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经验(教研组室建设讲座一之12)2011-04-08 22:39:21|分类: 教研组室建设讲座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经验(教研组室建设讲座一之12)主讲人:钟炜(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教研室主任)时间:2011年4月8日编者按:“教研组室建设讲座”是“教学管理讲座”的续篇,分六为个系列:一教研组建设、二备课组建设、三教导处建设、四教科室建设、五教研室建设,六教科所建设,对每个系列分为若干个专题。阅读提示:本人于2007年9月至10月在“教学管理讲座系列一”中对“教研组工作”已编发了七个专题(现已删除),现在作为其续篇的
2、“教研组室建设讲座系列一”中对“教研组建设”将编发多个专题。本文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经验(教研组室建设讲座系列一之专题12),分为三个版块:一是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二是加强特色教研组建设,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三是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生物教研组建设。各版块源于网络等选稿后编辑或改写而成,致谢各位原整理和诸位读者。版块一:加强教研组建设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校长培训班上的汇报材料原整理: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 陈卫华 刘金枝 日期:2009年6月5日各位领导,大家好。首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教研中心领导的信任表示衷心的感谢!我先介绍一下学校的基本情况,然后
3、汇报我校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些做法。 我校建于1948年,1978年被确定为济宁市首批重点小学。现在小学有教学班30个,在校学生2312人。附属幼儿园有10个班,幼儿325人。现有教职工117人,其中全国优质课获奖者2人,省、市、区级优质课、基本功获奖者50人,省、市、区级教学能手29人,市区级骨干教师17人。学校实验室、图书室、仪器室、语音室、劳技室、微机室、书法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房等功能室配备齐全,普通仪器器材达到国家一类两套配备标准。学校坚持以“三个面向”为指针,确立了“以人为本,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树立了“管理科学化,教师专业化,学生个性化,学校特色化”的办学目标
4、,以人为本,创新发展,近年来,各方面都有了大的进步。 我们认为,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教研组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在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中,教研组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因此,我校以创建“品牌教研组”为契机,加强了教研组建设,使教研组工作焕发了勃勃生机,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下面我结合实际,汇报一下学校在教研组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管理精细化在教研组建设工作中,我们一直把精细化管理作为工作的标准。我们的理念:“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在工作中逐步落实“成功源于过程,精彩来自细节”,要求工作的每一个步骤都精心,每一个环节都精细,每一项工作都出精品。1、制度是保障。学校制
5、定了教研组发展规划、教研组长职责、校级优秀教研组评比办法等管理制度,将教研组建设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每学期工作计划中都有详细的教研组建设内容及举措。2、组长是关键。我们精心选派业务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如,我校5位区级“品牌教研组”组长中,市级教学能手3人,区级教学能手2人,其中1人为市优秀教师。我们注重教研组教师的相对稳定性,每学期安排任课教师时,都尽量考虑,确保人心不散、工作不断、“品牌”不倒。3、教师是根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的自我更新是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自觉、自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我们引导教师认识到教师
6、不是活动的接受者,而应该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研究者和探索者。重视对教师内驱力的激活、问题意识的唤醒和研究潜能的开发。让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反思中求发展。二、环境人文化1、加大投入,提供完备的物质基础。学校加大投资力度,实现了班班多媒体,对网站进行了升级、改版,为每位老师配齐了电脑,每个办公室都配齐了作业橱、个人物品橱,包括盆架、脸盆、暖瓶、毛巾、肥皂等,从物质上为教研组提供了保障。2、精心布置,建设特色的品牌文化。我们以区级“品牌教研组“评选为契机,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营造办公室文化的高潮,各组教师群策群力,凝心聚神,精诚合作,用心打造了外观精致、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各具特
7、色的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办公室文化,给全体师生带来了无尽的激情和欢乐、感叹和惊喜!一年级语文组打造了“播撒阳光,快乐成长”的品牌,她们以“习惯从我们抓起”为己任,以“身教化春雨,润物细无声”作为培植自我的德育目标,以“兢兢业业育桃李,勤勤恳恳做园丁”作为本组的组风,一棵“问题树下智慧多”彰显着她们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的生命状态,智慧树上那一个个设计精美的小小的问号,折射出教师们的智慧之光。走进英语办公室,你会被中西合璧的多元文化深深吸引,“用爱心去塑造,用人格去熏陶”的铮铮誓言,演绎着他们身正为范的教坛影印。五年级数学组以“勤奋、反思、成长”为自己的品牌主题,以“纳百川以成大智,立千仞以
8、成大道”为自己的励志格言,以“博学、笃行”为自己的组风,以“点线面体勾勒大千世界,加减乘除演绎无限苍穹”凸显数学学科特点,遨游数学王国,其乐无穷,智慧无限。四年级语文教研组的 “知识改变命运,阅读滋养人生”是老师们深厚文化底蕴的精彩回眸。美术教研组的品牌核心是“和”。和谐的“和”字,一条红丝带贯穿其中,寓意着教研组人与人、工作与工作之间始终以和谐为纽带。与它相应成趣的,是墙上以剪纸“门笺”形式出现的“睦”、“贵”等八个字,它们与“和”字相连为“和睦、和为贵”等,为“和”字做了充分的阐释。两边的荷花造型,谐音“和”,充分感受到无处不在的“和谐”。融洽了教研组群体关系,凝聚了同事情谊,和谐、团结的
