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后的归因分析及指导doc_第1页
期中考试后的归因分析及指导doc_第2页
期中考试后的归因分析及指导doc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期中考试后的归因分析及指导给老师和家长的建议兴宁中学心理老师 孙少英期中考试刚刚结束,拿到成绩后,相信不仅仅是学生,家长和老师也都有太多的感慨。那么,在诸 多感慨之后,我们该如何关注我们的学生呢?他们到底对自己的考试如何看待,又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 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这里就涉及到一个考试结果归因的问题, 希望各位老师和家长能够对此有更多的认 识,并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归因分析,使学生更加积极地面对以后的学习。一、中学生学业归因归因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的过程。 归因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例如, 上课时有一位学生迟到了,这时,大家都会对这个事件做出解释,有的人会想,他可能是睡

2、过头了;有 的人猜想,可能是遇上堵车了等等,无论最终将原因归结为什么因素,这种探索原因、寻求解释的过程 就是归因。 每个人都会对周围发生的事情进行原因的分析,只不过有时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已。一般而 言,当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时,人们更有可能去推测其中的原因。这正如一向成绩好的学生考了高分, 大家可能习以为常;但如果一向成绩不好的学生考了高分,大家都会感到很好奇,于是会推测其原因。 归因反映的是个体对于引起某个事件原因的认识,因此,由归因所得出的原因其实是个体的一种主观解 释,未必是引起事件的真正原因。但是,这种未必正确的主观解释往往比真实的原因更能影响个体的情 绪、行为等各个方面。按照著名的归因研

3、究者韦纳BWeiner ,1972的观点,归因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归因研究的价值正在于归因是上一次行为和下一次行为之间的重要环节,具体地说,对上一次行 为的原因的解释将对下一次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如果一个学生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己太笨, 那么,他就会自暴自弃,因为聪明和笨是自己无力控制的;相反,如果他将失败归结为自己不够努力, 他就会为了获得下一次的好成绩而付出努力,刻苦学习。从这个角度而言,归因是影响学习动机的重要 因素,关于此,国内也有很多研究证明:比方,张贵良等对于初中生考试归因的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 说明,努力归因会通过内源性维度对于自信心产生积极影响, 并进而对下一次考试产生较

4、高的成功期望, 最终导致较高的成就动机水平。另外,雷雳等对学习不良初中生的成败归因与学习动机进行了研究,对 学习不良和非学习不良学生的成败归因特点的比照发现, 学习不良学生和非学习不良学生对学习成败的 归因有明显不同,与非学习不良学生相比,学习不良学生较少把学习成败解释为内部原因,而更多解释 为有受外在因素“他人等的控制。而且,把学习成败归因于自己的内部因素的学生才更有可能具 有深层型学习动机,采取深层型学习策略;把学习成败归因于不可知因素的学生,不大可能采取成就型 学习策略。由此可以肯定,归因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 在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之前,

5、我们首先要明白我们的初中生主要的归因模式有哪些。有调查显 示,我们的初中生主要有六种归因类型,不同的归因可能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1、把失败归之于自己脑子笨、能力差等稳定的因素。这种归因会使自己丧失信心,自暴自弃,放弃努力;2、把失败归之于自己不努力等不稳定因素。这种归因会使自己重燃希望,变得努力;3、把失败归之于学习难度大等稳定因素。这会使自己学习积极性受影响,甚至会对相应学科失 去信心;4、把失败归之于运气不好等不稳定因素。这会使自己重新树立信心。5、把成功归之于运气好等外在因素。这可能会使自己产生侥幸心理,下次不一定会努力;6、把成功归之于自己能力强、努力程度高等内在因素。这可能使自己

6、满意、自豪,也可能使自 己产生骄傲、自负等情绪注:该调查是针对学生的总体情况进行的,而非针对一次考试,所以希望各位家长和老师正确看 待,特别是初一学生的家长和老师。比方第4 条,“把失败归之于运气不好等不稳定因素,调查显示这会使学生重新树立信心,这是因为从一个学生的整体来看,学生平时考试比拟好,偶尔一两次考试失 败做出这样的归因,会防止学生因此自卑,而依然保持自信和斗志,那么,如果是第一次考试的学生做 出这样的归因,一方面要对其肯定,另外也要帮学生一起探讨学生考试失败的原因,探索更适合学生的 学习方法;再如第 5 条,如果学生将考试成功归之于运气好,家长和老师要认识到这可能是学生对自我 能力和

