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标准_第1页
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标准_第2页
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标准_第3页
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标准_第4页
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石油化工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标准1一般原则1.0.1为提高石油化工建设项目施工安全技术水平,保障人身安全和健康,保护公共财产不受损失,保护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特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煤化工和天然气化工行业新建、改建、扩建和大修装置的施工安全技术管理。1.0.3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的建设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1.0.4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的施工安全技术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2个术语2.0.1施工动火在石油化工建设项目中,各种金属焊接、切割作业及其他产生火花和明火的作业统称为施工动火。2.0.2固定动火作业区规定的动火作业区域在项目施工现场限定范

2、围内,是需要办理长期动火作业许可证的区域。2.0.3救生索救生纱专门为高空作业人员提供安全带临时紧固点的钢丝绳或吊索。固定绳子。2.0.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是为建筑工程施工提供的非永久性用电,将在工程施工结束后拆除。2.0.5施工配电室(包括独立配电室或箱式变电站)内布置的配电柜配电设备,包括进线柜和出线柜。2.0.6总配电箱总配电箱布置在电力负荷中心的落地式配电装置内,其进线端子接至施工配电室等临时电源,其出线端子接至配电箱或大功率用电设备。2.0.7配电箱分配电箱分布在各施工现场,用电设备就近取电的配电装置的进线端子接至总配电箱,出线端子接至开关箱或用电设备。2.0.8开关箱

3、开关箱最终配电装置,进线端子连接到配电箱,出线端子连接到用电设备。已连接。2.0.9配电箱用于临时用电的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和开关箱,但不包括配电柜。2.0.10剩余电流保护器(RCD)当电路中带电导体接地故障产生的剩余电流超过规定值时,能自动切断电源的保护装置,又称漏电保护器。2.0.11低压低压交流对地额定电压为1kV及以下。2.0.12高压交流电对地的额定电压在1kV以上。2.0.13冬季施工: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5的环境下的作业。2.0.14密闭空间密闭空间是指进出口受限、通风不良、可能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或缺氧,对进入或探索的人的健康和生命构成威胁的封闭、半封闭的设施和

4、场所。2.0.15抛丸利用高速旋转的叶轮将钢丸喷射到金属工件上,以强化金属表面。以及表面除锈的过程。2.0.16喷丸是利用压缩空气或离心力将大量的铸铁或钢丸喷到金属工件表面,以去除铸件表面的烧结砂层或金属工件表面的除锈。2.0.17机械化测试实施遥控测试、信号观察和缺陷评估是全部或部分由机械装置完成的测试方法。2.0.18辐射事故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或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造成人员意外照射或环境污染。2.0.19辐射剂量:测量物体接收或“吸收”的辐射量。2.0.20辐射控制区是辐射工作场所中需要特殊防护措施和安全措施的区域。2.0.21辐射监督区位于辐射控制区之外,通常不需要采取特殊

5、的防护措施或安全措施,但应连续检测其辐射剂量。2.0.22潮湿环境:空气相对湿度大于95%的环境,施工现场有积水的环境,泥泞的环境。2.0.23悬挂作业高空作业不得在没有立足点或稳固的立足点,周围处于空旷状态时进行。3一般规定3.1现场管理3.1.1建设项目负责人对本单位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3.1.2建设项目施工单位应当建立自身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3.1.3建设项目施工单位应对进入现场的人员进行作业安全、职业健康、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培训和教育。检查不合格者不得进入施工现场。3.1.4建设项目施工单位应当制定生产

6、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并定期组织演练。3.1.5各级项目管理人员应熟悉相关安全技术标准和要求,并严格执行,不得违章指挥;操作人员应熟悉并遵守相关安全技术规程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使用安全防护用品、机械设备等。正确,不违规操作。3.1.6进入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和车辆应经过检查和批准。3.2施工环境保护一、一般规定3.2.1项目应识别环境危害,建立环境保护和卫生管理体系。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并全面实施。3.2.2施工现场应制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防止空气污染3.2.3运输易产生粉尘的物料时,应密闭运输或覆盖。应为施工

7、现场的人口道路提供混凝土硬化和车辆清洗设施。驶出施工现场的机动车辆应当冲洗干净后,方可上路行驶。3.2.4施工现场应采取覆盖、养护、绿化、洒水等措施减少扬尘。3.2.5当预涂处理和涂装作业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可能影响周围地区的空气质量时,应净化合格后再排放到大气中。3.2.6施工现场的锅炉、机械设备的废气应符合环保排放标准的要求。3.2.7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应分类存放,并运至指定地点。清理高放废物时不准乱扔垃圾。3.2.8施工现场不得焚烧沥青、油毡、塑料、皮革废料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或恶臭气体的物质。防水土壤污染3.2.9施工现场未经处理的泥浆和污水不得排入城市排水设施和河流、湖泊、

8、池塘等水体。3.2.10施工现场存放的油料、化学溶剂等物品不得泄漏,并设置专用仓库,地面隔离不透水。废油和化学溶剂应集中处理,不得随意倾倒。3.2.11化学清洗操作应符合下列要求:1清洗回路不得泄漏;2.清洗部件的工作场所,地面应铺设耐腐蚀材料,要求平整、不渗水;3清洗废液应存放在专用容器中,并由专业机构处理。3.2.12未经处理的有毒有害固体废物不得直接回填或掩埋。3.2.13涂装作业前后应采取隔离、防渗和防污染措施。四、施工噪声污染的防治3.2.14施工现场噪声排放白天达到70dB,夜间达到55dB时,应采取降噪防噪措施。3.2.15夜间施工可能对公众造成噪声污染的作业,应在施工前向有关部

