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程纲要_第1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程纲要_第2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程纲要_第3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程纲要_第4页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程纲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二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程纲要新密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语文组高二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程纲要使用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民教育出版社)学段安排:中国文化经典研读(112周)编写教师:高二语文组教师课程整体目标解读1 .借助工具书、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论著作者情况、相关背景和论著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在整体了解论著内容的基础上,细读教材提供的章节,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2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与演进,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3 .学习从历史发展

2、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化经典,理解古人的现实处境,从中汲取人生智慧;学会以现代观念审视古代文化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从中寻找现代社会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4 .学习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5 .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参考有关论著,学习对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中外文化现象作出分析和解释,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高自己的思考、交流能力和认识水平。6 .学习古代文化作品,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第一单元课程纲

3、要一、单元目标解读1.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握四部分类法,回顾并梳理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文化著作。2.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现代意义,学会以现代眼光观照古代文化经典。3. 了解本书的结构、编排思路与学习方法。二、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1,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1,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握四部分类法,回顾并梳理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文化著作。2,了解中国传统义化的发展历程及其现代意义,学会以现代眼光观照古代文化本单元是一个中国文化经典的绪论课,建议以学生自2,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状况3.中国文化典籍的现代意义经典。3.了解本书的结构、编排

4、思路与学习方法。读为主,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机组织讨论,以深化认识。4.本书的结构与编排思路以及学习本书的方法、教材的整合及再度开发本单元是全书的绪论部分。四、课程实施教学策略1 .本单元计划用1课时,教师可适当调整,但总课时不能超过2节;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应该放在了解。2 .总之,本单元是一个中国文化经典的绪论课,建议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机组织讨论,以深化认识。五、课程评价1 .课堂提问2 .听课表现3 .作业反馈4 .学段阅读检测第二单元课程纲要一、单元目标解读1.了解儒道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2.对儒道

5、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3.理解课文的主要思想,熟读、背诵一些片段。、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十则掌握常用的义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成语、格言、警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五章1 .理解老子节选各章的思想内容,把握道家的主要思想;2 .熟读老子节选各章,积累主要的义言知识和义言现象;读懂老子节选各章,掌握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尤其是其中的辩证法思想,“道”、“有”与“无”、“师法自然”、“无为而治”等的深刻内涵,要做深入研讨。、教材的整合及再度开发“儒道互补”作为本单元的标题,学生根据“阅读指南”的内容

6、稍作了解即可,不必作过多的探讨。“大视野”为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第一章绪论(节选),此文概述了现代学者对中国文化及其影响的重要观点,虽不尽全面,有些地方也难免有些苛责之处,但可供学生讨论。四、课程实施教学策略1、教学论语十则老子五章时,可以联系以前所学课文,将意义相关的语录放在一起,就某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深入、全面地探讨,务求使学生对一些关键概念和问题的理解不停留在表面,而把握其精神实质。在准确理解文本原意的基础上,可适当联系实际,思考当前有关的现象或问题。2、论语老子中关于某个概念或问题的说法,往往散见于各章里,教学时,配合课文里所选的材料,适当补充一些直接相关的、说得更清楚的材料,会有助

7、于学生理解。3.本单元计划用5课时,教师可适当调整,但总课时不能超过6节;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应该放在了解。五、课程评价1 .课堂提问2 .听课表现3 .作业反馈4 .学段阅读检测第三单元课程纲要一、单元目标解读1、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体例,体会左传的叙事风格。2、了解“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传统。、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晋灵公不君1 .积累常用的义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识记文中的名句。2 .理解赵盾、晋灵公、董狐以及武士们等形象。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1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的含义

8、。2 .理解文章叙事的“详而博”的特点。3 .体会语言的简明,人物的传神。怎样研究中国历史1 .古代史书的体裁2 .史学的发展历程3 .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材的整合及再度开发本单元以历史著作为中心,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史家的重实录、讲褒贬的撰述原则与表现方式。“经典原文”晋灵公不君是左传中的著名篇章,文不甚艰,故事生动,剪裁得当,叙事流畅,人物形象饱满,性格鲜明,较鲜明地体现了所谓的“春秋笔法”。教学时,可把课文的叙事艺术与对“春秋笔法”的辩证认识作为教学的重点。“相关读物”所选史通是中国史学理论名著,节选部分论述史书的“直书”原则,列举了大量事例说明直书的难能可贵,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