9、教研氛围始终包围着他们。三、研训一体化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是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我们围绕这个核心,抓好了教研组的学习、培训、研究,做到了研训一体化。1、抓好教师的学习。构建学习型教研组。引导教师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关注个人自修反思的基础上,更注重合作学习、群体反思和团队建设,注重发挥学习型组织的作用与功能。按照学习型组织的要求,引导教研组合理制定、实施、调整发展规划,设计有关方案,根据自身发展的状况与本组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制定计划。突出本组的个性特点,在满足共同需求的基础上,重视教师个性特点的张扬,促进不同教师自身教学风格与特色的形成。组织教师深入开展读书活动,以书为友,
10、与经典为伴,与先哲对话,遨游书海,吮吸书香,开阔眼界,提高审美情趣,丰厚人文底蕴。引导教师读哲学书籍,用哲学中的基本规律和正确的方法论,去指导教学实践;读教育理论书籍,始终站在理论与改革的前沿;读教研文章,学习别人的优秀成果,内化为自己的方法,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实践;读“五谷杂粮”(非教育专业的书)等,不断涵养品性,提升品位。2、深入开展校本培训。除利用教研时间进行学科培训外,重点开展了电教系列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在培训的基础上,举行了课件整理比赛。同时,引导教师不仅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上互动交流,积极与专家进行对话,从而及时、
11、有效地解除了教师在学习与实践中的困惑。由于重视了信息技术的使用,使自主、选择、开放、互动的培训成为可能。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教师需求出发,围绕教学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设置培训内容和探索培训的最佳途径。采取了研究性学习、课例教学、参与式培训等多元化培训模式,增强了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3、以课堂为重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活动。各教研组深入抓好有效教学的研究,努力打造 “真诚、深刻、精致、高效”的课堂。抓好集体备课,深入推广“基于课例”的“六步骤”校本教研模式。学校经常组织开展高水平的教学能手示范课、业务领导下水课、人人上好一堂课、青年教师汇报课以及学校优质课、教学能手评选等活
12、动,把部分课例做成光盘,进行课堂有效性的反复研讨。每周把全校单元研究课一览表挂在学校网页上,增加课堂教学的透明度,随时欢迎业务领导和所有任课教师去听课指导。很多教研组在课堂教学的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二年级数学组经常举行“同课异构”、“好课共赏”、“模拟说课”、“率先执教”数学教研活动,形成了多样化的有效教研模式。英语教研组努力为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创造平台,形成了独特的“4P”教学模式。在研训一体化的过程中,加强了教研组研究的有效性,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四、研究专题化1、引导大家认识到,教研组不是以学科教学为唯一任务,而是需要具备教研、科研、培训等职能。所以教师既要是教育者、受教
13、育者,又要成为研究者。要立足于教研组,采用“教育行动研究”法,经过反思、研究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探究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2、每个教研组都能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提出本组的研究专题,围绕专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凸显教研组的教研特色。一年级语文组将“如何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和“一年级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研究专题,深入开展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定期收集教师、学生、家长的典型经验及时交流。四年级语文组将“师生共享阅读快乐”和“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作为研究专题,定期组织读书辅导、读书沙龙,开展演讲比赛、读书征文比赛、评选优秀读书笔记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真正让老师们在读
14、书活动中成长起来,“让阅读真正成为一种习惯”。办公室内的“静水流深”专栏中的读后记老师们共勉。五年级数学组把“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作为研究专题,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二年级数学组的研究专题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美术教研组则一直将“画写结合,和谐发展”作为研究专题深入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3、目标的拓展,研究专题的确立,使教研组有了明确的研究方向,避免了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五、资料特色化在教研组建设过程中,每个教研组都十分注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不管走进哪个教研组,各具特色的资料琳琅满目,吸引着我们的眼球。学校为每个教研组配备了办公橱、档案资料盒、资料夹、影集等
15、,各教研组的资料从整理到摆放,可谓精致又精心,凝聚了教研组成员的汗水和智慧。1、走进一年级语文教研组,丫丫文集、小书虫文集、诵诗卡和巧具匠心的手抄报诗情语韵、识字报,以及学习习惯评价表等无不昭示着教师们扎实的育人之气。四年级各班都创立了自己的班刊,封面印有班徽和能体现班级特色的中队名称,如书海中队、扬帆中队、乖乖虎中队等。单元手抄报也是教研组的特色资料,每学完一个单元,同学们便设计一份单元手抄报作业,做到主题突出,图文并茂。2、五年级数学几何知识较多,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让学生牢固掌握几何知识,教师和学生一起整理了大量几何形体教学具,办公室专门设置了特色教具橱柜。3、英语教研组教师鼓励学生
