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杆课程设计报告_第1页
抽油杆课程设计报告_第2页
抽油杆课程设计报告_第3页
抽油杆课程设计报告_第4页
抽油杆课程设计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课程石油工程课程设计题目抽油井系统设计院系石油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石油工程学生姓名学生大人学生学号学020450556指导教师李铭曲国辉2014年07月18日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石油工程课程设计题目抽油井系统设计专业石油工程姓名哺嘀大人学号11045140506565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1 .设计主要内容:根据已有的基础数据,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抽油井系统从油层到地面的所有相关参数的计算,最终选出抽油泵、抽油杆、抽油机。计算出油井温度分布;通过回归分析确定原油粘温关系表达式;确定井底流压;确定出油井的合理下泵深度;确定合适的冲程、冲次;选择合适的抽油

2、泵;确定抽油杆直径及组合;计算出悬点的最大、最小载荷;©选出合适的抽油机;编制实现上述内容的计算机程序程序。2 .设计基本要求:要求学生选择一组基础数据,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完成设计任务,最终以设计报告的形式完成本专题设计,设计报告的具体内容如下:概述;基础数据;基本理论;设计框图和计算机程序;设计结果及结果分析;结束语;参考文献。设计报告采用统一格式打印,要求图表清晰、语言流畅、书写规范,论据充分、说服力强,达到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3 .主要参考资料:陈涛平等,石油工程(第二版),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蒋加伏,张林峰主编Visualbasic程序设计教程,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

3、09完成期限2014.06.302014.07.18指导教师旗木卡卡西专业负责人张继红2014年07月18H目录第1章概述11.1 设计的目的意义11.2 设计的主要内容1第2章基础数据32.1 抽油系统设计基本数据32.2 原油粘度温度关系数据32.3 抽油杆基本参数42.4 抽油机基本参数4第3章基础理论73.1 井温分布计算73.2 原油粘温关系83.3 井底流压93.4 泵吸入口压力103.5 下泵深度103.6 确定冲程和冲次113.7 确定泵径113.8 悬点载荷计算及抽油杆强度校核方法133.9 确定抽油杆直径及组合153.10 计算与校核载荷163.11 计算与校核扭矩163.

4、12 计算需要的电机功率16第4章设计框图和计算机程序164.1 设计框图174.2 计算机程序1820第5章设计结果及结果分析5.1 井温分布205.2 原油粘温关系205.3 井底流压215.4 泵吸入口压力225.5 下泵深度235.6 冲程和冲次235.7 选择抽油泵235.8 抽油杆直径及组合235.9 悬点最大和最小载荷;245.10 计算并校核减速箱扭矩245.11 计算电机功率并选择电机245.12 选择出合适的抽油机255.13 程序运行界面25结束语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1:28附录2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章概述1.1设计的目的意义通过自选一组基

5、础数据,利用所学过的专业知识,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完成并提交整个抽油井系统的设计方案,从而掌握抽油井系统中各个环节的选择设计方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从而通过该专题设计的训练,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计算机技术应用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应用能力(1)巩固已学的专业知识、程序设计知识;(2)掌握一种工程设计方法,即抽油井系统设计方法;(3)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基本理论(数学模型)一程序代码;(4)为今年毕业设计做准备:专业课、毕业设计之间的桥梁。1.2设计的主要内容根据已有的基础数据,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编程,完成抽油井系统从油层到地面

6、的所有相关参数的计算,最终选出三抽设备一一抽油泵、抽油杆、抽油机。设计主要内容如下:(1)计算出油井温度分布;(2)通过回归分析确定原油粘温关系表达式;(3)确定井底流压;(4)确定出油井的合理下泵深度;(5)确定合适的冲程、冲次;(6)选择合适的抽油泵;(7)确定抽油杆直径及组合;(8)计算出悬点的最大、最小载荷;(9)选出合适的抽油机;(10)编制实现上述内容的计算机程序程序第2章基础数据抽油井系统杆柱设计所必须的基础数据主要有基础生产数据、原油粘温关系数据、抽油机型参数、抽油杆参数、抽油泵参数。其中,抽油机型、抽油泵这三方面的参数、抽油杆参数、抽油泵参数。其中,抽油机型、抽油杆、抽油泵这

