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学基本文体写作教学之“格”论纲 目 前言
2、0; 2第一部分 描叙类文体写作教学的“入格”与“出格”3一、描叙类写作教学存在的基本问题 3(一)学生写作的态度和兴趣 3(二)学生写作的习惯 4(三)写作素材的积累 4(四)写作技巧的学习 4(五)总体的写作水平 4二、“入格”:描叙类文体写作教学的一般要求51、感知52、悟“格” 63、贯通74、迁移7三、“出格”:描叙类文体写作教学的理想境界8(一)理想的描述 81、情感丰富:人生观的不断升华82、个性鲜明:实现自我价值
3、的空间93、文采斐然:“美善相乐”的图景 94、结构自然:技巧使用的渐趋成熟9(二)努力的方向:建构发展性作文教学的范式101、建立发展性“多维渐进目标教学”102、教学方式的具体实施 10第二部分 论说类文体写作教学的“入格”与“出格”12一、“入格”:论说类文体写作教学的基本诉求 121、感知 132、析“格” 133
4、、迁移 16二、“出格”:论说类文体写作教学的高级追求161、怎样做到“思想深刻” 172、怎样做到“逻辑性强” 173、怎样做到“富有文采” 184、怎样做到“富于创新” 20 注释22参考文献22 中学基本文体写作教学之“格”论 徐飙 关键词 基本文体 写作教学 入格 出格提 要 所谓“格”,就是基本要求,就是一般模式,就是得到公认的作文框架。入格,就是指初学者通过典范文本的学习,掌握一般的模式,符合写作的基本要求;出格,就是指写作者经过定时间的写作实践,积累了自己的写作经验,打
5、破一般模式,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作品。 根据实际的情况,描叙类文体的“入格”可有感知、悟“格”、贯通、迁移四个环节,其“出格”则主要体现为情感丰富、个性鲜明、文才斐然和结构自然四个方面。论说类文体的“入格”一般可以有感知、析格、迁移三个步骤,“出格”可以有思想深刻、逻辑性强、富有文采、观念创新等方面的选择。“入格”是写作入门的基础,“出格”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 作文教学的痛是漫长的。 那是一种难以言说的痛
6、。 我们已经难以把这种痛准确地表达。 但我们要面向一个个学生, 面向他们的表达的渴望, 面向我们整个民族的未来。 我们的理想,应该闪烁理性的光辉; 我们的行动,应该脚踏实地。 心灵
7、的净化,智慧的生长, 应该成为作文教学的永恒追求。题记 前 言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1我们在课改中以此为指导,开展了作文教学的革新。但在主张作文教学张扬个性的理念大受青睐的同时,我们有许多技术性的东西需要得到明确。这里,考虑到“面向全体的发展”和“面向未来的需要”,考虑到可操作性与目的性相结合的可能性,我主张,中学基本文体教学必须有“入格”与“出格”之分,不必太过拘泥。
8、 所谓“格”,就是基本要求,就是一般模式,就是得到公认的作文框架。例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就是国家对初中生作文规定的“格”。入格,就是指初学者通过典范文本的学习,掌握一般的模式,符合写作的基本要求;出格,就是指写作者经过一定时间的写作实践,积累了自己的写作经验,打破一般模式,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作品。 中学阶段,学生写作的层次是有区别的。部分学生比较优秀,能熟练掌握写作的基本要求,并初步具备了自己的
9、写作风格;而大部分学生则还处在“格”外,等待“入格”。 必须明确的是,“入格”是“出格”的必由之路。作为教师,责任就是引学生妥善地“入格”,之后再鼓励学生大胆“出格”,大胆创新。 参照高考作文的等级划分,“入格”相当于“基础等级”,而“出格”相当于“发展等级”;这两个等级应是循序渐进的、不可倒置的环节,我们既应重视后者,也不应忽视前者。 第一部分描叙类文体写作教学的“入格”与“出格” 描叙类文体
10、,是学生比较欢迎的基本文体。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作文的学习,而这个开始,是以描叙类文体为唯一文体的。 在中学阶段,随着学生感性世界的不断丰富,描叙类文体的写作越来越显示出自己的特点。但就学生全体而言,擅长者毕竟是占少数。而且,更为严重的情况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学生在描叙类文体的写作方面,水平、能力似乎是呈下降的趋势。叙事不清、描写不当、语言贫乏、平铺直叙、缺乏真情、毫无章法,诸多毛病似乎在学生的作文中来了个总爆发。更不用说个性化写作的极度缺乏了。 一、描叙
11、类写作教学存在的基本问题 当前描叙类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一份调查报告得到很客观的呈现。 2002年10月,作为省级课改基地校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龙岩二中,对初一(七年级)全体学生就写作兴趣、写作能力、写作面临的困难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和水平测试。根据调查研究和测试结果分析,写作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较严重的问题。 (一)学生写作的态度和兴趣 在回答“你写作文是为了什
12、么”这个问题时(可多项选择),回答“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占16;回答“为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占42;回答“为了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的占36;回答“为了考试能拿高分”的占11。多数同学写作态度端正,是为了自身的发展及需要,而不是应付。但我们有不能不看到,应付了事的情况也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在回答“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外,你常自觉写作吗?”这一问题时,回答经常的占17.7;回答完全没有的占14.1;回答偶尔会写一点的占69.3。没有多练笔往往造成写作时打不开思路。写作的自觉性不高,说明大多数学生还没有真正