9、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3.3施工动火一、一般规定3.3.1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动火制度,定期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3.3.2施工单位应对动火作业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制定危险动火作业的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并向施工人员进行交底。3.3.3动火作业前应取得动火作业许可证。动火施工现场应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并保持消防道路畅通。如需动火作业,应指定专人监督并执行动火作业和防水的相关规定。3.3.4动火作业前应清除现场的可燃物和可燃材料。动火现场30m内不得排放可燃气体,15m内不得排放可燃液体。10m以内不得同时进行可燃溶剂清洗和涂漆。3.3.5动火作业前,检查阀门井、污

10、水井、排污设施、管沟等。动火点周围或下方,并采取气体检测、分析和封堵等措施。3.3.6当施工区域与正在运行的生产设备之间的距离不符合安全要求时,应设置防火隔离或局部防火措施。3.3.7施工完毕后,检查并清理现场,熄灭火种,切断电源。固定动火作业区作业3.3.8固定动火区的设置应由施工单位申请批准。日常管理由施工单位负责,并遵守施工单位关于固定动火作业区的有关规定。3.3.9施工单位应加强对固定动火区域的管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申请办理动火手续,并经建设单位有关部门批准:1、明火或火花水平距离10m以上或10m以内有易燃建筑材料和包装场所;2.在已安装的电气和仪表控制室或已铺设的电缆槽架上方

11、进行明火或火花作业。.高处动火作业3.3.10高处动火作业时,应对周围的可燃物进行处理,并将可燃物、机械设备、电缆、气瓶等。其下方应进行清扫或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并采取安全措施防止火花飞溅和坠落。3.3.11高处动火时,不得在动火点下方同时进行可燃溶剂清洗和防腐喷涂。3.4受限空间作业3.4.1应取得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并设立监护人。3.4.2进入设备、地沟、井、槽等密闭空间前。、易积聚易燃、有毒、窒息性气体的场所,进入前应进行吹扫、通风等气体置换,并进行气体检测分析合格。运行中应保持通风,必要时应采取强制通风措施。3.4.3在受限空间内进行动火作业时,应清除和隔离内部可燃物质,并采取屏蔽火花

12、等防护措施。3.4.4进入受限空间应使用安全灯。电焊机、开关箱、安全隔离变压器、气瓶应放置在密闭空间外,电缆、气带应保持完好。3.4.5受限空间用电应符合本标准第四章临时用电的相关要求。3.4.6进入有转动部件的设备时,应切断电源,并有专人监护。3.4.7在容器内进行焊接和切割时,应采取通风和排烟措施。间歇工作时,应将切割手柄、焊钳和电弧气刨手柄放置或悬挂在密闭空间外干燥绝缘的地方。3.4.8在有限空间内用易燃溶剂进行油漆、涂刷或清洗等可能散发易燃气体或液体的作业时,应采取强制通风措施。使用的工具、电气设备和照明灯具应符合防爆要求,并在密闭空间内使用可燃气体探测器进行全面检查。3.4.9在有限

13、空间内用易燃溶剂进行油漆、涂刷或清洗等可能散发易燃气体或液体的作业时,不允许有明火和火花。3.4.10进入使用过的设施时,应先泄压,再打开人孔,气体检测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必要时,设备与管道连接处应进行盲板隔离,不得用阀门代替盲板。3.4.11在装有易燃易爆介质的容器内工作时,操作人员应使用防爆电器和工具,穿防静电服。进入密闭空间时不允许使用手机。3.4.12运行前,盛装自生聚合物的设备容器应进行蒸煮、置换、水洗等处理,并做聚合物加热试验。只有通过测试后,他们才能进入设备进行操作。3.4.13在可能存在硫化氢等有毒和窒息性气体的密闭空间作业时,操作人员应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并携带气体报警装置

14、。当气体报警器报警时,操作人员应立即撤离。3.4.14在气体分析合格前或在非作业期间,密闭空间内的人口应封闭,并悬挂警示牌。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进入密闭空间,气体分析要重新合格。3.4.15在发生中毒或窒息的紧急情况时,救援人员应佩戴长管呼吸器进入受限空间,不得进行无防护救援,并至少有一人负责受限空间外的监护和联络。3.5高空作业一般条款3.5.1进入施工现场应正确佩戴安全帽,安全帽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帽GB 2811。3.5.2在15米或以上的高处作业,必须办理高处作业许可证。3.5.3从事高空作业的人员应进行体检。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及其他不适于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得进行高处作业。

15、3.5.4高空作业时,安全带不得挂在锋利的边缘或可能转动的部位,应高挂低用。下部应有安全空间和净距。净距不足时,安全带可短系,但不得打结。在没有安全带的情况下,应增加救生绳、差动防坠装置、安全绳自锁装置等安全措施。垂直移动应使用速差防坠装置和安全绳自锁;水平移动并拉动救生索。安全带的质量标准和检验周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带GB6095。3.5.5救生绳应选用扁吊索、镀锌钢丝绳或637+1塑料护套钢丝绳。使用时,钢丝绳和吊索不得超载。救生绳的直径、跨度和锚定强度应计算确定。救生绳的直径pi要小于10mm,要符合现在的行业。标准石油化工高处作业技术规范SH/t 3567 . 37+1×

