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及答案_第4页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限力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夜缱(zhu I )而出A.秦军汜(f S)南B.越国以鄙(b i )远君之薄(b 6)也共(g oig)其乏困失其所与(y u )C.朝济(j i )而夕设版焉秦伯说(yu 6 )D.若不阙(ju 6 )秦,将焉取之使杞(y i )子、逢(pcng)孙、杨孙戍之2 .下列句子,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夜缱(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B.越国以鄙(边邑)远C.行李之往来,共(同“供”,供给)其乏困D.阙(损害)秦以利晋,唯君图之3 .选出有两个通假字的一项A.无能为也已B.共其乏困C.何厌之有D.敢以烦执事且贰于楚也因人之力而敝

2、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焉用亡郑以陪邻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秦伯说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失其所与,不知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行卒之往来,共其乏困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5 .“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D.以为得之矣6 .下列加点词语没有活用的一项A.秦军汜南B.越国以鄙.远C.既东封郑D.郑既知亡矣7 .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项例:晋军函陵A.秦伯说,与郑人盟. B .因人之力而敝,

3、之C.朝济而夕设版焉 D .既东封郑8 .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A.缓不济急 B .同舟共济 C .假公济私 D .无济无事9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吾祖死于.是扶苏以数谏故高可二黍许吾视其辙乱A.以其无礼于.晋B.以其无礼于晋C.开之D.吾其还也10 .选出加点词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行李之往来焉用亡郑以.陪邻焉用亡郑以陪邻A.以其无礼于.晋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C.越国以鄙远D.朝济而夕设版焉11 .下列各项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B.何厌之有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以其无礼于晋12 .下列几

4、项中,不是烛之武说服秦王退兵理由的一项是(A.郑是小国,对秦无多大用处B.亡郑对秦有害而无益C.放过郑国对秦有益而无害D.晋忘恩负义、贪得无厌,必将犯秦13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14 .选出与例句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例:以乱易整A.敢以烦执事 B .越国以鄙远 C .焉用亡郑以陪邻 D .阙秦以利晋15 .选出对下列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焉用亡郑

5、以陪邻既东封郑将弼取之又欲肆其西封A.同,同B .同,不同C.不同,同D .不同,不同16 .选出对下列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又欲肆其西封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吾其还也A.同,同B .同,不同C.不同,同D .不同,不同17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A.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昧地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B.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才敢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C.您灭掉郑国对国君有好处,那就冒昧地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D.您灭掉郑国对国君有好处,那才敢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18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A.既然晋国在东边把郑国当作

6、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怎么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B.既然晋国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了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C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D.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怎么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19 .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的。B.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C.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

7、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的。D.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20 .选出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以其无礼于晋 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 阙秦以利晋 不赂者以 赂者丧 以地事秦秦以攻取之外苟以天下之大A./ B . (1)(6) /C./ D. /21 .下列带“之”的各句均选自本课文,若按用法把“之”分类,哪一项正确()公从之 臣之壮也是寡人之.过也许之邻之厚,君之薄也行李之往来C.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可晋君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君之所知也夫晋

8、,何厌之,有将焉取之.唯君图之.A./B./C./D./22、与“既东封郑”中“东”的用法相同的一项A.肆其西封B 。即济而夕设版焉 C .越国以鄙.远 D 。烛之武退,秦师23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O走)B.夫晋,何坎N有(讨厌)C.焉用亡郑以瞳邻(增加)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给)24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B.以乱易整,不武(容易)C. 叁之(答应)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乃还(戍守)2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9、吾不能早用J古代对人的尊称)B.夫:晋,何厌之有(发语词,不译)C.阙秦以利晋,唯直图之(只有)D.吾其坯也(表示商量语气,还是)2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D. 亦去之27 .下面两组句子朗读时语气停顿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若使/烛之武见秦君28 .下面两组句子朗读时语气停顿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君知/其难也B.君/知其难也C.君知其/难也D.君/知其难也2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晋军(驻军驻扎)函陵B.越国以1L(边邑)远C. 止(出使的人)