13、对写作发生浓厚的兴趣,写作作为一种最重要的表达自我的方式,还没有成为学生的“生存需要”。 在回答“写作兴趣”这一问题时,59.1%的同学回答“有兴趣”,理由是写作(尤其写日记)能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能发展想象力,能增强语言表达能力;24.4%的同学回答“没兴趣”,理由是没内容写,还有觉得写作文太麻烦;16.4%的同学回答“有一点兴趣”,主要是不愿意被限制,喜欢自由写作。不可忽视的是,在刚上初一时,就有40.9%的学生写作的兴趣不强,甚至视写作为为难之事。这种情况如果任其泛滥,则对写作教学是一个严重的挑战。
14、60; (二)学生写作的习惯 多数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了自己的写作习惯。但具备良好的写作习惯的同学并不占多数,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在回答“写作时有无拟提纲或打草稿”这个问题时,回答有的占27.1;回答无的占73.8。多数同学写作不拟提纲,不打草稿,这也是造成作文条理不清的一个重要原因。作文的构思是写作的起始阶段,是不可忽视的。但我们的学生恰恰对此重视不足,因此必须加以矫正。 在回答“写完作文有无
15、修改”这个问题时,回答有的占62.2;回答无的占38.7。好文不厌百遍改。大多数学生能进行写后修改,这是不错的。但还有接近四成的学生没有修改。在有修改的学生中,真正掌握修改方法的学生也还只是少数。就这一点来说,写作教学中,对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的培养是要十分重视的。 (三)写作素材的积累 在回答“课内写作时你常遇到的困难是”这个问题时(可多项选择),回答“材料积累太少,常常觉得没有内容可写的”占33.3。无话可说仍是困扰多数学生写作的一大原因。写作素材的积累无非来源于两个途径,
16、一是直接经验,一是间接经验。现代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生活的直接体验和感悟是不足的,因此就比较缺少直接经验;同时,也由于种种原因,例如不正确的上网、电子游戏等占去了太多时间,因此,有远离名著、远离优秀文化的倾向,因此也就缺少必要的间接经验。而这种情况的后果就是,学生写作成为无源之水,空洞无物,无病呻吟。 (四)写作技巧的学习 在回答“你认为哪些形式有助于提高写作水平”这个问题时(可多项选择),回答“要自己常写日记、多练笔”的占43.1;回答“要老师多布置作文”的占3.6;回答“
17、自己要多看优秀作文,积累优美词、句”的占54.7;回答“要老师上课多指导写作技巧”的占25.8;回答“要老师多评改作文 ,评改时要详细”的占14.2 ;回答“ 要多让同学互相评改作文 ,交流写作心得 ”的占8。多数同学还是认为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在内因,老师的指导也起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感悟优秀作品的技巧,模仿学习。 (五)总体的写作水平 根据第一次测试调查,发现学生总体的写作水平较低,问题比较严重。 第一次(
18、前测)作文水平测试题目是:以“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分选材立意、语言表达、谋篇布局三方面评改。具体标准是: 1、选材立意:A类立意深刻,中心突出,材料新颖生动,有真情实感。 B类立意正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能表现中心。
19、C类立意较明确,内容较空泛,材料基本上能表现中心。 D类没有中心,材料难以表现中心,严重离题。 2、语言表达:A类语言得体、流畅,生动形象。 B类语言规范、通顺。有少数错别字。
20、160; C类语言基本通顺,错别字较多。 D类文理不通,错别字很多。 3、谋篇布局:A类结构完整,详略得当,衔接自然。 B类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21、 C类结构基本完整,条理略微有些混乱。 D类结构残缺,条理不清,不成篇章。 统计数据如下表。等级选材立意语言表达谋篇布局A11%10%8%B36%33%38%C44%45%40%D9%12%14% 调查和水平测试说明,学生总体写
22、作水平较低的主要表现是: 1、观察力不强,生活积累少,感悟生活不足,认识肤浅或者缺乏思想和个性,作文思想意义的深度和广度不足。 2、作文构思谋篇形式单一且混乱。多数学生的构思技巧停留在小学状态(一味记流水帐或一味堆砌的现象),有不少学生甚至没有构思,随心所欲,忽视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3、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较差。受传统的思维定势影响,懒于思考问题,马虎应付。 &
23、#160; 4、语言平淡,缺乏联想、想象能力,作文中充斥着司空见惯的空话、套话、假话以及“决心书”式的表态语言。 二、“入格”:描叙类文体写作教学的一般要求 描叙类文体写作的“入格”,属于写作教学和训练中的初级阶段。一方面,是为了补足学生因阅历不足而致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贫乏;另一方面,是为了对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和写作提供一个基本的要求,以利于学生尽快达到此类作文教学的基本目标。从具体要素的分析看,引导入格必须有以下几个环节: &
