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复习题_第1页
中药药理学复习题_第2页
中药药理学复习题_第3页
中药药理学复习题_第4页
中药药理学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药药理学复习题(附答案)一、是非题(正确的打 V,错误的打X,每题2分,共10分)1 同一品种的中药,其药理作用也可能不同。() 2某一中药入肝经,故可以认为它的作用部位在肝脏。() 3模型对照是指不加任何处理只给溶剂的对照。() 4反映一个药物毒性强弱的指标是最小致死量。()5番泻叶泻下作用与大黄相同。()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1 麝香与中枢兴奋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主要区别在于麝香 。2人参中枢兴奋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3五味子丙素的中间产物联苯双酯用于治疗 。4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有,。5枳实、青皮等含有 ,其提取物经注射给药后可激动 ,产生升压作用6麻黄利尿的有

2、效成分是 。7知母解热作用与抑制 (酶)有关。8大黄止血的成分是 和 。9祛风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有 、 和 。1 0三七止血作用有效成分是 。1 1 大黄治疗急性胰腺炎药理学基础是 。1 2丹参对机体组织修复与再生的作用是 和 。13许多活血瘀药都有抗血栓形成作用,其作用通过 和 。三、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题号填入括号内,每题2 分,共 30 分)1 国内对何种中药最早进行现代药理研究工作()A 黄连B 黄苓C. 金银花D 麻黄E.人参2 温热药的药理作用不包括()A 兴奋中枢系统B 兴奋交感神经系统C. 促进内分泌系统D 加强基础代谢功能E.具有抗感染作用3 中药作用的两重性是指()A 局

3、部作用与全身作用B 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C.治标与治本D 有毒和无毒E.培本与祛邪4 下列具有降血糖作用的药物是()A. 麻黄B. 桂枝C. 柴胡D. 细辛E. 葛根5下列那项是鱼腥草的抗菌有效成分()A. 小檗碱B. 黄苓素C. 绿原酸D .癸酰乙醛E.色胺酮6除下列哪项作用外,均为大黄的主要药理作用()A 泻下作用B 抗感染作用C.镇静作用D 利胆作用E 止血作用7 粉防已碱抗心律失常的主要机理是()A 阻滞心肌细胞Na+内流B 促进心肌细胞 K+ 内流C.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程D 抑制心肌细胞外Ca+内流和细胞内钙释放E.阻滞心肌细胞 B受体8 下列有关大黄的描述,错误的是()A. 生用泻下

4、B. 久煎止泻C. 影响营养物质吸收D. 作用部位在大肠E. 结合型蒽苷发挥作用9 与枳实临床应用不符的是()A 治疗高血压B 、产后子宫脱垂C、抗休克D 、胃下垂E、腹气胀10 附子 回阳救逆”功效有关的药理作用()A 镇痛C.抗寒冷D 增强免疫E. 抗休克F. 以上均不是11 枳实升压作用的有效成分()A 消旋去甲乌药碱B 甲硫氨酸C.葫芦巴碱D N甲基酪胺E.柠檬烯12关于山楂调节脂质代谢叙述错误的是()A 显著抑制血清 TC 的升高B 降低LDL C和ApoB浓度C.显著升高 HDL C及ApoA1浓度D 显著降低 TGE.抑制HMG CoA还原酶13 延胡索镇痛作用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5、()A .延胡索乙索镇痛作用最强。B .镇痛作用强于复方阿司匹林。C.镇痛作用高峰均在半小时内岀现,维持约 2小时。D 对钝痛作用优于锐痛。E. 镇痛机理是阻断脑内胆碱受体,使纹状体谷氨酸脑啡肽含量增加。14. 苦杏仁有镇咳作用是由于()A .抑制呼吸中枢B .抑制呼吸道感受器C.增加气管黏液 一纤毛运动D .抑制喉上神经冲动传入F. 以上均不是15. 天麻改善记忆的主要有效成分是()A .天麻素B .香草醇C.琥珀酸D .香草醛E.琥珀醛四、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1 .简述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2. 简述甘草解毒的药理学依据。3. 简述麻黄平喘特点及作用机理?4. 简述川芎用于缺

6、血性脑血管疾病有良效的药理学基础。五. 问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1 .试述小檗碱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和临床应用?2. 试述活血化瘀药抗血栓的作用机制?参考答案一、是非题(5题>2分/题=10分)1 . V2. X3. >4. >5. V二、填空题( 20 空> 1 分/空=20 分)1 对中枢神经功能具有兴奋和和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2 人参皂苷 Rg 类;3 肝炎;4 板兰根,金银花;5对羟福林,肾上腺 a受体;6伪麻黄碱;7Na+K+ ATP 酶;8没食子酸, d 儿茶素;9抗炎作用,镇痛作用,免疫调节作用;10三七氨酸;11抑制胰酶活性;12促进修复,促

