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八练中国当现代作家作品第二章贾平凹_第1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八练中国当现代作家作品第二章贾平凹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八练中国当现代作家作品第二章贾平凹一、简介贾平凹,男,原名贾平娃。生于1952年,陕西丹凤人。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美文杂志主编。贾平凹喜吃杂粮野菜,不动膏粱腥荤。平生无什么特别嗜好,唯独喜爱每日转动笔杆子。国外人士均誉他为中国大陆文坛的“独行侠”。贾平凹的早期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明丽自然。后期则开始向空灵的意韵发展,并且探讨都市中人的生存状态。贾

2、平凹的散文内容浩瀚,五彩缤纷,从抒写的内容和笔调去看,可以归成五类:第一类是情绪小品,以抒写某种特定的情绪为主,如大洼地一夜就是代表;第二类是场景小品以写各类场景为主,如静虚村记黄土高原等;第三类是人物小品,以粗线条勾画人物为主,如摸鱼捉鳖的人在米脂等;第四类是随笔,综论人生,针砭世情,如人病牌玩等;最后一类是风物小品,描摹风俗,记述玩物,如陕西小吃小识录玩物铭等。贾平凹于传统的散文写作中,取了个大突破凡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情绪(爱与恨),或偶尔感悟到的某些哲理等,都呈现文中。那份坦诚、不摆架子、不高调的性格,亦是他赢得读者的方法之一。在贾平凹的文中,不难发现其赤子之心,于现今复杂

3、的社会里的确难寻。而且,贾平凹对美感的追求,于字里行间清晰易见。二、作品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制造声音贾平凹我去采访这个州刚刚离休的专员。采访结束后我们坐在客厅喝茶,他却放了一段录音问我听到什么,我说是风里的树声。是树声,他说,你听得懂这树声吗?有树风就有了形状,但风里的树是要说话的。你知道,这个州是一个贫困的地区,当组织上安排我来,我就想提前离休,或者调往省城寻一个清闲的部门,拈弄笔墨,句读里暗度春光罢了。但到任后的那年秋天,我改变了心态,就一直在州里干了五年。一日下午,我们从城南XX县回来,才要步行去视察我们的商厦,十字路口那里就拥了一堆人,听得很嘶哑的喊声:“树会说话的

4、!树真的会说话的!”只见一个70岁左右的老头,个子高大,但枯瘦如柴,头发和胡子已成毡片,浑身散发着一股难闻的酸臭味。于是我开始询问老头。你叫什么名字?杨二娃。你有什么冤枉事?树是一九四八年栽的,不是一九五二年栽的。怎么能是一九五二年呢?不是一九五二年,是一九四八年。树会说话的。就为这事吗?就为这事。你告了多少年了?十五年零三个月。为一棵树值得告十五年?可树就是一九四八年栽的,为什么要说是一九五二年栽的?这点事村里就可以解决嘛!德贵是坏人!德贵是谁?村长。他谋算这棵树哩,他想收回去再买了给他爹做棺材的。你找过乡长吗?乡长我找过三十二次,他派人打我,我到县上去,县上的父母官我都找过,父母官两年就换

5、了人。张县长说要解决,但他调走了。又来了陆县长,他让乡里解决,乡里不解决,向上反映我是刁民。我不是刁民。我又找刘县长,王县长,马县长,他们都不理我了,说我是疯子。我是疯子吗?我要是疯子我能记得树是一九四八年栽的?你说树是一九四八年栽的,你有什么证明?我老婆证明。一九四八年春上我和我老婆去她娘家当天回来我栽的,栽了树老婆给我擀的宽片杂面,调的干辣面,没有盐的,老婆说你将就将就吃。那你老婆怎么不出来证明?她死了。这娘们害了我一辈子,该她作证的时候,她就上吊死了!这娘儿们,她死了我懒得给她烧倒头纸,别人家的老婆都是帮夫运,她却猪一样要我养活!家里还有什么人?一个儿子,死了。儿子是好儿子。他像我,村人