16、办好英语手抄报、英语角,组织学生举办英语小短剧展演,辅导的英语短剧小兔子乖乖、狼来了、小红帽、小蝌蚪找妈妈、英语诗歌朗诵再别康桥等节目在各类演出活动中赢得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影集中的一张张照片,记录着英语组教师扎实的教学足迹。六、交流多向化 “如果你有一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我们每人仍旧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这是爱尔兰作家萧伯纳的名言,说的是交流的重要。多向的交流也能促进教研组建设。1、加强学校教研组之间的交流。主要有三种形式:是定期开展教研组长的汇报交流。是经常开展专项活动的评比。每一项
17、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的活动,我们都注意开展检查、评比,既有利于交流,也促进了竞争。比如,在教研组文化建设时,我们提前布置时就安排好,给多长的时间,到时组织全体组长和领导班子成员进行评比。各组很重视,等交流完后,有的组感到了自己的不足,还有的组织全组成员都去好的教研组去学习,回来再改进。是每个期末都评选校级先进教研组,而且兑现奖金。钱不多,但是评上全组每人都有奖,增强了团队意识。2、加强学校与外部的交流。积极参加好教研中心组织的各项评比和研讨活动,把好的经验及时传达给每个教研组。同时,提供资金,积极支持教师外出学习,积极学习先进学校教研组建设的宝贵经验。3、加强网上的互动交流。提倡个人建立实名博客
18、网页,利用博客作为知识信息存储的工具、作为有效的反思工具、作为课题研究的工具,还可以发布自己的成果。广大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活动理智地进行自我对照,对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和回顾,对自身教学和教研组工作进行积极反思,形成了很多优秀的教育故事和论文,在博客这个平台中进行展示与交流。比如,有的老师写到“我好像一条鱼,教研组就是一个清澈的湖,鱼儿只有畅游在清澈的湖里才会有灵感的闪耀和激情的迸发。”还有的写到:“当我们中的每一个为自己的成功而欣喜时,那源头便是我们充满温情的教研组”。我们学习教研中心的方法,把网站的更新任务划归教研组,每学期评选优秀网页,并把网页评选结果纳入到优秀教研组评比之中。除了提倡个人
19、建立博客网页外,提倡教研组建立自己的博客网页。各教研组和班级均建立了教研组博客和班级博客,老师们能够及时上传自己的各种教学资料和学生作品,利用学校网站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互动、交流。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交流,形成了良性竞争机制,促进了教研组工作不断进步。由于我校重视教研组建设,在“品牌教研组”创建中全员参与,层层推选,所以,16个教研组中有5个成为区级“品牌教研组”,1个成为区级先进教研组,其余各教研组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促进了整个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与成长。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为我们在教研组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教研中心领导也给了我们很多展示的机会。在今年三月份
20、召开的区品牌教研组表彰大会上,刘金枝校长代表我校作了“打造品牌教研组的温暖记忆”典型发言。这次又把活动安排在东门,再次对教研中心领导的信任表示衷心感谢!在教研组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有很多不足。我们坚信,有教研室领导的热情指导,有兄弟学校的真诚帮助,我们会更上一层楼!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版块二:加强特色教研组建设,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重庆市沙坪坝区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特色教研组评选简讯原整理: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马锦 日期:2008年5月26日时代的发展、教育的改革、学校文化的打造需要教师的共同研究、共同交流,用共同的智
21、慧力量共同应对棘手的问题,加强特色教研组的建设便是一种选择。教研组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集体,是学校按学科设置的教学基层组织,是校长通过教导处行使教学领导和教学质量管理的组织保证。 经过各学校的认真总结和自我推荐,在区进修学院对各学校开展品德学科教研组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评委们反复遴选和确认,我区的首批品德学科“特色教研组”终于脱颖而出了! 当前,“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已成为各校课程改革工作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如何建构“以校为本”的教师研修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就成为各校校本教研中的热点问题。为此,我区各学校品德学科组结合本校的环境和条件,合理利用和整合资源,因地制宜,积极创新
22、,大胆尝试,探索出了既独具特色又具有实践意义和一定推广价值的新思路、新模式。在近几年的实施与检验中,相当一部分学校品德学科组开展校本教研的一些形式和做法符合本学科实际情况、能有效调动和激励教师主动参与校本研修,并形成了让广大教师在研修活动中担当主角的校本研修氛围,建构了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校本研修活动形式,为品德学科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搭建了新的平台。 在评选过程中,评委们通过认真研读各学校的自评报告,寻找各校特色和亮点,并仔细查看相关过程记录资料,分析各学校本学科组开展教师研修活动的情况和效果,确保把真正能彰显个性和特色的学科教研组筛选出来。在整个评选过程中,评委们由衷地感叹,虽然,我区“重心
23、下移”的工作思路才实施不到两三年,但多数学校切实有效的做法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却很值得赞赏,也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领导重视,管理落实,教研组建设规范有序 1、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立两年多来,各学校充分认识到,加强学科组建设,是建立校本研修制度的突破口。因此,各学校首先端正行政人员对校本研修工作的认识,转变思想,把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以研促教的指导思想和管理思路。2、各校建立了学科组长和分管行政负责制度,从制定学科校本研修活动计划、组织和开展活动,到总结教学经验和校本教研活动成果,都有相应的管理规章与激励措施。有的学校还是由校级领导或分管行政全程参与管理,有力地保证