16、37+13.5.6在安装作业中无法进行外部防护时,应设置安全网,并在火花飞溅的地方使用阻燃安全网。安全网的搭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网的外伸宽度不得小于3m;2水平方向每隔3m应设置一道支撑,支撑外端应600mm高于内端;3.网的内外边缘要用侧绳锁紧;4.网与网连接要牢固,不能有缝隙。3.5.7施工中应及时清理落入网中的杂物,安全网的检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网GB5725的规定。3.5.8不要乱扔工具、材料等。高空作业时上下移动。高处的材料要堆放平整,手持工具使用时要系好安全绳。3.5.9在高处铺设钢格板和菱形板时,应边铺设边固定。在安装区域的底部,应采取设置安全网和搭设脚手架平台等防坠落措施。

17、在整个作业过程中,操作人员应确保安全带系在救生索或坚固的部件上,并及时封闭铺设过程中形成的孔洞。3.5.10当气温高于35或低于5时,应采取措施防止中暑或感冒。当温度高于40时,应停止高处作业。3.5.11在雨、霜、雾、雪等天气进行高处作业时,应采取防滑防冻措施,并及时清除作业面上的水、冰、雪、霜。3.5.12遇恶劣天气,如大风、大雾、沙尘暴等。六级及以上,禁止露天高处作业。暴风雨和台风过后,检查高空作业的安全设施。如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应立即修复,维修合格后再使用。3.5.13作业时,不宜上下垂直交叉作业。无法避免时,中间应设置硬隔离措施。3.5.14在有落物危险的区域,应在人员和机械

18、通过的地方设置安全通道,其他区域应封闭隔离,不允许人员进入。3.5.15人员和机械安全通道顶部的保护层应用坚固的材料密封。如果强度不足,应设置双层保护层,间距为500mm。攀爬和悬挂作业,3.5.16暂停时,操作人员的立足点应牢固。并在作业区域采取防高空坠落措施。3.5.17吊装钢筋混凝土屋架、梁、柱等大型构件时。,应事先在构件上设置安全设施,如攀爬通道和操作立足点。3.5.18钢结构和管道安装应在施工层设置水平通道,水平通道两侧应设置双道防护栏杆。3.5.19安装钢梁时,根据钢梁的高度,应在节点处设置梯子或搭设操作平台;在钢梁上移动时,应使用救生索。3.5.20高处绑扎钢筋等作业应搭设操作平

19、台。3.5.21在彩钢瓦屋面、瓦楞纸板等轻质材料的顶部作业时。应铺设临时走道板,并采取垂直和水平救生索等安全保护措施。不允许直接在轻型材上行走。3.5.22攀爬时,操作人员不得手持物品。使用便携式梯子时,下面要有人支撑。3.5.23垂直攀登高度超过6m时,应使用速差防坠落装置或救生索自锁装置等防坠落设施。3.5.24使用人字梯时,上部的角度应为35° 45°。工作时梯子上只允许一个人工作,上部留有不少于2步的空档位置,支撑要稳。3.5.25使用便携式直梯时,严禁带高垫使用。上下支撑点应牢固可靠,不允许滑移。直梯的工作角度与地平面的夹角应为70° 80°。

20、梯子上只允许一个人工作,上部留有不少于4级台阶。3.5.26绳梯的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0。使用时应固定在牢固的结构上,无人使用时应及时收回。.操作平台、洞口和临边防护3.5.27施工平台的设计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其力学计算和结构形式应根据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的有关规定确定。操作平台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并悬挂合格牌。3.5.28悬挑平台的支撑点和上拉节点应固定在牢固的建(构)筑物上。3.5.29施工操作平台应在明显位置标明允许荷载值,不得超载运行。3.5.30洞口应用牢固的盖板遮盖固定或四周用栏杆保护,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SH/T 3567石油化工高处作业技术规

21、范)。3.5.31临边作业周围应设置防护栏杆和护脚板,防护栏杆和护脚板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石油化工高处作业技术规范SH/T 3567的规定。3.6季节性施工3.6.1季节性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工程情况,制定季节性施工技术文件,制定应急预案,落实预防和处置措施。3.6.2雨季施工应按下列要求采取防水、排水和防雷措施进行施工:1准备好防洪设备,防洪排水机械处于良好状态,疏通排水。道路和防洪堤坝的整修,施工现场和生活区临时建(构)筑物的检查和维护;3.对有防水防潮要求的设备进行遮盖和保护;4.检查和维护坡道和脚手架的防滑措施;5.检查和维护电气设备和电路,测量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6土方施工时,避免

22、浸泡地基或基础,并采取措施防止沟、槽、崖等边坡的塌方和滑坡。3.6.3夏季施工时,宜避开高温期,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长期露天作业场所应采取防晒措施。3.6.4现场应采取措施防止强风和台风。强风和台风来临前,应检查临时设施和脚手架的完好情况,并采取加固措施。遇有雷电和暴雨时,应停止室外作业,将作业人员撤离到安全地点,并切断现场电源。3.6.5冬季施工用水、蒸汽、消防等管道和设施应保温防冻。3.6.6冬季设备和管道水压试验时,应采取防冻措施。3.6.7当构件与地面或其他物体冻结时,应在解冻后吊起。3.6.8支撑在冻土上的模板和支架应防止因冻土融化而下沉。3.6.9遇有雨雪冰冻天气,应及时清除施工现场