6、都说我们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儿子陪我去县上上访,回来搭的拖拉机,拖拉机翻了,我没事,拖拉机却压在他肚子上,肠子就压了出来。我那老婆向我要儿子,我骂了她,她就死在绳上的。专员,树肯定是一九四八年栽的,不是一九五二年栽的,你去听听,树会说话的。我打电话给XX县的马县长,托他把有关杨二娃的档案材料送上来。马县长亲自来州城向我汇报,杨二娃竟没有什么档案材料,但马县长知道这件事,说这棵树是在东洼村南头,树下的那块地解放前属杨二娃的地,解放后土地收公,树却归私人。那时树小,谁也没在意,后来树大了,杨二娃说树是一九四八年栽的,树权归他私人,村里人说树是一九五二年栽的,一九五二年栽在地头的树应归村里。村里每年

7、要伐,杨二娃都护树,他把旧屋拆了重新盖在树下,现在树身就长在屋当堂里。就为这棵树,能值几个钱?马县长说,农民爱认死理,杨二娃疯疯癫癫告了15年,活得真没个意思!那你说,怎么活着有意思呢?我训斥着我的部下,命令他们组织个专案组,去东洼村落实这件事,树是有年轮的,可以请一些专家考证一下树到底是一九四八年的还是一九五二年的。专案组很快就回来了,考证出树是一九四八年栽的。我作了批示:树归属于杨二娃。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第二年春天,XX县旱象严重,我下去检查灾情,突然想起了杨二娃和那棵一九四八年栽下的树。我和马县长坐车往东洼村,打问杨二娃,村人说,杨二娃吗,早死了。(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

8、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中写我被组织上安排来到贫困的地区后就想调往省城,过上拈弄笔墨,句读里暗度春光的幽闲生活,杨二娃的事改变了我的想法。B. “这娘儿们,她死了我懒得给她烧倒头纸,别人家的老婆都是帮夫运,她却猪一样要我养活!”这一语言描写刻画了杨二娃对妻子的仇恨心理。C. 马县长说,“农民爱认死理,杨二娃疯疯癫癫告了15年,活得真没个意思!”一句刻画了一位不把百姓疾苦放在心上的官场反面人物形象。D. 小说以“村人说,杨二娃吗,早死了”结尾意蕴深长,反映出杨二娃的遭遇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同情的现实,这主要是为了突出村民的麻木不仁。2. “树会说话的”一句在文中反复出现,分析其在文中

9、的作用。3. 就为这棵树,杨二娃疯疯癫癫告了15年,儿子和老婆都死了,你认为杨二娃值得吗?(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从棣花到西安贾平凹 秦岭的南边有棣花,秦岭的北边是西安,路在秦岭上约300里。世上的大虫是老虎,长虫是蛇,人实在是走虫。几十年里,我在棣花和西安生活着,也写作着,这条路就反复往返。 父亲告诉过我,他十多岁去西安求学,是步行的,得走七天,一路上随处都能看见破坏的草鞋。他原以为三伏天了,石头烫得要咬手,后来才知道三九天的石头也咬手,不敢摸,一摸皮就粘上了。到我去西安上学的时候,有了公路,一个县可以每天通一趟班车,买票却十分困难,要头一天从棣花赶去县城,成夜在车站排队购买。班

10、车的窗子玻璃从来没有完整过,夏天里还能受,冬天里风刮进来,无数的刀子在空中舞,把火车头帽子的两个帽耳拉下来系好,哈出的气就变成霜,帽檐是白的,眉毛也是白的。时速至多是40里吧,吭吭唧唧在盘山路上摇晃,头就发昏。不一会儿有人晕车,前边的人趴在窗口呕吐,风把脏物又吹到后边窗里,前后便开始叫骂。司机吼一声:甭出声!大家明白夫和妻是荣辱关系,乘客和司机却是生死关系,出声会影响司机的,立即全不说话。路太窄太陡了,冰又瓷溜溜的,车要数次停下来,不是需要挂防滑链,就是出了故障。到了秦岭主峰下,那个地方叫黑龙口,是解手和吃饭的固定点。穿着棉袄棉裤的乘客,一直是插萝卜一样挤在一起,要下车就都浑身麻木,必须揉腿。