24、了各校校本教研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更加规范、落实。3、在校本教研工作重心下移的方针指导下,本着组织一次教研,就有一次提高,就上一个台阶的指导思想,全区各学校品德学科组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特色的校本研修活动。 二、注重过程,落实常规,教研活动制度不走过场 1、从各学校上交的资料来看,所有学校都非常重视过程管理。教研组教研计划基本上都是针对本校实际情况和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每次活动都定点、定时、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保证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从资料可以看到很多教师参与了研讨。教研组活动的形式和参加的人员也根据教研内容而定。比如,莲光小学根据研讨专题不同,采用了“组内分年段研讨”与“跨学科联合研讨”的横向、纵向
25、交叉互补的研修模式,既解决了中小型学校专职教师少的问题,又消除了大型学校“人多不出力”的疲惫心理,化“整”为“零”,让兼职教师成为校本研修活动的主角。 2、为保障教研活动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各学校加强了对教研活动、课堂教学的监控和管理。比如向家湾小学非常重视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质量监控,分管领导每学期要听3-5节本学科的随堂课。教研组长和教导主任在平时的巡视和听课中,常常发现许多的问题,作好记录后,及时的给教师反馈,在政治学习或教研活动中通报,纳入到月考核中。 三、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教研组活动彰显特色 (一)现在我区面临的实际情况。无论是在哪所学校,除语文数学外的其他学科组开展教研
26、活动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即学科人手少、教学任务重,缺少足够的专业研究人员和指导教师,教师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加全区集中性的教研活动,尤其是一些中小型学校,师资更加薄弱,一个教研组可能只有两到三个人,专职教师少而没有人承担和组织校本教研活动,根本不可能形成校本教研的影响和氛围。如果不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措施,那各校综合学科的校本教研就成为一句空话或走形式,很难落到实处。针对这一情况,各学校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尝试。积极寻求务实有效的教师校本研修模式,并在常规的校本研修活动中具体实践和反馈,结果证明,这样的一些研修活动卓有成效,为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1、新桥小学开辟了以提高教
27、师专业水平为目的,以集体备课为基础,以教学反思促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2、高滩岩小学品德教研组以七色光劳动基地为载体,形成“立足校本抓特色 , 主题教研促发展”的教师发展模式。 3、实验一小则“以课代训,以课促研”,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促进教师发展。 4 、西永小学则从“一课多研 ”的角度,为深层次改进教学提供了思路;加强了资源共享、协作引领”,充分体现学校教师的资源优势互补; 5、汉渝路小学的“师徒汇报课”则为职初教师的专业成长找到了诀窍; 6、杨公桥小学的“主题式校本教研”为师生的共同成长搭建了桥梁;回龙坝镇小学的“分层分进分科”研究模式,突出了教学研究活动与常态教学的有机结合。 7、南开小
28、学充分发挥市区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为全区和本校教师领航。总之,这样的研修方式,能极大地促进教师转变观念,自觉参与到活动中来。我们要看到本学科教研组的建设比起语数学科来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1.部分学校组织建设不完善。根据我们平时下校和集体视导,发现有些学校至今还没有建立学科教研组,学校更没有专人负责,教师没有组织。或者组织建立了,形同虚设,没有结合本校实际开展富有实效性的教研活动。 2.一些学校的教研组建设没有很好地思考本校情况,形成教研组特色。 3. 有些学校不太重视平时教研资料的收集。有些学校提供的自荐报告与上交的印证资料不吻合,有些学校开展了许多教研活动,
29、但由于没有资料意识,平时不注意收集和整理,交不出印证资料。 根据以上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本学科教研组,设专人管理。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每月至少一次。如果都是语文教师兼上,可以由语文学科组长兼任,每月拿一次语文教研活动时间来开展活动;如果多学科教师兼上,可以选择周四政治学习完后进行。 2.教研活动要做到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每位教师都要参与研讨。可以像杨公桥小学那样一个学期开展一个主题。活动的主题是针对本校课堂教学中实实在在的问题和困惑。 3.抓好常规管理和质量监控。学校要制定教研组研修制度,提高教学能力。学校是校本研修的基地学校,我们把特色教研组作为参与校本研修的基本单位,以课堂教
30、学改进为目标,积极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和探究,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教研组适应课改的需要,可以根据本校情况制定教研制度,比如互观课制度、展示课制度、提高课制度、课堂教学评价制度等,改变原先教研组只研究教材、研究内容的单一状况,拓展研究内容,注重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进行教学策略的研究。 互观课制度:每学期每位老师面向全校上一到二堂互观课,以教研组为单位,对课堂教学的实效进行评价,找出问题。通过教研活动,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展示课制度:对互观课中质量高、评价好的优质课,在总结提高的基础上,向全校、片区及区进行公开教学。 提高课制度:对互观课中质量差、评价低的课,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反
31、思,经过教研组的共同讨论,找出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教师在认真反思的基础上重新备课,在全校上提高课。课后,教研组再针对教学中教学策略运用的合理性和实效性进行讨论分析。 课堂教学评价制度:每位老师每学期必须参加上面三类课的评价,在评价中认识好课的标准,在评价中学习他人的教学长处,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 案例撰写制度:教师在教学中,抓住教学中的闪光点,认真撰写案例。每位教师教学情况如何,专业上得到哪些发展,还存在什么问题,教研组活动是否有效,都需要及时的监控和调整。教研组作为教师的基层组织,可以负责对教师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监控;学校负责考评教研组的工作。 4.
