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下期中后古文三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目录:一、第16课陋室铭二、第16课爱莲说三、第24课河中石兽(一)第16课陋室铭习题班级:姓名: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惟吾德馨:古今异义,古义:美好。今义:芳香。无案牍之劳形:古今异义、古义:身体。今义:形状、样子。无丝竹之乱耳:古今异义,古义:琴 瑟,萧管之类弦乐器。今义:丝绸、竹子。谈笑有鸿儒:古今异义、古义:大。今义:鸿雁。有仙则名: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出名,闻名,变得有名。有龙则灵: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
2、词,变成灵异的水。惟吾德馨:词类活用,名词作形容词,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2、一词多义:名有仙则名:动词,出名,闻名。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词作动词用,说出。是斯是陋室:判断动词,是。当是时:代词,这。之无丝竹之乱耳: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何陋之有:倒装句, 宾语前置:有何花之君子者也:结构花词,的。陋之。3、判断文言句式:二、理解性默写:、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中表现正反面虚实结合写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
3、衬托陋室不陋的语 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何陋之有? ”。三、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B.可爱者甚蕃(多)D.同乎众矣(适宜)A.谈笑有泻债(博学的人)C.陶后鲜有闻(少)【解析】D应当。A.有仙则名(名字)B.C.谈笑有鸿儒(大)D.【解析】A名词作动词,有名,出名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C )斯是陋室(你)苔痕上阶绿(上面)B指示代词,这。C大,有名。D动词,长到 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
4、项(B )A.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没什么学问的人) B.可以调素琴(白色的)C.无案牍之劳形(身体)D.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 【解析】B不加装饰。4、选出与“可以调素琴”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C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投以骨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解析】例句是用来。A凭借。B把。C用来。D用。5、选出下列句子中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D )A.忘路之远近B.具答之C.何陋之有D.无案牍之劳形【解析】例句是主谓之间。A的。B代词,桃花源中人。C宾语前置的标志。D主谓 之间。6、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C )A.南阳
5、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珍贵的金子做的经书。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解析】C阅读佛经。7、下列对陋室铭分析不对的一项( A )A.本文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羡慕和追求。B.本文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磬”。C.作者在文中表明了以古代圣贤自比的态度。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生活闲适,“陋室”就不 陋了。【解析】A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安贫乐道洁身
6、自好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 不慕富贵高洁清峻的品格。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B.突出了陋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C.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D.赞美了陋室因环境清幽而不陋。【解析】 D 应是陋室因主人“德馨”而不陋。9、选出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A )A. 铭,是古代文体名,勇于述功记行或警戒劝勉,文辞精炼,押韵,读来铿锵有力。B. 本文以记叙为主,具体而生动地描述了这间“陋室”内外的情景。C. 作者描写室外之景,表明陋室因景美而不陋。景美而不陋。D.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是作者类比的手法表明自己对他们的羡慕。【解析】B以描写为主。C作者描写室外
7、之景,表明陋室不陋,因为主人德馨。D作者用类比的手法表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10 、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文章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B.文章开头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点明了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C. “苔痕”两句描写了居室的幽美清雅的环境,反映室主人宁静淡泊的心境D.文章结尾以“诸葛庐”、“子云亭”自况,且引孔子之语,说明了陋室不“陋”,从而增强了文章的可信性和说服力。【解析】B错在“对比”,应是“比喻”。11、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文章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作者安贫乐道和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B. “无丝竹”两句表
8、明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鄙弃。C. “诸葛庐”即诸葛亮的茅庐,“子云亭”即扬雄的亭子,抒写了作者对古代先贤 的怀念。D. “惟吾德馨”与结尾“孔子云:何陋之有?”相呼应,点出文章的灵魂。【解析】C错在“抒写了作者对古代先贤的怀念”,巧用典故,意在表达自己以君子自况。12 、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文章开头以“山” “水”为喻点明主旨,暗示陋室不陋。B. “素琴”指没有装饰的琴,一方面写出作者的高雅情趣,一方面表现他的清廉。C.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发展成为一种文体。D.本文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来表现自己高洁的情怀。【解析】B 表