11、我才扳起一条腿来,旁边人说:那是我的腿。我就说:我那腿呢,我那腿呢?感觉我没了腿。 90年代初,这条公路改造了,不再是沙土路,铺了柏油,而且很宽,车和车相会没有减减速停下,灯眨一下眼就过去了。 以前棣花有两三个司机,在县运输公司开班车,体面荣耀。他们把车停在路边,提了酒和肉回家,那毛领棉大衣不穿,披上,风张着好像要上天,沿途的人见了都给笑脸,问候你回来啦?就有人猫腰跟着,偷声换气地乞求明日能不能捎一个人去省城。可现在,公路上啥车都有,连棣花也有人买了私家车。 我每年十几次从西安到棣花,路经蓝关,就可怜了那个韩愈,他当年是“雪拥蓝关马不前”呀,便觉得我很幸福,坐车三个半小时就到了。 过了xx年,

12、开始修铁路。棣花人听说过火车,没见过火车。通车的那天,各家在通知着外村的亲戚都来,热闹得像过年。中午时分,铁路西边人山人海,火车刚一过来,一人喊来了!所有人就像喊欢迎口号:来了来了!等火车开过去了,一人喊:走了!所有人又在喊口号:走了走了!但他们不走,还在敲锣打鼓。十天后我回棣花,邻居的一个老汉神秘地给我说:你知道火车过棣花说什么话吗?我说:说什么话?他就学着火车的响声,说:棣花!不穷!不穷!不穷不穷,不穷不穷!我大笑,他也笑,他嘴里的牙脱落了,装了假牙,假牙床子就笑了出来。 有了火车,我却没有坐火车回过棣花,因为火车开通不久,一条高速路就开始修。那可是八车道的路面呀,洁净得能晾了凉粉。村里人

13、把这条路叫金路,传说着那是一捆子一捆子人民币铺过来的,惊叹着国家咋有这么多钱啊!每到黄昏,村后的铁路上过火车,拉着的货物像一连串的山头在移动,村人有的在唱秦腔,有的在门口咿咿呀呀拉胡琴,火车的鸣笛不是音乐,可一鸣笛把什么声响都淹没了。我第一回走高速路回棣花,没有打盹,头还扭来转去看窗外的景色,车就突然停了,司机说:到了。我说:到了?有些不相信,但我弟就站在老家门口,他正给我笑哩。我看看表,竟然仅一个半小时。从此,我更喜欢从西安回棣花了,经常是我给我弟打电话说我回去,我弟问:吃啥呀?我说:面条吧。我弟放下电话开始擀面,擀好面,烧开锅,一碗捞面端上桌了,我正好车停在门口。 在好长时间里,我老认为西

14、安越来越大,像一张大嘴,吞吸着方圆几百里的财富和人才,而乡下,像我的老家棣花,却越来越小。但随着312公路改造后,铁路和高速路的相继修成,城与乡拉近了,它吞吸去了棣花的好多东西,又呼吐了好多东西给棣花,曾经瘪了的棣花慢慢鼓起了肚子。棣花已经成了旅游点,农家乐小饭馆到处都有。小洋楼一幢一幢盖了,有汽车的人家也多了,甚至荒废了十几年的那条老街重新翻建,一间房价由原来的几十元猛增到上万元。以前西安人来,皮鞋印子留在门口,舍不得扫;如今西安打一个喷嚏,棣花人就问:咱是不是感冒啦?他们啥事都知道,啥想法也都有。而我,更勤地从西安到棣花,从棣花到西安,我不再以出生在山里而自卑。车每每经过秦岭,看山峦苍茫,

15、白云弥漫,就要念那首诗:“啊,给我个杠杆吧,我会撬动地球;给我一棵树吧,我能把山川变成绿洲;只要你愿意嫁我,咱们就繁衍一个民族。” 就在上个月,又得到一个消息,还有一条铁路要从西安经过棣花,秋季里动工。(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堪称是一篇奇文,看似信手拈来、不经意间的选材,却是涉笔成趣,极富理趣美。“世上的大虫是老虎,长虫是蛇,人实在是走虫”就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奔波颠沛生活的厌倦和无奈。B. “我大笑,他也笑,他嘴里的牙脱落了,装了假牙,假牙床子就笑了出来”采用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出因交通建设的发展而使棣花经济发展,人民富足后老人的满足感和自