7、努力的一种否认,家长和老师应该抓住这一次的成功鼓励学生进步。学业是初中生自我的重要组成局部, 学习进行正确的积极的归因分析, 是为使学生下一步学得更好, 逐渐到达自己理想的状态。二、积极归因那么,什么是积极的归因方式?也就是说,归因引导的方向是什么?对于这一问题的答复,将确 定归因引导的根本方向。前面的讨论中已经涉及到积极的归因,可以看出积极的归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 方面:1努力归因努力归因是归因引导的最一般原那么。也就是说,总的来讲,我们主张引导学生对于学习的成败进行 努力方面的归因。例如,当学生考了一个高分时,或者学习有了进步时,我们应该使学生觉得这是自己 努力的结果;而如果学生考了低分,或

8、学习退步,应当使学生认识到这是自己不够努力所导致的。也就是说,引导努力归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努力程度是影响学业状况的重要因素,而 不是其他诸如运气、能力等方面的原因。这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于学习活动的控制感,使他们意识到自己 作为学习的主体对于学习所负有的责任,并且可以防止由能力归因带来的沾沾自喜、骄傲自满,或者悲 观失望、自暴自弃。2可控归因无论是在成功还是失败的情境中,应引导学生进行可控归因而不是不可控归因。也就是说,成功时 引导学生告诉自己这是因为“我很努力、“我复习得仔细、“我准备很充分等,而不是“我比别人聪明、“我运气好、“题目简单等自己不可控制的因素,从而增强自信,并在以后的

9、学习中更 加努力;而失败时那么告诉自己这是因为“努力不够、“学习方法不当、“准备不充分等,而不是 “我不够聪明 、“我不是读书的料 ,从而防止打击自信, 并且对下次行为的结果形成乐观的预期。应该强调的是,当学生失败时,引导可控归因的意义尤其重要。如果学生觉得自己失败的原因是某 种自己不能控制的因素,就会感到悲观,不愿再付出努力,因为努力与学业结果无关,所以即使努力也 于事无补,而这非常不利于学习动机的维持和激发。3分化的归因模式努力归因和可控归因是归因引导中的一般原那么,也就是说,无论是在成功还是失败的情境中,努力 归因和可控归因都是适宜的。懂得进行努力归因和可控归因的引导是我们对于教师最一般

10、、最起码的要 求。在这个根底上,我们对于教师和家长还有另外一个建议:引导学生对失败和成功形成分化的归因模 式。具体来说,成功时引导学生进行内在的、稳定的归因,如“我根底好、“我聪明;而失败时引 导学生进行外部的、可变的归因,如“题目太难、“发挥失误等。这样的好处是,成功时让他们肯 定自己,对未来的学习活动充满信心;失败时那么维护自尊,并且不至于丧失对未来的希望而维持努力。 也就是说,引导学生对于成败形成分化的归因方式,一方面,有利于防止习得无助的形成,另一方面, 能在最大程度维持对于学习的兴趣、增强对于自己的信心。在此,我们再一次强调:我们希望通过归因引导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而不是“正

11、确 的归因。也就是说,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归因方式是“适宜的归因方式适宜于学生的 后继学习、 适宜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适宜于学生的开展, 而不是要寻找学生成败行为的 “真实 原因。 换言之,我们所要引导的归因不一定是最正确、最真实的原因,但是它是最有利于学生开展的原因。认 识到这两者的差异是非常重要的。三、引导学生进行归因训练懂得了归因的重要性,明白了什么是积极归因,相信我们老师和家长都希望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进 行正确的归因,从而改变消极性的归因。一归因训练归因是可以通过训练实现的,可以扩大学生对失败进行的可能归因的范围;说服学生改变他们最初 的消极归因为积极的归因。1扩展学生可能归

12、因的有限范围。消除学生悲观归因的第一步是扩大解释学业失败的可能归因 的范围,也就是说,使他们认识到除了他们自己的解释之外,还存在其他一些可能的原因。例如,一个 学生考试失败后可能说:“这是因为我不能像别人那样快地阅读。对于这种悲观主义,教师可以建议 另一个同样有效的原因,如无效的策略,缺乏够的努力、缺乏适当的训练或经验、高的任务难度等。2改变不适宜的消极归因。归因训练的目的是削弱学生对学业困难进行稳定、不可控制归因的 倾向,鼓励学生进行不稳定、可控制的归因倾向。稳定、不可控制归因引起的推论是失败是永久的、不 可消除的状况;不稳定、可控制的归因导致的结论是失败是暂时的可消除的状况。弗斯特林综述了

