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感染与免疫实用教案_第1页
dd感染与免疫实用教案_第2页
dd感染与免疫实用教案_第3页
dd感染与免疫实用教案_第4页
dd感染与免疫实用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第一章 总论总论(zn (zn ln)ln) 七七 节:节: 感染与免疫感染与免疫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jzh)(jzh) 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体征体征 诊断诊断 治疗治疗 预防预防三个概念三个概念(ginin)(ginin): 传染病传染病 (communicable diseases) (communicable diseases) 传染病学传染病学 传染病学的基础学科传染病学的基础学科第1页/共54页第一页,共55页。 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 病毒病毒 立克次体立克次体 传染病传染病 细菌细菌 螺旋体螺旋体 有传染性的疾病有传染性的疾病 寄寄 生生 虫虫 原虫原虫 蠕

2、虫蠕虫 传染病传染病传染病学:研究传染病学:研究 发生发生(fshng) (fshng) 发展发展 传播传播 防治规律防治规律 寄生虫病寄生虫病 的的科学科学感染感染(gnrn)人体人体产生的产生的在人体在人体(rnt)内外环境中内外环境中第2页/共54页第二页,共55页。传染病的基础学科传染病的基础学科微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免疫学流行病学流行病学(li (li xn bn xn bn xu)xu)儿科学儿科学内科学内科学第3页/共54页第三页,共55页。第一节第一节 感染感染(gnrn)(gnrn)与免疫与免疫 1个概念:感染(gnrn) 1个表现:感染(gnrn)过程的各种表现 2个作用:

3、 感染(gnrn)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感染(gnrn)过程免疫应答的作用第4页/共54页第四页,共55页。 共生共生(gngshng)(gngshng)状态(相对平衡)状态(相对平衡)病原体病原体人人 体体 免疫功能低免疫功能低 机械损伤机械损伤 机会感染机会感染 病原体移位病原体移位 之间相互作之间相互作用用进化过程进化过程(guchng)中达到中达到互相互相(h xing)适应互不适应互不损害的损害的平衡打破平衡打破一、感染(infection) :第5页/共54页第五页,共55页。二、感染二、感染(gnrn)(gnrn)过程的各种表现(过程的各种表现(5 5种表现):种表现):特点:表现

4、取决于隐性感染最常见病原携带状态(zhungti)显性感染5种表现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变病原体的致病力机体的免疫状态第6页/共54页第六页,共55页。病原体被病原体被清除清除(qngch)(qngch)(一)病原体被清除(一)病原体被清除(qngch)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被动:母体/人工注射抗体主动:接种疫苗/感染后获得免疫中和中和第7页/共54页第七页,共55页。(二)隐性感染(二)隐性感染(gnrn)(covert infection) 又称亚临床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gnrn)仅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无轻免疫病理损伤临床无任何症状、体征、生化变化免疫学检查(jinch)可发现转归 病原被清

5、除:获巩固/部分免疫力 病原携带状态(健康携带者)第8页/共54页第八页,共55页。(三)显性感染(三)显性感染(gnrn)(gnrn)(overt overt infection) infection) 又称临床感染又称临床感染(gnrn)(gnrn)引起免疫应答/变态反应:组织病理损伤。临床症状、体征、生化改变明显。少数传染病(麻疹)大多感染者表现为显性感染。转归: 病原被清除:巩固(伤寒);部分(b fen)(菌痢) 病原携带第9页/共54页第九页,共55页。(四)病原(四)病原(bngyun)(bngyun)携带状态携带状态(carrier statecarrier state):):

6、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诸多传染病的重要传染源。 带病毒按病原体种类不同分 带菌者 带虫者按携带病原体时间分 急性携带者(三个月以下(yxi)) 慢性携带者(三个月以上)按发生显性/隐性感染之后分 恢复期携带者(显性感染后) 健康携带者(隐性感染后)第10页/共54页第十页,共55页。四个特点四个特点 与病原携带状态不同,病原体不排出体外与病原携带状态不同,病原体不排出体外 病原感染人体病原感染人体 免疫功能使其局限但又免疫功能使其局限但又 病原病原体长期体长期 / /寄生某些部位寄生某些部位 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 潜潜伏起来伏起来当免疫功能低下时当免疫功能低下时 显性感染显

