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世界自然地理自考大纲第一章 总论重点掌握全球海陆分布大势,大陆地形主要特征,板块学说基本观点;各类气候主要特征、成因及分布;地理环境结构整体性和差异性,全球陆地自然带的特点及分布。第一章 地球表面形态及其演化一、海陆分布大势(一)七大洲和四大洋地表划分为海陆两大部分。面积之比约为7:3。掌握大陆、岛屿、大洲、大洋和海等概念。海可划分为边缘海、内海、陆间海三种类型。(二)陆地和海洋分布的特点1、全球海陆分布不均;2、多数大陆南北成对分布;3、某些大陆形状和轮廓独具特色。二、大陆和洋底地形(一)大陆地形的主要特征1、全球陆地平均海拔高度875米,陆面高差极大。地形复杂。可分为山地、高原、盆地、丘陵
2、和平原。陆地最高点是珠穆郎玛峰(81848.13)。陆地最低点是死海海面(-392米)都位于亚洲。2、高大的山脉构成陆地地形结构的主要格架。陆地上两条巨大的高山带:一是环太平洋带,另一条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两大高山带是近期地壳运动的产物,也是火山与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带。3、陆地上低山和高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4.6%,高原主要分为古老高原和年轻高原两大类。4、平原和丘陵约占陆地总面积的52.2%。多属大河冲积平原,常见于大陆中部和沿海地带,往往傍以山地或高原。5、由于各大陆地质构造不同。影响其他地形结构也各具特点。(二)海底地形的主要特征海底地形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三部分。掌握以上三
3、个概念及大洋中脊、海沟等内涵。海洋中最高峰是由海底火山形成的冒纳罗亚山(4205米),海底最深处是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三、地表形态的演化全球海陆分布和陆地、海底地形是不断发展演化的。地球内,外营力矛盾斗争是地表形态演化的海参力。内营力对地面作用是造山造海,使地表起伏不平。外营力对地表的作用是削高填低、移山填海,使地表趋于夷平。地壳运动究竟按照什么方向发展,地壳运动的机制是什么等问题,地学界有不同见解。(一)大陆漂移说(二)海底扩张说(三)板块构造说1、全球岩石圈可划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大板块中可分为若干次一级板块。2、板
4、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边界则是地壳较活动的地带,这里是火山、地震、断裂挤压褶皱等都有强烈,故通常把地震带作为板块划分的标志之一,现代板块边界的地形上多表现为大洋中脊,海沟和褶皱山系,它们的位置与地震带吻合。3、三类板块边界:(1)离散型板块边界,相当于大洋中脊的轴部,两侧板块相背离;(2)汇聚型板块边界,相当于海沟和年轻的造山带,两侧板块相向运动;(3)平错型板块边界,陆上和海底的转换断层,两侧板块相互滑过。4、板块理论把地槽的发展纳入现代板块活动的模式之中。它以大陆地台的破裂为开端,以大陆与大陆碰撞为终结。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大洋的张闭和大陆的分合,使各种大地构造类型相继演替。第二章 世界气候的
5、分布规律一、地理上的气候带和气候型气候带是最大的气候区域单位,它大致与纬线平行,环绕地球呈带状分布。气候型是据气候带内由于局部环流,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地势高低、洋流性质差异导致带内气温、降水、风向、湿度方面的差异而分出次一级气候区域单位。例如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内一般可分出东岸型、内陆型和西岸型三种类型。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10。之间,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热带草原气候:在热带雨林气候区两侧,大致到南北纬15。左右。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有明显的于温季变化。热带亚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
6、回归线附近的内陆和大陆西岸。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控制,终年炎热干燥,年降水量少于200毫米。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全年气温较高,降水集中夏季,有明显的雨季和干季,但比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多。热带海洋气候:主要分布在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若干岛屿上,处在由热带海洋吹向陆地的信风迎风海岸,形成高温多雨,具有海洋性特征的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由海陆热力差异引起风向季节变化,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气温较低而降水较少,最冷月平均温度在0度以上。亚热带地中海气候:位处南北纬30-40度的大陆西岸。夏季受副
7、热带高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东岸,由海陆热力差异引起风向季节变化。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最冷月平均温度在0度以下。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内陆地区。由于地处大陆内部,海洋上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衡少,形成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大的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南北纬40-60度的大陆西岸,全年盛行西风和温带海洋气团,冬暖夏凉,年较差小,降水均匀,冬雨较多。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北纬50-70度之间的亚、欧、北美大陆的北部,由于所处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和短促,年降水量少,蒸发弱。苔原气候和冰