9、现他的清廉”,分析不当。13 、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B )A.文章首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用“仙”、“龙”比喻陋室的“室主”。8.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了交往宾客的身份,以此表明作者孤傲的心境。C.从文中看,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D.作者把陋室与“诸葛庐”、“子云亭”相比,表达了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解析】 B “孤傲”错误,应是表明作者“高雅脱俗的情怀”。14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 “龙”和“仙”比喻道德高尚的人。B.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C.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10、D.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追名逐利的世俗生活的厌弃。【解析】 C “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错误,应是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15 、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不准确的一项(C )A. 本文的开头,用比兴的手法,以虚衬实,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后面的文字皆由此而发。B. “德馨”揭示了文章中心,是本文的文眼。C. 作者写“诸葛庐”“子云亭”的目的是为了赞颂自己的陋室比之更有名。D.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上”“入”。二字用的生动传神,以静衬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
11、安宁的环境。【解析】C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四、课外文言文阅读:记与欧公言欧阳文忠公尝言: 有患疾者, 医问其得疾之由, 曰: “乘船遇风, 惊而得之。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绘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
12、,可以疗恶疾矣。”公遂大笑。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 舟行入颍州界, 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 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选自东坡志林)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思而不学则 殆故 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A. 初似儿戏,然或 有验B. 殆 未易致诘也 C. 用麻黄根节及故 竹扇为末服之D. 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解析】A有时;有时。B大概;迷惑。C旧的;所以。D丑陋;憎恶。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舐樊哙 之 盾,可以治怯 B. 医 以 意用药多此比 C. 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 此D.医问其得疾之
13、由【解析】 A 的;主谓之间。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吾妻 之 美我者,私我也以 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皆以美 于 徐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 如土石何B 凭借;凭借。 C 在;比。 D 代词;反问语气。A )例句:饮之而愈A. 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B.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C. 中峨冠而多善者为东坡(核舟记 )D.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解析】例句表顺承。A表顺承。B表转折。C表并列。D表修饰。4、下列语句,句式与“为拖工手汗所渍”相同的一项是( D )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B.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14、才通人(桃花源记)C.送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D.天子为动(周亚夫军细柳)【解析】例句是被动句。A判断句。B省略句。C倒装句。D被动句。5、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欧阳修谥号文忠;东坡,即苏轼。他们都是北宋文学家。B.医生为了治好患者的病,用到了舵公的牙、手和所出的汗。C.作者说用相关著名人物使用过的物品可以分别“治昏惰、疗贪、已佞、治怯、疗 恶疾”等,是仿照欧阳文忠公讲的故事类比推理得出的。D.作者乘船进入颍州地界,便想起 20年前与欧阳文忠公的一番笑谈,且把它记了下 来,说明当时这番谈话妙趣横生,所以作者才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言犹在耳。【
15、解析】B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翻译:有一个患病的人,医生问他患病的原因,他说:乘船时遇到风浪,偶然而患上此病。(2)予因谓公:“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情耶 ?”翻译:我于是对欧阳修说:“把毛笔和墨烧成灰和上水让学生喝下去,就能够治好 他的糊涂和懒惰了吗?”(二)第16课爱莲说检测题姓名: 班级: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不蔓不枝: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 生长枝蔓。香远益清: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 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无丝竹之乱耳:词类活
16、用、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无案牍之茗形:词类活用,使动用法, 使感到劳累。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焉: 词类活用 ,形 容词作状语,从远处。亭亭净植:古今异义,古义:立。今义:栽种。2、一词多义:鲜 陶后鲜有闻: 形容词,读 xi少。芳草鲜美:形容词,读xi 鲜艳。远香远益清:动词,远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形容词作状语, 从远处。之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而出淤泥而不染:表转折。濯清涟而不妖:表转折。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转折。3、判断文言句式: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判断句, 者也,表示判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省略句, 莲之出(于)淤泥而不
17、染。二、理解性默写:、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全文的中心句,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是:、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 、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全文的中心句,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是: 莲,花之君子 者也。、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 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三、选择题: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D )A.可爱者甚董(pan )B.出部泥而不染(xu)C.濯清涟而不妖(zh u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 e )【解析】A、f n B y u