16、豪感。C. 隐含在文字背后的委婉含蓄,浓郁深厚的恋乡情结,使本文极具情趣美,表现为绵长悠远的乡情,乡思,乡恋。D. 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线索和文眼“从棣花到西安,从西安到棣花”,正是这个时代发展与变迁的最好见证。5. 从棣花到西安,道路交通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作者是如何突出这种变化的?6. 贾平凹的散文,除了较少的篇章,一般都没有多么深刻的生活感受。他曾告诫自己,不要在名山上做文章,不要在胜景上做文章,到日常生活中去,让日常生活走进散文中来。请结合全文分析本文的立意和构思是如何体现他的写作风格的。答案精析1. AB项“对妻子的仇恨心理”错。C项“刻画了一位不把百姓疾苦放在心上的官场反面人物形象”错。

17、D项“这主要是为了突出村民的麻木不仁”错。2. 突出了杨二娃执着坚韧的个性特征,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起故事情节的发展。 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要认真听取百姓的心声,不要制造不利于社会和谐的声音。3. (示例)值得。 树代表的是自身的权益,当应有的权益受到侵犯,我们必须坚决捍卫。 面对权力的肆意,只有敢于直面它,才能让生活更加美好。4. A“对这种奔波颠沛生活的厌倦和无奈”错。5. 变化:步行时代,翻山越岭。乘车时代,窄而陡的山路一一柏油马路一一铁路一一高速公路。方法:对比手法,以从棣花到西安过去落后的交通、经济状况与现在发达的交通、经济状况作对比,突出改革开放后从棣花

18、到西安的交通、经济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从而讴歌了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果。6. 贾平凹的散文极少写重大的政治题材和社会生活题材,即使写也往往是以小见大、平中见奇。这篇从棣花到西安,从作者的创作意旨来说,是写给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的,然而贾平凹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的文章里,从头到尾,没有出现一个诸如“改革开放”“新农村”“党的政策”等政治性语言,但却不显山、不露水、发自内心地反映了改革开放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过自己家乡棣花到省城西安距离的不断缩小,反映了时代生活的日新月异。文章中的“步行公路铁路高速”的发展与变迁,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线索和文眼“从棣花到西安,从西安到棣花”,正是这个时代发展与变

19、迁的最好见证。隐含在文字背后的委婉含蓄、浓郁深厚的恋乡情结,使本文极具情趣美,表现为绵长悠远的乡情,乡思,乡恋。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选提分专练第八练中国当现代作家作品第二章迟子建一、简介迟子建,女,汉族,1964年2月27日出生于黑龙江省漠河县。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1987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协工作至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中国作协第六、七届全委会委员。现为中国作协第九届主席团成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伪满洲国越过云层的晴朗群山之巅等;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

20、墓园清水洗尘雾月牛栏迟子建作品精华(3卷)。已发表作品600多万字,当代作家选集丛书迟子建卷踏着月光的行板;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我的世界下雪了迟子建随笔自选集。作品荣获“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茅盾文学奖”等文学大奖,部分作品在英、法、日、意等国出版,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多以山村生活为题材,感情细腻又不乏豪爽之气,从不矫揉造作。创作风格朴实大方,文笔简练而流畅,不张扬,不拖泥带水。她常常借物喻人,借助作品抒发自己的情怀,对人与社会的诠释视角独特,给读者许多有益的人生启迪。二、作品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野草的呼吸迟子建去年三月,雪花还未从北方收脚,寒流

21、仍环绕冰城、不识相地穿街走巷时,盼春心切的我,一头扎进哈尔滨城郊的室内花卉市场,在姹紫嫣红的花中,选购了几盆色彩艳丽的四季海棠,抱回家中。这一簇簇的海棠花儿,在窗前,在桌畔,就像迎春的爆竹,等待点燃。而悄无声息燃响它们的,就是阳光了。在最初的一周,它们在日光中心思透明地大炫姿容,开得火爆。粉色的比朝霞还要明媚,鹅黄的娇嫩得赛过柳芽,橘色的仿佛通身流着蜜,火红的透着葡萄酒般的醇香,让人有啜饮的欲望。居室春意盈盈,叫人愉悦。每日晨起,我都做早课似的,先赏花儿。我喝一杯凉白开,也给它们灌上一点生水。也许是浇水频繁的缘故吧,十多天后,我发现粉色的四季海棠首先烂了根,花儿做了噩梦似的,花瓣边缘浮现出黑边

