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西方经典音乐教学的思考湖州中学 胡沈颖 今天在这因吴老师给我布置的一个任务,就新教材中西方经典音乐部分内容,结合部分已经上过的单元内容,以个人的一些经历、思维、观点和大家做一个交流: 一、新教材对学生鉴赏修养的培养目标 新教材“音乐鉴赏”模块,其模块目标是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其内容标准为“能够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常见音乐体裁及表演形式,认识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能以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对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或社会音乐生活现象作出恰当的评价与选择”。“聆听有代表性的通俗音乐作品,认识、了解中外通俗音乐的发
2、展简况,并能对其作出评价”。据以上目标,新教材内容的主体落在了“古典音乐派系、民族音乐文化”的鉴赏和积累上,以达到提高审美修养的目的。这是一块意义重大但又在教学落实上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换句话说是当前学生最难产生兴趣的一块内容)(插频)二、教材内容中的西方经典音乐内容经典音乐首先必须是“久盛不衰,百听不厌”,就是说要经过时间的考验。现代音乐也有许多精品,但能否久盛不衰、百听不厌,能否最终成为经典,还要经过时间的考验,由后人去评说。在高中新课改的进程中,高雅艺术,也是音乐鉴赏模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新教材中,从第七单元到十二单元,就是围绕西方音乐为主线展开了一个丰富的西方音乐文化的历史画卷
3、。通过一段长时间的学习积累把学生引进高雅艺术的殿堂。(插频)三、西方经典音乐的功能和学习的意义:李岚清有这样的话:“高雅艺术能使学习更有实效,使思维更有创意,使工作更有效率,使领导更有艺术,使生活更有情趣,使人生更加丰厚。”他认为经典音乐有助于提高修养,开发智力;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喜爱音乐、艺术能促进人与人情感、心灵的交流。就西方音乐而言,音乐中所覆盖的内容、精髓众多。在漫长的西方音乐历史中,从音乐流派到音乐体裁,从无数令人倾倒的音乐作品到令人敬佩的音乐大师,如何能使学生产生对高雅艺术的热爱,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较好地完成新课改中教学内容标准,即欣赏外国作曲家
4、的优秀音乐作品,感受、体验其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时代风格;认识、了解不同音乐流派及重要代表人物的生平、作品、贡献等是新课改一项重大的目标。高雅艺术,高雅音乐,是全人类共同的文明财富。然而,当她还被冠名为“高雅”的时候,说明她离我们还不近,在西方那实际一个受欢迎的艺术享受这种艺术对一个民族修养来说还是很重要的,有益于当代青年的情操、素养、人格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吸取古今中外人类创造的文化营养。人需要有一种精神的支撑,“重温经典,体味高雅”,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一句空话。不仅在大学,甚至中、小学,幼龄儿童,整个国民都应该普及。让音乐荡涤我们的心灵,让智慧在音乐中升腾。四、现阶段高中音乐教学、教材和实
5、际操作性问题现在我们高中音乐教师面对的问题是种种原因造成的现态高中生与新教材的衔接。初、高中教材体现了教改理念但有些内容不衔接,其他学科也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共性的问题:内容多、容量大、跨越大。另外由于长期以来“课程定位”、“学时及开课率”、“ 应试化倾向”、“ 传承式教学”等原因,(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讲解音乐、分析音乐的传承方式进行教学几乎是普遍的做法。这种我教你学、我讲你听、以他人感受代替自身体验、以间接经验代替直接经验的传承式教学泯灭了音乐课程的自身魅力),不利于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使得学生喜欢“音乐”(局限在他们自己的范畴内)而不喜欢音乐课。(插频)而这个问题存在着一定的客观性