7、进再生; 13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纤溶酶活性。三、选择题(15题X2分/题=30分)1D2E3B4E5D6C7D8C9A10D11D12D13E14A15A四、简答题(4题5分/题=20分)1 答:( 1 )作用的多效性,( 2)某些作用的双向调节性,( 3 )量效关系的复杂性,( 4)作用相对缓慢、温和,( 5)作用的相对不稳定性。2答:解毒机理是:( 1 )甘草甜素在肝脏分解为甘草次酸和葡萄糖醛酸,后者与毒物结合而产生解毒效果。( 2)通过物理、化学方式沉淀、吸附毒物,以减少吸收。( 3)甘草次酸有皮质激素样抗应激作用,并改善垂体 肾上腺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机体对毒 物的耐受力。(4 )提

8、高肝细胞色素 P450含量,对肝药酶产生诱导作用,加速毒物代谢。3答:麻黄平喘作用缓慢、温和、持久。其平喘机理是:( 1 )促进 Adr 能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释放 NA 和 Adr 而间接发挥拟 Adr 的作用。(2)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上的B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促进CAMP合成,使cAMP/cGMP 比值增加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 3)阻止过敏介质释放。( 4)促进细胞释放前列腺素活化腺苷酸环化酶或抑制其分解,促进cAMP 合成,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5 )直接兴奋 a受体,收缩末梢血管,减轻水肿和充血。( 6)抑制抗体的生成。4川芎嗪可透过血脑屏障;扩张脑血管;抗血栓形成。五

9、问答题( 2 题10 分/题=20 分)1答:小檗碱在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为:( 1 )抗心律失常,小檗碱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其抗心律失常与其降低心肌自律性,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抑制心肌快Na+内流及可能的 Ca+通道阻滞等作用有关。( 2)降压,小檗碱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重复给药无快速耐受性,降压机制主要是竞争性阻断血管平滑肌上 al受体,使外周阻力血管降低所致。( 3)正性肌力作用。小檗碱临床应用上要有:感染性疾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糖尿病,急性肾盂肾炎等2答: (1)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制与前列腺素和环核苷酸系统的代 谢有关。前列环素( PGI2)

10、/血栓素 A2(TXA2 )的平衡维持着血液的正常状态。 TXA2 是强烈的血小板聚集促进物, TXA2 增高则血小板趋向聚集,易导致血栓形成, PGI2 是 TXA2 生理拮 抗剂,血小板内TXA2是血小板内磷脂经磷脂酶A2和环氧化酶催化形成花生四烯酸(AA )和PGH2 ,后者再经 TXA2 合成酶作用,形成 TXA2 ,而 PLA2 和环氧化酶又受 cAMP 的调控, cAM P可抑制其活性,而且 cAMP又能阻止Ca+释放,因为Ca+可促进血小板聚集,也证明许多活血 化瘀药都能引起 cAMP 升高。如丹参、三七、水蛭等。( 2)抗凝血。有些活血化瘀药具有显著的抗凝血作用。如丹参、赤芍、

11、益母草等( 3)促纤溶。有些活血化瘀药可提高纤溶酶活性,促进已形成的纤维蛋白溶解,从而抗血栓形 成。如丹参、赤芍、红花等。 </FONT< p>1.填空题(1) 中药所含成分复杂,因此其作用具有 的特点。(2) 中药的功效和药理作用之间存在 和 。2.单项选择题(3)中药药理作用的双向性产生的原因主要是:A.机体的机能状态E.实验方法 C.药物的采收D.药物剂量E.加工炮制( 4)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多数应具有下列何种药理作用:A.抗病原体E.降血压 C.降血脂 D.抗凝血 E.镇痛(5)关于中药药理作用特点的说明哪一项是错的:A、作用的单一性 E、某些作用的双向调节性C

12、、量效关系的复杂性D、作用相对缓慢、温和 E、作用的相对不稳定性3.简答题( 6)什么是中药功效和中药药理作用?两者的关系是什么? (7)中药复方药理的研究方法有哪些?4.论述题( 8)试述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9)试述中药作用的双向性§参考答案1.填空题(1)双向性( 2)一致性;差异性2. 单项选择题( 3) D ( 4) A( 5) A3. 简答题(6)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研究和认识与中药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是中药药理学的基本任务。大量研究结果表明, 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往往一致。 另外, 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之间还 存在差异性。一方面,中药药理研究结果未能证实与某些中药功效

13、相关的药理作用。另一方面, 通过现代研究发现了某些与传统中药功效无明显关系的药理作用。中药药理学补充和完善了传统中药的功效理论。(7) 1.中药药理作用研究必需与证的研究结合2.中药分类对比研究 3.与中药功效相关的系统药理作用研究 4.中药药理作用的重新评价性研究5.中药毒性研究 6.中药作用机理及物质基础研究4.论述题( 8) 1.两重性:对机体既可产生治疗作用又可产生不良反应。2.差异性:表现在种属差异和个体差异。3. 量效关系:大多数中药尤其是粗制剂的有效剂量的范围往往比较窄,量效关系很难表现。某些 中药有效成分作用的量效关系比较明确。4. 时效关系:某些中药有效成分或注射剂,显示其。