18、C zhu ? D 正确。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 陶后鲜 有闻 芳草鲜 美,落英缤纷B. 香远益清 清 荣峻茂,良多趣味C. 中通 外直 指通 豫南D. 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解析】A少;鲜艳。B清幽;清澈。C空;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D听说;听说。3、 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濯清涟而不妖”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是( )A.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 溪深而鱼肥C. 乃记之而去D. 呼尔而与之【解析】例句表转折。A表转折。B表并列。C表顺承。D表修饰4、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C )A. 水陆草木之花B.花之 隐
19、逸者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牡丹之爱【解析】A的。B的。C主谓之间。D的。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C )A. 何 陋之有同予者何 人 B. 可 以调素琴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 陶后鲜 有闻 芳草鲜 美 D. 无案牍之劳 形 劳 其筋骨【解析】A什么;什么。B可以;可以。C少;鲜艳。D使劳累;使劳累。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 有仙则名 / 不能名 其一处 B.无丝仃之乱耳/宴酣之乐,非丝非仃C. 无案牍之 劳形 / 予谓菊,花之 隐逸者也D.可远观网不可亵玩焉/中峨冠以多髯者为东坡【解析】A动词,出名;动词,说出。B音乐;音乐。C主谓之间;的。D表
20、转折;表并列。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A. 谈笑有鸿儒 (博学的人) B. 可爱者甚蕃 (多)C. 陶后鲜 有闻(少) D.宜 乎众矣(适宜)【解析】D应当。8、下面对爱莲说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A.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生动描写,赞美了莲花飘逸洒脱的品格。B.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自爱、自然的可贵品格。C.本文以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花高尚的品格。D.本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解析】A 应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之德。9、以下对爱莲说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 )A.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B
21、.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莲花的洁身自爱的可贵精神。C.文中把菊花、牡丹和莲花相比,表明了作者的处世原则和生活态度。D.全文在写作时运用了衬托和比喻的手法。【解析】B应该是写出了莲花行为正直,表里如一,不拉拢勾结的高尚品质。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陋室铭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B. 陋室铭爱莲说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C. “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D. 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解析】C 说”侧重于议论,“铭”侧重于叙事。11、下列对爱莲说理解不恰当的一
22、项是( C )A.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生性高洁,洁身自爱,不阿谀权贵的高贵品质。B.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一句揭示了自唐朝以来,崇尚富贵,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C.作者用“菊”和“牡丹”来反衬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好品质。D.全文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以菊花比隐士,以牡丹比富贵者,以莲花比君子,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解析】C不是反衬,是正衬。四、课外文言文阅读:商汤见伊尹昔者汤将往见伊尹,令彭氏之子御。彭氏 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
23、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欲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 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注释】汤:商朝建国国君。伊尹:商初大臣,曾为奴隶。御:驾车。贱人:出身低微的人。赐:恩惠、恩德。说:1.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御:驾车加 : 更加譬:犹如,好像下:下车同“悦”,喜欢。( D )A. 令彭氏之子御B.耳加聪 C. 譬 之良医善药也 D. 因下彭氏之子 【解析】D撤下。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例句:则吾必欲说而强食之A. 肃逐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B. 灌清涟而不
24、妖(鱼我所欲也 )C. 泉香而酒冽(醉翁亭记 )D.暮而归(醉翁亭记)【解析】例句表修饰。A表顺承。B表转折。C表并列。D表修饰。3、下列语句,句式与“君将何之”相同的一项是( D )A. 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B.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C. 伊尹,天下之贱人也(商汤见伊尹 )D.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解析】例句是倒装句。A被动句。B判断句。C判断句。D倒装句。4、下面对短文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商汤认为伊尹对于国家,就好像良医好药一样,能辅助自己让国家强盛起来,所 以他是诚心去拜访伊尹的。B.文章从侧面烘托出伊尹的贤能。C.从文中看,彭氏之子是怕商汤好,才极力阻
25、止其见伊尹。D.从故事中可以看出商汤是个敬重人才,思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智君王。【解析】C彭氏之子目光短浅。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翻译:如果您想要见他,也不过是下令召他前来询问就是了,(这对 )他(来说)已 经是受到赏赐了!(2)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 翻译:而你却不想让我见伊尹,这是你不想让我好啊!(三)第24课河中石兽检测题班级:姓名:成绩:一、文言知识积累:1、分析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不亦颠乎:通假字,“颠”通“癫”,疯狂。棹数小舟: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划船。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词类活用,动词用作名词,洪水。 渐沉渐