7、性感染 (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疟疾、(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疟疾、结核等)结核等)不是不是(b shi)(b shi)每种传染病都存在潜伏期感染每种传染病都存在潜伏期感染(五)潜伏性感染(五)潜伏性感染(gnrn)(latent (gnrn)(latent infection)infection):第11页/共54页第十一页,共55页。三、感染过程三、感染过程(guchng)(guchng)中病原体的作用中病原体的作用侵袭(qnx)力(invasiveness) (病原体的致病力)毒力(virulence)数量(shling)变异第12页/共54页第十二页,共55页。(一)侵袭力:病原体侵入机体

8、并扩散(一)侵袭力:病原体侵入机体并扩散(kusn)(kusn)的能力的能力 直接侵入人体(钩端螺旋体、钩虫丝状蚴)直接侵入人体(钩端螺旋体、钩虫丝状蚴) 侵入形式侵入形式 黏附黏附 定植(霍乱弧菌)定植(霍乱弧菌) 抑制吞噬作用抑制吞噬作用 病原扩散病原扩散(kusn)(kusn)(伤寒(伤寒ViVi抗原)抗原) 定植因子:细菌表达受体(大肠杆菌)定植因子:细菌表达受体(大肠杆菌) 与细胞表面结合与细胞表面结合(二)毒力:(二)毒力: 毒毒 素素 内毒素(内毒素(G-G-杆菌的脂多糖)杆菌的脂多糖) 组成组成 外毒素外毒素 (白喉、破伤风、肠毒素)(白喉、破伤风、肠毒素) 穿透能力(钩虫、丝

9、状蚴)穿透能力(钩虫、丝状蚴) 毒力因子毒力因子 侵袭能力(痢疾杆菌)侵袭能力(痢疾杆菌) 溶组织能力(阿米巴)溶组织能力(阿米巴) 第13页/共54页第十三页,共55页。(三)数量:(三)数量: 2 2个特性个特性 同一种传染病,病原体数量与致病力成正比同一种传染病,病原体数量与致病力成正比 不同传染病中,病原体数量与致病力差别很不同传染病中,病原体数量与致病力差别很大大(四)变异性:(四)变异性: 人工培养:多次传代致病力减弱人工培养:多次传代致病力减弱 3 3个特点个特点 宿主之间反复传播:多次传代致病力增强宿主之间反复传播:多次传代致病力增强 变异结果:可逃避机体变异结果:可逃避机体(

10、jt)(jt)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第14页/共54页第十四页,共55页。特点特点(tdin)(tdin):1 1、免疫应答对感染过程的表现和转归起重要、免疫应答对感染过程的表现和转归起重要作用作用2 2、分两类、分两类 保护性免疫应答保护性免疫应答 特特 异异 性性 非特异性非特异性 变态反应:变态反应: 促进病理生理过程及组织损伤促进病理生理过程及组织损伤 (属特异性免疫应答)(属特异性免疫应答)四、感染过程四、感染过程(guchng)(guchng)中免疫应答的作用中免疫应答的作用第15页/共54页第十五页,共55页。(一)非特异性免疫(一)非特异性免疫(miny)(nonspecif

11、ic (miny)(nonspecific immunity)immunity):1、天然屏障: 皮肤(p f)、黏膜、分泌物、各种屏障(血脑/胎盘)2、吞噬作用:单核-吞噬系统 非特异性吞噬系统 清除体液中颗粒状病原体3、体液因子: 补体/溶菌酶/细胞因子等(IL、-IFN、TNF等)第16页/共54页第十六页,共55页。(二)特异性免疫(二)特异性免疫(miny)(specific (miny)(specific immunity)immunity): 通常只针对一种(y zhn)传染病3个特点 感染后的免疫都是特异性免疫(主动) 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介导第17页/共54页第十七页,共5

12、5页。A、细胞免疫:通过细胞毒性和淋巴因子起作用 (针对细胞内寄生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感染)B、 体液免疫:通过抗体(免疫球蛋白)起作用 (针对细胞外寄生的微生物) 按化学结构分:IgG、IgM、IgA、IgE、IgD 按感染过程(guchng)出现的顺序: IgM 首先出现 IgG 恢复期出现 按作用分: 抗毒素 抗菌性抗体 中和(病毒)抗体 调理素 通过细胞通过细胞(xbo)(xbo)免疫和体液免免疫和体液免疫介导:疫介导:第18页/共54页第十八页,共55页。第二节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传染病的发病(f (f bng)bng)机制机制 传染病的发生发展 三个内容 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