32、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资源是教师发展的精神食粮。我们要把握两类资源。一是物的资源,包括从网络、报刊、杂志、教师用书等获取的论文、案例、经验做法等等。另一类是人的资源,要充分利用专家、教研员、市区骨干教师的优势,也要深入挖掘教师之间的差异资源,还要鼓励教师自主反思,做到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三者并举。 5.教研组工作要及时总结和提炼(以杨公桥小学为例) 6.注意资料的收集。在这次的评比中,我们发现一些学校比较注意教研资料的收集,我们可以一起来学习一下(西永的资料分类)。还有其他学校也各有特色。比如实验一小、高滩岩小学有很多图片资料、向家湾小学的监控表格等。 我们相信,在今后的学科教研组建设中
33、,广大教师一定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教师自身发展和互助发展找到更多的捷径和突破口,有更多的更具有个性魅力的教研组特色应运而生!版块三: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生物教研组建设原整理:吴江林 来源:全国核心期刊福建教育(2010、06)教研组是学校最基层的教学研究组织,教研组学术研究文化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决定着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在新课程背景下,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组建设的核心问题是:构建适用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平台,实现教师专业高效有序的发展,而实现这一愿景的前提是对传统教研组建设的重新审视。一传统教研组建设的反思自2005年始,在新课程即将实施和追求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学校
34、成为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实验学校,在专家的引领下,我们对生物教研组现状进行了深度反思,历时半年,其弊渐现。(一)教研组的职能定位行政性组织。从实际运行状态看,常常陷于上传下达的教研组主要发挥着行政监管和评价的职能,事实上,由于体制原因,教研组在做着它做不了也做不好的事,远离学术性这一根本宗旨的结果是于教师专业发展无益。(二)教研组的研修内容经验的总结推广。传承和借鉴经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的途径,因此,我们教研组在为数不多的与专业成长有关的教研活动中,经验的总结推广成了主要研修内容。但仅局限于此的教研活动,带来了如下问题。1教师专业发展落入经验成长的臼巢。低效随意的经验式成长模式,使
35、得专业发展成本高昂,专业视野狭隘,专业瓶颈提前,难以向更高层次迈进。2话语霸权现象严重。长期以来,老教师滔滔不绝,年轻教师寂静不言的场面是我们教研活动的真实写照,痛定思痛,我们发现这种缺乏平等交流的教研活动,无法共创共赢,特别是当一项研修活动的评价标准由一个“权威”来决定的时候,教研组学术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就处于高风险之中。3忽视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需求。由于研修内容常常是公开课中出现的经验或问题,因这些经验或问题不一定对称于教师的个性需求,使教研倦怠具有普遍性。(三)教研组的研修模式任务关注模式。因考核压力,完成上级规定的各种任务是必做的功课,于是,我们的教研活动常常陷于这样的尴尬境地:任务
36、来时,疲于应付,冲击着正常的教研秩序,任务去时,各自为政,因此,建设有学科特色的教研文化对陷入被动盲目的我们,永远是空中楼阁。(四)教研组的研修方式一次性教研。听课评课,这我们经常采用的教研程序,听课时发现的问题,在评课时可能得以探讨,寻求对策,但商讨的策略是否有效?问题解决得怎么样?却没有递进式研究,一次性教研无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螺旋式上升,也使得教师经验难以系列化和策略化。(五)教研组的研修途径单一活动规定型。我们发现,除了完成常规任务外,我们的研修途径主要是开设公开课,对诸如师徒制、课题研究、案例研究等途径提供的支持很少,而仅有的几种研修途径由于缺少必要的整合还难以形成逻辑关联的研修体系
37、,途径单一、各自为政的结果是导致校本研修效率低下。(六)教研组的研修技术听评课的技术落后。由于对教师专业发展作用的具有直接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故听课和评课成了我们组最主要的研修活动,但由于听评课的理念和技术落后,使得这一活动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数量不重质量。学校规定了听课的节数,但什么时候听,听什么课,听课之后如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加以反思,都由听课人自行决定,而被听课者是否能得到来自听课人的建议也很难说。2重评价不重发展。传统的听评课是围绕课堂教学的程序和教师的表现进行评价的,开课人得到是等级的评定,而非问题解决的策略和对其专业成长的建议,对听评课双方来说,
38、都缺少持续的跟进研究。3重结果不重程序。通过反思我们发现,进入课堂之前,听课人听课意图模糊不清,对开课人教学设计中的困惑和创新一无所知的现象很具有普遍性。进入课堂后,难以从纷繁复杂的课堂事件中,厘清思路,进行深入细致地观察。课后的交流与讨论中,着眼于“技术”(教学行为)的革新,常常忽视理论与实践的了解。由于没有良好的听评课支架,没有科学的听评课程序,也就难以结合自己的专业实践进行深入的分析,难以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改革传统的教研活动,创设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教研平台,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和教研组建设中的核心问题。二教研组建设的探索经过广泛的讨论,我们认为树立正确
