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_第1页
第六章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_第2页
第六章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_第3页
第六章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_第4页
第六章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一.氟利昂系统氟利昂系统的典型流程的典型流程(图(图6-16-1)第一节第一节 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典型流程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典型流程回热回热对R12、R22、R134a、R502、R290、R600a,有利(,qv) ;对R11、NH3不利作用:作用:(1)防“冰塞” (2)防腐蚀(1)蒸发器多为非满液式;非满液式;(2)R22系统低温时,可采用满系统低温时,可采用满液式(液式(R22与油分层:油上,与油分层:油上,R22下),但必须采取措施保证下),但必须采取措施保证回油(回油(设热交换器设热交换器)作用作用:分离压缩机排气中所含的润滑油;说明说明:氟利昂压:氟利昂压缩机缩机曲轴箱(或

2、曲轴箱(或油箱)应装有油箱)应装有电电加热器加热器,防止压缩机启动时,从油中分离出来的氟利昂产生大量泡沫,影响油泵正常供油说明:说明:对小型小型系统或内设油分离器的内设油分离器的压缩机压缩机时可不设可不设。压缩机开,阀8开;压缩机停,阀8自动关闭,防止液态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再次开机时制冷剂进入压缩机,造成湿压缩二二.氨系统的典型流程氨系统的典型流程(图(图6-26-2)四种管道系统四种管道系统(制冷剂、润滑(制冷剂、润滑油、冷冻水、冷却水油、冷冻水、冷却水) )1.1.制冷剂制冷剂管道系统管道系统(红色)(红色) ;2.2.润滑油润滑油管道系统管道系统(绿色)(绿色) ;3.3.冷冻水管道系统

3、冷冻水管道系统(1 1)设置场合)设置场合:间接供冷系统;:间接供冷系统;(2 2)分类)分类:按系统与外界的接触按系统与外界的接触情况:开式,闭式情况:开式,闭式按调节特征,分为按调节特征,分为3.3.冷冻水管道系统冷冻水管道系统(间接供冷)(间接供冷)(2)分类:)分类:定水量系统定水量系统变水量系统变水量系统一级泵系统(图一级泵系统(图6-19)二级泵系统(图二级泵系统(图6-20)第一节第一节 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典型流程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典型流程一次环路:定流量二次环路:变流量注注:冷水机组冷水机组在减少一定水在减少一定水量下可正常运量下可正常运行时行时,可不设可不设旁通管路:整个

4、系统变流量运行。组成简单,控制容易,运行管理方便,广泛采用组成简单,控制容易,运行管理方便,广泛采用能分区能分区分路向分路向用户供用户供水,适水,适用大型用大型系统系统机组侧机组侧:定流量;用户侧用户侧:变流量4.4.冷却水管道系统冷却水管道系统(1)水温要求水温要求:为保证:为保证tk不超过压缩机允许工作条件,一般要求不超过压缩机允许工作条件,一般要求冷却水进水温度冷却水进水温度3232(2)水系统型式水系统型式(三种)(三种)直流式直流式循环式循环式混合式混合式(图(图6-21):):用完直接排走,适用于水源充足地区;用完直接排走,适用于水源充足地区;自然通风自然通风冷却循环系统(图冷却循

5、环系统(图6-22););机械通风机械通风冷却循环系统(图冷却循环系统(图6-23););第一节第一节 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典型流程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典型流程可节约深井水用量,且不降低冷凝器的传热效果可节约深井水用量,且不降低冷凝器的传热效果第二节第二节 制冷剂管路的设计制冷剂管路的设计制冷系统的设计(两方面)制冷系统的设计(两方面)设备的选型(设备的选型(四大件+辅助设备)管路的设计管路的设计一一. .管路的布置原则管路的布置原则1.1.管材管材氟利昂:铜铜管;容量大时可用管;容量大时可用无缝钢管无缝钢管;氨:无缝钢管无缝钢管;禁用铜或铜合金管及管件禁用铜或铜合金管及管件。2.2.布管原则

6、布管原则配管短而直(减少管道和制冷剂充灌量及系统压降)配管短而直(减少管道和制冷剂充灌量及系统压降)管道的布置应不妨碍对压缩机及其他设备的正常观察和管理,管道的布置应不妨碍对压缩机及其他设备的正常观察和管理,不妨碍设备的检修和交通通道以及门窗的开关;不妨碍设备的检修和交通通道以及门窗的开关;管道与墙和顶棚以及管道与管道之间应有适当距离,以便安装保温层管道与墙和顶棚以及管道与管道之间应有适当距离,以便安装保温层管道穿墙、地板和顶棚处应设有套管,套管直径应能安装足够厚管道穿墙、地板和顶棚处应设有套管,套管直径应能安装足够厚度的保温层。度的保温层。(一)压缩机排气管(一)压缩机排气管i i 0.01