14、但中药煎剂口服给药时效关系不明确。5. 中药作用的双向性:作用的双向性与所用剂量大小和所含不同化学成分有关。但双向调节作 用的例子并不多。6. 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的关系: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往往一致。但也存 在差异性。(9)中药具有双向作用,同一种中药可产生相反的药理作用。中药作用的双向性与所用剂量大 小和所含不同化学成分有关,可出现小剂量兴奋, 大剂量抑制, 或大剂量兴奋, 小剂量抑制南现 象。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既有兴奋作用又有抑制作用, 既有升压作用又有降压作用。 人参这种双 向作用的产生与所用剂量和不同化学成分有关。 一般认为, 人参小剂量兴奋中枢, 大剂量抑制中 枢

15、;人参皂苷 Rg 类兴奋中枢、人参皂苷 Rb 类抑制中枢。当机体处于不同生理或病理状态下, 人参表现出不同的作用,起到调整平衡作用。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一词曾被广泛使用, 其严格的定义应是指某一中药既可使机体从机能亢进状 态向正常转化, 也可使机体从机能低下状态向正常转化, 因机体所处病理状态之不同而产生截然 相反的药理作用, 最终使机体达到平衡状态。 通过严格实验设计来证明中药的这种双向调节作用 的例子并不多。中药药理学复习重难点及配套复习题 1(附答案)第一章 绪论§大纲要求1. 掌握中药药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2. 熟悉中药药理学的学科目的和任务3. 了解中药药理学发展史§

16、;重点及难点提示中药药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中药药理学的学科目的和任务§内容精讲一、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中药药理学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 -机体相互作用及 作用规律,是一门桥梁学科。中药: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的天然药材。机体:人体、动物体及病原体。研究内容:中药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和中药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中药药效学:研究和揭示中药药理作用机理和物质基础。 中药药动学:中药及其化学成分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学科任务1. 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内涵。单味和某一 类药并举,前者说明物质基础,后者

17、形成理论。2. 与临床研究密切结合,提高疗效,促进中医药应用科学的发展。3. 促进中医药理论的发展。 如药性理论、归经、清热解毒、攻里通下、 活血化瘀、扶正固本等治则研究,已初步建立了与之相关的现代科学概念。4. 中药新药开发。5. 促进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二、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 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的分支学科。中药药理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 3 个时期:1. 上世纪 20-40 年代,陈克恢的麻黄研究和相继进行的几十味中药的研究是开创 性工作, 形成了延续至今的研究思路, 即提取化学成分, 通过筛选研究确定其药 效和有效成分,与植物药的研究模式极为相似。2.50-80年代,开展了中药

18、对呼吸、心血管、中枢、抗感染和抗肿瘤的研究。3.进入 90 年代,复方、作用机理和不良反应的研究增多。形成了两条清晰的研 究思路:植物药研究思路和复方整体研究。复方研究明确中药复方药理作用多层次、 多靶点的概念, 强调中药复方作用的多 效性,并通过整体复方的分离提取寻找有效部位或单体。作用机理研究在此阶段有了较明显的提高,许多单味药的研究已深入到细胞水 平、分子水平,以至基因水平。一直困扰着学术界的中药粗制剂体外研究的方法学问题, 随着中药血清药理学的 引进和发展,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不良反应及毒性问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中药毒理作用研究有了较大发展。 中药药理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其基

19、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学等还需要不断 的探索和完善。§综合练习1. 名词解释( 1)中药药理学(2)中药药效学(3)中药药动学2.填空题( 4)我国首先对麻黄的化学成分 进行了药理活性研究,发现其有拟肾上腺素样药理作用。(5)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和 两个方面。3.单项选择题(6)20世纪 20-40 年代,陈克恢对下列何种中药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A.麻黄 B.当归C.草乌 D.延胡索(7)结合中医理论研究中药方剂的药理作用始于:A. 20年代 B. 40年代 C. 60年代 D. 80年代 E. 90年代(8)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A.提取中药的成分 B.鉴定中药的种属C.研究中

20、药的作用及作用机理等D.确定中药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类型E.提取中药的有效部位4. 多项选择题(9)在现代中药药理学的发展史中,曾出现过的研究思路:A.植物药的研究模式 B.中药防治重大疾病如呼吸、心血管、肿瘤的定向筛选C.中药复方研究 D.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E.植物药模式+复方研究5.是非题(10)中药药理学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 )理由6.简答题(11)学习中药药理学的目的和任务。§参考答案1.名词解释(1)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 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分两部分, 即中药药效学(药 物效应动力学)和中药药动学(药物

21、代谢动力学)。(2)是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揭示中药药理作用产生的机理和物质 基础。(3) 是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 代谢和排泄过程及其特点。2.填空题(4)麻黄碱(5)中药药效学;中药药动学3. 单项选择题(6)A(7)C(8)C4. 多项选择题(9)ABCDE5. 是非题( 10)对: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 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 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6 .简答题(11)1.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内涵。单味 和某一类药并举,前者说明物质基础,后者形成理论。 2.与临床研究密切结合, 提高疗效,促进中医药

22、应用科学的发展。 3.促进中医药理论的发展。 如药性理论、 归经、清热解毒、攻里通下、活血化瘀、扶正固本等治则研究,已初步建立了与 之相关的现代科学概念。 4.中药新药开发。 5.促进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现代化和 国际化。中药药理学复习重难点及配套复习题 2(附答案)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大纲要求1. 掌握四性、五味的现代药理研究2. 了解升降沉浮、归经、有毒无毒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重点及难点提示 四性、五味的现代药理研究§内容精讲 中药药性理论是对中药作用性质和特征的概括。第一节 中药四性(四气)的现代研究四性的现代研究 :中枢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内