23、道路、坡道、脚手架上的积雨、积冰、积雪、积霜。3.6.10混凝土和衬砌的冬季养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采用温室法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地槽或温室冻土融化坍塌;2采用电加热方法时,应采取防止触电和漏电的措施;3采用蒸汽加热方式时,应采取措施防止人员被蒸汽烫伤;4冬季施工使用煤炉取暖时,应保持烟道畅通和密封,防止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中毒。4临时用电和临时设施4.1用电管理一般条款4.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中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低压电力系统应采用TN-S系统。根据工程规模,施工临时用电应采用四级配电系统或三级配电系统,并做到“分级漏电保护”。4.1.2电工应经过安全技术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

24、,方可从事电工作业。在外部电力线路上工作的电工还应持有与该作业类型相适应的“电工准入证”。4.1.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编制临时用电计划,并严格按照批准的计划实施。4.1.4临时用电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验收数据应与现场实物一致。4.1.5临时用电设施的安装、巡检、维护和拆除应由电工完成。电工使用的绝缘用品应定期检查和测试。4.1.6发生电气火灾时,应切断电源,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干砂灭火。4.1.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和拆除,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外,还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SH/T 3567。临时电气设备4.1.8临时配电箱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石油化工临时配电箱安全技

25、术规范SH/T 3556的规定。4.1.9临时用电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和试验,合格并做好标记后方可使用。4.1.10在具有爆炸危险的场所,应采用与危险场所等级相适应的防爆电气设备。4.1.11临时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应至少每年测试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4.1.12施工现场的出线柜和所有配电箱均应安装剩余电流保护器,电气设备应采用不低于二级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临时电气设备的剩余电流保护器不得退出运行。4.1.13在大风、暴雨、沙尘暴等恶劣天气来临之前,临时用电设备应做好保护工作,并在使用前进行复查。4.1.14任何临时用电设备,在确认无电之前,均应视为带电,不得触摸其导电部分。4.1.15维修临

26、时电气设备时,电气维修人员不得少于2人。维修前应切断前一电源,拉开相应的隔离用具,挂上“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警示牌。维修前,检查待维修设备的电力。4.1.16不要带电移动配电箱。移动或拆除临时用电设备和线路时,应切断电源,并对电源端的电线进行绝缘保护。4.1.17不允许私自连接电气设备和线路。需要增加用电负荷时,应提出申请,经电力管理部门批准,并由电工负责引线连接。用电环境4.1.18建筑设施外围与外部架空线路之间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应符合表4.1.18的规定。上下脚手架的通道不应位于面向外部架空线的一侧。表4.1.18建筑设施外围与外部架空线路之间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4.1.19当施工现场不符

27、合本标准第4.1.18条规定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时,应设置隔离防护设施,并设置警示标志。电架空线搭设时,应切断或采取其他可靠的安全措施。隔离设施与外部架空线路的最小安全距离应符合表4.1.19的规定。表4.1.19隔离保护设施与外部架空线路的最小安全距离4.1.20现场塔机、金属井字架、施工升降机、钢脚手架、烟囱等高度在20米及以上的设施,以及在建的金属结构,在相邻建(构)筑物防雷装置保护范围之外时,应安装防雷装置。当最高设施上的避雷针(接闪器)的保护范围按滚球法计算,其他设施可以保护时,其他设施可以不设置防雷装置。4.1.21建筑设施和在建金属结构的防雷引下线可利用该设施或结构的金属体,并保证

28、可靠的电气连接。4.1.22防雷接地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除独立避雷针外,防雷接地装置在接地电阻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可与其他接地装置共用。4.2配电和自备电源临时电力变压器4.2.1临时电力变压器的有效供电半径不应超过500米。4.2.2变压器应安装在离地面不低于0.5m的平台上,并设置高度不低于1.7m的围栏或栅栏。围栏或栅栏的入口门应上锁,并在显眼位置悬挂“停止,高压危险”的警示牌。变压器轮廓至围栏或栅栏的安全净距应符合下列要求:10 kv及以下不应小于1.0m;2 35kV不应小于1.2m4.2.3变压器的高压侧应装有高压降熔断器,熔断器离地不应低于4.5m。4.2.4变压器中性点与

29、外壳接地连接点的导电接触面应接触良好,连接牢固可靠。4.2.5对于两台及以上变压器,当电源来自电网的不同电源回路时,变压器下方的配电线路不得并联运行。配电室4.2.6配电室应设置在变压器附近,有自然通风、防水、防雨、防积雪侵入和防小动物进入的措施。4.2.7配电间内变压器至配电柜的低压引线在进入配电间时应有防水弯。4.2.8配电室内的配电柜应装设电源隔离开关和短路、过载保护电器,出线柜还应装设剩余电流保护器。计数器的操作部件不得暴露在带电的环境中。每个开关电路应标有目的标记。4.2.9配电室应配备消防器材,门应向外开并上锁。箱式变电站4.2.10箱式变电站应设置在离地不低于0.5m的平台基础上

30、,外壳应可靠接地,基础的通风孔应能防止小动物进入,并锁好门。4.2.11箱式变电站出线柜应装有电源隔离开关、短路和过载保护电器及剩余电流保护器。计数器的操作部件不得暴露在带电的环境中。每个开关电路应标有目的标记。4.2.12箱式变电站投入使用前,应对内部电气设备进行电气性能检查和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发电机组4.2.13临时用电自备发电机组的电源应与外部电路相联,不得并联运行。4.2.14发电机组应配备电源隔离装置和短路、过载和剩余电流保护器。4.2.15发电机组应直接接地至电源中性点,并独立设置TN-S保护接地系统。4.2.16发电机组应设置在平坦坚实的场地上,不应设在低洼易积水的地方。

