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0中考物理考点提升训练——专题三十一:物态变化(解析版)_第1页
聚焦2020中考物理考点提升训练——专题三十一:物态变化(解析版)_第2页
聚焦2020中考物理考点提升训练——专题三十一:物态变化(解析版)_第3页
聚焦2020中考物理考点提升训练——专题三十一:物态变化(解析版)_第4页
聚焦2020中考物理考点提升训练——专题三十一:物态变化(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聚焦2020中考物理考点提升训练专题三十一:物态变化考点一:熔化与凝固1.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2.如图所示,冬季贮菜,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以防地窖的菜冻坏所应用的原理是A. 水凝固时放热B. 水汽化时吸热C. 水蒸气液化时放热D. 水蒸气凝华时放热3.网上传说,坦桑尼亚一个名叫姆佩巴的学生急于上课,将热牛奶放进了冰箱,令他惊奇的是,这杯热牛奶比同时放入冰箱中的冷牛奶先结冰有人把这种现象叫

2、做“姆佩巴效应”你认为传说中的“姆佩巴效应”是真的吗?请你设计一个方案,验证这个说法是否正确(温馨提示:注意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1)实验器材:_;(2)实验步骤:_;(3)实验结论:_;(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4.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1)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好处是_该物质的熔点是_(2)熔化过程持续了_min,物质在熔化时吸收热量,_保持不变(3)图乙中,物质在AB段和CD段加热的时间相同,但升高的温度却不同,这是因为物质处于这两段时_不同5.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萘熔化

3、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乙可知,萘的熔点约是_;(2)乙图中CD段物质处于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3)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如图丙)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写出一种即可)6.阅读材料,回答材料后的问题过冷水过冷水是指达到或低于冰点时却没有凝固成冰的水水凝固成冰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必须有凝结核当温度低到冰点之下时,如果水太过纯净,水中没有一个凝结核来结晶,那么即使在0之下也不会结冰,还保持着液态凝结核可以是微小的冰晶,可以是水中的悬浮物,可以是器皿的壁当过冷水中具备凝结核时,例如投入少许固体

4、,或摇晃液体,都能让水迅速凝固,温度回升到凝固点当天空中的飞机穿过有过冷水的云层时,云中的过冷水遇到飞机,会马上结成冰,飞机就容易发生坠机事故(1)水在0 以下不结冰是因为水中缺少_(2)不仅有过冷水,还有过热水,过热水是指_(3)动画片海尔兄弟之冰川危机中有个片段是:一个池塘里的水在零下的温度仍未结冰如果你是编剧,你准备让海尔兄弟怎么做就可以使湖水冻起来?_考点二:汽化和液化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 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 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D. 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人会感到冷,这是因为水蒸发吸热的缘故

5、2.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A. 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 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C. 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D. 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3.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

6、形成是凝固现象4.下列事例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现象的是A. 从水中出来的人感觉冷B. 河水中的冰逐渐消融C. 放在衣柜的樟脑丸逐渐变小D. 从冰箱取出的鸡蛋出现水珠5.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 )A. 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B. 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C. 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D. 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6.如图所示,下列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放热的是()7.缺水地区的冬季,当地有些居民靠取冰雪来获得生活用水如图是将一定质量的冰雪,从-20加热到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不考虑水中有杂质产生的影响),下列对图像分析正确的是()A. 冰的熔点是0,水的沸点是100B. 当

7、地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C. 冰熔化和水沸腾过程中都吸热且温度升高D. 图像中的BC段,物质只是以液态方式存在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这是一种升华现象B. 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C. 利用干冰人工增雨,是因为干冰能迅速升华放热D. 高压锅能很快煮熟饭菜,最主要的原因是增大了锅内的压强,提高了水的沸点9.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 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C. 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 冬

8、天的早上,有时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10.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生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头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发生_并且_,这两种物态变化过程都要_,使火箭温度_11.盛夏时节天气炎热,小莉从冰箱里拿出根冰棒吃了起来,顿时感觉凉爽了冰棍在熔化过程中要_热量;哥哥从冰箱中取出瓶矿泉水,不久后发现,原本干燥的瓶壁上有了许多水珠,这是发生了_现象(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12.小明为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在实验室进行了探究实验,根据测量结果他画出了相关图像,如图甲、乙所示.(1)这两个实验都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_.(2)水沸