8、原气候:位于亚、欧、北美大陆北部的北冰洋沿岸地区,所处纬度最高,全年严寒,降水稀少,以雪为主,称为苔原气候,格陵兰岛内部和南极大陆,终年酷寒,称作冰原气候。三、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一)气候的纬向地带性指世界气候普遍有东西向延伸,南北沿经向更替而呈带状分布的特征。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带表现十分明显。(二)气候的非纬向地带性受海陆位置、洋海性质、山脉走向、地势起伏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干扰破坏,使在同一纬度地带气候出现东岸、西岸和内陆的差异和不同地形条件引起的气候差异,表现为在同一气候带内分出若干不同的气候类型。(三)气候的垂直地带性高山地区,由于气温、降水等随海拨高度而发生变化,使山地气候带结构表现出明显
9、的垂直分带性。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结构和地域分异规律一、对地理环境结构的理解(一)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整体性: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空间组合性,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结成一个综合体,某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某一部分影响另外的部分。2、差异性即区域性(二)地理环境结构的纬向地带性和非纬向地带性(三)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纬向地带性分异规律2、非纬向地带性分异规律3、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4、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二、陆地自然带自然带是相互作用的各地理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因受纬向地带性的影响而呈纬向延伸,并以一定宽度南北更替的带状结构。气候
10、带是它的基础,自然植被是它的标志,因而各自然带名称都以气候一植被类型来命名。每个自然带都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以及与其相应的代表性的自然植被、土壤类型和动物,并具有一个优势的特有的景观类型。陆地自然带共计11个,掌握各带的分布范围;从植被、土壤和动物界三方面掌握各带特点。复习思考题1、全球海陆分布有哪些特点?2、对比世界大陆地形和海底地形的主要特征。3、运用板块学说等试析全球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的演化。4、试以北半球的气候带和气候型为例,揭示世界气候的主要分布规律。5、如何理解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和差异性?6、什么叫自然带?全球陆地上的自然带是怎么划分的?各有什么特点?第二篇 大洲自然地理第
11、四章 亚洲本章重难点:亚洲地形的主要特征和各大地形区;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成因;各大自然地理区主要特点。第一节 概述一、地理位置和大陆轮廓(一)经纬度位置;(二)海陆位置;(三)大陆轮廓特点:(1)轮廓完整;(2)肢节较少;(3)内陆广阔。二、亚洲地理环境结构的独特性(一)全球最大的自然综合体;(二)各组成要素的多样性、极端性和典型性;(三)地理环境结构的错综复杂性;(四)自然资源的丰富性。第二节 地形一、地形基本特征(一)地热最高,起伏极端: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有全球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有全球最低的佳地死海地沟。(二)地貌类型复杂,山地和高原为主。(三)地形结构中高周低,山脉多成群成带。(四)大
12、陆东侧多岛弧。二、地形的地质构造基础(一)六大构造单元 南亚大陆区、中轴大陆区、北亚大陆区、南亚陆间区、北亚陆间区、环太平洋区。(二)不同阶段的构造运动 贝加尔运动、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印支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新构造运动。三、主要地形区(一)以大平原和切割台地为主的北部区;(二)以古老台地为主的南部区;(三)以山脉和高原为主的中部区;(四)以北东走向的山脉和平原相间排列的东部区。四、主要矿藏资源亚洲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茂有石油、煤、铁、锰、锡、钨、锑、铜、铅、锌、铝、金、银、钾盐、硫、磷、云母及宝石等。目前世界六大储油国有五个是波斯湾国家,世界七大储锡国是有四个是东南亚国家。第三节 气候一、
13、气候主要特征(一)大陆性气候强烈 冬冷夏热,夏秋短促,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夏季。(二)季风气候典型:亚洲是世界上唯一有季风气候的大洲。(三)气候带俱全,气候类型多样,亚洲除缺失大陆西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外,几乎具有世界所有的气候类型。二、气候形成因素(一)地理因素:亚洲由于大陆面积广大,陆块轮廓完整,缺乏伸入内地的海湾,又位于亚欧大陆东部,西距大西洋很远,使亚洲有广大内陆地区,具这些内陆地区和高纬地区由于上述原因与其它大陆的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严寒,夏季暖热,春温高于秋温,气温年较差大,具有强烈的大陆性。亚洲由于地理纬度广,山地高原多以及不同海域和洋流的影响,使亚洲各气候要素的变化具有极端性,