31、4.2.17室内发电机组的排烟管应伸出室外,储油桶不得存放在发电机房内。4.3配电线路4.3.1架空线路应采用绝缘铜导线,采用横担和绝缘子架设在专用电杆上,不得架设在树木或脚手架上。绝缘导线的绝缘护套不应老化或开裂。4.3.2跨越施工现场主要道路的低压架空线和架空电缆的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0m4.3.3施工电缆应包含所有工作芯线和保护芯线。单相用电设备应使用三芯电缆,三相用电设备应使用四芯电缆,三相四线配电和动力及照明配电箱应使用五芯电缆。4.3.4施工电缆应沿支架敷设。沿支架敷设电缆时,应沿路边、建筑物边缘或主体结构架设,并用牢固的支架支撑或用绳子捆扎。电缆应通过绝缘体与金属支架可靠隔离

32、,捆绑绳应绝缘。4.3.5除穿越道路外,施工电缆不得直接沿地面敷设或浸泡在水中。电缆通过地面道路时,应用槽钢覆盖保护,并可靠地固定在地面上。4.3.6施工电缆沿楼板敷设时,应采取保护措施。4.3.7直接敷设施工电缆时,低压电缆埋深不应小于0.3m,穿过道路的高压电缆和低压电缆埋深不应小于0.7m,电缆上下表面的土层中不应有石块等硬物。4.3.8直埋施工电缆的每个转角和直线段,地面上每隔20m应有明显的方向标志。4.3.9施工电缆穿越地下道路时,应采用坚固的保护套管,管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管口应密封。4.3.10施工电缆接头和护套破损处应用防水绝缘包扎,电缆接头应架空保护。4.3.11在

33、施工电缆敷设路径上方或边缘进行明火作业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火花损坏电缆。4.4配电箱4.4.1总配电箱进线应装设通用隔离电器和断路器,出线应装设隔离电器、带过流保护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电源电压和电流指示装置等。当主断路器由具有过流保护的剩余电流操作时,每个出口电路的断路器可能不具有漏电保护功能。总配电箱的出线回路不应直接向用电设备供电。4.4.2配电箱进线应设置总隔离电气断路器,每条出线应设置隔离电器和带过流保护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配电箱除了向开关箱供电外,还可以向三相电气设备和单相电气设备供电。4.4.3开关箱应配有隔离电器和带过流保护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手持电动工具和移动设备应由开关箱

34、供电。配电箱供电时,供电回路剩余电流保护器的设置应符合本标准第4.4.13条的规定。4.4.4电气设备应符合“一机一闸一保护”的规定。没有一个开关可以控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气设备(线路)。直接向用电设备供电的末级配电箱剩余电流保护器的额定剩余动作电流不应大于30mA,分断时间不应大于0.1s4.4.5配电箱、开关箱应用插头或接线端子引出电源。4.4.6配电箱内的隔离器具应设置在电源进线端。4.4.7配电箱内应设置独立的N线和PE线端子板,每个连接螺栓的N线或PE线连接数量不应超过2个。进出线的PE线应通过PE端子板连接。4.4.8施工升降机、塔吊、混凝土泵等大型特种设备应设置独立的配电箱。4.

35、4.9总配电箱和分配电箱应垂直放置并固定牢固,底部离地300毫米以上。配电箱的外部结构应防雨。4.4.10配电箱的进出线不得承受外力。进线口要在盒子下面;出线口应在箱体底部或侧面,设置在侧面时应采用工业防水斜插座连接,不得在箱体顶部或门的缝隙处连接电缆。4.4.11控制两个或两个以上设备的两个供电回路或配电箱,箱内开关电器,并标明开关所控制的线路或设备名称。4.4.12剩余电流保护器的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电器的通用要求GB/Z 6829。剩余电流保护器的安装和使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安装和运行GB 13955和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配电箱内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应

36、安装在出线回路中,接线方法见附录a。4.4.13开关箱内剩余电流保护器的额定剩余电流不应大于30mA,分断时间不应大于0.1s在潮湿场所、腐蚀场所和密闭空间内使用的剩余电流保护器的额定剩余电流不应大于15 mA,分断时间不应大于0.1s4.4.14当配电箱直接向用电设备供电时,剩余电流保护器的额定剩余动作电流和分断时间的选择应符合本标准第4.4.13条的要求;配电箱向开关箱供电时,剩余电流保护器的额定剩余电流和分断时间不应小于开关箱内剩余电流保护器的额定值。4.4.15总配电箱内剩余电流保护器的额定剩余电流不应小于100mA,分断时间不应大于0.3s,总配电箱内剩余电流保护器的额定剩余电流与分

37、断时间的乘积不应大于30mA·s。4.4.16配电室或箱式变电站配电柜内的剩余电流保护器的额定剩余电流不应大于300mA,分断时间不应大于0.5s4.4.17配电箱内的设施应排列整齐,标明电气线路和负荷能力,配线应绝缘良好,捆扎固定在盘内。磁盘的操作部分不得有暴露的带电体。4.4.18配电箱内的熔断器应根据电力负荷能力确定,熔体应采用合格的铅合金熔断器,不得随意增加,不得用铜线、铝线、铁丝或其他金属线代替,较大的熔断器不得用多根熔断器代替。4.4.19配电箱、开关箱内的电气配置和接线不得随意改动。总配电箱、分配电箱正常运行时应上锁,开关箱停止工作一小时以上时应断电上锁。4.4.20每

