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法灸法学(老师勾的考试重点)_第1页
刺法灸法学(老师勾的考试重点)_第2页
刺法灸法学(老师勾的考试重点)_第3页
刺法灸法学(老师勾的考试重点)_第4页
刺法灸法学(老师勾的考试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04打印社转载 电话作者:Zgl1、刺法灸法学,是研究针灸防治疾病的各种方法、操作技术及作用原理的一门学科。2、砭石是最早的针3、我国第一部灸疗专著曹氏灸方4、针灸甲乙经最早记载了化脓灸法 5、葛洪最早使用隔物灸6、刺法在金元明时期鼎盛,灸法在明清鼎盛7、临近动脉的委中、箕门、气冲、曲泽、经渠、冲阳,以及乳中、脐中、小儿囟门不宜针刺8、表寒者可用温针、表热者应急出针里证宜深刺,里寒者可用补法、里热者应行泻法虚寒者少针,虚热者多针9、毫针的构成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10、临床常用的毫针规格是根据针身的直径和长度(长短和粗细)来确定的。号大针细,临床常用2632号

2、(0.450.32mm 13寸(2575mm)11、选择体位以利于腧穴的正确定位、便于针灸的施术操作、留针不疲劳为原则。主要是卧位和仰靠坐位。仰卧体位:前身部腧穴俯卧体位:后身部腧穴侧卧体位:侧身部腧穴仰靠坐位:头面、前颈、上胸和肩背、腿膝、足踝部腧穴俯伏坐位:顶枕、后项、肩背部腧穴侧伏坐位:顶颞、耳颊部腧穴12、针具、器械的消毒方法:a高压蒸汽灭菌法(最佳)b药物浸泡消毒法c煮沸消毒法13、 持针施行手法操作的手称为刺手,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的手称为押手刺手作用:掌握针具,实行手法操作,进针时运指力于针尖,而使针刺入皮肤,行针时便于捻转、提插和弹震刮搓以及出针时的手法操作等压手作用:固定腧

3、穴位置,夹持针身协助刺手进针,使针身有所依附,保持针身垂直,力达针尖以利于进针,减少刺痛和协助调解和控制针感14、持针姿势a、浅层腧穴短毫针操作二指持针法右手拇、示二指指腹夹持针柄,针身与拇指呈90度角b、深层组织毫针操作多指持针法右手拇、示、中、环指指腹执持针柄,小指指尖抵于针旁皮肤,支持针身垂直。 15、进针法 (给穴位,会选择进针的方法)A单手进针法(用于较短的毫针)a插入法 b捻入法B双手进针法a指切进针法(运用短针及要避开血管的腧穴,如曲池、尺泽)b舒张进针法(皮肤松弛部位的穴,如天枢、气海)c提捏进针法(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d针管进针法(进针不同,适用于儿童及惧针者)e夹持

4、进针法(长针的进针)16、针刺的角度(概念)a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垂直刺入。(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b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左右倾斜刺入。(适用于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c平刺:即横刺、沿皮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左右或沿皮以更小的角度刺入。(适用于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如头部)17、针刺的方向经脉循行方向、腧穴分布部位、病痛部位18、针刺的深度要考虑患者的体质、年龄、病情(阳证、新病浅刺,阴证、久病深刺)、部位。19、行针手法(包括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A、基本手法:(掌握基本要求)a提插法:使用提插法时指力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一三到五分为宜;频

5、率不宜过快,每分钟六十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的角度和方向。通常认为提插幅度达,频率快,刺激量就大;反之,刺激量就小。b捻转法:使用捻转法时,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180度左右;不能单向捻转,否则针身易被肌纤维缠绕,引起局部疼痛和导致滞针而引起出针困难。一般认为捻转角度大,频率快,刺激量就大;反之则小。B、辅助手法 a循法(顺着经脉循行路线,在腧穴上下轻柔地循按)b、弹法(留针时用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c、刮法(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拇指抵住针尾,食指指甲自下而上频频刮动针柄. 也可以拇、中指轻握针根,以食指自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d、摇法(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