24、#160; 1、感知。 阅读是感知的重要途径。阅读什么,感知什么,阅读多少,都对学生的写作有着直接的影响。语文课程标准关于79年级“阅读”提出的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2感知的数量应该是比较充分的,而我们的学生恰恰在这一方面比较薄弱。
25、如果说现在学生学习语文有缺陷的话,最大的缺陷就是积累太少。当然,积累也是需要引导的,有意义的感知,是需要引导的。仅从课内看,收入初中教材的描叙类文章,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内涵,我们引导学生感知描叙类文体,完全可以与课文典范文章的阅读教学结合起来。例如,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即收入一大批的优秀的典范的描叙类作品,是引导学生感知的好文本。 感知美好情感。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描叙类作品的精华,是人类美好情感的最重要的载体,传递着千年不可磨灭的人文精髓。引导学生阅读这样的作品,感知最重要的是使学生拥有了接受熏陶的途径。朱自清的背影中通过父亲
26、为送远行求学的儿子去买橘子,在月台上笨拙地爬上爬下的细节描叙,所透露出来的平凡而感人至深的父爱,所歌颂的深深的父子亲情;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中的贝尔曼老人,冒雨为因病而对生活绝望的年轻女画家乔安西画最后一片叶子,最后得肺炎而死,这其中所飞扬出来的对生命的礼赞,所投射出来的人性的美好;这些承载人类美好情感的作品,本身就足以吸引学生去感知、去领悟美好的感情。 感知伟岸的人格。文学作品中的美好的人格,往往体现为一种对理想的坚贞,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感悟这种理想,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培育人文情怀。杨振宁的邓稼先所表现
27、出来的不辞劳苦、不畏困难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华铭的居里夫人和一克镭表现出来的居里夫人对科学家人格、良知的恪守,权延赤的黄河化险中表现的毛泽东同志逆流勇进的豪迈情怀,都是心灵正在成长的学生学习和感知的优秀人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格的力量更是无穷的。“要学作文,先学做人”,对榜样人格的感知,是为学生今后的写作中奠定人文基础的重要内容,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引导。 感知优美语言。优秀的作品,其美好的或深刻的思想内涵、情感内涵、理想内涵,必须依靠精粹的语言来承载。就中学生而言,这种优秀的语言,优美的语言,深刻的语言,往往更直接地作用于他们的
28、眼睛。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郭风的长江,高尔基的海燕,无不是学生感知和学习语言的典范文本。而指导学生课外选读经典名著,则是积累优美语言感性材料的必然补充。 感知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相对于表达的内容来说,是外在的;但就学生所拥有的表达能力来说,也应该成为内在的。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所运用的悬念法,从对叔叔于勒的热切盼望,到后来避之惟恐不及,对主旨的深刻性揭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甚至连其中的两处不着痕迹的关于大海的描写,其鲜明的对比,都折射出讽刺和批判的光彩。张洁的挖荠菜拾麦穗,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等,以及中外著名作家的作品,都是感知和学习
29、的好材料。 2、悟“格”。 在感知的基础上,进入对“格”的感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我们过去的作文教学,老师讲的太多,学生悟的太少,使得许多本身优秀的东西产生了异化,因为它们外在于学生,不是学生的“自得”。我们强调的悟“格”,就是解开束缚,在自在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到文章的奥妙,读出艺术的美丽。 思想感情方面。“写作要感情真挚”是格,要求“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那么,这个“格”应该是
30、学生悟到的,而不是老师“教”给的。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我”对百草园的生活的热爱,学生的感受应该是从具体的对百草园的描写中得来的,不是教师“教”给的。故乡社戏中,“我”对童年生活的眷念,学生是通过阅读那些有关“月夜看瓜”、“雪地捕鸟”“赵庄看戏”“偷罗汉豆”等的描写中自然领悟到的,也同样不应该是老师“教”给的。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在“感悟”这个环节,老师就没有任务了。总的说来,老师的任务就是引领学生去感悟,点拨感悟的要害之处,共同探讨“精要”。 语言表达技巧方面。文学发展的历史有多久,语言表达技巧的发展历史就有多久。数千年的文明
31、发展历程,语言表达技巧的积累是十分丰富、浩如烟海的。作为一种技能,语言表达技巧是可以“习得”的,老师也是可以“教”的。语言表达的技巧涉及诸多方面,修辞手法、象征手法、描写方法,结构上的悬念法、过渡法、照应法,以及表达方式上的倒叙、补叙、插叙,抒情方式上的直接和间接等等,都是学生感悟学习的内容。我们如何“教”学生“习得”呢?仅以短篇小说的结尾艺术看,“艺术的打击力要放在最后”,因为这样的结尾才富有韵味,留有余味。例如梁实秋的猫的故事,先是写猫的可气可恨,后来是赞美猫的母爱,最后却是令人遗憾的猫母子的不知所之;莫泊桑项链,是最后才以“无意”来公开“项链是假的”这个真相这样的结局,都给人以震撼。我们