38、天使用电气设备前,检查剩余电流保护器的可靠性。剩余电流保护器应在超过6年后进行全运行特性测试,如有故障应报废。4.4.21停用的电气设备应切断电源。4.4.22配电箱内不得放置杂物。4.4.23开关箱与所供电气设备的距离不应大于5m,便携式开关箱的进出线应采用橡皮护套软电缆。4.5接地和接零4.5.1施工现场采用专用变压器供电时,临时用电应采用电源中性点(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低压侧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分开的TN-S系统,如图4.5.1所示。4.5.2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与保护零线连接。保护零线应从配电室配电柜电源侧的工作接地线或零线上引出。4.5.3施工现场与外电路共用非专用变压器供电

39、时,接地和接零方式应与外电路供电系统一致。4.5.4当施工现场由专用发电机供电时,其接零方式应符合本标准第4.2.15条的规定。4.5.5保护零线和工作零线与工作接地线或配电室配电柜电源侧零线分开后,不得进行电气连接。4.5.6在施工现场接零保护的低压系统中,变压器或发电机的工作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L。总容量不超过100kV A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的工作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 。4.5.7保护零线应在配电系统的始端、中间和末端重复接地,每处重复接地电阻不大于10。在允许工作接地电阻达到10的电力系统中,所有重复接地的等效电阻不应大于10。工作零线不得重复接地。4.5.8现场塔吊、龙门吊、电梯等设备的保

40、护零线应重复接地。4.5.9下列电气设备和设施的外露导电部分应保护接零:1电气设备和工具的金属外壳;2电气设备传动装置的金属底座或外壳;3.配电设备的金属箱和框架、带电部件附近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4变压器次级绕组的一端;5.电缆的金属护套和铠装、穿线的金属保护管、敷设电线的钢丝绳、起重机的底座和轨道、卷扬机的金属框架、滑模的金属操作平台等。金属结构的办公室和工具间。4.5.10施工现场的金属结构框架、塔(容器)、加热炉、储罐、铆工和焊工的金属工作平台等均应做好保护接零。4.5.11电气设备的保护零线不得串联接零。4.5.12保护零线不得接在保护电器和隔离电器上。设备电源线中的保护零线应连接可靠

41、,不得切断。4.5.13当保护零线由与相线和工作零线相同的材料制成时,其最小截面应符合表4.5.13的规定。与电气设备连接的保护零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绝缘多股铜线。保护零线应使用统一标识的绿/黄双色线,电源线和工作零线不得使用绿/黄双色线。表4.5.13保护零线截面与相线截面的关系(mm2)4.5.14垂直接地体应采用角钢、钢管或圆钢。接地线与垂直接地体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压接或镀锌螺栓连接。4.5.15接地体可利用建(构)筑物的自然接地体或电气安装工程中已完成的接地网。4.6照明电力4.6.1工作场所和通道的照明应根据不同的照度要求设置,必要时应设置应急照明。4.6.2在有爆炸

42、危险的环境中,应使用防爆灯具,开关应安装在室外;有灰尘的场所应使用防尘照明器;在潮湿环境中,应使用封闭或防潮的照明装置。4.6.3行灯照明采用二类灯具,使用安全超低电压,电压不大于24V。在潮湿环境和密闭空间,行灯电压不宜大于12V。4.6.4灯手柄绝缘应良好,电源线应使用橡胶软电缆,灯泡外应有金属防护罩。4.6.5灯用变压器应采用双绕组安全隔离变压器,不得使用普通变压器和自耦变压器。安全变压器的外露导电部分应接PE线作保护和接零,二次绕组不应接地或接零。灯具外露导电部分不得直接接地或接地。隔离变压器应防水,不得带入密闭空间使用。4.6.6大型工业炉辐射室和大型储罐的工作照明可采用1: 1隔离

43、变压器供电。4.6.7 1: 1当隔离变压器提供工作照明时,其接线和使用除应符合本标准第4.6.5条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1.灯具电源线应采用橡胶软电缆,并在孔洞和管口处设置绝缘保护套;2.灯具应固定安装,位置应在施工人员不易触及的地方;3灯具应有防护罩,不得使用裸露布线的照明灯具。4.6.8工作场所的临时照明线路应固定。灯具的安装高度不应低于2.5m,灯具的金属支架应稳固,灯具与支架之间应有绝缘。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应做好保护接零。不要将照明灯直接系在脚手架栏杆上使用。4.6.9夜间施工现场或影响行人、车辆、飞机安全通行的设施设备处,应设置红色警示标志灯。4.7临建设施一般条款4.7.1临建设

44、施应由技术人员合理规划,其施工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建筑技术规范(JGJ/T 188)。临时生活设施4.7.2生活营地应配备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4.7.3生活营地内电缆布线应规范,严禁乱拉乱接,擅自修改电路和拆卸电气设施。4.7.4生活营地应符合下列要求:1 .宿舍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2.宿舍不使用煤炉取暖;3食堂应通风、干燥、整洁,炊事人员应有健康证;4食堂与厕所、垃圾站等污染源的距离不应小于15m,且不应位于污染源的下风侧。装修材料应符合环保和消防要求;5 .食堂应设有独立的制作室、食品(餐)出售室、储存室和储气罐储存室。燃气罐储存室与食堂其他工作间的距离应符合防火要求