14、气候带具有完整性,气候类型具有复杂性特点。(二)大气环流的作用:亚洲本身陆面最大,濒临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水域又最广,这种海陆分布形势所产生的冬夏海陆热力差异以及高空行星环流季节变化和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明显地破坏了对流层行星风带的分布,建立了亚洲强盛的季风气压场,引起海陆大气活动中心的季节变化,使季风风向发生有规律的季节转换,形成亚洲独特的季风环流系统。三、气温和降水分布(一)气温:大陆冬季一月均温0度以下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2/3,为北半球最大冷源,大陆东北部有北半球的寒极维尔霍扬期克-奥依米亚康;冬季等温线很密,温度梯度很陡,南北温差高达71度。夏季亚洲大陆西南部又成为一个热源,围绕亚热带
15、荒漠出现35度以上的闭合等温线;等温线分布较稀疏,气温梯度较缓和,南北温差比冬季小得多。(二)降水 亚洲降水分布显著不均,大致从湿润的东南部向干燥的西北部递减的趋势。四、气候类型分区亚洲气候类型主要特征与分布(参见第二章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第二部分)。第四节 河流与湖泊一、河网分布特征(一)水系结构呈辐射状,受地貌结构制约,水系分布呈放射状,分别注入濒临的各大洋。(二)内流区域广大:内流区(包括无流区)约占全洲总面积40%,居各大洲之首,内流区所占本洲面积的比例仅次澳大利亚,与非洲相近。二、外流水系水文特征(一)太平洋流域的河流:主要有长江、黄河、黑龙江、湄公河(在我国一段称澜沧江)和珠江,主要
16、必水补给的季风型河流。(二)印度洋流域的河流:主要有两类。(三)北冰洋流域的河流:主要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四)内陆流域,较大河流有阿姆河、锡尔河、伊犁河和塔里木河。三、湖泊的地理分布与成因类型(一)湖泊分布一五大湖群 (1)北亚湖群多冰蚀湖;(2)中亚湖群多大型海迹湖,蒙古高原湖群多构造期;(3)青藏高原湖群世界最大的高原湖群,湖泊成因主要是构造活动和冰川作用;(4)长江中下游湖群多属河迹湖;(5)西业湖群主要是构造湖。(二)湖泊成因类型 (1)构造期 (贝加尔湖世界最深之湖,死海世界最咸之湖);(2)海迹湖(里海、咸海等);(3)冰川湖(青藏高原上多数湖泊);(
17、4)火山湖(白头山天池、镜泊湖等);(5)风蚀洼地湖(我国西北和古蒙古干旱地区一些湖泊)。第五节 植被、土壤和动物界一、土壤和自然被的分布规律(一)明显的纬向地带性 北亚至中亚的平坦地区和北亚经东亚至东南亚带土壤和自然植被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向地带性。前者从北向南依次出现苔原冰沼土,针叶林一灰化土,森林草原灰化土,温带浇叶阔叶林红壤和黄壤,热带季风林砖红壤,热带雨林砖红壤。森林带的南北更替主要反映热量变化。从森林、草原到荒漠的更替主要反映干湿变化。(二)明显的经向地带性 上述纬向地带性的分布,受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和构造地形等非纬向地带性因素的影响,随着气候的干湿 变化,土壤植被的分布发生从沿海向
18、内陆的变化,例如从东亚至中亚、自东向西随降水量逐减,植被更替依次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具有明显的经向地带性。(三)垂直地带性 亚洲中部山脉和高原,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引起气候、植被和土壤分布呈垂直变化而具垂直地带性。二、主要的自然植被土壤类型的组成与结构亚洲共有十一种自然植被土壤类型,它们的分布、排列和更替关系,基本上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一致。主要自然植被土壤带有(一)寒带苔原冰沼土带;(二)亚寒带针叶林灰化土带;(三)温带落叶阔叶林棕色森林土带;(四)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和红壤带;(五)热带季风林红壤和砖红壤性红壤带;(六)热带雨林砖红壤带;(七)温带高原黑钙土、栗钙土带;(八)温带荒
19、漠棕漠土和灰棕漠土带;(九)热带和亚热带荒漠荒漠土带;(十)干燥亚热带森林褐色土带;(十一)植被土壤带的垂直分布。第六节 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亚洲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图式得出:(一)全球最大的洲际自然综合体;(二)地势最高,起伏极端,结构特殊;(三)气候带俱全,气候型复杂,季风性典型;(四)长河众多,内流区广大,水系呈辐射状;(五)土壤内型复杂;(六)自然植被类型复杂;(七)以大陆型为主析动物界;(八)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九)地形和气候结构是形成亚洲自然综合体的主导的地理因素。上述图式分析,亦可供在探讨其它各洲的整体性时作为参考。二、亚洲自
20、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整体性并不等于均一性,由于地理位置和地表形态的不同,亚洲各部分所吸的太阳能是不均衡的,同时地表的组成和结构也不是均质的,因此亚洲地理环境的各组成部分又存在着差异性,据此可将亚洲划分为六大自然地理单元,即北亚、东亚、东南亚、南亚、西南亚和中亚自然地理区,着重探讨区域差异性。三、亚洲自然地理大区的主要特征(一)北亚大区 (1)偏北的位置和广大的面积;(2)极端大陆性的冷湿气候;(3)广泛分布的永久冻结现象;(4)北流的长大水系;(5)耐寒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界。(二)中亚大区 (1)距海遥远深居内陆;(2)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3)广大的内陆流域;(4)温带草原、半荒漠和荒