9、优良传统。四、课程实施教学策略1 .引导学生利用注释自读课文。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重点掌握一些古今词义有差异的字词。2 .引导学生通过梳理以往学过的史传文章和史学著作,复习并巩固其对传统史学的知识。教师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点拨,使学生对传统史学著作及史学理论有较为清晰的认知。3 .引导学生了解左传的成书过程、叙事特点和对后世史学和文学著作的影响,同时初步了解左传尊礼重民的思想。帮助学生了解史通的成书过程、重要理论和对后世史学的影响,了解史通对我国古代史学实录传统的总结和褒扬。4 .注意扩展阅读。可以让学生阅读左传中的其他篇章,比如郑伯克段于鄢。学习直书时,可以联系史通中的另一篇文章曲

10、笔对照来读,以便更全面地体会刘知几力主直书实录,反对曲笔诬书的观点,并引导学生分析在史书写作上为什么会出现直书和曲笔两种不同的笔法。5 .本单元计划用3课时,教师可适当调整,但总课时不能超过4节;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应该放在晋灵公不君。五、课程评价1 .课堂提问2 .听课表现3 .作业反馈4 .学段阅读检测第四单元课程纲要一、单元目标解读1 .大学中庸是儒家经典著作,对中国的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本单元的学习,应当让学生对其中的思想有个基本的了解,并引导他们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2 .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目”。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

11、家、治国、平天下。要让学生明了这些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3 .中庸中的有些概念比较难以理解,要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理解这些概念的内涵。中庸中的学习过程论,对于学生的学习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教师应当带领他们领会这个学习过程论的合理性。、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大学节选1、大学是儒家经典著作,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有着深远的积累文言词句,把握文意影响,学习中应让学生对其中“修齐治平”的思想有个基本的了解,并引导他们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2、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目”。要让学生明了这些内容的逻辑关系。3、积累义言词句,把握文意中庸节选1.积累常用的义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识

12、记文中的名句。2.要求学生了解中庸的基本思想。3.引导学生探究中庸思想的现代意义。1、积累常用的义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识记文中的名句。2、要求学生了解中庸的基本思想。、教材的整合及再度开发本单元“经典原文”和“相关读物”分别节选自大学和中庸。这两本书是儒家经典著作,对中国的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本单元的学习,应当让学生对其中的思想有个基本的了解,并引导他们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对大学中庸中所论述的思想,应该鼓励学生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积极探究,分析其中合理与不合理的因素,探讨它们在历史上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并论述它们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作用,是否应该继承和怎样继承的问题。四、课程实

13、施教学策略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注释自读课文,对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儒家学说的基本观点主张,在此基础上,和学生一起探究其中的意思。2、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应当认真研讨每一段落的内容,在研讨的基础上,分析“三纲领”“八条目”的内在逻辑联系,探究大学论述过程中的思想脉络,这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3、大学中所体现的传统的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已经不具有现实意义了,但是有些内容在现代生活中仍然具有着生命力。3.本单元计划用4课时,教师可适当调整,但总课时不能超过5节;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应该放在大学节选。五、课程评价1 .课堂提问2 .听课表现3 .作业反馈4 .学段阅读检

14、测第五单元课程纲要一、单元目标解读1. 了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2. 了解坛经和百喻经的语言特色,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3.批判地继承佛教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人生的启示意义。、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坛经节选1 .了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2 .了解坛经和百喻经的语言特色,积累常用的义言实词和虚词。3 .批判地继承佛教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人生的启示意义。积累文言词句,把握文意百喻经节选1、了解百喻经的语百特色,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2、了解寓言的特点,掌握寓后寓意的概括方法3、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概括能力4、体会寓意

15、在现代社会人生中的启示意义,从中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体会具带给人生的启示,准确把握各则寓百的寓意、教材的整合及再度开发在教学中对佛教的教义不要讲得太多,如果实在绕不过去,要做充分的辩证分析,使他们能够扬弃糟粕,吸收精华。可以通过介绍一些佛教史的知识或者通过一些通俗的佛教故事,比如玄奘历尽千辛万苦去印度求法的故事,导入新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重点介绍一些佛教教义中的积极思想,比如重视个人修养、导人向善、救助他人等。对于禅宗的介绍,也尽量不要在教义上下很大的功夫,可以通过一些有名的禅宗公案,引发学生的兴趣,训练其思维,并使其直观地了解禅宗强调“顿悟”“直指人