7、三方面的参数均可由采油技术手册(修订本四)查得。2.1 抽油系统设计基本数据基础生产数据是进行抽油井系统设计的基本条件,它包括油井井身结构、油层物性、流体(油、气、水)物性、油井条件,传热性质以及与油井产能有关的试井参数等,详见表2-1o表2-1抽油系统设计基本数据井号cy0070油层深度(m)1845油管内径(mm)88.9套管直径(mm)190地温梯度(C/100m)3.18井底温度(C)91.8地层压力(MPa)11.90饱和压力(MPa)9.63传热系数(W/mC)2.73试井产液(n?/d)23.1试井流压(MPa)5.88体积含水率()44.5原油密度(kg/m3)901.45地层

8、水密度(kg/m3)1000原油比热(J/kgC)2254.2地层水比热(J/kgC)4432.83设计沉没度(m)213.95设计排量(m3/d)24.62.2 原油粘度温度关系数据原油粘度是影响摩擦载荷的主要因素,因此原油粘度数据的准确度是影响设计结果合理性的重要参数。原油粘度随温度变化非常敏感,通过对现场实测原油粘温关系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得到原油粘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抽油井系统设计结果的准确度,而且还易于实现设计的程序化。现场可以提供的原油粘温关系数据,如表2-2所示。表2-2原油粘温关系数据原油温度(C)40455055606570758085粘度(mPa.s)

9、32925178881036463260403102663018140126909080c663002.3 抽油杆基本参数表23抽油杆基本参数许用应力(N/mm?)杆直径(mm)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90161922252910016192225291201619222529150161922252918016192225292.4 抽油机基本参数抽油机参数是指常规型游梁式抽油机的型号、结构参数、可以提供的冲程冲次大小。目前已有93种不同型号的常规型抽油机,其型号意义如下:抽删粪别代谒;芒磊磬不同型号抽油机的参数可见采油技术手册(修订本四)。这里,以宝鸡产CYJ10348HB型抽油机为例,其有关

10、参数见表2-4o表24抽油机参数游梁前臂游梁后臂连杆长度曲柄半径/冲程冲次(mm)(mm)(mm)(mm/m)(1/min)300020003330570/1.80,745/2.40,895/36.0,9.0,12.0另外,由抽油机型号CYJ10-3-48HB,根据型号意义可直接得出:许用载荷Pma对=100kN;许用扭矩Mma灯=48kN序号抽油机型号生产)家最大载荷(KN)最大扭矩游梁前臂(mm)游梁后臂(mm)连杆长度(mm)曲柄半径/冲程(mm/m)冲次(1/min)55-1.8-13HF玉门5013210017802100380/0.90,500/1.20,620/1.50,740/

11、1.806,9,12105-2.7-26HB大安5026321021002137380/1.10,500/1.50,620/1.90,740/2.30,860/2.706,9,12166-2.5-26HB江汉6026250024003200670/1.80,990/2.20,1150/2.506,9,12208-3-48B三机8048300025003200858/2.10,1013/2.50,1200/36,9,12268-3-53HB大安8053345025803160670/1.80,810/2.20,950/2.60,1090/36,9,123510-3-48HB宝鸡100483000

12、20003330570/1.80,745/2.40,895/36,9,123710-3-53HB三机10053300025003200858/2.10,1013/2.50,1200/36,9,1247Y10-3-53HB大安10053345025803380640/1.80,765/2.20,890/2.60,1015/36,9,1253Y10-3-53HB兰通10053300022003200755/2.10,885/2.50,1045/36,9,125911-2.1-26B宝鸡11026282028203026780/1.58,922/1.88,1064/2.186,8,1261Q12-3

13、.6-53B宝鸡120537925655342951074/2.85,1227/3.25,1380/3.668,1269Y12-4.8-73HB二机12073480028404200800/2.80,1060/3.80,1209/4.806,8,1078Y12-5-74HB大安120745600400046401000/3,1200/3.60,1400/4.30,1600/53,4,683Y14-4.8-73HB江汉14073480030483770990/3.60,1100/4.20,1200/4.806,8,1087Q14-5-73HQ烟采14073715031005780970/4,10

