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第二版)2020年3月考试考前练习题_第1页
《西方文论》(第二版)2020年3月考试考前练习题_第2页
《西方文论》(第二版)2020年3月考试考前练习题_第3页
《西方文论》(第二版)2020年3月考试考前练习题_第4页
《西方文论》(第二版)2020年3月考试考前练习题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方文论(第二版)2020 年 3 月考试考前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 " 叙事的语法"2净化3古希腊美学的三大特征4 " 雅典娜神殿断片集"5诠释6反讽7孔德的人类发展阶段论8讽喻批评9新柏拉图主义 附:参考答案1. 解答:热奈作为结构主义叙事学的最主要代表,试图将"语言学范式"扩展为一种"叙事的语法" ,从而在" 关于叙事的结构主义分析" 中, " 结构" 如同" 语言" 一样,既不受制于外部世界,也不能改变、甚至"意指 "外部世界。这

2、体现出结构主义强调"形式"的一个极端的侧面。但是热奈认为:结构主义是对以往文学理论的一种" 矫正 ", "文学已经太久地被视为没有符号的意义,因此现在有必要将它视为没有意义的符号"。2. 解答 :Katharsis或者Catharsis,又译"卡塔西斯",后来弗洛伊德所谓的"宣泄"也是用这个词。净化"起初是指古代宗教祭祀活动所导致的一种情感作用,即:通过热烈的歌、舞、乐将内心的激情摹仿出来,灵魂得到解脱,便也得到了净化。"净化 "后来成为亚里士多德解说悲剧的重要概念

3、;悲剧中的"净化",既是通过"怜悯和恐惧"、也是要排除"怜悯和恐惧",最终求得新的和谐。3. 解答 :英国美学史家鲍桑葵在评价普罗提诺的时候,对古希腊美学的三大特征作出过一种概括, 即: 道德主义原则导致艺术评判受制于生活评判的价值标准;形而上学原则导致艺术被视为自然的摹本、"较低一级的摹仿性再现 ";审美主义原则又导致"美在于形式的对称、 比例、和谐"等观念。4. 解答 :德国早期浪漫派的代表人物施莱格尔兄弟,曾与诺瓦利斯、施莱尔马赫等人共同创办雅典娜神殿( Athenaeum) 。 雅典娜神

4、殿出版于1798年 5月至1800年 8月之间,共出版六期,后合为三个年鉴;其中第二卷包括451条 "断片",史称"雅典娜神殿断片集"。" 雅典娜神殿断片集" 中的第116条,被视为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纲领的概括。其中集中表达了施莱格尔兄弟关于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观点。5. 解答 :通常指一定文本的解释和理解活动。西方的 "诠释学"(Hermeneutics)源于基督教的"释经学 "( Exegesis) ,即对圣经文本的诠释。现代诠释学则认为:"诠释 "包括三个基本维度:解释(i

5、nterpretation)、理解(understanding)和应用(application)。6. 解答 :反讽( Irony / Ironic )被认为是支配着现代理解力的主要方式。反讽式的陈述或者描绘,总是包含着与直接的感知正好相反的含义。在西方文论史上,反讽通常被视为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7. 解答 :孔德关于人类精神发展之三个阶段和人类认识之三种方法的论说,对现实主义文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相应于人类认识的神学阶段(虚构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抽象的阶段)和实证阶段(即科学的阶段),他认为人类社会也分为三个阶段:军事时期的要素是秩序和武力,革命时期(或过渡时期)的要素是政治权力,工

6、业时期则是实证的、社会化的时期。由此,社会学的方法必然成为主导。8. 解答 :Allegorical criticism ,又译"寓意批评",被视为最典型的中世纪批评类型。后来有研究者认为,讽喻批评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在他所奠定的"理念论"及艺术创造的"灵感说 "当中, 已经包含了对于文学寓意的要求,即: 要求批评去揭示文学背后所隐喻着的永恒真理甚至信仰的启示。从教父时代开始,讽喻批评始终在中世纪不断地延续,其中最主要的代表,当属克雷芒、奥利金和但丁。9. 解答:Neo-Platonism 。新柏拉图主义被认为是以古希腊思想来建构