7、1. 1. 坡度坡度 0.01,坡向坡向油分离器和冷凝器;油分离器和冷凝器;注:对注:对不设油分离器不设油分离器的氟系统,冷凝器高于的氟系统,冷凝器高于压缩机时,排气管应设压缩机时,排气管应设U U形弯形弯(图(图6-36-3)防止冷凝液及防止冷凝液及润滑油返流回润滑油返流回压缩机压缩机压缩机压缩机停车时,起存液弯作停车时,起存液弯作用用,防止制冷剂自冷凝器蒸,防止制冷剂自冷凝器蒸发而流回到排气管中,再开发而流回到排气管中,再开车时造成车时造成“液击液击”事故事故2. 多台多台氟压缩机氟压缩机并联并联,各压缩机各压缩机曲轴箱之间曲轴箱之间的的上部装均压管上部装均压管,下部装均油管下部装均油管,

8、以保证润滑油的均衡。,以保证润滑油的均衡。3. 对对有容量调节的压缩机有容量调节的压缩机,应考虑在系统,应考虑在系统低负荷时低负荷时,能将润滑油从排气立管中带走能将润滑油从排气立管中带走,采用采用双排气立管双排气立管(图(图6-4)。)。小管径小管径立管,保证最低负荷最低负荷时气流能把润滑油带走大管径大管径立管,保证系统最大负荷最大负荷时,蒸气能把双排气管内的润滑油带走,且排气管道压力降应在允许范围内集油弯管第二节第二节 制冷剂管路的设计制冷剂管路的设计4. 并联的氨压缩机排气管上或油分离器的出口处应设止回阀(图并联的氨压缩机排气管上或油分离器的出口处应设止回阀(图6-5)防止不工作压缩机处较

9、多氨气冷凝为液态,启动时造成冲缸事故(二)压缩机吸气管(二)压缩机吸气管1.1. 氟利昂系统,为回油,设坡度氟利昂系统,为回油,设坡度 0.01, 坡向压缩机坡向压缩机(图图6-6a);注:当注:当蒸发器高于压缩机蒸发器高于压缩机时,蒸发器的出气管应时,蒸发器的出气管应先向上弯,再向下通至压缩机(图先向上弯,再向下通至压缩机(图6-6b6-6b)第二节第二节 制冷剂管路的设计制冷剂管路的设计2. 并联氟压缩机吸气管的安装(图并联氟压缩机吸气管的安装(图6-7)3. 对对有容量调节有容量调节的压缩机,采用的压缩机,采用双吸气立管双吸气立管(图(图6-8)。使系统在低负荷时,能将润滑油)。使系统在

10、低负荷时,能将润滑油从吸气立管中带回压缩机。从吸气立管中带回压缩机。4. 4. 氨压缩机的吸气管氨压缩机的吸气管坡度坡度 0.005,坡向坡向蒸发器,防止液滴进入气缸。蒸发器,防止液滴进入气缸。(三)从冷凝器至储液器的液管(三)从冷凝器至储液器的液管注:注:蒸发式冷凝器蒸发式冷凝器单独单独一台与储液器相连一台与储液器相连时,时,两者的两者的高差高差300mm多台并联后与储液器相连多台并联后与储液器相连时,时,两者的高压气管间应两者的高压气管间应设均压管设均压管,且且高差高差600mm,液管流速,液管流速0.5m/s第二节第二节 制冷剂管路的设计制冷剂管路的设计防止未工作压缩机未工作压缩机吸气口

11、积存润滑油,启动时造成(油)“液击液击”冲缸(四)从储液器或冷凝器至蒸发器的给液管(四)从储液器或冷凝器至蒸发器的给液管1. 当当冷凝器高于蒸发器冷凝器高于蒸发器时,时,给液管至少应抬高给液管至少应抬高2m以后再通至蒸发器(图以后再通至蒸发器(图6-9) ,若膨胀阀前若膨胀阀前设有电磁阀设有电磁阀时,其连接时,其连接不不做做要求要求。2.当当蒸发器上下布置时蒸发器上下布置时,为防止闪发形成的蒸气集中进入最上层蒸发器时,为防止闪发形成的蒸气集中进入最上层蒸发器时,给液管配置如图给液管配置如图6-10注:当数个高差较大的蒸发器由一根给液立管供液时,为使闪发均匀分注:当数个高差较大的蒸发器由一根给液立管供液时,为使闪发均匀分配,蒸气配管如图配,蒸气配管如图6-11,第二节第二节 制冷剂管路的设计制冷剂管路的设计3.氨制冷系统的给液管氨制冷系统的给液管,为防止积油影响供液,在,为防止积油影响供液,在给液管路的低点给液管路的低点和和分配器的低点分配器的低点应设有放油阀应设有放油阀,如图,如图6-12二二. .制冷剂管道管径的确定制冷剂管道管径的确定(一)考虑因素(一)考虑因素1.1.系统的系统的管路压力降管路压力降P P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