14、60/54,5,69416-30大安16030012008002100600/2,700/2.50,800/36,9,12第3章基础理论抽油井系统设计,就是根据油井条件,选择合适的抽油设备(抽油泵、抽油杆、抽油机及减速箱和电动机),油井产量和下泵深度是选择抽油设备的基本依据,而油井产能和下泵深度决定于油井产能。因此要对抽油井进行合理的设计,应将油层到地面看作统一的整体来进行。3.1 井温分布计算由地面到油层温度是按地温梯度逐渐增加的。所谓地温梯度,即深度每增加100米地层温度的升高值。而在井筒中,由于地层流体不断地向上流动,地层流体便作为热载体将热量不断地携带上来,通过套管、水泥环向地层传导。

15、因此,井温总是比地温要图。原油粘度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表现为升温降粘特性。原油越稠,原油随井温变化越显著。稀油井,原油粘度很小,摩擦载荷很小,用地温代替井温对设计结果影响不大;而稠油井,由于摩擦载荷很大,不能用地温代替井温,因此井温分布计算对抽油井系统设计非常重要。地温的计算公式为:t地fomL(3-1)井筒能量方程为:WmqiKiL二1exp(十)(tmL)(3-2)Ki式中:9油管中距井底L位置处原油温度,C;Ki总传热系数,W/(mPC);to井底原油温度,C;m地层温度梯度,C/m;qi内热源,W/m.在同一口井中,地温梯度m和井底温度b都是不变的,传热系数Ki则受地层物性和地层热阻

16、、油管环形空间介质及其物性和油井的产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产量对K的影响较小。故在一定的地层条件及井筒状况下,也可近似地认为Ki为一常数。这样,整个井筒的温度分布就只受与油井产量有关的水当量W和距井底的距离L的影响。水当量W可如下计算:wMoCoMwCw(3-3)式中:Mo地层油的质量流量,kg/s;Mw地层水的质量流量,kg/s;Co地层油的比热,J/(kg-C);Cw-地层水的比热,J/(kgC);将已知数据代入方程,可计算出任意深度所对应的油井温度,由此温度便可以计算出处于该深度处原油的粘度,从而可以进一步计算摩擦载荷、选择抽油设备。根据上式可以计算出任一深度处的井温和地温值,然后绘制出

17、井温地温分布曲线。3.2 原油粘温关系将现场实测原油粘温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原油粘度随温度的变化服从指数规律,可用下式表达:(3-4)式中:原油的动力粘度,MPa?s;t原油的温度,C;a系数常数;b温度指数。对于不同区块原油,a、b的取值不同3.3 井底流压所谓油井产能,是指油井的生产能力,常用采油指数来衡量。采油指数是指油井产量dq。dPwt随流压的变化率,用公式表示为:(3-5)采油指数大小,反映了油层物性、流体参数、泄油面积以及完井条件对油井产量的综合影响。(1)对于单相渗流(Pw>Pb),由于各参数随压力变化很小,可忽略这种变化,流入动态曲线则呈现线性关系,即:q o Jo

18、P rPwf(3-6)(2)对于两相渗流(P;Pb),流入动态曲线则呈非线性关系,可由沃格尔方程来描述,即:(3-7)qoC|omax10.2B-0.8PrPr(3)对于单相与两相组合型(pwfPb p?),则流入动态方程为一分段函数,可由如下一组方程表达:q。Jo(Pr-Pwf)Pb)(3-8)qoqbqc1-0.2-0.8Pb2Pwf Pb(Pwf Pb)(3-9)qb Jo ( Pr-Pb)(3-10)Pb.qJ(3-11)1.8 o其中J。是通过试油来确定的:若Pwf>Pb,则qotestJo(3-12)PrPwftest若PwfVPb,testJo2PrPb-Pb10.2PwL

19、0.8(3-13)1.8PbPb根据以上相应的产能计算公式,便可绘制出油井的流入动态曲线。利用该曲线,便可确定出设计排量(开发方案或调整方案中给出)所对应的井底流压pwf值,以便进一步根据油井条件确定沉没度,最终确定下泵深度。当设计排量未知时,可根据油井条件和现场实际,确定出设计排量大小。确定时,应注意使qo/qomax的值具有一个合理水平。其值越大,油井产量就越高,但井底压力过低将增加举升的难度;反之,液面过高而产量过小,将不能充分发挥出油井产量的作用。3.4 泵吸入口压力泵吸入口压力是确定下泵深度的重要参数,主要根据设计沉没度来估算。沉没段油、水混合液的平均密度为:o(1fw)WfW(3-

