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县域教研机制构建与实践的探索.doc_第1页
提质县域教研机制构建与实践的探索.doc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提质县域教研机制构建与实践的探索摘要:教研工作是学校“走内涵式综合教育改革之路的依托和基础”,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立足之基、提质之策、发展之力。要提高县域教研工作质量,可通过“七有七求”来实现,即:认识有高度,定位求新;方向有精度,突破求准;教研有深度,问题求真;行动有力度,跟进求实;科研有广度,课题求微;管理有变度,创新求活;自身有硬度,水平求增。.关键词:县域;教研机构;行动研究中图分类号:G40-05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5)32-0019-05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强调:“要把教研工作作为走内涵式综合教育改革之路的依托和基础”,要“立足本职,锐意进取,协同

2、创新,不断提高教学研究工作水平”。教研,即教育研究,总结教学经验,发现教学问题,研究教学方法。教研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立足之基、提质之策、发展之力,这应该是不争的共识。在新世纪、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进一步转变教研员工作作风与服务态度以使教研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与时俱进,如何进一步促进基层学校与教研机构有效互动以共同提高,如何为教研员开展教学研究与实现人生价值提供更有效的平台,这是我县教师进修学校近年来特别关注并切实展开行动研究的问题。现就其行动研究的成效与反思做一梳理,以期对县域教研质量提高工作的开展有所助推。一、认识有高度,定位求新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你连想都想不到,怎么可能去做得到。很

3、多时候,人们认为是操作层面的问题,其实质是认识层面的问题,只有认识的高度到位了,才能找到有效行动的新定位,才能为提高质量打下新的基础。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县域教研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创新自己的职能定位认识,用定位的高度来拓展职能发挥的宽度、深度与效度。(一)机构职能新定位县域教研机构应突破传统固有的研究、指导、管理、服务的四项职能定位认识,立足于“新的四项职能定位”来开展教研工作。这新的四项职能就是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对教育科研系统提出的期望,即:努力成为探索教育规律、创新教育理论的“思想库”,成为提出政策建议、服务教育决策的“智囊团”,成为开发教育策略、服务教育实践的“工程

4、师”,成为引导教育舆论、更新教育观念的“宣传队”。(二)工作方式新定位县域教研机构应突围常见的调研、听课、评课、观课、议课、赛课、测评等工作方式,“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创新教研工作的机制、方法和手段,加快实现教研工作的转型。”这种转型就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田慧生强调六个方面的转变:一是研究上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二是由基于经验的教学研究向基于事实和数据的教学研究转变,三是由注重统一性的教学要求向注重个性化的服务转变,四是由关注知识传授的研究向关注全程育人、综合育人、全面育人的研究转变,五是由单纯关注教材教法研究向服务区域及学校发展、加强对教学质量的全要素研究转变,六是由

5、基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传统教育模式研究向基于开放的信息化教学的现代教育模式研究的转变。(三)工作重心新定位教研,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教研员的“研”,县域教研机构的工作更多的形式体现在学科教研员身上。学科教研员应突破传统的以学科课程标准与学科知识核心的研究重心,根据当今教育领域的改革发展趋势,将研究重心转向“学生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指的就是那些一经习得便与个体生活、生命不可剥离的,并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有可能伴随一生的素养。以学科知识为核心的课程标准是从具体学科出发,按照学科教学规律规定了教育过程应该满足的标准,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学生核心素养是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体现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适应社会需要”,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育问题。据此,学科教研员应着力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研究,诸如研究“培养这样的人”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这样的课程该怎样建构、开发、运用、评价,等等。二、方向有精度,突破求准清华大学原校长顾秉林送给毕业生如下五句话:“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识重要,健康比成绩重要,生活比文凭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笔者对”方向比努力重要”情有独钟。试想,如果你方向选错了,越努力离正确的方向越远,最终将获得“南辕北辙”的悲剧效果。田慧生也强调: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全国整个教研系统、教研队伍“要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引领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县域教研机构