13、 15 个不同的归因训练方案中的技巧,以下是他建议使用的三种方法。 1说服。让一个学生执行一项任务,然后由教师说出愿望的归因即理想的归因。也就是说,在 学生得知某个成败结果后,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2行为改变。所谓的行为改变,其实是对学生的归因进行选择性的强化。与说服不同的是,在 行为改变这一方法中,先让学生对成败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教师对他的分析进行有选择的强化,受到 强化的是教师所愿望的归因、理想的归因3提供信息。例如,在威尔逊等人的研究中,研究者告诉低年级学生,高年级优秀学生曾经 也遇到了困难,但成绩仍然提高了,这就是归因训练的信息方法。二影响归因训练的因素 以上我

14、们简要地介绍了归因引导的直接方法即进行归因训练。但是,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我们不 可能期望仅仅通过归因训练就可以使学生马上改变自己关于成败的信念。在一定程度上,归因训练的效 果还取决于其他一些因素。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可能会影响归因训练效果的因素。教师了解了这些因素 后,就可以懂得如何从这些方面着手对于学生的归因进行间接的引导。1任务难度水平 申克的研究说明,仅仅向强调学生要不断地努力是不够的,还要对他们的努力给予成功的反应,使 他们亲自经历到自己的努力是富有成效的,这样才能使他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为了使学生体验到成功, 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任务难度。当任务难度中等时,努力因素起很大作用;当问题变

15、得更困难时, 仅靠努力是无济于事的,不会带来任何进步,此时如果教师仍然强调不断地努力,反而会使学生陷入更 大的困境。因此归因中的任务难度调节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也就是说,任务难度的设置会影响归因 训练的效果。很容易的作业并不产生胜任感,因为获得成功过程中技能或理解并没提高。很困难的任务 一般也不产生胜任感, 因为努力并不导致成功。 难度适中的作业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提高从而体验到成功。 为了所有的学生能做适中难度的作业,教师需要使作业个体化,因为一个学生认为很容易的作业对另一 个学生来说可能是很难的。如果学生不能体验到成功,那么在成功到来之前,他就可能放弃。为了使学生在灰心丧气之前接到 胜任反应

16、,困难的作业应被分成几个单元,以便学生能建立可到达的、短期的目标。2教师描述教师描述指教师对学生说的关于他能胜任的信念。学生成功时,教师可以指出他们成功反映了能力 和努力,如“你擅长这些作业,你很专心,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教师也能降低学生的自信,把成功 归于其他原因,如“你运气好,做对了,或“这些题一定很容易,你都做对了。学生失败时,教师 可以把失败归因于努力,如“我认为你不专心,说明学生有能力成功,这样学生会对自己充满信心; 相反,教师如果说“唉!真没方法!又考这么差!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很笨,从而丧失信心。因此,教 师应该注意防止不恰当的描述,尽量进行恰当的描述,以引导学生的归因向着积极的方向

17、开展。具体来 说,尽量让学生相信如果他努力,他就能成功,如果失败,是因为他们需要更多练习或努力不够。 3课堂结构课堂结构也会影响学生对学业成败的归因。一般认为,单维度课堂容易使学生进行能力归因,而 多维度课堂有利于引导努力归因。研究者认为,单维度和多维度课堂的差异如下。单一维度课堂的特点是不区分作业结构。也就 是说,一个课堂的所有学生被要求同一答案的同样作业。作业越类似,学生比拟自己的成绩与其他人的 成绩更易我比你错的少。但在多维度课堂里,作业更有区分。不同的学生可以从事不同的作业,并 且每天作业的类型都会有变化。因此这一课堂结构使相互比拟比拟困难。单一课堂是突出的、以成绩 为根底的常态评价。

18、 在多维课堂中, 对学生的成绩有许多公开的指标, 例如, 公开给予消极的学业反应、 用图表公布学生成绩。多维度课堂的课堂组织原那么如下。使任务个体化,以便学生不做两次同样的作业。每天改变 任务的内容和形式。给学生提供作业时机。如果学生按能力分组,要使组比拟灵活如经常变化 和可变如防止在不同学科中进行同样的分组 。防止公开批评学生或提供低成绩的其他公开证据 如 以图表公布相对成绩水平。在许多领域里给学生公开表现胜任的时机。在多种领域里表达好成绩 的积极价值如跳舞、体育、操作仪器。运用这些原那么并不能完全阻止学生对自己产生低的能力评价,但是,它可以使学生感觉到能力是 可以练习和努力而提高的。4奖赏