21、漠景观。(三)东亚大区 (1)中低纬大陆东缘且沿经线方向延伸;(2)地壳变动剧烈,地质构造复杂,大陆东缘有典型的岛孤海沟体系;(3)典型的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水文特征;(4)植物区系具古老性,植物种类丰富,以亚热带森林到寒温带森林为主,南、北方型植物混生性;(5)大区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亚欧大陆东缘温带和亚热带季风型森林景观”是东亚大区有别于其它大区的总体特征。本大区内部,还可以根据陆地轮廓(大陆边缘、半岛、岛屿)、地表形态(尤其是山脉走向和海拔高度)以及地理纬度的差异,可进一步划分出次一级的自然地理副区、如朝鲜半岛、日本群岛和中国东部季风区等自然区。(四)东南亚大区 (1)具有
22、重要意义的地理位置;(2)两大构造地形单元;(3)两种气候类型;(4)半岛水系和岛屿水系;(5)种类丰富的自然植物和动物界。(五)南亚大区 (1)南亚次大陆;(2)三种地形类型;(3)年分三季的热带季风气候;(4)三大河流系统;(5)三种主要的植被类型。(六)西南亚大区 (1)三洲五海之地;(2)高原为主的地形;(3)地带、亚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4)内陆流域广大;(5)荒漠、半荒漠景观。复习思考题1、亚洲的地理位置、面积和大陆轮廓有什么地理意义2、亚洲的大地构造单元如何划分?它与亚洲的地形的基本特征有什么内在联系。3、中西伯利亚高原与伊朗高原在构造与地形上有什么异同点?4、亚洲是最主要的矿
23、产资源是什么?它们的分布有什么规律?5、简要分析亚洲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6、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在气候特征和成因上有什么异同点?7、举例说明亚洲气候对主要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8、亚洲的土壤和自然植被的分布有什么规律?9、如何分析亚洲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亚洲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是什么?10、试述亚洲各大区自然地理主要特征。11、日本群岛的自然地理特征是什么?12、东南亚的地形和气候各有什么特征?13、分析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14、分析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石油资源的形成原因。第五章 欧洲本章重难点:掌握欧洲地形、气候的特征、成因和分布;掌握五大区自然地理主要特征。第一节 概述一、位
24、置和轮廓二、地理意义第二节 地形一、地形基本特征(一)世界最低的一洲;(二)平原多于山地;(三)冰川地貌广布。二、地形的地质构造基础(一)前寒武纪陆台构造 包括东欧与北欧绝大部分以及中欧平原;(二)加里东褶皱构造 主要分布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欧的不列颠群岛;(三)海西褶皱构造 主要分布在西欧和中欧大部;(四)阿尔卑斯褶皱构造 主要分布在中欧南部与南欧。(三)第四纪冰川对欧洲地貌的影响(一)近冰川中心(北欧)以冰蚀作用为主;(二)远离冰川中心的地区,东欧和中欧以冰川堆积作用为主。四、地形区(一)北欧台地区 包括(1)斯堪的纳维亚山脉;(2)瑞典中南部、芬兰及卡累利,地势较低平,多冰川湖;(3)
25、冰岛系由玄武岩构成的熔岩高原。(二)东欧中欧平原区 包括东欧平原、波德平原和西欧平原。(三)中欧西欧断块山地和盆地区 位于中欧平原与比利牛斯阿尔卑斯喀尔巴阡山脉之间,包括不列颠群岛、海西法兰西和中欧块状山地。(四)中欧南欧新褶皱山地和平原区 包括阿尔卑斯山系、喀尔巴阡山和南欧三大半岛。以山地、高原为主,其间夹盆地和平原。五、矿产资源欧洲矿产的种类和藏量都很丰富,主要有煤、铁、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矿产等。第三节 气候一、气候基本特征(一)温带气候占绝对优势;(二)海洋性显著;(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非常典型。二、气候形成因素纬度位置决定了欧洲以温带气候为主。位于欧亚大陆西岸,盛行西风带
26、的地理位置和环流因素,低平的地势,东西走向山脉为主的地形特点,使大西洋气流能长驱直入,形成欧洲气候的海洋性特征;北大西洋暖流和破碎的三角形大陆轮廓等因素,则加深了海洋对欧洲的影响,使气候的海洋性更为显著。三、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一)气温 (1)一月份气温分布特点 等温线走向几首是南北向,等温线分布较密,说明欧洲冬季气温变化是由西向东递减(暖流的影响)。且冬温高于同纬度亚洲地区;(2)七月份气温分布特点 等温线大致由西南走向东北,分布较疏,大部分地区气温在15-20度之间,说明欧洲夏温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南北温差不大,全境较为凉爽。(二)降水量 欧洲年降水量比较丰富,年降水量的分布是西部多东部少
27、;山地多平原少;迎风坡多背风坡少。从西到东,冬半年降水逐渐减少,夏半年降水逐渐增多。南欧主要是冬雨夏干型。四、气候区(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欧洲主要有六个气候类型区:(一)极地冰原气候区;(二)极地苔原气候区;(三)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四)温带海洋气候区;(五)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六)地中海气候区,这些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在欧洲的分布地区,参见第二章第二部分。第四节 河流与湖泊一、河流(一)河河一般特征 (1)河网密度大;(2)水量丰富;(3)通航里程长。(二)河流补给类型和水文状况 (1)雨水补给为主;(2)雪水补给为主;(3)冰川补给为主。(三)主要大河 (1)伏尔加河;(2)多瑙河;(