32、如何引导学生去感悟?我们完全可以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教学生质疑,从而找到答案。 3、贯通。 贯通是指学生在充分的感知和领悟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掌握了描叙类写作的基本的格,真正的理解的“格”,找到了规律,在阅读中获得了审美的愉悦,从而产生了在自己的写作中尝试的冲动。换句话说,就是打通了阅读感悟与写作尝试的通路,为写作灵感的迸发奠定了基础。这个贯通,正是打通关节,正是由感性向理性的飞跃。 4、迁移。
33、60;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切的阅读都是为了表达,为了写作。学生在阅读感悟中,有所触动,就会有运用和尝试的欲望,此时,也就是鼓励迁移的最佳时机。或者说,迁移正是“入格”中最要紧的一环。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予以鼓励和诱导,使学生真正在写作实践中掌握规律,运用方法,表达自我。 龙岩二中“作文教学与当前课改”课题组为了解决学生习作中的普遍问题,采用“专题模仿教学”,就是有关引导迁移的好方法。在课文学习中的许多优秀的东西,都可以通过专题模仿来学习和迁移,来引导学生“入格”。 &
34、#160; 当然,进行有意识的迁移训练,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入格”,让学生掌握规律,培养写作兴趣。为此,大力提倡“写作生活化”和“生活化写作”,就显得很重要了。陶行之提倡的“做中学”很有代表性。在寻找“迁移”的具体操作层面上,其他国家的一些提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澳大利亚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我们必须让学生做到:有信心地使用写作经验。”美国则“除提出培养一般的写作能力外,如观察思考,还建议为自己写作的几种途径:写日记、描写周围世界、描写个人经历、表达观点和信念”。3 在我国的作文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都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
35、例如,浙江临海的包建新老师提出:“在写作生活化理念的支配下,写作不仅能成为学生学习的需要,而且能成为一个人源于生活中的碰撞而产生的需要。学生虽无意于作文,却有意于生活,作文只是学生生活形式的一种。如果作文一旦成为学生的生活形式,则必然同时会是他们成长发展的形式。因为作为生活形式的作文是一个自我疏导、自我解剖、自我升华的过程。”4为此,他对“写作生活化教学”描述为“目标表述生活化、写作过程生活化、写作内容生活化、写作评价生活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目标表述十分丰富,共有“开启你的爱心”“品味家庭生活”“感受校园生活”“体验社会生活”“课本阅读”“名著阅读”“流行阅读”“亲近自然”“鉴赏艺术”
36、“认识自我”“丰富自我”“回归语言”等十二大类四十四小类,足以引导学生在这种生活化写作中迁移所学,完美入格。 三、“出格”:描叙类文体写作教学的理想境界 入格不是我们的终极追求。我们在此基础上,必须认识到,要使写作真正成为精神栖息的乐园和净土,还必须不懈地追求“出格”,使学生能够在写作中真实而且比较完美地展示自我、超越自我,使学生具有人格的、精神的、情感的、技巧的发展性。 (一)理想的描述:&
37、#160; 1、情感丰富:人生观的不断升华 现代人最大的悲哀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失去了精神的乐土,失去了情感。“物化”是情感丰富的大敌。我们进行作文教学,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应该是,促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促进学生人生观的不断升华,帮助学生拥有一颗“心灵的明月”,并且拥有守护这颗“心灵明月”的能力。毫不夸张地说,通过写作,我们可以达成这个理想。 作家张炜说:“伟大而崇高的使命感,其事业的道德基础,这是构成文
38、学家快乐的最重要的源泉。”5把这句话引用到学生写作上来,也是十分恰当的。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社会性”却并不能取代个人情感。情感的丰富,应该有这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关注社会,二是关注人生,三是关注自然,四是关注文化,五是关注他人。如何达到这样的追求? 首先,要呵护纯真。学生的情感世界是纯真的,需要呵护,而不是规范,而不是强制。这里,我们必须思考的是,是什么在加速学生作文中真情实感的流失?有论者归纳为“语文工具论拒绝学生作文个性”“典型性原则束缚学生作文个性”“应试教育冷落
39、学生作文个性”6,是很有见地的。在作文教学中,往往就是功利性自觉或不自觉的残忍地扼杀了纯真,扼杀了灵性。 其次,要欣赏美好。美好的事物,在学生的写作中,往往是比较纯净的,这包括他们表现出来的个人的感情、对自然界的态度、对社会生活的印象等等。但不可避免的是,学生由于缺少阅历和经验,缺少经典阅读的足够数量的累积,往往会表现得比较幼稚或比较单薄。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应该是积极地以欣赏的态度,加以鼓励;不是挑刺,而是挑优点,找长处。给学生以成就感,比给其他什么都来得重要。举个简单的例子,许多老师以划波浪线表示对好词好句的赞赏,许多学生,看到
40、老师在自己文章上划的波浪线,往往会高兴好几天。不用说,对下一次的写作肯定就有直接的良性影响。而一个学生,如果从来没有让老师划过波浪线,则他的写作自信心肯定不足甚至低下。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会不会欣赏学生作文中美好的东西,很大程度上说明老师是不是好老师。 第三,要尊重正直。不论如何,学生生活的空间是比较纯净的,学生的个性,由于没有直接受到不良因素的干扰,是比较张扬的。或许他们看待问题会因此而火气太重,而片面偏激。但他们往往以在学校中接受的道理来衡量社会生活,包括家长、老师、亲朋,甚至是国家大事。我们要切记,不可对他们的正直的表达一棍子
