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时作业11: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_第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时作业11: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_第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时作业11: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_第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时作业11: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_第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时作业11: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7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积累运用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取阳晋,拜为上卿 拜:授予官职 B.愿以十五城请易璧易:交换C.燕王私握臣手曰私:暗地里D.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严格2下列加点的“请”有不同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 奏瑟 三十日不还,则请 立太子为王 请 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璧有瑕,请指示王 请 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A./B ./C./D./3.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全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组是()舍相如广成传卒廷见相如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大王必欲急臣度道里会遇大礼毕秦御史前书曰 左右欲刃 相如 秦王恐其破璧且庸人尚羞大A.B.C

2、.D.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以相如功大/徒以吾两人在也B.相如闻,不肯与 会/不欲与廉颇争列 C.且相如素贱人/且庸人尚羞之D.相如廷叱之,辱其 群臣/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5对下列句式类型,分析正确的一项是()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何以知燕王而君幸于赵王和氏璧, 天下所共传宝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会于西河外渑池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A./B./C./D./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 璧A. 均之 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愿以 十五城请易璧B. 王问:“何以知之?”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C. 故

3、燕王欲结于君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D. 赵予璧而 秦不予赵城 E. 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卿: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战国时 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F. 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有数位诸侯国的君主相继 成为霸主, 史称“春秋五霸”。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中的“缪公”即秦穆公, 春秋五 霸之一。C.九宾之礼:我国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九宾,由俵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 殿。D. “秦御史前书日”中的“御史”是一种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诸侯、官吏,该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4、。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史记的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B 史记体例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其中“世家”主要记述历朝诸侯贵族的活动和事迹,如孔子世家 。C. “二十四史”是指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通史,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资治通鉴都属于“二十四史”。D.鲁迅曾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2题。蔺相如之完璧 ,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

5、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 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之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 明大王之失信! 秦王未必不返璧也。 今奈何使舍人 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 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修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

6、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 再胜而璧终入秦矣。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濯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选自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濯7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 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B.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濯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 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C.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濯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 赵者天/固曲全之哉D.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濯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

7、以能 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璧是古代的一种玉器,形状为扁平的方形。B.九宾,由俵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在朝堂上安设“九宾”,是古代外交上 最隆重的礼节。C.斋指斋戒,主要用于祭祀、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场合,以示虔诚庄敬。D.舍人指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11 .下列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对蔺相如的观点与王世贞的观点是不一致的。B.王世贞认为“给不给秦国和氏璧”只有两个选择,不存在着蔺相如所想象并且确实 又那样做的第三种方法。C.蔺相如叫舍人带着和氏璧逃回了赵国,却将

8、责任推给秦国。而秦王之所以没有杀他, 是因为秦国还想和赵国交好。D.王世贞认为蔺相如能完璧归赵的主要原因是天意,不是人为,所以表现了王世贞消 极的人生态度。1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译文:(2)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译文:三、语言表达13 .根据要求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六个关键词(可以是短语)。由于司马迁认识到了, 历史终归是“人”的历史, 不是“天”的意志史,于是以“绍圣春秋”为使命的司马迁抛弃了孔子既定的历史纪年法一一编年体,而改用纪传体。这绝不是一个技术问题, 而是观念问题。他对那冰冷的历史巨轮投以轻蔑的一哂,

9、然后满怀慈悲地去关心轮子下的那些泣血的生灵:从而,我们看到,一代一代的人物以及他们对历史必然性的反抗,对自身命运的体认,构成了史记的主色调。史学成了人学,必然性成了戏剧 性,逻辑的链条崩溃了,生命的热血喷涌而出(1)历史纪年法的史学观:(2)人学的史学观: 14 .在下面句子后的横线上续写完整的两个分句,结构要和画线的句子相似,内容要能与之衔接。史记是一座人物画廊,司马迁像一个画家,以他那十分传神的画笔,为我们勾画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 又像 ;又像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 个字。在这个世界里,有很多事情是我们难以