20、14)泵吸入口压力:Ps-hsg(3-15)3.5 下泵深度下泵深度是抽油井系统设计的重要数据,它决定了抽油杆的总长度,并且影响着悬点载荷、冲程损失以及泵效。下泵深度主要是根据井底流压与泵吸入口压力的差值,应用相应的方法来确定,确定方法主要有三类:(1)将油、气、水看成是三相,应用相应的相关式来计算;(2)将油、水处理成液相,这样便应用气、液两相垂直管流理论来计算;(3)是对于象稠油井气体较少,从而可不考虑气体,只考虑单相液体进行估算。3.6 确定冲程和冲次冲程和冲次是确定抽油泵直径、计算悬点载荷的前提,选择原则为:(1) 一般情况下应采用大冲程较小泵径的工作方式。这样,即可以减小气体对泵效的

21、影响,也可以降低液柱载荷,从而减小冲程损失。如原油比较稠,一般选用大泵径、大冲程和低冲次的工作方式。(3)对于连抽带喷的井,则选用高冲次快速抽汲,以增强诱喷作用。(4)深井抽汲时,要充分注意振动载荷影响的S和n配合不利区。(5)所选择的冲程和冲次应属于抽油机提供的选择范围之内。(6)所选择的的冲程和冲次,应与下面的泵径相互配合,满足设计排量的要求。对于该井,由于油比较稠,因此将冲程确定为最大值S=3m,冲次确定为最小值n=61/min。所选择的的冲程和冲次,应与下面的泵径相互配合,满足设计排量的要求。3.7 确定泵径根据设计排量,及上一步确定的冲程、冲次,按照泵的实际排量公式来确定。(3-16

22、)DPQ1440-Sn4式中:Q泵的实际排量,m/d;Dp泵径,m;_-光杆冲程,m;n-冲次,1/min;泵效,小数,取0.7。计算得出DP=44.02mm,再从抽油泵的规格参数表中选出最为接近计算值的泵径表37抽油泵基本参数表泵的直径柱塞加长联接油柱塞冲程长理论联接抽油杆基管外径排量公称基本长度系短节长度范围螺纹直径本泵直径直径列度径(mm)(mm)(m)(m)(mm)(m)(m3/d)(mm)3231.80.60.348.3,60.31.2-614-6923.813杆3238.10.960.3,73.01.2-620-11226.968式4444.51.20.673.01.2-627-1

23、3826.968泵5150.81.573.01.2-635-17326.9685757.21.80.988.91.2-644-22026.9686363.52.188.91.2-654-25930.1633231.860.3,73.00.667-6923.8133838.10.60.360.3,73.00.6610-11226.9884444.560.3,73.00.6614-13826.9884445.2管5757.20.973.00.6622-22026.9887069.90.688.90.6633-32830.163式6383101.60.6693-46730.16395951.2114

24、.30.66122-61334.925泵323260.3,73.00.667-6923.81338380.960.3,73.00.6610-12826.98844441.573.00.6613-12826.988565673.00.6621-22026.988707088.90.6633-32830.1633.8悬点载荷计算及抽油杆强度校核方法(1)悬点载荷计算在下泵深度及沉没度不是很大,井口回压及冲次不是很局的油井内,在计算最大和最小载荷时,通常可以忽略振动、沉没压力、井口回压、液柱惯性产生的悬点载荷,此时,悬点最大和最小载荷可表示为:PmaxKW,JLF.pminwr1dFd(3-17)式

25、中:Pmax>Pmin悬点承受的最大和最小载荷,kN;(3-18)W,一上冲程中抽油杆柱所受的重力与浮力之差产生的载荷,kN;W;下冲程中液柱的重力与对抽油杆的浮力产生的载荷,kN;上、下冲程中抽油杆产生的最大惯性载荷,kN;,Id-上、下冲程中的最大摩擦载荷,kNo1u>1d式中:Fu>FdL抽油杆长度,m;其中:Wr'(sMUw;IgfpLWrSn2r1179012WrSnrId-1-1790I1.5%Wr17171.3Fd1.5%WrFnP2(Sn)21717729p_抽油杆材料的密度,kg/m3;(3-19)(3-20)(3-21)(3-22)(3-23)(3