7、必须具备实干的精神、实干的劲头与实干的能力,要在下列方向上实实在在地下真功夫,实实在在地求突破。(一)在助推教师专业发展上求突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本”之要,重在研训。研,教研,科研,研讨,研究;训,他训,自训,训导,训练。对一线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研与训是难以截然分开的,“研”可成为“训”的一种途径、手段、策略,“训”本身也需要“研”作其支撑、辅助、保障。从事研训工作就要突出推动教育发展的核心:教师的专业发展;从事研训工作就要抓住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教师素养的提升。建构主义强调的“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真实情境性”要求研训工作走进教师的生活,要基于教

8、师的经验和问题来进行研究并设计课程,同时在培训中给教师提供真实的情境,引发教师头脑中的各式各样的经验和问题并通过互动交流,实现学习内容的主动建构。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并引领发展的时候它才是最好形式的教学。让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又不能一步实现,需要一步一步地发展自己,一点一点地完善”。教学如此,研训工作也应如此。(二)在促进教育内涵发展上求突破教研工作是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区域教育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纵观当今的教育发展,已经在由教育的外延发展向教育内涵发展转变。教育要内涵发展,这不再是主要依靠行政管理力量,不再是不断扩大教育规模,而主要依靠

9、教科研力量,依靠广大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这个力量的来源主要在于研训工作。上海中学生于2009年、2012年连续两次参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组织实施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两次都以明显优势位居榜首。这一成绩引起了世界的瞩目。许多国家的记者深入到上海的学校蹲点一周,结果也大都聚焦在教研制度上。中国特色的研训工作制度,就这样以惊艳的方式走到了世界面前,“成为了世界公认的教育财富”。这既让教研人自豪,又让教研人倍感责任重大。(三)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上求突破随着教育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教育领域新旧矛盾叠加,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交织,一些问题

10、既受到教育内部体制、制度性因素的制约,同时又受到教育外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一些重大现实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不可避免会凸显出来,这就需要教研工作者进行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在教育改革的理论创新、决策服务、实践指导、舆论引导上下深功夫,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顺利有效推进助力增力。三、教研有深度,问题求真作为教研机构,“研”肯定是其主业之一,要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这个研究重心,重点研究以下方面的问题。(一)研究立德树人刘利民同志强调:“教学研究部门要将课程教学的育人研究放在首位,坚持德育为先,指导学校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帮助学

11、生打牢共同思想基础、端正政治立场和前进方向、砥砺品德情操、激发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目前要重点开展如下两个问题的研究:一要强化课程育人研究,二要强化实践育人研究。(二)研究课程建设刘利民同志强调:“教学研究部门作为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实践指导力量,要找准下一阶段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研究提供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确保课程改革的理念能够在实践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当前最紧迫的是要研究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一要研究课程深度整合。二要提升学校课程建设能力。(三)研究教学改革刘利民同志强调:“教学研究部门一定要花大力气研究高效课堂生成的途径和办法,引导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

12、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乐学、会学,从课堂教学源头上彻底减轻学生负担。”具体来说,要在课堂教学的以下几个环节加强研究和指导:一是研究学科本质,二是注意教学方式的研究,三是强化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利用。四、行动有力度,跟进求实为让“定位求高”、“突破求准”、“问题求真”的研究落地,核心在于扎实有效的行动研究过程。下述三种行动研究实践可资借鉴。(一)“三化”促跟进一是教研员蹲点联系“三定化”。“一定”蹲点学校,“二定”培养对象,“三定”责任目标。二是教研员问题解决指导类型化。开展课例研究指导难点问题,举办示范研讨指导盲点问题,实施专家引领指导理论问题,建立学科中心组指导操作问题,探索教学支持服务解决

13、课程资源问题。三是教研员常规教研指导分层化。在育人分层上着力于基础层、活动层与保障层的差异,在课程建设上注重负起点、零起点、正起点三个层次的区别,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合格课、优质课、示范课的梯次。(二)建构“教研共同体”促跟进以“自觉发展、专业研究、合作共赢”为原则建构教研共同体,辅助学科教研行动落地。这种“教研共同体”以县级学科教研员为中心,以县级学科中心教研组、学科名师工作室、学科教师专业成长自主联盟等形式为载体,以建立学科站、建立学科研讨QQ群、链接学科教研博客、定期开展学科教学研究的主题阅读与主题研讨、定期推出学科示范课精品课等方式开展工作。(三)开展“学科人才库建设”促跟进按一定的标准,