28、3)莱茵河。二、湖泊(冰川成因为主)(一)芬诺斯堪的亚冰蚀湖区;(二)东欧中欧平原北部湖区,以冰碛湖为主;(三)阿尔卑斯山地湖区,也属冰川成因。第五节 植被、土壤和动物界一、植被、土壤类型欧洲共有七种自然植被土壤类型,它们的分布,排列和更替关系,基本与气候类型布局图式一致。二、植被、土壤和动物界特点 欧洲自然植被的特点是以森林为主。动物界的组成有两大特点:(一)动物种类贫乏;(二)当地的特有动物少。第六节 自然地理区一、欧洲自然地理环境总捧特征和亚洲复杂多样相比,欧洲则比较单一,纬向地带性较明显。二、欧洲自然地理区(一)东欧大区 (1)东欧原指前苏联,现包括俄罗斯等七个欧洲国家,(2)广阔的东
29、欧平原,(3)以温带、寒带大陆性气候为主,(4)景观纬向地带性分异很突出。(二)北欧大区 (1)重要的地理位置,(2)大陆冰川中心;(3)古老的地质基础;(4)不严寒的高纬气候;(5)丰富的森林、矿产、水力资源。(三)西欧大区 (1)地处国际航道的要冲;(2)地形比较低平;(3)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四)中欧大区 (1)地处欧洲交通要冲;(2)过渡性的自然环境。(五)南欧大区 (1)册地为方,平原少而分散;(2)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3)自然植被以常绿硬叶林为主,最具代表性植物是油橄榄树等。复习思考题1、试分析欧洲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2、地中海型气候的特征、成因及其分布。3、为什么温带海洋气
30、候在欧洲分布最广、特点最典型?4、冰川对欧洲地貌有何影响?5、欧洲地形基本特征及地形区划分。6、简述欧洲六在自然地理区的主要特点。7、比较英国和日本自然地理环境异同点。第六章 非洲本章重难点:非洲地质构造对地貌的影响。炎热、干燥、呈对称分布的气候特征和成因。第一节 概述一、地理位置和大陆轮廓二、地理意义第二节 古老的高原大陆一、地形基本特征(一)高原地形占优势;(二)断裂地莆广泛发育;(三)褶被山脉少,且分列于南北边缘。二、古老大陆的发展过程按照大陆漂移说,非洲大陆是古冈瓦纳大陆的核心部分,大约在中生代初,冈瓦纳古陆开始分裂,澳大利亚、印度、南美洲、南极洲相链与非洲离,中上新世红海裂谷出现,现
31、代非洲大陆轮-廓基本形成三、矿藏非洲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分布集中,便于开采,黄金和金刚石产储量居世界首位。矿藏集中分布六个地区:(一)阿特拉斯区 世界三大磷酸盐产地之一;(二)撒哈拉区 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三)西非区 主要有铁矿和铝土矿; (四)几内亚湾沿岸区 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五)刚果盆地外环区 主要以金属矿为主;(六)南部非洲区 主要有黄金,铀,金刚石等。四、主要构造地形区(一)阿特拉斯山脉 非洲西北边缘,由一系列平行褶皱山地构成,(二)北非台地 非洲面积最大。低地范围最广,自搞环境最具相对一致性的盐形区,其间有世界最大的撒哈拉沙漠;(三)几内亚高原 包括上、下几内亚高原;
32、(四)刚果盆地 非洲最大、最典型的构造盆地;(五)埃塞俄比亚与索马里高原 前者是非洲最高的高原(2500米以上),有“非洲屋脊”之称;(六)东非高原 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5895米)。位于这里 高原西部多湖泊,形成独特的“湖群高原”景观;(七)南非高原 非洲最大,古老而坦荡的高原;(八)沿海岛屿 马达加斯加岛为世界第四大岛,构造上属大陆岛。其它岛屿多为面积小,远离大陆的火山岛等。第三节 气 候一、气候特征(一)干燥 干燥区面积世界第一,全洲约三分之一地区雨量小子200毫米; (二)湿热 热带与亚热带气候区占全洲面积的95%,其中一半以上地区终年炎热,将近一半的地区夏季炎热,冬季直暖,只有5
33、%左右的高山地区和较高的高原地区气候比较凉爽,(三)气候带分布寓北对称,表现为以赤道为中轴,向甫北两侧气候带由赤道带过渡为热带和亚热带。二、气候形成因素(一)地理因素 (1)位置、面积、轮廓 赤道横跨中部,使非洲具有赤道带。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缺少温带、寒带气候;南北回归线横贯南,北两端,使非洲具有广阔的干燥气候区;位子亚洲大陆的西南部,间隔不宽的红海,从亚洲干旱区吹来的东北信风十分干燥,加剧了北非的干旱程度,而非洲南部三面临洋,距其它大陆遥远,干旱程度轻于北非;轮廓完整,缺乏深入内陆的海湾,海洋影响小,气候更加干旱;面积广大,致使各地温度和雨量不同,(2)地形 非洲缺少亚洲大陆上那样高峻的山脉
34、,因而保持丁较好的纬度地带性,但在许多局部地区,地形对气候影响仍很明显;(3)洋流 对非洲气候影响在南部非洲最为突出;东岸莫桑比克暖流起增量增湿作用,同纬度西岸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形成西岸沙漠。(二)大气环流因素分析非洲及其周围一月和七月气压场图和盛行风向图,从而分析出气压系统,风带,气团和热带辐合带对非洲气候形成的影响。从非洲在风带和气压带的位置,可看出影响非洲气候的主要气压带是赤道低压带和甫北两个回归高气压带,由于非洲大陆的存在,随季节变化出现四个大气活动中心。一月份,北回归高压带分为甫北两支,北文指向欧洲,与亚欧高压相接,南支指向北非,在寓北两文之间为地中海低压,此时撒哈拉为高气压区,主
35、要吹东北风即“哈马丹风”,秉性干燥。南部非洲出现个低气压取代了正常的南回归高气压。七月相反,北非形成低气压与西亚低压连成体,甫非则是一个高气压区。一年内四个气压系境,即一月北非高压,南非低压,七月北非低压,南非高压,成为非洲主要的大气活动中心。一月份,北非盛行东北风,寓非为东南风:七月北非仍为东北风,北非南部盛行西南风,甫非则主要盛行从高压中心辐散的离陆风,此外,西风随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而进退,一月大陆北端地中海沿岸盛行西风,七月大陆南端盛行西风。三、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分析非洲一月。七月平均气温分布田,非洲年降水量分布图等)。四、气候区城(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参见本大纲第二霉第二部分