23、分泌系统;代谢功能等。1. 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热证病人常见中枢兴奋的症状。相反,寒证病人表现为中枢受抑。经温热药 或寒凉药治疗后,上述症状改善。 寒证模型动物中枢抑制增强。热证模型动物中枢兴奋增强。 寒凉药造成的寒证(虚寒证)模型,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A )和多巴胺(DA )含量降低,而5-羟色胺(5-HT)含量升高。 寒证(虚寒证)经热性药治疗可使脑内 NA 和 DA 含量升高,而使脑内 5-HT 含 量降低,热性药可使脑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活性显著增高。 使动物脑内兴奋性递 质 NA 含量增加,而使 5-HT 含量显著降低,表现出中枢兴奋状态。寒性药抑制 酪氨酸羟化酶,

24、使动物脑内 NA、DA 合成减少, 同时也使脑内 5-HT 含量明显增 高,表现出中枢抑制状态。寒凉药具有中枢抑制作用,温热药则具有中枢兴奋作用。2. 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寒证病人的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偏低,即交感神经 -肾上腺系统功能偏低,表现为 唾液分泌量多、心率减慢、基础体温偏低、血压偏低。呼吸频率减慢。热证病人 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偏高,即交感神经 -肾上腺系统功能偏高,出现相反的变化。 对寒证、热证病人分别应用温热药和寒凉药为主的方剂治疗后, 随着临床症状的 好转,其植物神经平衡指数也逐渐转向正常化。“甲低”阳虚证模型动物的体温降低、心率减慢,同时,体温和心率的昼夜节律 发生明显的异常

25、变化。 用温肾助阳方药治疗后能纠正 “甲低”阳虚证模型大鼠的低 体温、慢心率和昼夜节律异常变化。中药四性对植物神经的递质、受体以及环核苷酸水平也有明显的影响。寒证、阳虚证病人副交感神经-M受体-cGMP系统的功能亢进。热证、阴虚证病人的交感神经-B受体-cAMP系统的功能偏高。3. 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温热药可使甲状腺、 肾上腺皮质、 卵巢等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 而寒凉药则使这 些内分泌系统功能受到抑制。大多数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具有兴奋下丘脑 -垂体-肾 上腺轴的功能;兴奋下丘脑 -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兴奋作用下丘脑 -垂体-性腺 轴功能。4. 对基础代谢的影响 寒

26、凉药或温热药可通过影响垂体 -甲状腺轴功能和细胞膜钠泵 (Na+,K+-ATP 酶) 活性,而纠正热证(阴虚证)或寒证(阳虚证)异常的能量代谢。寒证或阳虚证 病人基础代谢偏低,热症或阴虚证病人基础代谢偏高。“甲低”阳虚证模型动物体温降低, 产热减少,温肾助阳复方可纠正其低体温变化。 细胞膜钠泵活性与热证 (阴虚证)或寒证(阳虚证)异常的能量代谢有密切关系。 肾阳虚证病人的红细胞膜钠泵活性显著低于正常人, 表现出一系列虚寒症状。 经 用温阳方药治疗后, 其红细胞膜钠泵活性均有明显增高, 接近正常人水平。 温热 药淫羊藿等可通过兴奋红细胞膜钠泵活性, 提高细胞贮能和供能物质 ATP 含量, 纠正寒

27、证(阳虚证) 病人的能量不足。 温热性药能显著地升高红细胞膜钩泵的活 性。相反,寒凉药具有抑制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的作用,可抑制热证(阴虚证)病 人的产热。5. 寒凉药具有抗感染、抗肿瘤作用清热药、 辛凉解表药的药性多属寒凉, 是中医广泛用于治疗热证的药物, 其中许 多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抗感染作用。许多寒凉药还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如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加速 病原微生物和毒素的清除。 有些寒凉药在体外无显著的抗菌、 抗病毒作用, 但临 床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有效, 主要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而发挥抗感染的疗效 的。许多寒凉药对实验性肿瘤有抑制作用。 在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中草药中,以寒凉性

28、的清热解毒药所占的比例最大。 第二节 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中药五味是是味道和功效的概括和总结。 五味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间的关系:1.辛味药 辛味药主入肝、脾、肺经。 辛味药主要含挥发油,其次为苷类、生物碱等。 辛味药能行能散,具有健胃、化湿、开窍、行气等功效。2.酸味药酸味药主入肝、 脾、肺经。单酸味药主要含有机酸类成分, 单涩味药主要含鞣质。 酸涩药也含有大量的鞣质。鞣质具有止泻、止血、治疗烧伤、促进胃溃疡愈合等 多种作用。3.甘味药 甘味药主入肝、脾、肺经。 甘味药的化学成分以糖类、 蛋白质、 氨基酸、苷类等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成分为 主。甘味补益药能补五脏气、血、阴、阳之不足,能补充营养、