45、,燃气管道应定期检查;6 .应结合地域和季节特点,做好食品卫生、防疫、防暑、防寒保暖、防煤气中毒等工作。施工现场临时设施4.7.5施工现场应实行封闭管理,并设置围挡。4.7.6作业区和办公区应设置一般照明和足够的消防器材,并设置紧急疏散线路和紧急集合点等标志。4.7.7油漆、油料等易燃材料仓库应配备消防器材和警示标志,并留有4米宽的消防通道,保持畅通。4.7.8可燃货物仓库与其他建筑物、铁路、道路、工艺装置和燃料罐区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GB 50160的规定。4.7.9施工现场使用集装箱作为办公室、休息室和会议室,应设置集装箱接地保护设施。4.7.10仓库或堆场

46、内的电气设备应保持良好状态,与电气设备有关的金属结构和设施应接地保护。5提升操作5.1一般规定5.1.1施工单位应建立起重作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5.1.2吊装作业应按工件的重量、长度或高度、工件的结构和吊装工艺进行分类,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石油化工吊装施工规范SH/T3536的规定。5.1.3吊装作业应编制吊装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经审批后实施。5.1.4起重作业应由专人许可和监督。5.1.5吊装作业前,应掌握天气信息。降雪过多、暴雨、大雾、沙尘暴和六级以上大风(风速大于等于10级。8m/S),不得进行室外起重作业。5.1.6大型工件吊装前,应确认吊装工艺参数,检查吊装机械的索具是否符合

47、吊装方案的要求。只有在负责人签署“吊装命令”后,才能进行试吊和吊装作业。5.1.7工件吊点的设置应根据工件重心的位置来确定,以保证工件在起吊时的平衡。5.1.8工件在吊装过程中应设置滑绳,防止工件在吊装过程中摆动和旋转。5.1.9吊装作业区域应设置警示和警示标志。5.1.10缆风绳横穿道路时,离路面高度不得低于6m,并悬挂明显标志。5.1.11吊装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坚守岗位,听从指挥。5.1.12工件不应长时间停留在空中。工件吊到位后,应采取固定措施,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松绳摘钩。摘钩工应采取措施防止坠落。5.1.13起重指挥信号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起重指挥信号GB 5082执行。5.1.14所有

48、起重机索具应有产品合格证,不得超载,并应定期检查和标记。5.1.15工件吊耳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吊耳的材料应与工件的材料相同或相似;2不锈钢和有色金属设备吊耳加强板应由与设备相同的材料制成;3吊耳的形式、方向和数量应符合自身强度、工件局部强度和吊装工艺的要求。5.1.16制作吊耳和吊耳加强板的材料应有质量证明文件,不得有裂纹、重皮、夹层等缺陷。5.1.17吊耳应根据批准的焊接工艺进行焊接,并应在设备制造过程中进行焊接。需要整体热处理的设备应一起热处理。5.1.18吊耳与设备之间的焊缝应按吊耳设计文件进行无损检测,并提供检测报告。5.2吊索葫芦5.2.1葫芦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并符合下列要求:

49、1.转动部分应灵活,无卡链现象;2链条无破损,销子应牢固;3.挂钧的防脱钩安装应良好,刹车应有效。5.2.2当提升机链条的磨损超过链条直径的15%时,不得使用。5.2.3手拉葫芦挂点的承载能力不小于手拉葫芦额定载荷的1.05倍,并应牢固可靠。5.2.4使用手拉葫芦时,链条应平稳放置并逐渐拉紧,不得超载,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两个挂钩的受力应在同一直线上;2斜拉索时,绑扎要牢固,防止滑动;3手拉葫芦放松时,吊链不得用尽,至少保持三个挡圈;4工作环境应清洁,防止泥沙、碎布等杂物进入转动部件。5.2.5当中止手拉葫芦的升降作业或工件暂时悬空时,拉链带应密封。5.2.6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启闭机的吊钩

50、应报废:1表面有裂纹;2.危险截面磨损达到10%;3.扭转变形超过10;4危险截面或钩颈塑性变形;5开口度比原尺寸增加15%。5.2.7电动葫芦应装有超载报警和超载限制装置。5.2.8当电动葫芦制动摩擦片的磨损达到原厚度的50%或超过电机轴的最大允许调整量时,应更换新的制动摩擦片。5.2.9电动葫芦不得斜挂或用作拖拉工具;不要同时使用两个方向相反的电动葫芦。5.2.10吊钩扣紧绳扣时,绳扣应挂在吊钩底部。不要用吊链直接捆绑起吊物。5.2.11当使用多台起重机起吊同一工件时,操作应同步,单台起重机的最大负荷不应超过其额定负荷的70%。5.2.12电动葫芦第一次起吊重物时,在离地100毫米时停止起

51、吊,检查制动器,确认灵敏可靠后,方可正式作业。5.2.13电动葫芦吊起重物行走时,重物离地不得超过1.5m。间歇工作时不要在空中悬挂重物。插口5.2.14千斤顶应定期保养,使用前应检查其性能。5.2.15当螺杆和螺母的螺纹和齿条磨损超过20%时,不得继续使用螺旋千斤顶和齿条千斤顶。5.2.16液压千斤顶的油应清洁,油量应符合规定要求。当工作环境温度在-5以上时,应使用10号机油;当工作温度低于-5时,应使用主轴油或变压器油。5.2.17千斤顶的底部支承面应坚实,顶部支承应有足够的面积,力应通过压力中心。5.2.18使用千斤顶时,随着工件的升降,随时调整安全垫的高度。5.2.19使用多台千斤顶同

