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大纲_第1页
教育学复习大纲_第2页
教育学复习大纲_第3页
教育学复习大纲_第4页
教育学复习大纲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与社会的发展P1一、教育的概念1 .从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属于教育范畴;2 .从狭义上讲,教育则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主要是指学习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P2二、教育的起源1 .生物学起源论观点:人类教育活动的起源就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代表:法国利托尔诺和英国沛西能2 .模仿起源说美国孟禄:简单的无意思的模仿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3 .劳动起源论代表:麦丁斯基,凯

2、洛夫,恩格斯。苏联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4 .生活起源论(又叫生活需要起源说)代表:杜威。杨贤江。杜威:教育没有目的或没有外在目的,如果有目的那就是在教育本身P13、教育学的发展1 .萌芽阶段。 苏格拉里的“助产术” 柏拉图的理想国 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西方第一部论述教育的著作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一学记。2 .独立形态阶段。 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世界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标志; 法国卢梭自然主义的教育观念 杜威教育学说;一一洛克白板说 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是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学科的标志),现代教育学之父,三个中心:教师

3、教材课堂。3 .多样化发展阶段。英国斯宾塞教育论(实用教育思想)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改造”“从做中学”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P3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 .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2 .教育独立论。蔡元培教育独立论3 .教育万能论。洛克白板说爱尔维修完整的系统的教育万能论4 .人力资本论。西奥多W苏尔茨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者(重视教育投资的作用)1.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社会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作是凯洛夫的教育学。2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3 .教育基本要素:教育

4、者学习者教育影响(内容以课程为代表,途径以教学为代表)。P36二、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性一一论述题1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a.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b.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模和教育结构;c.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的选择;d.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方法、教育设备及教育组织形式的改革。2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a.教育的领导权和支配权;b.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c.教育的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3 .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a.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标;b.文化传统影响教育内容;c.文化观念影响教育观念;d.文化传统影响教

5、育的方法和思想指导。P40三、教育的社会功能一一论述题教育虽受社会文化等制约,教育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的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等社会现象的性质,这便是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 .教育具有经济功能:a.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途径;b.教育是科学技术在生产的最有效形式;c.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因素。2 .教育具有政治功能:a.通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来实现教育的政治作用;b.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通过制造一定的政治舆论和思想来为社会政治服务;c.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明主化。3 .教育具有文化功能:a.传递一一保存文化的功能;b.传播一一丰富文化的功能;c.选择一一提升文化的功能;d.

6、创造一一更新文化的功能;e.教育的文化分层功能。P48四、教育优先发展的理论基础1 .教育优先发展的含义:a.社会用于发展教育的投资要适当超越于现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状态;b.教育发展要优于或先于社会上其他行业和部门。2 .教育的三性: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三、教育与人的发展P65一、人的发展及其规律1.人的发展的概念:a.生理的发展:主要指身体各器官的结构与机能、机体系统的结构与机能的生长发育、成熟、退化等变化,以及人的体质的强弱变化等个体生理方面的变化。b.心理的发展:主要指个体活动的心里机能及其品质的发展变化,包括个体心里的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P67二、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1 .人的身心发

7、展内发论观点:人的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点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人的身心发展的实质是这种自然因素按其内在的目的或方向而展现的。美国斯坦莱霍尔、奥地利彪勒等他们的观点是按遗传程序进行的,即“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2 .人的身心发展外银论观点:(环境决定论外银论或经验论)华生、斯金纳、荀子、洛克等他们的观点是教育是万能的。3.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征及规律: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可变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即因材施教。P79三、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环境为

8、个体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而教育作为特殊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个体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因和动力;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些因素彼此关联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四、教育目的P93一、教育目的的基本原理1 .教育目的的概念: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这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教育结果和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待;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培养人才的总要求,是一定教育价值观的体现。2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是:包含与被包含。3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或抽象与具体的关系。4 .教育目的的功能:a.导向功能,即任何一种教育都

9、要按照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进行目标导向,以便把受教成一定社会和时代所需要的人。b.选择功能,即教育目的的选择功能集中体现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c.控制功能,即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活动过程具有控制功能。d.激励功能,即需要是激发人的各种活动的直接原因,是形成各种目的的主观基础。e.评价功能,即教育日的不反是个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同时也是检查和评价教育质量的尺度。无论是过程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根本依据。5 .教育目的的观点柏拉图“哲学王”亚历山托德“身心和谐发展”昆休良“雄辩家”洛克“绅士”赫尔巴特“道德”一一斯宾塞“为完美生活做准备”6 .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 个人本位论

10、:受教育者培养成人法国卢梭 社会本体论:培养成社会公民德国的那托尔普、凯兴斯泰纳、法国孔德、涂尔干柏拉图 生活本位论:准备生活论英国斯宾塞完美的生活做准备适应生活论美国杜威为“完美的生活”做准备,是教会人们怎样生活 文化本位论:教育无用论;全面发展论;辩证统一论。P103二、我国的教育目的1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2 .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 .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2 .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给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共产主义的条件下将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现实。3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

