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专题练习(三十八)(含答案与解析)_第1页
高三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专题练习(三十八)(含答案与解析)_第2页
高三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专题练习(三十八)(含答案与解析)_第3页
高三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专题练习(三十八)(含答案与解析)_第4页
高三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专题练习(三十八)(含答案与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三历史专题练习(三十八)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 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曾出现急于向更高级形式过渡,在生产关系上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 水平,从而造成了重大失误。此处重大失误是指()A.三大改造B. “大跃进”运动C.优先发展重工业D.人民公社化运动2. 50年代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材料中“政府号召组织起来”的措施是()A.进行土地改革B.恢复国民经济

2、C.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D.成立人民公社3. 1955年底,我国基本建设投资额只完成“一五”计划的51%。1956年1月,全国计划会议将计划投资额由国家计委预定的 112.7亿元增加到147亿元,比1955年增长71%,经过反冒进压缩,最终实际增长62%。据此可以推知()A. “左”倾错误开始指导经济建设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建立C.建国初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D. “一五”期间计划实施盲目求快4 .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谈道:私营工商业的性质也变了,是新式的资本主义,公私合营、加工订货、工人监督、资本公开、技术公开、财务公开。并形象地说:“他们已经挂在共产党的车头上,离不开

3、共产党了。空前绝后,他们的子女也将接近共产党了。”这次会议谈论的主题是()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B.国民经济的恢复问题C.加大私营工商业比重问题D.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5 . 1963年,刘少奇曾说:“党委和政府超脱一点,不好吗?站在公司之上、矛盾之上,有问题我们来裁判, 不要做当事人生产由公司、工厂去经营。”这说明当时()A.国家放松对经济的宏观调控B.国家经济体制开始了变革C.国有企业的自主经营性加强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显露6 .现代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历程大致分为6个阶段,其中19491957年为起步发展阶段。下列与该阶段发展关联最小的因素是()A.七届二中全会 B. “一五”计划C.工业

4、化政策D. 土地改革7 . 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决议,随后不久又对油料、棉花、棉布等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这一政策()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推动了国家工业化的建设进程C.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形成D.促进了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8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先后经历了 “票证时代”到“菜篮子工程”,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党和国家政策变化B.人们的消费观念变化C.停止按劳分配,实行按需分配D.生产力的不断发展9 .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 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不

5、仅不会破坏国家的统一市场,相反地,将会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由此可见,这个报告()A.有效纠正了公社化运动的失误B.针对苏联经济模式的有效反思C.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D.全面总结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10 .“毫无疑问,我国人民还必须为解放台湾而斗争,还必须为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最后消灭剥削制度而斗争,还必须为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而斗争但是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与材料内容相对应的是()A.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B.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1 .我国制定“一五”计划时,确

6、定经济建设速度方面,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率为14.7%、农业生产平均年增长率为4.3%的发展指标,这同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相比,是比较高的。“一五”计划完成时,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率为 18%,农业生产平均年增长率为 4.5%。材料说明“一五”计划()A.得到全国人大的批准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C.基本遵循实事求是原则D.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12 .路遥平凡的世界:“( 1976年,孙少安因给社员分自留地受到批判)一声长叹以后,又迈开两条壮实 的长腿走向前去痛苦,烦恼,迷茫,他的内心象洪水一般泛滥。一切都太苦了,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材料中“社员”的“社”指的是()A

7、.农业生产合作社B.手工业生产合作社C.农村人民公社D.农民互助合作社13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周恩来总理 1962年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 兴对联。此对联是对当时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A.继续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C.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4. 一位著名的作家 1957年在其作品中说: 的满意的工分无一不是她们快乐的源泉。A.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C.农村的基层行政组织B.沿海与内地均衡发展的战略D.过渡时期总路线“青春、健康,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的生活,同男子同工同酬 这里的“农业社”是指()B.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D,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15

8、 .有位学者评论新中国的某一历史事件是“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这场“历史性变革”是()B.农业合作化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A.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 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6 . 1961年1月18日,在八届九中全会闭幕式上,毛泽东说:“今年不搞两本帐了,就是一本帐,决不要 层层加码,中央是一个盘子,到省、市又是一个盘子,到地、县又是一个盘子,到群众又是一个盘子。” 毛泽东的讲话()A.旨在解决农轻重的比例问题B.意味着经济体制转变的开始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D.消除了 “左”倾错误的影响17 . 1968年毛主席亲自批准