10、预料的。我们不能控制际遇,却可以掌握自己; , 却 可 以 把 握 现 在 ; 我 们 不 知 道 自 己 的 生 命 到 底 有 多 长 , 。我们左右不了变化无常的天气,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情。只要活着, ,只要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 我们的人生就一定不会失色, 我们一定会拥有一个多姿多彩的人生。 参 考 答 案 1解析:D 项,严: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尊重。答案: D2 .解析:为“请允许我”;为“请(您)”。答案:B3 .解析:其中两句中的加点字不是词类活用。答案:C4 .解析:其:代词,他的;代词,这,这种。 A.以:连词,因为。B.与:介词,和, 跟。 C. 且:副词,况且。答案:D5

11、解析:判断句/ 被动句 / 宾语前置句 / 状语后置句 / 定语后置句。答案:D6.解析:D项,都是连词,表转折。A项,助词,的/代词,这。B项,介词,用/介词, 凭借。 C 项,介词,引出动作的施动者 / 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答案: D7解析:句中的“御史”是战国时的史官。答案:D8解析: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不属于二十四史。答案:C9解析:“吾故曰”“曰”后应断开,“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是一个完整的意思,不能断开,另外“所以者”是固定结构。答案: B10解析: A 项,璧的形状为扁平的圆形。答案:A11 .解析:D项,并不能因为观点不同,就认为作者的人生态度消极。答案:D12 解析: 第

12、 (1) 句注意关键词“决”“挑”及固定句式“奈之何”的翻译。 第 (2) 句注 意“厚怨”“以”“草芥”的翻译。答案: (1) 这只要两句话就能解决了,为何既惧怕它而又去挑起他的怒火 ( 激怒他 ) 呢?(2) 十五座城池的百姓,都会深深怨恨大王像草芥一样抛弃了他们。参考译文:蔺相如使和氏璧完整地归还 ( 赵国 ) ,人们都称赞他,而我却不认为这件事是真的。秦国以十五座城的空名, 想要欺骗赵国勒索赵国的和氏璧。 ( 秦国 )那时说要和氏璧, 这是实情, 不是为了试探赵国。 赵国知此实情就不把和氏璧交给秦国, 不知实情就将和氏璧交给他们; 赵国知此实情但害怕他们就将和氏璧交给秦国, 赵国知此实

13、情又不害怕他们就不将和氏璧交给秦国。这只要两句话就能解决了,为何既惧怕它而又去挑起他的怒火( 激怒他 )呢?至于 (如果 )秦国要和氏璧, 而赵国不给秦国和氏璧, 那么双方都没有什么过错。 (如果 )赵国将和氏璧交给了秦国, 但秦国不将十五座城交给赵国, 这是秦国的不对; ( 如果 ) 秦国将十五座城交给赵国而赵国不将和氏璧交给秦国, 这是赵国的不对。 ( 如果 ) 想要使理亏在秦国一方, 那就应该放弃和氏璧;害怕放弃和氏璧,那就应该不同意秦国的请求。而那秦王不但拿出地图来商量, 又设立了“九宾”的礼节还要沐浴焚香来取得和氏璧, 看他的情形不可能不交出十五座城池。 ( 如果 ) 秦王得到了和氏

14、璧却不交出十五座城池,那蔺相如可以这样说:“我本来就知道大王不会交出城池。 那和氏璧不是赵国的吗, 但那十五座城池却是秦国的珍宝。 现在大王因为一块和氏璧的缘故而将十五座城池交给外人, 十五座城池的百姓, 都会深深怨恨大王像草芥一样抛弃了他们。 大王你不交出城池从而欺骗赵国得到了和氏璧, 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让天下人都知道大王不讲信用, 我希望就死在你们国家, 来表明大王的失信! ”像这样秦王不一定不交出和氏璧。 现在为什么蔺相如叫舍人带着( 和氏璧 ) 逃回了赵国, 却将责任推给秦国呢?那时秦国还想和赵国交好。 假使秦王生了气而在市集将蔺相如杀掉, 派武安君白起带领十万大军逼临邯郸, 责问和氏璧的去向以及赵国的失信。 一次获胜就能将蔺相如一家灭族,第二次获胜那么和氏璧还是属于秦国的。因此我认为: “蔺相如保全了和氏璧, 是因为上天在帮他忙。 ”那么他在渑池会上对秦王态度强硬,和廉颇搞好关系, 是由于越出乎意料越好; 蔺相如保全了和氏璧,是上天的关系啊!13解析: 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提取信息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关键词是体现文段主要意思的词语, 解答此题要重点抓住第二、 三句, 找出修饰或解释历史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