13、jzh) 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第19页/共54页第十九页,共55页。1、入侵门户:与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痢疾/霍乱-经口 破 伤 风-伤口2、机体内定位:每种传染病都各自有其规律性。3、排出途径:是病人/携带者/隐性感染者有传染性的 重要因素。 单一途径:痢疾只经粪便(fnbin)排泄 多个途径:脊髓灰质炎病毒经粪便(fnbin)/飞沫排泄 虫媒叮咬/输血:疟疾、丙肝等。 3 3个阶段个阶段(jidun)(jidun)一、传染病的发生一、传染病的发生(fshng)(fshng)发展发展 即疾病的发展阶段性即疾病的发展阶段性第20页/共54页第二十页,共55页。1 1、直接侵犯:、直接侵犯: 机械运

14、动机械运动 组织组织 细胞溶解细胞溶解 组织组织 分泌酶分泌酶 细胞细胞 诱发炎症诱发炎症 坏死坏死 2 2、毒素作用、毒素作用 外毒素:选择性损伤靶器官外毒素:选择性损伤靶器官 功能功能(gngnng)(gngnng)紊乱紊乱 内毒素:激活单核吞噬细胞内毒素:激活单核吞噬细胞 分泌肿瘤坏死因子分泌肿瘤坏死因子3 3、免疫机制: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与免疫有关、免疫机制: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与免疫有关 免疫抑制(麻疹)免疫抑制(麻疹)/ /直接破坏直接破坏T T细胞(艾滋病)细胞(艾滋病) 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 型变态反应(出血热)型变态反应(出血热) 型变态反应(结核等)型变态反应

15、(结核等)病变病变(bngbin)病原体病原体二、组织损伤二、组织损伤(snshng)的发生机制:的发生机制:第21页/共54页第二十一页,共55页。1 1、发热、发热(f r)(f r):常见于传染病,但并非传染病特:常见于传染病,但并非传染病特有机制有机制 外源性致热源外源性致热源 内源性致热源内源性致热源三、重要三、重要(zhngyo)(zhngyo)的病理生理变化:的病理生理变化:发热发热(f r)急性期改变急性期改变第22页/共54页第二十二页,共55页。2 2、急性期改变:(、急性期改变:(4 4种)种) 出现出现(chxin)(chxin)于感染后几小时至于感染后几小时至几天几天

16、蛋白蛋白(dnbi)(dnbi)质代谢:质代谢: C C反应蛋白反应蛋白(dnbi)(dnbi)升升高高是急性感染的重要标志是急性感染的重要标志 血沉加快血沉加快 负氮平衡负氮平衡糖代谢:糖代谢: 血糖血糖:糖耐量:糖耐量,糖异生作用加速,糖异生作用加速 血糖血糖:新生儿、肝衰、糖异生:新生儿、肝衰、糖异生水电解质代谢水电解质代谢内分泌改变:内分泌改变: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 胰岛素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 醛固酮醛固酮 甲状腺素早期甲状腺素早期,后期,后期依据依据(yj)病情发病情发展阶段,动态变化展阶段,动态变化第23页/共54页第二十三页,共55页。第三节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传染

17、病的流行(lixng)(lixng)过程及影响因素过程及影响因素 传染源(传染源(source of source of infectioninfection)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tiojin) (tiojin)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第24页/共54页第二十四页,共55页。 患者1、传染源 隐性感染(gnrn)者 病原携带者 受感染(gnrn)的动物一、流行过程的基本(jbn)条件第25页/共54页第二十五页,共55页。2 2、传播、传播(chunb)(chunb)途径:途径:病原体离