6、,因为音乐毕竟不同于音乐课,音乐课是一门学科,是一门让学生掌握、了解更多的音乐从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音乐审美修养和情趣的一门学科。要达到课标的较理想化的目标,针对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音乐鉴赏”内容的主流部分是一个重点,而现行高中音乐新教材“音乐鉴赏”内容的主流部分落在“古典音乐派系、民族音乐文化”上,在一般的城市或农村,面对普遍音乐修养只来源于生活媒体,音乐欣赏的兴趣点落在时尚、通俗层面的高中生,如何让他们有兴趣去接受要达到理想化的课标所必须的教材主流部分内容呢?在欣赏上对于喝灌了水和饮料(通俗和流行)的现高中生来说,如何让他们与酒(古典)衔接,慢慢接受酒的醇美与芬芳呢?一般平时能听到看到的
7、公开课均是精心设计,内容完整(至少单独成品),创意鲜明,选材个性的一堂课。而学生的修养不来源于一时的公开课,是在于日积月累,这是一个天长日久的工程。新课标、新教材、怎样让学生通过音乐课喜欢更多更高更广的音乐,怎样让喝惯味觉直观的饮料的学生有兴趣来品陈年老酒,此时的教师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导演和角色,古典音乐的教学是一个学生积累音乐文化提升音乐欣赏修养,音乐鉴赏能力,培养较高审美情趣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过程,日积月累,教师的这块工作讲得大一点,关系到民族情趣、品质、修养的树立,有意义,有挑战,可塑可造,任重道远。下面谈谈高中音乐鉴赏模块中欧洲古典音乐章节的教学落实。公开课与实际教学的距离公开课需要在一
8、节课中能多方位地展示教师的魅力、个性、创意,课程安排需要完整性、可看性、可塑性等等,所以教师在选材上一般抓住以上目的,并不一定完全照搬教材内容,甚至可以是一块独立的内容。由于公开课的环境、内容、氛围、形式等多方面的特点,学生一般也较容易与教师配合,但对于培养学生鉴赏修养、提高审美情趣这个目标,平时的教学是更重要的途径,能力在于平时的积累,需要我们投入更大的热情和精力,尤其是这块似“酒”的古典音乐内容,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顺利开展。现在好多高中教师都在努力,在徘徊,我经常可以看到网络上一些教师的苦水、一些实话,一些让人感动的不懈和努力,寻找、探索、交流、实践、反思好多老师通过多方面渠道取得了合
9、适的视听资料,但是还是反应学生不喜欢,还是那个老问题:“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从兴趣点出发,要学生对你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感兴趣,可以说是不太可能的,毕竟,年代不同,时代特性,学生个性,而且,音乐课就不能和音乐等同,音乐课是一门学科,一门有一个通过充满着兴趣又伴随着辛苦的学习从而获得知识,提高情趣,树立价值观的过程的学科,这个学习过程中肯定会含有学习的强制性特征,只有这样的过程,这样的累积,才会有审美修养和情趣的不断提高,同时价值观也会发生变化。而学生喜欢的音乐局限在他们所接触到的非常有限的范围内,也固然只能停留的某个层次上。所以,在这里作为一门学科,首先要提一个常规教育,也就是你得让你的
10、学生认识到这是一门国家规定的必修学科,对学生,我首先提出两个要求:一、规矩;二、态度。在这两个前提下我们再去谈效果和成绩。对于高中生,有时可以直接立足于教学目标上来切入,例如:民歌教学,学生不喜欢原生态作品怎么办?这个审美情感倾向不是一下子可以更改的,而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欣赏、哼唱、了解、积累等等让学生了解到民歌的价值,这块中国艺术文化中瑰宝,一块璞玉,没有它,就没有许多优秀作品的产生,让学生认识到它是根,是许许多多优秀作品形成的源泉。高中生已经到了一定的年龄层次,在教学内容不能直接引发学生兴趣的时候,你甚至可以直接告诉学生感受、了解这部分内容的意义所在,从另一个角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比如,给