22、,像是生了黑眼圈。鹅黄的四季海棠叶片萎靡,花朵也蔫了。我以为它们缺乏营养,于是又浇花卉营养液。可不管我怎样挽留,四季海棠去意已定,没有一盆不烂根的了,花茎接二连三倒伏,那一团团花朵,自绝于青春似的,香消玉殒。我只得清理了残花败叶,沮丧地将花盆摞起,扔在阳台一角。时隔多日,暮春时分,一个午后,我去阳台晒衣服,无意间低头,发现这摞花盆的最上一盆,有银线似的东西在闪光。我凑近一看,原来是一棵细若游丝的草,从干硬的土里飞出来了!它已生长了一段时日了吧,有半根筷子长了。因为是在板结如水泥般的土里顽强钻出来的,缺光少水,它看上去病恹恹的,单细不说,草色也极为黯淡。我想一棵草再折腾,也开不出花儿来,所以感慨

23、一番,浇了点水,算是善待了它,由它去了。那期间我忙于装修新居,忙于外出开会,在家时虽也去阳台舀米取面,晾衣晒被,但哪会顾及一棵草的命运呢。它就在无人的角落中,挣扎着活。直到七月下旬我参加香港书展归来,打扫阳台时,才发现它已成了气候。盆中的野草不是一棵,而是七八棵了,它们相互搀扶着,努力向上,疏朗有致,绿意荡漾。这盆不屈不挠成长的野草,终于打动了我,我把它搬到卧室的南窗前,当花儿养起来。有了阳光的照拂,有了水的滋养,野草出落得比春花还要漂亮。它们像一把插在笔筒的鹅毛笔,期待我书写着什么。有时我会朝它吹上一口气,看野草风情万种地起舞,将穿窗而入的阳光,也搅得乱了阵脚,窗前光影缭乱。还有时我会含上一

24、口清水,“噗”的一声,将清水喷射到野草上,看它仿佛沐浴着朝露的模样。我就这样与野草共呼吸,直到哈尔滨的菊花,在浓霜中耷拉下脑袋,所有户外的花儿,在冷风中折翼,我居室的野草,依然自由舒展着婀娜的腰肢。它仿佛知道我嫌它不能开花似的,居然长出花茎,开出几株穗状的米粒似的花儿,如一面面耀眼的小旗子,宣示着它的春天。这盆欣欣向荣的野草,直到年底,才呈颓势。先是开花的草茎,变得干瘪,落下草籽。跟着是花盆外缘的野草,朝圣般地匍匐下身子。到了春节,野草大都枯黄,只有中央新生的草,仍是绿的。它就这样一边枯萎一边生新芽,所以直到如今,这盆野草,依然活着。当一个人的呼吸,与野草的呼吸融合在一起时,在风刀霜剑的背后,

25、在凉薄而喧嚣的世间,宁静与超然,安详与平和,善与慈,爱与美,就会在不老的四季中,缠绕在你的枝头,与你同在。我从事文学写作三十余年了,小说应该是我创作的主业,因为在虚构的世界中,更容易实践我的文学理想。但我也热爱散文,常常会在情不自禁时,投入它的怀抱。它就像一池碧水,洗濯着尘世的我。这些不经意间写就的散文,就像我居室的那盆野草,在小天地中,率性地生长,不拘时令,生机缭绕,带给我无限的感动和遐想。我愿将这样的野草,捧给亲爱的读者。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开头描写一簇簇海棠花儿大炫姿容,可是这样的海棠花儿很快就香消玉殒了,引发下文对貌不惊人的野草的生命的

26、感慨。B. 海棠花儿的枯萎凋落主要是因为作者的过度照料,而作者对野草的态度则恰到好处,这也是野草顽强生长并最终绽放的原因。C. 文题“野草的呼吸”,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草的生长过程;也设置了悬念,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D. 本文托物抒怀,野草的生存处境隐喻着我们可能遭遇的生活处境,而野草的生存态度则应成为我们秉持的正确的生活态度。2请紧扣“飞”字,赏析文中画线句。答:3文末写道“我愿将这样的野草,捧给亲爱的读者”,请谈谈你的理解。(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不忍的句号迟子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春光注定是参差不齐的。三月,我离开故乡时,它还是一世界的白雪,可是到了广东,