16、心”等特色。四、课程实施教学策略1、佛教哲学,从本质上讲是唯心主义的,是不科学的。佛家对于人生是苦的看法,以及求得解脱的方式,都是错误的。可以通过介绍一些佛教史的知识或者通过一些通俗的佛教故事,比如玄奘历尽千辛万苦去印度求法的故事,导入新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重点介绍一些佛教教义中的积极思想,比如重视个人修养、导人向善、救助他人等。对于禅宗的介绍,也尽量不要在教义上下很大的功夫,可以通过一些有名的禅宗公案,引发学生的兴趣,训练他们的思维,并使他们直观地了解禅宗强调“顿悟”“直指人心”等特色。2、“经典原文”所选的两段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教学时在引导学生了解大致内容的基础上,积累一些重点

17、的字词。因为坛经的语言是早期的白话文,在句式和一些词语的意义上与我们学过的文言文有所不同,要注意进行比较、积累。比如“住”(若住此间)、“即”(法即一宗)、“当”(汝当买来)等。3、“相关读物”中所选的百喻经故事,浅显易懂,富有情趣,可在大致了解主要内容后,放开让学生自己谈谈对故事寓意的认识,并学习佛经运用譬喻和寓言进行说理的方式。至于蕴含的佛教教义,稍微做点提示即可。4.本单元计划用3课时,教师可适当调整,但总课时不能超过4节;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应该放在百喻经节选。五、课程评价1 .课堂提问2 .听课表现3 .作业反馈4 .学段阅读检测第六单元课程纲要一、单元目标解读1. 了解贞观政要和明夷待

18、访录两本书的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义。2. 了解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3. 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从中汲取有利于现代社会的成分、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求谏1、了解贞观政要的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义。2、了解唐太宗到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3、积累文中的“藉、寻、刍莞”等文言词汇。积累文言词句,把握文意原君节选1.初步了解我国明末清初时期民主启蒙思想发展的情况2.了解民主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的生平及其思想。3.积累有关文言文知识,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积累常用的义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识记文中的名句。、教材的整合及再度开发两篇文章都是说理性很

19、强的文字,学习课文的时候除了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阅读指南”了解文章的主要思想之外,还要学习课文的论证方式,像求谏中丰富的论证方法、原君中对比方法的运用等。四、课程实施教学策略1 .学习课文之前,要首先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与政治思想的概况,像“家天下”的思想、民本思想等,使学生对中国封建政治有一个总体性的认识。2 .贞观政要、明夷待访录两本书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和末世的政治思想,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对两篇课文做对比阅读,既认识到君主专制的存在合理性,又要认识到君主专制的弊端,并从中汲取有利于我们今天学习借鉴的东西。3 .两篇文章都是说理性很强的文字,学习课文的时候除了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阅

20、读指南”了解文章的主要思想之外,还要学习课文的论证方式。4 .本单元计划用4课时,教师可适当调整,但总课时不能超过5节;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应该放在求谏。五、课程评价1 .课堂提问2 .听课表现3 .作业反馈4 .学段阅读检测第七单元课程纲要一、单元目标解读1、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体例,体会左传的叙事风格。2、了解“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传统。、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朱子语类三则1、初步了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概况,辩证思考理学的历史意义。2、引导学生讨论并把握朱熹在理欲问题、义利问题、读书方法方面的基本思想。1 .了解朱熹

21、关于理欲问题的思想2 .积累文言词句,把握文意童心说1、读懂原文。2、了解明时期杰出思想家李贽的文学观念。3、童心说具后了近代启蒙思想的色彩。是人的主体自觉的渴求和觉悟;无论是对文艺批评,还是对教育的理论与实施,都具有深刻的积极意义。读懂原文,了解童心说对现代教育的理论与实施具有的积极意义。、教材的整合及再度开发两篇文章都是说理性很强的文字,学习课文的时候除了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阅读指南”了解文章的主要思想之外,还要学习课文的论证方式,像求谏中丰富的论证方法、原君中对比方法的运用等。四、课程实施教学策略1 .通过对朱子语类三则的学习,应该使学生对宋明理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知道理学是宋明时

22、期直至清前期的主要思潮,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2 .理学是中国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也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到最高水平的集中表现。作为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程,通过对朱熹语录的学习,并结合对于宋代历史、文学、科技等方面的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至宋代达到了最高水平应有所认识。3 .朱子语类的文字较为口语化,容易阅读,但要对文章后面所蕴涵的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这样才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从而对宋明理学所讨论的问题也会有所认识和体会4 .本单元计划用5课时,教师可适当调整,但总课时不能超过6节;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应该放在朱子语类三则。五、课程评价1 .课堂提问2 .听课表现3 .作业反馈4 .学段阅读