39、的研修理念,形成共同的研修愿景,采取适切的研修行动,保障科学的研修过程,是教研组建设中逻辑关联的四个核心问题。(一)树立正确的教研理念。先进的理念是制定正确目标的基础,在专家的引领下,在反复研讨和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达成了以下共识。1研修是教师的生命。教师不是自身专业发展的旁观者、被研究者、被培训者,而是研究自身的主体,研修应成为教师的生活本身。2教研组是教师的学术性组织。教研活动旨在探讨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方面的问题,是教师的日常专业生活,在合作、对话、探究的专业体验中,使教师从职业走向专业,教研组从管理走向学术。3教研组是教师的专业合作组织。合作是教师专业的一种品质,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40、教师集体的持续的合作性研究是一种构筑起把彼此的实践相互公开、相互批评、合作创造的关系,合作性、革新性、自律性是教研组的文化特质。(二)形成共同的教研愿景。在先进理念的引领下,老师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智慧,我们教研组的研修愿景在反复研讨中逐渐清晰。1教研组的职能定位由行政性向学术性转变。建设一个基于合作、对话、分享、发展的研修平台,形成真诚开放、谦虚反思、创新自律的研修共同体,打造一支学术性的研修团队。2教研组的研修内容由经验总结推广型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型转变。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加强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强化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减少专业发展的盲目性和随意性。3教组的研修模式由任务关注模式向
41、问题关注模式转变。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需求,以专业发展中的问题为核心,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4教研组的研修方式由一次性向跟踪递进式转变。强化效果追问,在听课评课等活动中开展递进式的改进行动,直至问题的最终解决,使实践经验策略化和系列化。5教研组的研修途径由单一任务规定型向多样活动选择型转变。教研组既应创设形式多样的专业发展合作模式,以满足不同追求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还应创建能统整各种研修模式的研修网络,以便教研活动高效有序地展开。6改进研修技术,开展课堂观察。课堂观察(发展于传统的听课和评课)意在通过教学行为的观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话语体系和若干符合发展实际的建议,教研组应
42、不断开发学科化的观察工具,探索课堂观察操作流程的合理性。(三)采取适切的研修行动探索能实现研修目标的可操作的行动策略,是教研组建设中的核心问题。我们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找应对之策,一是对传统的研修形式进行变革,使之符合新的教研需求。二是创设新的教研形式,丰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三是对各种研修形式进行整合,形成有效的研修网络。实践中,我们创设了基于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采用跟踪递进式的研修模式,再以该模式为基础形成若干研修形式。1对传统的研修形式进行改革。从“听评课”走向“课堂观察”。我们认为在传统的研修形式中,听课和评课是广大教师最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研讨活动,由于教学研究是离不开课堂的,
43、所以也是其它各种研修形式的基础。在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漷教授的指导下,我们把传统的听评课改称“课堂观察”,并将其定位为一种“科学的观察方法”“日常的专业生活”“专业的学习活动”“合作的研究行动”,用时半年开发了课堂观察手册(注:该手册已被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录用,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其举办的“全国新课程样本学校校长培训班”上作为培训资料,已在全国范围内传播使用),课堂观察手册主要是为教师的听评课提供观察的支架/视域,以便进入课堂观察时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点进行观察。在课堂观察手册中,我们对听评课的程序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步骤如下: 课前会议。课前会议在开课的前一天举行,主要内容是二项。
44、一是开课者说课。开课人主要围绕以下内容进行说明:简述该节课的用了那些课程资源? 简述该班学生的情况? 这节课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我想让学生明白什么?我是怎样和什么时候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你打算让其掌握的东西?设计了哪些学习活动?我将如何让学生投入学习?这节课你有哪些创新?我愿意让你在课堂中具体观察什么?这些问题,意在引领开课者和观课者对教材和学情进行深入的分析,寻找良好的教学策略。二是观课人确立自己的观察点。观课人可以根据开课人说课的内容,从课堂观察手册中确立自己的观察点,然后就观察点进行必要的理论学习和观察工具的准备,由于课堂观察手册并不具有可操作性,只是提供了课堂观察的理念和视角,所以开发学科