6、针柄,将针轻轻摇动)e、飞法(拇、食指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f、震颤法(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小幅度、快频率地捻转、提插,使针身轻微震颤)20、得气概念: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意义:有效性(针刺治疗疾病的疗效),基础性(施行补泻手法的基础),判断性(辨别机体的气血、阴阳、正邪等盛衰)得气的临床表现:主观感觉:a、患者:针刺部位有酸胀、麻重等自觉反应,有时还会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等感觉,或呈现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扩散的现象;b、 医生: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反应。c、客观表象:针刺局部红

7、晕,肌肉突起、跳动,循经皮疹等影响得气的因素:患者:敏感强壮者反应强,迟钝虚弱者反应弱医者:取穴的准确度、操作的技能和熟练度环境因素:天气、温度等促使得气的方法:留针候气间歇运针(提插捻转)催气法(刮动针柄、弹摇针柄、沿经循摄)21、针刺补泻:基本补泻(捻转补泻、提插补泻)其它补泻(疾徐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平补平泄) 捻转补泻: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结合拇指向左向前,食指向右向后者为补法,反之为泻法。提插补泻: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以下插用力为主者为补法;反之为泄。疾徐补泻: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

8、为补;反之为泻。迎随补泻:针尖随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反之为泄呼吸补泻:患者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反之为泄。开阖补泻:出针后迅速按压针孔为补;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按为泻。平补平泻: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后即可出针。影响补泻效果的因素:1、 机体的机能状态不同,针刺产生不同的调整作用(主要因素)2、 腧穴作用的相对特异性3、针具及手法等因素4、针刺手法的量学要素:刺激强度、刺激时间滞针的临床表现:针下涩紧,针体活动困难,伴疼痛22、针刺异常现象及处理晕针的原因: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疲劳、饥饿、大出血,或体位不当或医者手法过重。晕针的临床表现:患者突然出现精神疲惫,头晕目眩,面色

9、苍白,恶心欲呕,多汗、心慌、四肢发冷或神志不清,扑倒在地晕针的处理:A 停止进针,迅速出针B让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开衣带C轻者静卧片刻,给予热茶、糖水饮D 重者在上述处理后,扎水沟、足三里等穴,灸百会、关元,或采取急救。血肿:针刺部位出现皮下出血而引起肿痛的现象。处理:先冷敷止血,再热敷或局部轻轻按揉,促使淤血消散。气胸:指针具刺穿了胸腔且伤及肺组织,气体积聚于胸腔,出现呼吸困难等现象。气胸的临床表现:症状轻者突感胸痛、胸闷、心慌、呼吸不畅;重者呼吸困难、发绀、冷汗,血压下降、休克等。体征肺部听诊呼吸音明显减弱或消失,x线可见肺组织被压缩,纵膈向健侧移位气胸的处理:立即出针,半卧位安静卧床休

10、息,减少呼吸的幅度;给予镇咳、消炎药物,防止肺组织因咳嗽扩大创口,加重漏气和感染;对严重病例,组织抢救,如胸腔排气、少量慢速输氧、抗休克等23、内经论针法:(一)论九针。(二)论补泻:迎随法、徐疾法、提插法、捻转法、呼吸法、开阖法(三)论刺法:五刺、九刺、十二刺。络刺浅刺体表淤血的细小络脉使其出血的一种方法。赞刺针法直入直出,刺入浅而出针快,是连续分散浅刺出血的刺法,用治痈肿、丹毒等症。豹文刺以穴位为中心,进行散刺出血的刺法。齐刺正中先刺一针,并于两旁各刺一针,三针齐用扬刺正中先刺一针,然后在上下、左右各刺一针,刺的部位较为分散傍针刺先直刺一针,再在近旁斜向加刺一针,正傍配合而刺毛刺浅刺在皮毛