9、后,“赤脚医生”这个名词迅速走红,成为半农半医的乡村医生的特定称谓。到1975年底我国农村“赤脚医生”数量达到150多万,生产从的卫生员、 接生员390多万人。1985年1月人 民日报发表不再使用“赤脚医生”名称,巩固发展乡村医生队伍一文,至IJ此“赤脚医生”的历史也就退出历史舞台了。这表明()A.人民公社化体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B.左倾错误影响了农村医疗事业发展C.农村医疗水平落后的局面根本扭转D.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对医疗的要求18 . “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几乎所有的城市居民都被纳入到各种单位组织当中,单位成为国家与市民之间必不可少的联结,处于社会生活的中心位置,整个城市社会的运转表现为

10、各种组织的运行。”材料所述现象()A.说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B.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表现C.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D.反映了工业化是国家的重心19 .在“大跃进”时期,少数农民自发地搞起了责任田,其办法是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定产到户,超额归己”。责任田效果明显,促使更多的农民起而仿效。到 1961年底,安徽省90.1%的生产队实 行过或者正在实行责任田。在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田。这说明()A.农民热烈响应国家的跃进计划B.农村政策调整提高生产积极性C.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已经开始D.兼顾公私利益有利于经济发展20 . 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

11、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但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农民个体所有制变成集体所有制。迅速重新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是因为()适应工业建设和城镇、工矿区发展的需要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粮食供应问题严重,国家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政策农村重新出现土地买卖,贫富分化。A.B.C.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5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 .建国以来,农村经济体制不断进行调整,对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不同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部肇始于1940年终止于2000年的

12、农民日记(作者:侯永禄),见证了 60年来农村生活最坚 实的轨迹。片段一 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 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 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不能!必须带头搞互助组。片段二 1958年8月30日全区召开了群众大会,宣布路井人民公社正式成立了。刚成立的路井公社,包括原来的前进社、新生社、卓立社、晨钟社、友好社、路井社等12个高级农业社。片段三 1960年10月12日晚上,我万般无奈地从黑地里走到街上公社的面粉厂,找到了靳主任,买了 25斤麦

13、子妹皮,带回家来,好拌菜疙瘩。我想,有一点儿粮,也许就饿不死。片段四 1982年7月9日路一大队第五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底下召开社员会,讨论本队实行哪一种生产责任制。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材料二: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广大中国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强大的内在动力,而其前提则是他们必须成为这一转型的主要得益者。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1)据片段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政府号召成立互助组的原因。(2)据片段二,概括指出该阶段农村经济体制的特点,并分析说明该体制与片段三所反映现象之间的关系。(3)指出片段四中的农村经济体制与片段二中的经济体制相比有哪些改变

14、。(4)结合新时期农村经济改革的史实,对材料二中的观点加以说明。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时间19531957195819621963196519661970197119751976198019811985年均增长率4.5%4.3%11.1%3.9%4.0%5.1%8.1%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材料二: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 年1956 年公有经济国营经济19.1%32.2%合作社经济1.5%53.4%公私合营经济0.7%7.3%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个体经济71.8%7.1

15、%材料三: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类别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77.6%22.4%199725.5%39.1%17.9%18.5%(1)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531985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 及主要原因。(2)分析材料二,指出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3)材料三中的“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应该是什么类型工业?与 1956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

16、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时期。这个时期,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而国内落后的工业和众多的人口,使得建立独立工业体系和提高积累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在这种背景下,强大的政府自然要选择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而这种要求与中国 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目标相结合,就使中国走上了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道路。武力中国计划经济的重新审视与评价材料二:1960年,中共中央发出十二条,肯定了农村集市在活跃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1962年中共中央发出农业六十条等指示,允许和鼓励社员种自留地和发展家庭副业。在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覆盖的范围中,农村是计划较薄弱的环节, 在“大集体”下存在着自留地、自由

17、市场等“小自由”。 当我国开始启动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时,自留地、自由市场等“小自由”必定成为改革的先导。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自由市场的历史考察材料三:陈云指出,“必须考虑到我国人多、地大、各地情况不一样这个事实”,要求中央对地方、地方对工商企业的权力“集中不能过分”,“中央不可能包揽全国的事情,所以应当有适当的分权”,“扩大地方的职权是完全必要的” “有些企业的管理权要下放,财务要下放,利润也要下放”。他的这些主张,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的肯定,委托他主持制定改进经营管理体制的具体实施方案。他亲自代国务院起 草了关于改进工业管理体制的规定等三个文件,在全国实施。这些措施的提出和实行,

18、对调动地方和 企业的积极性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人民网陈云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其卓越贡献材料四: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是人为构建起来的一种体制。政府是这一体制的构建者,也是计划者,因此,政府是整个体制的主体。一方面,政府必然又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保护者,政府为了确保自身 意志得以实现,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保护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另一方面,政府必然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 改革者,只有政府的自觉革命,才可能推动这一体制的改革。赵凌云19492008年间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产生、演变与转变的内生逻辑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促成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因素。(2)材料二、三、四概括传统计划经体制的