45、化的观察工具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这也是课前会议为什么一定要至少在开课前一天举行的原因。课堂观摩。上课前进入课堂,选择能观察到学生学习的位置进入实地观察,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式就自己的观察点进行记录,必要时进行辅助观察: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调查等,课后会议。课堂观摩结束后立即召开,以便开课人和观课人对相关问题进行总结,课后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三项。一是开课者的课后反思。开课人主要围绕以下内容进行说明:教学是否达到了自己的预期?我是如何知道的?这节课发生的教学程序和学习行为对促进学生的学习起了怎样的作用?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偏离自己的教案?如果偏离了,请说明原因? 回顾课堂教学中的发生的各种教学行为(
46、如活动、学生分组、教材和资源等),它们的有效程度如何? 如果有机会给该班学生再上一次相同的课,我的教学会有哪些不同?这些问题立足于学生的学,基于预设与生成,进行深入反思。二是观课人陈述。观课人围绕自己的观察点进行深入的说明,对发现的问题提供自己的对策,最后全组讨论,形成最终的对策。三是课例反思。因课后会议时间有限,且课堂观摩到课后会议的间隔太短,开课和观课双方需要更充足的思考时间,需要结合实践进行二度的理论学习,所以,我们主张以课例作进一步的深入反思,为教师的专业发展积累丰富而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从“师徒制”走向“导师制”。师徒整理为青年教师培养的一种重要机制,对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发挥了重要的作
47、用,但长期以来该研修形式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是有衍化为形式主义的危险,师傅与徒弟带教过程中更多体现了一种的单向输出与获得的过程,这与“伙伴共生”的思想相去甚远,这使得师傅的积极性不高。是有抱残守缺的危险,师徒关系的亲密性,决定了师傅在传授经验的同时,也可能窒息了徒弟思考的空间,强化了师傅的一些不合时宜的做法。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一对一”的师徒制改为“导师制”,导师的成员由学科的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名师、特级教师共同组成,徒弟则为全组的年轻教师,这就使得师傅之间,徒弟之间,师徒之间形成了立体交叉的研修网络,为年轻教师的发展提供多双眼睛、多双耳朵。从“协同教学”走向“同伴互导”。这里所说的协同教
48、学是指存在于教师间自发的互帮互助,这种关系虽对教师发展有一定作用,但由于目的模糊,过程随意,结构松散,其作用十分有限。我们将这种教研形式改称为同伴互导,并将定义为:至少两位地位相当的教师结成相互指导的伙伴合约关系,进行持续一段时间的、正式或不正式的专业交流,聚焦对方的教学行为,分享彼此的想法,促进各自的专业发展。我们在规范性和操作性上进行了探索。是将其契约化,我们开发了“同伴互导的合约”;是强化过程和文档积累意识,我们开发了“同伴互导活动记录单”。2创设新的教研形式。专题小组。专题小组是以解决课堂教学问题,以满足不同专业发展阶段,不同专业追求为目的的研修组织。在这个组织中,实现了学科带头人带着
49、做,骨干教师合作做,年轻教师跟着做的研修目的,其操作流程如下:征集教学问题。教研组于每学期的开学第一周向全组征集问题,每名教师都要提出自己最迫切需要研究的,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的1至3个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需求。二是引导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规划专业发展目标。组建专题小组。问题征集上来后,我们根据教研组的学年特色建设目标,充分考虑到研修时间和小组人员规模的限制(注:一般来说,除去期中或期末考试,“五一”或“十一”长假,和学校的其它事项,一个学期真正能用于教研组级教研活动的时间约为十周左右的时间,所以,专题小组的人员由四至五人组成较为合适),根据相近性原则,然后将分
50、组情况进行公示,各位教师可提出调整意见并明确自己所属小组的情况。分组确定后,每小组通过自荐或竞选的办法确定首席研修教师。开展研修活动。专题小组的首席教师负责制订计划,组织执行,推介沟通,成果整理等重要职责,小组成员则依计划展开活动。分享研修成果。将研修的各种成果以文字的形式整理出来,既培养了教师文本反思的习惯和能力,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同时实现了共享。 建立其它的合作体。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还建立一些诸如工作室、生物建模小组等合作体,通过近两年的运行也收到了一些很好的效果。3整合研修形式,形成研修网络如何让不同的研修模式形成一张有效的研修网络,构建的逻辑关联的操作流程是教研
51、组面临的重要问题,经过不断的探索和调整,我们最终建立了如下的研修平台,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四)保障科学的研修过程。新教研模式科学有效的运行,需要制订一些新的教研常规制度为其提供必要的保障机制。为此,我们教研组建立了以下几项制度为新教研保驾护航。1、建立了六大教研例会制度。课堂教学问题征集会议。每学期一次,通过发动、汇总、筛选、分类得到最有价值且最有研究可行性的专业发展问题。专题小组会议。每月一次,各专题小组首席教师通报研修情况,分享已有研修成果,提出困惑寻求帮助;教研组商讨对策、提供支持。各种研修模式小组会议。每周至少一次,由专题小组、同伴互导、结对师徒、集体备课组等小组落实,研讨各自的问题。
52、观察工具开发会议。在期中和期末考试结束后的一周召开,全体教师参与,会议内容主要是课堂观察工具开发的总结工作。同伴互导会议。在开学之初举行互导同伴的鉴约仪式,学期结束时,收集、整理、介绍互导成果。课题研究会。根据需要不定期的举行,主要是寻求课题研究的支持与课题成果的推介说明。2、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为强化教师的档案意识,积累珍贵的专业发展实践资料,以便于日后深入的分析和可持续发展,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是一项有效的措施,而教研组通过对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的管理能有效地掌握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并实现组内共享。三教研组建设改革的反思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我们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1教研组的职能定