9、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_,此时实验室的大气压_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13.下图是上海世博会使用的两种降温方法:冰块降温和喷雾降温冰块降温,是因为冰块变成水的_(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需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喷雾降温,是因为水雾在_(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也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14.汽车防冻液冬季气温低,为使汽车在冬季低温下仍能继续使用,发动机冷却液使用的不是纯水,而是加入了一些能够降低水凝固点的物质作为防冻剂,保持在低温天气时冷却系统不冻结因此人们有时把冷却液称作“防冻液”或“不冻液”现在经常使用乙二醇为主要成分的防冻液乙二醇是一种无色微粘的液体,

10、沸点是197.4,凝固点是11.5,能与水任意比例混合混合后由于改变了冷却水的蒸气压,凝固点显著降低其降低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随乙二醇的含量增加而下降当乙二醇的含量为68%、水为32%时,防冻液凝固点可降低至68,超过这个极限时,凝固点反而要上升40%的乙二醇和60%的软水混合成的防冻液,防冻温度为25;当防冻液中乙二醇和水各占50%时,防冻温度为35防冻液的沸点通常在零上110(1)防冻液中乙二醇和水的配置比例,既要考虑当地的气温条件,一般选用防冻液的冰点应低于当地最低气温1015;又要兼顾经济利益你认为在中国江南使用下面哪种比例的防冻液最好_A40% B50% C60%(2)请根据材料信息分

11、析一下,与单独使用纯水相比,乙二醇防冻液对汽车除了有防冻作用,还有什么作用_考点三:升华与凝华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春日清晨,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液化现象B. 夏天傍晚,院子里洒水利用汽化吸热降温C. 晚秋时节,瓦片上出现白霜是凝固现象D. 深冬时节,树枝上出现雾凇是凝华现象2.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3.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下列关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B. 水蒸气凝结成水,是凝固C. 干冰变

12、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D. 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吸收热量4.加热固体碘的实验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看见杯内产生紫色的气体,这是因为固体碘吸热发生了_(填物态变化)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在干净的玻璃片上出现了黑色颗粒,这是因为气态碘又发生了_(填物态变化)的原因,生活中_(露、冰、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5.很多冰箱冷藏室里的食品如果不用塑料袋包装会变干,这是_现象;冷冻室内四周会有霜形成,这是_现象;用湿手摸冷冻室里的冰块会粘手,这是_现象(以上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6.夏天,我们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上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剥开包装纸看到冰棒直冒“白气”,其中“粉”和“白气”的形成分别是_和_

13、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根据你的观察,雪糕冒出的“白气”符合实际的是图_7.北方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结“冰花”,“冰花”是水蒸气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生成的,出现在玻璃窗的_表面(选填“内”或“外”),此时小芳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玻璃上,这是因为发生了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聚焦2020中考物理考点提升训练专题三十一:物态变化参考答案考点一:熔化与凝固1.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

14、象的是【答案】A【解析】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固是指物质从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由于墙内混入非晶体材料,所以它在凝固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固液共存的状态,它的温度会持续下降A是非晶体凝固图象,B是非晶体熔化图象,C是晶体熔化图象,D是晶体凝固图象故选A考点:熔化和凝固2.如图所示,冬季贮菜,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以防地窖的菜冻坏所应用的原理是A. 水凝固时放热B. 水汽化时吸热C. 水蒸气液化时放热D. 水蒸气凝华时放热【答案】A【解析】冬天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液态水遇冷凝固为固态的冰,同时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将菜冻坏,故选A3.网上