29、强壮人体,增强 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4.苦味药 苦味药主入肝经。 苦味药中的苦寒药以含生物碱和苷类成分为多,是苦寒药 “苦”、“寒”的来源。生 物碱具有抗菌、抗炎、解热等作用;苷类成分具有抗菌、解热、利胆、泻下、抗 菌和止血作用。5.咸味药 咸味药主入肝、肾经。 咸味药主要含有碘、钠、钾、钙、镁等无机盐成分。咸味药具有化痰、软坚的功 效,咸味与温热性相合,具有补肾温阳的功效。第三节 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研究现状关于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的现代研究资料不多,主要是结合药物的药理作用进 行分析和观察。第四节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现状关于归经的现代研究主要从与药物的药理作用和药动学的关系进行研究。1

30、. 归经与药理作用的关系 对常用中药的药理作用与归经进行分析,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规律性联 系。2. 归经与药动学的关系从药动学总体及吸收、分布、排泄各个环节分析,均与归经密切相关。从中 药的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分析与归经的关系,认为它们之间也存在相关 性。对中药的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分布与中药归经进行分析, 发现归经所属的脏腑 与其有效成分分布最多的脏腑基本一致和大致相符微量元素含量、 环核苷酸水平及受体学说与归经的关系等方面探索。 与微量 元素的关系:微量元素的 “归经”假说认为微量元素也是中药的有效成分, 是中药 归经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 与环核苷酸的关系: 许多中药可以通过调节体内

31、环 核苷酸(CAMP、cGMP)含量而起作用;与受体学说的关系:由于中药与相 应受体有较大的亲和力, 这种亲和力的存在是中药归经理论的基础。 中药归经就 是药物选择性作用于不同受体的结果。 第五节 对中药有毒和无毒的现代认识 中药的不良反应可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1.急性毒性反应(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 马钱子、乌头类药物(2)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反应 乌头碱类的药物、强心苷的药物。( 3)对呼吸系统的毒性反应 苦杏仁等含有氰苷、氰氢酸,氰苷可水解生成氢 氰酸。氢氰酸能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使细胞氧化反应停止,引起组织窒息。4)对消化系统的毒性反应 寒凉性的中药大剂量口服后常有胃肠道刺激作用(

32、5)对泌尿系统的毒性反应对肾脏有毒性的中药有:斑蝥、木通、马兜铃、粉防己、延胡索以及钩藤中所含的钩藤碱等。 木通等含有的马兜铃酸在人体内有 蓄积性,对肾脏的损害存在剂量 -毒性依赖关系,主要特征是引起肾小管坏死。 ( 6) 对造血系统的毒性反应 洋金花、芫花、斑蝥、狼毒、雷公藤等。2. 长期毒性反应 长期服用或重复多次服用中药或中成药所引起的毒性反应称为慢性毒性或长期 毒性。3. 过敏反应 过敏体质的病人对某些具有免疫原性的中药容易发生过敏反应。轻者表现为皮 疹、尊麻疹、红斑、皮肤黏膜水泡以及发热,严重者出现剥脱性皮炎、过敏性休 克等。4. 致畸胎、致突变及致癌作用 有些中药能干扰胚胎的正常发

33、育引起畸胎。有些中药可引起细胞突变和癌变。§综合练习1. 填空题( 1)目前,归经的现代研究主要是从与 和的关系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2)寒凉药或温热药通过影响 功能和细胞膜 活性,而纠正热证(阴虚证)或寒证(阳虚证)异常的能量代谢。( 3)单酸味药主要含 类成分,单涩味药主要含 。酸涩药也含有大量的 。( 4)辛味药主要含 ,其次为 、等。( 5)甘味药的化学成分以 、 、等营养成分为主。( 6)苦味药中的苦寒药以含 和成分为多。( 7)有抗肿瘤活性的中药多属于药性 的药物。( 8)在中药中, 、等对肝脏有一定的毒性2. 单项选择题(9)具有中枢兴奋作用的中药是A.钩藤 B.五味子

34、C.羚羊角D.苦参(10)长期应用能引起生殖系统损伤的中药是A.麻黄 B.桂枝C.雷公藤D.黄芪(11)连续使用温热药会使下列何种机体的递质增加:A. NA B. Ach C. 5-HT D. GABA E. NO(12)辛味药主要含有以下何种相关成分:A.挥发油 B.生物碱 C.无机盐 D.有机酸 E.糖类3. 多项选择题(13)具有中枢抑制作用的中药是A.钩藤B.五味子C.羚羊角D.黄苓E.苦参(14)大多数寒凉药纠正热证(阴虚证)异常能量代谢的途径是A.阻断B受体B.抑制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C.降低红细胞膜钠泵活性D.抑制胰岛素分泌E.抑制食欲(15)大多数温热药纠正寒证(阳虚证)异常