53、位科学合理了。当教研组的职能定位于为学科的学术研究创设平台,为学科的建设发挥引领和支持作用时,教研组的行政色彩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弱化,而其学术性就得到了尽可能大的强化和放大,这样,传统教研模式下纸上谈兵式的教研组文化建设、特色建设,通过这种教研模式得到了贯彻落实。2教研组的凝集力和活力增强了。传统的教研模式容易滋生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帮派主义。而在新的教研模式下,因教研组有先进理念的引领,有多种研修模式的平台,有科学操作流程的保障,则和谐创新的研修局面由期待变成了现实。3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能力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发展逐渐走出了经验式的成长模式,学习专业理论和研讨教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教
54、科研是推动专业成长的主要动力成了主流思想,注重积累,注重反思的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使教师步入了研究型发展的轨道。4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意识强了。在传统的教研模式下,由于教研组的建设目标缺失或形成虚设,研修形式单一死板,故而对教师规划人生的引领作用非常弱,而在新教研模式下,由于专题小组等是基于教研组的学年(学期)建设目标和教师个人专业发展需求组建的,因此,能有效地将教师的个性目标融入教研组的共同目标中,从而强化了教师的人生规划意识,提高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设计能力。5教师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提升了。合作是这种教研模式的主要特征,合作也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在合作中实现了各自的目标追
55、求,唤醒了合作的意识,懂得了合作价值,知晓了合作的方法,取得了合作的成果是这种教研模式的最主要的贡献之一。6教学和教科研成绩斐然。2006年我们组被授予“区创建学习型组织先进班组”、“区劳动模范集体”光荣称号。2006年11月9日,我区校本教研观摩会在我校召开,浙江省教研室张丰老师的评价是“这是我迄今为止所看到的最好的教研活动”,2006年12月1日,杭州师范学院“第52期校长培训班”全体学员来我校观摩我组的校本教研,评价是“这才是真正的校本教研”,2006年12月29日,应杭州市教研室的邀请,我在“杭州市第2期中小学理科教研组长”培训班上,作了题为“新课程背景下教研组建设的探索”的讲座,评价
56、是“余杭高级中学的生物教研组建设理念先进,策略新颖,成效显著”。自2005年起,在“优质课评比”中,获区一等奖3人,市一等奖1人,在论文评比中,省一等奖一篇,市一等奖三篇,市二等奖二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四篇。课后练习完全实现了校本化,摆脱了依赖外来资料的局面。7教研组建设还任重道远。改革走到今天,我们还面临着很多难题,如何提升现有研修模式的效益,研发更多有效的研修形式,形成高效的教研网络;如何提高课堂观察的理念和技术,这一切都有待我们去深入地探讨。总之,在教师专业化的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在新课程全面推行,进入实践层面的今天,探索新的教研途径,创设新的教研模式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希望通过理念的更新,行动的革新,制度的创新,使我们的教学和教研比翼齐飞,开创教学和教研工作的新天地。注:钟炜的了解方式 08136201674(办) 邮箱zhongwei1962163aaa博客 zhongwei196207.blog.163aaa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转发至微博 加强教研组建设 促教师专业化发展 戬浜学校 杨美华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在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无疑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顺利的主导力量,他们对教育改革的理解、认同和参与状况在很大程度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装屋顶彩钢板合同范本
- 数学第六册第三单元《年月日》说课稿
- 数轴和绝对值相反数提高练习试题
- 车辆安全使用协议2024全解析
- 地产公司土地转让合同范本
- 工抵合同范本
- 2024母子企业资金借用协议样本
- 2024楼宇电梯升级改造施工协议
- 保安员2024年度聘用协议细则
- 按新规制定的2024汽车租赁协议样例
-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的开题报告
- 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课件
- 换热站的安装调试
- 普通地质学教材
- 我的连衣裙【经典绘本】
- 农村公路畅通工程质量检测方案第三方检测及交工验收
- 急性冠脉综合征特殊人群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建议解读
- 1 220kV外护套电缆试验报告
- 机械加工工时定额标准计算手册
- 盾构始发条件验收
- GB/T 4372.1-2014直接法氧化锌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氧化锌量的测定Na2EDTA滴定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