41、打死,而是应该给予尊重,给予引导,甚至鼓励。鼓励他们用辨证的、客观的精神,来面对一些阴暗面,一些丑恶。我想,培养正直的个性,也正是我们进行作文教学的一个目的吧? 2、个性鲜明: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 如前所述,物化的社会极易泯灭人的个性和天性。描叙类作文教学,如果仅止于“入格”,很可能也就成为杀害个性的凶手。因此,倡导“出格”,就是要倡导个性鲜明的一个个“个体”,进行个性化的表达,以实现自我的价值。在社会性这个总原则的制约下,人必须拥有自我的空间,必须拥有自我的表达方式。一个创新
42、型的社会,也许,更有价值的是对个性的包容,更需要的是社会成员的个性。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应该是“百花齐放”,而不是“一枝独秀”。西方的写作教学方法中有“自由写作”、“头脑风暴”的提法,与西方教育一贯的重视个性是分不开的。 要实现学生作文的个性鲜明,必须要给个性生长提供必要的开放的时间和空间。根据笔者的写作教学实践,“开放式”的作文教学方式广受欢迎。山东东明实验中学的何士新老师提出“作文课的五个开放”,就是很好的例子。他提出,作文教学必须有五个开放,即:写作时间的开放;写作空间的开放;写作立意的开放;表达方式的开放;写作评价的开放。7
43、160; 龙岩二中“开放式语文课堂教学法”课题研究,在处理作文教学时,提倡“过程第一”的观念,注重学生写作的过程,引导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中学习写作,大胆习作,也收到很好的效果。 3、文采斐然:“美善相乐”的图景 文采来源于深厚的文化积淀。我们希望的是,学生在丰富自我的文学艺术修养的基础上,培养其真正的艺术化的敏感,并把自己所积累的东西内化,不断地接纳源头活水,采用最好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理想,达到“美善相乐”的理想境界。换句话
44、说,不是单纯的形式上的所谓“优美”,而是与内在相协调的真正意义上的文采斐然。所以,我们反对那种应急式的所谓“优美语言强化训练”。例如,有的老师在学生中考、高考前临时抱佛脚,教学生要开头来一段排比,结尾来一段排比或比喻的抒情,这都是缘木求鱼,都是与真正的“文采”毫不相干的,甚至还是学生今后厌恶写作的源头。 在日常的写作教学和写作指导中,我们可以采用一定的方式来进行可靠的训练,来达到丰富文采的目的。例如,学生背诵古诗文,背诵优美的现代文的篇章,可以要求学生在训练中合理迁移和引用,包括引用成句,或引用句式,或引用抒情方式,或引用修辞技巧。可
45、以提醒学生,同样是这样的意思,为什么作者要这样说?我要表达一个意思,我可不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表述?例如下面两个句子:繁忙的工作过后,女孩也开始想家了。繁忙的工作过后,女孩喜欢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颜文静寻人启事) 第二句,用具体的人物行为的描写,尤其是选用“雁阵”“夕阳”这样的在古代诗词中常见的、富有思乡意味的意象和“面对家的方向”这样的细节,使得“想家”这个心理生动地表达出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经常性的鼓励学生换一种方式来表达,或者选用自己熟悉
46、的文句来表达,既可以加深对背诵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丰富学生的内在的“文气”“书卷气”。那么,在形成习惯之后,则“文采斐然”就成为必然的结果了。 4、结构自然:技巧使用的渐趋成熟 有人说,最高的技巧就是没有技巧。这话不无道理。当技巧还是外在于写作主体的时候,则技巧往往是被看重的,是“第一性”的;而当技巧已经内化,已经成为“内存”,则技巧的使用往往是潜意识甚至是无意识的。所有的大家均是如此。例如,讲描叙性文章的构思,我们一般会要求学生不要平铺直叙,说是“文似看山不喜平”。初学
47、的时候,学生的使用往往是生硬的,勉强的。而我们的追求是,让学生经常使用曲折的方式来经营文章的结构,在一定的经验积累之后,他的写作不是刻意的考虑如何曲折,而是自然而然地就这样表达了。 这才是技巧的成熟。其他方面的写作技巧,都是同样的道理。 (二)努力的方向:建构发展性作文教学的范式 1、建立发展性“多维渐进目标教学”。 美国罗伯特·加涅的系统教学设计
48、理论提出:“学科教学乃至一节课的教学都是一个系统,它是由相互关连的部分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它要求教师着眼于整体,从整体与部分联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我们认为:作文教学过程应该是“建立目标导向目标评价目标”的目标达成的系统,而达到作文教学的目标,要按照一定的科学序列,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优化设计,循序渐进,不能简单地、随意性很大地让学生自由地写作来代替作文教学。因此,在初中阶段,主要针对描叙类文体写作教学,建构“多维渐进目标教学”的实践研究是比较可行的途径。 “多维渐进目标教学”具体可以作如下分解:
49、 多维目标体系: 心理目标:消除畏惧心理,愉快写作。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感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作文的养料,培养写作兴趣。 思维目标:注重联想、想象能力培养,锤炼写作语言,让语言亮起来,增强写作兴趣。 技能目标:加强作文谋篇布局的训练,注重指导编写提纲来帮助学生作文时理清思路,组织材料,设置悬念,形成比较完整的、曲折生动的、灵活多变的构思。