10、之往来,共其乏困d.若不gt(使缺,侵损削减)秦30.翻译正确的一组句子是()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A. 您曾经对晋君有恩,把焦、瑕两座城池给了他, 事,这些您是知道的啊。等到他在东边疆土扩大到郑国,就会再向西边扩展疆土。B. 您曾经对晋君有恩,他答应以焦、瑕两城作为酬谢,可是他早晨刚渡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 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 他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了它的边邑,势必会继续向西边扩展疆土。C. 您曾经对晋君有恩,把焦、瑕两座城池给了他,可晋君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 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B.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若亡

11、郑/而有益于君 他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了它的边邑,势必会继续向西边扩展疆土。D. 您曾经对晋君有恩,他答应以焦、瑕作为酬劳,可是他早晨刚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 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等到他在东边把疆土扩大到郑国,就会再向西边扩展疆土。31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A.烛之武“夜缱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B.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不相上下。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D.烛之武说秦国退兵的理由一共有两条。32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烛之武见秦伯,说“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的目的是坦言知道郑国必然

12、灭亡,从而避其 锐气。B.烛之武说“敢以烦执事”,是一种客气的说法。C.烛之武说秦伯曾给晋君恩惠,指的是“许君焦、瑕”这件事。D.烛之武围绕着“阙秦”、“利晋”这个中心,说服秦伯,终于使秦伯“与郑人盟”,秦伯留 下杞子、逢孙、杨孙代郑设防,撤军而去。3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救助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侵损,削减D.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3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没有B.越国以鄙远以:把C.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D.呼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辞:推辞35 .下列各组句子

13、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6 .下列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秦伯说,与郑人盟.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B.晋军函陵C.夜缱而出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37.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4分) 38、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 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 史官所作。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

14、后为序,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和,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仅具有极高的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 价值。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合称“春秋三传”。39、史书体例20 C 21 B 22 B 23. B 24. B25. C 26. D 27. A: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

15、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一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40、中国古代纪年法:我们现在用的纪年方法,是公元纪年。这是现在世界上通行的纪年方法,它是 以耶稣诞生这一年起算的。在我国古代,有两种主要纪年方法。一种是以封建皇朝的年份来纪年。如 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叫贞观,他在公元627年做皇帝,这一年叫贞观元年。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思宗(朱由俭)登基时年号为崇祯,思宗(即崇祯皇帝)

16、自缢死亡的一年,是崇祯十六年。从汉武帝起 开始有年号。另有一种比较科学的纪年法:干支纪年。如“甲午风云”、“辛亥革命”,这里的“甲 午”、“辛亥”都是年份的名称,是由干支纪年法而来的。“干支”是天干与地支的合称。 乙、丙、丁、 、己、辛、,叫天干(又称十天干); 子、丑、卯、辰 . 、午、未、申、酉、 、亥叫地支(即十二 地支)。天干地支依次搭配组合,其方法是以天干的单数配地支的单数,天干的双数配地支的双数,从甲子始,至癸亥终,正好 60年,这就是人们平时说的 。古人用这种方法纪年、纪 月、纪日、纪时。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限训答案1. D4解析:选C A项,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17、、箱子等物品。B项,古义,在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C项,古今同义。D项,古义,此句中代秦穆公;今义,尊称男人的妻子。28、D 29. B 30. D 31. D 32. C33解析:选B B项,“济”,渡河。34解析:选B B项,以,目的连词,相当于“而”。35 .解析:选B B项,均为介词,对。 A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C项,介词,因为/介词,用。D项,代词,郑国/语气助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36 .解析:选B B项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均为名词作动词。A项,名词作状语。C项,名词作状语。D项,动词作名词。37我早先没有重用你,现在危

18、急之中求你,这是我的过错。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当做边邑,你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国土地呢 况且,你曾经给晋公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你。这是你知道的呀。有什么能让晋国满足呢现在在东边使郑国成为他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企求 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希望你好好考虑考虑。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38 .答案:纪传体鲁国左丘明长于记事善于写人历史文学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39 .答案:通史 编年体国别体断代史 纪传体40答案: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甲子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限训答案1. D4解析:选C A项,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B项,古义,在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C项,古今同义。D项,古义,此句中代秦穆公;今义,尊称男人的妻子。20 C 21 B 22 B 23. B 24. B25. C 26. D 27. A28、D 29. B 30.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