18、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易感者的途径 空气、飞沫、尘埃:呼吸道 水、食物(shw)、苍蝇:消化道 手、用品、玩具:呼吸道、消化道 吸血节肢动物:虫媒中间宿主 血液/体液/血制品:艾滋病等 土壤:芽孢、虫卵第26页/共54页第二十六页,共55页。3 3、人群、人群(rnqn)(rnqn)易感性:易感性: 定义(dngy):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 称易感者。人工自动免疫干预 易感者减少 流行不再发生第27页/共54页第二十七页,共55页。1 1、自然因素:地理、气象、生态影响、自然因素:地理、气象、生态影响 传染病传染病 季节性:乙脑季节性:乙脑夏秋季发病夏秋季发病 地区性:血吸虫地区性:血吸

19、虫南方发生南方发生2 2、社会因素: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生活条件、社会因素: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生活条件(tiojin)(tiojin)、 文化水平(受教育背景)文化水平(受教育背景)二 、影响流行(lixng)过程的因素第28页/共54页第二十八页,共55页。第四节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传染病的特征(tzhng)(tzhng) 有病原体有病原体 (pathogen) (pathogen)4 4个基本特征个基本特征 有传染性有传染性 (infectivity) (infectivity) 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流行病学特征 (epidemiologic feature) (epidemiologic

20、feature) 有感染后免疫有感染后免疫 (postinfection immunity) (postinfection immunity) 病程发展病程发展(fzhn)(fzhn)阶段性阶段性3 3个临床特点个临床特点 常见症状与体征常见症状与体征 临床类型临床类型第29页/共54页第二十九页,共55页。 1、有病原体:每种传染病由特异性病原体引起 2、有传染性: 传染病与感染性疾病(jbng)的主要区别 传染期:传染病病人有传染性的时期叫传染期。 每种传染病相对固定。做隔离病人的依据。一、基本特征(3个)第30页/共54页第三十页,共55页。3 3、有流行病学、有流行病学(li xn b

21、n xu)(li xn bn xu)特特征:征: (4 4个)个)质 外来性 地方性 量 散发性 流 行 大流行 时间爆发流行:发病时间分布高度集中于一个(y )短时间内发病率 在时间上(季节分布) 在空间上(地点分布) 不同人群(年龄、性别、职业的分布)的流行病学(li xn bn xu)特征第31页/共54页第三十一页,共55页。 无论显性隐性感染均产生特异性免疫 保护性免疫 自动免疫 被动免疫(抗体转移疫苗) 免疫持续时间 病毒性传染病较长(流感除外) 细菌/螺旋体/原虫较短(伤寒除外) 蠕虫(r chn)通常不产生保护性免疫(重复感染)4 4、有感染、有感染(gnrn)(gnrn)后免

22、疫后免疫(postinfection immunitypostinfection immunity)第32页/共54页第三十二页,共55页。二、临床二、临床(ln chun)特点特点1 1、病程发展的阶段性(、病程发展的阶段性(6 6个阶段)个阶段)潜伏期(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incubation period) 病原进入人体病原进入人体(rnt)(rnt)至出现临床症状为至出现临床症状为 止。即止。即病原体内病原体内 繁殖繁殖转移转移定位引起组织损伤定位引起组织损伤的整个过程)的整个过程)长短与病原体感染量成反比长短与病原体感染量成反比与毒素产生和播散所需时间有关与毒素

23、产生和播散所需时间有关 第33页/共54页第三十三页,共55页。前驱期(前驱期(prodromal periodprodromal period) 起病至症状明显为止起病至症状明显为止 无特异性,头痛、发热、疲乏、食欲不振无特异性,头痛、发热、疲乏、食欲不振 持续持续1313日日症状明显期(症状明显期(period of apparent manifestationperiod of apparent manifestation) 特有的症状、体征充分表现特有的症状、体征充分表现 (皮疹(皮疹/ /肝脾大肝脾大/ /脑膜刺激脑膜刺激(cj)(cj)征征/ /黄疸)黄疸)顿挫型:前驱期恢复期,无

24、症状明显期)顿挫型:前驱期恢复期,无症状明显期)第34页/共54页第三十四页,共55页。恢复期(恢复期(convalescent periodconvalescent period)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病原体未完全清除,残余病理生化改变。血清抗体效价升至最高水平(shupng)。传染性还要持续一段时间。第35页/共54页第三十五页,共55页。复发(复发(relapserelapse)与复燃()与复燃(recrudescencerecrudescence) 恢复期内初发症状再度出现叫复发。恢复期内初发症状再度出现叫复发。 恢复期内体温持续下降至正常,再发热叫复燃。恢复期内体温