11、一个学生热门的歌曲,再给歌曲创作取材的民歌原形,告诉学生这么有价值手欢迎的主题来源于哪里,如果你了解,你具备这样的知识,那么你也可以,说不定还能超过歌星的创作。当然西方古典音乐教学中的激趣还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在对学科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得尽最大的努力让学生满怀热情地去接受这部分内容:良好开端西方经典音乐六个单元课程的总启始课古典音乐之所以未被历史的洪流淘去,保留至今,必有其独特的、永恒的魅力所在。而解读音乐之高雅,我想,不仅仅在音符、旋律、节奏中,更多的是音乐中所体现的人文的精神力量、作曲家内心的情感、时代的缩影。而高中生,无论是学业还是情感上,都属于萌动、困惑、倍感压力的时期,流行音
12、乐的浮躁或许能让他们精神上有一种宣泄和释放,而古典音乐,在我看来,可以抚平一些狂躁,带来心灵的安慰,或是有一种激昂的振奋与鼓励的作用。“让学生接受不同的声音,让他们自由的选择,让音乐成为快乐,让艺术成为品味。”如何把学生带进古典音乐这个芬芳醇美的经典世界是我的努力也是本新教材的一大重点和难点。首先,我是创设了一堂启始课,此启始课开在进入西方经典音乐六个单元之前,本着两个目的:一、“炫” 西方经典音乐的大致发展过程、派别、地位、名人名著有个初步地印象;融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民族乐派、印象主义、20世纪现代主义等派别于一体,让学生胸怀一个即将要进入高层次、大规模的经典艺术领域的宏大激情
13、。此课应该是一堂跨越三个世纪,纵贯世界古典音乐各大派系,集大量音乐名人名著,华丽丰富,用经典、著名、个性、魅力的一些实例,让学生在进入西方经典音乐大门前热血沸腾的一节课。象古典主义部分,教材中只用贝多芬来覆盖,而贝多芬是一个很个性化的代表,并不能涵盖古典主义,所以在这个启始课中可以把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和特征提到,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派别印象,而在贝多芬一课中就贝多芬对古典主义的发展,立足于他的精神境界来感受作品。二、 “悬”运用最个性、经典、传奇的一些典故、作品等制造悬念,“且听下回分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例如:用通俗钢琴音乐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和人声版的这个作品导入到巴赫的原作,可以在这节课中
14、埋下伏笔,让学生有欲望等待着在巴洛克时期音乐的课中听到原作,听到管风琴的演奏,感受到老师所说的原作浓郁的宗教色彩和巴赫的天才创作,听到用了两个合唱队,几个乐队的马太受难曲。为对主、复调音乐和24平均律的了解打下基础。(在主、复调的教学中可以采用最通俗的谱例来说明,例射雕英雄传之铁血丹心)。甚至可以利用一些音乐笑话刺激学生进入古典音乐大门的兴趣;也可用音乐笑话来激发学习热情(笑话略),让学生觉得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没有一定的音乐修养会影响自己的形象、交际等等,也许这样的手段似乎不是很正点,但只要能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未尝不可的。亦可用一些名人(不可思议,常人无法理解)的感受、评价去激发学生学
15、习的欲望。例如,贝多芬有一个习惯,他的衣袋里终生装有五线谱纸、笔记(对话手册)和笔。他喜欢散步。有很多的音乐作品的乐思是在漫不经心的散步中构思产生的。一旦一个乐句,一个旋律在他的头脑中产生,立即捕捉住它们,生怕它们一瞬间偷偷跑掉,贝多芬随时便取出五线谱谱记下来。一天的下午,天气晴朗,和风吹着树叶轻轻的颤动,有时发出飒飒的音响。这对音乐家是容易产生灵感的意境。贝多芬的学生陪同老师一起出外散步。街景,行人,五光十色的橱窗,都没有引起音乐家的兴趣,他们漫步到郊野。贝多芬失神的走着,顾及不到去欣赏那在西边天际上的美丽的晚霞和那远山的美景,他不停的在哼着新的乐句身边的学生了解自己老师的癖性和习惯,没有打