52、时工作时,应采用相同规格型号的千斤顶,并采取措施使载荷合理分配。每个千斤顶的负荷不应超过其额定起重量的80%;动作要相互协调,起吊要平稳,不得倾斜或局部超载。5.2.20特殊操作千斤顶的使用应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起重索具5.2.21麻(棕)绳仅用于人工吊装作业中的吊索和走绳以及吊装作业中作为工件的手拉绳,不得用于机械驱动吊装作业中的吊索和走绳。5.2.22麻(棕)绳不得同向连续缠绕,缠绕情况应及时消除。5.2.23用麻(棕)绳作行走绳时,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0;当使用吊索时,不得小于12。5.2.24麻(棕)绳在使用中不得与尖锐物体接触,捆绑时应加垫保护。5.2.25麻(棕)绳应放置在通风干燥处

53、,不得受热受潮,不得接触酸、碱等腐蚀性介质。5.2.26吊装带应按照产品说明书规定的技术参数使用。使用前应检查吊带的外观。不得使用损坏的提升带。5.2.27使用吊装带时,应避免电火花和火焰灼伤,且不得接触尖锐物体。装订的时候要加垫保护。5.2.28吊装带应存放在干燥、无紫外线辐射和腐蚀的环境中。5.2.29使用中的钢丝绳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5.2.29的规定。表5.2.29钢丝绳的最小安全系数5.2.30钢丝绳不得与焊把或火线接触,跨越火线时应采取绝缘保护措施。5.2.31钢丝绳在使用过程中不得与边缘和尖锐物体接触,绑扎时要用光滑物体保护。5.2.32钢丝绳不得以锐角弯曲或扭结,不得因被夹住或

54、被砸扁。当钢丝绳断裂、松动或扭结时,不得使用。5.2.33钢丝绳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和维护。钢丝绳磨损、锈蚀、断裂或电弧损伤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起重机钢丝绳的维护、保养、检查和报废GB/T5972执行。5.2.34当钢丝绳用于搭接时,根据本标准表5.2.41,绳夹的数量应增加一倍。5.2.35采用钢丝绳捻接时,钢丝绳的捻接长度应为绳径的20 30倍,绳径较粗的钢丝绳应采用较大倍数。5.2.36不得在起重滑车上使用伸长的钢丝绳,除非接头经拉伸试验证明是可靠的,并且钢丝绳接头安全顺利地穿过滑轮绳槽。5.2.37滑轮在使用前应进行清洁、检查和润滑,必要时应对重要部件(轴、吊环和吊钩)进行无损检测。

55、在下列情况下不得使用:1.滑轮零件的裂纹或永久变形;2.滑轮槽面磨损深度达到3mm;3.滑轮槽壁磨损达到壁厚的20%;4.吊钩危险段磨损达到10%;5钩畸变达到10;6车轴磨损达到车轴直径的2%;7轴套磨损达到壁厚的10%。5.2.38 .当滑轮的轮数小于或等于4时,应沿途穿绳;当轮数大于4时,绳索应双抽头运行。如果使用交替轮,上下滑轮之间的净距应适当增加。5.2.39滑轮组两滑轮间的净距不应小于滑轮直径的倍,进入滑轮的绳索的滑动角不应大于5°。滑轮附着地面时,应防止杂物进入滑轮槽内。5.2.40吊钩的防脱钩装置应齐全完好,无防脱钩装置时,钩头应密封。不要补焊吊钩。5.2.41绳夹应

56、选用马鞍形绳夹。绳夹应无裂纹和表面损伤。参见表5。2.41索夹的使用标准。表5.2.41绳卡的使用标准5.2.42安装绳夹时,应规则排列,使U型螺栓的弯曲部分在绳股侧的末端,使鞍座与主绳接触。拧紧绳夹,将绳子压平至绳子直径的2/3。5.2.43在钢丝绳无应力状态下,绳卡的安装顺序应从靠近护绳环的地方开始,即第一个绳卡应靠近护绳环,依次向绳头方向安装;在钢丝绳受力状态下,绳卡的安装顺序应从靠近绳头处开始,即第一个绳卡应靠近绳头,绳头长度应为绳径的10倍且不小于200mm。5.2.44卸扣表面应光滑,无毛刺、裂纹、变形等缺陷;不得使用焊接来修复缺陷。5.2.45拧卸扣螺钉时,应光滑自由,所有螺钉应拧入螺母。5.2.46吊装用的平衡梁、起重架等专用吊索应满足其特定要求,设计文件应与吊装技术文件一起批准。5.2.47材料、连接件等用于制作吊具的应有质量证明文件。吊具的焊接应采用合格的焊接工艺,并通过外观检查。如有焊后热处理要求,应及时进行热处理。5.2.48吊具应按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5.3起重机操作5.3.1起重操作人员、起重指挥人员与被吊(拖)物之间的视线不得被遮挡,遇有不可清除的障碍物时,应增设指挥点。5.3.2卷筒上的钢丝绳应排列整齐,严禁用手踩踏或跨越转动的钢丝绳。5.3.3工件吊起后,操作人员不得离开卷扬机、工件和吊笼,任何人不得停留或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