25、持续下降至正常,再发热叫复燃。后遗症(后遗症(sequelasequela) 恢复期后,机体功能恢复期后,机体功能(gngnng)(gngnng)长期未能长期未能复常者。复常者。(多见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多见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第36页/共54页第三十六页,共55页。发热发热 感染性非感染性原因所致(急性感染性非感染性原因所致(急性(jxng)(jxng)传染病占主传染病占主要地位)要地位) 体温上升期:骤升体温上升期:骤升3939以上以上 传染病发热分传染病发热分3 3个阶段个阶段 极期:升至一定高度持续数极期:升至一定高度持续数天天/ /数周数周 体温下降期体温下降期 热型:对传染病具有

26、鉴别诊断意义热型:对传染病具有鉴别诊断意义 稽留热:稽留热:1 /24h (1 /24h (伤寒、斑疹伤寒伤寒、斑疹伤寒) ) 弛张热:弛张热: 1 /24h 1 /24h (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 间歇热:疟疾、败血症间歇热:疟疾、败血症 回归热:布氏菌病回归热:布氏菌病 马鞍热:登革热马鞍热:登革热5 5种热型种热型2 2、常见症状、常见症状(zhngzhung)(zhngzhung)与体征:与体征: (4 4个方面)个方面)第37页/共54页第三十七页,共55页。发疹(发疹(rase,eruptionrase,eruption) 皮疹皮疹 斑丘疹:麻疹斑丘疹:麻疹(mzhn)(m

27、zhn)、风疹、伤、风疹、伤寒、猩红热寒、猩红热 疱疹疱疹/ /脓疱疹:水痘、天花、单纯疱脓疱疹:水痘、天花、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疹、带状疱疹疹型疹型 出血疹:出血热、登革热出血疹:出血热、登革热 荨麻疹荨麻疹(mzhn)(mzhn):血清病、病毒性:血清病、病毒性肝炎肝炎 黏膜疹:麻疹黏膜疹:麻疹(mzhn) “(mzhn) “科普立克斑,科普立克斑,Koplik spot”Koplik spot”出疹时间:(风)水仙花莫悲伤出疹时间:(风)水仙花莫悲伤分布:面部分布:面部天花;躯干天花;躯干水痘;由耳后到躯干四水痘;由耳后到躯干四肢肢风疹风疹水痘水痘(shu (shu du)du)猩红热猩红

28、热天花天花(tinhu)(tinhu)麻疹麻疹斑疹伤寒斑疹伤寒伤寒伤寒第38页/共54页第三十八页,共55页。毒血症状:毒血症状:一般:全身不适、厌食、头痛、肌痛、关节骨痛一般:全身不适、厌食、头痛、肌痛、关节骨痛严重:意识障碍严重:意识障碍(zhng i)、中毒性脑病、呼吸循环、中毒性脑病、呼吸循环衰竭衰竭 、肝肾功能改变、肝肾功能改变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第39页/共54页第三十九页,共55页。3 3、临床、临床(ln chun)(ln chun)类型:类型: 急性 亚急性 慢性 轻型 中型(zhngxng) 重型 爆发型 典型

29、 非典型(逍遥型)依据临床(ln chun)过程长短、轻重、临床(ln chun)特点分第40页/共54页第四十页,共55页。第五节第五节 传染病的诊断传染病的诊断(zhndun)(zhndun) 临床资料临床资料 具备三要素具备三要素 流行病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 实验室检查及其它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其它检查一、临床资料:一、临床资料: 详尽病史(传染病史、流行病史、起病方式等)详尽病史(传染病史、流行病史、起病方式等) 仔细体格检查仔细体格检查 症状体征症状体征二、流行病学资料:二、流行病学资料: 发病年龄、职业、季节、地区。某些病有高选择性发病年龄、职业、季节、地区。某些病有高选择性 预防接种史