36、)。一、河网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一)河网与气候的关系 河网分布与雨量密切相关,(二)河网与地形的关系 (1)雨水较多地区的高原均为河流的辐散中心;(2)内陆盆地区则是河瘫的辐聚中心。二、四大水系 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河,赞比西河的水系水文特征。三、主要湖泊(一)裂谷型湖泊 如坦噶尼喀湖,马拉维湖等;(二)凹陷洼地型湖泊 如维多利亚湖等第五节 植被、动物界和土壤一、全洲自然景观特点 (一)自然景观以热带和亚热带类型为主;(二)自然景观呈带状分布并大致对称于赤道,(三)荒漠景规面积广大:(四)大陆东部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五)以热带类型为主的各自然要素类型较多,植被动物的特有种丰富。二、主要植
37、被土壤带的分布和特点第六节 非洲自然地理大区一、阿特拉斯山地区;二、撒哈拉区;三,苏丹区;四、几内亚高原与刚果盆地区;五、东非区;六、寓非高原区;七、开普山地区;八、马达加斯加岛区。复习思考题1、试述非洲大陆地理位置的地理意义。2、非洲地形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为什么非洲的断裂地形十分发育?3、试述非洲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及其成因。4、非洲河网与水系的发育与地形和气候有些什么关系?5、试述尼罗河、刚果河的水文特征。6、非洲自然地理有哪些总的特点?其成因何在?7、简述非洲热带雨林、热带稀树草原和热带荒漠自然带的主要特征?8、为什么说非源程序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十分丰富?请说出其分布状况。9、试分析西非沙漠
38、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10、东非的地形和气候有些什么特点?11、南部非洲的地形和气候有些什么特点?第七章 北美洲本章重难点:地质构造基础对地形的制约,气候的基本特征和成因,本洲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 概 述一、地理位置和大陆轮廓二、地理塞义第二节 地 形一、地形蕃本特征(一)地形结构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 (1)西部是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2)东部是古老的阿巴拉契亚山地;(3)中部是低高原、平原带。(二)冰川地形广布 第四纪冰期时,北美北半部广大地区被冰川所覆盖。冰川地形广布。二、地形的地质构造基础 (一)前寒武纪古陆台;(二)古生代褶皱带;(三)中生代褶皱带;(四)新生代褶皱带。北美
39、大陆是个以古陆台(其中又主要是加拿大地盾)为核心,经过地质历史时期的各次地壳运动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用,逐步发展演化而成的。三、第四纪冰川作用对地形的影响(一)冰前期地形受到冰川强烈作用;(二)改变了冰前期水系;(三)北美洲湖泊形成多与冰川作用有关;(四)大陆冰川人海地方,多形成峡湾海岸;(五)在山地冰川作用地区,冰川地貌很发育。四、主要构造地形区 (一)东部阿巴拉契亚山地;(二)中部低高原,平原带;(三)西部科迪勒拉系。五、矿藏分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一)加拿大地盾区 金属矿极其丰富,缺乏燃料矿;(二)阿巴拉契古生代褶皱带 矿藏丰富多彩,东北段以金属矿为主,西南段以燃料矿为主(以煤为突出);
40、(三)中部地台区 以燃料矿藏为主,金属矿藏贫乏;(四)科迪勒拉中生代、新生代褶皱带 矿藏十分丰富,有色金属矿占突出地位,燃料矿藏以石油为主,(五)沿悔平原区、石袖储量相当丰富。第三节 气候一、气候基本特征(一)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二)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三)气候类型结构的独特性。二、气候形成因素(一)地理因素 (1)位置 面积和形状;(2)地表形态;(3)洋流;(二)大气环流因系 (1)气压与风 北美大陆气压配置与亚欧大陆相似,具有四个活动中心,即冰岛、阿甾申副极地低压和亚速尔、夏威夷副热带高压。1、冬季时,两低压势力增强,两高压南移,势力减弱。大陆上则为高压笼罩、与两大洋副势带高压连成
41、一体,其北缘呈舌状向北伸展,隔断了冰岛低压与阿留申低压系统。这样的气压配置,决定了冬季北美大陆各地的风向。2、夏季,大陆增温,气压降低,西南部形成低压中心,副势带高压破裂,其中心位置向北产扩展、势力增强。这样气压配置,决定了北美大陆夏季各地的风向。3、气团和锋 极地加拿大气团对北美冬季气候影响最大,而热带大西洋气团和热带墨西哥湾气团对北美夏季气候影响最大。北美夏季降水主要与极锋有关,冬季降水与冰洋锋有关。三、气温与降水的分布(分析北美洲一月、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北美洲年平均降水分布图。)四、气候类型(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参见本大纲第二章第二部分)。第四节 河流与;湖泊一、河网分布特征(一
42、)外流区占绝对优势;(二)分水蛉呈“H”型。二、主要水系及其水文特征(一)密西西此河;(二)圣劳伦斯河;(三)科罗拉多河。三、湖泊(一)特点 (1)淡水大湖群为主;(2)以冰川成因为主;(二)类型 具多种成因类型湖泊,但以冰州湖分布最广面积最大;(三)五大湖。第五节 土壤、植被和动物界一、植物区系的浓成和发展二、植被一土壤类型组成与分布特点(一)植被一土壤类型组成特点 (1)类型组成多样性;(2)以针叶林灰化土分布面积最广,热带类型的植被土壤,无论绝对面积或占总面积的比率,均较狭小;(3)冰原和苔原冰治土面积广而突出于世界各洲。(二)植被土培类型分布特点 (1)明显纬向地带性结构的北部;(2)
43、东、西部植被土壤灯天时结构的对立;(3)中美向风与背风带植被土壤类型的对比;(4)西部高山地区的垂直结构。三、主要植被土壤带和动物界(一)冰原;(二)苔原冰沼土;(三)针叶林灰化土;(四)针阔叶混交林灰棕壤;(五)落叶阔叶林棕壤;(六)亚热带常绿林红壤、黄壤;(七)瘟带草原黑钙土、栗钙土;(八)亚热带硬叶常经常林和灌丛褐色土;(九)亚热带和热带半荒漠、荒漠灰钙土、漠钙土;(十)热带常绿林红壤、砖工壤;(十一)热带稀树草原红褐色土。第六节 地域分异特征和自然地理区一、地域分异特征(一)北美洲南北跨越北半球约76个纬度和四面环海的海陆位置,决定了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在类型上均表现了复杂多样性,不仅兼