16、搅他,只随他走去夜幕悄悄地降临了,贝多芬也没意识到。猛然贝多芬似想起什么急事,喊道:“我找到了我的主题”他奔跑到家里,没有摘去帽子,也没有脱去外衣,直奔黑色的钢琴。随即从钢琴中迸发出激越的音流,有如汹涌澎湃的海涛在喧响。他出神地弹奏,他已完全沉浸在他的音乐的意境之中。他的学生默默地坐在屋的角落里。贝多芬时时弹着,时时中断,谱写下新的作品。这样,时间过了好久,贝多芬感到饥饿,才想起还没有吃晚餐。他这才发觉坐在屋角里的学生,吃惊地问道:“你什么时间来的?”学生只好对自己可敬的老师苦笑着。曾受伟大导师列宁赞颂而被世界公认的伟大作品热情奏鸣曲的最后一个乐章就是如此完成的。(热情的创作背景)和据高尔基回
17、忆说,有一次列宁听了热情奏鸣曲以后说:“简直不知还有什么能比热情奏鸣曲更好的,真想每天都听它一次。真是了不起的、超凡绝俗的音乐。我一直自豪地、也许是天真地在想:人们竟会创造出什么样的奇迹!”由这样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会想到底什么东西,那么大魅力,有那么夸张吗?为进入轨道式教学作绝对的积极的铺垫。可以说这是在给一个大概里程框架的同时哗众取宠的一堂课。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的设计前提:下面来谈谈每堂课的思维路径:(在以往的培训中,以下几点我觉得是个方向性的把握,我们可以来看看)备课路径l用尽可能多的时间去听赏你要和学生共同分享的教学内容(音乐、舞蹈、戏剧等);l确定你要通过作品达到的目标(
18、态度与价值观、认知以及认知策略的完善);也就是说,在上课之前你自己对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怀着一份热情但要保持一份冷静去进入,有目的地让学生也热情出来,不要自己先稀里哗啦地热上前,就想讲笑话,别人还莫名其妙自己先哈哈。要让别人笑,你自己不能先笑,要肉笑皮不笑。但若你自己心里没有那份热情,那么要导出学生的热情是不可能的。关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所预期达到的境地和标准。它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它影响着教学过程的设计,决定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制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决定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音乐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要求确定教学目标(以下用词就是精确到我
19、要达到怎样的一个程度、怎样的一个位置)对行为目标的表达要准确到位。§行为动词:听赏、辨别、分析、比较、解释、运用、创编等(表行为动作)§能力动词:了解、认识、鉴别、分类、掌握、形成、表达、评价等(表学习成果) 有了合理的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手段而避免盲目的程式化。在设计安排教学时会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方向。(举例说明)而不是按教材先看了,再讲了,再讨论了,再互动了等等,一个程式化的东西,而不清楚究竟做这项工作是为什么,做事情要有点目的性,目的明确。所以教学设计不能是盲目的(插频)。这里再推荐两句话:(插频)两句值得借鉴的话:对备课者:“你备完课后,是否可以具
20、体地说出来,除了知识之外,你准备让学生获得什么?”对听课的老师和教学管理者:“你听完这节课后,请你具体地说一说,除了知识之外,学生在这节课中获得了什么?”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选择或重组教学内容(插频)既然有了教材,我们就需要遵循教材的目标,尊重教材的内容,毕竟教材是专家们立足于大范围大方向经过长时间研究、探讨编写出来的。但按部就班地全盘按教材进行,似乎并不可取,因为共性中必有个性,同样是高中生,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程度、不同的师资等等又都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作一定调整选择运用。当然,课时安排也可以有所新的设计和选择。比如民歌单元,教材内容主要是地理位置、风格特征、欣赏学唱