15、传说,坦桑尼亚一个名叫姆佩巴的学生急于上课,将热牛奶放进了冰箱,令他惊奇的是,这杯热牛奶比同时放入冰箱中的冷牛奶先结冰有人把这种现象叫做“姆佩巴效应”你认为传说中的“姆佩巴效应”是真的吗?请你设计一个方案,验证这个说法是否正确(温馨提示:注意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1)实验器材:_;(2)实验步骤:_;(3)实验结论:_;(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答案】 (1). 两个相同的杯子、热水、冷水、冰柜、钟表 (2). 在两个相同的杯子中,分别装入适量的等质量的热水和冷水;将两杯水同时放入同一冰柜中进行冷冻;每隔适当时间,观察水的状态变化情况 (3). 若热水先结冰,则传说中的说法是真的;若冷水先

16、结冰或同时结冰,则传说中的说法是假的【解析】(1)实验器材:两个相同的杯子、热水、冷水、冰柜、钟表;(2)实验步骤:在两个相同的杯子中,分别装入适量的等质量的热水和冷水;将两杯水同时放入同一冰柜中进行冷冻;每隔适当时间,观察水的状态变化情况 ;(3)实验结论:若热水先结冰,则传说中的说法是真的;若冷水先结冰或同时结冰,则传说中的说法是假的故答案为(1). 两个相同的杯子、热水、冷水、冰柜、钟表 (2). 在两个相同的杯子中,分别装入适量的等质量的热水和冷水;将两杯水同时放入同一冰柜中进行冷冻;每隔适当时间,观察水的状态变化情况 (3). 若热水先结冰,则传说中的说法是真的;若冷水先结冰或同时结

17、冰,则传说中的说法是假的4.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1)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好处是_该物质的熔点是_(2)熔化过程持续了_min,物质在熔化时吸收热量,_保持不变(3)图乙中,物质在AB段和CD段加热的时间相同,但升高的温度却不同,这是因为物质处于这两段时_不同【答案】 (1). 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 (2). 80 (3). 4 (4). 温度 (5). 比热容【解析】(1)利用烧杯中的水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的目的是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在80

18、不变,这就是它的熔点(2)由图象可知,该物质从第4min开始熔化,到第8min结束,其用时4min在这一过程,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3)AB段和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该物体的温度变化值不同,由热量公式Qcmt可知,在吸收的热量和时间一定时,物体的温度变化值越大,比热容就越小说明该物质在不同状态的比热容不同5.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乙可知,萘的熔点约是_;(2)乙图中CD段物质处于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3)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如图丙)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

19、原因是_(写出一种即可)【答案】 (1). 80 (2). 固液共存状态 (3). 奈的量太少【解析】(1)根据图乙可知,萘温度达到80,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因此萘的熔点约是80;(2)BC段萘吸热温度不变,是萘的熔化过程,CD段熔化完成,吸热升温,所以CD段物质处于液态(3)由图丙可以看出,萘熔化过程时间较短,熔化现象不明显,可能是加热过快,没有用水浴法加热,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的原因6.阅读材料,回答材料后的问题过冷水过冷水是指达到或低于冰点时却没有凝固成冰的水水凝固成冰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必须有凝结核当温度低到冰点之下时,如果水太过纯净,水中没有一个凝结核来结晶,那么即使在0之下也不会结冰,还保

20、持着液态凝结核可以是微小的冰晶,可以是水中的悬浮物,可以是器皿的壁当过冷水中具备凝结核时,例如投入少许固体,或摇晃液体,都能让水迅速凝固,温度回升到凝固点当天空中的飞机穿过有过冷水的云层时,云中的过冷水遇到飞机,会马上结成冰,飞机就容易发生坠机事故(1)水在0 以下不结冰是因为水中缺少_(2)不仅有过冷水,还有过热水,过热水是指_(3)动画片海尔兄弟之冰川危机中有个片段是:一个池塘里的水在零下的温度仍未结冰如果你是编剧,你准备让海尔兄弟怎么做就可以使湖水冻起来?_【答案】 (1). 凝结核 (2). 水达到沸点或高于沸点时却没有沸腾的水 (3). 可以向水中投入一个石子【解析】(1)由题意知:

21、水凝固成冰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必须有凝结核,故水在0以下不结冰是因为水中缺少凝结核; (2)根据短文中过冷水的特点推理可知,过热水是指水达到沸点或高于沸点时却没有沸腾的水;(3)根据“当过冷水中具备凝结核时,例如投入少许固体,或摇晃液体,都能让水迅速凝固”故一个池塘里的水在零下的温度仍未结冰可以向水中投入一个石子,使水快速凝固考点二:汽化和液化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 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 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D. 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人会感到冷,这是因为水蒸发吸热的缘故【答案】B【解析】本题涉及的知识是物

22、质形态及其变化A灯丝发光时的温度低于灯丝的熔点,灯丝变细是由于灯丝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B雾是液态的小水珠,雾逐渐散去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C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水银应是固态,因此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D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人会感到冷是因为水蒸发吸热的缘故2.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A. 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 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C. 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D. 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答案】B【

23、解析】A汽车玻璃起“雾”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附着在内表面,故A正确;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能降低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故C正确;D空调制冷时,液态制冷剂在车内热交换器内吸热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汽化,气态制冷剂又由压缩机压入车外的热交换器,在交换器内放热液化,即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故D正确3.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24、”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答案】B【解析】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固现象,故A错误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液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是小液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发生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4.下列事例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现象的是A. 从水中出来的人感觉冷B. 河水中的冰逐渐消融C. 放在衣柜的樟脑丸逐渐变小D. 从冰箱取出的鸡蛋出现水珠

25、【答案】D【解析】A从水中出来的人感觉冷,是因为身体表面的水分蒸发,而蒸发是吸热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B河水中的冰逐渐消融,即熔化,熔化为吸热过程,故B不符合题意;C放在衣柜的樟脑丸逐渐变小,是升华现象,升华过程吸热,故C不符合题意;D从冰箱取出的鸡蛋出现水珠,是水蒸气遇冷而发生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D符合题意;故选D5.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 )A. 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B. 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C. 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D. 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答案】B【解析】A. 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即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凝固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 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是

26、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符合题意;C. 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雪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 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是水凝固而变成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6.如图所示,下列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放热的是()【答案】C【解析】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升华现象,吸热;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吸热;玻璃窗上的水滴是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干手器把手烘干是水的汽化现象,汽化吸热综上所述,C7.缺水地区的冬季,当地有些居民靠取冰雪来获得生活用水如图是将一定质量的冰雪,从-20加热到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不考虑水中有杂质产生的影响),下列对图像分析正确的是()A. 冰的熔点是0

27、,水的沸点是100B. 当地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C. 冰熔化和水沸腾过程中都吸热且温度升高D. 图像中的BC段,物质只是以液态方式存在【答案】B【解析】A. 只有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才是0,水的沸点才是100故A不合题意B. BC段所对应温度值为0,DE段所对应的温度值为98,因此当地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故B符合题意C.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时都要继续吸热,且温度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D.BC段所对应的温度是0,晶体处于熔点时,可能是固态、液态和固液共存状态故D不合题意故选B.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这是一种升华现象B. 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

28、华而成的C. 利用干冰人工增雨,是因为干冰能迅速升华放热D. 高压锅能很快煮熟饭菜,最主要的原因是增大了锅内的压强,提高了水的沸点【答案】D【解析】A、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这是一种液化现象,故A错误B、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B错误C、利用干冰人工增雨,因为干冰能迅速升华吸热,故C错误D、高压锅能很快煮熟饭菜,最主要的原因是增大了锅内的压强,提高了水的沸点,故D正确故选D9.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 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C.

29、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 冬天的早上,有时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答案】C【解析】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变干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A错误;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冰棒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正确;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现白色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误。10.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生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头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发生_

30、并且_,这两种物态变化过程都要_,使火箭温度_【答案】 (1). 熔化 (2). 汽化 (3). 吸热 (4). 降低【解析】熔化和汽化都是吸收热量的,不至于使火箭头部温度过高而烧坏火箭与大气层摩擦,产生大量的热,为了防止火箭被高温烧毁,就在火箭的顶端涂上特殊材料,特殊材料在高温下熔化进而汽化,在这两种物态变化中都要吸收热量,从而降低了火箭的温度故答案为 (1). 熔化 (2). 汽化 (3). 吸热 (4). 降低11.盛夏时节天气炎热,小莉从冰箱里拿出根冰棒吃了起来,顿时感觉凉爽了冰棍在熔化过程中要_热量;哥哥从冰箱中取出瓶矿泉水,不久后发现,原本干燥的瓶壁上有了许多水珠,这是发生了_现象