50、 渐进目标程式: 建立目标:有层次要求。初一(七年级)侧重兴趣培养,达成心理目标,使学生热爱表达,热爱写作。初二(八年级)侧重思维训练,强化语言锤炼,促使学生在写作中初尝“表达自我、实现自我”的快乐。初三(九年级)侧重谋篇布局训练,由比较感性的认识上升到比较理性的思考,体验“亲近智慧的愉悦”。 导向目标:重在过程。主要通过教师对作文教学规律、学生作文水平、各种新的教学方法的研究,优化教学方法,在三年的整个过程中进行实施,引导学生实现目标。&
51、#160; 评价目标:以发展性和激励性为宗旨,结合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渐进”的客观规律,确定“以生为本”“以发展为本”的评价机制,以评价促进提高。 “多维渐进目标教学”使整个初中阶段写作教学计划有序,操作有法,科学有效。 2、教学方式的具体实施。 的以阅读促进写作。 这属于积累的初级阶段,可以每周安排一节“文学阅读”课,指导学生阅读并做摘录式笔记,即在阅读时遇到生动、精
52、彩、优美、含义深刻的句子、段落,重要的警句格言、词语典故,自己认为有用的论断,以及有关的数字材料等,按照原文摘录下来。摘录要求:A、要写明摘抄时间、出处(文章名称、作者、版本、页码)B、摘录时,要按照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写,不应随意改动,对于难读、难解的字词要查字典注明。C、摘录之后要对摘录内容有所评价,如句子的生动性、读文的感想、收获等。 生活化作文模式。 这是生活化写作的具体操作。布置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写作内容,让学生写作前对生活充分地观察、体验,然后在教室里交流感受,师生
53、共同评点,最后完成书面作文,形成“实地观察交流研讨书面作文”的教学流程。传统的写作教学一般是教师给出一个作文题,然后花一节课的时间从审题、立意到谋篇布局逐一加以指导,再给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写作,这个过程就像一个金箍圈,将学生的思维死死地箍在老师的指导范围内。而生活化的写作教学则是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和表达权,为此我们尝试着开放写作过程。一般的做法是把作文题目(通常提供一个范围)提早三四周告诉学生,学生据此广泛收集材料(包括到网上、到图书馆),有的还进行交流,共同阅读、欣赏。到了作文时学生储备丰厚,便文思泉涌、一泄千里。这样,他们的整个作文过程就成为一个充满创造愉悦的过程,也便成了有助于培养包括语
54、言交际能力和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在内的整体素质的过程。 专题模仿教学。 这是为了解决学生习作中的普遍问题而采取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流程是: 学习、分析典型范例引出写作要点尝试练习师生评议按要求作文。 比如,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语言或晦涩,毫无光彩,或普普通通,没有个性,不能吸引人的问题,而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想像力。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进行“张开想像的翅膀,让语言亮起来”的专题训练。
55、60; 你一定会听见的这一课虽是说明文体,但文章的语言生动,极富想像力,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不从说明文阅读的角度进行教学,而是以文章的语言为典型范例,具体分析,引出写作要点:“想像三步曲”观察(用心感受特征)+想像(设置具体情境)+表达(运用修辞,生动形象),然后让学生以“我听见了”、“我看见了”为话题进行片段练习,收到较好的效果。 还有用“连词成段”的方法来训练想像能力,效果也是很好的。龙岩二中陈彧鹭老师的一个教学叙事中就有这样的例子。 一次我要求学生
56、用“花团锦簇、水泄不通、流连忘返”三个词写一段话。结果,多数学生绞尽脑汁,却只写成了一两句话,像“公园里花团锦簇,游人很多,挤得水泄不通,人们流连忘返”之类,生硬地把三个词连缀在一起,“连词成段”成了“连词成句”。仔细研究之后,发现主要问题在于,学生并未“吃透”这三个词所包容的内涵,思路尚未打开。于是,我在讲评时以此为典型范例,引导学生,丰富想像的要点在于深入挖掘词语所包含的信息情况。如,从“花团锦簇”一词,可挖掘出季节“春天”,还可由这个词联想到与繁花盛开相关联的事物,比如“蜜蜂”、“蝴蝶”等。由此,“花团锦簇”一词可引出季节描写和对“蜜蜂”“蝴蝶”的动态描写。而“水泄不通”一词则可以联想到
57、游人众多的种种场面;同样的,从“流连忘返”一词,可深入联想游人面对眼前美景,内心所产生的由衷赞叹和依依不舍之情。经过一番思维启发,学生的思路终于打开了,一幅幅“春花图”、“蜂蝶闹春图”、“游人戏春图”纷纷出现在学生的练笔习作中,有的同学甚至把简单的片断连笔写成了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通过各个专题的训练,学习习作中的难题被一一击破,提高了写作能力。 多媒体网络作文教学。 利用多媒体电脑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可以提高学生感受生活的效率。利用网
58、络教室,或者让学生自行上网进行互动式的作文教学,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可以很直接地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效果很好。 互动式作文评改教学。 传统的写作评价多是学生上交作文,教师批改并讲评。这种评价常存在两个缺陷:一是评价大多由老师个人作出,学生很少有参与权;二是评价有“过严”倾向,以致学生时常有一种挫折感。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乐于写作?我们可以进行作文评改方式的变革,采用“伙伴编辑”的方式,通过合作探究和独立思考评改他人作文的固有的激励性,来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写作评价方法