21、。连续两课后,学生已有“疲”的状态,因为原生态的民歌从听赏审美情感上来说不会有很大的兴趣,开始可能会有新奇感,但立足教材的角度,操作一直是从地理风貌、特征、听赏学唱民歌、了解风格、穿插知识性内容这样的程序进行。教材是人编的也是人选的,教材一般有普遍性、完整性、规则性等特点,在使用过程中,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学生素质、师资力量、硬件设备、教和学的状态)来安排设计或重整。我在第二课时“民族风”中已经做了一定扩展,既然命名为民族风,那何不结合其他民族,展示民族歌风中的共性,使得此课多一层亮点。在第三课前就布置作业,收集寻访你所喜欢的少数民族歌曲,第三课上以你的介绍或者你的表演展示来秀出各人的收集成果
22、。有老师会说这样的话课时来不及了啊,其实后面两课时又不防把它们并为一课时,因为在前三课时民歌的教学基础上,完全有条件这么进行,而且内容更为丰富,就看你内容的选择使用,这样的安排,可以打破一点民歌四课时模式固定化的教学。尽可能地减少“疲劳”现象。另外,一学期中也可适时合理地穿插几堂教材外的个性化或课题研究式教学,比如象广告音乐,可以通过一课时的介绍而布置一个历时几个月的课题研究式作业,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合作能力,可以在艺术节或其他形式秀出学生的作品。用这样的方式从另一角度来丰富你的课堂教学。对于欧洲经典音乐六个单元的内容,我看到过一些文章、观点,有不少教师认为应该从易到难,
23、比如先由浪漫入手,分节穿插完成。我却认为不合适,有必要按顺序一气呵成,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一个古典的季候风,一个西方经典音乐的大气候。当然在操作上需要花很大的心思和投放大量的热情去形成一个完美的课程环节、系统的教学阶段。那么在这个阶段中激趣是个重要的手段和前提:激趣的多种手段(插频)如何让高中生在经典音乐中体会音乐的真、善、美,潜移默化地培育他们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其实,在课程中,每一位音乐大师,他们丰富的阅历、创作的激情、高尚的人格和不屈的意志等都能或多或少地影响或触动学生的情感世界。讲述音乐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逸事、个性、经历,除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作品的个人风格,同时也可以激
24、发学生想要了解他们作品的兴趣。用作曲家人格的魅力和艺术的魅力来感染学生。由趣味渐渐转向品味。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也是欣赏音乐最好的老师,聆听音乐,体验音乐的美,享受欣赏音乐的乐趣,增进对音乐的热爱,养成欣赏音乐的习惯,从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的认识,从听赏音乐到鉴赏和评价音乐。在每一节课堂教学上,兴趣是一个前提式的亮点。例如:浪漫时期的钢琴音乐一课,可以上成是一节集欣赏、师生现场表演的一堂课(宁波陈华老师的“非常键盘”、无锡一中刘晓鹏老师的“肖邦与钢琴”)赏析、记忆、感受、知识、评价等都融合在一个热烈的情态中,这两堂课中,共同的一个亮点是教师都结合了自己的钢琴演奏,亲自弹奏了革命等作品,现
25、场的音乐比音响资料更容易抓住学生,使得学生对钢琴、对肖邦的作品有一份更高的欣赏激情。对教师本人能够胜任,可以完成的一些东西,我建议教师亲自登台;再如象标题音乐一课,因为由文字的设悬,在听赏的兴趣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例如,对伯辽兹幻想交响曲,可用总谱扉页上的文字说明(幻想交响曲于1832年出版时,总谱上附有如下说明:“一个具有病态神经质和炽烈想象力的年轻音乐家在一阵失恋的绝望中吞服鸦片企图自杀,但因分量不足,未致死亡。在陷入沉重的昏迷中,梦见许多光怪陆离的幻影,而他的感觉、情感、记忆全在他病态的头脑中转化为一些乐思与形象。那恋人本身对他来说也成为一个旋律,就象是一个固定乐思,到处都看得到听得见它
26、。)(哟,一个神经病的幻想啊,怎么样的拉)埋下伏笔来激发学生的体验欲望,但要把握住这节课所设计的认知目标,(即标题音乐)穿插于情感目标中完成;对于民族乐派的作品,风格相对比较统一,可窥斑见豹,抓住其优美如诗的主题旋律,感受、哼唱、让学生在音乐的听觉享受上产生一个亮点;(举例:沃尔塔瓦捷克的原野和森林、芬兰颂等作品的主旋律)。对于民族乐派,因为风格相对统一,所以我觉得也可根据教师本人的意向和学生的状况更换部分作品也未尝不可。而对德彪西和他的印象主义音乐,又是一个较前面古典主义、浪漫、民族的基础上全新的派别,对于这个章节,鉴赏立足于感受,有必要采用一种个性的手段来加强学生的体验参与,一种针对这个派