31、(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答案】吸收;液化【解析】冰棍在熔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所以吃冰棍会感到凉快;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从冰箱中取出的矿泉水瓶,矿泉水瓶温度低,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在瓶壁上就会形成许多水珠12.小明为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在实验室进行了探究实验,根据测量结果他画出了相关图像,如图甲、乙所示.(1)这两个实验都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_.(2)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_,此时实验室的大气压_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答案】 (1). 秒表 (2). 98 (3). 低于【解析】(1)由于晶体熔化和水沸腾这两个实验,都需

32、要对冰和水进行加热,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同时还需要用秒表来记录时间(2)此时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示数是98,小于100,根据气压和沸点的关系可知此实验室的大气小于标准大气压13.下图是上海世博会使用的两种降温方法:冰块降温和喷雾降温冰块降温,是因为冰块变成水的_(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需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喷雾降温,是因为水雾在_(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也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答案】熔化 汽化【解析】冰块降温,是因为冰块变成水的过程是熔化,熔化是吸收热量的,需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周围空气温度降低喷雾降温,是因为水雾变为水蒸气的过程是汽化,汽化是吸收热量的,需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周围

33、空气温度降低14.汽车防冻液冬季气温低,为使汽车在冬季低温下仍能继续使用,发动机冷却液使用的不是纯水,而是加入了一些能够降低水凝固点的物质作为防冻剂,保持在低温天气时冷却系统不冻结因此人们有时把冷却液称作“防冻液”或“不冻液”现在经常使用乙二醇为主要成分的防冻液乙二醇是一种无色微粘的液体,沸点是197.4,凝固点是11.5,能与水任意比例混合混合后由于改变了冷却水的蒸气压,凝固点显著降低其降低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随乙二醇的含量增加而下降当乙二醇的含量为68%、水为32%时,防冻液凝固点可降低至68,超过这个极限时,凝固点反而要上升40%的乙二醇和60%的软水混合成的防冻液,防冻温度为25;当防冻

34、液中乙二醇和水各占50%时,防冻温度为35防冻液的沸点通常在零上110(1)防冻液中乙二醇和水的配置比例,既要考虑当地的气温条件,一般选用防冻液的冰点应低于当地最低气温1015;又要兼顾经济利益你认为在中国江南使用下面哪种比例的防冻液最好_A40% B50% C60%(2)请根据材料信息分析一下,与单独使用纯水相比,乙二醇防冻液对汽车除了有防冻作用,还有什么作用_【答案】 (1). A; (2). 混合液体不容易沸腾【解析】(1)江南最低气温在10左右,由于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则混合液的凝固点约为2025,由材料中数据可知选择40%的防冻液较为合适,故选A;(2)乙二醇

35、沸点是197.4,比水的沸点高得多,由材料可知,二者混合后使混合液的沸点将升高,不容易沸腾故答案为(1). (1)A; (2). (2)混合液体不容易沸腾考点三:升华与凝华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春日清晨,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液化现象B. 夏天傍晚,院子里洒水利用汽化吸热降温C. 晚秋时节,瓦片上出现白霜是凝固现象D. 深冬时节,树枝上出现雾凇是凝华现象【答案】C【解析】露珠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A正确;洒水可以利用水的蒸发来吸热降温,B正确;白霜、雾凇的出现,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所致,C错误、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对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由固态变

36、成气态叫做汽化,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这三种物态变化需要吸收热量;(2)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固,这三种物态变化需要放出热量2.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物态变化过程的特点即可正确解题A、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附着在草叶表面;故B错误;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故C错误;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D正确;故选D3.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下列关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B. 水蒸气凝结成水,是凝固C. 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D. 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吸收热量【答案】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