59、的改革增强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主意识。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通过自我评价,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而通过对他人的评价,又可以学到别人的长处,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 方法的运用是灵活的,丰富的。这些方式,在描叙性的作文教学中,还只是所有方式中的一些小部分。根据实际的需要,我们可以随机应变地选择和改变。当然,这些方式也不只是仅仅适用于这一大类的文体的写作教学,在其他的文体教学中,也是可以随机地选择使用的。 第二部分论说类文体写作教学的“入格”与“出格”
60、160; 一、“入格”:论说类文体写作教学的基本诉求 论说类文体,在中学比较常见的说法是议论文,还有一些议论性的随笔。作为教师,首先必须明确地告诉学生,论说类文体,其基本目的就是要明确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并且加以有说服力的阐述。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对它的“格”加以认识,先行“入格”;在具备了基本的写作能力之后,再寻求对“格”的突破。 引导学生“入格”,许多教师都曾做过有益的尝试,我们不应全盘否定,只是要注意,必须避
61、免机械地操作和不思变通的执着。论说文的模式,就曾有“引议联结”之说,其来源是古代科举的“八股文”。但对于初学者或写作有困难者,给出一定的模式,比任其盲目地摸索和痛苦地煎熬,当然要理智得多。因为,虽然“文无定法”,但写作有一定的规律。论说类文体就是要清楚地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因此必须有明确的观点,必须有自己的理由,而且这样的理由还必须有一定的逻辑性,有一定的说服力。 作为论说类文体,其基本的特点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根据这样的特点,我们可以给出一些基本的模式(“格”)指导,具体可有以下几个步骤: &
62、#160; 1、感知。即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典范的论说文,让学生充分感知,得到关于“格”的感性认识。这里,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感知教材选文中的范文,使这些文章的学习,既达到学习阅读的目的,又达到学习写作的目的,一举两得,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指导感知,首先是要指导学生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即文章现实针对性、历史厚重感、面向未来的态度,及其思维方式。任何的典范文章,都必然是内容充实,言之有物的,都必须是有思想上的启发意义的,都是关于具体问题的深入思考的精神结晶。我们说,感知思想内容,可供选择的文本浩如烟海,古今中外处处
63、是学习的文本。而且,不论是古是今,我们都应该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感知其直面现实的勇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从现实的文章中汲取人文营养,开拓文化视野。 指导感知,还要注意论说结构和论证技巧。所谓“典范”,就是指典型的足以作为范例的东西。我们发现,越是典范,越是大家手笔,就越朴素。例如,毛泽东是一个政论大家,其政论文(含演说辞和文稿)往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号召力,其基本特点就可以概括为:提出论点,开门见山,干脆利落;分析问题,条分缕析,层层递进,透辟深刻;解决问题,方法具体,切实可行。尤其可贵的是,站在中国现实的高度,站在中国历史的高度,采用了
64、比较恰当的论证方式,说理深入浅出,引喻设譬,生动具体,雅俗共赏,体现的是一种人文关怀既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又关注广大读者(或听众)的接受性。具体的文章,如他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纪念白求恩,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鲁迅的拿来主义“友邦惊诧”论,吴晗的谈骨气等,都是上好的范文。 指导感知,还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要使感知成为一种兴趣。在指导感知阶段,务必使学生不腻不烦,必须采用比较丰富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渐进入感悟的佳境。 龙岩二中“作文教学与当前课改”课题组在实验研究中,采用“
65、以阅读促进写作”的方法,就是指导感知的很好的做法。课题组每周安排一节“文学阅读”课,指导学生阅读并做摘录式笔记,即在阅读时遇到生动、精彩、优美、含义深刻的句子、段落,重要的警句格言、词语典故,自己认为有用的论断,以及有关的数字材料等,按照原文摘录下来;并把2003年2月7月的课前口语训练内容定为“推荐好文章”,让学生交流朗读自己摘录的美文,自由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这种做法,使学生有了比较广阔的感知空间,交流表达又为学生提供了很好表达自我的平台,大大提高了感知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读写结合的训练,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