11、半刺浅刺于皮肤,刺得浅,出针快焠 针将针烧红后刺入体表24、难经论针法:(一)荣卫补写:“当补之时,从卫取气;当泄之时,从荣置气。荣卫通行,此其要也”(二)针刺深浅:刺卫者宜浅,刺营者宜深.25、金针赋:(一)下针十四法(二)飞经走气四法: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三)治病八法: 烧山火:视穴位的可刺深度,分作浅、中、深三层操作。针刺先浅后深,每层依次各做紧按慢提九数,然后一次将针从深层退至浅层,三进一退。(适用于顽麻冷痹等虚寒之证)透天凉:视穴位的可刺深度,分作浅、中、深三层操作。针刺入后直插深层,先深后浅,依次在每层中各紧提慢按六数,逐层退出,一进三退。(适用于肌热骨蒸等热证

12、)。阳中隐阴:先补后泻(先浅层行补发紧按慢提九数,再深层行泻法紧提慢按六数)阴中隐阳:与阳中隐阴相反。26、概念和分类:直接灸:是将艾柱直接放在皮肤上点燃施灸的方法。化脓灸:在穴位皮肤上涂上少许大蒜汁,立即将中或大艾柱粘附在穴位上点燃,此法灼伤较重,可使局部皮肤溃破、化脓,并留永久瘢痕。非化脓灸:施灸部位涂上少许凡士林,然后将小艾柱放在穴位上点燃,以达到温烫作用为主,使穴位局部皮肤发生红晕或轻微烫伤,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间接灸:是将艾柱与皮肤之间衬隔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温和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一般每灸

13、1015min,至皮肤红晕为度。雀啄灸: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想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移动。回旋灸: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皮肤保持在一定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进行灸治。灸法分为艾灸和非艾灸。艾灸:(一)艾炷灸:直接灸(化脓灸、非化脓灸)间接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药饼灸“豆豉、附子、胡椒”)(二)艾条灸:悬起灸(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实按灸(太乙针、雷火针、百发神针)(三)温针灸(四)温灸器灸非艾灸:灯火灸、黄蜡灸、药锭灸、药捻灸、药线灸、药笔灸27、灸法的作用:疏风解表 温散寒邪:用于风寒表证、寒性胃

14、痛、腹痛、呕吐、泄泻. 温经止痛 活血逐痹:用于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肩凝、肘劳回阳固脱 升阳举陷:用于亡阳虚脱证;内脏下垂、脱肛、阴挺、久泻、久漏;壮阳益气:用于阳萎、早泄、遗精、遗尿、神疲、乏力、自汗清热解毒 消瘀散结:用于外科痈疮疖肿初起、疮疡久溃不敛、阴性疮疡、瘰疬、鼻衄防病保健 延年益寿:用于灸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培补元气,预防疾病28、施灸的注意事项:A、空腹、过饱、极度疲劳时不宜施灸,直接灸采取卧位B、先灸上部、背腰部、头部,后灸下部、腹部、四肢部。C、不可用瘢痕灸颜面部、心区、体表大血管、关节肌腱部、妇女妊娠期的腰骶部和小腹部 不宜灸过量妇女妊娠期,昏迷、肢体麻木不仁和

15、感觉迟钝的患者。D、灸创的处理:灸后立即贴敷玉红膏或创可贴,勤换膏药,40天左右灸创不愈合者,采用外科予以处理。29、三棱针(是由古代九针中的针锋发展而来的,古代有络刺、赞刺、豹纹刺等刺络法。)概念:三棱针法是用三棱针刺破血络或腧穴,放出适量血液,或挤出少量液体,或挑断皮下纤维组织,以治疗疾病的方法。适应证:具有通经活络、开窍泻热、消肿止痛等作用,适用范围广泛,凡各种实证、热证、淤血、疼痛等均可用。操作方法及部位:点刺法:指趾末端、面部和耳部(如少商、印堂、耳尖)刺络法:肘窝、腘窝部的静脉(如委中)散刺法:陈旧性软组织损伤、局部淤血、血肿或水肿、顽癣等挑刺法:阳性反应点或阿是穴30、皮肤针(古