27、花间已是落英缤纷了。一个似晴非晴的日子,我来到了南海丹灶镇的苏村,拜谒康有为故居。一入苏村,看到的是一幅安恬的乡村生活图景:青砖的民居旁蜷着打盹的狗,荷花在水塘里静悄悄地开。挎着菜篮的妇女缓缓地通过石桥,耕牛在树下休憩,这一切,似乎都与我心目中康有为出生地的情景大相径庭,它是那么的和风细雨、欣欣向荣,没有丝毫的荒凉之气、沧桑之气。青少年时代生活在这里的康有为,其心中日益积聚的政治“风暴”,缘何而来?我对康有为的了解,基本上限于历史教科书上的“定义”,至于他个人的内心经历,不甚了了。看过康有为故居,我很想走近他,了解他。康有为发蒙读书时,萦绕耳际的除了诵读“四书五经”的声音,还有异乡战事中兵戈相

28、击的声音。这一“士”风与另一“仕”风的交汇,影响了康有为的人生,他日后心中积累的政治风暴,与这两股风的吹拂有关。当时的中国,内忧外困,他痛恨朝野的“不作为”和软弱,痛恨洋人蚕食祖国的疆土。这不安和愤懑压迫着他,难以解脱。康有为似乎迷途了,他一度遁入风景秀丽的西樵山。康有为的西樵山静坐,其实是想把自己幻化为一支可以烛照人生的蜡烛,这样他面对沉重的黑暗时,内心会有勇气。康有为走出西樵山时,开始了更广博的读书,他的阅读不仅仅局限于历史、文学方面,而是扩展到自然科学上。同时,他还对西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西学的科学民主与人道精神的渗透,与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的滋养,使康有为视野开阔起来,他恍然觉得“道”已

29、在心中。1888年,康有为离开故乡,向着京师北行,开始了他维新变法的旅程。然而,康有为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康有为活了70岁,但他的生命,在戊戌年他41岁时,已然终结。尽管其后他在印度撰写了大同书,但他身上的勇气和锐气,在戊戌年后,已不复存在。康有为曾请人在一枚印章上刻下了这样的文字:“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可惜这些“眼界”并没有让他变得开阔和深刻,他在归来后反对的是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支持和参与的是张勋复辟。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年,他还赴天津,为溥仪祝寿。但康有为还是了不起的,“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使他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鼻祖,成为个性

30、解放的先驱。读过关于他的一些文字,我在四月份来到青岛。广东的春天过去了,但青岛的春天正在高潮,桃花点点红,樱花簇簇白。我去了康有为在福山路最后的寓所,门厅里摆放着一幅徐悲鸿先生画的康有为的肖像,他白发苍苍,目光温和,但这温和中却掩饰不住茫然。他嘴角微蹙,似在咀嚼着荣辱和苍凉。他坐在那里,坐在四月的微风中,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我想以他不羁的性情,他并不喜欢坐在画框中。在他心中,那也是一种“牢”吧。康有为的墓地,在浮山脚下,朝向大海。拜谒他墓地的那天,是个晴好的日子。本该是万木葱茏的时节,可墓地却衰草凄凄。他的墓是圆形的,青白色。远远看去,像是一个句号康有为就躺在这个句号中。康有为56岁时,曾创办了不忍杂志。我想他一生最不忍的,大概就是这个句号。在广东南海的苏村,我看到的是康有为的起点,而在青岛,我看到的却是他的终点。他的起点到终点,曲曲折折,波澜壮阔。康有为离开这个世界,整整80年了。他墓地面前的大海,已不是一览无余的海了。近年来迅速兴起的海景高层住宅,正逐渐地分割着他视野中的海。大海破碎了。不过康有为见过的海多了,见过的破碎的山河也多了,他不会介意的。更何况,不管大海怎样被遮挡住,那海水在风暴来临时的惊涛拍岸之声,他仍能深切地感受到。康有为最爱的,不正是这样的声音吗?(摘编自迟子建云烟过客,有删改)4下列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