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法的历史渊源及涵义_第1页
启发式教学法的历史渊源及涵义_第2页
启发式教学法的历史渊源及涵义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启发式教学法的历史渊源及涵义伟大教育家叶圣陶说过 教师的教学,不在于要学生搬去可以致富的金子,而在于给学生点金的指头。教师不是给学生大量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近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我国,启发”一词最早源于孔子,他在论语 述而中有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说教师要在学生思而未得感到愤闷时帮助开启;要在思而有所得,但却不能准确表达时予以疏导。即应在学生达到愤悱”的境界时,教师方可 愤则启,悱则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是说如果举一不能反三,就不要再往下教

2、了。强调启发的目的在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后,学记中又进一步阐述了 善喻”的具体做法: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而弗牵”是说教学中要善于引导,指导学生的思维按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而不是硬牵着学生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不应当被动地简单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学生的大脑,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加工制造精神财富的器官,教师应当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导他们主动参与,主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强而弗抑”是说教师对学生要多表扬鼓励,而不批评压抑,即要注重学生的情绪。孔子是注重学生情绪的典范,一次甲、乙两个学生向孔子提出同一个问题:老师,听到一件事就立刻去做

3、么? ”孔子回答甲是:家里有父兄,何不请教后再做。回答乙是:立刻去做。有人不解其意,孔子解释说:甲办事鲁莽,我教育他三思而后行;乙办事谨小慎微,我鼓励他大胆做事。2开而弗达”是说点明问题的关键,而不把结论和盘托出。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学生画龙,教师点睛。”。教师在学生学习和发展中是指路人,教师不应以教为主,而应以指导为主。教师要重在点化, 要善于引导,要指关键,教要点,释难点。在西方,首先倡导启发式谈话的是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他认为教师的功能在于帮助学生助产知识,导引产婆”。真理存在于每 个人的心灵中,知识。教师的任务,并不是臆造和传播知识,而是做一个新生思想的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

4、能在自己身上发现真理。教师就应采用对话和提问的方法,帮助学生发现存在于自我内心世界的真理,并将其引导出来。他称这种方法为精神助产术”。后来,他的思想被其学生柏拉图继承和思想成衣”交给学发扬,倡导归纳法,启发、诱导学生自我发现真理。亚里士多德主张,教师不应直接把 生,而要使学生学会 思想服装”的裁剪,使学生在归纳推理中获得能力的发展。近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 强调: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教育发展到今天,人们赋予启发式教学法的涵义更加丰富,也更富哲理性。所谓启发式教学法,就是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教

5、 学方法。 3 其基本精神是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积 极思维,提倡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取知识,是唯物辩证法在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启与发的辨证 关系是互为因果关系,启是发的前提和条件,发是启的发展和结果。要使学生启而即发,教师就要启而得 法。借用我国近代的伟大教育家叶圣陶的话来说就是 “教师的教学,不在于要学生搬去可以致富的金子,而 在于给学生点金的指头。教师不是给学生大量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启发式教学法的误区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取得了许多成果。启发式教学法是在对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的深刻批判背景下产生的, 然而启发式教学法

6、,更主要的是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在实际应用中,还没有一套固定的模式可导,因而在 教学实践中呈现了一些不足。1、误区之一 结果启发式 传统的启发式教学法,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种结果启发式。 即在教学过程中, 对于某个特定的问题, 教师的头脑中已经有了正确答案,而学生头脑中还没有,于是教师就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千方百计的把正 确答案问出来,便自以为用的是启发式教学法。这种 “结果启发式 ”忽略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重要因素,虽然也能使学生印象深刻,但势必造成教 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完全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学生往 往难以深入理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学

7、生往往会产生对教师提问的依赖,即教师提问他就会答,离开 教师提问他就不会答。举个例子来说,一位名叫欧谛德谟的青年,一心想当政治家,为帮助这位青年人认清正义与非正义问题, 苏格拉底运用启发式方法与之对话。苏格拉底:虚伪应归于哪一类? 欧谛德谟:应归入非正义类。苏格拉底: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入哪一类? 欧谛德谟:非正义类。苏格拉底:如果一个将军想罚那些极大损害了其国家利益的人,并对他们加以奴役,这能说是非正义么? 欧谛德谟:不能。苏格拉底:如果他偷走了敌人的财务或在作战中欺骗了敌人,这种行为该怎么看?欧谛德谟:这当然正确,但我指的是欺骗朋友。苏格拉底:那好吧,我们就专门讨论朋友间的问题。假如一位

8、将军所统帅的军队已经丧失了斗志,精神面 临崩溃,他欺骗自己的士兵说 援军马上就到”从而鼓舞起斗志,取得胜利,这种行为如何理解?欧谛德谟:应算是正义的。苏格拉底:如果一个孩子有病不吃药,父亲骗他说药不苦,很好吃,哄他吃下去了,结果治好了病,这种行为该属于哪一类呢?欧谛德谟:应属于正义类。苏格拉底:欧谛德谟:是,他们应属于这一类。苏格拉底:你不是认为朋友之间不能欺骗么?欧谛德谟:请允许我收回刚才说过的话。如果一 个人发了疯,他的朋友怕他自杀,偷走了他的武器,这种偷盗行为是正义的么?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法的特点是抓住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启发诱导,层层深入,最终引导至正确结 论。但这种方式势必造成学

9、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如果遇到较复杂的问题,一旦离开了教师的提问, 学生往往就不知从何处入手了。2、误区之二一一提问”即是启发启发式教学法发展至今,仍有一些教师只将其简单理解为提问,不管问题简单与否,课堂提问是每节课的 惯例,盲目的认为 提问”才是真正的启发。其实,这种情形也可归入结果启发式教学法的大范畴,在此将之细化了。一次在网上看到一个启发式教学法”的例子,讲的是一位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提问: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段啊? ”提问甲同学,甲回答:分为六段”,语文老师摇摇头,有没有同学有不同意见?”,乙同学说: 分四段”老师仍摇头,这时大家一起回答:分五段”,老师高兴了,完全正确”,心想:启发式教学法真是好用啊!看到例子中的语文教师自以为是的启发式教学法”,我们未免觉得荒唐可笑,然而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这样的事例确实存在着。3、误区之三一一少讲多练”有许多人把启发式教学法理解为少讲多练”,甚至有很多教师每堂课都按一定的时间比例来划分讲”与练”如果这一堂课是教师讲到底,没有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做练习,就认为这是满堂灌”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