7、宗教哲学的典型。其主要代表是普罗提诺,他将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基督教神学观念与东方神秘主义等思想熔为一炉, 从而为基督教文论的基本取向和奥古斯丁等人的神学思考铺平了道路。所以人们将他视为教父哲学的鼻祖。与柏拉图的"理念"相似,普罗提诺也将美的根源归结到彼岸世界,并对有别于世俗艺术的"美 "的追求本身怀有极高的期待。这一方面使西方人借助艺术寻求超越的冲动得以传递,另一方面也必然要求批评去揭示文学背后所隐喻着的永恒真理甚至信仰的启示。二、简答题1 指出引文的作者、出处(著作名称)及其主要意义。"比起历史学家来,他(诗人)的真实性虽少些,而逼真

8、性却多些。历史家只是简单地、 单纯地写下了所发生的事实,如果是诗人的话,他就会写出一切他认为最感人的东西,他会对历史添枝加叶。对于他,重要的一点是做到奇异而不失为逼真。"2指出引文的作者、出处(著作名称)及其主要意义。" 只有真的才是美的,只有真的才可爱,真应该统治一切,虚构也不是例外。"3指出引文的作者、出处(著作名称)及其主要意义。"艺术品的本质在于把一个对象的基本特征表现得越占主导地位越好,越明显越好;艺术家为此特别删节那些遮盖特征的东西,挑出那些表明特征的东西,对于特征变质的部分都加以修正,对于特征消失的部分都加以改造。"附:参考答案1

9、. 解答 :出自狄德罗论戏剧诗。这一论说与亚里士多德的"必然律和或然律"一脉相承,又与布瓦洛的"像真性 "如出一辙。乃至韦勒克认定狄德罗是用新的词句重复古典主义的观念。2. 解答 :出自布瓦洛诗的艺术。这是典型的新古典主义文学观。在17-18世纪,特别是在法国所代表的新古典主义思潮中,对" 像真性 "或者 "逼真"的要求是相当普遍的。3. 解答 :出自泰纳艺术哲学。这体现了泰纳"美在于特征"的思想。三、论述题1. 试论述布瓦洛新古典主义三原则。2试述亚里士多德的" 四因说 "

10、。3. 康德的认识论革命及其影响。附:参考答案1. 解答 :( 1)理性的原则。理性的原则即布瓦洛关于"美即真"的命题。"只有真的才是美的,只有真的才可爱,真应该统治一切,虚构也不例外",这一命题在后来的浪漫主义文论中遭到了全面的颠覆,但在17-18世纪的欧洲,"像真性 "或者 "逼真"的要求的确普遍存在。( 2)自然的原则。自然的原则是对"理性"之真的进一步解说。"美 "的创造是通过"真 "的追求,而"真 "的也就是"自然的

11、"。那么什么是"自然"?在布瓦洛的描述中,"自然"其实就在于"人性",但"人性"实际上又被布瓦洛概括为戏剧实践中的几种普遍的性格类型,所以"摹仿自然"就变成了"摹仿古人", 从而又有所谓的"自然即古典"-这同贺拉斯将"摹仿"转换为"借鉴"的思路完全一致。( 3)道德的原则。从自然追索到人性和古人的典范,必然涉及诗人的人格修养和作品的道德要求。因此布瓦洛的“道德原则",一方面强调"著名的作

12、品载着古圣的心传利用诗向人类心'灵灌输";另一方面主张"有道德的作家具有无邪的诗品;要爱道德,使灵魂 得到修养"等等。( 4)新古典主义三原则是紧密关联的,求"美 "先要求"真 ",求 "真 "便要求"自然",对 "真" 而言的"自然"体现于"人性","人性"的最佳表达则是"古典 "的作品,而回到对"古典"创作的学习和借鉴,也就实现了新古典主义所要追求的道德之