19、特点及如何影响了1979年以来中国改革路径的选择。10 / 9高三历史专题练习(三十八)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答案一、选择题15. DCBAD610. DBDBC 1115. CCCDB1620. CACDC二、非选择题21. (1)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适应国家工业化的需要;建成社会主义的需要。(2)特点: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关系:人民公社化超越了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导致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3)经营方式: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分配制度:“大锅饭”(平均主义)变为自负盈亏。(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

20、权,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存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使农村民生有新的改 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22. (1)时间:1963196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较高。原因:国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时间:1981198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大幅度提高。原因:国家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2)原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或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计划经

21、济在中国基本确立)。(3)外资或中外合资。(2分)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个体经济得到了发展;出现了私有经济)。原因:改革开放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3. (1)因素:朝鲜战争威胁国家安全;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强大的政府权力;社会主义目标的追求。(2)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中国特色包括:农村中存在农村集市、自留地和家庭副业;地方和企业具有一定 的职权;政府是体制的主体。对改革的影响:农村中的“小自由”成为改革的先导,经济体制改革先在农村展开,实行家庭承包责 任制;地方和企业具有一定的职权,有利于提高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企业改 革、增强企业活力;政府是体制的

22、主体,中国改革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的。高三历史专题练习(三十八)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解析1 .【解析】三大改造是 19531956年实行的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社会主义改造,有利于经济的发 展,故A项错误;“大跃进”运动是在生产力发展方面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是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 发展,故B项错误;“一五”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符合当时我国的经济建设的实际,不是失误,故C项错误;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提出“一大二公”超越了当时我国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损伤了农民的生 产积极性,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2 【解析】土地改革是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改造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实行

23、分散经营,与材料中“政府号 召组织起来”不符,故 A项错误;恢复国民经济在农村中的措施是进行土地改革,而不是“政府号召组织 起来”,故B项错误;1953年政府实行农业改造,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故C项正确;人民公社是 1958年成立,在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扩大公有制的范围和程度,与材料中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不符,故D项错误。3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实践。分析材料信息可见,到1955年底我国基本建设投资额只完成“一五”计划的55%,为此1956年初全国计划会议将计划投资额由国家计委预定为比1955年增长71%,最终经过反冒进压缩确定为增长62%,由此可知我国社会主义

24、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故选B.到1956年秋,中共八大仍然确立既反冒进又反保守的经济建设正确的指导方针,故 A项错误;材 料反映了我国调整经济建设指标的体制问题,故C、D两项错误。4 . A5 . D6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了解新中国初期 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成就和失误。A项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要把我国从农业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工业国。故 A与城市化关联明显,排除; B项中“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重点在东北, 使东北出现了一批工业城市,故与城市化关系明显,排除; C项工业化主要在城市发展,排除; D项土地 革命主要在

25、农村,与城市关系不大,故符合。7 【解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在社会主义改造方面,一五计划规定:要建立对农业、手工业、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并且,根据1953年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五时期国家通过三大改造把私有经济纳入计划轨道,支持和保证国家工业化建设。1953年开始,农村开始进行农业合作化,合作化开始之初是以农民自愿为原则,渐进推进。并未调动农民的生 产积极性,故 A错误;根据所学,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一五计划,进行工业化建设,中央对农业物资的统 购统销主要是推动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故B项正确;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形成,故 C错误;题干中描

26、述的不是基层民主建设,故 D项错误。8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知识点,旨在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归因的能力。由 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A项是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也不能成为根本原因,排除;C项本身错误,共产主义社会才是按需分配,排除; D项即是经济方面的原因,表述准确,符合题 意,正确。故选 Do9 . B10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必须为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并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这次会议是 1956年中共八大,在这次会议上正确

27、分析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故C项正确;A项1949年9月召开,主要任务是讨论新中国的成立相关问题;B项1954年召开,当时还没有完成三大改造;D项是1978年召开。所以答案选 Co11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提炼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阐述了一五计划确定的的建设速度为“工业生 产平均年增长为14.7%,农业为4.3%”,高于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为“工业 生产平均年增长为18%,农业为4.5%”说明了一五计划制定的指标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因此 C的表述符合 题意;材料主要是论述一五计划制定的经济发展指标,A、B、D均偏离了题干主旨,故选 Co12 . C13

28、 . C14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实践相关知识点一一三大改造的影响,旨在 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从题干材料信息“1957年”“工分”等,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完成了对农业的改造,即实行农村生产合作社,实现了由农民的个体经济转变为国有经济体制,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人民公社化开始于 1958年,排除A; B项明显不符合1956年底农业改造后的史实,排除;农村基 层行政组织的完善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排除C。故选D.15 【解析】19501952年土地改革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实质是土地私有,仍是小 农经济,不符合题意,故 A项错误;“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 管理体制的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