44、肯寒、温、热带的类型,还有西岸型、内陆型和东岸型的分导师;而大陆北宽南窄,呈倒置梯形,又使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均以温带类型为主,并突出体现着温带湿润大陆性特点。(二)大陆的三大南北纵列带,特别是西部高峻连续、宽度很在的科迪勒拉山峰纱,使北美洲地理环境具有突出的非纬向地带性结构。(1)落基山以西的地区,气候、水文网、植被、土培等各个不同类型区,都按着南北方向延伸,并肯垂直变化。(2)在中部平原的西部即大平原地带,由于深居内陆,西有落基山屏障,也表现了东西更替、南北延伸的非地带性结构地带。但从北美洲全局来看。纬向地带性结构占有主导地位。(3)落基山以东广大地区,地面平展,虽有阿巴拉契亚山南并纵贯,但
45、其高度和宽度显著学于科迪勒拉山系,对地理环境的分异无关宏旨,所以各个不同类型区基本上都体现了南北更替的纬向地带性结构特征。总之,北美大陆东西都在结构上处于对立的地位,东部地区以纬向地带性为主,由单纯向南趋向干旱,而分居大陆南北的热带岛屿、地峡和极地岛屿 又互为对应,具有不同的纬向地带性类型。由此,组成了北美洲独特的地理环境结构图式,它充分体现了纬向地带性因素和非纬向地带性因素的综合影响。二、自然地理区(一)极地岛屿区;(二)东部地区;(三)西部科迪勒拉地区;(四)中美地区。各自内部又有次一级的地域分异。复习思考题1、比较北美洲与业洲地形异同。2、为什么说北美洲气候是亚洲气候的缩影?3、结合读图
46、分析,概括总结出北美洲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征。4为什么说落基山脉是北美洲一条重要分界线?5北美大陆三大洋流域的河系各有什么特征?6北美洲的植被、土壤分布有哪些特征?为什么有这些特征?7分析北美洲地理环境结构地域分异特征。第八章 南美洲本章重难点:地形与构造基础的关系,气候主要特征和成因,本洲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 概 述一、地理位置和大陆轮廓二、地理意义第二节 地 形一、地形基本特征南美洲地形结构与北美洲相似,分成三个南北纵列带,东部是古老的久经侵蚀的波状起伏的高原,自北向南是圭亚那高原、巴西高原和巴塔哥尼亚高原西部是高峻年轻的安第斯山地中部是奥里诺科平原、亚马孙平原、拉普拉塔平原
47、。二、地形的地质构造基础南美洲地形结构与地质构造和大陆发展密切相关。东部古老高原,从地质构造上属于古陆台的地盾部分,而中部平原则是古陆台的内部凹陷或山前凹焰,西部的高大山系是中新生代的褶皱带。南美洲大陆是以东部前寒武纪的古陆台为基础,通过不同时期的构造运动逐步向西发展而形成的。(一)前寒武纪古陆台;(二)古生代褶皱带。(三)中、新生代褶皱带。三、主要构造地形区(一)东都高原 包括上述三大高原,它们大部经过长期侵蚀后,地面平坦,高度不大;(二)中都平原 包括上述三大平原,约占大陆面积45,一般海拔,在300米以下,(三)安第斯山区 广义的安第斯山区包括海岸山脉、科迪勒拉前山、科尔多瓦山、安第斯山
48、(山脉南北长约9000千米,是世界最长的山系)。四、矿藏分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第三节 气 候一、气候基本特征(一)温暖湿润,以夏雨为主 南美洲是个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年较差很小,气候大陆性不显著的大陆,又是个降水丰富的湿润大陆,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地区约占大陆总面积的70,该比率高于世界其它各洲,同时也是各洲中沙漠面积所占比率最小的大陆。(二)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并独具特色(1)热带类型的气候占大陆面积的2/3以上;(2)赤道多雨气候分布最广,发育最典型;(3)热带干湿季气占大陆面积的比率最高(4)南美洲西部的热带干旱气候跨纬度之长为世界之冠;一直延伸到赤带附近;(5)热带以外的
49、气候类型分布有限,缺乏水平地带的涯寒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中纬度大陆的东岸;(6)温带大陆 干旱半干旱气候分布在中纬度大陆的东岸(7)底纬度的安第斯山表现出完整多样性的垂直气候带(三)气候类型结构独特性 由于安第斯山脉高大连绵,南北纵列,而且紧靠海岸,从而使得东西部之间气候对比强烈;(1)东部地区 以纬向地带性为主;(2)西部地区体现了纬向地带性与非纬向地带的综合作用,以非纬向地带性为主。一、气候形成因素(一)地理因素(1)位置和大陆形状;(2)地形结构安第斯山对东西两大洋气团运行起一定的阻滞作用;安第斯山对于降水分布有重要影响;安第斯山本身在气候上表现了多样化的垂直带结构;(3)洋流 南美洲东西
50、两侧气候分别受巴西暖流和秘鲁寒流影响。(二)大气环流因素 南美大陆两侧各有一个半永久性副热带高压,既南大西洋、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赤道附近有赤道低压,南纬60度附近有副极地低压,此外,大陆夏季由于受热,在巴拉圭一带形成一个低压区,冬季成为弱高压。这些气压活动中心决定了南美洲大陆的盛行东北风和东南风,主要受热带北大西洋气团和热带南大西洋气团的影响,南美洲东部赤道南北广大地区的热季多雨,主要与上述两个气团的南北进退相联系,此外,大陆西岸南纬3度30度受热带太平洋气团影响,该气团属性稳定,加上寒流影响,造成干旱少雨。南纬37度以南的西岸地区受极地南太平洋气团影响,多雨湿润。南纬3037度之间,随季节
51、变化受以上两个气团的控制形成冬雨夏干的气候。另外,极地南大西洋气团北进,与热带南大西洋气团相遇形成极锋,对巴西沿海和巴拉那、巴拉圭河谷区也有影响。二、气候类型区(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参见本大纲第二章第二部分)。第四节 河流与湖泊一、河分布的差异性(一)东西之间的差异性;(二)南北之间的差异性 (1)安第斯山以西;(2)安第斯山一东:(3)两个规律。二、内流区的局限性三、湖泊的贫乏性四、三大水系(一)亚马孙水系 (1)世界第二长河;(2)流域面积最大;(3)河网最稠密:(4)水量最丰富;(5)流域内降水季节变化较小;(6)流域含沙量小;(7)水力资源丰富;(8)航运条件非常优越。(二)巴拉