13、美。2. 解答 :" 四因说" 是亚里士多德一切论说的出发点。在他看来,无论以物质还是理念为依托,人们其实都是要寻找一种感性世界得以生成和存在的条件。而这种条件被他界定为四种相互关联的原因:"质料因"是事物构成的基础,其中含有一种向其目的和性质发展的"潜能"。 "形式因"是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原因,这与柏拉图用来表达"理念"的e idos相关,并非指外部形式。" 动力因"是一事物得以生成的变化条件。"目的因"则是一事物的生成和变化所要达到的终

14、点,这是由该事物的本质属性所决定,也是其本质属性所能期待的最高目标。 其中,"动力"的根源取决于本质的"形式"和一定的"目的";实现了"目的"也就是最终获得了自己的"形式"。所以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又被统称为"形式因", "四因"由此分作"质料"和 " 形式 " 两个部分。"质料因"和 "形式因"也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比如对较低级事物而言的"形式",又

15、可能是较高级事物的"质料"; "质料"所包含的"潜能",则是通过获得"形式"而得以实现。20世纪的批评家韦勒克,曾主张以" 材料"和 "结构"的对应取代"内容"和 "形式"的二元模式,其"结构 "恰好表达了亚里士多德原本赋予"形式"的涵义。另一位可能与"四因说"相关的批评家是罗兰巴尔特,他的"能指"与"所指"构成的"一级符号&q

16、uot;,正如亚里士多德"质料"与"形式"的 转换一样,又可以成为"二级符号"的 "能指"。从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出发,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的原子说和柏拉图的理念说,都成为一种片面,无论是" 物质"还是"形式"都不再能单独成为事物生成和存在的条件。3. 解答 :英国经验主义和德国唯理主义的两种传统,为康德提供了一种思想的平台。按照鲍桑葵的说法,康德在这样的平台上,以三个根本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目标:第一,康德要论证自然秩序的存在,即:人的理解力和自然的必然律之关

17、系。第二,康德要论证道德秩序的存在,即:人的理性和精神自由的问题。第三,康德要论证上述两种秩序的相互协调,即:精神的自由可以作用于自然的必然,人可以作用于对象世界。这样的问题,正是来自英国和德国所分别代表的两大思想传统。然而按照第一种线索,是从感受、知觉、认识推出"实在",最终却要回到"自我"。按照第二种线索,是以"抽象的普遍性 "作为 "实在 ",最终推出的则是某种"形而上"的 "绝对者"。柯拉柯夫斯基形而上学的恐怖所指出的两种困难,恰好与此相应:" 如果除了绝对

18、者之外没有什么事物真实地存在,那么绝对者就是虚无;如果除了我自己之外没有什么事物真实地存在,那么我就是虚无。"康德试图解决这两种困难的"三大目标",被西方人认为是一场 "哥白尼式的认识论革命"。从一般的意义上看,康德所面临的挑战是无法调和的。一方面, 世界的确定性和认识的真实性是经验科学的基础,而经验主义的认识论批判分明告诉我们:作为知识之基础的" 经验 "并不能带来"确定"和 "真实"。另一方面,经验科学所证实的"自然"完全是由"必然律 "所决

19、定的,但是人类的道德和精神自由似乎又并不是什么自然的规律。这两种难以调和的矛盾,实际上反映着" 理性"和形而上学所遭遇的一次深刻的危机。在康德看来,形而上学的命题是非经验的(比如超越时间的"永恒"、 超越空间的"无限"、超越形式的"绝对") ,人不可能凭借认识能力予以证明。这是休谟对康德的提示。然而问题在于: 当时以牛顿为代表的经验科学为什么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确定"知识?康德的回答必须同时满足哲学所导致的怀疑和科学所带来的自信,否则就无法解决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对立。从根本上说,康德所采取的是一种"作减法"的方式,即:并非重建理性的信念而是限定理性的范围,不是要扩张自我而是要限制自我。他认为:心灵与世界的对应关系,在自然科学中被证明是正当的;但是承认其正当性的前提在于:科学所说明的" 世界"其实是一个被人类认识能力所规定了的世界,而并不是"世界本身"。康德的结论是:从终极的意义上看,"世界本身"如同"形而上学的命题"一样,超越了人的认识能力。人不可能真正洞察"世界本身",人所谓的"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