16、代毛刺、扬刺、半刺等刺法的发展)概念:是用皮肤针叩刺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叩刺的方法:循经叩刺、穴位叩刺、局部叩刺刺激强度:弱刺激皮肤潮红充血,无疼痛(头面部、年老体弱、小儿、虚证、久病者)中刺激皮肤明显潮红,稍觉疼痛(除头面五官肌肉浅薄处)强刺激皮肤明显潮红、微出血,明显疼痛(压痛点、背部、臀部、年轻体壮患者,实证、新病者)31、穴位注射:腧穴注射法又称水针,是选用某些中西药物注射液注入人体有关穴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腧穴注射法是在针刺疗法和现代医学封闭疗法相结合的基础之上,根据经络理论和药物治疗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方法。它将针刺与药物对穴位的双重刺激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发

17、挥其综合效能,以提高疗效。具有操作简便、用药量小、适应症广、作用迅速等优点,因此其临床应用逐年增多。32、电针不同波形的主要作用和治疗范围密波降低神经应激功能,用于止痛、镇静、缓解肌肉和血管痉挛疏波引起肌肉收缩,提高肌肉韧带张力,用于痿症、肌肉韧带关节的损伤疏密波能促进代谢、消除炎症,用于外伤、关节炎,痛证,肌无力断续波对横纹肌有良好的刺激收缩作用,用于痿症、瘫痪锯齿波用于刺激膈神经,配合抢救呼吸衰竭。注意事项:使用前必须检查其性能是否良好,输出是否正常。治疗结束时,需将输出调节按钮全部归零,去下导线,关闭电源使用时应从零位开始,逐渐加大,并告诉患者使其有思想准备并配合治疗患有心脏病的患者,避

18、免电流回路经过心脏。安装心脏起搏器者忌电针。孕妇慎用33、耳针耳穴分布规律头面-耳垂 头、脑-对耳屏 脑干-轮屏切迹 上肢-耳舟 躯体下肢-对耳轮 盆腔、内生殖器-三角窝腹腔-耳甲艇 胸腔-耳甲腔 消化道-耳轮脚 五官-耳屏 内分泌-屏间切迹耳穴的定位耳轮:直肠,尿道,肛门,外生殖器。 耳舟:凤溪,指,腕,肘,肩,锁骨。对耳轮:坐骨神经,交感,臀腰腹胸颈。 三角窝:神门,盆腔,内生殖器耳屏:肾上腺 对耳屏:皮质下,脑干 耳垂:眼,牙,舌,面颊,扁桃体耳甲:胃,小肠,大肠,膀胱,肾,胰胆,肝,脾,心,三焦,肺,内分泌。耳针疗法的选穴原则是什么:按部处方选穴:如胃病取胃穴。肩痛取肩关节穴,腰痛取腰

19、骶椎穴。辨证处方选穴:根据脏腑学说、经络学说选穴。如骨痹、耳疾、脱发取肾穴,偏头痛胁痛、疝气、坐骨神经痛等取胆穴。按现代医学理论取穴:如月经不调取内分泌。消化道溃疡取皮质下、交感穴,输液反应取肾上腺穴等。根据临床经验选穴:如神门穴用于止痛,耳尖穴用于降压、退热。刺激耳穴的方法:毫针刺法、电针法、埋针法、压籽法、温灸法、刺血法、按摩法适应症:疼痛性病证、炎症性病证、功能紊乱性病证、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病证、内分泌代谢性病证、其他如手术麻醉预防感冒晕车等。34、头针:头皮针的主要适应范围是脑源性疾病。额区:从上到下治疗额中线(督脉)神庭穴向额前沿皮刺1寸长(治疗头面疾病)额旁1线(足膀)从眉冲穴向额前沿皮刺1寸长(治疗心肺胸腔疾病)额旁2线(足胆)从头临泣穴向额前沿皮刺1寸长(治疗肝胆疾病)额旁3线(足胆和足胃之间)从头围穴内侧0.75寸向额前沿皮刺1寸长(治疗生殖系统疾病)顶区:从下到上治疗顶中线(督脉)百会穴向前1.5寸至前顶穴(腰腿足病如瘫痪、脏器下垂、高血压、头顶痛)顶颞前斜线前顶穴起至悬厘穴的连线(治疗对侧躯体中枢性运动障碍,连线上1/5治疗下肢、中2/5治疗上肢,上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