26、-24)P抽汲液的密度,kg/m3;fr抽油杆截面积,m2;fp抽油泵活塞截面积,m2;fo游动凡尔孔截面积,m2;r抽油机曲柄回旋半径,m;I抽油机连杆长度,m;Frl抽油杆与液柱之间的摩擦力,N;凡尔流量流数2(m 1)(3-25)式中:u井内液体的动力粘度,Pas;m油管内径与抽油杆直径之比,m¥dt油管内径,m;dr抽油杆直径,m;Vmax抽油杆柱最大下行速度,m/S;Vmax可按悬点最大运动速度来计算,当采用简谐运动模型时,其值为:Sn60(3-26)(2)抽油杆强度校核抽油杆柱在工作时承受着交变负荷,因此,抽油杆受到非对称循环应力的作用。其强度条件为:(3-27)式中:B

27、-抽油杆的折算应力;刖一一非对称循环疲劳极限应力,与抽油杆的材质有关。其中:a max(3-28)(3-29)maxmm1max1mma2"西式中:ca循环应力的应力幅值。3.9确定抽油杆直径及组合当下泵深度确定后,抽油杆的总长度便确定下来。下面将进一步确定抽油杆的直径及组合。抽油杆的直径及组合是抽油井系统选择设计的核心内容,确定的具体步骤如下:(1)假定一个液柱载荷Wi。(初值);(2)以抽油泵处为起点。其高度为PmaxOWo1717,pmin0Flv1717(3)给定最下一级抽油杆直径(最小直径);(4)设计算段长度H,则该计算段的起点高度为H。,末点高度为:HiHoH(3-30

28、)如果HH时'则令Hi=H,该段的长度应为:HHHo(3-31)该计算段的平均高度为HH引/2,计算该点的温度和混合物的粘度。(6)分别计算该计算段的最大载荷APmax与最小载荷APmino(7)分别计算累积最大和最小载荷:(3-32)(8)计算抽油杆的折算应力c,进行该段抽油杆强度校核;(9)如不满足强度要求,则换次一级抽油杆直径,返回到步骤(2)重新计算;(10)如满足强度要求,则以Hi作为下一计算段的起点H。,进行下一段计算;(11)当Ho=H时则结束,否则返回到步骤继续计算,直到Ho=H为止;(12)校核液柱载荷。如果计算值与假设值的误差达到精度要求,则计算结束如果未达到精度要

29、求,则以计算值作为新的假设值,重新计算3.10计算与校核载荷在进行抽油杆直径及组合确定计算结束时,便可得到悬点的最大载荷和l=J载荷。再和该抽油机的许用载荷Pmax比较,看是否满足载荷要求。3.11计算与校核扭矩曲柄轴处的最大扭矩可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M max ( pmaxpmin )4M max 300S0.236S(Pmax Pmin)M max 1800S 0.202S(PmaxPmin)式中: M max曲柄轴最大扭矩,kN -m;S光杆冲程,m; Pmax - 悬点最大载何,N ; Pmin悬点最小载何,No三个公式分别计算出最大扭矩Mmax,取三个值中的最大值,若最大扭矩小于所选

30、抽 油机的许用扭矩则满足校核要求。(3-33)(3-34)(3-35)3.12计算需要的电机功率电机实际输出的最大功率可如下计算:Mmax n 1 000max9549(3-36)式中:Nmax 电机实际输出的最大功率,kW ;M max曲柄轴最大扭矩,kNm;光杆冲程,m; n传动效率,取0.9第4章设计框图和计算机程序新投产或转抽的油井,需要合理的选择抽油设备。油井投产后,还必须检验设计效果。当设备的工作状况和油层工作状况发生变化时,还需要对原有的设计进行调整。进行有杆泵采油井的系统选择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符合油井及油层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油层的生产能力、设备利用率较高、有较长的免修期,以

31、及有较高的系统效率和经济效益。这些设备相互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作为整个有杆泵抽油系统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因此,应将有杆泵系统从油层到地面,作为统一的系统来进行选择设计,其步骤如下:(1)根据油井产能跟设计排量确定井底流压;(2)根据油井条件确定沉没度、沉没压力;(3)应用多相垂直管流理论或相关式确定下泵高度和下泵深度;(4)根据油井条件和设备性能确定冲程和冲次;(5)根据设计排量、冲程和冲次,以及油井条件选择抽油泵;(6)选择抽油杆,确定抽油杆柱的组合;(7)选择抽油机、减速箱、电动机及其他辅助设备。4.1 设计框图(1)抽油机井系统设计框图抽油机井系统设计的框图如图4-1(2)抽油杆柱设计框图