35、能量代谢的途径是A.激动B受体B.兴奋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C.促进胰岛素分泌D.增高红细胞膜钠泵活性E.促进食欲(16)对动物或人具有致癌作用的中药有A.槟榔B.千里光C.关木通D.雄黄E.安宫牛黄丸(17)具有抗肿瘤作用的中药、天然药物或化学成分有A.喜树B.野百合碱C.靛玉红D.冬凌草甲素E.苦参碱(18)有肾脏毒性的中药、天然药物或成分有A.斑蝥素B.木通 C.马兜铃 D.粉防己E.钩藤碱(19)含有马兜铃酸,能引起肾小管坏死的中药是A.关木通B.雷公藤C.广防己D.斑蝥 E.青木香4.是非题(20)大多数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理由:(21)寒凉药大剂量口服

36、后常有胃肠道刺激作用。( )理由:(22)中药长期毒性损伤的 “靶器官 ”中,以肝、肾、胃肠的发生率最高。( )理由:5.简答题( 23)简述温热药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24)简述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25)简述五味与所含化学成分的关系(26)归经的现代研究(27)简述大剂量使用苦杏仁、桃仁、李子仁、枇杷仁和白果对呼吸系统的毒性 反应(28)简述含马兜铃酸中药的肾毒性(29)简述中药的致突变及致癌作用(30)简述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的关系6.论述题(31)试述中药四性(四气)的现代研究§参考答案1.填空题(1)药理作用;药动学(2)垂体 -甲状腺轴;钠泵( Na+,K

37、+-ATP 酶)(3)有机酸;鞣质;鞣质(4)挥发油;苷类;生物碱(5)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苷类(6)生物碱;苷类(7)寒凉(8)独活;青黛2. 单项选择题(9)B( 10)C( 11)A( 12)A3. 多项选择题( 13) ACDE( 14) BC( 15) BD( 16) ABCDE ( 17) ABCDE ( 18) ABCDE( 19)ACE4.是非题-垂体-( 20)对:大多数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下丘脑 肾上腺轴、下丘脑 -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 -垂体-性腺轴具有兴奋作用。(21)对,苦寒药以含生物碱和苷类成分为多,具有刺激性。4简述川芎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

38、病有良效的药理学基础。 五问答题(每题 10分,共 20分) 1试述小檗碱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2试述活血化瘀药抗血栓的作用机制?参考答案一、是非题(5题&分/题=10分)I. V2 X3. >4. >5. V二、填空题(20空X分/空=20分)1. 对中枢神经功能具有兴奋和和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2 .人参皂苷Rg类;3. 肝炎;4. 板兰根,金银花;5. 对羟福林,肾上腺a受体;6. 伪麻黄碱;7. Na+K+ATP 酶;8 没食子酸,d儿茶素;9. 抗炎作用,镇痛作用,免疫调节作用;10. 三七氨酸;II. 抑制胰酶活性;12. 促进修复,促进再生;13. 抑

39、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纤溶酶活性。三、选择题(15题&分/题=30分)1. D2.E3.B4.E5.D6. C7.D8.C9.A10.D11D12D13E14A15A四、简答题(4题0分/题=20分)1答:( 1)作用的多效性,( 2)某些作用的双向调节性,( 3)量效关系的复杂性,( 4)作用相对缓慢、温和,( 5)作用的相对不稳定性。2答:解毒机理是:( 1)甘草甜素在肝脏分解为甘草次酸和葡萄糖醛酸,后者与毒物结合而产生解 毒效果。( 2)通过物理、化学方式沉淀、吸附毒物,以减少吸收。( 3)甘草次酸有皮质激素样抗应激作用, 并改善垂体 肾上腺系统的调节功能, 提高机体对毒物的耐受力。

40、(4)提高肝细胞色素P450含量,对肝药酶产生诱导作用,加速毒物代谢。3答:麻黄平喘作用缓慢、温和、持久。其平喘机理是:( 1)促进 Adr 能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释放 NA 和 Adr 而间接发挥拟 Adr 的作用。(2)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上的 B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促进 CAMP合 成,使 cAMP/cGMP 比值增加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 3)阻止过敏介质释放。( 4)促进细胞释放前列腺素活化腺苷酸环化酶或抑制其分解,促进 CAMP 合成,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5)直接兴奋a受体,收缩末梢血管,减轻水肿和充血。( 6)抑制抗体的生成。4川芎嗪可透过血脑屏障;扩张脑血管;抗血

41、栓形成。五. 问答题(2题X10分/题=20分)1答:小檗碱在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为:(1)抗心律失常,小檗碱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其抗心律失常与其降低心肌自 律性,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抑制心肌快Na+内流及可能的Ca+通道阻滞等作用有关。(2)降压,小檗碱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重复给药无快速耐受性,降压机制主要是竞争性阻断血管平滑肌上 al受体,使外周阻力血管降低所致。(3)正性肌力作用。小檗碱临床应用上要有:感染性疾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糖尿病, 急性肾盂肾炎等2答:(1)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制与前列腺素和环 核苷酸系统的代谢有关。前列环素(PGI2) /