14、通过自主申报、县教研机构考查、教委认命的方式,由县级学科教研员在不同区域内确定学科骨干,通过“选苗子、压担子、结对子、架梯子、搭台子、树牌子”的方式,培养学科骨干;设置县域七级台阶人才库,按“校级后备骨干一一校级骨干校级学科带头人县级后备骨干县级骨干县级学科带头人一一县级名师”这七级成长台阶入库,激励教师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成长。五、科研有广度,课题求微对基础教育来说,“教研”之“研”既有常规教研工作的内涵,也有“教育科研”的内涵成份,而“教育科研”的有效承载形式是“课题研究”。许多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提起课题都会发怵,在教育课题研究上持“神秘论”、“无用论”的大有人在,参与课题研究的量很小、面较窄

15、。即使参与课题研究的少部分人中,本着“功利论”的人也不在少数。要提质县域教研质量,必须改变这种处境,努力拓宽参与面,力求实现人人参与的广度。这就需要有下列创新作支撑。(一)理念创新:用草根式微课题研究提高教师自身教育生活的幸福指数研究是用理性的思考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问题存在,因此每个人都需要研究。而这种研究是人人参与的草根式的微课题研究。这种草根式的微课题研究具有四个特点:一是“小”,由小事入手、从细节出发;二是“实”,从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入手、从问题出发;三是“易”,研究方法灵活、研究过程自主,研究结果自用;四是“新”,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

16、问题,在教中研、在研中教,研与教共进、常研常新。(二)研究创新:我的研究我做主草根式微课题研究主要运用反思性研究与行动研究法,不拘泥于立项、论证、定性分析、定量研究。它以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切入点,以师生生活实践为土壤,以教师需求为动力,课题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选,研究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做,答案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找,成果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用。(三)转化创新:我的成果我收获草根式微课题研究的成果表现形式与转化推广形式应灵活多样,它不拘泥于研究报告、论文等,还可以是教学反思、示范课、主题班会、校内主题报告等形式。借鉴启东教育的经验,全员式的草根式微课题研究可实施“五个一”工程,即“一个微小课题”、“一

17、点核心问题”、“一年研究时间”、“一套过程资料”、“一篇成果收获”。用这“五个一”来鼓励基础教育工作者人人参与科研,鼓励基础教育人从静态思维向动态思维转化,从“被科研”到“自发科研”,最后上升到“自觉科研”的理想境界。六、管理有变度,创新求活创新是进步的灵魂。在改革创新的现代信息时代,教研工作也必须不断地创新,才会有不竭的进取活水。“教科研机构应采取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创新符合区域实际、富有工作实效的管理模式,做到常规工作规范化、创新工作常态化、学科工作精细化、管理工作人文化。”目前,开县开展的如下三个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一)增设片区教研组织面对教育大县仅靠县级

18、教研机构指导不不过来的现实,变原“县-校”两级管理为“县-片-校”三级管理,将全县分为13个片,增设片区教育均衡发展指导中心,配备主任、适量教研员与教育专干,加强了指导服务的力度与服务面。(二)创新教研活动开展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在全县实施进修校校级领导联片、进修校教研员挂片、全县优秀基地校帮片的“联挂帮”工作机制,将原来一个副校长分管的教研工作,分解为若干副校级之间的竞争性工作开展,可有效增添教研活动开展的人力,有效提高县域教研活动开展的量、质与面。(三)巧妙借智借力在经济全球化、视野地球村的时代,必须巧用优质高端资源,才能提高县域教研工作的有效性。县教研机构要尽力争取政府与主管部门支持,适时引进国家级专业教育研究机构予以专题辅助,如与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共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等方式,这将有助于促进县域教研的内涵发展。七、自身有硬度,水平求增刘利民同志强调:“教研队伍建设是提升教学研究工作质量的关键。”打铁还需本身硬,有效提高县域教研质量,教研员的自身素养是关键因素。作为县教研机构的成员,应该不断地自我修炼,不断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