11、结合,这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根本途径:唯一方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我国教育目的精神实质:a.培养劳动者是我国目的的总要求。b.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素质结构。c.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的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五、现代教育p124一、教育制度的特征:1.教育性,即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显性的教育就是有明确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良堂教学课外活动等;隐性的教育没有明确的目的、组织与计划,但是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影响。2.客观性。3.取向性。4.强制性。5.历史性。P135二、现代学制的类型:双轨学制:西欧、英法德。单轨学制:最早在美国确立。分支型学

12、制:苏联、中国。P150三、我国现代学制的产生与发展 1862年我国最早现代学制京师同文馆实行了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1902年8月15日钦定学堂章程(也称“壬寅学制)第一个颁布的学制但没实行。 1904年癸卯学制中国近代施行的第一个学制。 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1922年壬戌学制又称六六三学制。P157四、我国现行的学制系统从纵向上看,有4个层次: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从横向上看,四个体系:基础教育体系;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高等教育体系;成人继续教育体系。六、教师与学生P163一、教师职业1 .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我国最早的职业教师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打破了“学在官府官师合一

13、政教合一“长者为师”“能者为师”1681年法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教师培训机构1896年我国近代最早的新型师范学校是南洋公学师范院2.教师的角色:1.家长的代理人。2.知识分子。3.教育研究者。4.学生的朋友。5.心理医生。6.学习者。3.教师职业的特点:1.艰巨性。2.复杂性。3.创造性。4.示范性。P174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1 .专业知识。分为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理论知识包括“教什么的知识”(本体性知识,专业知识)和“怎样教的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条件性知识,类似教育学心理学)。2 .专业能力。了解学生及与学生交往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

14、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3 .专业精神。第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热爱和奉献;第二,对专业理想的永无止境的持续追求;第三,对专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的自觉遵守。P182三、学生1 .学生本质的属性:学生是能动性的人;是发展中的人;是完整而独立的人;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是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的人。2 .学生权利:安全保障权(生存权、身体权、健康权);受教育权;受尊重权(姓名权、名誉权、隐私权)。P186四、师生关系1.西方近代两种师生关系理念:教师中心说赫尔巴特学生中心说杜威(都不可取,要两者兼容)2 .新时期理想的师生关系的特征:民族平等;尊师爱生;心里相容;教学相长。3 .怎样构建一个良好的

15、师生关系:1.老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热爱,关心学生;公平对待学生;注重专业发展,健全人格。2.学生。理解老师;尊敬老师;努力学习。七、教程与现代课程改革P197一、课程与课程理论1.课程的概念:1 .广义的课程:按照一定的培养目的,在国家要求、学校安排和教育者指导下使学习者身心得到发展的一切活动。2 .狭义的课程:是我们生活中常理解的课程,即学校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设置的所有学科的总和及学科的进程安排。2 .课程理论主要流派观点 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学科课程是课程组织最有效方式 经验主义课程论杜威(儿童中心论)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是不足取的,主张学习者的兴趣和爱好,动机

16、和需要,能力和态度等为基础来编制课程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课程不应该帮助学习者去适应社会,而是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存在主义课程论3 .课程的类型1 .从课程的呈现形态角度分类,课程可以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学科课程: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七艺”最早的学科课程。学科课程至今能使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学校中最主要和常用的一种课程类型。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学生中心课程它是从学习者的兴趣和需要,以学习者的活动为中心设计的课程。2 .从课程的呈现方式角度分类可以分为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显性课程:是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的以直接方式呈现的课程又叫“正式课程”。显性课程具有特殊目的性,就

17、是要达到明确规定的教育目标。隐形课程:又称“潜课程”,隐性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中的那些虽然在课程指南或学校教学计划中未明文规定,却显然是学校教育经验中经常的和有效的实践与结果、以内隐的、间接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隐性课程也具有特殊目的性,这就是使学习者成为一个有特定教养的人。另外,隐性课程也具有特殊的形式,就是以学习者自我体验为根本途径。3 .从课程的管理角度可以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4 .从课程的设置形式角度方式可以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P210二、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1 .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目标模式又叫泰勒原理;过程模式2 .课程设计: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

18、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P208三、现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 .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学习者因素。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六个具体目标:1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习者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习者生活以

19、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习者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习者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习者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对地方、学校及学习者的适应性。八、教学(上)P230一、教育的一般任务1 .传授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基本)。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

20、能(核心和保证)。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关基础(方向)。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理想目标)。P234二、教学过程的基本概念2 .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3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P235三、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1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a.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b.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a.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b.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3 .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 .