42、血栓素A2 (TXA2 )的平衡维持着 血液的正常状态。 TXA2 是强烈的血小板聚集促进物, TXA2 增高则血小板趋向 聚集,易导致血栓形成,PGI2是TXA2生理拮抗剂,血小板内TXA2是血小板 内磷脂经磷脂酶A2和环氧化酶催化形成花生四烯酸(AA )和PGH2,后者再经 TXA2合成酶作用,形成TXA2,而PLA2和环氧化酶又受cAMP的调控,cAMP 可抑制其活性,而且cAMP又能阻止Ca+释放,因为Ca+可促进血小板聚集,也 证明许多活血化瘀药都能引起 cAMP 升高。如丹参、三七、水蛭等。( 2)抗凝血。有些活血化瘀药具有显著的抗凝血作用。如丹参、赤芍、益母草( 3)促纤溶。 有

43、些活血化瘀药可提高纤溶酶活性, 促进已形成的纤维蛋白溶解, 从而抗血栓形成。如丹参、赤芍、红花等。中药药理学复习重难点及配套复习题 3(附答案)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大纲要求1. 掌握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2. 了解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机体因素和环境因素 §重点及难点提示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内容精讲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三大因素:药物因素;机体因素;环境因素。第一节 药物因素1. 品种与产地2. 采收与贮藏3.炮制中药炮制可从以下一些方面影响药理作用:(l) 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 2)增强疗效( 3)加强或突出某一作用炮制能使中药产生的化学

44、成分转变, 甚至产生新的化学物质。 因而药理作用和临 床疗效也随之改变。4. 制剂与煎煮方法5. 配伍和禁忌 中药配伍是为了增强药物的疗效,调节药物的偏性,减低毒性或副作用。中药配伍的基本内容是 “七情 ”,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 反。七情只是概括了药物之间最基本的配伍模式。 组方配伍还要遵循 “君、臣、佐、 使”的配伍理论,才能使药物发挥最佳疗效按中医药理论, 君药为治疗主病和主证的药物; 臣药为辅助君药治疗主病或主证 的药物;佐药为治疗兼证或制约君药偏性的药物; 使药为引经或起调和作用的药 物。这样的组方原则经近代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证明有其合理性。用药禁忌。七情中的相反、

45、相恶是复方配伍禁忌中应当遵循的原则。古代医 家总结的十八反、 十九畏是药物配伍中应遵循的原则。 但动物实验研究结果与十 八反、十九畏的看法很不一致,存在有相互矛盾之处,难以做出确切判断,有待 进一步研究。妊娠禁忌。第二节 机体因素1. 生理状况2. 病理状况3. 肠道内微生态环境肠道内微生态环境对中草药体内代谢有很大影响。第三节 环境因素环境有时辰节律,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昼夜交替,四时变更而呈现周期性变化。 药物的效应和毒副反应也常随之变化而有所差异。§综合练习1.填空题( 1)中药产地不同可明显影响其 的种类和含量。( 2)大黄经炒炭炮制后,其 作用增强。2. 单项选择题( 3)影

46、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肠内微生态环境主要指:A.肠内渗透压 E.肠内菌群 C.肠内温度 D.肠内水分 E.肠内酸碱 度(4)同名异物的中药,影响其药理作用差异的因素是:A.所含成分 E.产地 C.采收季节 D.剂量 E.炮制工艺(5)汤剂煎煮方法不同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与下列哪项无关:A.煎液中有效成分的煎出率改变 B.煎液中各单味药相互作用的不同C.煎液中出现新的成分D.药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同E.药物中所含成分破坏的不同3.简答题(6)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有哪些?中药的产地对中药药理作用有何影 响?§参考答案1.填空题(1)成分(2)止血2. 单项选择题(3)B(4)A(5)D3.

47、简答题(6)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主要有三大因素: 药物因素、药物因素包括药物的基原、产地、采收季节、贮藏、炮制、剂型、制 剂、剂量及给药途径等 机体因素:机体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精神状态、生理状态、病理状态、遗传状 态等;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气候、时辰、地区、生活条件等。 产地不同对药物质量的影响也很大。 中药大多来源于天然的植物和动物, 各自生 长分布的区域性很强。不同地区的土壤、气候、日照、雨量等自然环境条件有差 异,对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特别是土壤对植物药内在成分的 影响更大。同一味中药产地不同,质量就有差异。许多名贵药材,都有特定的产 地,故历史上早已形成了 “道

48、地药材 ”的概念。中药药理学复习重难点及配套复习题 4(附答案)第四章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及研究思路§大纲要求1. 掌握中药药理作用特点2. 熟悉中药药理研究方法与思路 §重点及难点提示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内容精讲第一节 中药作用特点1. 中药作用的两重性2.中药作用的差异性 中药作用的差异性表现在种属差异和个体差异。3. 中药作用的量效关系 只有个别中药有效成分作用的量效关系比较明确。4. 中药作用的时效关系5. 中药作用的双向性 中药具有双向作用, 同一种中药可产生相反的药理作用。 中药作用的双向性与所 用剂量大小和所含不同化学成分有关, 可出现小剂量兴奋,

49、大剂量抑制, 或大剂 量兴奋,小剂量抑制的现象。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的严格的定义应是指某一中药既可使机体从机能亢进状 态向正常转化, 也可使机体从机能低下状态向正常转化, 因机体所处病理状态之 不同而产生截然相反的药理作用,最终使机体达到平衡状态。6. 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往往一致。 另外,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之间还存在差异性。 一方面, 中药药理研究结果 未能证实与某些中药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 另一方面,通过现代研究发现了某些 与传统中药功效无明显关系的药理作用。第二节 中药复方药理中药复方的药理作用研究对指导临床用药更有实际意义。 有些中药复方研