52、圭巴拉那拉普拉塔水系(1)南美洲第二大水系,两个源头;河流水量丰富,季节变化显著,尤其是西岸支流;(3)伊瓜苏瀑布世界最宽的的瀑布(宽达30004000)米;(4)水力资源丰富,建有装机容量居世界首位的伊泰普水电站;(5)把拉那河下游航运较发达。 (三)奥里诺科水系第五节 土壤、植被和动物界一、植物区系的表成和发展二、植被土壤类型组成及其结构的特点(1)植物种类和特有种繁多;(二)南美洲植物与非洲,澳大利亚,北美洲等大陆的植被有亲缘关系;(三)多种栽培植物的原场地:(四)热带植被土壤类型分布最广;(五)南美洲北部湿热多雨,风化作用强,土层厚;南部较高纬度地区气候温和,缺少冰沼土。三、主要植被土
53、壤典型的分布(一)热带长绿雨林砖红壤;(二)热带半落叶林红壤,砖红壤(三)热带稀树草原红壤;(四)热带干燥森林和热带荒漠疏林红褐色土:(五)热带荒漠原始荒漠和山地荒漠土;(六)亚热带湿润森林(南美衫林)红壤和黄壤:(七)亚热带草原(潘帕斯草原)红化黑土;(八)亚热带灌木半荒漠灰褐土灰钙土;(九)亚热带灌木褐色土;(十一)温带湿润森林棕壤;(十二)安第斯山地植被土壤类型。 第六节 地域分异特征和自然地理区一、地域分异特征(一)南美洲地理黄机结构,从全局看,南美以热带类型为主,并突出体现着热带湿润的特性。从而构成了作为一个巨大自然综合体的南美大陆的总体特征。这有别于其它大陆的独特性,主要决定于大陆
54、的位置、地形和地形结构,并通过各组成要素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形成的。(二)环境各组成要素在其类型的分布、排列上也有独具一格对比世界其它各洲南美洲的非纬向地带性结构是比较突出的,特别是高大连绵的安第斯山,不仅本身在气候、土壤、植被等方面都表现了它的独特性,具有多种多样的垂直结构,形成了一个突出的纵贯南北的地带,而且它对东、西部地区在体现非纬向地带性结构,形成地区在体现非纬向地带结构上,也起了重要作用。(三)就南美大陆本身来看,在纬向地带与非纬向地带性结构的结合中,纬向地带性结构又代表了主要的方面,这主要体现于东部地区,尤其是南回归线以北大陆的主要部分。这里空间广阔,地势底平,虽有高原,但高
55、度不大,所以各要素的类型主要受制于纬度因素,作南北排列,东西延伸,必须指出,纬向地带性与非纬向地带性结构的特征是互相渗透的,它们共同交织成南美周地理环境结构图式。二、自然地理区(一)八个自然地理区;(二)西部四个自然地理区。复 习 思 考 题1、南美洲的地形有何基本特征?2、比较南美洲与非洲气候之异同,并分析其成因。3、南美洲三大水系的水问特征各是什么?4、南美洲植被土壤带的一般特征怎样?5、为什么南美洲动物会具有多样性、特有性和原始性三大特征?6、分析比较智利北、中、南部地区的气候特征和成因之差异。7、亚马孙平原为什么发育成为世界最大热带雨林区?8、南美洲地理环境结构的地域分异特征如何?第九
56、章 大洋州本章重难点;澳大利亚的地形特征;大自流盆的成因;自然带呈半环结构的形成原因。第一节 概述一、大洋州的概念和范围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第二节 澳大利亚大陆一、地理位置和大陆轮廓(一)位置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亚洲的东南,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它的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岛及附近一些小岛;(二)面积 7687.2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六位,也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三)轮廓呈六边形,海岸线平直,海湾、半岛、岛屿不多,但东北沿海有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大堡礁)。二、地形与矿藏(一)地形基本特征 (1)地势低平;(2)地形结构呈纵向排列;(3)风成地貌广布。(二)构造地形区 (1)西部高原地区 占大陆面积60%的西部为古陆台,经过长期风化和侵蚀成为准平原,海拔多在200500米,地形较平坦,大部分为沙漠、半沙漠,只有部分山地海拔10001200米;(2)中部平原区 位于东部山地和西部高原之间,北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沉香精油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汽车碰撞前安全带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水合带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氯甲酸乙酯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氧化镁坩埚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残疾人卫生间用品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枸杞子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中国女士眼镜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4-2030)
- 2025年中国电瓶式洗地机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5年中国光扩散剂市场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受限空间作业施工方案
- 黄金卷(江苏苏州专用)-【赢在中考·黄金预测卷】2025年中考数学模拟卷
- (一模)2025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政治试卷(含答案)
- 视力防控健康教育
- 太乙课堂游戏最终版
- 大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平台使用手册
- 2025年杭州医学院考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骨科入科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山西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含答案
- 术前预防感染
- 生产设备设施-射线探伤-安全检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