30、预防接种史/ /过去史要认真了解(免疫状况)过去史要认真了解(免疫状况) 局部局部/ /集体集体(jt)(jt)传染病发生情况传染病发生情况3 3点点3 3点点第41页/共54页第四十一页,共55页。 对传染病诊断具有特殊意义 检出/分离培养(piyng)出病原体可直接确立诊断 免疫学检查可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对早期诊断有意义4 4个目的个目的(md)(md)三、实验室检查三、实验室检查(jinch)第42页/共54页第四十二页,共55页。1 1、一般、一般(ybn)(ybn)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 4 4项项 )血常规血常规 WBC WBC :流脑、猩红热、败血症:流脑、猩红热、败血症 W

31、BC WBC :伤寒、布氏菌病、病毒感染、原虫感染:伤寒、布氏菌病、病毒感染、原虫感染 嗜酸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蠕虫感染:蠕虫感染 嗜酸粒细胞嗜酸粒细胞:伤寒、流脑:伤寒、流脑尿常规尿常规 蛋白尿、少量尿细胞、管型:钩体病蛋白尿、少量尿细胞、管型:钩体病 大量大量(dling)(dling)蛋白尿、膜状物、巨大融合细胞、蛋白尿、膜状物、巨大融合细胞、 管型、管型、RBCRBC:出血热:出血热便常规:蠕虫、感染性腹泻便常规:蠕虫、感染性腹泻生化:病毒性肝炎生化:病毒性肝炎第43页/共54页第四十三页,共55页。病原体直接检出:血液、骨髓涂片:检疟原虫(显微镜、肉眼) 大便涂片:寄生虫卵、阿米巴等病

32、原体分离培养 检材:血、尿、便、脑脊液、痰、骨髓、皮疹吸取液 采集(cij)标本注意病程阶段、是否应用抗生素 标本保存与运送时间 人工培养基分离培养:细菌、螺旋体、真菌 动物接种、组织培养:立克次体、病毒注注意意(zh y)点点方方法法(fngf)2 2、病原学检查、病原学检查第44页/共54页第四十四页,共55页。3 3、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jin (jin c)c):分子杂交:利用(lyng)同位素、生物素标记的分子 探针检出特异性病毒核酸聚合酶链反应(PCR):把标本中的DNA分子扩增 100万倍以上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RNA病毒核酸原位聚合酶链反应(i

33、n-situ PCR):用于组织细胞中原位检出低拷贝DNA、RNA序列。第45页/共54页第四十五页,共55页。 用已知用已知Ag/AbAg/Ab检测血清体液中的相应检测血清体液中的相应Ag/AbAg/Ab。(。(6 6种)种)特异性抗体检测特异性抗体检测 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4 4倍以上升高倍以上升高 意义意义 4 4倍以下升高提示回忆反应倍以下升高提示回忆反应 近期感染:近期感染:IgMIgM型抗体阳性型抗体阳性 凝集反应(肥达氏反应)凝集反应(肥达氏反应) 沉淀反应:琼脂扩散沉淀反应:琼脂扩散(kusn)(kusn) 补体结合补体结合 中和反应中和反应 免疫荧光免

34、疫荧光 放免放免 酶链免疫吸附酶链免疫吸附方法方法(fngf)(fngf)(7 7种)种)4 4、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jinch)(jinch):第46页/共54页第四十六页,共55页。特异性抗原检测:特异性抗原检测: 诊断意义较抗体可靠;方法诊断意义较抗体可靠;方法(fngf)(fngf)多多样。样。免疫标记技术免疫标记技术 酶标记技术酶标记技术 免疫荧光免疫荧光 放免放免 生物素标记生物素标记 印迹印迹皮肤试验皮肤试验免疫球蛋白检测免疫球蛋白检测T T细胞亚群检测细胞亚群检测5 5、其它检查、其它检查 内镜内镜 纤维支气管镜:艾滋病肺孢子虫病纤维支气管镜:艾滋病肺孢子虫病 结肠镜:菌痢、阿米巴结肠镜:菌痢、阿米巴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X X光、超声、光、超声、CTCT、MRIMRI 活检活检第47页/共54页第四十七页,共55页。一、治疗原则:一、治疗原则: 目的:控制传染源,促进病人康复目的:控制传染源,促进病人康复 护理隔离消毒并重护理隔离消毒并重 一般治疗、对证治疗、特效一般治疗、对证治疗、特效(txio)疗疗法并重法并重第六节 传染病的治疗(zhlio)原则原则(yunz):第48页/共54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