26、深耳:古今异义,古义:罢了。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今异义,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种学科。 二石兽并沉焉:古今异义,古义:一起。今义:并列。阅十余岁:古今异义,古义:经过,过了。今义:阅读。是非木柿:古今异义、代词、这。今义:表肯定判断的动词。盖石性坚重:古今异义、古义:发语词、因为。今义:器物上有遮蔽作用的东西。但知其一:古今异义,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求石兽于水中:古今异义,古义:寻找。今义:请求、要求。?转转不已:古今异义,古义:停止。今义:已经。?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古今异义,古义:水边,河岸。今义:跟“湿” 相对。2、一词多义:之:闻之笑曰:代
27、词,代指到下游寻石兽这件事。岂能为暴涨携 之去:代词,代石兽。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的议论。其反激之力:助词,相当于“的”。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介词,被。众服为确论:动词,认为。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动词,成为。以为顺流下矣:认为。3、判断文言句式:棹数小舟。省略句,省略主语。一讲学家设(于)帐寺中。 省略句(省略介词)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动句,“为”表被动。求二石兽于水中。 倒装句,状语后置。是非木柿。判断句当求之于上流:倒装句、状语后置。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省略句,省略宾语。求之(于)地中:省略句,省略介词。二、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义和今义相同的是( D
28、)A.但知其一B.是非木柿C.岂能为暴涨携之去.D.一讲学家洋帐寺中【解析】A古今异义,只。B古今异义,这。C古今异义,离开。D古今同义,设立,布置2、下列语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 一寺临河干B.棹数小舟C.不亦颠乎D.一讲学家设帐寺中.【解析】C不亦颠乎:通假字,“颠”通“癫”,疯狂。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沿河求之,不亦颠乎D.渐激渐深,至石之半 【解析】A经过;检阅。B被;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 阅水军山峦为晴雪所洗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被。C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在。D的;主谓之间。4、下
29、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棹数小舟棹:划船 C.渐激渐深激:猛烈 【解析】C冲刷。B.D.不亦颠乎转转不已颠:通“癫”已:停止疯狂5、选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词性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A .闻之笑日B.沿河求之C.当求之于上流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解析】A代词,这件事。B代词,指石兽。C代词,指石兽。D助词,的。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门圮于河(倒塌)C、寺临河干(河床)B、棹数小舟(划船)口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水流而上)【解析】C河的岸边。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求石兽于水中C.至石之半【解析】A在;在能谤讥于市朝怅恨久之B原来是;
30、竟然。D.B.乃石性坚重如其言C的;补足音节。D代词,他;乃不知有汉其如土石何语气词,表反问。8、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D )A.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B.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 游。)D.竟不可得。(居然没有找到。)【解析】 D 最后没有找到。竟:终了,最后。9、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B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A. 你们这代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离开的呢?B.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
31、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离开的呢?C. 你们这代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前往呢?D.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前往的呢?【解析】尔辈:你们这些人;去:离开。翻译时注意这些关键字。10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 石兽。DK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
32、,只不过实践更重要。【解析】D老河兵的见解是正确的。11、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 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B. 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 “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 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解析】D 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说法错误,文章第二段中关于讲学家重 在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他的看法,而没有写到他的具体行为。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赵有方士好大言,艾子戏问之曰:“先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作心得体会总结
- 2025年度典当物品鉴定与拍卖代理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军事通信保密协议及网络维护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幼儿早期教育托管班入园协议书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养殖场租赁与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发展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度新型建筑材料内部承包协议书3篇
- 2025年度农村保洁员岗位职责及待遇合同
- 2025年度水产养殖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合作协议合同3篇
- 2025年度教育培训机构挂靠合作协议书标准模板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业现代化土地承包合作框架协议3篇
- 2023年鞍山市海城市教育局毕业生招聘笔试真题
- 辽宁省抚顺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 乳腺中心建设方案
- 安环部2025年度工作计划
- 2024年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资格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交通运输安全风险管控制度
- 北京城市学院《食品质量检测技术》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无人驾驶 物流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数学 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