66、160; 2、析“格”。即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佳作名篇的结构与行文,并分析出它们的基本规律,使学生从中学习并掌握基本的作文方法。在这里,“析格”的任务既是老师的,也是学生的,主要是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感悟的结合,是在老师指导之下,学生领悟了论说性文章的基本规律,知道了论说性文章的写作方法。优秀的论说性文章会有哪些基本的规律呢? (1)从思想内容看,思想深刻,表达明确。具体来说,优秀论说性文章有三点特别值得学习,一是现实针对性,二是历史厚重感,三是面向未来。
67、60; 这一点自古以来就有优良的传统。白居易提出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很有代表性,是对创作意旨的一个很好的终结概括。先秦的诸子散文,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例如,论语中的篇章虽然短小,但都是针对现实的有感而发。庄子孟子荀子均如此。而左传战国策等文献中记载的纵横家和谋臣策士的言论,同样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在后来的人们的策论、奏章、书信中,我们也往往可以看到针对现实的典范之作。仅以收入古文观止中的文章为例,李斯谏逐客书、司马迁报任安书、贾谊过秦论治安策、晁错论贵粟书、诸葛亮出师表、李密陈情表、韩愈原道原毁、欧阳修朋党论纵囚论伶官传序、苏洵六国论、苏轼贾谊论、苏辙六国论、明唐顺之信陵君救赵论等
68、,都是很好的例子。另外,古人的其他作品,如讽喻诗、寓言也大都寄托了对现实的关注。 现代人写议论性文章,更注重现实问题的思考。最典型的是鲁迅,他的杂文有很大部分是议论性的,均是针对现实,有感而发,思辩论理,发人深省。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人在新青年中的许多文章,以及此后以鲁迅为代表的一大批杂文家的创作,都具有激浊扬清、振聋发聩的特点。从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鲁迅的杂文,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友邦惊诧”论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呐喊自序等篇章看,都是“直面惨淡的人生,直面淋漓的鲜血”的不朽之作。 &
69、#160; (2)从论说技巧看,观点鲜明,论据充实,方法多样,分析入理,说服力强。这一点,古今均有极为丰富的例子。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从小事入手,运用譬喻和排比,步步深入,最后说明了王道之理;韩愈师说中列举的孔子的例子和言论,“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例子,“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例子,“李氏子蟠”的例子,既有典型性,又有针对性,使文章富有说服力;苏洵的六国论结合丰富的战国史实的分析,雄辩地说明了“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的道理;司马迁报任安书列举古代圣贤的例子,表达了战胜挫折与困苦,迎接生活的磨练,最终有所成就的道理和决心。
70、160; 现代的例子则更是不胜枚举。 (3)从语言表达看,生动的比喻,丰富的类比,雄辩的论理,无不体现出焕然的文采。所谓博古通今,引经据典,均以文采胜。而引用、比喻、比拟、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和条件、假设、因果、递进、转折等复句形式的使用,既体现出逻辑性,也彰显了文采。仅以荀子劝学中的两段为例: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71、,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仅就手法而言,即有第一段的四个类比,生动而丰富地说明了“善假于物”的重要性;第二段的八个比喻和四处对比,雄辩地阐明了专心学习、不断积累的重要意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沪教版-期末试卷(沪版)
- 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沪教版- 期末试卷 3
- 生活安全 课件
- 2024年湖北省中考数学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 课件 页面大小
- 西京学院《网络数据库》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建筑信息模型》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机械原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高等混凝土结构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医院志愿者培训课件
- 幼儿园中班健康《不一样的气味》PPT
- 实习单位鉴定表(模板)
- 生涯决策平衡单
- 机械厂加工车间变电所初步设计
-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重点归纳总结
- 危货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双体系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 Python语言基础与应用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XXXX年度煤矿机电设备检修计划
- 公路水运实验检测专业能力评价考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