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8课时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精编版)_第1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8课时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精编版)_第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8课时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精编版)_第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8课时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精编版)_第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8课时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精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选择题第 18 课时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6 -1. 今年六十五岁的奶奶经常对小孙子唠叨起自己儿时的生活境况,奶奶的唠叨中不可能有()A. “新三年,旧三年,补缀缀补又三年”B. “人人一身蓝,购布认票不认人”C. “服装广告艺术表演班招生”D. “宁可不吃肉也不去排队”解析奶奶小时候正处于新中国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A、B、D 三项都反映了人们物质生活用品的匮乏;C 项是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物质生活丰富多彩的表达。答案C2. 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文化后说:“ 60年代讨饭吃;70 年代有饭吃; 80 年代选饭吃;90 年代

2、好饭吃。”以下史实与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有关的是()“大跃进 ” 人民公社化运动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B CD 答案A3. 历史变迁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社会生活细节来反映。以下选项中能反映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是()A粮票 股票B大人 先生C法币 人民币D臣民一公民解析建国初期,我国物资比较匮乏,实行凭票供应的计划经济,1992 年以后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建立股份制企业。答案A4. 布拉吉本是前苏联女子的日常服装,上世纪50 年代流传至中国。此阶段,在中国大众的视野中,多是苏联画报、期刊和电影,那里面人物的着装和专门开辟的时装专栏间接地影响着中国大众。对此评论

3、不妥的是() A当时的服装没有美化功能B. 服装亦可表达政治倾向C. 反映了当时中苏关系友好 D反映当时社会主义国际阵容较为稳定解析结合材料中的时间“上世纪 50 年代流传至中国”以及 “多是苏联画报、 期刊和电影 ”,可以判断当时中苏关系友好、社会主义国际阵容较为稳定,同时也表达了一定的政治倾向。A 项与史实不相符合。答案A5. 当筑造铁路的权利收回来以后,国人便跃跃欲试了。在民众的呼吁声中,1898 年,清政府主导建成了淞沪铁路(右图为当年淞沪铁路公司上海站)。这些资料说明了()A民国成立后,上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B受西方影响,中国交通走向近代化C受西方影响,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D民国时期铁

4、路建设有了较大进展解析题干中的时间比较关键,淞沪铁路的修建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国人对交通近代化的期盼,从而使中国交通走向近代化,故选B 项。由 “1898年 ”排除 A、D 两项; 1898 年,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 项。答案B6. 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往参观。然而在 19 世纪 70 年代, 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以下交通工具是()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B洋人发明的火车C上海轮船招商局的轮船D有轨电车解析在 19 世纪 70 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可乘船走水路,故排除A、B、D。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在19 世纪 70 年代初期创办

5、的民用企业,故选C。答案C7. 2012 年,革命史诗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播出,从中我们知道周恩来在1920 年赴法勤工俭学,并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年在中国发生的历史事件还有()A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破裂B中国出现首个电报机房C无线电台开始引入中国D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解析题干四个选项所出现的时间分别为1927 年、19 世纪 70 年代、20 世纪初、 1920 年。1920 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故答案为D 项。答案D81880 年 4 月 25 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 “无数关山一线通, 人工巧制夺天工。 ”“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

6、“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 洋“楼更比蜃楼好, 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D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对近代电报、电灯等科技产品的赞美,说明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答案D9. 以下列图是于江西某古代民居中拍摄到的“裹脚凳 ”。凳子最上方横梁为3 寸,中间横梁用于缠布,最下方的盒子用于放置药物和香料。女子缠足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畸形,更是心理的禁锢。最初以法令形式明确禁止此陋习的政府是()A晚清政府 B北洋军阀政府 C中华民国临时

7、政府D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解析民国时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答案C10. 以下列图是1922 年上海一书中的弄堂大门,对此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上海居民的生活已经完全西化B反映了近代社会的性质C中国传统民居、服饰消失殆尽D英语、民主思想广泛传播解析图片反映的是近代上海的变化,从图片中的英文和题干中的时间可以判断B 项正确。 A 项错在 “完全 ”,排除; C 项错在 “消失殆尽 ”,民居应是中西结合,服装也是中西都存在, 排除; D 项中的 “民主思想广泛传播”从图片中看不出来,排除。答案B112012 年 9 月 25 日上午,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 ”号正式

8、交接入列,对提高中国海军综合作战力量、现代化水平、增强防卫作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人们迅速获知这一消息的途径主要是 ()报刊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ABCD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点“迅速 ”等,由此可判断通过的主要途径是电视新闻报道和互联网, 故答案选C 项。报刊杂志有滞后性,排除;电影一般是娱乐功能突出,更具有滞后性,排除。答案C12. 以下列图是1926 年 10 月 10 日上海三兴烟草公司在申报上刊载的一则香烟广告。运用该材料研究以下历史主题呈现最为全面的一项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物质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发展AB CD解析从图片中 “挽回利权 ”和 “提倡国货 ”可知正确

9、;从图片上女子的服饰可知正确;从香烟广告宣传可知正确。故选D 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13. 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以下是两幅反映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风貌的照片:图一为20 年代初的女学生打扮,图二为30 年代一些上海男子在与洋人的交往中的合影。材料二1939 年建成的位于上海的“马勒住宅 ”,是挪威式建筑 (图三 )。当今上海的西菜馆名气最大的要数陕西南路上的“红房子西菜馆 ”图(四 )。(1) 从图一、二人物的服饰中,你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2)上一问中的这些历史信息能说明什么?(3) 材料二涉及到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的哪些方面?(4) 结合两组材料,说说近代中国出现的这些变化

10、,意味着什么?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服饰、建筑的变化及原因。第(1)问,要充分利用材料信息, 最大程度地提炼两幅图中的信息,不要只看到服饰变化的一方面,也应看到未变化的一方面。第(2)问,在归纳基础上提炼出中西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共存的结论。第(3)、(4)问,首先要明 确中国的服饰、住宅建筑的变化代表了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答复“意味着什么 ” 即从这方面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来思考。答案(1)20 年代的上海女学生多穿各式旗袍,也有穿中国传统服装的;与外国人交往的中国男人有的穿西装,有的则穿传统的中装。(2) 当时的中国人受西方服饰的影响(有的直接穿西式服装,有的则在中式服装上进行改进,

11、如旗袍的式样等);同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仍有一些中国人穿着较为保守;反映了中西文化相 互共存、相互交融的过程。(3) 西式居室建筑、西式饮食文化传入中国。(4) 随着西方对中国的侵略,西方的生活方式传入中国,逐渐对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产生影响,并反映在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服饰、饮食、住宅建筑等。 14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内忧外患,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借以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醒天下。材料二2010 年谁最红?小沈阳。“一夜成名是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和媒介发达的综合产物。 ”如

12、今,互联网大行其道,一方面,造就了一批敢于追求成功、成名的 “弄潮儿 ”,他们敢想敢秀,反映了社会进步带来的个体意识的提升; 另一方面, 造就了一批借 “造浪 ”实现自我价值,间接满足心理期待的网民。材料三 2011 年春晚植入式广告提高了春晚的商业价值,这来自媒介自身存在的需求与压力。刘谦和小沈阳的走红和春晚的商业化运作是分不开的春(晚 )本该是一场风格各异的饕餮盛宴,却成为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的重复节目。在一片唏嘘声中,春晚开始思索新道路。(1) 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导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2) 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当今大众传播的媒介有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3) 根据材料二、三,归纳刘谦和小沈阳一夜走红的原因有哪些?答案(1)原因:内忧外患;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