23、检测第八单元课程纲要一、单元目标解读1 .学习天工开物两则,了解封建时代文人冲破科举考试的束缚,转而关注民生问题,献身科技事业的伟大精神,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曾经有过的辉煌成就。2 .学习麻叶洞天,体会徐霞客游记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完美融合的写作风格,认识徐霞客在科学史上的地位。3 .结合本单元学习内容,做一些社会调查,就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世界影响等问题展开研讨,体会科学作为人类文化共同体的价值和魅力。二、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天工开物两则学习天工开物两则,了解封建时代文人冲破科举考试的束缚,转而关注民生问题,献身科技事业的伟大精神,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曾经有过的辉煌成就。1、掌握

24、文中重要文言词语,提高义言阅读能力;2、了解中国科学文化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感受科学的价值和魅力;3、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热爱科学。麻叶洞天学习麻叶洞天,体会徐霞客游记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完美融合的写作风格,认识徐霞客在科学史上的地位。、教材的整合及再度开发学习本单元,如果能结合所学内容,做一些社会调查或实地考察,比如,调查一下天工开物中所记述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哪些至今仍活跃在民间,游历一下徐霞客曾经走过的山川名胜,作一些地理(或地质)考察。若能把这些调查或考察的结果总结出来,形成文字,必然会增进学生对科学文化的热爱和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四、课程实施教学策略1 .天工开物两则的学习内容,涉及农

25、业、工业生产两大领域,从教学上看,无论农村还是城市,都有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2 .学习麻叶洞天,可以和以前学过的山水游记(如魏晋时期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如唐宋时期王维、柳宗元、王安石、苏轼等人的作品)进行比较研究,看看各个时期的游记散文在写作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从而真切体会徐霞客游记的科学价值。3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兼顾科技著作的科学性和文化内涵(或文学性),并结合课后练习的要求,把学习的体会和心得迁移到需要完成的作业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认知能力。4 .本单元计划用4课时,教师可适当调整,但总课时不能超过5节。五、课程评价1 .课堂提问2 .听课表现3 .作业反馈4 .学段阅读检测第九单元

26、课程纲要一、单元目标解读1 .学习日知录三则,了解顾炎武“文须有益于天下”、著述贵独创、立身贵务实等思想,体会其“经世致用”学术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2 .学习浙东学术,了解章学诚反对“空言学问”、提倡“切于人事”的学术思想,体会浙东学术的务实精神。3 .让学生联系社会现实或自己的学习经验,吸收本单元课文阐述的治学方法和表现出的论辩艺术,作一些社会调查或问题探究,切实提高议论文的写作能力。、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日知录三则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了解顾炎武“文须有益于大卜”、著书贵独创、立身贵务实等思想,体会其“经世致用”学术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教学目标1、2浙东

27、学术1 .了解浙东学术的发展演变过程。2 .了解贯穿于文中的求是求真,经世致用的思想及其治学要“切于人事”的主张。3 .积累义百知识。积累文百知识、教材的整合及再度开发本单元涉及的是清代学术,主要介绍古代学者的治学态度,“经典课文”为顾炎武的日知录三则,而“相关读物”则是章学诚的浙东学术,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四、课程实施教学策略1 .本单元所选的两篇课文,涉及很深的思想史背景知识,学习的重点是作为经典原文阅读的日知录三则。教学时,首先应该参照“单元介绍”“课文研读”“有关资料”部分提供的说明或资料,简略介绍顾炎武的生平事迹,着重从时代背景、学术背景方面阐述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

28、可以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话题导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指导学生对照注释通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2 .通过检查学生的诵读情况,判断学生的理解程度,纠正学生在字词读音、句读、语气方面的错误,提醒学生注意这几则札记不同的语言风格,然后以提问的方式考察学生对具体内容的理解。3 .就作者论述的主要观点展开讨论。一方面,以充分理解、领会作者的思想为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对作者议论中的偏颇之处加以驳议。讨论的题目,可以用“课文研读”部分所列的问题,也可以自拟。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定讨论题目是否具有较高的价值和意义,若形成正反两方面的意见,要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化解读,也要对学生偏离太远的认识予以纠正。4 .浙东学术一文,以学生自学为主。5 .本单元计划用4课时,教师可适当调整,但总课时不能超过5节;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