21、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P240四、我国中学教学原则及运用: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巩固性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九、教学(下)P246一、备课1.钻研教材。2.了解学生。3.定制教学进度计划。4.教学方法二、上课上好课的具体要求一一重点重点重点1 .目标明确:是指指教室上课时明白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和技能,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也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2 .重点突出:指在一节课上教师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要内容(基本知识、概念和原理理)的教学上,不要对所有任务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3 .内容正确:

22、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教师教学特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应该要求学生做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加以纠正。4 .方法得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5 .表达清晰:是指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合学生可接受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或幻灯字幕)要规范、准确清楚。6 .组织严密: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案,课的运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度自然,课堂秩序良好。7 .气氛热烈:是指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作业检查与批改四、课外辅导五、学业

23、成绩考查与评定p252六、教学组织形式1 .个别教学制。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2 .班级授课制。优点:a.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的培养人才。b.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c.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d.班级授课制受到以下几个因素影响:班级规模;学习目标;教学方式。缺点:a.理论与实际脱节。b.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同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附录课后习题、单项选择题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A.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出现B.学校教育系统形成C.“废科举兴学校”及近代学制产生D.教育实体化2.狭义的教育是指()。A.课堂授课B.文化传授C.人才培养D.学

24、校教育3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A培养人的社会活动B传递生产经验C.传递生活经验D培育下一代4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的第一本著作是()。A.普通教育学B.教育学C.爱弥儿D.理想国5.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主张“学生中心、生活中心、活动中心”的“三中心”思想的人是()。A.杜威B康德C.洛克D裴斯泰洛齐二、简答题1 .简述学记中的教学思想。2 .近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相比,其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三、辨析题1 .有些教师说,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一样办了几十年教育;还有些教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因此教育学不重要。2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

25、。四、材料分析题教育研究是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统一,描述教育现象、解释教育行为、改进教育实践是教育研究的三项基本功能。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实践,教育研究需要从理论理性上升到实践理性,构建出真、善、美的理想的教育客体,以达到知与行、理与情、理性与理想、真理与价值的完美统一,从而提高教育研究质量,提升教育实践品质。问题: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教育科学研究的认识。答案一、1.C2.D3.A4.B5.A二、1.学记中的教学思想表现在:(1)主张启发式教学: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失去自信;向学生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2)强调教学要循序渐进。2、

26、变化表现为:(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强调以法治教。三、1.错误。(1)这些教师认为没有教育理论,一样可以有教育实践,他们忽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正确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2)教育理论对教育工作者意义重大。从理论功能上讲它有助于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从实践意义上讲,它有助于树立科学教育观,提高教育质量,为学习其他相关学科奠定理论基础,缺少理论的指导,实践难以取得成效。(3)孔子是一位实践经验非常丰富

27、的老师,他不仅拥有丰富的教育经验,而且还善于总结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温故知新”“不愤不环俳不发”等都是他总结经验后提出的教学理论这些理论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2错误。(1)将教育这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混同于无意识的模仿。(2)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3)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4)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四、(1)教育研究,即教育科学研究,是通过各种科学方法,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及其客观规律的活动。它是教育学科自身发展的基本途径。(2)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素质,推动教育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单项选择题一个国家设立教育制度、公民接受教育,基本上是由

28、()决定的。A.政治经济制度B.法律制度C.科学技术水平D.生产力水平2 .下列对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B.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受生产关系的调节C.教育与生产力发展同步D教育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3 .科学技术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或潜在的生产力,要把它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必须依靠()A.劳动B.教育C.资本投入D.管理4 .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结构中所占比例的因素是()。A.人口性别结构B.人口年龄结构C.人口阶级构成D.人口地域分布5教育的最基本的职能是()A.培养人才B.传授知识C.传授技能D.传播文化简答题1 .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29、2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辨析题2 .教育发展的历史证明,教育领先于政治经济发展。3 .一定条件下,制约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四、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美国教育家孟禄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史实,判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他在教育史教科书中写道: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式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原始社会只有最简单形式的教育,然而,在早期阶段中,教育过程却具备了教育最高发展阶段的所有基本特点”,即承认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便是最初的教育。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观点。答案一、1.A2.C3.B4.B5.A二、

30、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高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2.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为:(1)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水平;(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体系结构的变化;(4)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三、1.该说法是错误的。教育发展的历史证明,教育同社会生产的发展并不表现为完全的同

31、步。教育的性质不仅取决于社会政治经济的性质,教育的发展变革也直接取决于社会政洽经济的发展变化。教育的发展有可能超前于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可能滞后于时代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教育领先于政治经济发展的说法是错误的。2该说法是正确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政治经济制度通过上述四个方面作用,直接决定了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四、(1)材料论述的是关于教育的起源。孟禄的观点代表的是心理起源说。(2)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教育的

32、心理起源论揭示了教育的起源,但把教育都归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忽视了教育的有意识性和社会性。因此,它是片面的。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关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A.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条件B环境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C.人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影响D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无积极和消极之分2 一般来说,小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A.幼儿期B.少年期C.童年期D青年期3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0。A.华生B.格塞尔C维果茨基D.孟子4下列关于遗传对个体发展的意义表述错误的是()。A.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B.遗传素质不会直接转变为个体的知识、才能等C.遗传素质存在个体差异D.遗传素质能预定人的发展5.()是推动人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