剂中严禁使用乙二胺作改性环氧树脂固化剂;严禁掺加挥发性有害
47、溶剂和非反响性稀释剂.1.1.10 严寒地区加固混凝士结构使用的胶粘剂,应具有耐冻融性能试验合格的证书.冻融环境温度应为-25c35C允许偏差-0C;+2C;循环次数应不少于50次;每一次循环时间为8h,试验结束后,试件在常温条件下测得的强度降低百分率不应大于5%.1.1.11 为保证结构加固工程的平安和质量,当按本节的规定对胶粘剂的性能进行平安性检验时,其抽样必须在独立单位见证下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50344的规定进行,见证单位应对抽样的真实性负责.4.6 混凝土裂缝修补材料4.6.1 混凝土裂缝修补胶的根本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6.1的规定表4.6.1裂缝修补胶注射剂根本性能指标检验工程性能或质量指标试验方法标准钢-钢拉伸抗列强度标准值MPa>10GB/T7124胶体性台匕目匕抗拉强度MPa>20GB/T2568受拉弹性模量MPa>1500GB/T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