32、抽油杆柱设计框图如图4-24.2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见附录2图4-1抽油机系统设计框图结束图4-2抽油杆柱设计框图假设WioH0=Hp,H1=0给dr()赋值max= Wio+上冲程常量Pmin =下冲程常量L(j)=Od r= d r( j)j = j+1Pm ax = P maxdP maxPm in = P mi n -d P min计算tdP max=d Wr+d I ru+d F udPmin=dWr'-d I rd-d FdP max= P m ax +d P maxP mi n= P m i n+dPmin进行下步计算第5章设计结果及结果分析5.1 井温分布该井的井温度分

33、布如图5-1所示。由图可知:对于1845m井深,井底温度为91.8C时,井口温度为44.67C。而按地温计算,井口温度则为31.09Co井口处的井温大于地温13.58C,因此地温代替井温,将会给系统设计带来很大的误差。如图所示,也可见两条曲线相距一定距离,故地温与井温有硬顶差距。0204060B0100-L200一 1600-L800一2。()。地温曲线井温曲线图5-1井温曲线原油粘温关系附合:10a5.2 原油粘温关系obUOu300002500020000150001000050000经确定,a=12.845,b=5.1804o原油粘温关系曲线如图52所示。由图象可知,原油的粘度是随温度的

34、升高而下降,表现为升温降粘的特性,而且原油的粘度越高,其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幅度就越来越大。从粘温关系曲线可以看出,井筒中任一点处的温度都不相同,将使原油及混合物的粘度变化很大,从而使得各段杆柱的摩擦载荷大不相同。为了使抽油杆柱设计结果更加符合实际,应充分考虑井液粘度的变化情况。粘卫美系曲线图5-2原油粘温关系5.3 井底流压根据已知数据:地层压力孑=11.09(MPa)饱和压力pb=9.63(MPa)试井流压pwftest=5.88(MPa)试井产液qest=23.1(m3/d)将已知数据代人采油指数公式得:Jo=23.129.635.88小45.8811.099.631-0.2-0.8-1.

35、89.639.63=4.82(m3/(dMlPa)3qbJoPrPb=4.82M1.09-9.63)=7.04m/d些1。=47%|§=25.79013/£|qc1.81.8设计排量qo>qb2qpbqc10.2区0.8PwL由:PbPb可得:pwt=4.97(MPa)由上式还可以算出各产量下所对应的井底流压(数据见运行结果),从而绘制IPR曲线如图3-1所示12r图53IPR曲线5.4泵吸入口压力代入已知数据,得Q=945.47m3/dops =1.982 MPa。再根据沉没度hs=213.95m,可求得泵吸入口压力5.5下泵深度这里采用单相估算法。自油层中部到泵吸

36、入口之间的压差为2.988MPa,根据静液柱估算,该压差对应的高度Hp为322.48m。因此,下泵深度则为:LPHHP1845322.481522.52m5.6 冲程和冲次因为所设计的抽油井系统为稠油井,因此需要选择大冲程、低冲次的抽油机型作为程序设计所用来确定抽油泵径。因此经确定:S=3mn=61/min5.7 选择抽油泵由油井条件试选择泵径为44mm的杆式抽油泵。泵型取决于油井条件,在1000m以内的油井,含砂量小于0.2%,油井结蜡较严重或油较稠,应采用管式泵;产量较小的中深或深井,可采用杆式泵。本次设计中选用的是管式泵。5.8 抽油杆直径及组合由cy0070井号运行程序可确定的抽油杆直

37、径及组合如下表项目二级杆三级杆四级杆五级杆直径,mm19.0022.0025.0029.00长度,m7204802401475.9 悬点最大和最小载荷;计算的悬点最大载荷和最小载荷分别为:Pmax=121.33kNPmin=49.63kN计算悬点载荷时、抽油杆柱与液柱之间的摩擦发生在下冲程,其摩擦力的方向向上,是稠油井内抽油杆柱下行遇阻的主要原因。并且在高粘度大产量油井内,液体通过游动阀产生的阻力往往是造成抽油杆柱下部弯曲的主要原因,对悬点载荷也会造成不可忽略的影响。5.10 计算并校核减速箱扭矩曲柄轴处的最大扭矩可采用如下任一公式计算:Mmax/maxpmin4;Mmax300S°236SpmaxpminMmax18O0S0.202Spmaxpmin用第一个公式计算得:Mmax=33.67kNm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