27、别作品风格更合适的感受方式,如:涂画感受、色彩背景等(可当堂对教师操作尝试)。而对20世纪现代主义音乐,不必强调作品的完整性,用这个时期音乐的非传统性、独特、不可思议甚至神经质特征吸引学生去听赏,这个章节的一个目的就是了解这种标新立异、个性夸张、打破传统、追求极端的音乐风格来源于怎样的创作手法,怎样的派别(象偶然音乐、原始主义、表现主义等),又得从另一个侧面谈到这个时期音乐对后期音乐发展的推动,这是不可抹杀的,评价自可留给学生自己,不需要结论。同时教师的自身魅力也相当重要:专业、知识面、个性、语言风格等等。从欣赏上升为鉴赏从聆听中获得感动,对于欣赏经典的音乐作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西方音乐流派,
28、众多的音乐大师在交响音乐史上的贡献都是非常巨大的。无论是巴洛克时期的巴赫、亨德尔,古典时期的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还是浪漫时期的李斯特、柏辽兹,现代主义的勋伯格、格什温等。他们的作品,在音乐历史的洪流中,留下了精彩的一笔;他们的作品,是耐人寻味的;好的作品,尤其是交响乐作品,曲式结构庞大,单听一个片断或章节,是无法完整、深刻地体会作曲家所要表达的内涵。在课上,对于一些作品的音乐主题可以让学生多听多唱,了解作品的主导动机、思想。主要乐章也可以重点地分析和聆听(包括它的曲式结构),结合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由猜测、疑惑,感受直至了解作曲家的意图。如果教师能够多搜集教学资料,辅以作品创作的起因
29、,那就更为生动了。而学生在欣赏时,倾听是最好的拉近我们与音乐距离的方法。鼓励学生对音乐展开联想与想象,表达自己听后的心得。如果音乐真正地打动了他们,相信他们在业余的时间,接触到此类音乐,会自主地有选择地进行欣赏。或是在日常生活中听到了课上欣赏过的内容,加深了印象,产生了兴趣,寻找完整的作品进一步体验。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就发现,有些学生已不满足课上欣赏的古典音乐作品,他们会要求听更有深度的音乐作品。或是希望接触到音乐会,能欣赏到更多题材的交响音乐作品。这样的进步是可喜的,短短时间对西方音乐的认识,已让学生有了初步的体验和喜爱。当然还有一部分学生,对此并不很感兴趣,我相信,欣赏音乐到鉴赏音乐
30、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课程中,培养学生口头描述或写一些小的听后感,会帮助学生逐步加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完成一部交响乐的听赏是一个工程,要让学生有成就感。辅助手段另外,校园广播、音乐角、乐队、社团研究、参与交流、自主自导性学习等都是加法兴趣的辅助手段。在讲述西方音乐流派时,通过一系列作曲家的作品介绍赏析,除了完成课标的要求了解西方音乐的发展历史之外,可以补充介绍一下不同时期音乐家对交响乐发展的贡献和地位;引入交响乐及交响乐队的介绍;可以通过不同交响乐器组的乐器的音色差异、表现出的独特个性,让学生除了了解之外,懂得辨听,帮助他们丰富自己的视野,更好地理解音乐大师的作品内涵;比较一些音乐大师的原作和经典作品在有一定欣赏基础和兴趣之下,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好的、较为经典、雅俗共赏的交响音乐会给学生欣赏,并教授一些观看音乐会的礼仪礼节;多读报、多了解音乐资讯,提供给学生最前沿的音乐信息;自制经典音乐音响资料库,可由学生自行点击欣赏;组织一些切实可行的欣赏并走进高雅音乐的活动,如: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都会由中央电视台直播,可提前在学校的公告栏公布这个信息,在此之前,可在课堂上简单介绍一下施特劳斯家族的成员、音乐,以及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传统和历史。后续可以组织课堂的观后感的评论或讨论活动等等;再比如:学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组织器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