19、结构 教师所创设的奖赏结构竞争或非竞争也会影响学生对于成败的归因。也就是说,学生处在一 个竞争情境中和处在一个非竞争情境中,他们对自己的成败会有不一样的解释。例如,张学民等发现, 在非竞争奖赏结构中,学生对自己的成就状况倾向于进行能力方面的归因,成功时归因于能力强,失败 时归因于能力弱;在竞争奖赏结构中,学生倾向于进行能力以外的归因,如成功归因于努力或运气好, 失败是因为没有努力、运气差或任务难等。在大多数课堂里,教师根据相对成绩来分配奖赏,也就是说,高成绩将得到表扬,低成绩将受到 批评,因此,是一种比拟典型的竞争性奖赏结构。在相同能力的个体中,竞争能引起最大的努力,因为 成功主要是努力的结果

20、。然而,在典型的课堂里,学生以不同的能力开始“竞争,结果仅仅在局部程 度上由努力所决定。对一些学生来说,增加努力并不一定增加成功的可能性,对另一些学生来说,减少 努力并不一定减小成功的可能性。竞争会降低高能力学生的努力,因为他们不努力就能成功,就能比低能力学生表现得更优秀。竞 争对低成就学生也有不利影响。在成功和失败常规定义的教育背景里,许多学生发现自己处在努力但并 没成功的境地中。如果认为成功是越过自己的标准或掌握一种技能,而不是超过其他人,失败和伴随失败而产生的与 成就有关的消极信念就会减小。高能力和低能力学生都能从掌握中获益。因为成功是可到达的,并且努 力总有一些报酬。因此,教师努力创设

21、非竞争性的奖赏结构将有利于积极归因方式的引导。以掌握为根底的评价系统,培养努力引起成功的信念;增加低成就学生成功的期待,它也可能引 起公平知觉。三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上内容使大家对于归因引导的直接方法、间接方法有所了解。那么,在对学生进行归因引导的 实际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对于教师的一些建议。1全面观察、仔细分析学生的行为教师应该成为分析学生行为的“科学家。也就是说,教师应该以科学家的客观、严谨的态度来 分析导致学生成功或失败的原因。首先,在下结论之前,应该全面、深入地收集有关信息,而不是凭借 一两件事情简单、潦草地下结论,或者回避事实、凭借先入为主的印象主观地下结论。其次,在

22、收集到 尽可能多的线索之后,还要针对特异性、一致性、一贯性等对事件进行科学、仔细的协变分析,然后再 作结论。教师对学生有全面、客观的了解,是进行归因引导的前提,如果教师的认识有偏差,就很难保 证归因引导的效果,甚至误导学生。2防止归因偏差所有的人在归因时都可能会产生偏差,对于教师而言同样如此。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归因时,教师比拟容易出现的一个偏差是,倾向于将学生的成功、失败简单 地归结为特质方面的原因,如能力、品德等。这种归因偏差所导致的后果是,教师很容易对学生失去信 心,疑心自己对于学生所能产生的影响力,觉得自己无法改变现状、改变学生,并因此而放弃努力。为 了防止这一偏差,教师应尽量对学生的能

23、力、品德持有积极的观念。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尽量让自己相 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生的能力、品德是可以发生改变的。否那么,教师总觉得学生都很笨、永远也 不可能变聪明,或者所有的学生都很坏、将来也不可能变好,这样,他们可能不会付出很多的努力来指 导学生,于是导致学生真的总也学不好、不学好。归因偏差是很容易产生的,可能在你意识到之前,它就已经出现了。但这并不是说,归因偏差是 不可防止的。意识到我们的推理可能有失偏颇,至少是消除归因偏差的第一步。此外,尽可能多地收集 关于学生的资料、尽可能客观地分析学生的行为,对于归因偏差的消除也很重要。3意识到反应的重要性影响学生归因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可能就是教师的反应。教师对学生显性的评价和隐性 的态度都是重要的反应信息,是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的重要线索。而现实情况是,很多教师没有 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言语、行为、情绪所传递给学生的反应信息以及它们对于学生归因的重要影响。退一 步来说,一般教师即使注意到了自己对学生的显性的评价,却常常无视了自己对学生的隐性的态度,而 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