50、究是以阐明中医药理论为目的的,有些中药复方通过拆方实验, 分析组方的合理性。 大多数中药复方的研究则以验证或揭示与其功效相关的药理 作用为目的。第三节 中药药理学研究思路 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是确定的,即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用现代科学 方法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规律。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 积累和思考, 国内 很多学者对中药药理学的发展思路提出了许多具体的看法。1. 中药药理作用研究必需与证的研究结合2. 中药分类对比研究3. 与中药功效相关的系统药理作用研究4. 中药药理作用的重新评价性研究5. 中药毒性研究6. 中药作用机理及物质基础研究§综合练习1.填空题( 1)中药所含

51、成分复杂,因此其作用具有 的特点。( 2)中药的功效和药理作用之间存在 和。2. 单项选择题(3)中药药理作用的双向性产生的原因主要是:A.机体的机能状态 E.实验方法 C.药物的采收 D.药物剂量 E.加工 炮制(4)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多数应具有下列何种药理作用:A.抗病原体 E.降血压 C.降血脂 D.抗凝血 E.镇痛(5)关于中药药理作用特点的说明哪一项是错的:A、作用的单一性 E、某些作用的双向调节性 C、量效关系的复杂性D、作用相对缓慢、温和 E、作用的相对不稳定性3.简答题(6)什么是中药功效和中药药理作用?两者的关系是什么?(7)中药复方药理的研究方法有哪些?4.论述题(

52、8)试述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9)试述中药作用的双向性 §参考答案1.填空题(1)双向性(2)一致性;差异性2.单项选择题(3)D(4)A(5)A3.简答题 (6)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研究和认识与中药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是中药药理 学的基本任务。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往往一致。另外, 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之间还存在差异性。 一方面,中药药理研究结果未能证 实与某些中药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 另一方面,通过现代研究发现了某些与传统 中药功效无明显关系的药理作用。中药药理学补充和完善了传统中药的功效理 论。( 7) 1.中药药理作用研究必需与证的研究结合 2.中药分类对比

53、研究 3.与中药功 效相关的系统药理作用研究 4.中药药理作用的重新评价性研究 5.中药毒性研究6. 中药作用机理及物质基础研究4.论述题(8)1.两重性:对机体既可产生治疗作用又可产生不良反应。 2.差异性:表现在种属差异和个体差异。3. 量效关系:大多数中药尤其是粗制剂的有效剂量的范围往往比较窄,量效关系 很难表现。某些中药有效成分作用的量效关系比较明确。4. 时效关系:某些中药有效成分或注射剂,显示其。但中药煎剂口服给药时效 关系不明确。5. 中药作用的双向性: 作用的双向性与所用剂量大小和所含不同化学成分有关。 但双向调节作用的例子并不多。6. 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的关系:大量研究结果表

54、明,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往 往一致。但也存在差异性。(9)中药具有双向作用,同一种中药可产生相反的药理作用。中药作用的双向 性与所用剂量大小和所含不同化学成分有关,可出现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 或大剂量兴奋, 小剂量抑制南现象。 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既有兴奋作用又有抑制 作用,既有升压作用又有降压作用。 人参这种双向作用的产生与所用剂量和不同 化学成分有关。一般认为,人参小剂量兴奋中枢,大剂量抑制中枢;人参皂苷Rg类兴奋中枢、人参皂苷 Rb类抑制中枢。当机体处于不同生理或病理状态下, 人参表现出不同的作用,起到调整平衡作用。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一词曾被广泛使用, 其严格的定义应是指某一中药既可

55、使机 体从机能亢进状态向正常转化, 也可使机体从机能低下状态向正常转化, 因机体 所处病理状态之不同而产生截然相反的药理作用, 最终使机体达到平衡状态。 通 过严格实验设计来证明中药的这种双向调节作用的例子并不多。中药药理学复习重难点及配套复习题5(附答案)第五章 解表药§大纲要求1. 掌握麻黄、柴胡的主要有效成分、功效、药理和临床应用2. 熟悉解表药主要药理作用,桂枝、葛根的主要药理作用3. 了解解表药的含义、分类§重点及难点提示麻黄、柴胡的主要有效成分、功效、药理和临床应用§内容精讲第一节 概述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表证主要是由于外邪侵犯人体的浅表部位所致的一类证候。 表证的症状与现代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等)、急性传染病及急性 感染性疾病初期的症候群十分相似。中医理论认为:一分恶寒,一分表证。由此 可见,在表证的临床症状中,恶寒是诊断表证的重要依据。现代医学研究认为, 产生恶寒症状的原因在于皮肤血流量减少, 皮肤温度降低; 同时认为上呼吸道感 染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在于机体受凉。 当寒冷刺激作用于机体时, 可引起皮肤血 管收缩,同时致上呼吸黏膜血管反射性收缩,导致黏膜局部缺血,抵抗力下降, 造成寄生在上呼吸道的病原微生物 (细菌、病毒等) 乘机侵人黏膜上皮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